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对中国文化安全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日益频繁,这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本文将简要探讨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
文化传播和交流全球化使得信息交流变得更加容易和快捷,这也加快了文化的传播。
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使得文化交流变得更加普及,各种文化的艺术和娱乐形式得以在国际范围展示和传扬。
例如,在欧洲和美洲等地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中文,而且开始对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反过来,中国的电影、音乐、电视剧等文化作品也得以在世界各地传播。
这导致了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促进文化多元性和相互理解。
文化语言和交际不同的语言是不同文化的最显著的标志之一。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英语。
同时,英语也被逐步融入不同的文化中,形成了属于各自文化的不同口音和表达方式。
这样的多元性无疑是文化交流和交际的一种丰富化。
然而,全球化也导致着少数语言面临着消亡的危险。
随着全球化,人们更愿意使用通用的标准语言,而且越来越多的人随着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放弃了传统语言。
这样的现象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导致传统文化的被遗弃。
文化多元性的维护全球化的推进也带来了文化多元性的维护。
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传统文化得以得以传承和发展,并被更多不同国家的人认可和欣赏。
一些国家或组织也采取了措施维护文化多元性,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了文化多样性公约。
但是,维护文化多元性仍然是一项挑战。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文化的趋同化可能会加速,这会削弱文化多元性。
因此,各国政府和组织需要采取有力措施,维护文化多元性的生存空间和保护文化景观。
文化冲突的加剧随着全球化的加快,新兴经济体在各个领域都展示了强大的实力和潜能,这也加剧了西方和东方文化之间的冲突。
一些文化的价值观、习惯和传统受到了多方挑战,这可能会导致社会紧张和文化冲突的加剧。
同时,全球化还使得冲突更容易扩散和传播。
新时代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文化交流越来越便利,但与此同时,文化安全问题也日益引人关注。
新时代文化安全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文化输出的规范、文化冲突的处理等。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对策。
首先,新时代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之一是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全球化进程中,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碰撞成为常态,而文化多样性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
一方面,各国政府可以加强对本国民族文化的保护,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鼓励本国民众传承和发展自己的文化。
另一方面,跨国合作与交流也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各国应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保护和发展各种文化,以实现文化多样性的和谐共存。
其次,新时代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还包括对文化输出的规范。
在全球化进程中,强势国家的文化输出往往具有较大影响力,这可能会对其他国家、其他地区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
因此,我们需要规范文化输出的行为。
一方面,各国政府应制定相应法规和政策,鼓励本国民众传承和发展自己的文化,防止文化输出成为一种“文化帝国主义”。
另一方面,强调文化交流与对话也是规范文化输出的重要举措。
各国应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文明对话,促进各国文化的多元共存,以实现文化交流的平等和谐。
第三,新时代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还包括文化冲突的处理。
由于文化差异和文化认同的多样性,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
因此,我们需要寻求文化冲突的解决之道。
一方面,倡导文化尊重与包容是化解文化冲突的重要原则。
各国应加强文化教育和宣传,增强民众对文化多样性的认知与尊重,消除文化冲突的根源。
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理解。
此外,国际社会也可以加强文化交流与对话的平台搭建,提供多元化的文化交流机会,以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与和谐。
综上所述,新时代文化安全面临着文化多样性保护、文化输出规范和文化冲突处理等挑战。
浅谈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但文化安全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1. 外来文化的冲击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文化交流的加强,外来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强烈。
许多年轻人开始追求西方流行文化,甚至存在一些人“西化”的现象。
这种西方流行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和侵蚀,会导致文化的缺失和失衡。
此外,外来文化的流行也会对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信仰的形成产生影响。
2. 文化互联网化的升级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文化安全带来了重大影响。
文化互联网化升级使得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信息的流失和盗窃越发便利,尤其是一些文化产业的数字化模式,如在线游戏、电影、音乐等。
这需要我们通过引入一些法律制度和技术手段来加强文化安全的保护力度。
3. 文化恐怖主义的威胁文化恐怖主义指的是个别极端分子为了表达其极端思想而利用文化破坏社会稳定。
例如,恐怖分子通过恐吓、破坏文化遗产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们的文化信仰和文化观念。
文化恐怖主义对文化安全的威胁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此需要我们从政治、经济、文化上多方面加强反恐怖主义合作,共同防范文化恐怖主义的威胁。
二、文化安全的对策1. 发展本土文化产业发展本土文化产业,形成自己的独特文化,能够更好地保护文化安全。
政府应该加大对本土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相关的产业政策和法规,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2. 引入先进技术和法律法规我们需要引入先进的技术来保障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安全,例如采用数字水印技术、智能锁和其他安全技术。
政府也应该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有关文化产权财产保护和文化反盗版等立法,严格打击文化著作权侵权。
