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5
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在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更是变得越来越普遍化。
作为学科的信息技术与数学在中学阶段的融合,在有互联网工具和多媒体课件大量应用的现代教育中,不仅有助于推进数学教育的现代化进程,而且能够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及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探究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并介绍在实际课堂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可以分为网上教育、多媒体教学和实时答疑等几个方面。
1. 网上教育现如今的网络技术和互联网工具,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无限的发展前景。
通过网上教育,学生可以跨越地理和时间上的限制,自由组合学习资源。
网络化学习平台提供了同步、异步学习等多个功能,同时还支持问答、讨论、课件、练习、作业等多项教学活动,这为学生提供了更自由、更灵活的学习方式。
通过网络学习,班级、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将变得更加密切、更为紧密。
2.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指用多媒体技术来制作和播放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资源包括了动画、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整合了多种传统媒体,并能更加直观地表达数学概念和原理,用一种更易懂的方式展现抽象的数学知识。
同时,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极大地改善数学教育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更好地提升数学素养。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不同的教学方法选择不同的课件。
3. 实时答疑实时答疑是指通过在线的互联网工具来进行数学教学答疑。
实现机制是,在线课堂进行实时答疑、辅导、交流等活动,并能及时的统计、分析和反馈答疑结果和学生表现等。
实时答疑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有益于学生学习问题的解决,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同时,可以及时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试论中学数学课教学设计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摘要】数学课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普通中学的信息技术装备也在不断地改善,多媒体、校园网、互联网等正成为普通中学的基本设施,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信息收集、资源获取、计算工具、视觉显示、改善学习手段等方面。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数学课程整合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
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由最初的优质课、示范课,正式走进课堂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设计课堂教学,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结合起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数学课教学设计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定位(一)整合要突出数学的思维特点整合必须与数学的学科特点相结合。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去选择、运用不同的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上的优势,不能把数学搞成电脑多媒体功能的成果展览。
老师可以把各自组织编写的课件或教学资源存放到校园网上供全体数学老师参考、使用。
(二)整合应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变辅教为辅学整合应清晰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是学生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工具。
强调信息技术要服务于数学学习,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
不要为技术而技术,要以服务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变辅教为辅学。
使用信息技术的出发点是利用好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思维,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三)整合应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整合既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
讲到整合,不能以为每节课都要用电脑来教和学,其实整合后的教学活动不应理解为全堂上机或多媒体演示,不应忽视书面表达和口头交流,不应忽视阅读、计算和证明。
同时,学生的活动不应是自由活动。
一句话能说明白的,一个教具能演示清楚的不一定非通过计算机。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也逐渐显现。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尤为重要,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也在不断渗透到数学教学中。
以前,我们只是用计算器来简化数学计算,但现在,计算机已经可以成为我们教学的重要工具之一,课程整合就可以在这个背景下展开研究。
2.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能够为数学教学提供新的手段和方法,如数学软件、计算工具及网络资源,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和创造性的发展,以及作为一种交互式教学形式,使学生对抽象概念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此外,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数学教材的在深入探究和扩展,将很好地促进数学教育的全面发展。
3. 实践研究: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为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整合,我们采用了一些实际的措施,打破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掌握可以运用的信息技术手段。
(1)网络资源的应用现代的数学教学软件、网站,可以让学生轻松获得大量教学资源,如后台交互解析器、数学操作系统、数学教育网站等。
学生可以通过搜索合适的数学课程资料,获取足够的前沿数学知识信息,以及通过网站中的资源分享社区交流与学习。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让学生去探讨近年来热门的数学领域,如大数理论、微积分中取极致、概率论等。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到相关领域的学术资料,利用互联网上特定的学习交流平台,与其他同学一起探讨学术问题,探索数学的奥妙。
(2)数学软件的应用数学软件具有易于学习和使用的特点,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并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例如,我们可以引入一些类似于Matlab或Maple等数学软件进行实验、仿真或计算,来更深入理解欧拉方程、傅里叶变换等。
例如:在某次数学课中,我采用了MATLAB软件,针对某一种特定的函数进行实验探讨,通过实验验证了函数的性质,并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些未知数据进行试验。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研究实施方案临朐县新华中学一、课题的提出1、背景:信息技术进入数学教学是国际趋势,英国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供适当机会来发展应用信息技术学习数学的能力;法国提出:信息技术要真正整合到数学中去,并声明这种整合是必要的;德国提到用计算机表示曲线族,用计算机模拟概率,建立程序考察序列等,并开设“信息学”的必修课程。
