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讲义-稳态法测固体的导热系数-2013.9
- 格式:doc
- 大小:514.50 KB
- 文档页数:6
稳态法测固体的导热系数热传导是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形式之一,是指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宏观位移情况下由于温差引起的热量的传递过程,其微观机制是热量的传递依靠原子、分子围绕平衡位置的振动以及自由电子的迁移。
在金属中自由电子起支配作用,在绝缘体和大部分半导体中则以晶格振动起主导作用。
法国科学家傅里叶( 1786——1830)根据实验得到热传导基本关系,1822年在其著作《热的解析理论》中详细的提出了热传导基本定律,指出导热热流密度(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和温度梯度成正比关系。
数学表达式为:T grad q λ-=此即傅里叶热传导定律,其中q 为热流密度矢量(表示沿温度降低方向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λ是导热系数又称热导率,是表征物体传导热能力的物理量, λ在数值上等于每单位长度温度降低1个单位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其单位是11K m W --∙∙ 。
一般说来,金属的导热系数比非金属的要大;固体的导热系数比液体的要大;气体的导热系数最小。
因此,某种物体的导热系数不仅与构成物体的物质种类密切相关,而且还与它的微观结构、温度、压力、湿度及杂质含量相联系。
在科学实验和工程设计中,需要了解所用物体的一些热物理性质,导热系数就是重要指标之一,常常需要用实验的方法来精确测定。
测量导热系数的方法很多,没有哪一种测量方法适用于所有的情形,对于特定的应用场合,也并非所有方法都能适用。
要得到准确的测量值,必须基于物体的导热系数范围和样品特征,选择正确的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可以分为稳态法和非稳态法两大类。
稳态法是在加热和散热达到平衡状态、样品内部形成稳定温度分布的条件下进行测量的方法。
非稳态法则是在测量过程中样品内部的温度分布随时间是变化的,测出这种变化,得到热扩散率再利用物体已知的密度和比热,求得导热系数。
本实验采用稳态平板法测量物体的导热系数,该法设计思路清晰、简捷,具有典型性和实用性。
【实验目的】1.了解热传导现象的物理过程。
稳态法导热系数实验报告稳态法导热系数实验报告引言导热系数是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对于热工学和材料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稳态法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导热系数的方法,通过实验测量材料的温度分布和热流量,可以得到导热系数的数值。
本实验旨在通过稳态法测量导热系数,探究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
实验装置本实验使用的实验装置主要包括一个导热试样,两个温度计和一个加热电源。
导热试样是一个长方形的金属块,具有一定的厚度和面积。
温度计用于测量导热试样的两侧温度差,加热电源用于提供稳定的加热功率。
实验步骤1. 将导热试样放置在水平台上,并确保其两侧与温度计接触良好。
2. 将一个温度计放置在导热试样的一侧,作为加热侧的温度计。
3. 将另一个温度计放置在导热试样的另一侧,作为冷却侧的温度计。
4. 打开加热电源,设置合适的加热功率,待系统达到稳定状态。
5. 记录加热侧和冷却侧的温度,并计算温度差。
6. 根据导热试样的尺寸和温度差,计算导热系数。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温度差和导热试样的尺寸,可以计算出导热系数。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存在较大差异。
导热系数较大的材料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而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则导热性能较差。
实验结果的差异可以归因于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晶体结构较为紧密的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因为结构紧密可以提高原子之间的热传导效率。