3. 加强文化交流和合作文化交流和合作是维护文化安全的重要手段。
我们需要加强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发展、物质文化保护等方面的合作。
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及维护对策摘要全球化是由西方新自由主义长期人为宣传出来的口号,代表的是跨国金融资本和跨国公司的利益。
全球化的潜在之意是以跨国金融资本和经济势力畅行无阻于全球各地,最大限度地攫取各国的资源和财富。
在这一西方主导的全球化下,文化的渗透与侵蚀是最为不易被觉察,但却是危害最大、最长远的,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情况,论述中国文化安全值得思考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全球化文化安全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各民族、各种文化激荡交融,文化安全问题成为我国目前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重要问题.全球化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说法,而是由西方新自由主义长期人为宣传出来的口号,代表的是跨国金融资本和跨国公司的利益。
全球化的潜在之意是削弱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主权,以使美国主导的跨国金融资本和经济势力畅行无阻于全球各地,最大限度地攫取各国的资源和财富。
在这一西方主导的全球化下,文化的渗透与侵蚀是最不易被觉察,但却是危害最大、最长远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一、当前我国文化的内涵人的生活包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两个方面,精神生活是人的物质生活基础上的产物,这两方面的内容伴随着个人、民族、国家发展的每个时期、每一阶段,折射出人类理想与现实的永恒主题。
与人的精神生活相对应的是文化,文化构成了人精神生活的内核,文化是构建人类文明的基本要素。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文化传统积淀深厚,20世纪初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与发展,中国文化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形成了以儒家为主的“仁、义、礼、智、信”传统文化与人类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最高精华即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两者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社会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融合与发展,形成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加入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新变化,加入了注重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形成了中国文化的新内涵,使当前中国文化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与号召力。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文化安全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全球化是指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与交往日益加深,国际间的相互依赖度不断提高的整个过程。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安全不仅仅是指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也正逐渐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这样一个拥有五千年优秀文化传统的国家中,文化安全对于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是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基础。
全球化进程中,各国通过文化交流可以更好地展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丰富的文化底蕴成为我国在全球性文化交流中的重要资本。
保护和传承好我国的文化,使之能够在全球舞台上展示,不仅可以吸引外国人来我国了解和学习,还可以增进各国人民对我国的了解和友好感受,提升我国的影响力和国际形象。
其次,文化安全对于维护国家社会稳定和宗教、民族等方面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各种文化冲击和冲突。
一个国家要保持国内稳定,就需要保护好本国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认同。
文化安全的核心是通过保护和传承好本国的文化,提升国民的文化自信心,增进国民之间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从而维护国家的社会稳定和团结发展。
再次,文化安全对于维护国家的文化多样性和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一些大型的跨国企业或媒体的入侵,可能会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文化同质化倾向,对于小国家的文化多样性和文化独立性产生威胁。
而保护和传承好本国的文化,可以更好地保持和发展本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实现文化上的自主性,让国家的文化不被外部因素所侵蚀,保持长期的文化繁荣发展。
此外,文化安全对于培育和传承本国的核心价值观和民族精神也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核心价值观和民族精神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价值观影响力逐渐增强,可能会对本国的核心价值观和民族精神造成影响和冲击。
因此,保护和传承好本国的文化,培育和弘扬本国的核心价值观和民族精神,对于增强国民认同感和国家凝聚力,推动国家长期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和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打破了国家边界限制,促进了各国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全球化对中国既带来了机遇,也给中国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和面临的挑战。
一、经济影响1. 市场扩大:全球化使得中国能够更充分地利用国际市场资源,扩大出口和进口规模,提高贸易依存度。
中国以其庞大的消费市场吸引了大量外资,提升了经济增长速度。
2. 技术进步:全球化加快了科技成果的传播速度,中国通过与国际合作伙伴的交流学习,能够更快地获得前沿科技和管理经验,推动了自身科技实力的提升。
3. 人力资源优化: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和人才流入。
外资的引入和技术的输出提高了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加速了产业结构调整。
二、社会文化影响1. 文化多元化: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的文化更为广泛地交流与融合,中国人民接触到了更多多样化的文化元素,丰富了文化内涵。
2. 教育国际化:全球化推动了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培养了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背景的人才。
同时,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
