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第三、四、五部分)
- 格式:docx
- 大小:29.29 KB
- 文档页数:32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中直机关,各人民团体,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为了规范行政单位的会计核算行为,我部重新制定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现发给你们;本制度从1998年1月1日起执行;我部1988年制发的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同时废止;执行中有何问题,请及时函告我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本制度;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行政机关和实行行政的其他机关、政党组织以下统称行政单位;第三条行政单位会计是预算会计的组成部分;其会计核算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制度的规定;第四条根据机构建制和经费领报关系,行政单位的会计组织系统,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三级;向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的,为主管会计单位;向主管会计单位或上一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有下一级会计单位的,为二级会计单位;向上一级会计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没有下级会计单位的,为基层会计单位;向同级财政部门领报经费,没有下级会计单位的,视同基层会计单位;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实行独立会计核算,负责组织管理本部门、本单位的全部会计工作;不具备独立核算条件的行政单位,实行单据报账制度,作为“报销单位”管理;第五条行政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的业务规模、人员编制以及负担的会计工作任务,设置相应的会计工作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并应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和内部稽核制度;第六条会计核算应当以行政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行政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行政单位的各项资金和财产,均应纳入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第七条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会计年度、季度和月份采用公历日期;第八条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发生外币收支的,应当按照中国人民公布的当日人民币汇率折算为人民币核算;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会计报表时,应该按照编报日期的人民币外汇汇率折算为人民币反映;第九条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第十条会计记录应当使用中文,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同时使用本民族文字;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十一条会计核算应当以行政单位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客观真实地记录、反映各项收支情况及结果;第十二条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适应预算管理和有关方面了解行政单位财务状况及收支结果的需要,有利于单位加强内部财务管理;第十三条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同类单位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第十四条会计处理方法应当前后各期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确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情况、原因和对单位财务收支情况及结果的影响在会计报表中说明;第十五条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第十六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运用;第十七条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第十八条凡是指定用途的资金应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并单独核算反映;第十九条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照取得或购建时的实际成本计价;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第二十条会计报表应当全面反映行政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及其结果;对于重要的业务事项,应当单独反映;第三章资产第二十一条资产是行政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第二十二条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暂付款、库存材料等;现金和银行存款按照实际收入和支出数额记帐;行政单位必须严格银行存款的开户管理,禁止多头开户;预算经费应由财务部门统一在同级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指定的国家银行开户,不得自行转移资金;暂付款是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所属单位或本单位职工发生的临时性待结算款项;暂付款按实际发生数额记账;行政单位对暂付款业务要严格控制,健全手续,及时清理;属于临时性往来借欠款要及时结算,不得长期挂账;库存材料是指行政单位大宗购入进入库存,并陆续耗用的行政用物资材料;库存材料应按实际耗用数列支;办公用品数量不大,随买随用的,按购入数直接列为支出;行政单位的库存材料每年至少应当清点一次;如发生盘亏、盘盈,应当查明原因,作为增加或减少当期支出处理;第二十三条有价是指行政单位用结余资金购买的国债;行政单位购买的有价证券作为流动资产管理;有价证券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记账;购入的有价证券应作为货币资金妥善保管,做到账券相符;当期有价证券的利息以及转让有价证券取得的收入与其账面成本的差额,记入当期收入;第二十四条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单价虽然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应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或购建时的实际成本记账;盘盈和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者有关凭据确定固定资产价值;对固定资产进行改建、扩建,其净增值部分,应当计入固定资产价值;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第二十五条行政单位对其占有或使用的固定资产,每年应当盘点一次;固定资产报废、调拨和变卖,必须按规定的程序报经审批;转让、毁损、报废及盘亏的固定资产,应当相应减少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有偿转让、变卖固定资产取得的变价收入和清理报废固定资产取得的变价收入,作为其他收入处理;清理固定资产所发生的费用,作为当期支出;出租固定资产取得的价款,应当记入其他收入;第四章负债第二十六条负债是行政单位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偿付的债务,包括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暂存款等;第二十七条应缴预算款是指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按规定取得的应缴财政预算的各种款项,主要包括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行政性收费罚款指按国家规定由行政机关直接收缴的部分,下同、没收财物变价款、无主财物变价款、赃款和赃物变价款、其他应缴预算的资金等;行政单位取得的应缴预算款项应当按照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国库;对于未达到缴款起点或需要定期清缴的,应及时存入银行存款账户;行政单位的应缴预算款项应当按照同级财政部门规定的缴款方式、缴款期限及其他缴款要求及时办理缴库;每月月末不论是否达到缴款额度,均应清理结缴;任何单位不得缓缴、截留、挪用或自行坐支应缴预算款项;年终必须将当年的应缴预算款项全部清缴入库;第二十八条应缴财政专户款是指行政单位按规定代收的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应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范围及管理办法,按国务院和财政部规定办理;第二十九条暂存款是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生的待结算款项;各种应缴款及暂存款项应及时清理并按规定办理结算;不得长期挂账;第三十条各项负债应按实际发生数额记账;第五章净资产第三十一条净资产是指行政单位资产减负债和收入减支出的差额,包括固定基金、结余等;第三十二条固定基金是指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所占用的基金;固定基金按实际发生数额记帐;第三十三条结余是行政单位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行政单位的正常经费结余与专项资金结余应分别核算;第六章收入第三十四条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其他收入等;第三十五条拨入经费是指行政单位按照经费领报关系,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预算经费;行政单位应根据经上级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核定的季度分月用款计划,按经费领报关系向上级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部门申请拨款;拨入经费应按预算规定的用途使用,未