1998年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心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2000年10月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第一次从政府的角度提出了“课程整合”的概念,并由此引发了从政府到民间的全国性“课程整合”,成为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热点和焦点。
综观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国外已经开始从整体上重构和设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课堂教学过程,并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及促进学生探究学习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将信息技术自然、流畅地渗透到学科教学整个过程中。
如何科学、合理、高效、充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之中,实现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和信息素养的综合教育目标,也是我国基础教育研究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我们认为加强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程的整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这就是“课程整合”的核心。
“课程整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施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数学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同时信息技术教育应当培养学生开放的性格、与人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把握未来变化的能力等,要把学生的学习与其今后谋生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并开展了该课题的实验与研究。
2、研究意义、价值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理论上是对数学教学理论的补充和对现代教育技术作用的新的诠释,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优化和具体化。
本课题将以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研究基点,着重探求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教育手段在数学教学中产生的影响及相应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探索与思考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处理信息的方式,也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挑战。
中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教学质量,是当前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是一条创新教学路径,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办法。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和总结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有效路径和教学策略,为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查阅法和实证研究法,对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相关理论、方法、策略进行文献归纳、分析和比较,通过实证研究,验证理论、方法、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有:提出适合中学数学教学的信息技术整合策略和方法;探索信息技术下中学数学教学的创新模式和教学策略,促进传统教学向现代化教学的转型;探索信息技术下中学数学教学的评价和改进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五、研究内容(一)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基本概念和意义;(二)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综述;(三)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方法和策略,包括信息技术在主题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诊断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互动中的应用;(四)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实例分析和案例分享,介绍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案例和应用效果;(五)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评价与改进,介绍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以及针对评价结果制定的改进措施。
六、研究意义(一)促进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有机整合,落实课程改革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二)丰富中学数学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三)为中学数学教师提供信息技术教学的参考和支持,帮助教师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水平;(四)为信息技术教育提供中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索和创新思路,促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和交叉发展。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在新世纪,计算机、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社会各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数学教育也是如此。
在数学教育改革日益受到关注的今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中学数学教学,是数学教育改革道路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谈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问题。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1.课程整合的概念实质上,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及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
相应地,我们可以把教育、教学中的整合理解为“教育、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以发挥教育系统的最大效益”。
理论上,课程整合的内涵指的是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做系统的考察与操作,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
2.课程整合的本质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看,课程整合的本质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他成分形成有机整体的过程。
由于课程整合是一个“过程”,所以它的实践形式就是一种教学模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依托和丰富的存在形式。
