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读博

  • 格式:txt
  • 大小:10.07 KB
  • 文档页数:6
这些暂且仅仅是这个制度的不公平之处,再去看看那些青年教师,在高校算是绝对的弱势群体,是个人就敢欺负你,办公楼那些人不拿眼皮夹你,上面还有大老板需要顾及,下面要照顾到这么多自己带的学生,要晋级评职称需要成果,做科研写文章、给学生上课,周末你想休息两天吧,不行,还得去为了拉项目陪吃陪喝赔笑,辛辛苦苦的熬了一个月,月底看看工资单,立马掉泪,带老婆搓一顿去庆祝自己发工资了,只能去个牛大碗吃拉面,还得要小碗的,葱花都不敢加,为什么啊,攒钱买房子买车呗,辛辛苦苦十几年,教授评上了,房子买了车子买了孩子有了,得,累死了。夸张吗?是夸张一点儿,但这就是青椒的现实生活,谁也好不到哪里去,北京这破地儿,楼上掉一花瓶,砸死俩人,一个是人才,另外一个还是人才;那你说了,我博士毕业不留校,不去高校,我去公司赚钱,你会什么?博士几年只会看文章、会写文章,连编程能力都没了,一般的公司要你去干吗?本科毕业还有培养空间,你还有吗?进大公司,进研究院,很好啊,很多地方可以去,IBM,微软, Google,甚至BELL实验室,都是顶尖的科研机构,万幸,你进去了,进去一看,同僚不是麻省的就是UCLA的,你都不好意思开口。苦不苦,苦,科大能体谅吗?很难,不只是科大,整个社会都一样,前几天认识了一个清华的年轻老师,清华毕业,康奈尔薄厚,现在回清华留校工作,IEEE tran. 上5篇第一作者文章,和他谈起来的时候,他说你都不知道这里多黑啊,一个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课题,和我的方向非常一致,我有很好的积累很好的本子,结果还是毙了。用问为什么吗?我看了那个本子,我只能说,这样的本子拒掉,而某些学霸上厕所功夫攒出的本子都能中,还有什么可问的。这是大环境,青椒就要靠着大老板活,熬吧,等哪天熬成大老板也得罩着后面的青椒,人情社会,科研亦如此。但是科大应该明白,社会越是这个样子,你就越是应该以更广阔的胸怀来吸纳人才,如果你不给毕业生,不给青椒提供一个有吸引力的位置,提供真正有发展的职位,你就留不住人才,更吸引不来人才,没了人才,大学就是个架子,怎么往前发展,这是完完全全的一个恶性循环。现在是时候变革了,因为中国科研界正在崛起,现在是难得的机遇,如果要行动,就从年轻人开始,那些人才真正是你的未来。
北科读博.txt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我允许你走进我的世界,但绝不允许你在我的世界里走来走去。事件背景:2009年3月,北科大人事处在没有预先通知的情况下,将已经体检结束的拟聘用留校博士生由正式签约教师改制为师资博士后,待两年考察期结束之后再决定是否签订正式聘用合同。考察期内,各项待遇等同于科研博士后,且没有医疗保险,月薪预计3000左右。
首先我们站在留校的青年教师角度来看待,从整个事件看来,学校存在几个非常严重的错误:
首先:作为一个培养师资的地方,高校承担的最重要的责任是育人,也就是在道德层面来培养人才,那么学校本身应该自律,在去年招聘青年教师的时候,学校并没有在任何地方以任何形式提及师资博士后的问题,而在拟留校的学生经历了各层审查、试讲和体检等手续之后又突然冒出这样一个政策,这是对于留校青年教师的极大不尊重,也是一种出尔反尔的严重道德事件,无论是一个组织还是一个个人,最根本的评价准则就是信誉,答应的事情必须做到,不可失信于人。现在很多人喜欢唱高调、说大话,但最终受害的必然是自己,而作为一个有声誉的高校,北科大切不可由于这个事件失了信誉,失了人心。