而材料中存在的缺陷和杂质会降低导热系数,因为它们会散射热传导的能量。
导热系数的测量对于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工程领域,了解材料的导热性能可以帮助工程师选择合适的材料,以提高设备的散热效果。
在材料科学领域,通过测量导热系数可以评估材料的热传导性能,进而优化材料的设计和合成。
实验误差的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差可能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首先,温度计的精度和灵敏度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如果温度计的精度较低或者灵敏度不够高,可能会导致温度测量的误差。
其次,导热试样的制备和安装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稳态法测量导热系数TC—3型导热系数测定仪实验讲义杭州富阳精科仪器有限公司(原杭州富阳电表厂)导热系数的测量导热系数是表征物质热传导性质的物理量。
材料结构的变化与含杂志等因素都会对导热 数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材料的导热系数常常需要通过试验来具体测定。
测量导热系数 的方法比较多,但可以归并为两类基本方法:一类是稳态法,另一类为动态法。
用稳态法时,先用热源对测试样品进行加热,并在样品内部形成稳定的温度分布,然后进行测量。
而在动态法中,待测样品的温度分布是随时间变化的,例如按周期性变化等。
本试验采用稳态进行测量。
【试验目的】用稳态法侧出不良导热体的导热系数,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试验原理】根据傅立叶导热方程式,在物体内部,取两个垂直与热传导方向、彼此间相距为h 、温度分别为T1、T2的平行平面(设T1>T2),若平面面积为S,在△t 时间内通过面积S 的热量△Q 满足下述表达式:Q t ∆∆=λS 12T T h- (1) 式中Qt∆∆为热流量,λ即为该物质的热导率(又称作导热系数),λ在数值上等于相距单位长度的两平面的温度相差1个单位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其单位是W 11m k --⋅⋅。
本试验仪器如图所示:图 1 稳态法测定导热系数试验组装图在支架上先放上圆铜盘P ,在P 的上面放上待侧样品B (圆盘形的不良导体),再把带发 热器的圆铜盘A 放在B 上,发热器通电后,热量从A 传到B 盘,在传到P 盘,由于A 、P 盘都是良导体,其温度即可以代表B 盘上、下表面的温度T1、T2,T1、T2分别由插入A 、 P 盘边缘小孔热电偶E 来测量。
热电偶的冷端则浸在杜瓦瓶中的冰水混合物中,通过“传感切换”开关G ,切换A 、P 盘中的热电偶与数字电压表的连接回路。
由式(1)可以知道, 单位时间内通过待测样品B 任一圆截面的热流量为Qt=λ12T T hb -πR 2B(2)公式中R B 为样品的半径,h B 为样品的厚度,当然传导达到稳定状态时,T 1、T 2的值 不变,于是通过B 盘上表面的热流量与由铜盘P 向周围环境散热的速度相等,因此,可通 过铜盘P 在稳定温度T 2时的散热速度来求出热流量Qt∆∆。
稳态法测固体的导热系数热传导是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形式之一,是指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宏观位移情况下由于温差引起的热量的传递过程,其微观机制是热量的传递依靠原子、分子围绕平衡位置的振动以及自由电子的迁移。
在金属中自由电子起支配作用,在绝缘体和大部分半导体中则以晶格振动起主导作用。
法国科学家傅里叶(J.B.J.Fourier 1786——1830)根据实验得到热传导基本关系,1822年在其著作《热的解析理论》中详细的提出了热传导基本定律,指出导热热流密度(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和温度梯度成正比关系。
数学表达式为:T grad q λ-=此即傅里叶热传导定律,其中q 为热流密度矢量(表示沿温度降低方向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λ是导热系数又称热导率,是表征物体传导热能力的物理量, λ在数值上等于每单位长度温度降低1个单位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其单位是11K m W --∙∙ 。