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不得擅自改变用途;第三十六条预算外资金收入是指财政部门按规定从财政专户核拨给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和部分经财政部门核准不上缴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而直接由行政单位按计划使用的预算外资金;其他收入是指行政单位按规定收取的各种收入,以及其他来源形成的收入;第三十七条由财政部门拨入的经费和预算外资金收入中属于指定用途,用于完成专项工程或专项工作、并需要单独报账结算的资金,应当与正常的拨款区分开来,分别核算;第三十八条行政单位的各项收入应按实际发生数额记账;第七章支出第三十九条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及损失;第四十条行政单位的支出根据资金管理要求分为经常性支出和专项支出;经常性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维持正常运转和完成日常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专项支出是行政单位为完成专项或特定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经常性支出和专项支出的具体项目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设备购置费、其他费用等;行政单位收回本年度已列为经费支出的款项,冲减当年的经费支出;收回以前年度已经列为经费支出的款项,增加上年结余,不得冲减当年经费支出;第四十一条行政单位的各项支出按实际支出数额记账;第八章会计科目第四十二条行政单位会计科目使用要求:一、本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是汇总和检查行政单位资金活动情况和结果的总账科目;非经财政部同意,不得减并或自行增设,不得擅自更改科目名称;不需要的科目可以不用;二、本制度统一规定会计科目编号;各行政单位在使用会计科目编号时,应与会计科目名称同时使用;可以只使用会计科目名称,不用科目编号,但不得只填科目编号,不写科目名称;第四十三条各行政单位适用的会计科目如下:第四十四条会计科目使用说明一、资产类第101号科目现金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的库存现金;2.收到现金,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支出现金,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行政单位库存现金数额;3.行政单位应设置“现金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业务终了,应计算当日的现金收入合计数、现金支出合计数和结余数,并将结余数与实际库存数核对,做到账款相符;4.有外币现金的行政单位,应分别按人民币、各种外币设置“现金日记账”进行明细核算;具体参见“银行存款”科目;第102号科目银行存款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存入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2.行政单位将款项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等有关科目;提取和支出存款时,借记“现金”等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行政单位银行存款数额;3.行政单位应按开户银行、存款种类等,分别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由出纳人员根据收付款凭证,按照业务的发生顺序逐笔登记,每日终了应结出余额;“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银行对账,至少每月核对一次;月份终了,行政单位账面结余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之间如有差额,应逐笔查明原因,分别情况进行处理;属于未达账项,应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4.有外币存款的行政单位,应在本科目下分别人民币和各种外币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明细核算;行政单位发生的外币银行存款业务,应将外币金额折合为人民币记账,并登记外国货币金额和折合率;外国货币折合为人民币记账时,应按业务发生时的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外汇汇率折算;年度终了外币存款业务量大的机关可按季或月结算,行政单位应将外币账户余额按照期末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外汇汇率折合为人民币,作为外币账户的期末人民币余额;调整后的各外币账户人民币余额与原账面余额的差额,作为汇兑损溢列入有关支出;第103号科目有价证券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购入的有价证券;2.购入有价证券时,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兑付本息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本金和“其他收入”利息科目;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尚未兑付的有价证券本金数;第104号科目暂付款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发生的待核销的结算款项;2.发生暂付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等有关科目;结算收回或核销转列支出时,借记“经费支出”等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尚待结算的暂付款累计数;3.本科目应按债务单位或个人名称设置明细账;第105号科目库存材料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大宗购入、需要库存的物资材料等;行政单位办公材料随买随用或没有大宗购入,不需要库存的,可以不设本科目;2.购入、有偿调入的材料,分别以购价、调拨价作为入账价格;材料采购、运输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运杂费等不计入库存材料价格,直接列入有关支出科目核算;3.购入材料并已验收入库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有关科目;领用出库时,贷记本科目,借记有关支出科目;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行政单位库存材料的实际库存数;4.本科目应按库存材料的类别、品种等有关项目设置明细账,并根据库存材料入库、出库单逐笔登记;5.行政单位的库存材料,每年至少应盘点一次;对于发生的盘盈、盘亏等情况,应当查明原因,属于正常的溢出或损耗,作为减少或增加当期支出处理;盘盈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支出科目;盘亏时,借记有关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属于非正常性的毁损,应按规定的程序报经批准后处理;库存材料变价处理,恢复存款;变价发生损溢,相应增减当期支出;第106号科目固定资产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原价;2.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应按照下列规定确定其价值,登记入账:1购入、调入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调拨价以及运杂费、保险费、安装费、车辆购置附加费记账;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应按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记账;3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应按改建、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后的净增加值,增记固定资产;4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者有关凭证记账;接受固定资产时发生的相关费用,应当记入固定资产价值;5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应当按估计价值记账;6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记账;7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估计价值记账,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进行调整;购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3.已经入账的固定资产,除发生下列情况外,不得任意变动:1根据国家规定对固定资产价值重新估价;2增加补充设备或改良装置的;3将固定资产的一部分拆除的;4根据实际价值调整原来暂估价值的;5发现原来记录固定资产价值有错误的;4.本科目的使用方法:购建、有偿调入固定资产时,借记有关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借记本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有偿调出、变卖的固定资产,按其账面价值销账;借记“固定基金”,贷记“固定资产”科目;盘亏、毁损、报废的固定资产,按减少固定资产的账面原值销账;毁损、报废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发生的收入记入“其他收入”科目,清理过程中的支出,记入有关支出科目;5.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行政单位所有固定资产价值的总额;6.行政单位应设置“固定资产登记簿”或“固定资产卡片”,按固定资产类别进行明细核算;二、负债类第201号科目应缴预算款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按规定应缴入国家预算的款项;行政单位的应缴预算款主要包括: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行政性收费、罚款、没收财物变价款、无主财物变价款、赃款和赃物变价款、其他按照预算管理规定应上缴预算的款项;2.收到应缴预算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上缴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应缴未缴数;年终,本科目应无余额;3.本科目应按应缴预算款项的类别设置明细账;第202号科目应缴财政专户款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按规定代收的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2.