从时代的角度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1.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应体现数学学习的发现与探索原则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强调利用信息技术对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给学生以展示,强调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强调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强调对数学知识的迁移。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函数教学的整合与案例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特别是在高中数学函数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本文将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函数教学的整合及其实际效果,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分析,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将概述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函数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包括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增强师生互动等方面。
接着,文章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信息技术与函数教学的整合方式,如使用教学软件辅助课堂教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在线平台进行实时互动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选取几个典型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这些案例将展示信息技术在函数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它们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剖析,我们可以发现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函数教学中的巨大潜力和价值。
本文将对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函数教学的整合进行总结和反思,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推动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理论基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愈发凸显。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理论基础主要建立在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数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之上。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信息技术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交互工具,有助于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优化和认知能力的提升。
在数学函数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函数的本质和性质,提高函数问题的解决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环境,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在函数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支持的动态演示和模拟实验,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函数的变化规律,从而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叶秋环(福建省漳平第三中学ꎬ福建龙岩364400)摘㊀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ꎬ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ꎬ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基于此ꎬ文章探讨新课程标准下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与实践.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包括数学教学资源的数字化㊁互动性与个性化学习㊁模拟和虚拟实验ꎬ以及数据分析与统计ꎻ深度融合策略包括虚拟实验和模拟㊁多媒体数学游戏和竞赛㊁实际数据分析及跨学科整合.这些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兴趣ꎬ同时将数学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关键词:信息技术ꎻ初中数学ꎻ课堂教学ꎻ深度融合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24)08-0058-03收稿日期:2023-12-15作者简介:叶秋环(1975.10 )ꎬ女ꎬ福建省漳平人ꎬ本科ꎬ中学一级教师ꎬ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研究.基金项目:福建省漳平市基础教育规划2023年度专项课题 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 (课题立项号:ZPzx2003-08).㊀㊀新课程标准下ꎬ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促进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数字化和信息技术工具的发展为数学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性ꎬ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ꎬ提高其对数学的理解.1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1数学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数学教学已经迎来了数字化时代ꎬ学校和教育机构不断努力将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数字化.数字化资源包括电子教科书㊁在线练习题㊁教学视频和虚拟模拟工具.这些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途径ꎬ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访问这些资源ꎬ自主学习ꎬ弥补知识差距[1].1.2互动性与个性化学习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引入了互动性.教育软件和在线平台提供了互动性的学习体验ꎬ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互动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ꎬ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此外ꎬ信息技术还支持个性化学习ꎬ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速度调整教学内容ꎬ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学习数学.1.3模拟和虚拟实验数学教学的发展已经使模拟和虚拟实验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工具在教授小学数学知识和概念时具有显著的优势.在虚拟环境中ꎬ学生可以探索几何图形的性质ꎬ进行数值运算ꎬ解方程等ꎬ而无需担心出现错误.这些工具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ꎬ不同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理解和学习速度各不相同ꎬ模拟和虚拟实验允许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学习.学生可以反复实验ꎬ直到完全理解.1.4数据分析与统计信息技术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分析和统计工具ꎬ85对数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使用电子表格和统计软件ꎬ学生可以分析真实世界的数据ꎬ从中提取数学模型和规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技能ꎬ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ꎬ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ꎬ因为数据分析和统计已成为各行各业中的重要技能.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数学教育更加现实和实用ꎬ为学生提供了重要的职业竞争优势[2].2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策略与实践2.1虚拟实验和数学模拟虚拟实验和数学模拟是一种通过计算机软件或在线工具模拟数学概念和问题的方法ꎬ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策略之一.