其次,对于高校这种特殊的组织体系来说,大政策的决定权应该归属于教授而非行政管理人员,不只是科大,这是全国所有高校,甚至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很多政策往往是由不懂行的领导干部一拍脑门就定下来的,这样的决定必然存在可笑之处。高校是智囊的集合,科研人员是其核心,这是中国和西方高校很大的一个不同,西方高校管理人员就是辅助科研、教学人员,各个岗位上的教授地位要远远大过其他人,因此对于实验室对于人员配置和资金使用,教授有着绝对的自主权,这是保证科研教学、保证高校顺利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从这个事件所折射出国内高校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明确的来看看学校今年这个师资博士后制度,有很多不合理之处,首先是户口问题,这是万恶的户口制度给年轻人带来的最大负担,像前面所说,博士生毕业都奔三了,还要存两年的集体户口,而且明确规定薄厚期间不准生育,这一条简直不人道到了极点,学校领导动动脑子也能想到,薄厚两年不许生育,再转正还要等生育名额,最后允许你生孩子的时候三十五六了,超高龄产妇生孩子就是个灾难,对于那些留校的女老师,这么现实的一个问题摆在面前,谁也受不了。对于那些把大好青春都献给你的女孩子,科大不能这么不负责任;其次是医疗保险,起初的政策留校薄厚甚至连医疗保险都不提供,这一条我就不说什么了,你们应该去校长办公室,把一枚不定时炸弹放在他桌子上,告诉他两年内随时可能爆炸,并请他安心工作,把科大带入一流大学行列.另外,薄厚需要在不同的梯队去做,也就是说,我博士做了三年自动化,刚摸到点儿门,得,再去搞计算机吧,挺好,请问这是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吗?一个博士生要做多少调研和实验才可以再一个方向摸到门路,才可以看到金字塔的尖,你让他再跳下来爬另外一个,合理吗?还有很多,关于薪资、关于住房公积金、关于房补、等等,相比之下都已经是小事儿了,但是哪一项你不得认真去考虑去权衡呢。
事件观察:这个制度是三月初开始酝酿的,在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开会讨论之前我就得到了这个消息,确切的说,当时学校的态度应该是讨论师资博士后制度可行性,如果通过相关的论证,认为方案可行,最早也应该是在2010年3月份开始实施,但是会议结束之后,校领导却做了一个非常意外的决定,从今年这批已经体检结束的拟聘用人员开始实施。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经公布,科大BBS上关于这个制度的讨论帖子便铺天盖地的出现,其中绝大多数是这项制度的直接受害者对于学校的不满;本人有几个不错的朋友的名字同样出现在这批留校名单中,所以制度出来的几天,我也直接听到了不少的抱怨和愤慨之声。当时我只能告诉他们,再等一等,这种时候应该静观其变,学校不可能给一个群体开这么大个玩笑。按照当时的情况我也不好做什么评价,毕竟我在国外,很多事情不身在其中,单凭听到的,未免有些偏颇。但是经过这么一段的思考和了解,我认为应该,也可以对整个事件做一个相对客观的分析。
我们都知道,很多学校早就实行了师资博士后制度,清华、南大、北航等等,其实这是一个趋势,像在国外的高校,一般的博士毕业生即使想留本校工作也一定要去其他学校做一年到两年博士后的,这是为了防止学术近亲,也是为了继续博士期间的工作,做好任教的准备,无可各项福利都有,所以养家不成问题,压力也没这么大,而且没有万恶的户口制度;
上面所说的,只是博士生所要面临的问题的一些缩影,我只能负责任的说,不读博士的人是无法理解这个选择的艰辛的,所以我不喜欢对于博士生的一些讽刺和偏见,在我认识的这个群体里面,绝大多数都是非常可爱非常优秀的人,因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研究工作的喜爱而选择去承受这些压力,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而那些最终顺利毕业,并取得留校资格的人,更是经过了种种磨难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可以说,这些人是北科的未来,但是科大却要给他们当头一棒,先好好涮一下,这样做是非常伤人心的,我们试着去理解那些经过层层选拔、体检完等待签协议的毕业生,刚松一口气,觉得自己终于成功步入了教师的行列,就当头来这一盆冷水,再联想起这些年来自己经历的种种艰辛,那会是一种什么感觉.