收到应上缴财政专户的各项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上缴财政专户时,作相反的会计分录;实行预算外资金结余上缴财政专户办法的单位定期结算预算外资金结余时,应按结余数借记“预算外资金收入”科目,贷记本科目;实行按比例上缴财政专户的行政单位收到预算外资金收入时,应分别记入“应缴财政专户款”和“预算外资金收入”科目,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预算外资金收入”科目,贷记“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应缴未缴数;年终,本科目应无余额;3.本科目应按预算外资金的类别设置明细账;第203号科目暂存款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发生的临时性暂存、应付等待结算款项;2.收到暂存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冲转或结算退还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尚未结算的暂存款数额;3.本科目应按债权单位或个人名称设置明细账;三、净资产类第301号科目固定基金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因购入、调入、建造、接受捐赠以及盘盈固定资产所形成的基金;2.增加固定基金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或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减少固定资产基金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本科目贷方余额,反映行政单位固定基金总额;第303号科目结余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年度各项收支相抵后的累计余额;2.年终,将“拨入经费”不含预拨下年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科目的余额转入本科目的贷方,借记“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其他收入”科目,贷记本科目;将“经费支出”不含预拨下年经费、“拨出经费”和“结转自筹基建”科目的余额转入本科目借方,借记本科目,贷记“经费支出”、“拨出经费”科目;有专项资金收支的单位,应将非专项的收支分别转入“结余”科目的“经常性结余”明细科目中;将专项收入和支出分别转入结余科目的“专项结余”明细科目中;年终本科目贷方余额为行政单位滚存结余;3.有专项资金的单位应将结余分为经常性结余和专项结余进行明细核算;四、收入类第401号科目拨入经费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按照经费领报关系,由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拨入的预算经费;2.收到拨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缴回拨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平时贷方余额反映拨入经费累计数;3.年终结账时,将本科目贷方余额不含收到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预拨下年度的经费转入“结余”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结余”科目;4.本科目应按拨入经费的资金管理要求分别设置拨入经常性经费和拨入专项经费两个二级科目;二级科目下按“国家预算收支科目”的“款”级科目设明细账;行政单位收到非主管会计单位拨入的财政性资金如公费医疗经费、住房基金等,应在“拨入专项经费”二级科目下按拨入的单位分别进行明细核算;第404号科目预算外资金收入1.本科目核算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的收入情况;2.行政单位收到从财政专户核拨本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时,借记“银行存款”等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主管部门收到财政专户核拨的属于应返还所属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时,通过“暂存款”科目核算;实行按确定的比例上缴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办法的行政单位收到预算外资金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实行结余上缴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办法的单位收到预算外资金收入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定期结算应缴预算外资金结余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应缴财政专户款”科目;3.年终结账时,将本科目贷方余额全数转入“结余”科目,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4.本科目应按预算外资金收入管理要求分别设置经常性收入和专项收。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17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促进公益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
第三条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统称会计制度)等,由财政部根据本准则制定。
第四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事业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社会管理、作出经济决策。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办(上级)单位、债权人、事业单位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第五条事业单位应当对其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第六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持续正常地进行为前提。
第七条事业单位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
会计期间至少分为年度和月度。
会计年度、月度等会计期间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第八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算为人民币金额计量。
第九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由财政部在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
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的,由财政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规定。
第十条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者费用。
第十一条事业单位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十二条事业单位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情况和结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第十三条事业单位应当将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统一纳入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情况。
第十四条事业单位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障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包括教育、科研、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公益服务等事业单位。
第三条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
(二)完整性原则: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应当全面、系统地记录和反映。
(三)一致性原则: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四)及时性原则: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应当及时进行会计核算。
(五)可比性原则: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应当便于与其他单位进行对比分析。
(六)谨慎性原则: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中,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应当予以合理预计。
第四条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由以下部分组成:(一)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二)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及其编制说明(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四)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编制办法(五)事业单位会计档案管理第二章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第五条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分为资产类、负债类、净资产类、收入类、支出类五类。
第六条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及其使用说明如下:一、资产类1. 银行存款:反映事业单位实际持有的银行存款。
2. 应收账款:反映事业单位应收未收的款项。
3. 存货:反映事业单位拥有的实物资产。
4. 固定资产:反映事业单位拥有的长期使用、不改变其原有形态的资产。
5. 投资性房地产:反映事业单位拥有的投资性房地产。
6. 无形资产:反映事业单位拥有的无形资产。
7. 长期待摊费用:反映事业单位长期待摊的费用。
二、负债类1. 应付账款:反映事业单位应付未付的款项。
2. 长期借款:反映事业单位长期借款。
3. 应付职工薪酬:反映事业单位应付未付的职工薪酬。