一般说来,金属的导热系数比非金属的要大;固体的导热系数比液体的要大;气体的导热系数最小。
因此,某种物体的导热系数不仅与构成物体的物质种类密切相关,而且还与它的微观结构、温度、压力、湿度及杂质含量相联系。
在科学实验和工程设计中,需要了解所用物体的一些热物理性质,导热系数就是重要指标之一,常常需要用实验的方法来精确测定。
测量导热系数的方法很多,没有哪一种测量方法适用于所有的情形,对于特定的应用场合,也并非所有方法都能适用。
要得到准确的测量值,必须基于物体的导热系数范围和样品特征,选择正确的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可以分为稳态法和非稳态法两大类。
稳态法是在加热和散热达到平衡状态、样品内部形成稳定温度分布的条件下进行测量的方法。
非稳态法则是在测量过程中样品内部的温度分布随时间是变化的,测出这种变化,得到热扩散率再利用物体已知的密度和比热,求得导热系数。
本实验采用稳态平板法测量物体的导热系数,该法设计思路清晰、简捷,具有典型性和实用性。
稳态法测量物体的导热系数讲义导热系数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热量通过一个厚度为1米的物体,并且该物体的两侧温度差为1K时,热量传导所发生的速率。
导热系数是物体传热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是表征物体对热量传递的抵抗程度的指标。
常见的测量导热系数的方法有两种:稳态法和瞬态法。
稳态法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差下测量物体的稳态热流密度,通过测量物体的热流密度、温度差和物体的厚度等参数计算得到物体的导热系数。
稳态法主要适用于导热系数相对稳定、厚度较大的材料,如纤维板、保温材料等各种隔热材料。
测量物体导热系数的仪器主要有两部分组成:热流仪和温度测量仪。
热流仪根据热传导原理,通过一组绝热屏障将试样的一侧保持恒定温度,另一侧得到一定的热流密度。
热流仪要求在保持一定的温度差下,使试样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度差足够小,以保证得到的热流密度稳定可靠,同时试样表面的辐射热损失要被控制在较小范围内。
温度测量仪通常选择高精度的热电偶,通过将热电偶嵌入试样内部,得到试样不同位置的温度分布情况。
为了保证测量准确性,热电偶的校正和补偿工作必须遵循严格的操作流程和规范。
测量物体导热系数的关键在于对样品的处理和操作过程的严格控制。
以下是基本的测量流程:1.准备样品:样品的尺寸和形状必须符合要求,保证试样表面平整,材质的导热系数必须呈线性变化,不存在孔洞等质量问题。
2.安装样品:用夹具牢固地固定好试样,并在试样的两侧,放置好热流仪和温度测量仪,保证测量精度和准确性。
3.开始测量:设定好温度差和其他参数,系统开始工作,记录试样表面和内部的温度值,对测量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测。
4.计算导热系数:根据测得的热流密度、温度差和试样厚度等参数,计算试样的导热系数。
根据上述基本流程,可以得到一个简单的稳态法测量物体导热系数的模型。
模型中涉及到的参量有:热流密度、试样厚度、温度差、试样长度和试样面积等。
利用计算公式,可以将这些参量结合起来,得出试样的导热系数。
稳态法测定导热系数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稳态法测量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实验目的:1.掌握用稳态法测量不良导体(橡皮样品)的导热系数;2.学习用物体散热速率求传导速率的实验方法。
实验仪器:FD-TC-B导热系数测定仪,游标卡尺实验原理:使用平板法测量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这是一种稳态法,实验中,样品制成平板状,其上端面与一个稳定的均匀发热体充分接触,下端面与一均匀散热体相接触。
由于平板样品的侧面积比平板平面小很多,可以认为热量只沿着上下方向垂直传递,横向由侧面散去的热量可以忽略不计,即可以认为,样品内只有在垂直样品平面的方向上有温度梯度,在同一平面内,各处的温度相同。
设稳态时,样品的上下平面温度分别为根据傅立叶传导方程,在时间内通过样品的热量满足下式:(1)式中为样品的导热系数。
为样品的厚度,S为样品的平面面积,实验中样品为圆盘状。
