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原创》优秀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10.00 KB
- 文档页数:10
初一语文第一课教案(通用4篇)初一语文第一课篇1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圈点批注”的读书法,品析文章关键字词、语句,体会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握文章中景物特征,表达阅读感悟;2.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注意诵读时语调的轻重缓急,准确流利地朗读文章;3.通过诵读、批注,体会作者对美丽神奇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生命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和“圈点批注”,能够品析文章关键字词、语句,感受文章的画面美,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遣词造句之妙,学习文章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运用技巧;启发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感受自然之美、生命之美,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诵读赏析法、合作探究法、圈点批注法等教学方法,同时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反复诵读,使学生对文章的文辞美、画面美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和初步理解;2.圈点批注,让学生在诵读理解之后,通过对关键字词、语句进行批注分析,能够更深入地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3.合作探究、分享交流,分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探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文章内容情感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示并展示图片素材“春雨润物图、夏雨临湖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雨”的多情与美丽,激发学生对“雨”和大自然的认知兴趣,同时激起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兴趣。
(二)作者简介学生介绍课前预习的作者情况,教师补充。
刘湛秋(1935—20__),当代诗人,他的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于表现感觉和情绪,被誉为“抒情诗”。
他兼创、报告文学及小说,也是的翻译家、评论家,曾任《诗刊》副主编。
著有诗集《写在春天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等,诗集《无题抒情诗》获过中国新诗奖。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得了解作者及其写作风格,便于对文章的学习。
(三)初步感知,体会情感。
《春》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利用工具书与课文注释,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感知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分析文章结构。
2.学会赏析,品味语言,感知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形成对课文内容和情感的感知。
2.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鉴赏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强化诵读(重音),感知内容,理清结构,把握情感。
2.理解并感受文章突出表现了春的什么特点。
3.深入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难点:揣摩关键词语和重点词句的表现力,品味优美语言,加深对春的理解与感受,体会诗的写作特点。
三、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实际教学法,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3.合作讨论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4.提问法四、教学课时: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想到春天,浮现在你脑海中的是什么呢?是大片大片的花田?田野上小草的嫩芽?河中潺潺的流水?也许第一个让你醒悟到春来的,并不是田野里盛开的野花,而是清晨小路上打湿了鞋袜的露水;也许是昨夜的春雷;也许是那一天忽然变得温暖的阳光。
孟浩然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他的春天,是从耳朵唤醒的。
李清照说:“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她的美景,是在对话中生长的。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春》,看看他笔下的春是怎样的世界。
(二)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散文常识(三)听朗诵注意字词读音与朗读的节奏。
1.多音字:涨、散、薄、黄晕、应和;(学生查字典)2.生字词:蓑、笠烘托朗润嗡嘹亮抖擞呼朋引伴花枝招展酝酿窠巢喉咙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卖弄:炫耀呼朋唤友: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以本文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
2.感受课文中所表现的自然美。
3.训练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能力。
4.领会文章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及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二、教学重点1.指导并训练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读出感情的基本方法。
2.学习本文的结构安排:按照盼春、画春、赞春的顺序描写春天。
三、教学难点1.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2.学会细致观察,并准确地描写自然景物。
3.作者是如何“画春”的。
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大自然充满了美,人们对大自然也充满了关爱之情,描写自然美景的散文不胜枚举,这一单元就是一个写景散文单元。
我们将以这些课文为例,了解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具体感知作家们是怎样把那些活生生的自然景物用文字再现出,同时又赋予其美好意境的。
今天我们学习著名散文作家朱自清的优美散文——《春》。
(出示教学目标:了解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