4. 应交税费:反映事业单位应交的税费。
5. 预收款项:反映事业单位预收的款项。
三、净资产类1. 资产基金:反映事业单位拥有的资产基金。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预算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建立健全单位预算管理体制,强化预算的分配和监督职能,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正常运行,促进我单位各项事业的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单位预算是根据单位事业发展计划和年度目标任务编制的年度综合财务收支计划,收入主要是财政拨款,支出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第三条预算每年编制一次。
预算年度自每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月____日止,预算的收支以人民币为计算单位。
第二章预算管理职权第四条我单位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权责结合”的预算管理体制。
第五条财务部是预算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预算的组织和实施。
具有下列职权:(一)具体负责做好当年预算的编制工作;(二)组织实施已经由主管部门审议、批准的年度预算;(三)对预算执行过程实行全方位的控制、监督和会计核算;(四)根据职能部门提出的预算调整申请,形成预算调整报告,提请单位负责人同意后,报主管部门审批;(五)定期向单位主要领导、党工委汇报预算的执行情况。
第六条各职能部门根据单位下达的经费指标,制定本部门开支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专项经费由各归口职能管理部门配合财务组织实施和管理。
第三章预算编制第八条预算编制的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二)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和单位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任务。
第九条预算编制的原则(一)单位预算编制应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积极稳妥、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效益优先”的原则;预算编制按照“收支两条线”的原则进行统筹规划,全面反映单位年度财务收支总貌;(二)收入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逐项核实各项收入,尽可能排除收入中的不确定因素;(三)支出预算的编制要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
最新2024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24年,中国发布了最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一制度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规定。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最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新制度,事业单位应当按照经济性、预算性和社会效益性的原则进行会计核算。
经济性原则要求事业单位在核算中要把握经济事物的本质,正确区分资产、负债、收入和支出;预算性原则要求事业单位在核算过程中要与预算制度紧密衔接,确保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社会效益性原则要求事业单位在核算中要体现其为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对社会利益的贡献。
此外,新制度还对资产、负债、股份和利润进行了重新的定义和分类,进一步规范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
其次,最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新的规定。
根据新制度,事业单位应当及时、真实、完整地披露其会计信息,以方便社会各界对其经营和财务状况的监督和评价。
新制度明确了事业单位披露的内容,包括财务报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说明、内部控制的评价和审计、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管理、社会责任的履行等。
此外,新制度还规定了事业单位应当通过公告、网站、年度报告等方式进行信息披露,提高了其透明度和对外界的回应能力。
再次,最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还对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和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新制度,事业单位应当接受国家行政监督和财政监督,依法保障其会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准确性。
新制度规定了会计监督的主体、目标和方式,要求相关部门和机构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进行监督和评价。
此外,新制度还规定了事业单位应当接受审计机构的审计,以确保其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最后,最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还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根据新制度,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对财务活动的规范和监督。
此外,新制度还规定了事业单位应当加强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管理,确保其经营活动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促进公益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
第三条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统称会计制度)等,由财政部根据本准则制定。
第四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事业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社会管理、作出经济决策。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办(上级)单位、债权人、事业单位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第五条事业单位应当对其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第六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持续正常地进行为前提。
第七条事业单位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
会计期间至少分为年度和月度。
会计年度、月度等会计期间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第八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算为人民币金额计量。
第九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由财政部在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
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的,由财政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规定。
第十条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者费用。
第十一条事业单位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十二条事业单位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情况和结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第十三条事业单位应当将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统一纳入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情况。
第十四条事业单位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指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核算、财务管理和财务决策等方面所采用的一套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作为事业单位核算报告的基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和相应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主要包括会计核算范围,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程序等方面的内容。
一、会计核算范围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需明确的首要问题是核算范围的确定,它与单位的产生、运营、管理等方面有关,影响到以何种方式计量、分配和呈现单位的财务信息。
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范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预算财政拨款。
预算财政拨款是事业单位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通常以拨款形式给予,是政府对于事业单位的有限财源。
预算财政拨款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为基础,应当实行逐笔核算、分类账务等原则。
(2) 事业收入。
事业收入是指自营收入、代收代付款项、政策支出后收回的资金等。
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完善的自我财务管理制度,根据各项收支情况,建立符合会计要求的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程序。
(3) 固定资产。