它能够为学生提供学生安全㊁互动的虚拟环境ꎬ学生可以利用其探索和实验数学概念ꎬ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抽象的数学原理.学生可以在虚拟实验中调整参数㊁模拟各种情景ꎬ并观察结果ꎬ从中推导出数学规律.亲身体验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原理ꎬ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ꎬ课堂教学质量也得以提高ꎬ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能够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2.2多媒体开展数学游戏和竞赛多媒体数学游戏和竞赛是一种教学方法ꎬ旨在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参与度和兴趣.其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和游戏化元素ꎬ将数学教学变得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多媒体数学游戏和竞赛利用游戏化学习的理念ꎬ将数学教学与娱乐相结合ꎬ游戏具有挑战性㊁互动性和奖励性ꎬ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ꎬ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通过游戏ꎬ学生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乐趣ꎬ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多媒体数学游戏和竞赛通常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兴趣选择不同难度的任务.个性化学习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ꎬ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下学习数学.例如ꎬ在学习 正数和负数 时ꎬ采用多媒体数学游戏和竞赛的教学方法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ꎬ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可以设计一款互动性强的多媒体数学游戏ꎬ让学生在游戏中通过操作正数和负数ꎬ解决实际问题.例如ꎬ设置一个虚拟世界ꎬ要求学生通过移动角色㊁进行交易等方式ꎬ体验正数和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ꎬ游戏既有趣又具有挑战性ꎬ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ꎬ使学生在娱乐中潜移默化地学到知识.教师还可以组织多媒体数学竞赛ꎬ让学生在竞技的氛围中体验学习的乐趣ꎬ竞赛可以包括各种形式ꎬ如团队对抗㊁个人比赛等.在竞赛中ꎬ设置与正负数相关的问题ꎬ让学生迅速做出正确的数学判断和计算.通过竞赛ꎬ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准确度ꎬ还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ꎬ激发对数学的热爱.2.3实际数据分析实际数据分析是一种教学方法ꎬ旨在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数据和问题相结合ꎬ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技能和数学应用能力.其方法的理论基础在于认识到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和作出决策中的重要性ꎬ实际数据分析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统计和数据可视化的原理ꎬ还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实际数据分析中ꎬ学生学习如何获取㊁整理和分析真实世界的数据集.这包括数据的收集方法㊁数据整理和数据可视化.学生还学习如何运用统计工具和技术来解释数据ꎬ发现趋势和模式ꎬ并作出推断和预测.信息技术工具在实际数据分析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学生可以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如MicrosoftExcel)来处理数据ꎬ进行基本的统计分析ꎬ制作图表和图形.此外ꎬ统计软件(如SPSS㊁R或Python)可以用于更复杂的数据分析和建模.这些工具使学生能够更快速㊁准确地分析大量数据ꎬ并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例如ꎬ在学习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时ꎬ采用实际数据分析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多边形的性质ꎬ并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ꎬ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技能和数学应用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实际场景的数据收集任务ꎬ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测量和记录不同多边形的边长和内角.例如ꎬ让学生在学校内或周围环境中测量校园建筑物的不同墙面的边长ꎬ并记录下每个墙面的内角度数ꎬ实地测量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多边形的不同形状和内角规律ꎬ同时获取真实的数据用于后续分析.学生可以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ꎬ输入所收集的数据ꎬ并通过电子表格的函数和95工具计算多边形的内角和ꎬ制作图表展示不同多边形的内角和随边数的变化趋势.通过这个过程ꎬ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处理大量数据ꎬ而且深化了对多边形内角和的理解[3].2.4跨学科整合跨学科整合是一种教学方法ꎬ旨在将数学与其他学科ꎬ特别是与科学的学科相结合.其方法的理论基础在于将数学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和跨学科项目中ꎬ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信息技术在这一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ꎬ可以帮助学生整合数学知识与编程㊁科学实验等领域.整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ꎬ同时培养了解决跨学科问题的能力.跨学科整合的理论基础在于承认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性.现实世界的问题通常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ꎬ因此单一学科的教育往往无法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通过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ꎬ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复杂的问题ꎬ同时培养综合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在跨学科整合中具有多重作用.可以用于数据收集和分析ꎬ帮助学生整合不同学科的数据和信息.信息技术可以用于模拟和建模ꎬ以帮助学生预测和理解现象.此外ꎬ编程和计算工具可以用于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和模拟现实情境.例如ꎬ在学习 轴对称 时ꎬ通过跨学科整合的教学方法ꎬ可以将数学与信息技术和艺术等学科相结合ꎬ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轴对称的概念ꎬ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设计一个跨学科项目ꎬ要求学生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创建轴对称的图形ꎬ并在其中加入艺术元素.学生可以选择任意图形进行轴对称的设计ꎬ然后使用计算机绘图工具进行实现ꎬ其项目既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技能ꎬ也培养了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创造力.信息技术工具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辅助和增强的作用ꎬ使学生能够更灵活地运用数学概念进行创作.在实践教学中ꎬ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协作ꎬ共同完成跨学科整合项目.3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评估与反馈多元化的评估方法至关重要.信息技术允许教师使用多种工具和技术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这包括在线测验㊁互动式模拟㊁数据分析等.通过不同的评估方法ꎬ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掌握程度.