3. 价值观碰撞:全球化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等带入中国社会,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形成碰撞和交流,可能引发一些社会矛盾和冲突。
三、环境资源挑战1. 资源压力:随着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导致环境承载能力压力加大。
中国需要在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之间寻求平衡。
2. 环境污染:全球化带来了大量的外来投资和生产活动,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需要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以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环境挑战。
四、政治和安全挑战1. 世界竞争力:全球化加剧了国际间的竞争,要想在全球经济体系中保持稳定发展,中国需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积极应对国际竞争。
2. 国家主权:全球化虽然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但也可能造成国家主权受到侵蚀。
浅论中国国家文化安全及对策研究摘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不断奉行文化霸权政策,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就成了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本文试图从国家文化安全的界定,及分析比较我国新旧国家安全观的基础上,提出现阶段维护我国国家文化安全的对策。
关键词:国家文化安全国家安全观对策伴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扩大了国际交往和合作。
但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美国大量和无保留地输出其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奉行文化霸权政策,试图使全球“美国化”这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国家文化安全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有效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成为诸多国家共同关心的话题。
一.国家文化安全的界定国家文化安全的界定与国家安全的其他内容相比,属于软安全,是一种无形力量资源,难以监测和评估,这给我们对文化安全进行界定增加了难度。
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文化安全的定义,但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一个被学界所公认的、权威的概念。
以下是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作出的对文化安全的定义。
“文化安全就是指一个主权国家保证文化的性质得以保持、文化的功能得以发挥,文化利益不受威胁和侵犯的功能状态。
文化安全的核心是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
”①“文化安全,是指一国在文化、精神生活方面不受外来文化的干扰、控制或同化,从而保持本民族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民族性以及本国意识形态的自主性。
”②国家文化安全中的“文化”并非是广义上的泛文化,而又不仅仅包括政治学中所讲的“政治文化”,而是包含了作为观念、思想以及制度层面的文化。
关于国家安全,短期目标是确保生存,而长期目标则在发展。
综上,笔者试图对国家文化安全下此定义:文化安全指以主权国家为核心的国际行为主体在外交实践中,力争使本国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优秀文化免受他国不同文化的威胁与渗透,维护国家的文化主权和文化尊严,在全球化新形势下的国际文化大融合中保持独立发展,并不断扩大影响。
浅析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文化安全问题摘要:全球化的发展凸显了我国文化安全所面临的挑战。
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文化安全发挥着重大作用。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要积极理性地面对我国文化安全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强化国家文化安全战略意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文化创新;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产业,优化文化传播途径;实行“受管理的全球化”战略以及借鉴其他国家的宝贵经验等战略方针和政策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关键词:全球化;文明冲突论;国家文化安全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049-02当今世界是一个多极化发展的世界,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重要。
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文明冲突论”这一观点。
其核心内容是:在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建立在意识形态之上的国家之间的冲突将会被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所取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最可靠的保障”[1]7。
不可否认,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文明的冲突已经超越意识形态的对立而成为新的矛盾的根源,这不得不让我们对文明的力量予以重视。
一、国家文化安全的概述冷战结束后,各国对于国家安全的研究突出了“非安全化”的内容,国家安全观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安全观到非传统安全观的转化的过程,而国家文化安全观正是在这种转变拓展中日渐突出的。
国家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它属于非传统安全,是一种软力量。
对于国家文化安全观,目前学界并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的概念。
一般而言,我们认为,国家文化安全就是主权国家保证社会文化的性质得以独立,文化功能得以发挥,文化利益不受侵犯和威胁,保持民族文化独立、生存和发展的客观状态。
从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看出,国家文化安全的本质特征就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其文化发展的安全,其核心内容则是国家或民族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因素在全球化时代,不但各国的政治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也出现了激烈的融合和冲突。
全球化对中国文化有哪些影响?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因素,一起来看看吧!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给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但与此同时,随着西方文化迅速扩张,消费文化日益盛行,文化呈现出世界趋同或融合的趋势,这给我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我们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对策,让传统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当今的世界正处于一个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时代。