设圆盘样品的直径为则由(1)式得:(2)当传热达到稳定状态时,样品上下表面的温度和不变,这时可以认为加热盘C通过样品传递的热流量与散热盘P向周围环境散热量相等,因此可以通过散热盘P在稳定温度时的散热速率来求出热流量实验时,当测得稳态时的样品上下表面温度和后,将样品B抽去,让加热盘C与散热盘P接触,当散热盘的温度上升到高于稳态时的值20℃或者20℃以上后,移开加热盘,让散热盘在电扇作用下冷却,记录散热盘温度随时间t的下降情况,求出散热盘在时的冷却速率则散热盘P在时的散热速率为:(3)其中m为散热盘P的质量,c为其比热容。
在达到稳态的过程中,P盘的上表面并未暴露在空气中,而物体的冷却速率与它的散热表面积成正比,为此,稳态时铜盘P的散热速率的表达式应作面积修正:(4)其中为散热盘P的半径。
为其厚度。
由(2)式和(4)式可得:(5)所以样品的导热系数为:(6)实验仪器实验内容(1)取下固定螺丝,将橡皮样品放在加热盘与散热盘中间,橡皮样品要求与加热盘散热盘完全对准;要求上下绝热薄板对准加热和散热盘。
固体导热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室:时间:实验名称:固体导热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固体传热原理2.学习常用的导热系数测定方法3.掌握使用导热系数仪器进行实验的能力4.掌握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的方法实验原理:固体的导热性是其传热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用于描述固体在传热过程中的热传导能力。
导热系数λ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横截面积上的热流量,它的单位是[W/(m∙K)],这里W表示功率,m是长度,K是温度。
导热系数测定实验可以采用热源法和导热仪法。
其中,导热仪法是一种基于温差的测量方法,通过测量热流量和温度梯度来确定导热系数的值。
这种方法精度高、稳定性好,因此在实验室中应用广泛。
实验步骤:1.启动导热系数测定仪器,使其处于工作状态。
2.选择试样,根据其形状和大小选择相应的夹具将其固定住,并测量试样的长度、面积等重要参数,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上。
3.将试样置于导热仪的加热器和冷却器之间,加热器与冷却器之间的温度梯度确定后,开始实验并记录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4.采用瞬态热传递原理,通过统计试样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来测定导热系数的值。
5.将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并用图表的方式表现出来。
实验数据:试样材料:铜试样长度:20 cm试样横截面积:1 cm²加热器温度:100℃冷却器温度:20℃时间(s)温度1(℃)温度2(℃) t/log(t)(s)t*ΔT(J)0 100 20 - 0 -5 98 21 1.61 114.6910 96 22 2.30 108.915 94 23 2.77 102.7820 92 24 3.04 96.825 90 25 3.22 90.86结果分析:通过测量,我们得到了铜的导热系数λ为94.75 W/(m∙K)。
从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铜的温度呈线性下降趋势,温度下降的速率逐渐减缓。
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地测定了固体导热系数这一重要参数。
通过实验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我们掌握了热传导原理、导热系数测定方法以及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
固体导热系数的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热传导现象的基本规律,学习用稳态法测量固体的导热系数。
2、掌握热电偶测温的原理和方法,学会使用数字电压表测量温差。
3、学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固体的导热系数,并分析误差来源。
二、实验原理当物体内存在温度梯度时,热量会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这种现象称为热传导。
对于一维稳定热传导,通过与热传导方向垂直的某一截面的热流量(单位时间内传递的热量)与该截面两侧的温度差成正比,与该截面的面积成正比,与材料的导热系数成反比,其数学表达式为:\Q = kA\frac{dT}{dx}\式中,\(Q\)为热流量,\(k\)为导热系数,\(A\)为传热面积,\(\frac{dT}{dx}\)为温度梯度。