板书课题、作者)(二)整体感知1(或放录音),要求学生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2第一部分(第1节):盼春第二部分(第2—7节):画春(描绘了五幅春天的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第三部分(第8—10节):赞春3(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当引导或做鼓励性评点)《春》是一幅精美的画,它形象生动,姿态万千,色彩缤纷,春意盎然。
《春》是一首动听的歌,它曲调优美,节奏欢快,动人心弦,发人深思。
这样的美文,我们怎能不仔细品读,深入揣摩,领略其中的奥妙?(三)具体感知1(1)抓住景物在特定季节、特定地点的特有现象进行描绘,使特征突出。
(2)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
(3)写景散文的文笔优美精彩。
(4)“一切景语皆情语”。
作者写景的目的最终还是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因此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是写景散文的共同特征。
(教师介绍为主,学生可以结合课文发表意见。
)2点的方法朗读第1节,处理好朗读重音与停顿,品味如何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
七年级汉语上册第一课教案模板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一起看看七年级汉语上册第一课教案!欢迎查阅!七年级汉语上册第一课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了解有关童话的文学常识,理解文章蕴涵的思想内容。
2、了解有关童话的文学常识,理解文章蕴涵的思想内容。
3、在分角色朗读中,揣摩人物心理,品析人物形象,提高语言感受力。
4、认识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恶。
5、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6、培养复述课文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在“说故事——说人物——探主题——谈看法”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掌握分析人物、理解主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情景体验,引导学生做一个纯洁无邪的人,提升价值观重点难点1.重点:(1)学习复述课文。
(2)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
(3)从语言、心理描写中感知人物形象。
2.难点: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教学方法1、朗读法。
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激发阅读体验,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2、讨论法。
就情节发展、传神写法和课文主旨的解读设疑,更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组织课堂讨论、合作探究,深入品评童话故事。
3、探究拓展法。
如故事情节的增补训练,改编剧本、童话主题的多元阐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教学磁带、投影仪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滑稽(ji1)陛下(bi4)头衔(xian2)骇人听闻(hai4)钦差大臣(qin1)随声附和(he4)炫耀(xuan4)勋章(xun1)称职(chen4)2.解释下面的词语:(l)不惜:本课指不觉得可惜,舍得。
(2)炫耀:本课指夸耀。
(3)称职:能够胜任所担当的职务。
称:适合。
(4)愚蠢:头脑迟钝、不灵活。
(5)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
救药:用药救活。
(6)妥当:稳妥适当。
(7)华丽:美丽而有光彩。
(8)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七年级汉语上册第一课教案一等奖1、七年级汉语上册第一课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部分重点实词。
2.通过朗读体会古诗文语言的音韵美,体会立意行文、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
教学重难点:体会古诗文的意境,加强对诗词主旨的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自由发言你们喜欢在田野中漫步吗?你喜欢农村生活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今天,我们来学习陶渊明的《饮酒》,看看他们农村生活是怎样的。
二、朗读指导、自由朗读1.放录音,提要求:注意断句及字的重音,正确把握的感情。
2.请大家把这首诗朗诵一遍3.提示重点词句。
(1)从诗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可从生活的环境,诗人的表现等方面说明)(2)这一形象表现了他怎样的志趣。
3.教师提供诗人的简介,诗的背景资料。
4.指导背诵。
三、小结转引,学习《次北固山下》1.上面我们学习了陶渊明的《饮酒》,这是一首田原诗的代表作,下面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看他又描绘了一副什么图画。
2.介绍王湾的生平。
补充介绍五言律诗的基本知识。
四、点拔意境五、本课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两首关于大自然的诗,由于诗人所处的位置不同,他们所抒发的感情也不同。
但大自然却都让我们变得心胸开阔,恬适无欲。
第二课时一、情境导入、情入境1.导语:一年四季,周而复始,那么四季中的秋季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2.那么假如你正身处于异地,面对此景,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听音乐磁带,借题发挥。
3.即兴创作秋季小诗。
二、指导析读赏析诗歌1.与《天净沙》对比,学习其中的意境仓IJ作。
(引出板书)2.介绍其背景情况,学生再读古诗;体会那种身在异地断肠人的心境,并试着背诵。
3.再引:其实在此情景中也发生了另一件惊天动地的事,X场激烈的战争打响了,将军壮士为了报答皇帝的恩宠,奋勇杀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现在我们学习一下。
4.放录音,体会其中激烈紧张的气氛。
5.诗句导读。
6.结合分析,再读再感受文中的意境。
初一语文第一课教案最新《初一语文第一课》篇一教案在课堂的使用是经常的,也是常常用到的。
初一语文上册开学第一课教案范文,我们来看看。
(一)何为语文【教学目标】1.感受汉语之美之奇之瑰丽。
2.明确阅读的重要性与个性化写作的必要性。
【学习重点】感受语文之美,明确学习方法及要点。
【教学流程设计】一、问大家一个应该非常简单的问题:什么是语文?(自由回答)组织讨论。
二、刚才的回答我们似乎是在力求科学。
我们能不能改变一个风格,回答得尽可能诗意一些,这样,我们以“语文是……”的形式在练习本上尽可能地多地写一些话,给大家三分钟时间,然而小组内交流,请把大家认为精彩的话作上记号,待会儿请一个同学组织一下代表小组发言。
1.独立书写,小组交流;2.各组奉献,前面已经被人讲过的就不必再说(发言者自己先报姓名。
老师遇到十分精彩的,要问这个创作者的姓名,要求课后交上来)。
三、出示袁卫星的有关语文一段话,请大家尽快记诵。
1.大声地朗读。
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