科大事件发生半个多月了,已经有四五个人决定离开了,或许是另有高就,或许是实在无法忍受这样的蔑视和屈辱;而青年教师中,也有很多因为无法忍受种种压力,离职的离职、神经病的神经病,或许高校也是一个围墙,外面的人拼命想进来,里面的人拼命想出去,真的很讽刺。
到这里,我代表部分拟留校博士生发了一些牢骚,那么如果我们站在高校的角度看又是什么样子呢
我们站在留校博士生的角度来看待,博士生并不是生活在光环下的一个群体,可以负责的说,国内的博士生是生存压力最大、生存条件最恶劣的一群人,我们需要顶住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1. 社会的误解: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现在社会上对于博士生的偏见和歧视态度逐渐的出现并愈发严重,这个责任是多方面的,但是作为对全国科技进步做出80%的贡献的博士生,这个群体绝对不应该承担这么多的舆论压力;2. 生存的压力:按照国际标准来说,国外的博士生的收入是普通高校教师收入的一半左右,在加拿大,好的博士生可以拿到三万左右的年薪,而这个收入足够可以使博士生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而目前国内的情况,绝大多数博士生的月收入连租一间房子的能力都没有,一大把岁数仍然孤苦伶仃住在宿舍,更不要说养家等问题了,更有甚者还要做啃老族,这个压力对于博士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食不果腹,何谈安心科研,何谈全力以赴;3. 学业的压力,在一个领域有所建树,至少需要4到5年,而国内的博士生把时间压缩到了三年半甚至更短,从入学开始学生就处在极度的压力之中,三年半要发表5到10篇文章,但就本专业来讲,顶级期刊审稿时间1到2年,即便接受,online也需要半年,发表甚至需要一年,那么这么一篇文章从投稿到发表少说也有一年半到两年的周期,也就是说从入学开始一年半之内就要做出有价值的成果,并撰写出不止一篇高水平文章,最后还需要半年多来撰写十万字左右的毕业论文,这个任务可以完成吗?按照正常作息制度来说,不可能,所以作为博士生,就只能把命搭进去,没日没夜的工作,才有可能顺利毕业,握着有价值的paper,才有可能找到好工作,否则这博士三年,就会变得一文不值。很多人不理解博士为何要跳楼,我告诉你,你读你也跳。4. 年龄的压力:正常博士生毕业大概二十七八岁,这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年龄,眼看着自己往日的同学都在事业上小有成就,成家的成家,立业的立业,绝大多数博士生仍旧一文不名的在实验室工作,我的博士朋友中,大多数的女孩子已经有家了,因此相对来说这个压力就要小一些,但是对于二十七八岁的男人来讲,正视自己的现状仍然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很多人不理解为何博士生都不正常,我告诉你,你读你也不正常。
其实,学校完全可以建立一套合适的考核机制,针对留校学生水平进行调整,不要一刀切;不过,如果那样肯定避免不了暗箱操作,所以这就看决策人员的能力了。
朋友们也应该体谅一下科大,其实不容易的不只是博士生,不只是青椒,任何地方任何岗位,做出成绩都是艰辛的,这不是一个perfect world,作为一个人,必须学会包容,很多事情,看淡了也就看懂了,当时我说静观其变,现在看来是应该的,目前科大正在为这个事情重新制定一些相应的制度,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使社会是不公平的,正义也是永恒存在的,该怎么做大家心里都有数,下周,相信就会给朋友们一个合理的说法。但是整个事件,还包括科大博士宿舍2+2改2+4的事件,终究还是反映了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应该有足够的人去足够的重视他们。
我在科大呆了整整6年,基本上是看着科大从一个破破烂烂的学校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我们已经有了最好的宿舍,最好的实验楼教学楼,下一步,需要在软件上来改造这个学校,从灵魂上来提升这个学校,这项工作可不是像盖楼那么简单,需要上上下下各个部门的重视和努力,也需要老师和学生走出去,站起来,让学校听到你们的声音,这不是愤青不是发牢骚,这是对我们的北科大的期待,很多毕业生和我谈起来都会发出一样的感慨:别看在科大的时候骂学校,一旦毕业走出科大,每次听到这个名字都会不由的自豪,看到校友非常亲切,如果有人说科大坏话会和他玩命。这就是对科大的感情,不知不觉便入骨入髓,作为科大人,必须有足够的信心相信北科大多年之后依然是我们骄傲的资本,依然是一个响亮的名字。这份自豪,多年以来也是钢院人、科大人铮铮铁骨的核心,我们不能丢掉。
现在面临很现实的问题,中国博士数量已经到了荒谬的地步,三十年涨了5000倍,高校就这么多,一个萝卜一个坑,哪有这么位置容纳这么多毕业生,再加上中国的崛起,经济实力上升,对于留学人员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国外一流高校博士毕业生回流是个趋势,这更压缩了土博的生存空间,那么科大当然可以设置这种制度来压缩留校人员数量,筛选优秀的人才,作为学生,你不理解也不行,现在是买方市场。所以我理解学校的做法,唯一的问题是你做事情的方式不对,至少今年的拟留校人员,你要给一个合理的交代。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