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革新疆少数民族汉语高考的几点想法
- 格式:pdf
- 大小:120.48 KB
- 文档页数:3
新疆高考改革情况汇报近年来,新疆高考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就新疆高考改革的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新疆高考改革在招生政策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
针对少数民族学生,新疆高考取消了加分政策,实行了平等招生的原则,从根本上消除了高考加分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同时,新疆高考还加大了对贫困地区学生的倾斜力度,确保了他们获得更多的教育机会,促进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其次,新疆高考改革在考试科目设置上进行了调整。
除了语文、数学、外语三个必考科目外,新疆高考还增加了少数民族语种考试科目,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此外,新疆高考还增加了综合素质评价科目,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再次,新疆高考改革在考试评价方式上进行了创新。
新疆高考取消了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制度,实行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同时,新疆高考还注重考试的公平性和科学性,确保了考试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最后,新疆高考改革在招生录取制度上进行了调整。
新疆高考取消了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录取方式,实行了多元化的录取制度,包括统一招生考试、综合素质评价、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多种录取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同时,新疆高考还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的评价,确保了录取制度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总的来说,新疆高考改革在招生政策、考试科目设置、考试评价方式和招生录取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创新,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新疆高考改革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新疆的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浅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汉语教学改革【摘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汉语教学改革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
本文分析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汉语教学现状,探讨了改革的意义,介绍了改革内容与措施,并评价了改革效果。
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师资培养、教学资源不足等,但也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建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汉语教学改革是一项必要且有益的举措,为推动汉语教育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汉语教学、改革、现状分析、意义、内容、措施、效果评价、存在问题、展望、总结、建议、未来发展。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之一,汉语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在该地区的高校汉语教学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开放,汉语已经成为国际上的通用语言,因此提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汉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对于增强当地学生的语言能力,促进与内地其他地区以及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汉语教学在师资力量、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和提升,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文旨在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汉语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讨,为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地区发展和促进文化交流做出积极的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汉语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挑战,探讨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通过对比国内外成功案例,总结经验教训,提出科学合理的改革建议,为推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汉语教学的提质增效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旨在为实现汉语教学国际化、多元化、适应性教学模式的构建,提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汉语教学水平,推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2. 正文2.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汉语教学现状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之一,其汉语教学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
对少数民族“汉语文”高考试卷的若干思考作者:陈晓娜来源:《内蒙古教育·理论研究版》2010年第07期“汉语”作为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课程,多年来得到广大民族教育工作者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尤其伴随着课程改革的到来,我们国家对少数民族汉语课程进行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2006年10月出版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针对汉语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和分析,给汉语课程作出了更加科学的定位,这无疑会在实践中引导和改变我们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是我国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中的一件大事,一件好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是值得广大民族教育工作者共同来学习和关注的。
但令人费解的是《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已颁布实施多年,“汉语文”称谓早已被“汉语”取代,而我们在高考汉语试卷中看到的却依然是“汉语文”呢?其原因何在?这样的称谓不统一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一、称谓变化带来的思考《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汉语是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的第二语言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
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汉语课程的首要性质是工具性,同时兼顾人文性,这是汉语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样非常明确的性质定位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汉语课程。
多年来,由于没有清晰的认识,汉语课程照搬全国普通中小学语文课程的模式,没有真正从第二语言的特点出发进行教学,以至于忽略了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而此次汉语课程标准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汉语实践能力”作为汉语教学的根本要求之一,这无疑会为少数民族学生汉语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起到强有力的保障和推动作用。
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会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逐步改变和调整教学思路,使自身的教学理念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
尤其随着目前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的试行和推广,相信会给汉语教学带来更大的变化和理念上的转变。
二、称谓不统一带来的影响高考试卷作为重要的评价手段引导着教学,是教学的方向和重要参考依据。
民族中学高三汉语备考方面的一些想法民族中学高三的汉语备考是一项不同于其他任何一门学科的备考,由于汉语是民族学生在高考中的拿分科目,汉语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考生能否进线和进线后能否进入重点院校,甚至直接影响到考生的专业选择。
因此,必须重视其备考工作。
一、认真研究民族汉考(MHK)三级大纲,吃透今年高考说明。
