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声现象的综合题分类含答案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674.00 KB
- 文档页数:16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1.为了监测车辆是否超过了规定值,公路上都安装了测速仪。
一辆从新洲开往武汉的小车经过刘集监测点时,测速仪从第一次发出超声波信号,到经汽车反射后收到反射信号用了0.4s;测速仪第一次发出信号1s后,第二次发出超声波信号。
测速仪从第二次发出超声波信号,到经汽车反射后收到反射信号用了0.2s;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保持不变;求:(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超声波信号和小车相遇时,测速仪到小车的距离;(2)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超声波信号和小车相遇时,测速仪到小车的距离;(3)小车的速度。
【答案】(1) 68m;(2)34m;(3) 37.78m/s。
【解析】【分析】【详解】(1) 第一次发出的超声波信号和小车相遇的时间因为,所以测速仪到小车的距离测速仪到小车的距离68m。
(2) 第二次发出的超声波信号和小车相遇的时间因为,所以测速仪到小车的距离第二次测速仪到小车的距离34m。
(3)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过程中的路程汽车的行驶时间汽车的速度小车的速度是37.78m/s。
答:(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超声波信号和小车相遇时,测速仪到小车的距离为68m。
(2)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超声波号和小车相遇时,测速仪到小车的距离34m。
(3)小车的速度为37.78m/s。
2.考场内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_______产生的;“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_(响度/音调/音色);中考期间考场周围常常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_______减弱噪声的。
【答案】振动响度声源处【解析】【分析】【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考场内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振动产生的。
[2]“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大小,即指声音的响度。
[3]中考期间考场周围常常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指车辆禁止鸣笛,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3.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________(选填“能量”或“信息”);为提高全体市民的防空安全意识,某市每年都要进行防空警报演练.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答案】信息响度【解析】【详解】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进行防空警报演练时,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响度.【点睛】本题考查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响度与物体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远,声波的振幅越小,响度越小.4.如图所示,在两个完全相同的高脚玻璃杯内装有相同深度的水,当用筷子敲击杯子时,要使得甲杯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大于乙杯,你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声现象(含解析)1.如图所示是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它是我国建筑上的一大奇迹。
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A.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B.声音的反射C.利用回声增加原声的现象D.声音能够在墙壁中传播【答案】B【详解】人站在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内说话,其他人可以在壁内的任何位置听到他的多次说话声,这种现象的原理是利用声音的反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在公共场合,当有很多人同时讲话时,我们能够从众多声音中辨别是谁在讲话,那么我们主要是根据声音的()进行辨别的。
A.响度B.音量C.音调D.音色【答案】D【详解】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能够从众多声音中辨别是谁在讲话,我们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进行辨别的。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3.如图所示是表演者在音乐会上演奏二胡时的情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B.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C.二胡的演奏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D.拉二胡时,手按压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音色【答案】D【详解】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弓弦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声音的传播靠介质,二胡的演奏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拉二胡时,手按压同一根琴弦的不同位置,改变了弓弦的长度,振动频率发生变化,是为了改变音调,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4.下列现象或做法中不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是()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D.利用声音可以震碎玻璃杯【答案】A【详解】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A符合题意。
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C.用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D.利用声音可以震碎玻璃杯,是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测验—声现象(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梦溪笔谈》中有这样的叙述: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
A.马蹄声不能由空气传到人耳B.马蹄踏在地面上时,使土地振动而发声C.睡在地上能感觉地面振动D.土地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快【答案】D。
【解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当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可以通过大地和空气同时向外传播,因为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所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时可以提前听到从大地传过来的声音,做好准备,所以选项ABC错误,选项D正确;故选D.2.以下几个验证性小实验,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把正在发声的闹铃放在玻璃罩内,随着罩内空气抽出铃声渐弱,说明真空不能传声B.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团,敲击鼓面发出声音,纸团跳动,说明声音由纸团振动发生C.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发现它上面有一层雾,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D.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后,看到温度计的示数逐渐下降,说明酒精蒸发吸热【答案】B。
