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新(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简单的周期》
- 格式:pdf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9
小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区级赛课《简单的周期》教案一. 教材分析《简单的周期》是小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周期现象,学会用观察、归纳的方法找出简单的周期规律,并能应用周期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材料,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周期现象,如季节变化、钟表计时等,对周期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周期规律的发现和应用还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找出简单的周期规律。
2.培养学生用观察、归纳的方法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4.让学生能够应用周期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找出简单的周期规律。
2.难点:让学生能够应用周期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周期现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归纳法: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周期规律。
3.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计时器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如季节变化、钟表计时等,引导学生关注周期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系列具有周期性的图片,如水果、数字等,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发现图片中的周期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周期性现象,如日历、天气等,用画笔在白板上绘制出周期规律。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加深对周期规律的理解。
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简单的周期》教案一. 教材分析《简单的周期》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发现并理解简单的周期现象,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和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直观,容易理解,但需要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周期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发现并理解简单的周期现象。
2.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和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并理解简单的周期现象,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和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的数学本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发现并理解周期现象。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教学卡片等。
2.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周期现象。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周期现象。
例如,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规律。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教学卡片,呈现一些周期现象的例子,如水果店的水果价格、超市的商品打折等。
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找出其中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尝试找出给定例子中的周期规律。
每组选一个例子,进行解释和展示。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可以设置一些选择题、填空题或解答题,检查学生对周期现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事物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代表的是什么物体。
2.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积累找规律的经验,感悟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3.在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这类排列规律的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探索规律(一)整体观察,初步感知。
谈话:为了迎国庆,学校采购了盆花、彩灯和彩旗来装饰校园。
1.出示例1情境图:过渡:图中盆花、彩灯和彩旗的排列有什么共同特点?看一看,读一读,再跟同桌说一说。
预设:(1)都是一组一组的(2)有顺序的过渡:是的,盆花、彩灯、彩旗都是几个一组排列的,而且都按一定顺序重复出现,接下来我们就深入研究盆花、彩灯和彩旗的排列规律。
(二)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1.探究盆花排列规律。
(1)过渡:先来研究盆花的情况。
(PPT出示盆花图),想一想盆花是按怎样的顺序排列的?请同学们拿出①号学习单,用自己的方式表示盆花的排列规律。
【贴花图】生独立表示,师捕捉资源。
预设:字母、数字、文字、图形……(其中要有找带圈的资源,带……的资源)。
①文字、图形、数字、字母(没有圈、没有省略号)谈话:这些方法都能看得懂吗?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表示的?指出:他们是用写一写、画一画的方法表示的。
②组织交流(包括有圈、有省略号)比较:这两个作品,你更欣赏谁的?为什么?(有圈和没圈)指出:圈一圈,一眼就能看出盆花的排列规律。
比较:这两个作品呢?(有省略号和没省略号)并列呈现资源,提问:它们都表示怎样的规律?(若不会说,提示:有节奏的读一读)引导:你的意思是每几盆一组?每组是按怎样的顺序重复出现的?师:谁再来说一说.(2-3人说)师:跟你同桌说一说盆花的排列规律。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究并发觉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依照规律确定某个序号代表的是什么物体。
2、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运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积存数学活动体会,感悟差不多数学思想,感受数学摸索的条理性。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爱好。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和发觉规律的过程,体会列举,画图,运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明白得用除法运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如何样依照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物体。
教学过程:一、温故。
1、观看图形的排列,你认为括号里应填什么?2、交流。
3、生活中还有许多规律,这节课我们连续来找规律。
二、探新。
1、谈话:为了迎接十月一日国庆节,公园被装扮的五彩缤纷。
你看到了什么?板书:盆花彩灯彩旗提问:认真观看一下,盆花、彩灯、彩旗的排列有什么共同特点?2、先看盆花:(1)感知规律:那个地点有几盆花?照如此连续摆下去,第10盆是什么花?第11盆呢?(2)自主探究:A.用喜爱的方法表示盆花是按如何样的顺序排列的?B.按盆花的排列规律,第19盆花是什么颜色的?(3)学生活动。
(4)交流反馈:A、发觉规律:展现学生的表示方式。
①圈一圈。
谈话:我们能够把盆花圈一圈,让大伙儿看的更加明白。
事实上确实是把盆花分组了,这是一组,两组,三组。
引导学生感悟:每组有3盆,每组都按照“蓝黄红”的顺序排列。
②排一排。
③画一画。
小结: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了盆花的排列规律。
(板书)谈话: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蓝花在每组的什么位置?黄花呢?红花呢?反过来,第()组第()盆是什么花?你发觉了什么?花的颜色和每组的位置有什么关系?B、解决问题:第19盆花什么颜色?分别展现:①列举或画图。
能看明白吗?谁能够来说明说明?②算的方法:板书算式:19÷3=6(组)……1(盆)提问:想想算式里每个数字是什么意思?指名2人说方法。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简单的周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简单的周期》,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和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观察和描述周期性变化,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图形的认识和基本的运算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是,对于周期现象的理解还是一个新的内容,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能够发现和描述生活中的周期性变化。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周期现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能够发现和描述生活中的周期性变化。
2.教学难点:对于周期现象的理解和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周期性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PPT、实物展示、数学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周期现象。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季节变化、钟表的转动等,引导学生发现周期现象。
2.讲解:通过PPT展示,讲解周期现象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
3.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观察钟表的转动、画出生活中的周期现象等,来加深对周期现象的理解。