事业单位投资资产的取得和投资的维修、保养等费用应当进行资产账务的核算,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4) 经费使用。
事业单位在管理经费方面需建立经费使用台账,应当实行资金计划、预算控制和差旅费等费用管理的制度,以控制经费使用合理。
二、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指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时,所采用的计量和做账方法,主要包括原则、准则等。
(1) 会计核算原则。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依据会计核算原则,包括货币计量原则、成本计量原则、收入确认原则、费用确认原则等。
(2) 会计核算准则。
会计核算准则是指在会计核算中所遵循的具体规则,如固定资产计量、养老金计量等。
(3) 财务重大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
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该正确处理财务重大事项的账务,如当事业单位出现大额亏损时,应当调整收入、费用等账务,防止重大账务漏报、虚报等行为的发生。
三、会计核算程序会计核算程序主要包括记账、核算和汇总等环节。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导言:事业单位是指在特定行政区域内,由国家、土地或集体所有的、独立核算、独立财务,进行非营利活动的经济组织。
为了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规范和透明,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会计制度,用于指导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报告。
一、会计制度的基本原则1.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遵循全面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2. 会计信息的编制和报告必须遵循会计准则的规定,确保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连续性。
3.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强调合规性,要求事业单位依法依规进行会计核算和报告,确保财务活动合法合规。
二、会计主体的确定和分类1. 会计主体的确定要遵循事业单位法人的原则,即依法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认定为一个会计主体,每个会计主体都应有独立的会计核算和报告。
2. 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其性质和经营活动的特点进行分类,如教育事业单位、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等。
三、会计核算方法和报告制度1.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法包括权责发生制和现金制两种。
其中,权责发生制适用于应收应付项目较多的事业单位,现金制适用于收支较为简单的事业单位。
2. 事业单位应按照一般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此外,根据需要可以编制其他辅助财务报表。
四、会计核算政策和处理办法1. 事业单位应根据会计准则的规定,制定相应的会计核算政策和处理办法,明确收入、支出、费用、资产、负债等项目的认定和计量方法。
2. 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政策和处理办法应定期进行评审和调整,确保其与实际情况相适应。
五、财务预算管理1. 事业单位应制定年度财务预算,编制收入预算、支出预算和资金预算。
财务预算是事业单位经营和管理的依据,对于实现财务目标和控制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2. 事业单位应按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财务分析和报告,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中的问题。
六、会计信息系统建设1. 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会计信息系统,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会计信息系统应有完善的数据录入、处理、存储和输出功能,能够满足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报告需求。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指用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一套规范、有序的制度。
事业单位是指由国家、地方政府或其他组织所设立的为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和服务社会而设置的非营利性单位。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使单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财务管理和决策。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会计核算制度:明确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会计期间、会计要素、会计准则等,规定了事业单位会计账簿的建立和管理方法。
2. 财务报告制度:规定了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的编制和发布程序,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的内容和格式。
3. 财务管理制度:明确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拨款管理、成本管理等。
4. 费用管理制度:规定了事业单位费用的分类、核算和控制方法,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税费等。
5. 决算制度:规定了事业单位年度决算的程序和要求,包括预算执行情况的核对、资产负债的归集、损益的结转等。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同时,也为监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和评估提供了依据。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财政部1997年,为了让国内的国有事业单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制定的会计制度,从而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加强会计管理,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该制度自1998年1月1日起执行。
财政部1988年发布的《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同时废止。
目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第一部分总说明第二部分事业单位通用会计科目第三部分年终清理结算第四部分会计报表的编审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颁布时间:1997-12-31发文单位:财政部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加强会计管理,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我们制定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财政部1988年制发的《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同时废止。
对于在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请及时向我部反映。
第一部分总说明一、为了贯彻《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特制定本制度[1]。
二、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国有事业单位。
根据财政部规定适用特殊行业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不执行本制度;事业单位有关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按有关规定执行,不执行本制度;已经纳入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事业单位,按有关企业会计制度执行。
三、国有事业单位的会计组织系统分为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和基层会计单位三级。
向同级财政部门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下面有所属会计单位的,为主管会计单位;向主管会计单位或上级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下面有所属会计单位的,为二级会计单位;向上级单位领报经费,并发生预算管理关系,下面没有所属会计单位的,为基层会计单位。
以上三级会计单位实行独立会计核算,负责组织管理本部门、本单位的全部会计工作。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精选5篇)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精选5篇)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中,我们都跟制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制度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精选篇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公司财务会计管理、规范会计工作,促进公司经营业务的发展,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国家有关财务会计管理法规个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主要包括岗位责任制度、预算管理制度、实物资产管理制度、原始记录管理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成本核算制度、内部牵制制度、稽核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第二章岗位责任制度第一条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根据《规范》和公司的工作特点分为:财务总监、会计主管、出纳、审计。