【解析】A. 把正在发声的闹铃放在玻璃罩内,随着罩内空气抽出铃声渐弱,是为了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A正确;B. 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团,敲击鼓面发出声音,纸团跳动,说明声音由鼓面振动发生,纸团的跳动只是起放大振动的作用,不是纸团的振动发声,故B错误,符合题意;C. 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发现它上面有一层雾,是屋内较高温度的水蒸气遇冷的玻璃片液化而形成的,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故C正确;D. 因为酒精蒸发吸热,所以把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后,看到温度计的示数逐渐下降,故D正确.选B。
3.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里说话,会感到声音比在门窗打开放有桌椅的教室里声音响亮,原因是()。
A.声音的响度大些B.声音的音调高些C.声音与回声分开了D.声音与回声混在一起了【答案】D。
【解析】ABC.开着窗时,部分声波会传出室外,减小了声音的反射,且教室内放有桌椅,声音传播过程中会被桌椅等物质吸收,使声音能量大大减少,所以声音变弱.故ABC不符合题意;D.在门窗关闭的空教室讲话时,声音经墙壁反射,原声与回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加强,所以空教室内讲话声音响亮,故D符合题意;4.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1.如下图所示的实验,通过听声音的变化,能够达到“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这个目的的一项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A中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掉到鼓面上,一小球对鼓面的撞击力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也不同;B是研究声音的传播;C和D是研究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的关系.故选A考点:音调;响度;声音的传播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一定能听到声音B.只要听到物体发声,则物体一定在振动C.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D.以上说法都正确【答案】B【解析】【详解】A.听到声音还需要有介质,如果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也不能听到声音,故A错误;B 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正确,D错误;C.如果没有介质,振动产生的声音人也是听不到的,故C错误;故选B。
3.如图是华为在巴塞罗那对外发布的首款5G折叠手机 Ma t e X,该机创新采用鹰翼式折叠设计,机身非常轻薄,合上后的厚度也只有11mm左右,单手持握也不会费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调节声音的大小是改变声音的响度B.接听电话时,通过声音的音调可以辨别来电者C.手机屏幕能够折叠,说明屏幕材料的可塑性较强D.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答案】A【解析】【详解】A.声音的大小指的是响度,所以,调节声音的大小是改变声音的响度,故A正确;B.接听电话时,通过声音的音色可以辨别来电者,故B错误;C.手机屏幕能够折叠,要求屏幕材料具有的可塑性,但仅通过手机屏幕能够折叠不能说明屏幕材料的可塑性较强,故C错误;D.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以光速进行,故D错误。
故选A。
4.已知月球对物体也有引力,“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的成功登陆月球,标志着中国人实现“奔月”的梦想将成为现实,试分析,下列哪种活动在月球上不可实现A.利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歌声B.利用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C.利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D.利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在月球上利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歌声不能实现,因为声音传播靠介质,月球上是真空,声音不能传播,所以不能利用录音机录下自己的歌声,故A符合题意;B.在月球上利用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可以实现,因为光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能利用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故B不符合题意;C.在月球上利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可以实现,因为天平是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工作的,月球上也有引力,只要有引力就能利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故C不符合题意;D.在月球上利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可以实现,因为弹簧测力计能测量力的大小,月球上存在重力,所以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故D不符合题意。
《声现象》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课堂上老师的讲课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学生耳朵的B. “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杨光模仿不同名人的声音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C. 医学上的“超声波碎石”是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特性D. 中考期间学校附近路段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下列声现象的叙述中与图中情景不相符的是A. 拨动琴弦发出悠扬的琴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C. 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D. 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A. 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 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 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4.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B. 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C. 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以看见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以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声速远小于光速D. 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回音壁利用的是声音的反射B. 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航天员在飞船内或飞船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交流必须要利用电子通信设备,通过无线电波进行C. 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讲话,不同乐器的演奏是根据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D. 超声能破坏细菌结构,从而可以对医疗器械和食物进行杀菌消毒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B. 汽车上安有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 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D. 