在本实验中,采用稳态法测量固体的导热系数。
所谓稳态,是指在传热过程中,传热物体各点的温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将待测样品制成平板状,在其上下表面分别放置加热盘和散热盘。
加热盘通过电加热的方式提供稳定的热量,热量通过样品传递到散热盘。
当系统达到稳态时,通过加热盘的热量等于通过样品传递到散热盘的热量。
设加热盘和散热盘的温度分别为\(T_1\)和\(T_2\),它们的面积均为\(A\),样品的厚度为\(h\)。
由于在稳态时,通过样品的热流量\(Q\)等于散热盘在单位时间内散失的热量,而散热盘散失热量的速率与其冷却速率成正比,即:\Q = mc\frac{dT}{dt}\式中,\(m\)为散热盘的质量,\(c\)为散热盘的比热容,\(\frac{dT}{dt}\)为散热盘的冷却速率。
通过测量散热盘在稳态下的冷却速率,即可计算出通过样品的热流量\(Q\)。
再根据样品的尺寸和上下表面的温度差,即可计算出固体的导热系数\(k\):\k =\frac{Qh}{A(T_1 T_2)}\三、实验仪器1、导热系数测定仪:包括加热盘、散热盘、样品、热电偶、数字电压表等。
2、电子天平:用于测量散热盘的质量。
稳态法测量材料的导热系数2015-04-02导热系数是表征材料导热能力大小的量。
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的两侧温度相差1°C时,在单位时间内,通过1m2所传导的热量。
材料结构的变化与含杂质等因素都会对导热系数产生明显的影响。
由于导热性能有许多种测量方法,事先必须考虑到材料导热系数的大致范围和样品特征,以及使用温度的大致范围,以选用正确的测量方法。
本文介绍了导热系数测量的基本理论与定义,热流法、保护平板法测量导热系数的原理与应用。
稳态测试方法主要适用于测量中低导热系数材料。
稳态法就是当待测试样上温度分布达到稳定后,通过测量试样内的温度分布和穿过试样的热流来测出导热系数。
稳态法通常要求试样质地均匀、干燥、平直、表面光滑。
稳态法测导热系数的基本原理图及公式为:λ=Qd/A△T;单位:W/(m•K)注意:稳态条件下;材料应为单一均质的干燥材料。
Q:热流稳定后,通过试样的热流量(w);d:试样厚度(m);A:试样面积(m);:温度差(℃)。
热流计法热流计法是一种基于一维稳态导热原理的比较法。
将样品插入两个平板间,在其垂直方向通入一个恒定的单向的热流,使用校正过的热流传感器测量通过样品的热流,传感器在平板与样品之间和样品接触。
热流法适用于低导热材料,测试时将样品夹在两个热流传感器中间测试,在达到温度梯度稳定期后,测量样品的厚度、上下板间的温度梯度及通过样品的热流便可计算得到导热系数的绝对值。
适合测试导热系数范围为0.001~50W/m•K的材料如导热胶、玻璃、陶瓷、金属、铝基板等低导热材料。
护热平板法护热板法导热仪的工作原理和使用热板与冷板的热流法导热仪相似,保护热板法的测量原理如下图所示。
热源位于同一材料的两块样品中间。
热板周围的保护加热器与样品的放置方式确保从热板到辅助加热器的热流是线性的、一维的。
当试样上、下两面处于不同的稳定温度下,测量通过试样有效传热面积的热流及试样上、下表面的温度及厚度,应用傅立叶导热方程计算Tm温度时的导热系数。
稳态法测固体的导热系数热传导是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形式之一,是指物体各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宏观位移情况下由于温差引起的热量的传递过程,其微观机制是热量的传递依靠原子、分子围绕平衡位置的振动以及自由电子的迁移。
在金属中自由电子起支配作用,在绝缘体和大部分半导体中则以晶格振动起主导作用。
法国科学家傅里叶(J.B.J.Fourier 1786——1830)根据实验得到热传导基本关系,1822年在其著作《热的解析理论》中详细的提出了热传导基本定律,指出导热热流密度(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和温度梯度成正比关系。
数学表达式为:T grad q λ-=此即傅里叶热传导定律,其中q 为热流密度矢量(表示沿温度降低方向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λ是导热系数又称热导率,是表征物体传导热能力的物理量, λ在数值上等于每单位长度温度降低1个单位时,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热量,其单位是11K m W --∙∙ 。
一般说来,金属的导热系数比非金属的要大;固体的导热系数比液体的要大;气体的导热系数最小。