请认真执行。
第二条财务总监岗位责任制度(散文阅读: )(一)在董事长和总经理领导下,总管公司会计、审计、预算工作。
(二)负责制定公司利润计划、资本投资、财务规划、销售前景、开支预算或成本标准。
(三)制定和管理税收政策方案及程序。
(四)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核算的组织、指导和数据管理体系,以及核算和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
(五)组织公司有关部门部门开展经济活动分析,组织编制公司财务计划、成本计划、努力降低成本、增收节支、提高效益。
(六)监督公司遵守国家财经法令、纪律,以及董事会决议。
第三条会计主管岗位责任制度(一) 负责组织企业经济核算,对各项财务会计工作定期研究,布置、检查、总结,及时反馈经济运行动态,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信息。
(二) 认真贯彻执行财经法规,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依法经营,照章纳税。
协调好与银行、税务和有关单位、部门的工作关系。
(三) 制定本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并不断地修订、完善、督促执行。
附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目录第一部分总说明第二部分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第三部分会计科目使用说明第四部分会计报表格式第五部分财务报表编制说明第一部分总说明一、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下列事业单位除外:(一)按规定执行《医院会计制度》等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二)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对本制度的适用,由财政部另行规定。
三、事业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在执行本制度的同时,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
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
五、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或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确定是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
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按照本制度规定处理。
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不设臵本制度规定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在进行账务处理时不考虑本制度其他科目说明中涉及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
六、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七、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运用会计科目:(一)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设臵和使用会计科目。
在不影响会计处理和编报财务报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明细科目。
(二)本制度统一规定会计科目的编号,以便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实行会计信息化管理。
事业单位不得打乱重编。
(三)事业单位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或者同时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不得只填列科目编号、不填列科目名称。
八、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编报财务报表:(一)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第一部分总说明一、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下列事业单位除外:(一)按规定执行《医院会计制度》等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二)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对本制度的适用,由财政部另行规定。
三、事业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在执行本制度的同时,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
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
五、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或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确定是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
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按照本制度规定处理。
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不设臵本制度规定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在进行账务处理时不考虑本制度其他科目说明中涉及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六、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七、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运用会计科目:(一)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设臵和使用会计科目。
在不影响会计处理和编报财务报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明细科目。
(二)本制度统一规定会计科目的编号,以便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实行会计信息化管理。
事业单位不得打乱重编。
(三)事业单位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或者同时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不得只填列科目编号、不填列科目名称。
八、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编报财务报表:(一)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
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二)事业单位的财务报表应当按照月度和年度编制。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指在事业单位中所使用的一种会计制度,它主要规范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一系列制度和程序。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使事业单位能够合理、科学地进行财务管理和决策,进一步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会计核算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会计核算,即在相关的经济业务发生时,应当将其记入会计账簿中,以真实、完整地反映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
具体要求包括:1. 事业单位应当设立各种会计账簿,如总账、明细账等,用于记录和核算各项经济业务。
2. 事业单位应当进行日常会计核算,及时核对和调整各项会计账簿,确保账务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3. 事业单位应当编制年度财务报表,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报送,以供审计和监督。
二、财务管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用于规范和管理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
具体要求包括:1. 事业单位应当设立财务部门,由专门的财务人员负责实施财务管理工作。
2. 事业单位应当编制预算,对收入和支出进行计划和控制,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预算的执行和调整。
3.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收入和支出的管理和监督,防止财务违规行为的发生。
4. 事业单位应当及时支付税收和各种费用,按照规定的程序核销债务和资产。
三、财务报告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编制和报送相应的财务报告,以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具体要求包括:1. 事业单位应当编制年度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以供内外部的审计和监督。
2. 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财务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财务报告的编制,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报送。
3. 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财务报告的审核和审计,确保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4. 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财务报告的结果,及时进行财务分析和评估,为事业单位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总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础,它的实施对事业单位的经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以下统称行政单位)。