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7.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B. 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小C. 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D. 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医生用听诊器查听胎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的作用B. 某声源1分钟振动360次,我们是无法听到该声音的C. 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 “脆如银铃”是指声音的音色好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B. 振幅越大,人听到的声音响度一定越大C. 声音的音调越高,传播的速度越大D. 利用超声波无法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10.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1.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同样的力再次拨动钢尺,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下列做法中所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A.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都伴有次声波产生,而人耳听不到次声波,不能准确预测灾害的发生。
使用灵敏的声学仪器也能接收到它们产生的次声波,处理这些信息,可以确定这些活动发生的方位和强度B.人们用噪声监测仪来监测噪声的强弱等级,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噪声C.人们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D.取材质相同但质量与体积均不相同的松木块,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量筒量出它们的体积。
通过计算得出“同种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相同”的结论【答案】D【解析】【详解】题目正文中使用的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A.人耳听不到次声波,使用灵敏的声学仪器也能接收到它们产生的次声波,处理这些信息,可以确定这些活动发生的方位和强度,采用的是转换法,故A不符合题意;B.人的耳朵不能直接监测噪声的强弱等级,人们用噪声监测仪监测噪声的强弱等级,采取措施,控制噪声,是转换法的应用,故B不符合题意;C.用光线描绘光的传播方向,光线实际并不存在,用光线描绘光的传播方向采用是模型法;故C不符合题意;D.取材质相同但质量与体积均不相同的松木块,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量筒量出它们的体积,通过计算得出“同种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相同”的结论,这种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D符合题意。
2.如图是用小锤敲击同一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一次重敲,一次轻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敲时音调高,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B.轻敲时响度大,两次敲击音色相同C.甲的响度比乙的大,甲的音调也比乙的高D.两次音调、音色都相同,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答案】D【解析】【分析】(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详解】由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都有3个波峰和2个波谷),因此声音的音调相同;由图知,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程度不相同(即振幅不同),因此响度不相同;甲振动时偏离程度大,甲的振幅大,所以甲的响度大,即音量大,所以,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用木槌敲击同一音叉,音色是不变的,只有D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睛】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会观察波形图进行判断.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3.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1.如下图所示的实验,通过听声音的变化,能够达到“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这个目的的一项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A中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掉到鼓面上,一小球对鼓面的撞击力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也不同;B是研究声音的传播;C和D是研究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的关系.故选A考点:音调;响度;声音的传播2.如图是用小锤敲击同一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一次重敲,一次轻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敲时音调高,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B.轻敲时响度大,两次敲击音色相同C.甲的响度比乙的大,甲的音调也比乙的高D.两次音调、音色都相同,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答案】D【解析】【分析】(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详解】由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都有3个波峰和2个波谷),因此声音的音调相同;由图知,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程度不相同(即振幅不同),因此响度不相同;甲振动时偏离程度大,甲的振幅大,所以甲的响度大,即音量大,所以,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用木槌敲击同一音叉,音色是不变的,只有D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睛】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会观察波形图进行判断.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3.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答案】D【解析】【详解】A.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烛焰不停晃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最后听不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当乒乓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音色是相同的,但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D错误,符合题意。
秘籍01 声现象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典例探究1】艾力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
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能够_______传声。
【解题思路】对声音的产生、传播及接收的理解【答案】振动液体(水)【解析】[1]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2]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能听到音乐声,说明声音可以在液体(水)中传播。
