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违法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6.58 KB
- 文档页数:12
浅析拆违执法工作的现实困境及对策拆违的理想状态是“即违即拆,老违快拆”,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执法流程尚未走完,违法建筑早已雨后春笋,这就是拆违执法的尴尬。
为大家带来的浅析拆违执法工作的现实困境及对策,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浅析拆违执法工作的现实困境及对策“今年,我区为了有效破解城区发展短板瓶颈,优化提升城区发展环境和品质,提出了重塑老城厢的实施意见,加强城区顽症综合治理就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
面对重重难题,我们在法治的基础上,做到了高效拆违、和谐拆违,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了‘拆违十条’,实现了整治效果、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黄浦区依法治区办常务副主任、司法局局长刘辉说。
现实与理想的矛盾现在的“聚奎新村”才算是名副其实的“新村”,一排排刚刚结顶的崭新楼房看着令人爽心悦目。
这里原是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直管公房,居住面积普遍较小,于是日积月累,家家户户都在窗外挂个“吊脚楼”,两根拳头粗的钢管,贴着墙壁一支撑,上面“长”出一排小房间,楼与楼之间将近5米的间距,被简易棚挤得只剩一两米宽。
数据显示,该小区287户居民中,有245户违法搭建,共有违建441处,其中“吊脚楼”68个。
今年年初,这里被定为黄浦区“补短板、治顽症”社会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区域后,经过综合整治,这才有了现在这一新貌。
“以前楼上搭阁楼,楼下墙开裂;外面落大雨,屋里落小雨。
发生火灾,消防车别想开进来,住在里面心慌慌。
”严大爷住在这里已有50余年,他说,“现在不但违建拆了,还改造成了新楼房,一应俱全,这是好事,我们支持。
”据了解,像“聚奎新村”这样的老城厢,黄浦区还有很多。
截止今年6月,全区违法建筑超过了2.1万处,面积总量29万多平方米,每月还有不少违法建筑冒出来。
如何依法有效拆除老违建、遏制新违建,这道难题摆在了黄浦区面前。
“难就难在执法规范和执法效能不统一,现有的拆违相关法律众多、内容复杂、规定不全面、彼此间交叉重叠,同时执法力量分散、权责不清,常常相互扯皮。
殡葬服务业行政性垄断主体成本——收益分析作者:罗天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24期摘要人无法生活在无成本的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里,正如人不可能生活在零摩擦力的自然世界中。
在无数次对于成本与收益的计算与评估中,“经济人”作出理性的选择、形成自身的偏好。
而制度就是所有参与者,基于自身成本收益的行为选择,而达到的共同均衡的结果。
因此,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去窥探行为选择与制度设计的形成原因、内在机理是分析我国殡葬服务业行政性垄断成因的重要方式,也是完善我国殡葬制度之理论基础。
关键词行政垄断殡葬改革殡葬服务业成本收益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8-166-02一、殡葬服务行业行政垄断成本分析(一)运营成本高民政部近期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只有1/3的殡仪馆盈利。
对于不少中国殡葬事业的关注者,往往总注重殡葬行业的暴利,通常忽视了殡葬行业尤其是殡葬服务事业单位,所承受的巨大运营成本。
首先,承担过重的社会责任。
殡葬服务机构不仅要承担该地区居民有偿的治丧要求。
还要根据规定无偿承担为社会无名尸以及已故五保户、特困户遗体的运输、处理、火化及骨灰存放的责任。
这笔开支是由殡葬事业单位支出,据悉普通县级殡仪馆在这一项目上的开支每年最高达10万,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经济负担。
其次,缺乏财政支持。
我国殡葬服务及管理机构除福建、浙江、江苏等少数省份,地方财政对其有所投入外,其他都属于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并且收入都要上缴地方财政。
而全国殡仪馆的收入状况大相径庭,上海市仅益善殡仪馆一家,一年就能火化49000具遗体而全国一半以上殡仪馆每年只能火化2700具遗体。
收入上的差距导致我国二线城市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殡葬事业单位,在没有地方财政支持又要承担社会职能的情况下普遍亏损。
再次,基本服务费用政府定价格过低。
目前殡葬行业定价模式由: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与市场调节价三部分组成。
殡葬关系民生,国家对于殡葬服务业中涉及基本需求的服务项目,采取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