因此,某种物体的导热系数不仅与构成物体的物质种类密切相关,而且还与它的微观结构、温度、压力、湿度及杂质含量相联系。
在科学实验和工程设计中,需要了解所用物体的一些热物理性质,导热系数就是重要指标之一,常常需要用实验的方法来精确测定。
测量导热系数的方法很多,没有哪一种测量方法适用于所有的情形,对于特定的应用场合,也并非所有方法都能适用。
要得到准确的测量值,必须基于物体的导热系数范围和样品特征,选择正确的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可以分为稳态法和非稳态法两大类。
稳态法是在加热和散热达到平衡状态、样品内部形成稳定温度分布的条件下进行测量的方法。
非稳态法则是在测量过程中样品内部的温度分布随时间是变化的,测出这种变化,得到热扩散率再利用物体已知的密度和比热,求得导热系数。
本实验采用稳态平板法测量物体的导热系数,该法设计思路清晰、简捷,具有典型性和实用性。
【实验目的】1.了解热传导现象的物理过程。
2.了解物体散热速率和传热速率的关系。
3.学会用铂电阻型传感器测定温度。
4.学习一种测量材料导热系数的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稳态平板法测量物体的导热系数原理示意图如图1,发热盘A 将热量传到待测物体样品盘B ,再传到散热盘C ,由于A 、C 盘是用热的良导体做的,与待测样品盘B 紧密接触,其温度可以代表B 盘上、下表面的温度21T ,T ,(21T T >),在样品盘B 内,若热传导方向垂直于上、下表面,两表面彼此间相距为B h 、面积均为S ,当热传导达到稳定状态时,即1T 和2T 的值不变,根据傅立叶热传导定律,则在t ∆时间内通过B 盘的热量Q ∆满足下述表达式:B B h T T S t Q)(21-∙∙=∆∆λ稳态 ( 1 )式中tQ ∆∆为热流量,λ即为该物质的导热系数(又称作热导率),若样品盘B 做成圆盘,其半径为B R ,由式(1)可以知 道,单位时间内通过待测样品B 任一圆截面的热流量为:221)(B BB R h T T tQ∙∙-∙=∆∆πλ稳态( 2 ) 当热传导达到稳定状态时,此时通过B 盘上表面的热流量与由散热盘C 向周围环境散热的速率相等,即散热稳态C t Q t Q ⎪⎭⎫⎝⎛∆∆=⎪⎭⎫⎝⎛∆∆B (3) 因此可通过C 盘在稳定温度2T 时的散热速率来求出热流量tQ∆∆ 。
实验中,在读得稳态时的1T 和2T 后,即可将B 盘移去,而使发热盘A 的底面与散热盘C 直接接触。
当盘C 的温度上升到高于稳态时的2T 值若干摄氏度后,再将发热盘A 移开,让散热盘C 自然冷却。
观察它的温度T 随时间t 变化情况,然后由此求出C 盘在2T 的冷却速率2T T tT =∆∆,散热盘C 的散热速率与其冷却速率的关系为2T T C t T mc t Q =⎪⎭⎫⎝⎛∆∆=⎪⎭⎫ ⎝⎛∆∆散热 (4) 式(4)中m 是散热盘的质量,c 是散热盘的比热。
但要注意,这样求出的tT∆∆是C 盘的全部表面暴露于空气中的冷却速率,其散热表面积为C C C h R R ∙∙+∙ππ222(其中C C h R 与分别为C 盘的半径与厚度)。
然而,在观察测试样品的稳态传热时,C 盘的上表面(面积为2C R π)是被样品覆盖着的,根据物体的冷图1却速率与它的表面积成正比的原理,这部分面积计算时应予以扣除。
那么稳态时C 盘的散热速率的实际表达式应按如下修正:()()C C C C C CC h R πR πh R πR πt T t Q ∙∙+∙∙∙+∙∙∆∆∙∙=∆∆222c m 22散热 (5) 将式(5)代入式(2),得:()()()2211222BC C B C C R T T h R h h R t Tc m ∙∙-∙+∙+∙∆∆∙∙=πλ (6) 【实验仪器】TC-3B 型导热系数测定仪,游标卡尺,环氧盘,硅橡胶盘,等。
TC-3B 型导热系数测定仪如图2 所示。
该仪器采用低于36V 的隔离电压作为加热电源,安全可靠。
整个加热圆筒可上下升降和左右转动,发热圆盘A 和散热圆盘C 的侧面各有一小孔,作为插入铂电阻温度传感器之用。
散热盘C 放在可以调节的三个螺栓(接触点隔热)上,可使待测样品盘的上下两个表面与发热圆盘和散热圆盘紧密接触,散热盘C 下方有一个轴流式风扇,在需要快速降温时用来强制散热。
插在加热圆筒内的铂电阻温度传感器作为系统控温和上盘温度检测之用(出厂时已安装)。
另两个铂电阻温度传感器分别插入散热铜圆盘C (下盘)或发热铝圆盘A (上盘)的侧面小孔内。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插入时,其表面要涂少量的硅脂,两个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的接线端与切换开关相连,可以由数字表方便地读取上、下盘的温度值。
仪器的数字计时装置,计时范围166min ,分辩率0.1s ,供实验计时用。
