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_构图的形式(3)
- 格式:ppt
- 大小:4.17 MB
- 文档页数:76
电视摄像参考书目1、电视摄像技艺教程 (1)2、摄像基础(第三版) (4)3、摄像基础教程(新版) (7)4、新闻摄像 (10)5、影视艺术摄像 (12)6、实用电视摄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规划专业教材 (14)7、电视摄像技术 (16)8、数字电视摄像技术 (17)9、电视摄像与高清摄像技术 (23)10、摄像与影像创作-中国美术院校新设计系列教材 (24)11、电视摄像艺术新论——高等院校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系列教材 (27)12、影视摄像技术与技巧 (29)1、电视摄像技艺教程作者:王利剑主编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2-1版次:1印刷时间:2008-2-1印次:1I S B N :9787504355348字数:337000页数:464开本:32开纸张:胶版纸包装:平装定价:26元内容简介电视摄像是一门艺术,有着自身的基本规律,这种规律就是电视记者在拍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
电视摄像技术,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课程。
只懂理论不能动手操作的学生是不合格的,而只会操作摄像机。
没有自己的思想,不会艺术性地创造发挥,也是不行的。
编写二本适合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将技术与艺术良好地结合起来的的摄像课程教材,以达到培养技艺双佳人才的目的,是我们一直以来的梦想。
本着这样的愿望,我们在编写这本教材的过程中力图体现出自己的优势和针对性。
首先,针对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学习中普遍反映出来的要求。
我们竭力突出了艺术与技术的结合。
不孤立地空谈技术或艺术。
在讲解技术时,尽量指出了该技术操作在艺术表达上的各种可能性;在电视摄像的艺术创作部分,我们又相应地告之如何通过具体的操作来实现这一艺术效果。
在不少章节、一我们甚至将“如何摄像”的命题改换为“如何获得优秀的电视画面”。
思路上的这一改变,应该说对我们实现“编写的教材要更加切合实际需要”的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次,我们特意注重了对各种新技术新知识的介绍。
《艺术美与形式美》教案第一章:艺术美的概念与内涵1.1 艺术美的定义1.2 艺术美的内涵与外延1.3 艺术美与现实美的关系1.4 艺术美的价值与功能第二章:形式美的基本要素2.1 线条2.2 色彩2.3 形状2.4 质感2.5 空间第三章:形式美的组合与构图3.1 形式美的组合原则3.2 构图的基本方法3.3 构图的形式法则3.4 构图的创新与实践第四章:艺术表现的技巧与方法4.1 观察与感受4.2 创意与想象4.3 表现与技巧4.4 风格与流派4.5 批评与鉴赏第五章:艺术美的欣赏与评价5.1 艺术美的欣赏角度与方法5.2 艺术美的评价标准与原则5.3 艺术作品的风格与特点5.4 艺术批评与鉴赏的实践第六章:绘画艺术的美感探索6.1 油画的艺术特征与美感6.2 水彩画的表现力与美感6.3 素描的线条与质感美感6.4 中国画的笔墨与意境美感6.5 绘画艺术的美感实践与创作第七章:雕塑艺术的形式美感7.1 雕塑的材料与形式7.2 雕塑的空间感与立体感7.3 雕塑的情感表达与美感7.4 现代雕塑的创新与实验7.5 雕塑艺术的美感鉴赏与批评第八章:建筑艺术的美学原理8.1 建筑的形式与功能关系8.2 建筑的比例与尺度美感8.3 建筑的材料与质感美感8.4 建筑的空间组合与景观美感8.5 建筑艺术的美感实践与评价第九章:音乐艺术的美感世界9.1 音乐的旋律与和声美感9.2 音乐的节奏与速度美感9.3 音乐的情感表达与美感9.4 音乐的形式与风格美感9.5 音乐艺术的美感实践与鉴赏第十章:舞蹈艺术的美感魅力10.1 舞蹈的姿态与动作美感10.2 舞蹈的节奏与空间美感10.3 舞蹈的情感表达与美感10.4 舞蹈的风格与流派美感10.5 舞蹈艺术的美感实践与评价第十一章:摄影艺术的美学追求11.1 摄影构图与视觉美感11.2 光线与影调的美感表现11.3 色彩还原与创意色调11.4 摄影视角与风格探索11.5 摄影艺术的美感实践与鉴赏第十二章:影视艺术的美学特征12.1 影视作品的叙事与视觉美感12.2 影视镜头语言与节奏感12.3 影视音乐的配合与情感表达12.4 影视艺术的美学风格与流派12.5 影视艺术的美感实践与评价第十三章:民间艺术的美感传承13.1 民间艺术的材料与技法13.2 民间艺术的象征意义与美感13.3 民间艺术的地域特色与传承13.4 现代民间艺术的美感创新13.5 民间艺术的美感实践与鉴赏第十四章:现代艺术的美学突破14.1 现代艺术的形式实验与创新14.2 抽象艺术的美感与视觉冲击14.3 装置艺术与空间感探索14.4 行为艺术与观念表达14.5 现代艺术的美感实践与批评第十五章:艺术美的综合素养培养15.1 艺术审美能力的提升15.2 艺术创作与表达能力的培养15.3 艺术批评与鉴赏能力的提高15.4 艺术与生活、社会的关联性认识15.5 艺术美的综合素养实践与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艺术美的定义与价值功能2. 形式美的基本要素(线条、色彩、形状、质感、空间)3. 形式美的组合与构图原则4. 艺术表现的技巧与方法(观察、创意、表现、风格、批评)5. 艺术美的欣赏与评价角度6. 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等艺术门类的美感特征7. 摄影、影视、民间艺术和现代艺术的美学探索与创新8. 艺术美的综合素养培养难点:1. 艺术美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解2. 形式美要素在实际创作中的运用和搭配3. 艺术表现技巧与方法的实践掌握4. 不同艺术门类美感特征的区分和欣赏5. 摄影、影视等新媒体艺术的美学理解6. 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创新与传承7. 艺术美的综合素养在个人艺术修养中的应用。
人教版小学美术上册全套教案一、第一章:认识美术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认识美术的各种表现形式。
2. 教学内容:美术的定义、种类和特点。
3.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欣赏、练习。