立法成本效益分析摘要:成本与效益分析本是经济学的基本范畴,但在立法中引入成本效益分析这一重要概念有很大的必要性及其特殊意义。
本文基于成本效益的相关理论,提出了立法成本效益的内涵,分析了我国立法现状中的障碍并根据成本效益理论提出对策,最后指出立法成本应当以最合理而不是最小的投入来衡量,涉及公共利益的法律的正义价值应当始终优位于效益价值。
关键词:立法成本;立法效益;成本效益分析成本与效益分析本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任何复杂高深的经济学问题均可归结到成本与效益分析这一基础上来。
但是,法律与经济学在部分价值观上具有共通性。
美国的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曾说:”……就同一个法律规则而言,法学家维护的是公正,经济学家维护的是效益。
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经济方法和法律方法常常是殊途同归……”,法律作为一种稀缺性资源,同样存在如何配置最优的问题,以成本效益分析作为基础,将成本与效益分析纳入法律的研究是可行的。
同时,正如波斯纳曾言:只要稍作反思,我们就会毫不惊奇地发现:在一个资源稀缺的世界里,浪费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在立法中引入成本效益分析这一重要概念有很大的必要性及其特殊意义。
一成本效益的相关理论1.1经济学意义上的成本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它是企业为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中的必要劳动价值的货币表现。
按照西方经济学关于成本问题的基本观点,成本分为生产成本,边际成本,机会成本和交易成本。
下面简要说一下边际成本与机会成本。
边际成本表示生产另一单位产量的额外的或增加的成本,换句话,假定在生产过程中,同时使用的几种生产要素中某一生产要素的使用量固定不变,增加其它要素的使用量,由此造成成本和产量的变化。
利用边际成本分析方法,有利于企业对其发展规模的控制。
机会成本是一种隐性成本。
经济学意义上对机会成本的界定,更多的是从生产过程中的资源配置角度着眼的,指由于将资源使用于某一方面而不能用于其它方面时所放弃的收益,或者说是为采取某一种而不是其它行为所放弃的机会成本。
法律的成本及效益分析作者:佟志强张梅提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23期摘要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法律的成本和效益,从法律效益上论述了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和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法律成本法律效益立法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8-011-02一、法律的成本和效益法律成本是从经济学中的生产成本演化出来的,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是,它们有共同的本质,都是为达到目标而必须支付的对价。
法从制定到实施整个流程所需要的成本,构成了法律的总成本,主要包括立法成本和实施成本。
立法成本主要有:(1)立法体制成本。
这种成本包括为立法者所支出的全部费用,根据我国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我国目前的立法体制是由中央和地方两级三个层次的国家机关制定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构成的。
在这个立法体制内,立法主体越多,立法体制成本就越高。
(2)立法程序成本。
根据立法法的规定,现行立法程序主要有:立法规划、论证、起草、听证、审议、批准、公布以及修改、废止、解释等。
所有上述程序都需消耗一定的资源、时间和费用,其成本的大小与参与人数成正比。
(3)立法监督成本。
根据我国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我国的立法监督方式主要有事前批准和事后备案两种方式,同时还通过法律、法规清理和行使撤消权等方式进行立法监督。
(4)法律实施成本。
一方面司法和行政主体为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包括组织和维持司法和执法机构正常运转所支付的费用;另一方面,个人的守法成本和违法成本也应当包括在内,如人们在遵守法律时,需要放弃的某些利益,当事人支付的金钱和劳务,在诉讼中聘请律师,收集证据等的费用,违法者支付的违法成本,赔偿金、罚款等。
法律的收益是指法律实施后的实际效果,其立法目标及法律所负载的价值在多大范围内得到实现。
一项法律能取得多大的收益,主要涉及到法律目标的可行性和法律本身所负载的价值如何,而法律目标的可行性和法律本身所负载的价值如何又主要取决于立法程序、法律监督和法律实施中的多种因素。