仪器还设置了PID 自动温度控制装置,控制精度±1℃,分辩率0.1℃,供实验时控制加热温度用。
【实验内容】一、散热盘C 和待测样品B 的直径、厚度的测量。
1.用游标卡尺测量待测样品直径和厚度,各测5次。
2.用游标卡尺测量散热盘C 的直径和厚度,测5次,C 盘的质量已用钢印打在上面,请图2 TC-3B 型稳态法固体导热系数测定仪直接记录。
二、固体导热系数的测量:1.连接导线:实验时,在仪器机箱的后部根据指示牌所指示内容(温度传感器、加热电源、风扇电源),用三根专用导线与测试支架上的三个插座连接,两个铂电阻测温传感器导线接到测试支架的切换开关上的插座中,通过切换开关后与仪器机箱前面板上左侧的“测温传感器”插座相联。
2.安装待测样品:在支架上先放上散热圆铜盘C ,再在C 的上面放上待测样品盘B ,然后再把带发热器的圆铝盘A 放在盘B 上,再调节三个螺栓,使样品盘的上下两个表面与发热铝盘A 和散热铜盘P 密切接触。
将两个铂电阻测温传感器分别插入发热铝盘A (上盘)和散热铜盘C (下盘)上的小孔中。
3.设置加温上限温度:接通电源,在“温度控制”仪表上设置加温的上限温度如60℃(PID 智能温度控制器的具体操作见附录),不要超过100℃。
4.测量稳态温度:打开加热开关,每隔2分钟记下散热铜盘C 的温度,当发热铝盘A 、散热铜盘C 的温度不再上升时(大约需要加热35分钟左右),说明系统己达到稳态,这时每隔 5 分钟测量并记录T 1和T 2的值。
5.散热速率的测量:在读得稳态时的T 1、T 2后,即可将 B 盘移去,而使发热铝盘 A 的底面与散热铜盘 C 直接接触。
当 C 盘的温度上升到高于稳态时的T 2值若干摄氏度(例如5℃左右)后,再将发热铝盘 A 移开,让散热铜盘 C 自然冷却。
测量散热盘的温度T 随时间 t 的变化关系,每隔30秒记录一次温度T ,直至温度到T 2之下若干摄氏度为止。
根据测量值可以计算出C 盘散热速率散热C tQ ∆∆。
6.如果还要测量另一种材料的导热系数,可打开轴流式风扇,待散热盘C 的温度接近室温后再关上风扇。
接下来重复步骤2~5即可。
【注意事项】1.集成温度传感器插入发热铝盘A 和散热铜盘C 侧面的小孔时应在温度传感器头部涂上导热硅脂,并插到孔洞底部,避免因传感器接触不良,造成温度测量不准。
2.实验中,抽出被测样品时,应先旋松加热圆筒上端的固定螺钉。
样品取出后,小心将加热圆筒降下,使发热铝盘A 与散热铜盘P 接触,重新拧紧固定螺钉。
3.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防止高温烫伤。
4.实验前,要标定一下两测温传感器的读数,若不一致,要进行修正。
5.用稳态法测量导热系数时,要使温度稳定下来,约要半个小时左右。
待T 2的数值在数分钟内不变时,即可认为已达到稳定状态。
【数据处理】1.散热盘C 的有关物性参数:紫铜的比热C=394J/(kg·℃),密度ρ=8.9g/cm 32.数据表1 : 散热盘和样品盘的几何参数(散热盘C 质量M = g)3.数据表2:稳态过程记录(=1T ℃,=2T ℃)4.数据表3: 散热盘冷却速率测量 (每隔30秒测一次)5.根据数据表3的数据,计算散热盘C 稳态时在T 2附近的冷却速率。
计算出样品材料的导热系数,求出不确定度,并写出结果表达式。
说明:(长度、质量测量误差忽略,本实验只考虑冷却速率的误差) 6.分析误差的原因。
【思考题】1. 什么叫稳定导热状态(简称稳态)?如何判定实验达到了稳定导热状态?2. 待测样品盘是厚一点好,还是薄一点好?为什么? 3. 如何根据冷却曲线求出温度T 2附近的冷却速率?【参考资料】1.吴泳华,霍剑青,熊永红.大学物理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周殿清.大学物理实验.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实验附录】PID 智能温度控制器是一种高性能、可靠性好的智能型调节仪表,广泛使用于机械化工、陶瓷、轻工、冶金、热处理等行业的温度、流量、压力、液位自动控制系统。
控制器面板布置图(见图3):例如需要设置加热温度为30℃,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先按设定键SET 0.5秒,进入温度设置。
(注:若学生不慎按设定键时间长达5秒,出现进入第二设定区符号,这时只要停止操作5秒,仪器将自动恢复温控状态。
)2.按位移键,选择需要调整的位数,数字闪烁的位数即是可以进行调整的位数。
3.按上调键或下调键确定这一位数值,按此办法,直到各位数值符合设定温度值。
4.再按设定键SET 1次,设定工作完成。
如需要改变温度设置,只要重复以上步骤就可。
图3 PID 温度控制器面板布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