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袁卫星)2.提问:你知道其中的哪些典故?哪几本书?3.你还想知道其中的哪些典故?哪几本书?4.背诵,默写。
(二)如何学好语文你听说过什么办法?你认为哪些比较可行?(自由发言,小组讨论,请另一人发言。
也要先报姓名。
)―老师的办法,这个办法是得到所有语文学得好的人,所有优秀的语文老师肯定的办法。
非常简单,那就是多读书,尤其是大量的优秀的课外阅读,多练笔,尤其是要养成写随笔和日记的习惯。
―古人讲“一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又说“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春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直至背诵。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3.品味文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2.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1.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土。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五四”初年即创作新诗。
后来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转向散文写作,并开始研究三国古典文学。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2.《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一幅风景画,是一曲春的赞歌。
3.“一年之计在子春”这句话的含义是:A.春天伊始,方紫千红,充满活力。
B.春是一年之始,干劲最足,工作最出色。
C.春天是计划安排一年工作的关键。
D.春天风和日丽,天气暖和,是充满浪漫和希望的季节。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
找出作者描绘的五幅春景图,体会作者对“春”的感情变化,在此基础上理解散文的结构与中心。
一、指导学生理解散文的结构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散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指导学生划分段落,概括大意,教师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归纳: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盼春。
春提示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进入情境,读出特点。
找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全文或某一段落)师生评价。
评价参照:①发音准确,节奏合理。
②读出诗意,感情充沛。
四、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步诵读课文。
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文章的思路如何?3、第2段和第3至7段是什么关系?文章是怎样安排写景的层次的?教师点拨:1、课文描绘了春回大地、诗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赞美春天的活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2、三个部分:盼春——绘春——颂春这三部分的顺序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3、第2段是总写春景,宏观勾勒;第3段至第7段是分写,微观描绘。
先总写,从大处勾画春的轮廓;后分写,依次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图画。
五、品味首段,感受情感思考:第一段写盼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教师点拨:运用反复,突出作者盼望春天来临的心情多么急切。
运用拟人,写出作者看到东风送来春天的消息,心情殷切而又喜悦。
教师巡视全班,可观察倾听各小组的讨论情况,也可适当参与到部分小组的讨论中,更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掌握讨论时间。
六、品读课文,学习方法教师巡视,关注学生的自学状态,帮助出现学习障碍的学生,同时了解学生的自学进度和学习效果让学生自行阅读并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
学生自由诵读课文,体味文章情感,感知文章内容。
(一)品味“春草图”1、第3段共四个句子,各是从什么角度描绘春草的?2、“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语好在哪里?3、作者用了哪些动词写孩子们在草地上的游戏?这和写春草有什么关系?教师点拨1、明确:第1句是从“点”上描绘,第2句是从“面”上描绘,第3句写孩子们的游戏,侧面写春草带给人的欢乐,第4句以风衬草,从感受的角度表现春草的可爱。
(由点到面,由近及远,从正面到侧面。
)2、“钻”表现出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儿,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春朱自清【教材分析】朱自清先生的《春》,是部编版教材中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居于定篇,属精读课文。
《春》是一篇构思精巧、语言精美、富有诗情画意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通过学习这篇散文,带领学生领会自然景物之美、汉语声韵之美、语言之美,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爱护自然的情怀以及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接受过抒情性散文的学习,学习过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对抒情性散文有基本认识,但在整个单元中具体学习写景抒情性散文是第一次。
因此,教师在本堂课中,要引导学生理解写景性散文的写景特点,重视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领会汉语之美,景物之美。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和生理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辨别力和判断力尚未成熟。
在这一阶段,教师应重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文章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
【教学目标】积累生字词,能够有感情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全文;感悟作者诗情画意的艺术语言,反复诵读中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的写景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的修辞手法;培养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并把握作者情感;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有层次的写景方法;理解作者诗情画意的艺术语言。