实时反馈是至关重要的ꎬ信息技术可以支持即时反馈ꎬ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立即调整教学方法ꎬ提供额外的支持或挑战ꎬ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跟上课程ꎬ其反馈有助于及早发现学生的困难并解决问题.此外ꎬ数据分析和学习分析工具可以为教师提供更深入的洞察.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ꎬ教师可以识别出模式和趋势ꎬ从而更好地了解整个班级的需求.这使教师能够更好地个性化教学ꎬ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计划.评估与反馈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整个学年或学期中不断进行评估和反馈ꎬ以确保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这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ꎬ鼓励学生参与自我评价ꎬ并让教师积极回应学生的需求和反馈.4结束语在新课程标准下ꎬ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㊁更互动㊁更个性化的学习体验.这项研究强调了虚拟实验㊁数学游戏㊁数据分析和跨学科整合等策略的重要性.通过有效的信息技术整合ꎬ教师可以培养出更具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ꎬ学生也可以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这一深度融合不仅拓展了数学教育的边界ꎬ也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了数学基础.参考文献:[1]张汉锋. 双减 政策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亚太教育ꎬ2023(15):129-131.[2]张茜.新课标背景下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ꎬ2023(4):115-117.[3]刘稀凤.新课标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J].辽宁教育ꎬ2023(5):35-38.[责任编辑:李㊀璟]06。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优势也逐渐凸显出来。
并且教育部门也呼吁各大学校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高中数学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也能够更加具体形象,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对于提高教学水准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教学;有效融合科技水平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信息化在各个领域的发展,特别是在教育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高中阶段,数学教育是基础课程的一大难题,很多学生都认为数学是一门比较难的学科,甚至有些学生对数学产生抵触心理。
为此,更需要教师能针对数学教育进行优化和创新,充分结合信息化技术,使得教学效果有所突破。
1信息技术的概念和优势1.1信息技术的概念信息技术主要是信息管理和处理过程,它包含了很多的技术,比如:智能化技术、通信管理技术等等。
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所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它都有不同的含义。
通俗来讲,信息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对相关信息进行传输、获取和整合的过程。
其特点也比较突出,主要有数字化,智能化等等,一方面可以帮助人们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对信息资源起到开发的作用,帮助人们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引导人们在各个领域发挥信息技术的效能。
1.2信息技术的优势如今已经是数字化的时代,计算机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一定的效能,而在教育行业,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用具,对教育水平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学生对知识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帮助学生养成学习的自主性,更好地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
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控课堂时间,使得知识处理过程更加的合理有效。
第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丰富教学信息资源,运用多媒体课件来优化课堂结构。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学生和教师获取资源更加的方便快捷,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进行学习。
第三,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对于难度比较大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通过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水平和效果。
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南郑县华燕学校:马春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也越来越多的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每每感受到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我多了一些思考,能不能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数学教学呢?让信息技术的优势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数学课堂,以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达到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的深度融合。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也做了大量的课堂观察,传统教学模式与有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模式的对比,发现了一些信息技术给我们的教学带来的便利,也对他们的深度融合做了如下探索。
1 多媒体演示文稿对教学的辅助数学课堂是实施数学活动的主阵地,而数学活动主要是思辨的思想活动,数学教育的目标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性思维能力、思辨能力、审美能力等。
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
首先、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板书可以节省宝贵的思考时间,让教学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应用题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但应用题的题干都较长,如果把这些文字板书在黑板上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如果不板书对于学生分析题意没有一个直观的形象,效果差强人意,如果用小黑板来展示坐在后排的同学又看不清,毕竟小黑板展示例题空间有限,此时多媒体演示文稿就发挥了它的作用,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而留下充足的时间供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以达到理解题意、分析题意并最终得解的目的,再配以板书演示解题过程,效果会好很多。
其次、在章节复习课时,可以用多媒体演示文稿利于构建章节的知识框架图,减少课堂教学对基本知识点的板书时间,增加教师对重难点例题的讲解时间,对提升学生初中数学课堂学习的效果提供了时间保障。
2 “几何画板”对教学的辅助新课标认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在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课堂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科技的发展体现了时代的进步,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没有辅助教学的工具,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所实施的教学策略难免比较单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被调动,以致教学质量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