化妆品违法所得计算摘要:一、化妆品违法所得的定义与计算方法1.定义2.计算方法二、化妆品企业违法案例分析1.广州博x生物有限公司案例2.广州化妆品公司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案例3.帅影等5家广东化妆品厂商违法案例三、如何避免化妆品违法所得问题1.遵守法律法规2.加强行业自律3.提高产品质量正文:化妆品违法所得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所获得的收益。
其计算方法如下:一、化妆品违法所得的定义与计算方法1.定义化妆品违法所得主要包括三种形式:(1)通过实施犯罪直接或间接产生、获得的任何财产;(2)违法所得已经部分或者全部转变、转化为其他财产的;(3)来自违法所得转变、转化后的财产收益,或者来自已经与违法所得相混合财产中违法所得相应部分的收益。
2.计算方法在计算化妆品违法所得时,如有进销价的,以销价与进价之差作为非法所得;属于生产加工的,以生产加工的产品的销价与成本价之差作为非法所得。
二、化妆品企业违法案例分析1.广州博x生物有限公司案例广州博x生物有限公司因涉嫌未经注册生产经营特殊用途化妆品等违法行为,被处罚款金额50000元,没收违法所得2040元。
2.广州化妆品公司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案例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管局对某化妆品公司未按照化妆品注册的技术要求生产化妆品案作出行政处罚,同时将其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3.帅影等5家广东化妆品厂商违法案例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5家违法化妆品公司进行行政处罚,并吊销其《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涉及使用禁用物质生产化妆品和生产销售未取得批准文号的特殊用途化妆品。
三、如何避免化妆品违法所得问题1.遵守法律法规化妆品企业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确保生产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2.加强行业自律企业应加强行业自律,提高自身道德素质,不为追求短期利益而违法经营。
3.提高产品质量企业应注重产品质量,从源头把控原料、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确保产品安全可靠。
通过以上案例,化妆品企业应引以为戒,加强自身管理,遵守法律法规,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产品。
2022-2023年资产评估师之资产评估基础通关模拟卷提供答案解析单选题(共20题)1. 哌替啶治疗胆绞痛应与阿托品合用的原因是A.松弛胆道平滑肌作用弱B.易成瘾C.镇痛作用弱D.引起胆道括约肌痉挛E.抑制呼吸【答案】 D2.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与劳动生产率成()。
A.正比、正比B.正比、反比C.反比、反比D.反比、正比【答案】 B3. 下列关于国际评估准则中资产准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通常,非金融负债评估采用的价值类型由国际评估准则理事会以外的实体/组织定义,评估师必须了解和遵从评估基准日与这些价值类型相关的规定、案例法和其他解释性指引B.采用市场途径评估金融工具时,对于具有相同金融工具交易近期的交易价格,通常需要对价格信息作出调整C.不动产权益是指对土地和建筑物的一种拥有、控制、使用或占用的权利D.开发性不动产是指以最高最佳使用原则重新开发或在评估基准日准备改善的一项权益,评估主要采用市场法和剩余法【答案】 B4. 经济学中的“吉芬商品”指的是()。
A.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化的高档物品B.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化的低档物品C.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化的大众性物品D.在特定条件下,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化的特殊低档物品【答案】 D5. 关于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应用,表述错误的是()。
A.劳动价值论是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石和有效办法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发展进步的前提是人的劳动C.应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体力劳动的作用越来越重要D.管理部门成为价值创造中的重要部分,科学技术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答案】 C6. 下列关于重置核算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资产的重置成本应包括开发者的合理收益B.购买型是以购买资产的方式作为资产的重置过程,重置成本由现行购买价格、运杂费、安装调试费及其他必要费用构成C.自建型是把自建资产作为资产重置方式,根据重新建造资产所需的料、工、费及必要的资金成本和开发者的合理收益等分析和计算出资产的重置成本D.资产重置成本中的收益部分的确定,应以开发者或制造者自身的收益水平为依据【答案】 D7. 我国资产评估准则的制定程序不包括()。
