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第一节课绪论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1
高一生物教学工作计划生物学与人类的生活,与工农业生产,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
生物课是高中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
通过学习高中生物,使学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必要的基础。
高中生物分为三个模块,分别为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
与初中的生物教材相比较,高中生物教材的知识涉及更广泛,内容更丰富,知识的层次更深,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更高。
而必修一的《分子与细胞》模块是以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构建内容体系。
鉴于以上的因素,因此对于高中生物的教与学都有一定的要求和计划,以下是本人09-10学年第一学期的生物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的要求(一)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关于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农业、医药、工业、国防上的应用。
(二)通过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以及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要求学生了解高倍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能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做简单的生物实验等的基本技能。
(四)培养学生自学生物学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自学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知识的能力,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的能力,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初步能力,并且能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生物现象。
二、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一)从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和进入社会的需要出发,认真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选取生物的结构和生理的知识。
结构知识是理解生理知识的基础。
生理知识是阐明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的基础知识。
因此,必须重视选取形态结构和生理的知识,并且处理好两者之间的侧重点。
(二)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必须做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1.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要密切联系工农业生产实际。
生物学是农业、畜牧业和医学等方面实践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生物学知识,要使学生知道生物与生产的关系十分密切,应该利用和改造有益的生物,防除有害的生物。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节讲解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节的内容,主要涵盖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以及生物学的发展历程。
具体包括:解释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特征;阐述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及科学探究的过程;介绍生物学的发展简史以及其在科学技术进步中的作用;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生物学与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密切关系。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新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基础的生物学知识,但对于生物学的深入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有待提高。
此外,由于高中生物课程对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如生命现象、细胞学说、遗传与变异等;(2)了解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模拟、比较等;(3)掌握生物学发展简史,了解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科学家及其贡献;(4)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提高问题分析能力;(5)培养运用科学术语准确表达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2)运用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法,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提问、积极思考,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4)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5)通过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2)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在科学技术进步、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现实问题,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4)通过学习生物学发展史,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5)教育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绪论二. 教学目的:1. 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2. 了解生命科学发展概况3. 了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4. 掌握生物学的学习方法,增强科学与生活结合意识三. 教学重点: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真正意义上了解生物四. 教学难点:认识并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生命现象的普遍性五. 教学过程:(一)生物的基本特征(与非生物的区别)1. 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1)基本组成物质:核酸、蛋白质等(生命活动最重要的高分子物质)(2)共同物质基础:元素及其构成的化合物(3)结构功能单位:细胞(除病毒)2. 都有新陈代谢作用(1)新陈代谢概念:活细胞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2)新陈代谢内涵:生物体与环境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3)新陈代谢意义: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命现象的根本特征3. 都有应激性(1)概念:生物体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对外界刺激发生的一定反应(2)内涵:是生命的体现,是新陈代谢的宏观表现(3)举例:根的向地生长、茎的向光生长、动物的趋利避害行为等(4)意义:生物适应周围环境的基础4. 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个体存活——种族的延续(1)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①遗传:物种稳定的基础②变异:物种进化的材料来源(2)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①生物总与周围环境大体相适应②生命活动过程中环境总在发生变化(二)生物科学的发展1. 描述性生物学阶段(1)林奈:瑞典博物学家,最早阐明动植物种属定义原则,1735年发表《自然系统》,1753年完成《瑞典植物志》。
拉马克:法国生物学家。
认为生物体一生中所形成的特性可以遗传,并为进化提供基础,1809年完成《动物学哲学》,1822年完成《无脊椎动物自然史》。
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
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科学阐述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的生物进化论,被誉为19世纪三大发明之一。
(2)细胞学说: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著名的“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生物高一第一节课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为生物高一的第一节课,教学任务主要包括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学科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学科价值,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本节课还将介绍生物学的发展历程、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生物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对生物学科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了解和兴趣。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基础的生物学知识,但在高中阶段,生物学科的知识深度和广度都将有所增加。
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因材施教,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高中生物学科的学习。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培养,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主动探索中掌握生物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生物学科的基本概念,掌握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思维方式。
(2)了解生物学的发展历程、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以及生物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3)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会查阅生物学相关资料,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解、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生物学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物学知识的价值,提高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学在人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提高他们的生态素养。
(4)通过生物学知识的传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高一生物第一节课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向高一学生介绍生物学科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学科价值,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后续生物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包括:讲解生物学的研究范畴,介绍生物学的基本原理,探讨生物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及阐述生物学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性。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