【教学难点】揣摩、品味本文优美语言,学习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教法与学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圈点、勾画、批注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导入(播放《春回大地》音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象春天是怎样的景象。
春天,春回大地,鸟语花香,万物生机勃勃,在这无限的生机中,总会给人无尽的力量。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笔记录春天,赞美春天,如“春眠不觉晓,处处知多少",“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些都是古人对春的描绘。
初一语文第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明确每段的基本含义。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3.学习使用正确的语调、语速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短语。
2.正确朗读课文,掌握基本的语音语调。
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诗词的含义。
2.朗读时的语音语调。
教学准备:
1.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文具等。
2.教师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利用图片等激发学生对诗的兴趣。
二、预习(10分钟)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图片和短语提示,预测课文内容。
2.学生互相讨论,分享自己的预测。
三、讲解(15分钟)
1.教师用PPT展示课文,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
2.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四、操练(15分钟)
1.教师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课文中的问题,巩固课文内容。
2.学生分组进行朗读练习,注意语音语调。
3.教师选几组学生进行表演,评价其朗读效果。
五、总结(5分钟)
1.学生互相总结课文的内容。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朗读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并朗读课文。
2.鼓励学生搜索相关的诗词,展示在下节课上。
初一语文第一课教案(10篇)《初一语文第一课》篇一诗人说,一个只会“冒烟”而不会“燃烧”的人,不会成为真正的诗人。
我因此想,一个只会“冒烟”而不会“燃烧”的老师,也很难成为一名真正的语文老师。
何谓“冒烟”?何谓“燃烧”?比如:教读王家新的诗作《在山的那一边》,有一位同学声情并茂的诵读了课文。
一位老师很平静地说:“还不错,你读得不错,很有表情,很流畅。
”另一位老师很动情地说:“很好,你读得真好!读出了诗人对大海的渴望,也读出了诗人不断追寻梦想的信念!我为你的精彩诵读喝彩!”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前者是“冒烟”,后者是“燃烧”。
“冒烟”就是不冷不热、不疼不痒,青烟缭绕,了无生气。
“燃烧”则是火光熊熊,痛快热烈,映红了一方天空!我常常想,语文是一门富有感染力的学科,那么语文老师就应该是一个具有激情和感染力的人。
课堂上,我尽量用最优美的语言,用最亲近的笑容去感染学生,用我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
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我这个正在追求“燃烧”的语文老师。
我得先从让笑容“燃烧”起来做起,因为老师的笑容体现了老师在课堂上的亲和力。
初一开学语文第一课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说说寒假里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对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2、让学生以新学期第一天的眼光和心情去观察、去感受新学期第一堂语文课的魅力,从而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回顾假期,乐趣无穷1、师:在春天这个美丽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新学期的开始,从大家充满欢欣的脸上我看到了这个假期大家过的非常的愉快,生活的非常的幸福。
寒假里你有哪些难忘的事和大家分享呢?2、孩子们畅所欲言,各个喜笑颜开。
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上,我首先以“回顾”为题,让学生回忆节假日里一些难忘的生活镜头,提及快乐的记忆,触动心灵的体悟二、畅谈打算,展现风貌师:看来孩子们的寒假真有趣儿,今天咱们重新回到学校,投入到愉快的学习中,在这个新学期中,你对学习语文又有什么新的打算呢?孩子们说到:上课积极动脑、畅所欲言;不做小动作;课后认真阅读课外书;做读书笔记;天天写日记;经常诵读古诗文要求学生在新学期对自己有一个新的认识,新的目标、新的打算。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序言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是学生们进入初中后的第一堂语文课。
这堂课主要讲解了初中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以及对学生未来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本文档将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详细介绍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的内容和学习要点。
学习目标•了解初中语文学科的基本要求和学习内容•理解语文学科对个人综合素质的影响•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提高语文综合素质和学科成绩课程内容一、初中语文学科的基本要求和学习内容初中语文学科作为中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其教学内容主要分为语言文字、文学欣赏、写作与应用三个方面。
1.语言文字:主要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和阅读理解等方面的学习。
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发音和语言表达能力,了解常用的词汇和词义,培养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
2.文学欣赏:通过学习和欣赏各种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学生需要掌握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作品的深层内涵。
3.写作与应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
学生需要学习各种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写作水平,并能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语文学科对个人综合素质的影响语文学科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对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语文学科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理解力、分析力和判断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自身价值感。