Growing up is a game against yourself. Don’t worry that others will do better than you. You just need to do better every day than the day before.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行政处罚比例原则的内容是怎么样的?行政法的比例原则包括三个性质,一个是和目的性还有最少侵害原则还有一个均衡原则,其中最少侵害原则是比例原则的核心内容,秉持着能少侵害就少侵害,能不侵害就不侵害的原则。
一、行政处罚比例原则的内容是怎么样的?行政比例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相对人权益的保护,如为实现行政目标可能对相对人权益造成某种不利影响时,应使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内,保持二者处于适度的比例。
在我国,行政比例原则在许多单行法律中也有所体现,如《行政处罚法》第4条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4条规定:“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原则。
”原则内容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行政比例原则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一)目的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又称妥当性原则或适当性原则。
这是对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的一种目的上的要求,即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必须能够实现其所宣称的行政目的,至少是有助于该行政目的的实现。
如果行政行为与行政目的相悖,根本无法达到行政目的,则违反了行政比例原则的目的性原则。
(二)最少侵害原则最少侵害原则,又称必要性原则、不可替代原则或最温和方式原则。
这是对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的一种手段上的要求,即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不能超越实现行政目的的必要程度,也就是说,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有多种可供选择的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目的,行政主体应该尽可能采取对相对人损害最小的手段。
1232020.2MEC 财税研究 MODERN ENTERPRISECULTURE公安警务保障的成本收益分析徐波 安徽省合肥市公安局警务保障部行政处中图分类号:D631.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0)02-123-02一、成本收益理论成本收益分析最初用于评价私人部门项目的可行性,其基本原理是用最小的成本去获得最大的收益,即少投入多产出、少花钱多办事。
这种方法是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收益进行对比分析,一般更多地用在公共支出决策程序中。
在测度警务保障的各种成本和评价项目收益的时候,一般而言,成本是即时的、客观存在的,也是可以用货币估算的,但收益的测量则比较复杂,尤其是与公安工作相关信息的价值收益往往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虽然在测定警务保障成本与收益时会遇到一些困难,但经济学成本收益分析的许多假设和比较方法,却是可以从各种可能的分析与比较中权衡警务保障收益大小的。
二、警务保障成本企业的生产成本通常被看成是企业对所购买的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
结合公安工作的特殊性,笔者认为,警务保障成本是指实施警务保障活动所支出的全部费用,也就是公安机关在提供警务产品过程中所消耗的财力、物力资源。
1.警务保障平均成本、边际成本。
平均成本(AC)是指实施一个单位的警务保障活动所支付的成本,用经济学公示可以表示为:边际成本(MC)是指实施最后一个单位的警务保障活动所支付的成本。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指出:在短期生产中,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减阶段,边际产量的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与边际产量的最大值相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最小值。