科技现代化的迅猛发展,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通信传媒的高速进步,自由贸易的逐步深化,正在把整个世界融合为一个全球性的统一市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推进。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传播新技术和提高富国和穷国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但也是侵犯一个国家主权、侵蚀当地文化和传统、威胁经济和社会稳定的一个很大争议的过程。
全球化和文化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的今天,任何一种民族都面临外来文化的冲击。
我们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经济全球化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保持我们文化特色,借鉴外来文化优势的同时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①正文:全球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日益凸现的新现象,是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
全球化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讲,从物质形态看,全球化是指货物与资本的越境流动,经历了跨国化、局部的国际化以及全球化这几个发展阶段。
货物与资本的跨国流动是全球化的最初形态。
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相应的地区性、国际性的经济管理组织与经济实体,以及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力量的跨国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
总的来看,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当前,我国的文化安全问题最为集中地表现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独立性、方向性和主导性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
如何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必须认真思考、积极回应的重大课题。
笔者试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面临的主要文化安全问题和制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确保国家文化安全等方面阐述自己的管见。
标签:文化安全发展战略安全战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文化全球化的趋势也在加强,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国家文化安全是指一个国家能够独立自主地选择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抵制其他国家试图以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指导下的政治、经济模式强加于本国的做法,防范来自内部或外部文化因素的侵蚀、破坏或颠覆,从而能够很好地保护本国人民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社会制度,保护文化的民族性,维护民族的自尊心和凝聚力,并利用必要的手段扩大本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
(240)文化安全是个新概念,但文化安全并不是个新问题。
在我国最早提出文化安全概念的是一些研究国际政治问题的学者,主要针对当时愈演愈烈的西方文化霸权。
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以文化为手段,加速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对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安全和文化生存提出了严重挑战。
发展中国家要实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文化霸权”,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因此,在全球化进程中,如何应对文化全球化对我国文化安全的影响,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面临的主要文化安全问题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所谓全球化进程深刻改变了世界面貌。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全面开放的历史发展新时代。
在融入现代世界体系中,中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这种挑战不仅是经济的和政治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在文化上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要严重得多,由此而带来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也复杂得多,清醒地认识和分析开放条件下中国面临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并制定科学的国家文化安全战略,将是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中国国家战略和中国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内容。
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全球化是指世界范围内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的交流和互动。
发展中国家作为全球化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其受到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以下是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的章节划分:
一、经济影响
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经济机会和挑战。
一方面,发展中国家通过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可以获得更多的外汇和技术,促进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带来了贸易保护主义、跨国公司垄断等问题,这些问题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造成了压力。
二、文化影响
全球化也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更多的文化交流和互动的机会,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
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带来了文化同质化的趋势,这对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挑战。
三、政治影响
全球化也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产生了影响。
一方面,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
更多的政治参与和合作的机会,促进了国际合作和发展。