知识点2:声速【典例探究】列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在它的正前方有一个隧道,列车驶入隧道前必须鸣笛,司机鸣笛2s后,听到自隧道口处的峭壁反射的回声,鸣笛处距离隧道口的距离是(声速是340m/s)()A.320m B.340m C.360m D.380m【解题思路】【答案】C【解析】列车的速度为v 车=72km/h=20m/s由速度公式ts v =可知,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列车行驶的路程为s 车=v 车t =20m/s×2s=40m2s 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路程为s 声=v 声t =340m/s×2s=680m则鸣笛时离隧道口的距离为360m 680m)(40m 21(21=+=+=)声车s s s 故AB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
故选C 。
【大招快解】口诀:“速速半时,远加近减”。
当利用回声测距且声源(鸣笛)移动时,可以将鸣笛处到峭壁的距离和听到鸣笛回声处到峭壁的距离做远近对比,若求远的距离(鸣笛时距山崖)则将声速、车速相加后乘以时间的一半;若求近的距离(听到鸣笛时距山崖)则将声速、车速相加减后乘以时间的一半。
对比发现,所求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属于远距离,故将声速和车速相减后乘以时间的一半。
故答案为m 6032s 21m/s)02(340m/s =⨯⨯+=v知识点3:音调、响度和音色【典例探究1】如图所示,古筝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弦乐器,古筝校音时把弦调紧点,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古筝和琵琶合奏《春江花月夜》时,人们能分辨出古筝和琵琶演奏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___________不同。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1.小明每天测量同一个鸡蛋的质量,再把鸡蛋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浮沉情况后,取出放好。
下表是他记录的部分数据及现象。
(鸡蛋的体积保持不变,g =10N/kg ,331.010kg/m ρ=⨯水)第1天第8天 第29天 第57天 第58天 第70天 质量m /g 66.8 66.264.462.061.960.8鸡蛋 在水 中的 位置沉底沉底 沉底 悬浮 漂浮漂浮(1)求第57天鸡蛋所受浮力及鸡蛋的体积。
(2)比较第1天和第70天鸡蛋受到浮力的大小。
写出判断依据。
(3)根据表格的现象你如何判断存放时间的长短?【答案】(1)0.62N ;6.2×10-5m 3;(2)第1天受到的浮力大;见详解;(3)见详解。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鸡蛋在第57天时处于悬浮状态,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0.062kg 10N /kg 0.62N F G mg ===⨯=浮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鸡蛋的体积为:53330.62N6.2101.010kg/m 10N /k m gF V V g ρ-====⨯⨯⨯浮排水 (2)鸡蛋的质量减小,但鸡蛋的体积不变,第1天和第70天相比,在第一天排开的水的体积较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 gV ρ=浮水排可知,鸡蛋在第一天中受到的浮力大; (3)由表格中的数据和鸡蛋的状态可知,当鸡蛋在水中下沉时,鸡蛋的放置时间不超过29天;鸡蛋悬浮时,鸡蛋的放置时间不超过57天;鸡蛋在水中漂浮时,鸡蛋的放置时间为58天以上。
答:(1)第57天鸡蛋所受浮力为0.62N ;鸡蛋的体积为6.2×10-5m 3;(2)第1天受到的浮力大;第1天和第70天相比,在第一天排开的水的体积较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 gV ρ=浮水排可知,鸡蛋在第一天中受到的浮力大; (3)见详解。
2.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乐芯片挂在钟罩内,如图所示:用抽气筒把钟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声音 _____;此实验可以推理得出______的结论。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D.引吭高歌说明声音的响度大【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声音的有关知识。
【详解】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而不是音调高,故C错误,符合题意;D.“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同样的力再次拨动钢尺,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下列做法中所用到的科学探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A.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时,都伴有次声波产生,而人耳听不到次声波,不能准确预测灾害的发生。
使用灵敏的声学仪器也能接收到它们产生的次声波,处理这些信息,可以确定这些活动发生的方位和强度B.人们用噪声监测仪来监测噪声的强弱等级,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噪声C.人们用光线来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D.取材质相同但质量与体积均不相同的松木块,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量筒量出它们的体积。
通过计算得出“同种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相同”的结论【答案】D【解析】【详解】题目正文中使用的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A.人耳听不到次声波,使用灵敏的声学仪器也能接收到它们产生的次声波,处理这些信息,可以确定这些活动发生的方位和强度,采用的是转换法,故A不符合题意;B.人的耳朵不能直接监测噪声的强弱等级,人们用噪声监测仪监测噪声的强弱等级,采取措施,控制噪声,是转换法的应用,故B不符合题意;C.用光线描绘光的传播方向,光线实际并不存在,用光线描绘光的传播方向采用是模型法;故C不符合题意;D.取材质相同但质量与体积均不相同的松木块,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量筒量出它们的体积,通过计算得出“同种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相同”的结论,这种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故D符合题意。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D.引吭高歌说明声音的响度大【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声音的有关知识。
【详解】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而不是音调高,故C错误,符合题意;D.“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2.如图是用小锤敲击同一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一次重敲,一次轻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敲时音调高,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B.轻敲时响度大,两次敲击音色相同C.甲的响度比乙的大,甲的音调也比乙的高D.两次音调、音色都相同,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答案】D【解析】【分析】(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详解】由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都有3个波峰和2个波谷),因此声音的音调相同;由图知,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程度不相同(即振幅不同),因此响度不相同;甲振动时偏离程度大,甲的振幅大,所以甲的响度大,即音量大,所以,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用木槌敲击同一音叉,音色是不变的,只有D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睛】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会观察波形图进行判断.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B.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C.