正因为如此,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的边际成本MC曲线表现出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
如下图所示,短期内,警务保障平均成本、边际成本曲线随着警务保障投入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且平均成本高于边际成本。
当边际成本高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将开始上升。
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A点时,达到边际成本递减的终点,位于A点的成本投入能够获得警务保障收益最大化,若继续投入,将导致边际成本递增。
关于罚没收入预算的分析作者:李卫民来源:《人大研究》 2014年第5期李卫民按照我国政府收支分类科目设置,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债务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类。
其中,作为非税收入中的一种,罚没收入指执法机关依法收缴的罚款(罚金)、没收款、赃款,没收物资、赃物的变价款收入;具体包括一般罚没收入、缉私罚没收入和缉毒罚没收入。
与税收收入相比,非税收入的稳定性较差,来源复杂,收支管理难度较大,因此,实际工作中非税收入的收缴、使用、监督管理往往不够规范、科学,容易侵害公民利益,特别是罚没收入,由于具有执罚性质,更是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如何从理论上加强对罚没收入的理解和认识,关系到实务中罚没收入管理的制度设置与施行。
笔者尝试从预算角度出发,主要基于预算的内涵与罚没收入的特性,就罚没收入预算的编制、执行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预算,本质上是关于未来年度政府收支所作的一种计划,而罚没收入要以违法行为的存在为前提,没有违法行为就没有相应的罚没收入。
所以编制罚没收入预算,就意味着要作出未来年度将存在一定量的违法行为的假设,罚没收入数额越大,意味着违法行为将越多。
可是,政府工作的目标本来是要通过履行好各项政府职能,同时强化执法震慑力,推动社会日益文明,普遍守法,尽可能地减少乃至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
也就是说,政府工作完成情况越好,社会越稳定安定,社会违法行为就越少,相应的罚没收入也就越少。
这么一来,罚没收入预算的目标假定与政府工作的目标指向,实际上是有所背离的。
编制罚没收入预算(不管是做大预算还是做小预算),实践中都可能诱导执收单位为完成预算收入而或严或松地人为控制违法行为的查处。
因此,是否应当编制罚没收入预算,如何编制罚没收入预算,理论上似乎存在一些困惑。
对此,笔者认为,作为制度规定的一种政府收入,罚没收入理应编制预算,纳入预算管理;同时,基于罚没收入的特有性质,应弱化其收入预算的预测属性,对于指标性、任务性等约束性属性则应坚决摒弃。
行政违法的成本与收益分析by chaoyung最近,新闻媒体报道河北邯郸成安县要求农民收割自家地里的玉米时必须办秸杆放倒证,当地政府规定,没有这个证件的农户属于“违规作业”,将按“影响农机统一作业”论处,有农民未遵照规定即遭到工作人员的打骂。
村民们虽然还是以传统方式收割玉米,但心里都不踏实,害怕日后会受到政府处罚。
新闻一出举国哗然,如此离谱的事情竟然出现在已经喊了十年“依法治国”的一个国家(从1997年十五大到2007年十七大刚好十年),不能不让人们对政府感到失望,对法治丧失信心。
众所周知“法治”的核心在于控制国家公权力,而这十年的法治进程对公权力的控制,政府却没有显示出应有的决心和采取必要的行动,这从国家各级行政机关违法行政的情况以及由于违法受到追究与处罚的情况就可以看出来。
现代国家已经步入行政国家阶段,行政权力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行政权的失控,会导致公众生活、社会运作的失序,社会上随处可见的“潜规则”即是行政权失控的一个后果和表现。
同样,成安县的做法也是行政权失控的一种后果,但这决不是一个个别的案例,它代表了整个中国行政执法尤其是基层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的现状。
成安县的做法无论从哪个角度上来说都是一种行政违法行为,然而为什么作为一个时刻宣称自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敢于做出如此违法行政决定,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就本人看来,行政违法泛滥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即在于违法行政行为的成本与收益的失衡。
公共选择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理性的经济人,他的一举一动都是基于自己的私利,力图为自己谋求最大利益。
同样,一个政治组织也是如此,他在政治活动中所采取的都是经过他仔细衡量能够为他带来最大收益的行动。
基于公共选择理论,行政机关及其官员的活动同样会出于私利的考虑而采取成本最小收益最大的方式来使用自己手中的权力。