2001年以来,民族中学汉语高考(标准化考试)在民族汉考模式方面逐步走向了规范化和科学化,高考汉语的题型基本固定,内容俞来俞趋向“考教分离”----即教材内容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轻。
实际上这是一种公平竞争精神的体现。
近几年来,我区民族中学在选用汉语教材上已经出现了“一纲多本”现象,如区内乌鲁木齐等大中城市双语教学班所选用的汉语教材就有区外编和区内编的不同,城市和农牧区不少民族中学普通班也有选用双语教学班用汉语教材的。
这种情况本身也要求汉语高考要走向“考教分离”。
不少教师有疑虑,认为现在所教的教材无论从内容和练习设置上都与高考汉语差距较大,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尤其是仍使用1998年编普通班用汉语教材的教师。
有这种疑虑是正常的,因为对于现在一次性的汉语高考要同时适用于全部参加高考的民族高三学生来说,所学习内容过于浅显显然是不占优势。
但如果认真研究民族汉考(MHK)三级大纲,吃透今年高考汉语学科说明,同时对近几年来的高考汉语试卷认真地做一些比较研究,有的放矢地去抓好考前备考工作,就可以避免大的损失,争取到较好的成绩。
通过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明晰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知识点的考查方法和考查思路,从中寻找关于能力考查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式,从而更好地把握复习的难度、深度和广度,使备考复习有正确的方向。
必须把考试说明的精神和高考试题命题思想和方法渗透在备课里,体现在课堂上,落实在训练中。
二、淡化知识讲解,精讲多练,立足于汉语运用能力的培养有些教师一看考试说明和样卷,首先感觉到的就是所教教材词汇量不够多,学生阅读量太小,因而感到高考汉语复习很困难。
新疆高校招生中的少数民族考生优惠政策分析新疆是中国的多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和民族特色。
为了促进少数民族的发展和平等就业机会,新疆高校在招生录取中实施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以确保少数民族考生能够平等获得教育资源。
首先,新疆高校对少数民族考生的分数线进行了降低。
根据国家政策,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中享受降分政策,这意味着他们可以以相对较低的分数进入高校。
这一政策的目的是通过降低门槛,扩大少数民族考生的入学机会,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其次,新疆高校对少数民族考生的加分项目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在高考中,少数民族考生可以根据自身特殊情况获得额外的加分项,例如少数民族语言成绩加分、父母从事艰苦边远地区工作加分等。
这些加分项目的设立不仅能够体现少数民族的特殊需求,也能够鼓励和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和考试。
再次,新疆高校为少数民族考生提供专门的招生计划。
在录取时,高校会根据少数民族考生的特点和需求,针对性地设置招生计划,确保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入学机会。
这一举措可以提高少数民族考生的录取率,进而促进他们在高校的学习和成长。
此外,新疆高校还积极开展各类特殊招生计划,鼓励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校。
例如,学校会组织少数民族考生进行面试和体能测试,通过综合评价来选拔出具有特殊才能和潜质的学生。
这一举措有助于发现和培养更多的少数民族人才,推动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
然而,尽管新疆高校在招生中实施了少数民族考生的优惠政策,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首先,有人认为这些优惠政策可能会降低高等教育的质量,导致少数民族学生进入高校后面临学习困难。
其次,一些人担心少数民族考生的优惠政策可能会导致其他考生的不公平,特别是那些没有享受任何优惠政策的考生。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理解优惠政策的意义和作用。
优惠政策的目的在于缩小教育资源的差距,提供平等的机会与条件,而不是为了歧视其他考生。
此外,高校应该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和支持,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实现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现状及“注?提”应用之前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摘要】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少数民族汉语教学面临着诸多问题。
教学资源不足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语言障碍制约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文化认同问题影响了学生对汉语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使得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注?提”应用流程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
在这种情况下,关注和解决以上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未来,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专业化教育,以提升教学质量和促进民族融合。
希望通过更好地解决以上问题,能够为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未来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注音提醒,教学资源,语言障碍,文化认同,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流程,未来发展。
1. 引言1.1 介绍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现状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其中有多达47个少数民族,其中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是主要民族。
在新疆地区,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领域。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对民族团结的重视,新疆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目前,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现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教学资源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新疆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市场经济发展程度,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资源较为匮乏。
语言障碍也是一个需要克服的问题。
许多少数民族学生面临着母语和汉语之间的转换困难,需要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文化认同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需要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融入汉语文化。
针对这些问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推广“注?提”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增加教学资源投入,可以改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
“注?提”应用可以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知识。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不断关注和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发展。
1.2 阐述“注?提”应用的重要性“注?提”是一种在汉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在文字中添加拼音或注释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汉字。
新疆高考改革实施方案近年来,教育部门不断探索高考改革的路径,以期为学生提供更为公平、科学的评价体系,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新疆作为我国多民族地区,高考改革更是备受瞩目。
在新疆高考改革实施方案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情况,更要着眼于整个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首先,新疆高考改革实施方案要充分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情况。
新疆地处边疆,少数民族人口众多,他们的语言、文化与汉族有着很大的区别。
因此,在高考改革中,需要制定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政策,比如在语文、历史等科目中,可以适当减少对汉语的要求,同时增加对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的考察。
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权益,也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的文化。
其次,新疆高考改革实施方案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
传统的高考制度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考察,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不足。