4.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和解释周期现象。
5.总结:通过学生的总结和教师的讲解,总结周期现象的特点和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采用图解的形式,通过钟表的转动、季节的变化等图形,来展示周期现象的特点和描述方法。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评价将通过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对周期现象的理解程度,终结性评价将通过学生的总结和解答问题的能力来评价学生对周期现象的掌握程度。
《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2013版数学四年级上教科书第30、31页。
教材分析:《简单的周期》教材的场景图呈现了按周期规律摆放的盆花、彩灯、彩旗,以此为载体展开研究。
主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事物的排列规律,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探究规律的能力,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只要调动学生的学习需求,启发学生理解周期现象的结构特点,创造充分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
学生能够寻求解决周期问题的策略,并体会除法计算的优越性。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基本数学思想,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设计理念: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知识生活化,游戏化,趣味化,童趣化,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在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这类排列规律的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策略中,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怎样根据余数来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谈话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讲授法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1、送孩子们格言:数学的伟大使命在于从混沌中发现秩序。
--数学家坦普·倍尔2、发现数字中的规律3、想象力设计意图:通过“记数字”的游戏,唤起学生对“规律”的有意注意,形成良好的期待心理,经历“猜图形”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二、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板书课题:简单的周期)三、整体观察,初步感知1、(出示教材场景图)从图中你都看到些什么?(盆花、彩灯、彩旗)2、师:图中盆花、彩灯、彩旗的排列有什么共同特点?(生口答)设计意图:通过呈现主题图,借助生活中的常见美景,引导学生在动态、开放的场景中用数学的眼光仔细观察,用数学的思维探索发现,用数学的语言自由交流,运用知识迁移自然引出周期现象中的规律。
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简单的周期》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一单元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推理等数学活动,发现并掌握简单的周期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及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周期现象,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对生活中的周期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周期现象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发现并掌握简单的周期现象,能找出生活中的一些周期现象。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及创新能力。
3.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周期现象,体验学习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发现并掌握简单的周期现象。
2.难点:让学生能找出生活中的一些周期现象,并运用周期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推理,发现周期现象。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周期现象。
3.案例分析法:教师呈现生活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周期现象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周期现象。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图片或视频。
3.学习单:设计学习单,让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图片或视频,如季节变化、日出日落、钟表等,引导学生关注周期现象。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周期现象?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组图片,如春夏秋冬、白天黑夜等,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周期现象。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组图片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周期现象,如“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轮流出现,每个季节持续一段时间。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简单的周期》是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周期概念的初步介绍。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周期性现象以及寻找和应用简单的周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周期的概念,发现生活中的周期性现象,并能够运用周期性规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丰富的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他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简单的排列和组合,为本节课的周期概念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是,学生对于周期性的理解和应用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实践活动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周期的概念,找出生活中的周期性现象,并能够运用周期性规律解决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周期的概念,找出生活中的周期性现象。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周期性规律解决简单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活动法: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寻找和应用周期性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周期性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周期性现象相关的图片、实例和问题。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周期性现象的图片,如季节变化、日出日落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如“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周期性现象?”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简单的周期》教案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简单的周期》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发现并理解图形、数字等简单的周期性规律。
教材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学会用规律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生活中的周期性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周期性规律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操作,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在表达和描述周期性规律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发现并理解图形、数字等简单的周期性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发现并理解图形、数字等简单的周期性规律。
2.用规律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发现周期性规律。
2.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周期性规律的理解。
3.归纳法: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得出周期性规律。
4.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括实例、问题、练习等。
2.教学素材:包括图形、数字等实例。
3.学习单:用于学生记录和总结学习内容。
4.计时器:用于控制教学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的周期性现象,如季节变化、日出日落等,引导学生关注周期性规律。
2.呈现(10分钟)呈现具体的图形、数字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周期性规律。