当违法行政会对其自身带来严重的不利后果的时候,行政机关及其官员会因为成本增大成本大于收益而严格遵守法律保留的要求;而当行政违法并不会导致其自身不利后果甚至会给他们带来好处的时候,行政机关和官员就会无视法律保留的要求无视法律的规定,做出违法的但符合他们自身利益的行为。
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在很多情况下行政违法的成本远远小于其收益。
由于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官员任命机制的弊端、处罚机制的不力以及政绩评价机制的非科学性,使得行政官员们更乐于脱离于法律约束之外来使用自己的权力,充分发挥手中的权力在创造个人利益方面的价值。
首先,从监督机制方面而言,我国的法律构建起了庞大的权力监督体制,包括:人大监督、司法机关监督、行政监督、纪检委(党组织)的监督、以新闻媒体为代表的舆论监督、以及普通公众的监督,单从类别上来看不可谓不全面,然而如此全面庞大的监督体制在实际中却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成了摆设。
由于我国人大制度在运作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准行政化”,使得人大在一定程度上是完全依附于政府的,人大代表很大一部分是政府官员,还有一大部分是与政府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各行各业的“精英”,真正的普通公众所占的比重非常小,在人大中很难与另外两类代表所抗衡,使得人大对政府的监督成为了一句空话。
对于司法机关监督而言,我国的司法机关由于其自身的财权、人事权都掌握在行政机关手中,因此很难摆脱行政机关的影响而实现真正的独立,由于行政权的独大,司法机关对于行政机关尤其是地方最高官员的监督是无能为力的。
行政监督体制在现实中也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行政监督机构监察部门本身就是地方政府的一部分,要受地方政府的领导,在没有相应保障其人员和机构独立性的机制的情况下,行政监督也是不可能发挥作用的。
就党委和纪检委的监督而言,党委书记兼任地方最高行政首长的制度安排使得这一监督方式也不能有效监督政府官员尤其地方行政首长。
新闻媒体的监督因为我国新闻业的官方背景以及过于严格的审查制度使得这一“第四权力”的监督力量很难发挥。
普通公众的监督尽管在理论上来说是最为根本的,但由于人大制度的弱化和异化以及普通公众信息来源的缺乏和表达渠道的不畅,再加上下面要谈到的官员任命制度等原因,使得普通公众对政府权力的滥用,政府官员的违法行为尽管十分痛恨但却无能为力。
其次,从官员任命机制来看,由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因此党组织握有组织权,行政官员的任命都必须通过党委的提名,然后经过人大表决才能完成。
这种制度保证了党的领导地位,但是在实践中,一旦一个地方的党委出现了腐败,那么就会导致这个地方官员任命体制的彻底变质,完全偏离制度本身所设计的保证官员政治方向和能力的初衷。
媒体所暴露出来的“买官卖官”案件就是这种制度非正常运作的后果。
再次,从责任追究处罚机制的不力来看,由于上面提到的监督机制与任命机制的问题,所以,行政机关和官员的行政违法行为很难进入责任追究和处罚的进程。
大量的行政违法都通过曝光、批评等一些无关痛痒的处理方式加以解决,而法律责任的追究、政治责任的承担以及组织责任的落实都通通被搁置一边。
近几年国家审计署每年都会对一些部委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每次都会发现大量的违法情况,但却仅仅只是曝光了事,没有官员因为这些违法行为受到追究。
这就是责任追究机制运作不力而导致的。
最后,从官员政绩评价标准来看,从改革开放开始,对于政府官员的政绩评价都是以GDP的增长为最主要的标准,除此之外,还包括城市建设、道路里程与级别等可以量化的,看得见的指标,对于普通公众的利益和感受这些很难评判的东西很少考虑。
正是因为这种非科学化的政绩评价标准,所以各地官员纷纷通过各种方式招商引资,进行旧城改造,修建一条条道路,建设一幢幢气派的办公大楼。
为了完成这些工作,或者不惜牺牲普通公众的生存权(城管野蛮执法已经惹得全国民怨沸腾,以旧城改造为借口的野蛮拆迁也在全国屡见不鲜),或者将招商的指标分配到每个公务员,如果完不成即降职甚至撤职,或者将原本平坦的马路重新铺设,甚至修建几千万甚至上亿的豪华办公大楼,并美其名曰为招商引资,建设投资环境。
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共同影响,使得行政违法行为的成本远远小于其收益,而合法的行政行为却并不能带来更多的收益,甚至会出现负收益(某些实干型的官员尽管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会由于缺乏看得见的成绩,而不被征用甚至弃用)各行政官员们也就乐于脱离于法律之外使用他们手中的权力了。
行政违法成本与收益的失衡导致了行政违法的泛滥,而要想杜绝消灭违法行政,则必须使这种失衡的成本与收益关系恢复过来,增大行政违法成本同时减少行政违法的收益,这需要从监督机制、任命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及政绩评价机制各个方面同时动手,而这种转变的速度与程度就要看社会的要求和政府考量之间的博弈了。