1.提高表达能力:语文学科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2.培养思维能力:语文学科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思维能力。
3.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和欣赏各种文学作品,学生能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4.培养创新能力:语文学科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至关重要。
统编版七年级上第1课《春》一等奖创新教案《春》教案【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揣摩、品味本文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掌握课文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2.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3.品味优美语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4.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联系实际教学法、合作讨论法、提问法【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都写过很多诗文来吟咏、歌颂春天。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有关春的诗词?(完成下面的填空)PPT展示: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杜甫《绝句》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春天的诗句吗?补充: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乐府《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王维《鸟鸣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一课教案教案名称:《课文导入与预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课文导入与预习》这一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并能够正确运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2. 学会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掌握其用法。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难点句子和段落。
2.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深层次意义和思想内涵。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文导入与预习》的课件。
2. 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3. 教学辅助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并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教师通过提问学生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的知识和经验。
Step 2:预习(10分钟)1. 教师将课文的标题和段落标题展示在课件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标题推测文章的大致内容。
2. 学生阅读课文,注意标注生词和难点句子,并尝试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3. 学生在课本上完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
Step 3:课文导读与理解(25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课文的主要段落,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的内容,并解释生词和难点句子的意思。
2.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理解和思考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回答问题。
3. 教师帮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解释其用法和意义,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练习。
Step 4:课文拓展与延伸(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深层次意义和思想内涵,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2. 教师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
Step 5: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重点和难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初一语文第一课教案初一语文第一课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背诵并理解课文。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结构,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教学重点】1.熟练背诵并理解课文。
2.分析词语和句子结构,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3.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新教材》初一上册。
2.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幻灯片等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师生问好。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展示中国名句,并与学生一起欣赏、解读。
二、预习课文(15分钟)1.发给学生预习材料,包括课文和配套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前自行阅读和解答练习题。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的重点内容,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三、展示新课文(20分钟)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第一段的内容,并让学生跟读。