他们刚刚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对生物学有一定的了解,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生物学知识体系。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善于发现问题,但可能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他们的学科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掌握生物学研究的基本范畴和学科特点;(2)了解生物学的发展历程,认识生物学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3)掌握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4)培养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生物学科素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自主学习能力;(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生物学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热爱和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2)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4)通过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生命,关爱自然;(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他们学会在合作中成长,为我国生物科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上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他们的生物学科素养。
高中生物第一节课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是高中生物的第一节课,旨在引领学生走进生物世界,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学科价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生物学的基本原理,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他们对生物学科的了解尚处于初级阶段,对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掌握不多。
此外,由于学生来自不同初中,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同时,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对新事物充满兴趣,这为生物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如细胞、遗传、进化等;(2)掌握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等;(3)了解生物学的发展历程,认识生物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学会使用生物学术语进行表达和交流,提高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和解决能力;(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4)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生物世界奥秘的欲望;(2)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生物与人类生活等方面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3)通过生物学科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培养他们的科技创新精神;(4)教育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物,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5)培养学生具备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养成勤奋、自律、合作的学习习惯。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生物必修第一册>>绪论第1课时教学目的1.生物的基本特征(区别于非生物的基本特点)(B:识记)。
2.生物科学的发展(A:知道)。
3.当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A:知道)。
4.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A:知道)。
教学重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
2.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
教学难点1.当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2.如何引发和诱导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用具原始地球图,地球充满各种生物图,牡丹和蜜蜂投影图,冬季的落叶林投影图,岩石表面的地衣投影图,蚕豆根的实物剖面,达尔文半身像投影图,沃森和克里克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投影图,普通棉、抗虫棉投影图。
教学方法教师讲述、谈话与直观教学和学生阅读、观察相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
板书教学过程绪论一、生物科学(一)概念: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研究对象:生物二、生物的基本特征(一)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物质基础:蛋白质和核酸结构基础:除病毒外具细胞结构(二)都有新陈代谢。
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要发生物质和能量交换。
(三)都有应激性。
(四)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概念、实例)。
(五)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概念、意义和举例)。
(六)都能适应和影响一定的环境(如:地衣)。
三、生物科学的发展(一)描述性生物学阶段:1.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
2.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
(二)实验生物学阶段:(孟德尔遗传规律重新提出—1900年)(三)分子生物学阶段:1.1944年,美国生物学家艾弗里首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1953年,美国沃森,英国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第一课时)引言:地球从诞生到至今已经约有46亿年了。
在这46亿年中,生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生机盎然、多彩多姿的生物世界。
(投影:原始地球图—地球充满各种生物图。
高一第一节生物课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是高一第一节生物课,主题为“生命的起源与演化”。
教学任务主要包括:介绍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演化过程;使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新生,他们对生物学知识有一定的基础,但对生物学的深入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学习方法、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等方面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在初中阶段对生物学科的学习经历和兴趣程度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生命的起源假说,掌握生物演化的基本历程;(2)了解生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能够对生物进行简单的分类;(3)认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4)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对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解释;(5)掌握生物学基本概念和术语,提高生物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解、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生物学认知水平;(2)运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采用实验、观察、调查等实践性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生物学知识和方法;(4)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5)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热爱和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2)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3)通过生物学知识的传授,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力量,培养其科学精神;(4)教育学生尊重生命,关爱自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5)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同学们,你们好,欢迎来到xxxx中学,首先,祝贺你们以优异的成绩考进这里,你们的人生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老师替你们感到骄傲,感到自豪,希望在接下来的高中生活里再接再厉。
这节课呢,希望大家跟着我在回顾初中所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对高中生物能形成初步的认识,下面我将从这四个方面带领着大家走进高中生物。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HIV病毒的结构模式图,呈12面体对称结构,表面这种东西是它的刺突,也称囊膜突起(p e p lo m e r )。
囊膜对衣壳有保护作用,并与病毒吸附宿主细胞有关
再看看这个,宇宙中……因为地球在宇宙中比较适合的位置,有适合的温度,适合的化学物质,有适合的内部环境,能形成有机大分子,并能逐渐孕育出复杂的生命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可能总会遇到这样的一系列问题。
还有我们来看看这些图片,是不是觉得很美,很有视觉冲击力?所以说生物的世界是很神奇的,是很多姿多彩的,那我们说了这么多有关生物的知识及现象,究竟什么是生物呢?有没有哪位同学能给我们大伙说说,你对生物的理解是什么?什么样的东西称得上是生物?比如说一块石头上的蚂蚁和草,石头属于生物吗?
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大致是相同的,主要是以蛋白质和核酸等化合物形式存在的大量元素及某些微量元素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导致艾滋病以蛙为例,这是蛙从一个受精卵经过分裂分化形成发育成成熟的个体,并产生后代的过程
遗传是物种延续下去的基础,变异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长的不一样,都有属于自己的特征。
应激性
例如螳螂的为了捕食而出现的与周围环境一样的颜色,拟态,以及人类对大自然的开发利用和改造
生物是如此神奇,那我们要怎么学习生物呢?学习高中生物究竟有什么好处呢?对于目前你们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高考……眼前的利益就是高考而除此之外呢?不管处于什么样的阶段我们都应该有终身学习的信念
请同学们翻到你们的目录,讲这个学期教学大致编排。
记忆是起点,理解是终点,只有理解性的记忆,才是终身受益的。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希望你们带着对生活的向往和憧憬,进行探索式的学习,与老师一同努力,创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