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_2016年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课时作业湘教版选修6
- 格式:doc
- 大小:262.00 KB
- 文档页数:5
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2.1 自然资源与资源问题相关素材什么是自然资源辞海》对自然资源的定义为: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类加工制造的原材料)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利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等,使生产的原料来源和布局场所。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
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于光远的定义为: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天然存在、未经人类加工的资源,如土地、水、生物、能量和矿物等。
狭义的自然资源只包括实物性资源,即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生态价值或经济价值,从而提高人类当前或可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天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的总和。
广义的自然资源则包括实物性自然资源和舒适性自然资源的总和。
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被利用来产生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自然诸要素,通常称为自然资源,可分为有形自然资源(如土地、水体、动植物、矿产等)和无形的自然资源(如光资源、热资源等)。
自然资源具有可用性、整体性、变化性、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和区域性等特点,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
对自然资源,分如下:生物资源,农业资源,森林资源,国土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气候气象,水资源等。
自然资源特点自然资源具有两重性,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又是环境要素。
已经被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称为“资源”,将来可能被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称为“潜在资源”。
按照自然资源的分布量和被人类利用时间的长短,自然资源可分为有限资源和无限资源两大类,其中有限资源又可分为可更新资源和不可更新资源。
自然资源泛指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条件(自然环境要素)。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通常包括矿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与生物资源等。
它同人类社会有着密切联系;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又是社会生产的原、燃料来源和生产布局的必要条件与场所。
第一节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情景导入先思考——————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同时也是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
“中国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这反映了我国人口对耕地资源的巨大压力,同时也反映了粮食安全对耕地资源安全的压力。
思考探究:土地资源属于哪一类资源?为何我国耕地资源压力巨大?提示: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压力大。
———————基础知识要记牢——————1.自然资源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2.自然资源的分类(1)分类标准:自然资源能否更新或恢复。
(2)非可再生资源:①概念:主要是指那些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形成的、储备有限的、经开发利用后无法在现阶段再生的自然资源。
②主要非可再生资源: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石、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等。
(3)可再生资源:①概念:主要是指那些被人类开发利用后能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运行得到恢复或再生的资源。
②主要可再生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
———————重点难点掌握好——————自然资源的分类自然资源根据性质可分为非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两大类。
比较分类概念特点举例合理利用非可再生资源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形成的、储储量有限,现阶段无法再生矿产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判断自然资源的方法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它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资源具有两个基本属性:(1)自然属性:就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物质或能量,属于地理环境的组成部分。
(2)经济属性: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直接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至于人类尚未认识或分布过于分散而无开采价值的物质与能量,都不属于资源的范畴。
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并不排除它们很可能会成为未来的资源。
——————应用体验不可少———————1.读下图,指出其中符合自然资源概念的图例是(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自然资源的概念,要明确自然资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它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又不同于自然环境的其他部分,它是可以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那部分物质和能量。
第一节资源问题及其表现(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1.举例说明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举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结合实例说明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产生的问题。
●课标解读1.通过教材图表,让学生掌握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能够利用示意图分析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利用而引起的土地退化情况。
3.使学生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危机的表现。
4.通过世界水资源分布图,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及问题。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以我国当前资源问题数字来设问,导入新课——资源问题及其表现。
课前预习安排:看教材P30~36,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有关内容,并完成相应的[思考交流]→步骤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步骤2: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中的[问题导思]→步骤3:教师通过[例1]讲解“矿产资源问题”,注意方法规律总结↓步骤7:教师讲解[例3],并总结“水资源问题”中规律方法。
←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3”中[问题导思]。
←步骤5:教师通过[例2]讲解“土地资源问题”并分析[图表解读]有关内容。