如呈现一组图形,要求学生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尝试找出给定图形、数字的周期性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单上的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简单的周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四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简单的周期》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实践活动,掌握简单的周期现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材中例1和例2以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入,让学生感受到周期现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此基础上,通过“做一做”、“练一练”等环节,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周期现象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如天气、季节的变化等。
但学生对周期现象的规律还缺乏深入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现周期现象的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现简单的周期现象,并能用语言描述其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并描述简单的周期现象。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的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周期现象,如春夏秋冬、白天黑夜等,引导学生关注周期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1)观察发现: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例1和例2,引导学生发现周期现象的规律。
(2)操作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实践活动,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感知周期现象的规律。
(3)归纳总结: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周期现象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巩固练习:通过“做一做”、“练一练”等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案:《简单的周期》-四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周期现象,能够识别和描述周期现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周期现象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识别和描述周期现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周期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周期现象的图片和实例。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周期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周期现象,如四季变化、月亮的圆缺等。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周期现象的特点,如重复性、规律性等。
2. 学生通过实例,总结出周期现象的定义和特点。
3. 教师出示一些周期现象的例子,让学生判断是否属于周期现象,并说明理由。
三、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周期现象的问题,让学生解答。
2. 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如观察、分析、归纳等。
四、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周期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日历、天气预报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应用经验。
3. 教师总结周期现象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周期现象的概念和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3.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周期现象,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周期现象,让学生掌握了周期现象的概念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教师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周期现象,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探究周期现象的特点和巩固周期现象的应用。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周期》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发现并理解简单的周期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建立周期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通过前面的学习,他们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在周期现象的理解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逐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并理解简单的周期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发现并理解简单的周期现象。
2.难点:对周期现象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发现周期现象。
2.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周期现象的理解。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周期现象。
如:自然界中的日出日落、四季变化等。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例,呈现周期现象。
如:一天中钟表的指针变化、星期天超市的营业时间等。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周期现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实际操作,加深对周期现象的理解。
如:模拟钟表指针的变化、设计一个简单的周期性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解答。
题目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等。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计算一个星期内的日出日落时间、设计一个月份的日历等。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周期》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周期》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发现和理解简单的周期现象。
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周期现象的定义和识别;二是周期现象的规律和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周期现象的初步认识,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周期现象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
但是,对于周期现象的定义和识别,以及周期现象的规律和应用,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理解简单的周期现象。
2.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应用周期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和理解简单的周期现象。
2.难点:让学生能够识别和应用周期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发现和理解周期现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如季节变化、日出日落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周期现象。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观察和操作教材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周期现象的定义和识别。
如教材中的例1,让学生观察图片,发现图片中的规律,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个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提示,自己设计一些周期现象的实例,并与同桌交流分享。
如设计一些图片,让图片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周期现象。
4.巩固(10分钟)利用课件出示一些周期现象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周期现象,并说明理由。
如课件中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周期现象,并解释周期现象的特点。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周期现象的规律和应用。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简单的周期-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感知简单周期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及其价值,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认识简单周期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
三、教学难点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并会应用规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教材第85页的例1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可能会发现:图中同学们正在排队参加广播操比赛,每个同学都拿着不同的花。
教师提出问题:你能找出彩旗和花的排列规律吗?由此导入新课。
2. 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探究彩旗和花的排列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观察彩旗和花的排列,尝试找出规律。