4. 教学步骤:(1)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
(2)介绍美术的种类和特点。
(3)欣赏优秀美术作品。
(4)学生进行简单的美术创作练习。
二、第二章:线条与形状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线条和形状的基本画法,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2. 教学内容:线条的种类和画法、形状的种类和画法。
3.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习。
4. 教学步骤:(1)讲解线条的种类和画法。
(2)示范线条的画法。
(3)讲解形状的种类和画法。
(4)示范形状的画法。
(5)学生进行线条和形状的练习。
三、第三章:色彩与涂抹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涂抹的技巧。
2. 教学内容:色彩的种类、涂抹的技巧。
3.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习。
4. 教学步骤:(1)讲解色彩的种类。
(2)示范色彩的涂抹技巧。
(3)学生进行色彩涂抹的练习。
四、第四章:构图与比例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构图和比例的基本知识,提高作品的整体美感。
2. 教学内容:构图的原则、比例的掌握。
3.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习。
4. 教学步骤:(1)讲解构图的原则。
(2)示范构图的方法。
(3)讲解比例的掌握。
(4)示范比例的应用。
(5)学生进行构图和比例的练习。
五、第五章:美术创作与欣赏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独立创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2. 教学内容:美术创作的步骤、欣赏优秀美术作品。
3.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欣赏、练习。
4. 教学步骤:(1)讲解美术创作的步骤。
(2)示范美术创作的方法。
(3)欣赏优秀美术作品。
(4)学生进行美术创作练习。
六、第六章:素描基础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素描的基本概念,掌握素描的基本技巧。
2. 教学内容:素描的定义、种类和技巧。
3.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习。
摄影构图教案教学方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摄影艺术与构图》教材第四章“构图原则与实践”,详细内容包括:构图的基本原则,如对称、三分法、黄金分割;构图中的线条、形状和色彩运用;以及构图在摄影作品中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摄影构图的基本原则及其在实际拍摄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对线条、形状和色彩的敏感度,提高他们在摄影作品中的审美能力。
3. 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构图技巧,提高摄影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构图的基本原则及其在实际拍摄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提高摄影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投影仪、摄影作品示例。
2. 学具:照相机(手机)、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优秀摄影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构图技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构图的基本原则,如对称、三分法、黄金分割;讲解线条、形状和色彩在构图中的作用;分析摄影作品中的构图应用实例。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拍摄练习,要求运用所学构图原则进行创作。
4. 例题讲解:针对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讲解内容,进行构图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构图基本原则:对称、三分法、黄金分割2. 线条、形状和色彩在构图中的应用3. 摄影作品构图实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所学构图原则,拍摄一组具有艺术表现力的摄影作品。
2. 答案:学生作品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摄影比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作水平;推荐优秀摄影作品欣赏,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3. 例题讲解的针对性4.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与指导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构图的基本原则及其在实际拍摄中的应用。
摄影欣赏构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摄影艺术》教材第四章“摄影构图技巧”部分,详细内容包括:构图的基本原则、构图中的线条与形状、构图的视角与角度、色彩在构图中的作用以及构图中的光影效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摄影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摄影审美水平。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形状、视角、角度和色彩等元素进行摄影构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光影效果在摄影构图中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摄影作品质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构图中的视角与角度选择、色彩搭配及光影效果的运用。