蝙蝠利用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D.“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以及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如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A正确;B.声音由振动产生,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故B正确;C.蝙蝠利用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故C错误;D.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品质特征,可以用来区分声源,所以“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故D正确;故选C。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1.如图是用小锤敲击同一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一次重敲,一次轻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敲时音调高,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B.轻敲时响度大,两次敲击音色相同C.甲的响度比乙的大,甲的音调也比乙的高D.两次音调、音色都相同,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答案】D【解析】【分析】(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详解】由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都有3个波峰和2个波谷),因此声音的音调相同;由图知,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程度不相同(即振幅不同),因此响度不相同;甲振动时偏离程度大,甲的振幅大,所以甲的响度大,即音量大,所以,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用木槌敲击同一音叉,音色是不变的,只有D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睛】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会观察波形图进行判断.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B.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C.蝙蝠利用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D.“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以及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如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A正确;B.声音由振动产生,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故B正确;C.蝙蝠利用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故C错误;D.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品质特征,可以用来区分声源,所以“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故D正确;故选C。
【点睛】注意能正确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音色,其中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特征,由声源振动的材料、方式等决定,可以用来区分声源.3.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不同B.乙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C.丙和丁声音的音色相同D.丙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答案】B【解析】【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故A错误;B、乙和丙声音振动时偏离中间位置的幅度相同,说明振幅相同,则二者的响度相同,故B 正确;C、丙和丁声音的波形形状相差较大,故它们的音色不同,故C错误;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故选B.4.有一根长100米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A.一次回声B.两次回声C.三次回声D.四次回声【答案】B【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后是在气体中。
中考物理声现象专题训练答案含解析一、初中物理声现象1.甲在足够长的有水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到()A. 一声B. 最多2声C. 3声D. 4声【答案】 C【解析】【解答】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甲在有水的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引起水管振动发出声音.声音沿三个途径传播,一是在空气中,一是在水中,一是铁管中,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铁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水中,最慢的是在空气中,所以,最先听到的一声是沿铁管传播来的,第二声是从水中传播来的,第三声是从空气中传播来的,故选C。
【分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2.超声波是一种频率超出人类听觉范围上限20kHz以上的声波.超声波的传播要依靠弹性介质,其传播时,使弹性介质中的粒子振荡,并通过介质按超声波的传播方向传递能量,这种波可分为纵向波和横向波,下列理解错误的是()A. 超声波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B.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C. 超声波的音调很高,所以人听不到D.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答案】D【解析】【解答】解:AC、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频率太高,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的音调很高,故AC正确;B、超声波可传递能量,故B正确;D、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故选D.【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可传递能量.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 声音的音调越高,响度就越大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D. 用声呐探测鱼群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答案】A【解析】【解答】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物体的振动频率越高,我们听到声音的音调越高;物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用声呐探测鱼群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A.【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的频率有关;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幅有关;(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4.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 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C. 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D. 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答案】D【解析】【解答】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故A正确;B、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故B正确;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故C正确;D、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检测噪声等级的,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D.