但是如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教师会主动了解新的教育资源,融入科技时代,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思考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的方式,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充满学习欲望,不断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构建精彩的中学数学课堂。
一、科技对教育的影响(一)丰富教学形式中学的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常常令一些学生感到恐惧,缺乏参与数学课堂的积极性;且往常教师常常应用灌输的教学策略授课,进一步加大了课堂的枯燥程度,使得中学数学的教学效果越来越不理想。
科技的发展让教师有了良好的辅助教学工具,使得课堂上的教学形式更加丰富,教学效果也在不断向好迈进。
(二)提高学生兴趣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课堂上缺少学生的参与,不能称之为完整的课堂。
科技的发展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主观能动的参与意识,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使学生面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越来越充满自信,也让数学核心素养在学生身上的落实更加全面、充分。
二、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一)创造课堂活力信息技术是科技时代发展下的产物,是当下展开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工具。
事实表明,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一改往常枯燥的课堂氛围,为课堂创造了满满的活力,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增添了力量。
(二)发展学生身心“双减”政策的实施,使得学生的身心发展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关注。
科技时代下信息技术资源的应用,能够缓解学生的身心压力,促进学生身心愉悦发展。
因此,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既能够创造课堂活力,还能够践行“双减”理念,使得教育教学事业得到更好发展。
(三)提高教学质量长期以来,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是教师奋力追求的目标,也是全社会共同期盼的。
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研究大连开发区第四中学洪淑华摘要:利用信息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及多媒体技术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教学手段,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使学生的乐学落到实处。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数学教学一研究的意义二十一世纪的二个重要特征:“计算机无处不在”、“数学无处不在”。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对现有的教学模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因此,作为教育的内容及方式也必须随着改变,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研究的问题什么是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整合过程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它要求突出作为整合主动因素的人的地位,并且以实现人与物化信息之间、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融合。
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有机“融合”,必将对数学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以及师资等方面带来深刻影响。
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把教育观念的转变、更新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相结合,有效地服务于广大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活动,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带动课程体系、教育内容、教育结构、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全面改革。
那么如何使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有效整合?三、解决的方法1.信息技术要和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化”能力数学是一门推理演绎的科学,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是数学的学科特点。
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强调以数学基本概念、原理为骨架和知识体系的构建,追求绝对的逻辑化、形式化。
因此这样的教学往往以“会解题”为终极目的,很少站在数学思想、数学文化和数学审美这一层面上,充分体现和展示数学课程对人的品性和人格养成方面的育人功能。
我们说,数学教育的目标是无止境的,是不断从低层理解走向深层理解,从具体做法提升到思维模式直至树立观念的过程,是将数学能力迁移并泛化的过程,是追求提高数学地组织客观世界即“数学化”的过程。
正如特级教师马明所说,数学教学有四个层次:解题术,解题方法,数学思想,数学观念……,我们追求的不能是低层次而是所有层次。
信息技术可把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充分地展示给学生,如通过生动的视听创设情境进行概念教学,使某些抽象的概念几何化、直观化;通过动画表现出一般与特殊、运动与变化,让学生领悟解题教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具体来讲,从常量到变量的过渡问题,如代数中的函数教学;从静态到动态的过渡问题,如圆锥曲线概念教学;从平面图形向空间图形的过渡问题,如立体几何的教学;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问题,如数形结合教学等,都可以“融合”多媒体技术去解决,使学生从“听”数学变为教师指导下“做”数学,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概括地说,数学学科“融合”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数学化”能力过程中,既要重视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技能,也要不断追求方法技能的观念化、策略化,甚至于哲学化。
使学生不仅更快地掌握基本技能,而且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模式,塑造健全的精神品格,而不是将数学教学的目标固化于“会解题”。
2.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环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现实”我们赞同这样的观点,引入一个新概念,却缺乏足够的具体事实作为基础,或者反复介绍一个概念,却没有具体的应用,这都无法使学生产生求知的冲动;过早地形式化不可能有效果,而过早地抽象化也会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因为他们希望知道这究竟有什么用处,又为什么是互相关联的。
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现实”,因材施教,利用多媒体信息集成技术、超文本技术、网络传输技术,构筑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指导学生在“现实”中自主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也在探索中学习数学技能,形成数学观。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用计算机来模拟现实世界、刻画数量关系、描绘空间图形、推证公式定理、演示数学实验等,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考虑如何探索获取更多的知识,同时也使得有更多的内容以方便的形式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一些现代数学的内容能够及时地渗透到中学数学内容体系之中,真正实现数学内容的弹性化、学生发展空间的扩大化。