重点:构图基本原则的掌握,线条、形状等元素在构图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示例图片等。
2. 学具:照相机(含手机拍照功能)、画纸、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组具有优秀构图的摄影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作品中的线条、形状、视角、角度、色彩和光影效果等元素。
2. 理论讲解(15分钟)(1)构图的基本原则:对称、平衡、对比、重复等。
(2)构图中的线条与形状:水平线、垂直线、对角线、曲线等。
(3)构图的视角与角度:平视、仰视、俯视、正面、侧面等。
(4)色彩在构图中的作用:对比、协调、突出主题等。
(5)光影效果在构图中的应用:逆光、侧光、顶光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幅具有代表性的摄影作品,分析其构图技巧,包括线条、形状、视角、角度、色彩和光影效果等方面。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现场拍摄照片,尝试运用所学构图原则和技巧,拍摄一幅具有美感的作品。
5. 作品展示与点评(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构图的基本原则:对称、平衡、对比、重复等。
2. 构图元素:线条、形状、视角、角度、色彩、光影效果。
3. 实践要求:运用所学构图技巧,拍摄一幅具有美感的作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校园风光”为主题,拍摄一组具有优秀构图的摄影作品。
声现象知识结构图声音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1。
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条件:在介质中传播,一切固、液、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形式: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常温下在空气中的声速:340m/s2.传播声速:影响因素:介质种类、温度一般在介质中的大小关系:固体>液体〉气体听觉:声源振动引起空气振动,再引起鼓膜振动,刺激听神经传给大脑回声人耳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最短时间间隔为0。
1s,最短距离为17m.回声测距公式:S=1/2vt。
定义:通常指悦耳、动听的声音,物理学中指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音调意义:指声音的高低影响因素:与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3。
乐音特征响度意义:指声音的强弱影响因素: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现象与人到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越远,声音越弱音色意义:指声音的品质影响因素: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等有关定义:环保:令人厌烦的声音,物理学中:指无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 4.噪音强弱:强弱的等级用声级表示,单位是分贝,符号是:dB(1)在噪声的发源地减弱控制 (2)在传输路径上隔离和吸收声波(3)阻止噪声进入耳朵。
5。
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Hz。
频率范围:高于20000Hz的声波6.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能量大应用:(1)回声定位;(2)声呐;(3)B超;(4)工业超声探伤仪;(5)超声波清洗;(6)超声波击碎胆结石。
频率范围:低于20Hz的声波7。
次声波特点:声源广、传播远、危害人体健康应用:预报风暴、地震、海啸等。
第四章摄影构图的三要素第一节拍摄距离“远取其势”、“近取其神”一、远景以大自然为表现对象,以自然的气势取胜。
二、全景以表现某一个被拍对象的全貌所处的环境。
三、中景以表现人与人之间、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以情节取胜。
四、近景表现被摄对象的主要部分、主要面貌,以突出人物的神情或物体的质感。
五、特写特写比近景的刻划更细腻,从细微处来显示对象内部特征。
第二节拍摄方向一、正面方向有利于表现主体正面形象,能表现对称美,产生庄重、威严、亲切等感觉。
二、斜侧方向斜侧方向能在画面上产生强烈的透视效果。
因而能表现出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画面显得生动,也能突出主体。
三、正侧方向常用于人物拍摄,其特点,能生动地表现人物脸部,尤其是鼻子的轮廓线,不宜拍摄建筑物,因它会削弱建筑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四、背面方向采用背面方向拍摄人物时,要多注意人物的姿态,使人物背影能产生一种含蓄美,让观赏者引起更多的联想。
第三节拍摄高度“高度”指照相机高于、低于或是相同于主体的水平高度。
一、平角拍摄照相机同于主体的水平高度。
平角拍摄人物或建筑不易变形,使景物或人物在画面上显得亲切、自然。
应注意前景遮住背景。
平角的特征:比较适用于人们通常的视角习惯,因而有助于观众对画面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仰角拍摄照相机低于主体的水平高度。
要注意拍摄仰角的程度,否则有明显的变形程度。
仰角的特征:有助于强调和夸张被摄对象的高度;有助于夸张跳跃动体向上腾跃;有助于表现人物高昂向上的精神面貌。
及表现摄影者对人物的仰慕之情。
三、俯角拍摄照相机高于主体的水平高度。
特征:“登高才能望远”。
它能使前景、后景在画面上得到充分的展现。
俯角的特征:有助于强调被摄对象众多的数量、盛大的场面;有助于显示景物、人物之间的地理位置;有助于在画面产生丰富的风景层次和深远的空间感;有利于展现大地千姿百态的线条美。
综上所述,在决定拍摄点时,应进行认真的考虑;“远近怎样、方向怎样、高度怎样”。
尤其应在一个“稍”字上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