【分析】(1)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另外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4)噪声监测器不断检测噪声等级,此时噪声显示装置上的示数就表示此时的噪声,其单位是分贝.5.考试时,少数同学将笔放在手指上不停转圈,笔经常会掉在桌上发出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发出声音时,只有桌子在振动B. 笔静止在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C. 停止拨动后,笔还会继续转动,说明笔与手指间没有摩擦力D. 在手指上不停地拨动笔,笔才会持续转圈,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答案】B【解析】【解答】解:A、发出声音时,笔和桌子都在振动,故A错误;B、笔静止在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合力为0,故B正确;C、停止拨动后,笔还会继续转动,是因为笔具有惯性,故C错误;D、在手指上不停地拨动笔,笔受到了力的作用,笔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这说明力是改变为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错误.故选:B.【分析】(1)物体振动产生声音;(2)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到了合力为0;(3)任何物体都有惯性;(4)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6.我国目前正在实施“嫦娥”登月工程.已知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磁场,低重力,假如你将来登上了月球做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实验现象仍会发生的是()A. (a)图:羽毛和石块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石块先落地B. (b)图:用纸片覆盖盛满水的杯口然后倒置,纸片不会掉落C. (c)图:给一直导线通电,导线下方的小磁针发生偏转D. (d)图:敲击右边音叉,靠在左边音叉上的小球被弹开【答案】C【解析】【解答】解:A、月球上没有空气,羽毛和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知在落地前的任一时刻,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和位移,故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同时落地,故A正确;B、在地球上能完成“覆杯实验”是因为大气压强能支撑杯中水柱,月球上没有大气压强,纸片会掉落下落,故B错误;C、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这一现象不受气压和重力影响,在月球上可以完成,故C正确;D、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因此敲击右边的音叉,左面音叉旁的小球不会弹起,故D错误.故选C.【分析】(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质量无关,都为g,同时下落,在落地前有相同的速度;(2)地球上,大气压可以支持10.3m高的水柱;(3)奥斯特实验:在静止的小磁针上方,放一根与磁针平行的导线,给导线通电时磁针将偏转,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4)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7.小徐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以上三项都是【答案】C【解析】【解答】解:在教室里能分辨出教室外老师的说话声,主要是依据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8.对以下物理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 甲图中,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乒乓球会被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B. 乙图中,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时,乒乓球上部空气流速大、压强大,于是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将乒乓球托起C. 丙图中,从上面倒水,下面无瓶盖时乒乓球不能上浮,盖住瓶盖乒乓球能上浮,说明只要有大气压的存在就不能产生浮力D. 丁图中,光在光导纤维中传播时,反射角可能不等于入射角【答案】 A【解析】【解答】音叉发出声音时,乒乓球会被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A符合题意;当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时,乒乓球上部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减小,乒乓球下面的压强不变,乒乓球下面的压强大于上面的压强,于是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差,将乒乓球托起.B不符合题意;当有水从乒乓球与瓶颈之间的缝隙中流出,乒乓球下面的水向下流,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0,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不为0,受到的合力方向向下,所以乒乓球不能上浮;盖住瓶盖时,乒乓球浸没水中,乒乓球受到浮力的作用(水对乒乓球产生了向上的压力差),浮力大于重力,所以乒乓球将上浮,C不符合题意;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一定等于入射角,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声现象》一、单选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随着科技进步,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B. 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响度以及传播速度都不变C. 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D. 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2.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图甲,敲鼓时敲的越快,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越快,鼓发出声音的响度越高B. 图乙,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C. 图丙,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隔音墙可以在声音的接收处减弱噪声D. 图丁,龙卷风发生时伴有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B. 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噪声C.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D. “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4.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B. 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C. 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D. 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5.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的B. 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C. 中考期间建筑工地夜间停止施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嗓声D. 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闭的广口瓶内,抽出瓶内空气的过程中听到声音变大6.2013年6月20日,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B. 