网上的信息资源浩如烟海,学生可在世界范围内的许多数学网站上有指向地获取数学知识,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借助于计算机,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在实际中形成概念,掌握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对数学的理解逐步走向深层次,从而提升“数学化”水平。
真正做到体现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个体的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尝试多种教与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我们研究某些成功的教学活动,往往忽略被我们认为是“非本质”“次要的”因素,如教师的学识、品格,学生的学习方式、知识基础和能力以及教学环境等,而热衷于归纳出形式化的“××教学”。
事实上,当前数学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变被动接受的学习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使学生有机会在一种真实的、体现数学发明与证明过程的环境中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进行实验、研究和发现。
在这一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运用直观的支撑,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尝试多种教与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显得尤为重要。
具体要求为:(1)要与先进的教育理论相结合,有几种理论是数学教学中要注意的,如“信息传播论”、“系统论”、“最优化理论”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一定“情境”中,通过“协作”与“会话”实现“意义建构”的“建构主义理论”等;(2)教学容量要符合学生实际,重点、难点处要给学生充分时间思考、理解和记录,师生互动要把握分寸;(3)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掌握适当的教学节奏;(4)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技术手段和表现形式,不能只为了照顾信息化教学的特点而忽略了数学的严谨性;(5)尽量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现在提倡现代教育技术,决不是要否定传统教学。
各种教学手段都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在教学中,他们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只有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才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6)尽量将课件设计成开放性的超媒体系统,让教师比较容易按自己的教学路径选择材料组织课件,也能方便地对内容进行补充、调整、修改、删除。
4.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促进评价的多元化目前,数学信息化教学的评价体系还不健全,不恰当的评价体系往往引发功利行为。
有的学校,甚至把是否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作为评价一堂课质量高低的主要依据。
我们知道,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本质区别是: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把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实践过程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实践过程。
所以,评价一节课优劣的标准应该看它是否以学生互动、师生互动为主体;是否体现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是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或顺应,形成了新的认知结构。
具体说来,评价一节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成功与否,可从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实用性等多元化角度进行衡量,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重点、难点突出,利于学生理解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和技能训练,有创新性,注重能力的培养;(2)内容正确,逻辑严谨,层次清楚,模拟仿真形象,课件的演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3)媒体多样,选材适度,设置恰当,创意新颖,构思巧妙,节奏合理,界面简洁,不花哨;(4)能创造一个轻松、自然、活泼的教学环境,教学效果良好。
5. 加强适应信息化教学需要的高素质教师的培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需要,是时代的潮流,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必然走向。
要开发制作出优秀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除了计算机技术外,还必须对课件所表现的学科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有先进的教学思想和丰富的学科教学经验;能灵活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的有关原理。
所以,为适应信息化教学需要有必要培养具有一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层次的学科教师群体,各成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互补,彼此交流,互相学习。
数学虽然是一门基础课程,但它的专业性很强,课件开发中的教学设计、脚本编写、编辑制作还是要以数学教师为核心,因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出发点不是使用计算机,而是课程和教学。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要求数学教师精通计算机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
但他们应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能熟练地运用互联网查阅和访问世界各地的教育资源,对选择出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加工、组合、储存和运用,会运用多种教学软件实现教学的最佳化。
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要,更有效的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四、研究的案例1.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演示。
在这种模式下,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黑板、教具模型、投影片等媒体展示的各种信息,可由计算机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等资料,并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动画),将这些资料组合起来。
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也可以在网络计算机教室中进行。
例如:如九年级《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这一课的引入,我用flash做了一组动画:滚动的汽车轮胎,转动的水车还有快速旋转的风车等,展示现实生活场景,用来说明圆的中心对称性和特有的旋转不变性,进而用这个性质导出本节课的内容。
通过这样巧设新课引入背景,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的探究式学习。
在信息技术环境发展的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合作学习,以问题共同解决、培养能力为中心并且强调终身学习的思想将深入人心。
问题是数学发展的动力,现代数学教育更是强调要进行“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锻炼思维、提高应用能力。
而传统的数学教育由于多方面的限制,片面强调了数学重视演绎推理的一面,忽视了数学作为经验科学的一面。
现在,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可以得到信息技术的有力支持,已经有许多学生利用计算机软件和图形计算器自主地在“问题空间”里进行探索和做“数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