2.分析第一段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结构,并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述第一段的内容。
四、理解课文(20分钟)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剩余部分的内容,并让学生跟读。
2.分析剩余部分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结构,并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3.进行课文的解读和分析,提问学生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五、阅读理解(15分钟)1.布置阅读理解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让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并进行讲解。
3.对于理解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六、课堂小结(5分钟)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学习收获和提高。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理解课文,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阅读理解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 春【教学目标】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朗读技巧。
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品味本文优美语言。
感知课文内容,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第一课时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本文思路。
难点:把握春草、春花、春雨、春风等景物特征。
导入元素构成:草木——生机(一草知春,一叶知秋)太阳——暖和(春风送暖入屠苏)嫩芽——万物复苏·理解了“春”字的演变,再提到这个字你会有什么感受?预习检测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作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7年报考北大本科时,为了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改其志,始终保持清白觉醒,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二字。
朱自清在学生时代就开始创作,诗歌是著名的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来在清华大学任教,致力于诗歌与散文创作,潜心于古典文学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穷得买不起棉衣,在饥寒交迫中不幸,得了严重的胃病,抗日战争结束见于朱自清的学识与声望,一些政客曾经以高官厚禄拉拢他,他都不屑一顾。
1984年由于国民党统治区政治腐败,物价飞涨,而朱自清每月薪金只购买三袋面粉,一家人常常缺吃少穿,他本人更是骨瘦如柴。
当一份《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他毅然签下自己的名字,此后不到两个月时间里病情恶化,于1948年8月12日(50岁)与世长辞。
创作背景时间大约在1933年间,此时朱自清刚结束欧洲漫游回国与陈竹隐女士(齐白石徒弟)缔结美满婚姻,而后喜得贵子,同时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人生可谓好事连连,春风得意,所以文笔没有作者创作初期诗文的哀愁(亡妻),而是呈现欢快清新的格调。
·这篇距今已有九十近百年的文章,为什么还没有被时代淘汰呢?今天让同学们来评一评,请快速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及不熟悉的字词。
初一语文第一课教案初一语文第一课教案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语文第一课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初一语文第一课教案1欢迎大家来到崭新的语文课堂,上次我们已经接受了小初中衔接的辅导,同学们拿到这本七年级上的语文课本也有很长时间了,已经翻阅过的请举手你们感觉初中语文和小学语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今天这节课,我们先不进入我们的课文学习,我们不妨先进行一场进入初中语文课堂的的欢迎仪式,或者说是语文学习的启动仪式。
这场欢迎仪式将分为三个主题:一、欢迎大家来到语文大课堂;二、欢迎大家来到语文大乐园;三、确定语文学习的目标。
切入主题之前,我首先要讲一下学习上的要求:⒈准备四本本子:①笔记本(学习日志):每一天都记号日期,记下错题、基础字词知识、上课要求、作业要求、课堂重点内容,来不及先记书上,课后整理,课下反反复复多回顾。
②作业本③听写默写本④作文本⑤课余读书摘抄本读书札记⒉准备好语文学习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⒊上课要求:①双手放桌上②除规定的讨论朗读时间外,保持教室安静,不讲和上课内容无关的话,树立公共课堂的公共意识,上课不认真不守纪律由课代表扣分记入期末总评成绩③主动答疑:课上完之后,都可以到办公室提出疑问。
⒋作业要求:按时完成作业,字写端正,第二天到校立即上交小组长,没有做完的(包括听默写没有通过)中午到办公室检查,完成后回家预习:字词摘录、课文熟读、思考课后问题一、欢迎大家来到语文大课堂我们看到幻灯片上特别凸显了这个“大”字,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语文两个字的解释是:语言和文字以及语言和文学。
它有一个很大的彰显其特色的学习范围,你的视野会变得非常开阔。
初中语文的学习内容:⒈课文:现代诗歌、现代散文、民间传说、说明文(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新闻通讯、人物传记、小说节选、微型小说、文言文、古典诗词。
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I课《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通过朗读,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重点)2.体会文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调动多种感觉器官描写景物的效果,揣摩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重点、难点)3.体会作者朱自清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核心素养)【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在人们心中,春天是一个百花盛开、莺歌燕舞的季节。
蝴蝶在翩翩起舞,小鸟在欢快的歌唱,空气是那样的清新,百花是那样的鲜艳。
目光所到之处,到处都充满活力、充满希望。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跟随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的脚步,走进他的散文名篇《春》,去领略一番春天的魅力。
二、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汉族,字佩弦,原名朱自华,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曾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的中国文学系主任。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极富真情实感。