①②③④⑤政治行动委员会中支出最高的组织的排名排名捐助者民主党共和党1 美国州县市雇员联盟98 12 房地产经纪人协会50 493 全国教育联合会86 134 美国审判律师协会89 105 通讯工人协会98 16 服务业雇员国际联盟88 117 国际电力工人协会96 38 工匠和木匠联盟68 319 卡车司机工会85 1310 美国医学会28 7113 劳工联合会86 1317 高盛集团50 4920 花旗集团48 5021 美国联合快递公司29 70 25 全国步枪协会13 8636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31 6737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39 60 41 摩根斯坦利34 65 45 通用电气公司46 53 50 钢铁工人联合会97 2201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有望超过美国(2011-02-07 12:18:14)转载标签:杂谈宝隆昌分类:兴趣爱好杜振辉快乐营销体验式管理培训品牌中国十大贸易伙伴2011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超过美国;2010年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约为3.2万亿美元,欧盟为美国目前最大的贸易伙伴,2009年美欧贸易为9750亿美元,其中,美国对欧盟货物和贸易出口4680亿美元,占美出口总额的21%,位居前五位的出口国分别为英国、德国、荷兰、法国和比利时。
如果中美能保持长期稳定的政治信任关系,美国放宽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2015年双边贸易总额有望达到7500亿美元;2020年,中美双边贸易总额有望超过美欧双边贸易总额,中国将成为美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
一、2010年中国与新兴经济体的贸易增长速度快于欧盟、美国、日本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国际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9727.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7%,对外贸易总体向基本平衡的方向发展。
目前欧盟、美国、日本仍为中国的前三大贸易伙伴,2010年与中国贸易额分别增长31.8%、29.2%和30.2%。
同期,与东盟、印度、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双边贸易快速增长,进出口额分别增长37.5%、42.4%、46.5%、47.5%和43.1%。
统计显示,中国已成为日本、韩国、东盟、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目的地,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目的地,是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出口目的地。
二、2010年中国在全球的主要贸易伙伴排名1、中国—欧盟:2010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4797亿美元,增长31.8%。
中国继续保持欧洲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和第二大出口市场的地位。
2、中国—美国:2010年双边贸易额为3853.4亿美元,其中中国自美国进口额为1020.3亿美元,对美国出口2823.1亿美元;2010年,中国进出口贸易近3万亿美元,顺差总额仅为1831亿美元,其中对美顺差达1813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顺差的99%是与美国贸易中产生的,除对美外,中国贸易顺差几近为零。
3、中国—日本:2010年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2978亿美元,增长30.2%。
4、中国—东盟:2010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2927.8亿美元,同比增长37.5%。
其中,中国自东盟进口1545.6亿美元,增长44.8%;对东盟出口1382.2亿美元,增长30.1%。
2011年东盟有望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5、中国大陆——香港:2019年中国内地与香港贸易额达2305.8亿美元,同比上升31.8%。其中,内地对香港出口2183.2亿美元,同比上升31.3%;内地自香港进口为122.6亿美元,同比上升40.9%。6、中国——韩国:2010年中韩两国的贸易规模首次突破了2000亿美元。
中韩贸易过去平均的年增长率在25%以上,目前仍保持着一定的发展速度,预计在2015年中韩的双边贸易能够超过3000亿美元。
7、中国大陆——台湾:2010年中国大陆与台湾贸易额为1453.7亿美元,同比增长36.9%,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为296.8亿美元,同比增长44.8%;自台湾进口为1156.9亿美元,同比增长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