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带来了国际政治和安全问题,如国际恐怖主义、贸易战争等,这些问题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稳定造成了威胁。
四、社会影响
全球化也对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产生了影响。
一方面,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更多的社会交流和互动的机会,促进了社会多元化和社会发展。
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带来了社会不平等的问题,如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等,这些问题对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稳定造成了挑战。
总之,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复杂的,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
发展中国家需要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
论文: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摘要: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加强我国文化安全保障,对我国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外来文化的冲击、本土文化的流失、网络文化的泛滥以及文化著作权的侵权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我国文化安全保障的对策措施,包括构建文化安全意识、加强文化监管、营造文化保护氛围以及完善文化法律制度等方面。
关键词:文化安全;挑战;对策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文化自信”理念,表明了加强文化建设和文化安全保障的重要性。
现代社会的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形式与手段的不断创新,给我国的文化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与难题。
本文从外来文化的冲击、本土文化的流失、网络文化的泛滥以及文化著作权的侵权等方面,对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我国文化安全保障的对策措施。
一、外来文化的冲击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外来文化的冲击在我国社会中越来越显著。
这些外来文化带来的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成为了影响我国青年、道德、信仰、艺术等方面的主要因素,这个问题在文化领域中备受关注。
对策:应该加强文化自信教育和推动中华文化国际化,通过增强中国文化的扩散力度,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话语权,进而增强我国对外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此外,应该建立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同时要加强对外文化传播的管控,避免外来文化对我国文化的损害。
二、本土文化的流失我国文化几千年的历史,其中涌现出大量的文化瑰宝,但这些宝贵的文化传承却处于被遗忘的境地。
本土文化的流失已经成为我国文化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对策:应该重视民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加强与民间文化传承人的培育和合作,挖掘和整理周边地区的文化遗产,建立全方位的文化安全保障体系。
三、网络文化的泛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广泛。
网络上涌现的大量网民自娱自乐的文化表达方式,存在着信息泛滥、文化媒介暴力化、恶意信息导向‘等问题。
对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化安全问题成因的探索1. 引言1.1 全球化时代背景在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文化冲击也更加显著。
中国文化传统在全球化的冲击下,面临着被外来文化冲击、侵蚀的风险。
信息全球化的影响也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一些传统文化逐渐失去了传承和发展的土壤。
文化产品输出不足、文化产业发展不均衡、文化自信缺失等问题也进一步加剧了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中国文化安全问题成因,对于加强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对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体现在如何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确保文化的多元性和独特性。
文化安全问题关乎国家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只有保护好自己的文化,才能确保国家的主权和独立性。
文化安全问题也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加强对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认识,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是当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2. 正文2.1 经济全球化带来文化冲击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大趋势,它带来了许多好处,但同时也对中国的文化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外国文化产品和价值观进入中国市场,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中国传统文化在与外国文化的交流中可能受到传统价值观的侵蚀,导致文化认同感的淡化。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跨国企业的大规模进入,它们在中国市场推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可能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导致文化价值被商业利益取代的现象。
经济全球化也加剧了城乡差距和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导致一些地方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受到边缘化和遗忘。
经济发展带来的城市化也催生了一种新的文化消费模式,导致一些传统文化形式无法延续和传承。
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文化安全产生了冲击,需要通过加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等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全球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近年来,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对国家安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全球化的加速和深入,既为国家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威胁,也为国家提供了新的机遇和优势。
因此,对于全球化时代的各国政府而言,如何平衡国家安全和全球化带来的利益,成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一方面,全球化加速了经济的发展,拉动了全球贸易和投资,在实现跨国资本流动的同时也使得国际经济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