←步骤4:师生共同完成“探究2”的[问题导思]↓步骤8:师生共同回忆本节主要内容,并完成[课堂小结],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1.概念: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有用矿物或元素。
2.属性: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3.现状:(1)利用的深度、广度不断扩大,由于不合理利用,矿产资源面临迅速耗竭的危险。
(2)在开发过程中,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
4.煤炭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开采中:形成大片采空区;(2)运输与存放:污染空气、水、土壤,占用土地;(3)利用:污染大气,导致酸雨形成。
1.有人说:“采矿在地下,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采矿活动有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两种,无论是哪一种开采方式,都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地下开采是把矿物从地下开采出来,开采后形成的地下空间使矿区周围的应力分布发生变化,导致地下采空区以上岩层变形、移动乃至破坏,引起断裂、塌陷,甚至地表整体下沉。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学习目标] 列举主要的资源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一、自然资源的含义 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2.分类(1)划分依据: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
(2)类型二、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 1.资源问题产生的一般原因2.主要资源问题探究点一 我国的水资源、土地资源问题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东部沿海土地利用结构变动表。
材料二我国沿海地区耕地、水资源对比图。
材料三我国沿海地区水土协调度图。
注:水土协调度=(本区水资源量/全区水资源量)/(本区耕地规模/全区耕地规模)1.分析材料一,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中,比重上升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比重下降的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园地、林地、城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水域耕地、牧草地、未利用土地2.分析材料二,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水资源南多北少耕地资源北多南少水土配合不协调3.分析材料三,东部沿海省区市中,水土协调度最高的省区市是______。
请简要分析其成因。
答案福建省受夏季风和台风影响,降水丰沛;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耕地比重小。
1.我国水资源短缺的解决措施2.我国耕地现状、问题及解决措施3.水资源、水力资源和水利资源“水资源”“水力资源”和“水利资源”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水力资源是一种能源,通常指天然河流所蕴藏的动能资源;水利资源的含义很广,从发展国民经济的角度出发,泛指供给水源、发电、航运、水产养殖等诸多方面的利用。
1.(2017·浙江嘉兴模拟)下图为“2015年全国各地区水资源人口超载状况分布图”。
读图,回答问题。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掌握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自然资源的涵义1.概念: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2.分类(1)可再生资源①概念:指被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后,可以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运行力量,使之得到恢复和再生,能够供人们永续利用的资源。
②举例: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
(2)非可再生资源①概念:又称不可再生资源或不可更新资源,指那些被人类开发利用后,会逐渐减少以至枯竭而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
②举例:矿产资源如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等。
二、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1.水资源问题(1)表现①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
②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
③水污染严重。
(2)形成原因①基本因素: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加速发展。
②客观因素: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
③主要因素: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流域植被和湿地破坏严重。
2.土地资源问题(1)表现:人均用地减少、耕地资源短缺、土地退化。
(2)形成原因:人口增长;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潜育化以及环境污染。
3.矿产资源问题(1)表现: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许多矿产后备资源不足、老矿山生产能力下降、部分矿产资源面临枯竭。
(2)形成原因:人口增长;储量不足;浪费严重;开采时间过长。
一、判断题1.我国南方地区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是淡水资源的供需不平衡。
( )2.降水量多的地区或国家不会出现淡水危机。
( )3.我国水资源最为紧缺的地区是西北地区。
( )4.我国耕地比重小,人均耕地少。
( )5.我国矿产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
( )答案:1.× 2.× 3.× 4.√ 5.√二、选择题近几十年来,水资源不足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阻碍,甚至危及国家安全和民族生存。
据此回答6~7题。
2.1 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 学案(湘教版选修6)【学习目标】 1.了解自然资源的涵义及分类。
2.举例说明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一、自然资源的涵义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①________与②________的总称。
2.类型划分(1)划分依据: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
(2)类型⎩⎪⎨⎪⎧ 可再生资源:如生物资源、③ 、土地资源、 ④ 、风能、潮汐能等⑤ 资源:如矿产资源等二、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1.资源问题产生的一般原因2.主要的资源问题(1)水资源问题Ⅰ.表现:水资源⑨________Ⅱ.原因a .基本因素: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⑩____________。
b .客观因素:水资源在______和________上的分布不均。
c .主要因素:水资源的______利用,流域植被和湿地毁坏等。
(2)土地资源问题Ⅰ.表现Ⅱ.原因:____________,人地关系日趋紧张。
(3)矿产资源问题Ⅰ.表现:______________低,后备资源不足,部分矿产资源面临枯竭。
Ⅱ.原因:人口多。
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 自然资源的涵义 1.下列景观图片中的地理事物,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①铁矿石 ②石油③梯田 ④白桦林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考查点2 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2.下图反映出的我国人均耕地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①过度抽取地下水②草场普遍超载③人口的不断膨胀④城市化进程加快⑤不合理的灌溉方式⑥流水侵蚀和风沙危害的加剧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方法技巧练归纳总结我国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专家预测,2020年我国主要矿产品需求将是目前的两倍,除煤以外,绝大部分大宗矿产品均需国外资源补充。