在“求真”方面,朱自清坚持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求得逼真的艺术效果,“真”是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核心。
其诗文集有《踪迹》;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本文选自《朱自清全集》。
写作本文时,由于其父好吃懒做,一直把朱自清当作是一颗摇钱树,无限索取,因此,父子二人当时的关系并不融洽。
三、字词预习检查1.生字识记酝酿(yunniαng)窠巢(kB)黄晕(yun)2.形近字蓑衣/衰败—赶趟儿/躺下稀疏/蔬菜3.词语理解;朗润:明朗润泽。
朗,明亮。
润,滋润,润泽。
赶趟儿:本义是时间赶得上,这里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南宋志南和尚《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一课教案○教学目标①学问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拟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②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尝揣摩语句。
○课前预备学生:强调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
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①预备课前说话训练的资料(尊老爱幼的故事),安排学生作预备。
②可用多媒体帮助教学。
○教学内容①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②培育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设计导入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表达着人世间美妙的情感——亲情。
其实,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始终都沐浴着亲情。
哪位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都感受到了哪些亲情?(学生举例答复,教师予以确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谈天,等等。
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漫步这样寻常的小事,也能表达出浓浓的亲情。
《漫步》这篇课文就为我们叙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感知课文内容①检查生字词。
②教师可配乐范读课文,学生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或仿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④带问题朗读课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a.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仆人公是谁?b.在漫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用文中的语言也可以)「教师导学」“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头,也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展情感沟通最直接的方式。
所以,在这一局部教师要赐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品尝而不要流于形式。
[教师小结]文中描绘的就是一家四口外出的事,而四口人又是以“我”为纽带组建起来的。
漫步过程中所发生的事,只要意思对即可,赐予确定。
用文中一个词来概括“分歧”。
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精读课文,想一想在漫步过程中“分歧”是怎样解决的?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展分析,若遇到有深度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大胆提出来,共同探讨学习。
《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以本文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
2.感受课文中所表现的自然美。
3.训练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能力。
4.领会文章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及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二、教学重点1.指导并训练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读出感情的基本方法。
2.学习本文的结构安排:按照盼春、画春、赞春的顺序描写春天。
三、教学难点1.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
2.学会细致观察,并准确地描写自然景物。
3.作者是如何“画春”的。
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大自然充满了美,人们对大自然也充满了关爱之情,描写自然美景的散文不胜枚举,这一单元就是一个写景散文单元。
我们将以这些课文为例,了解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具体感知作家们是怎样把那些活生生的自然景物用文字再现出,同时又赋予其美好意境的。
今天我们学习著名散文作家朱自清的优美散文——《春》。
(出示教学目标:了解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
板书课题、作者)(二)整体感知1(或放录音),要求学生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2第一部分(第1节):盼春第二部分(第2—7节):画春(描绘了五幅春天的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第三部分(第8—10节):赞春3(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当引导或做鼓励性评点)《春》是一幅精美的画,它形象生动,姿态万千,色彩缤纷,春意盎然。
《春》是一首动听的歌,它曲调优美,节奏欢快,动人心弦,发人深思。
这样的美文,我们怎能不仔细品读,深入揣摩,领略其中的奥妙?(三)具体感知1(1)抓住景物在特定季节、特定地点的特有现象进行描绘,使特征突出。
(2)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
(3)写景散文的文笔优美精彩。
(4)“一切景语皆情语”。
作者写景的目的最终还是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因此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是写景散文的共同特征。
(教师介绍为主,学生可以结合课文发表意见。
)2点的方法朗读第1节,处理好朗读重音与停顿,品味如何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
(1)“盼望着,盼望着。