这种联系不仅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同时也使得恐怖主义、贩毒、网络犯罪、环境污染等新的威胁迅速涌现,对国家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另一方面,全球化推动了不同国家文化与各种价值观念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与融合,进一步扩大了文化交流和交流的范围,同时也推动了多元化,使得不同群体共存并享有各自的权利。
但这也使得不同文化、不同政治体制、不同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互不理解更加突出,甚至引发了一些国际性的争端和纷争。
总之,全球化的加速使得国际关系更加复杂,因此,国家安全也从传统的军事层面转向了多维度的安全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环境、能源、文化、信息等,必须通过多种途径综合保护国家安全。
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自身国家的安全。
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第一,加强国际合作。
因为全球化已经使得国家关系更加复杂,单一国家很难应对多种威胁和挑战,因此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信息共享、技术协调和联合打击的目标。
加强国际合作可以通过建立机构、签订协议、共同行动等途径实现。
其次,建立多层次的安全保障体系。
除了传统的军事安全外,还可以加强政治、经济、环境、信息等多方面的安全保障。
例如,在经济方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公平贸易、遏制新兴市场垄断等都有助于维护民族产业的利益。
在环境方面,推动全球环境治理并减少对地球的污染等都有利于全球安全和发展。
第三,加强国内建设。
国家只有实现内部的强大和稳定,才能更好地保护自身安全。
因此,在实现与各国的合作和支持的同时,需要内部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强大支持。
全球化对中国文化安全发展的影响及对策21世纪的中国文化何处去?中国文化会不会消失?它又将以何种姿态出现?中国文化经历几次大融合为何能始终岿然不动,立于不败之地呢?21世纪中国文化会不会还能永葆青春呢?毕竟21世纪与前几次融合的背景不完全相同……这些疑问使我们不得不思考中国文化的当前与未来——一、融合:中国文化安全发展的趋势融合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总趋势。
世界上的两个主要文化模式是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作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二者都可以被看成为单一文化。
但是,这两种文化又无一例外地是多元文化思想相互整合、相互融合的结果。
美国文化,从终极关怀意义上来说,主要包括新教、天主教、犹太教和摩门教;从文化体系和种族来说,它包括盎格鲁-撒克逊文化、法国文化、德国文化、黑人文化等的影响。
如果说新教、天主教和犹太教都信上帝和读《圣经》,由此可以被认为是同一文化,那么美国来自其他文化的移民带来的诸如伊斯兰教文化和儒家文化却是完全不同的文化。
这些来自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移民带来了他们各自独特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融合到一起,美国人的意识观念中不能说没有这些文化的影响。
对不同信仰容忍性增强的同时,美国社会对不同的政治与意识形态、对种族容忍性也在增强。
质言之,作为“单一”西方文化的美国基督新教文化是多元文化融合和整合的结果。
其实,作为“单一”东方文化的中国儒家文化也是多元文化融合或整合的结果。
众所周知,与中国文明同列为“四大文明”的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由于各种原因先后毁灭了,而惟独中国文化历尽沧桑却能始终传承不绝,延续至今,其生命力令人惊叹。
中国文化何以成为世界上罕见的不曾终绝的最古老文化呢?中国文化又何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延续能力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华夏文化从诞生之日起,便决非自我禁锢的系统。
以迁徙、聚合、民族战争为中介,华夏民族及以后的汉族与周边民族继续交往、融合,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历数千年,方构成今日气象恢宏的中华文化。
”民族文化融合和吸收外来文化,是增强中国文化生命力的两大途径。
人类在经历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力量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并且还在继续发生着深刻变化:世界已经形成多元体的经济中心和文化圈,单一市场的全球经济正在形成。
正是基于此,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以西方为基础的“经济统一”、“政治统一”是世界历史的表象,不是世界历史的本质,世界历史的本质是文化或文明。
是的,现代社会的发展在根本上是文化性的,是文化的扩张与发展,是文化的征服与认同,是不同文化的沟通与融合,国与国之间的互相包容、互相谅解、互补互动。
当前,尽管全世界不同政治势力、不同社会集团的矛盾、对立、斗争十分尖锐,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竞争特别激烈,但是,政治家们越来越认识到“文化”的普世性价值,即文化的本质:和平、进步、友谊,通过文化寻求各方面的认同与共识;通过文化解决发展经济与政治冲突的问题;通过文化解决社会发展模式和道路问题;通过文化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危机问题;通过文化沟通东西方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不同见解问题。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全球化时代是文化认同的世界,是通向和平、友谊、发展的世界。
无论是东西方文化发展的历史趋势,还是文化的内在本质,都清楚地告诉我们:全球化时代人类文化发展的总趋势将可能是东西方不同质的文化日益走向沟通,日益互补互动,不断整合和重构,不断融合与创新,并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
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未来文化仍将呈现多元多体的繁荣景观。
这些多元文化由于时代、民族、地域等的差异将长期存在,不会立即走向“世界统一”,而是日益趋同,也不会由于多元文化的差异、冲突而导致世界大战。
由此可见,多元文化长期并存,相互渗透和融合,在渗透与融合的过程中互相认同与互为补充,这不仅是人类文化发展的轨迹,也是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发展的背景坐标。
二、冲突:中国文化安全发展的动力全球化已成为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它冲破了各种社会之间的藩篱,强化了人类进步中“同”的一面。
但与此同时,人类进步中“异”的方面也日益突出起来。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社会中也出现了政治和文化全球化的显著趋向。
西方对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在政治和文化上表现为政治霸权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二者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对发展中国家民族主权的压制和消蚀。
首先,从根源上看,西方文化中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非理性主义传统,从这种传统中我们可以找到西方政治强权和文化霸权的根子。
这种传统最初来源于犹太教文化。
犹太教突出强调人的情感、意志、信仰和主观体验方面,并在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中得到保持和发扬,从而演变成后来的基督教精神,即自认为基督教是惟一能体现神的意旨的,它的使命是要感化天下所有非基督徒。