第三条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行政单位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行政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管理、监督和决策。
行政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行政单位自身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
第四条行政单位应当对其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第五条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行政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持续正常地进行为前提。
第六条行政单位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表。
会计期间至少分为年度和月度。
会计年度、月度等会计期间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第七条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算为人民币金额计量。
第八条行政单位会计应当按照业务或事项的经济特征确定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第九条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特殊经济业务和事项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
第十条行政单位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十一条行政单位的会计记录应当使用中文,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同时使用本民族文字。
第二章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第十二条行政单位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情况和结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第十三条行政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行政单位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反映、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管理、监督和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行政单位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十四条行政单位应当将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全部纳入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行政单位的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情况等。
附件: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1目录第一部分总说明第二部分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第三部分会计科目使用说明第四部分报表格式第五部分报表编制说明附录:主要业务和事项账务处理举例第一部分总说明一、为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以下统称单位,特别说明的除外)。
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单位,不执行本制度。
本制度尚未规范的有关行业事业单位的特殊经济业务或事项的会计处理,由财政部另行规定。
三、单位应当根据政府会计准则(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规定的原则和本制度的要求,对其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四、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应当按照本制度规定统一进行会计核算,不再单独建账,但是应当按项目单独核算,并保证项目资料完整。
五、单位会计核算应当具备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双重功能,实现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全面、清晰反映单位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
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实行权责发生制;单位预算会计核算实行收付实现制,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单位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在采用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应当进行预算会计核算;对于其他业务,仅需进行财务会计核算。
六、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财务会计要素和预算会计要素。
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
预算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
七、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运用会计科目:(一)单位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
在不影响会计处理和编制报表的前提下,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或减少某些会计科目。
(二)单位应当执行本制度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编号,以便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实行会计信息化管理。
(三)单位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或者同时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不得只填列会计科目编号、不填列会计科目名称。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12]22号)目录第一部分总说明第二部分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第三部分会计科目使用说明第四部分会计报表格式第五部分财务报表编制说明第一部分总说明一、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下列事业单位除外:(一)按规定执行《医院会计制度》等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事业单位;(二)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事业单位。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对本制度的适用,由财政部另行规定。
三、事业单位对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在执行本制度的同时,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基本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
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
五、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或相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确定是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
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按照本制度规定处理。
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不设置本制度规定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在进行账务处理时不考虑本制度其他科目说明中涉及的“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
六、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七、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运用会计科目:(一)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
在不影响会计处理和编报财务报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明细科目。
(二)本制度统一规定会计科目的编号,以便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实行会计信息化管理。
事业单位不得打乱重编。
(三)事业单位在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或者同时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不得只填列科目编号、不填列科目名称。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第三、四、五部分)事业单位在年度终了前,应根据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的决算编审工作要求,对各项收支账目、往来款项、货币资金和财产物资进行全面的年终清理结算,在此基础上办理年度结账,编报决算。
年终清理结算的主要事项包括:清理、核对年度预算收支数字和各项缴拨款项、上交下拨款项数字。
年终前,对财政部门、上级单位和所属各单位之间的全年预算数(包括追加追减和上、下划数字)以及应上交、拨补的款项等,都应按规定逐笔进行汪理结算,保证上下级之间的年度预算数、领拨经费数和上交、下拨数一致。
为了准确反映各项收支数额,凡属本年度的应拨应交款项,应当在12月3 1日前汇达对方。