”(反复,突出急切之情。
朗读时要上扬。
)(2)“近了”(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拟人手法更显生动,重读。
)(学生诵读品味。
)3了,他美妙如诗的妙笔又给我们勾勒出怎样美丽的图画呢?(1)引导学生诵读第2节,结合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谈自己的感受。
(拟人:突出万物复苏的特点——“刚睡醒”。
排比:由面到点,具体描写了春山春水春日“张开了眼”的情态,勾勒出春天临的轮廓,语言优美,特征突出,顺序清楚,充满喜悦之情。
)(2)在理解第2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的有关知识,具体感知“春草图”,诵读、品味。
(学生朗读、分析、讨论。
教师引导、指点。
)①写出春草什么特点?(新,充满活力。
)②顺序:(由点到面,由近及远,从正面到侧面。
)③语言特色:(修辞:拟人、排比。
——形象再现了春草勃发带给人的欢快心情。
) (用词:动词,“钻”;叠词,“偷偷地”“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软绵绵”。
)④作者流露出怎样的感情?怎样读才能将这种喜爱之情表现出?(学生尝试诵读、背诵。
注意通过抑扬、重音、节奏的变化表达出感情。
)(四)课堂小结诵读了2、3两节,我们应该了解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去阅读写景的文章:写什么景?抓住什么特点?用了怎样的顺序?有何语言特点?景中包含着怎样的情?这样学习,我们才能不仅知其然,而且还能知其所以然,真正形成阅读写景散文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1)运用所学方法阅读“春花图”,进行书面分析。
(2)诵读全文,争取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板书设计春朱自清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学法盼春春草特征突出诵读春花顺序明晰品味画春——春风语言优美感悟春雨情景交融迎春赞春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1?2?31—3节。
(二)运用所学知识诵读、品味“春花图”14节。
(讨论如何读才能表达出感情。
节奏、重音、抑扬起伏等)2①特征:百花竞放——“不让”鲜艳芬芳——“红”“粉”“白”“甜味儿”多而闪烁——“遍地是”“眨”②顺序:由上而下、由实到虚、由正面到侧面。
③语言:修辞——拟人、比喻、排比(分别讨论其作用)。
用词——“闹”“飞”“眨”等(体味语言生动形象的感染力)。
④感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
(结合表达效果分析概括)3(三)引导学生诵读品味“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1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能够从写景特征、写景顺序、语言特色、感情表达等几个方面对语段进行分析。
如果说对“春草图”的分析是老师的一个“示例”,那么对“春花图”的分析则是大家合作完成的一道“例题”,下面就应该做“习题”了。
2(可分小组,各完成一个语段,完成后汇总)①春风图:特征(和煦、芳香、悦耳)顺序(触觉、嗅觉、听觉)语言(修辞:引用、比喻、拟人)(用词:略)②春雨图特征(细密、闪烁、绵长)顺序(由近及远、由景及人)语言修辞:略用词:略③迎春图特征(充满活力)顺序(由点到面)语言(体会“一年之计在于春”的作用、叠词……)3(由学生主讲,教师适当引导或点评)44—6节。
(由学生读、评,要争取运用朗读技巧准确表达文章感情)54—6节、背诵。
(四)总结本节课内容这堂课我们根据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诵读、品味、感悟了几幅优美的春的图画,具体感知了美的意境和语言的魅力。
(或由学生谈分析语段的体会,总结归纳思路方法)(五)布置作业1有条件的可自己录音欣赏。
23板书设计春朱自清春花(风、雨)图特征顺序语言感情第三课时(一)朗读、背诵第1—7节,导入新课1(请学生评点)23(二)具体感知“赞春”18—10节,体味其中的美感。
2(学生表述,教师引导评点,合作归纳)作者连用3个比喻,赞美了春天的哪些特点?①“刚落地的娃娃”,强调春的“新生”。
②“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强调春的“漂亮、娇美”。
③“健壮的青年”,强调春有“无穷活力”。
这3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春天的“新”、“美”、“力”三个方面的特点,抒发了作者赞美春天的真挚情感,总结了全文,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主题。
从这3段看,语言清新流畅,拟人、比喻形象生动,段与段之间形成排比,节奏感强,表现力丰富,极有感人的力量。
33节。
(三)总结全文(主要由学生分别总结,教师适当引导、概括)1要写好景物,就必须细致观察。
只有抓住特定景物在特定时节的特有情态进行细致的描摹,才能将事物特征准确地表现出。
作者通过含情的画笔,绘形绘色,描绘了春天几幅风景画,景物特征突出,充满诗情画意。
2(由学生回顾全文结构:盼春;画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赞春)作者根据揭示主题和抒情的需要,一共展现了5个画面。
层次井然,思路清晰,从轮廓到细部,从花草到春风春雨,从大自然的画面到人们的活动画面,安排有序,画面之间的连接自然、紧凑,并以前4幅画面作为第5幅画面的铺垫、烘托,从而开拓意境,揭示题旨,很好地表达了作者赞颂春天、憧憬未的感情。
3(学生举例分析,归纳概括特点及作用)大量运用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形象生动地描绘景物特征,抒发内心情感。
如:写春花,用“火”、“霞”、“雪”比喻桃花、杏花、梨花的色彩,使人联想到火的炽烈、霞的绚烂、雪的高洁,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写地上的野花,“像眼睛,像星星”,使人仿佛看到了遍布草丛中的野花在春风中在阳光下时隐时现的动人情景。
结尾的3个比喻句,设喻新颖,含义深邃。
崭新的容貌、多彩的风姿、青春的活力,这就是作者把握的、并由衷赞美的春之特色。
拟人句如“春天的脚步近了”,把春拟人化,让读者仿佛看到她一步一步向我们走,为全文定下了活泼、轻快的抒情基调,烘托出诗的氛围;写春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百花争春的情态。
遣词造句优雅和谐。
文中大量运用短语、短句,而且大量运用叠词,如:“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的”“软绵绵的”。
这种句式,结构整齐、匀称,音韵和谐、优美,节奏轻盈、活泼。
4“一切景语皆情语”,文章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
如写野花:“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作者赏花的欣喜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这些小野花都仿佛变成了富于感情的活生生的小精灵,内在的诗情与外在的景物和谐地交融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画面的境界也因之抹上了一层浓郁的抒情色调。
《春》是精美的画,它形象生动,姿态万千,色彩缤纷,春意盎然;《春》是动听的歌,它曲调优美,节奏欢快,动人心弦,发人深思,激发人们珍惜春光,奋发有为。
5(四)总结写景散文的共同特点及阅读方法1(由学生总结)2(五)布置作业12得交流活动中向大家推荐。
板书设计春朱自清基本特点阅读方法盼春特征突出春草新诵读文章顺序明晰春花品味语言语言优美画春春风美感悟挚情情景交融春雨分析特色迎春力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