基督教文化中的这种“教士”的心态和“救世主”精神渗透到西方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特别是在对外关系中,作为“上帝的选民”,他们认为有责任把自己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政治制度传输给其他国家,使其人民获得自由、美好、幸福的生活。
其次,冷战结束以后,军事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相对减弱,在经济因素地位上升的同时,文化因素的作用得到了更进一步加强。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强了文化扩张和渗透的全球攻势,美国把对外文化扩张和渗透作为实现其霸权主义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文化手段和政治、经济、军事手段一样,不但都是美国外交政策的组成部分,在大国间军事作用有限的条件下特别是在现代核战争无法严密保护本国不受报复的情况下,文化手段尤其成为美国穿越障碍的一种更加重要的强大渗透工具。
”正是基于这种地缘政治、经济利益的考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频频以“人权高于主权”为借口对其他国家内政横加干涉。
如果说,以上是“文化霸权主义”产生的思想根源的话,那么,毫无疑问,经济(或物质)上的优势则是赋予西方在文化全球化中主导地位的深层次原因。
西方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常常借助发达的传媒工具在世界到处传播,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信息革命的推广,电子媒介、国际互连网等技术的应用,使得西方传媒更可以轻而易举地进入每一个国家。
西方的价值观和体制之所以强烈地吸引着其他文化,正是因为它们被看做是西方财富的源泉。
西方世俗消费主义正是凭借这种吸引力猛烈地冲击着非西方世界,构成了对第三世界国家文化主权的侵蚀与同化。
同时,西方资本主义文化霸权对第三世界国家文化的控制,也激起了第三世界国家捍卫自己文化主权的力量。
正如美国学者赛义德认为的那样,抗拒西方文化霸权将是全球化时代国家间政治冲突的长期内容。
诚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文化不可避免地要与其他文化发生碰撞和冲突。
面临着全球化的挑战,中国文化何去何从?事实上,文化的冲突自人类文明产生以来就已存在。
各种文化存在的前提就是,它有着与他者相区别的“质”即内在规定性,即特征,特征就是差异,差异就是矛盾,有矛盾就意味着存在冲突。
因此,各种文化之间无时无刻不发生着碰撞和冲突,只不过是这种碰撞和冲突不是非此即彼绝对排斥,而是一个通过碰撞和冲突达到相互吸收融合的历史过程。
正是这种文化冲突和融合,汇聚成的“历史合力”,才有力地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基本形式。
历史发展到现在越来越昭示,文化间的融合与冲突是两个并行不悖的趋势。
全球化时代,文化间将充满着冲突与激荡,东西方文化只有充分融合,主动融合,共同创新,才能负担得起未来历史的进程。
中国文化也只有与其他文化碰撞冲突,自觉抵制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积极吸收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营养,才不会落伍于时代潮流,才不致被历史的“列车”所抛弃,也才能更好地保持民族的独特性(其实,越具民族性也就越具世界性,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三、创新:中国文化安全发展的核心文化是不断发展的,没有哪一种文化是固定不变的。
亨廷顿说:“……从历史上看,文化是动态的,而不是僵化的,一个社会的主流信仰及态度也是会转变的。
”从历史的发展看,有的文化发展了,有的文化消失了,这就是文化变化的结果。
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其名著《历史研究》中罗列了世界上曾经存在过的20多种文明,而今其中很多已绝迹。
在全球化的趋势下,绵延数千年的中国文化还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延续力吗?中国文化怎样保持自己的民族独特性呢?又如何去与其他文化融合呢?这就要求我们知己知彼,扬长避短,主动融合,全面创新,其中创新是国家文化安全发展的核心。
每种民族文化都有它的两面性。
西方文化有其缺失的一面,也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中国文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众所周知,不同文化对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但是,同样文化的国家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也不尽相同。
冷战时期,由于政治路线不同,东西德、南北朝鲜的社会进程却大相径庭。
由此可见,文化自身的两面性决定了文化作用的两面性。
目前,在世界诸多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西方文化,无论是其积极方面还是消极方面,都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
因此,我们应该一方面坚持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份,促进中国的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吸收外来的精华,发展中国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全部智慧与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维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纽带,而一个国家和民族保持其民族传统文化,并通过文化创新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不仅关系到国家文化的生存与发展,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安全。
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竞争领域,而且还深刻地影响着文化竞争领域,尤其是文化霸权主义者利用其在网络技术方面的优势,将其创新的网络标准推广为全球标准,通过因特网向世界全方位、全时空、全天候地倾销其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迫使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创新能力方面形成对它的依赖,并借此进一步侵蚀、消解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
这使得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日益成为一个国家能否在这场世界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的关键性因素,从而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
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必然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因此,创新能力是一个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兴衰存亡的关键性国家文化安全指标,创新能力便构成了国家文化安全全部内容的核心。
全面推进国家文化创新能力系统的建设,是构筑中国文化安全发展战略的根本保证。
当前,文化创新能力不强,理论储备不足,是制约我国文化发展,从内部构成我国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一个主要因素,而且也正是因为“不足”和“不强”,成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帝国主义”对华实施文化“入侵”和文化“殖民化”的一个重要而且是危险的“接口”。
“文化殖民主义”现象在我国的客观存在所构成的文化威胁,普遍地存在于从观念形态到产业形态的各个文化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