主管会计单位对所属各单位的拨款应截至12月2 5日为止,逾期一般不再下拨。
凡属本年的各项收入都应及时入账。
本年的各项应缴预算款和应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收入,应在年终前全部上缴。
属于本年的各项支出,应按规定的支出如实列报。
年度单位支出决算,一律以基层用款单位截至12月31日的本年实际支出数为准,不得将年终前预拨下年的预算拨款列入本年的支出,也不得以上级会计单位的拨款数代替基层会计单位的实际支出数。
事业单位的往来款项,年终前应尽量清理完毕。
按照有关规定应当转作各面收入或各项支出的往来款项要及时转入各有关账户,编入本年决算。
事业单位年终应及时同开户银行对账,银行存款账面余额应用银行对账单的余额核对相符。
现金账面余额应同库存现金核对相符。
有价证券账面数字,一般应同实存的有价证券核对相符。
年终前,应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汪理盘点。
发生盘盈、盘亏的,应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作出处理,调整账务,作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事业单位在年终清理结算的基础上进行年终结账。
年终结账包括年终转账、结清旧账和记入新账。
年终转账。
账目核对无误后,首先计算出各账户借方或贷方的12月份合计数和全年累计数,结出12月末的余额。
然后,编制结账前的“资产负债表”,试算平衡后,再将应对冲结转的各个收支账户的余额按年终冲转办法,填制12月3 1日的记账凭单办理结账冲转。
结清旧账。
将转账后无余额的账户结出全年总累计数,然后在下面划双红经,表示本账户全部结清。
对年终有余额的账户,在“全年累计数”下行的“摘要”栏内注明“结转下年”字样,再在下面划双红线,表示年终余额转入新账,旧账结束。
记入新账。
根据本年度各账户余额,编制年终决算的“资产负债表”和有关明细表。
将表列各账户的年终余额数(不编制记账凭单),直接记入新年度相应的各有关账户,并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字样,以区别新年度发生数。
事业单位的决算经财政部门或引级单位审批后,需调整决算数字时,应作相应调整。
第四部分会计报表的编审事业单位会计报表是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是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指导单位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资料,也是编制下年度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的基础。
各单位财务部门必须认真做好会计报有的编审工作。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等。
报表格式及说明详见本制度附件《事业单位会计凭证》、《事业单位会计账簿》和《事业单位会计报表》。
对于有专款收支业务的单位,应根据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的要求编报专项资金收支情况表,报表格式另定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要做到数字正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一、各单位应当加强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会计报表的数字要根据经审核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汇总,切实做到账表相符,有根有据,不得估列代编。
二、会计报表要层层汇总,上级单位要在编制本级会计报表的基础上,根据本级会计报表和经审查过的所属单位会计报表,编制汇总会计报表,并将上下级之间的对应科目数字冲销后,逐级汇总上报。
上报上级单位和同级财政部门的会计报表必须经会计主管人员和单位负责人审阅签章并加盖公章。
三、国有事业单位应按本制度规定的格式、内容和期限,向财政部门或主管单位报送会计报表。
中央各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可根据工作需要增设会计报表。
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需要的特殊会计报表,由单位自行规定。
四、会计报表分为月报、季报和年报(决算)三种。
月份会计报表应于月份终了后三日报出;季度报表应于季度终了后五日报出;年度会计报表应按财政部决算通知规定及主管部门要求的格式和期限报出。
年报应抄报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第五部分附件附件一事业单位会计凭证一、原始凭征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的书面证明,是会计事项的唯一合法凭证,是登记明细账的依据。
事业单位原始凭证主要有:1. 收款收据;2. 借款凭证;3. 预算拨款凭证;4. 各种税票;5. 材料出、入库单;6.固定资产出、入库单;7. 开户银行转来的收、付款凭证;8. 往来结算凭证;9. 其他足以证明会计事项发生经过的凭证和文件等。
二、记账凭证记账凭证是由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填制的,并作为登记账簿依据的凭证。
事业单位的记账凭证主要包括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三种。
1.记账凭证参考格式见格式一、格式二和格式三。
格式收款凭证出纳编号 _______制单编号 _______ 借方科目:年月日对方单位丨摘要丨贷方科目金额丨记账丨I ------------ 1 ----------- 1 ----------------------------- 1(或缴款人)丨总账科目丨明细科目丨千百十万千百十元角分丨符号凭证合计金额会计主管记账稽核出纳制单格式二付款凭证出纳编号 _______制单编号 _______贷方科目:年月日对方单位丨摘要丨借方科目金额记账I ------------- 1------------ 1 ----------------------------- 1(或领款人)丨丨总账科目丨明细科目丨千百十万千百十元角分丨符号张合计金额会计主管记账稽核出纳制单格式三转账凭证出纳编号 _______年月日制单编号 _______对方单位丨摘丨借方丨贷方丨金额丨记账丨(或领丨I ---------------千百十款人)丨要丨总账科目丨明细科目丨总账丨明细万千百十元角分丨符号丨「丨丨丨丨丨「「附科目科目会计主管记账稽核出纳制单款人缴 2.记账凭证编制方法(1) 事业单位应根据经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归类整理编制记账凭证。
记账凭证的各项内容必须填列齐全,经复核后凭以记账。
制证人必须签名或盖章。
(2) 记账凭证一般根据每项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编制。
当天发生的同类会计事项可以适当归并后编制。
不同会计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合并编制一张记账凭证,也不得把几天的会计事项加在一起作一个记账凭证。
(3) 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
一张原始凭证涉及到几张记账凭证的,可以把原始凭证附在主要的一张记账凭证后面,在其他记账凭证上注明附有原始凭证的记账凭证的编号。
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但应经主管会计人员签章。
(4) 记账凭证必须清晰、工整,不得潦草。
记账凭证由指定人员复核,并经会计主管人员签章后据以记账。
(5) 记账凭证应按照会计事项发生的日期,顺序整理制证记账按照制证的顺序,每月从第一号起编一个连续号。
(6) 记账凭证每月应按顺序号整理,连同所附的原始凭证加上封面,装订成册保管。
记账凭证封面样式见格式四。
格式四(单位名称)记账凭证封面时间册数本月共册本册是第册张数本册自第号至第号会计主管装订人 3.错误更正事业单位会计填制的记账凭证发生错误时,不得挖补、涂抹、刮擦或使用化学药水消字,应按下列方法更正:(1)发现未登记账簿的记账凭证错误,应将原记账凭证作废,重新编制记账凭证;(2)发现已经登记账簿的记账凭证错误,应采用“红字冲正法” 或“补充登记法”更正。
采用计算机做记账凭证的,用“红字冲正法”时,以负数表示。
附件二事业单位会计账簿一、会计账簿种类事业单位会计可根据需要设置以下账簿:1. 总账。
作为核算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结余的总括情况平衡账务,控制和核对各种明细账。
总账格式通常采用三栏式账簿,按照会计科目名称设置账户。
2. 明细账。
是用以对总账有关科目进行明细核算的账簿。
明细账的格式一般采用三栏式或多栏式。
主要设置:收入明细账。
包括财政补助收入明细账、事业收入明细账、经营收入明细账、拨入专款明细账、附属单位缴款明细账及其他收入明细账。
支出明细账。
包括拨出经费明细账、拨出专款明细账、专项资金支出明细账、事业支出明细账、经营支出明细账及对所属单位补助明细账等。
往来款项明细账。
包括应收账款明细账、其他应收款明细账、应付账款明细账、其他应付款明细账等。
会计账簿格式见格式五、格式六。
格式五三栏式账簿账本账页数会计科目:____________本户页数户名:___________ 余额凭证号摘要借方金额贷方金额年月日借或贷金额格式六多栏式账簿明细账明细科目或户名:___________ 第页年凭证号摘要借方贷方金额借(贷)方余额分析月日说明:各种收支明细账可采用本账格式。
本账作支出明细核算时,“借(贷)方余额分析” 栏以借方为主。
本账作收入明细核算时,“借(贷)方余额分析” 栏以贷方为主。
二、账簿使用要求1. 会计账簿的使用,以每一会计年度为限。
每一账簿启用,应填写“经管人员一览表”和“账簿目录”,附于账簿扉页上。
账簿经管人员一览表和账户目录样式见格式七、格式八。
格式七经管人员一览表I财政机关名称1账簿名称1账簿页数丨从第页起至第页止共页1启用日期丨年月日1会计机构负责人丨丨会计主管人员1经管人员丨经管日期移交日期1I接办人员丨接管日期监交人员1格式八账户目录科目编号和名称页号科目编号和名称页号2. 手工记账必须使用蓝、黑色墨水书写,不得使用铅笔、圆珠笔。
红色墨水除登记收入负数使用外,只能在划线、改错、冲账时使用。
账簿必须按照编定的页数连续记载,不得隔页、跳行。
如因工作疏忽发生跳行或隔页时,应当将空行、空页划线注销,并由记账人员签名盖章。
登记账簿要及时准确,日清月结,文字和数字的书写要清晰整洁。
3. 会计账簿应根据已经审核过的会计凭证登记。
记账时,将记账凭证的编号记入账簿内;记账后,在记账凭证上用“"”符号注明,表示已登记入账。
4. 各种账簿记录应按月结账,求出本期发生额和余额。
三、错误更正账簿记录如发生错误,不能挖补、涂抹、刮擦或用化学药水除迹。
应按下列方法更正:手工记账发生文字或数字书写错误,用“划线更正法”更正,并由记账人员在更正处盖章。
由于记账凭证科目对应关系填错引起的,应按更正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附件三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一、资产负债表1. 资产负债表(格式九)是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本表按照“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的平衡公式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