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音调很高C. 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D. 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 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的速度要大B. 医生利用超声波可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是因为声波能传递能量C. 广场舞噪音扰民是因为广场舞音调太髙D. 往暖瓶里灌水可以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8.如图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步抽出其中的空气,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闹钟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 我们听到闹钟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中的C. 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D. 由实验可得出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第8题图第9题图9.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说明了A. 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10.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A. 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B. 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C. 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D. 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11.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对此说法错误的是A. 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B. 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C. 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D. 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12.如图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
专题23 声现象问题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2.声音的特性(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4)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1.如下图所示的实验,通过听声音的变化,能够达到“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这个目的的一项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A中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掉到鼓面上,一小球对鼓面的撞击力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也不同;B是研究声音的传播;C和D是研究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的关系.故选A考点:音调;响度;声音的传播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B.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C.蝙蝠利用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D.“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以及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如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A正确;B.声音由振动产生,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故B正确;C.蝙蝠利用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故C错误;D.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品质特征,可以用来区分声源,所以“暮鼓晨钟”里的钟声和鼓声是人们依据音色进行分辨的,故D正确;故选C。
【点睛】注意能正确区分声音的三个特征,即音调、响度、音色,其中音色是发声体特有的特征,由声源振动的材料、方式等决定,可以用来区分声源.3.某校于2018年3月13日举行了“诵读经典致敬大师”为主题的诵读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诵读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B.诵读声一定不是噪音C.使用话筒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D.诵读声是通过空气传进观众耳朵的【答案】D【解析】【分析】(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或大小.(4)在日常生活中,凡是影响人们工作,生活休息及干扰需要听到的声音都是噪声.【详解】A.诵读声是由学生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诵读声是优美动听的,但对于需要休息的人来说是一种噪音,故B错误;C.使用话筒可以提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D.诵读声是通过空气传进观众耳朵的,故D正确.4.以下四项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速道路两侧设置隔音板墙.对控制噪声污染有作用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③马路两旁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④高速道路两侧设置隔音板墙,也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①②③④都对控制噪声污染有作用.故选A.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中,讲述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C.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听声辨人主要是由于声音的响度不同【答案】C【解析】【详解】A.“掩耳盗铃”中的“掩耳”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即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快慢,故是为了改变音调,故B错误;C.太空中没有空气,而真空不能传声,因此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正确;D.每个发声体的音色是不同的,听声就能辨人是由于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1.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答案】D【解析】【详解】A.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烛焰不停晃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最后听不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当乒乓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音色是相同的,但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
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C.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答案】C【解析】【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据此判断。