材料二水利部《21世纪中国水供应分析》,2010年,我国总用水量在中等干旱年为6 988亿立方米,而供水量为6 670亿立方米,缺口为318亿立方米。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学考要求列举主要的资源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一、自然资源的涵义1.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将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大类。
2.可再生资源是指被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后,可以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运行力量,使之得到恢复和再生,能够供人们永续利用的资源。
如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
3.非可再生资源又称不可再生资源或不可更新资源,是指那些被人类开发利用后,会逐渐减少以至枯竭而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如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等都是非可再生资源。
[方法点拨]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天然能源和矿产资源之间的关系如图:二、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1.水资源问题(1)水资源短缺在我国表现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水资源分配不均;水污染严重。
(2)水资源缺乏的原因①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加速发展是导致水资源危机的基本因素。
②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均,是水资源危机的客观因素。
③不合理利用导致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以及流域植被和湿地破坏等,是对水资源及其再生功能造成破坏的主要因素。
2.土地资源问题(1)除人均农、林、牧用地日益减少外,还突出表现在耕地资源短缺和土地退化两方面。
(2)耕地整体质量下降、后备资源不足、耕地总量和人均量减少等问题,已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3)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潜育化以及环境污染等使土地资源严重退化,农业生产空间趋于萎缩。
3.矿产资源问题(1)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许多矿产后备资源不足,老矿山生产能力下降,一部分矿产资源面临着枯竭。
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及产生的原因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2)解决措施2.土地资源问题(1)我国耕地现状和问题(2)解决措施[特别提醒]中国目前土地开发利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大面积土地质量退化;二是土地浪费,优良耕地减少。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
一、选择题
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
虚拟水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水,而是以“虚拟”的形式包含在产品中的“看不见”的水。
下图为“2002年~2007年世界农产品交易中地区间虚拟水资源的流动图(单位:109 m3/a)”。
读图,回答1~2题。
1.虚拟水资源流动量最多的地区是 ( )
A.A B.B
C.C D.D
【解析】从图中数据可知,D地区虚拟水流动量最多。
【答案】 D
2.图中信息表明( )
A.D地区虚拟水资源进口多的原因是干旱缺水
B.C地区虚拟水资源进口多的原因是农产品总产量少
C.总体上说,通过国际间农产品的交易可以节省水资源
D.虚拟水资源都是从生产效率高的国家出口到生产效率低的国家
【解析】D为欧洲西部,不存在干旱缺水的情况,C地区虚拟水进口多是由于人口多,农产品需求量大,从总体上说,通过国际间农产品交易可以节省水资源。
【答案】 C
下图为近年来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现象的发生会对耕地造成直接危害的是( )
①全球气候变暖②水土流失
③赤潮④沙尘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直接将表土层冲走或吹走,直接降低了土壤肥力,使土地退化。
【答案】 D
4.下列行为违背科学发展观的是( )
①占用基本农田,种植经济林和果树,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②在低湿涝洼地挖鱼塘,筑台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
③城市开发区的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
④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生物工程防护体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基本农田是肥力高、质量好的耕地,不能占用。
城市开发区的建设也要本着
出现的“环境难民”在1998年达到2 500万人,第一次超过“战争难民”的人数,据预测,在2025年之前,由水荒导致的难民多达1亿人。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13~14题。
13.世界性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不合理地开垦荒地
B.酸雨和臭氧层的破坏
C.气候变化
D.工农业发展和人口增长
14.在目前状况下,缓解水资源紧张的主要方法是( )
A.减少浪费和污染
B.加强海水淡化
C.发展生态农业
D.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13~14.【解析】第13题,局部地区的水资源紧张主要是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而全球性水资源紧张则主要是由于生产、生活对水的需求增长过快。
第14题,目前条件下缓解水资源紧张重点放在节流上,即减少浪费和污染。
【答案】13.D 14.A
二、综合题
15.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性产业,耕地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概括我国耕地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
(2)河套平原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农耕区之一,近年来土地退化现象严重,说明其主要表现;简述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现象可以采取的措施。
(3)珠江三角洲地区历史上是我国的“鱼米之乡”,但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该地区种植稻米的面积大幅度减少,而种植蔬菜、花卉的面积在上升,请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由图和中国地理的知识可知,我国耕地多分布在条件适宜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第(2)题,河套平原地区本身比较干旱,引黄灌溉使地下水水位上升,容易造成次生盐渍化,进而引发荒漠化问题。
第(3)题,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珠江三角洲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崛起,市场发生了改变,因此其农业类型也就发生了相应的调整。
【答案】(1)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2)表现:土地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措施:保护植被,禁止乱垦滥挖;合理排灌,提倡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种植耐旱作物。
(3)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城市化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迅速提高,因此当地农业的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转为大规模生产需求量大、效益较高的蔬菜、花卉。
16.水资源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联合国将2003年定为“世界淡水年”。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下图,简要概括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比较下表,分析两省区在水资源利用结构上有哪些差异?
(m3/ ) 人均生
活用水
量(m3/
人·年
)
人均生产用
水量(m3/
人·年)
农田灌溉亩
均用水量
(m
70 540
26 1 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