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可能会发现:- 彩旗和花的排列是按照一定的顺序重复出现的。
- 彩旗和花的排列是按照3个一组的规律重复出现的。
(2)全班交流,分享发现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发现,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彩旗和花的排列规律。
学生可能会说:- 彩旗和花的排列是按照一定的顺序重复出现的。
- 每组有3个彩旗和3个花,按照这个规律重复排列。
(3)验证规律教师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或画一画,验证自己发现的规律是否正确。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发现,进一步理解周期现象。
3. 应用规律教师出示教材第85页的例1问题,引导学生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回顾自己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如何发现规律,如何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5.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教材第86页的“练一练”。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简单的周期∣苏教版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以下内容:1.掌握周期概念;2.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周期现象;3.能够用图表形式表示周期现象;4.能够简单地描述周期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周期的概念;2.周期现象的找寻与图表表示。
2. 教学难点1.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周期现象;2.理解周期的抽象概念。
三、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准备好计时器、笔、纸张等教学用具。
2. 教学步骤1.知识点讲解: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周期,可以向学生展示周期现象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通过现象感受周期的特点。
2.实际应用:以自行车骑行为例,让学生以观察、记录的方式,寻找自行车骑行的周期现象,进而通过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
3.制作图表:学生根据记录的数据,可以用笔和纸,通过画图的方式展示出骑行的周期现象,老师可以对学生的图表进行点评,并提供一些建议。
4.反思与总结:学生通过讲述自己制作图表的过程,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周期,复习学习内容。
3. 教学结束1.收集学生作品;2.作业布置: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其他周期现象,并制作出图表。
四、教学评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可以通过考试、小组或个人展示以及笔试等方式进行。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和练习,让学生从具体的生活中感受到周期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周期的概念。
同时,在实践中,学生也掌握了制作图表的基本方法,提升了他们的数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打造更加完善的教学活动和方案,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9简单的周期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简单周期的含义。
2.能够辨别简单周期。
3.运用简单周期的概念解决简单问题。
4.发现生活中的周期现象。
二、教学内容1.简单周期的认识2.周期现象的发现及简单应用三、教学重难点1.确定简单周期的方法2.运用周期的概念解决问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拿出一个弹簧,问学生这个弹簧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找出弹簧的周期现象,并让学生运用自己对周期现象的了解回答一些问题。
2. 讲授重点(30分钟)简单周期的认识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如太阳升起、又落下,四季更替等。
然后介绍生活中简单周期的含义,即一段时间内同样的事件会重复出现。
2.具体介绍简单周期的特点:周期的特点是与时间有关的,可以分为几个相等的时间段,重复出现的事件会在每个时间段内发生,并且每个时间段的事件是相同的。
周期现象的发现及简单应用1.介绍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很多,并提示学生可以在家、学校、公园等地发现一些有规律的周期现象。
比如我们每年都要过春节、端午节,每个星期都有一次数学考试。
2.以对字母表的排序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规律可循,将字母ABCD排成一排,发现当第一列以A、第二列以B、第三列以C排列时,字母表的顺序就会出现循环,即字母表中的每个字母都会在一定的顺序下不断重复出现。
3. 拓展练习(10分钟)1.以具体事件为例,让学生通过画图、列表等方式找出事件的简单周期。
2.通过排列例子的方法,让学生练习简单周期。
4. 总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点,并回答一些问题,如“简单周期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体现?”五、教学评价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完成简单周期的个人总结。
定远县建设小学考评课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上数学简单的周期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0~31页的综合与实践“简单的周期”。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事物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代表的是什么物体。
2.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基本数学思想,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3.使学生在探索与发现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用除法的方法解决问题。
理解用除法计算的算理,在有余数和没有余数的情况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流程一:动手操作,感知规律1.同学们,国庆节马上就要到了,馨园小区想把小区门口装扮一下,增添点节日的气氛。
他们准备了一些盆花放在道路的两侧,有蓝色、黄色和红色三种,如果是你,你准备怎样来摆放?(1)小组动手操作。
(2)汇报不同的摆放方法,教师板书。
小结:虽然同学们刚刚摆放的方法各不相同,但是老师发现它们的排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发现了吗?2.学生汇报:都是有规律的排列。
都是几盆花为一组地排列。
▍流程二:自主探索,发现规律(一)探索盆花排列规律1.我们先来看看这种排列方式。
(出示教科书上盆花图)(1)你能在小组里说说这幅图上的盆花是按照怎样的规律排列的吗?(2)小组汇报:(组织交流时,一要关注表示规律的方法,可以排一排、画一画,也可以用图形或符号代替盆花排一排、圈一圈;二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
如可以进行一般性的描述:3盆一组,每组都是按照“蓝花、黄花、红花”的顺序排列,也可以对每组中物体的对应关系进行分析:每3盆花为一组,每组的第1盆是蓝花,第2盆是黄花,第3盆是红花。
)2.如果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9盆花是什么颜色的?猜猜看。
学生猜测。
3.你能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大多数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简单的周期(4)——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周期现象,掌握周期现象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周期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周期现象的概念2. 周期现象的基本特征3. 周期现象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周期现象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教学难点:周期现象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周期现象。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周期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四季更替、潮汐现象等,引导学生关注周期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周期现象(1)让学生观察实例,发现周期现象的基本特征:重复性和规律性。
(2)引导学生探讨周期现象的成因,如地球公转、月球引力等。
(3)总结周期现象的定义:周期现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事物的发展呈现出重复性和规律性的现象。
3. 周期现象的应用(1)举例说明周期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种植、渔业捕捞等。
(2)引导学生运用周期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如预测天气、规划旅游等。
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周期现象的概念、基本特征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5. 课后作业(1)收集生活中的周期现象实例,与同学分享。
(2)运用周期现象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写下解题过程和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对周期现象的兴趣和认识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收集的周期现象实例和解题过程,评估学生对周期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单元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周期现象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对周期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