【详解】正在发声的音叉与不发声的音叉的区别在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而不发声的音叉没有振动;由于音叉振动的幅度过小,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和区分,所以用“转换法”将这个实验效果进行放大;当把悬挂的泡沫塑料球紧靠在正在发声的音叉上时,音叉的振动将泡沫塑料球弹开,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泡沫塑料球的振动,以便于观察和进一步的研究;故选C。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人一定能听到声音B.只要听到物体发声,则物体一定在振动C.只要人听不到声音物体就一定没有振动D.以上说法都正确【答案】B【解析】【详解】A.听到声音还需要有介质,如果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也不能听到声音,故A错误;B 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正确,D错误;C.如果没有介质,振动产生的声音人也是听不到的,故C错误;故选B。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1.某人站在峡谷中间,当他击掌后于0.3s、0.7s听见两次回声,若声速为330m/s,则此峡谷宽度为A.165m B.198m C.22lm D.330m【答案】A【解析】【详解】由击掌后经0.3s听到一边山的回声,可知声音从这边山到人所经历的时间为:10.3s=0.15s 2t=,110.15s330m/s=49.5ms vt==⨯,同理,再经0.7s听到另一边山的回声,即声音从另一边山到人所用的时间为:20.7s=0.35s 2t=,220.35s330m/s=115.5ms vt==⨯,则峡谷的宽度为:1249.5m+115.5m=165ms s s=+=,故选A。
2.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答案】D【解析】【详解】A.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烛焰不停晃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最后听不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当乒乓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音色是相同的,但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教室外狂风暴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指的是声音特征中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反射【答案】A【解析】【分析】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详解】A.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教室外狂风暴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指的是声音特征中的响度,故A正确;B.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故B错误;C.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故C错误;D.反射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又反射回来的现象,故D错误。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1.某人站在峡谷中间,当他击掌后于0.3s、0.7s听见两次回声,若声速为330m/s,则此峡谷宽度为A.165m B.198m C.22lm D.330m【答案】A【解析】【详解】由击掌后经0.3s听到一边山的回声,可知声音从这边山到人所经历的时间为:10.3s=0.15s 2t=,110.15s330m/s=49.5ms vt==⨯,同理,再经0.7s听到另一边山的回声,即声音从另一边山到人所用的时间为:20.7s=0.35s 2t=,220.35s330m/s=115.5ms vt==⨯,则峡谷的宽度为:1249.5m+115.5m=165ms s s=+=,故选A。
2.如下图所示的实验,通过听声音的变化,能够达到“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这个目的的一项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A中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掉到鼓面上,一小球对鼓面的撞击力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也不同;B是研究声音的传播;C和D是研究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的关系.故选A考点:音调;响度;声音的传播3.如图是用小锤敲击同一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两列声波图,一次重敲,一次轻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敲时音调高,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B.轻敲时响度大,两次敲击音色相同C.甲的响度比乙的大,甲的音调也比乙的高D.两次音调、音色都相同,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答案】D【解析】【分析】(1)频率是1s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详解】由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都有3个波峰和2个波谷),因此声音的音调相同;由图知,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程度不相同(即振幅不同),因此响度不相同;甲振动时偏离程度大,甲的振幅大,所以甲的响度大,即音量大,所以,甲图是重敲时的声波图,乙图是轻敲时声波图.用木槌敲击同一音叉,音色是不变的,只有D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睛】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会观察波形图进行判断.音调跟频率有关;响度跟振幅有关;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4.有一根长100米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A.一次回声B.两次回声C.三次回声D.四次回声【答案】B【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后是在气体中。
一、初中物理声现象问题求解方法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D.引吭高歌说明声音的响度大【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声音的有关知识。
【详解】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而不是音调高,故C错误,符合题意;D.“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2.如下图所示的实验,通过听声音的变化,能够达到“探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这个目的的一项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A中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掉到鼓面上,一小球对鼓面的撞击力不同,发出声音的响度也不同;B是研究声音的传播;C和D是研究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的关系.故选A考点:音调;响度;声音的传播3.有一根长100米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A.一次回声B.两次回声C.三次回声D.四次回声【答案】B【解析】【分析】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液体中,最后是在气体中。
【详解】甲同学在一根空心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声音会在钢管和空气中同时传播,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钢管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则乙同学会听到两次敲击声。
故选B。
4.“教室外狂风暴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指的是声音特征中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反射【解析】【分析】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