因此,在高考改革中,可以适当增加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比重,比如加入体育、艺术、实践能力等科目的考核,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能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
最后,新疆高考改革实施方案要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监督和评价。
高考改革不仅仅是对学生的改革,更是对整个教育体系的改革。
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对教学资源的配置和学校办学质量进行监督,这样可以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学习权益,也能更好地推动教育的公平与发展。
综上所述,新疆高考改革实施方案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情况,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监督和评价。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考改革的目标,为学生提供更为公平、科学的评价体系,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教育理论研究・关于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 蒲晓华摘 要:近年来汉语教学越来越受到的重视,特别是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只有充分掌握汉语知识才能够有效进行下 一步的专业学习。
高等院校应当强化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改革的重视,通过科学的汉语教学推动高校人才 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新疆高校 少数民族学生 汉语教学改革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3-0037现阶段汉语教学已经成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改革进行探索。
一、明确培养目标、构建科学课程体系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汉语言本科专业的汉语教学和预科汉语教学。
本文主要介绍的是预科汉语教学。
预科汉语教学则是通过一年的汉语知识和汉语技能教学,提升学生汉语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进而保证学生在日后的专业学习中具有足够的汉语储备。
实际当中能够实现培养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程度,所以高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师应当以培养目标为核心,以培养民汉双语翻译能力、拓宽文化文学知识口径、强化语言技能、夯实语言理论知识为原则进行课程设置。
语言理论知识类课程设置应当尽可能丰富,通常有语言技能类课程、语言学概论、文化文学知识拓展类课程、民汉双语翻译能力类课程。
二、健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体系MHK被引入新疆后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从关注学生简单的翻译能力向考察学生的交际能力转变,所以高校在汉语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作为重点,用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文化教学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在跨文化交际能力中,更加强调人们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进行交际时,通过识别文化差异和排除文化干扰成功实现交际。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体系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民汉翻译、文学教学、文化教学、语言教学,它们构成了语言、文化、文学、翻译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体系。
MHK视域下新疆预科汉语教学改革探析本文简要介绍了新疆汉语水平考试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当前新疆高校预科汉语教学状况,对当前汉语教学改革进行了反思。
从汉语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标签:MHK 汉语教学改革问题反思一、MHK——新疆汉语水平考试的新要求1996年,全国少数民族汉语文教学研讨会的召开,促使新疆开始进行HSK 试点。
HSK在新疆的推行,使得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开始改变原有的模式,注重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然而,HSK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弱化了学生“说”和“写”的能力。
因此,为了促进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改革,进一步满足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的需求,2002年10月24日,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在有关省区试行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的通知》。
2010年8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要求在高校全面推行MHK,在高等学校2010级入学新生中全面开始推行MHK考试。
随着新的汉语水平考试迅速在我区推广,汉语教学必然掀起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改革浪潮。
作为一名从事预科汉语教学工作者,无疑也要转变汉语教学理念与方法,重视汉语实践教学以适应新的汉语教学课程要求。
笔者结合自身的汉语教学经历,对MHK形势下的汉语教学进行了反思,同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也期望更多同行对此问题展开深入地探讨和交流,共同推动新疆预科汉语教学发展。
二、当前新疆高校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随着汉语教学不断地改革和深化以及汉语教师的辛勤努力和付出,新疆预科汉语教学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但汉语教学的现状究竟如何,是否类似于有些学者所说:“汉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书本知识、轻汉语应用能力,特别是轻视听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倾向;传统的汉语教学无论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显得结构过于单调。
”(徐学文,2001)笔者结合当前预科汉语教学实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梳理。
首先,教师教学理念相对陈旧,对新的教学理念把握和理解不够。
对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几点思考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在新疆主要是指用维语、哈语和蒙语等授课学校的汉语教学。
汉语在国际性语言方面的影响力正在渐渐增加,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汉语热在世界范围进一步的扩大。
国家教育部门对少数民族同学学习汉语特别重视,为了满意时代的需要,使同学把握汉语语言,尽快猎取新学问、新技能,以便中国少数民族同学依靠汉语优势来提高社会交际力量和就业竞争力,从而增加他们对社会的适应力量。
一、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是其次语言教学的事实被忽视维语、哈语和蒙语等是新疆少数民族同学们的母语,汉语是他们的其次语言。
所以,《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编撰、老师的配置等,都需要充分的考虑到这一事实。
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所以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明确。
它应当是一门教授语言的语言课,而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语文课。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要求语文本身是表情达意、思想交际的工具,可以关心同学学好其他学科;与此同时,语言教学也是文化遗产传承的一种途径,可以传达社会价值观,从而维护社会的正常运作。
语言课程应当从喜爱祖国语言的角度开头,从同学的想法和感受来指导同学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语言,通过积累丰富的语言和感情,进展思维,使他们读写力量提升适应实际社会的需要。
语言课程应当逐步形成良好的共性和完善的人格,促进和谐进展的道德、智力和身体。
二、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目标需要进一步明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部分建议:学培育同学健康高尚的道德审美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应当认为他们是外在的额外任务。
中国少数民族中学校汉语课程标准(试行草案)中提出要求:汉语课程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少数民族同学汉语水平,培育少数民族同学实际运用现代汉语的力量。
《全日制民族中学校汉语教学大纲》(试行)中明确规定:汉语教学目标是引导同学正确地理解和使用汉语语言,积累丰富的语言,语感,思维模式;应当努力促进少数民族同学汉语实际运用力量的形成和进展,使他们适应现代汉语口语沟通技巧的实际需要,文学阅读、写作力量的需要。
浅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汉语教学改革前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汉族人口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并且随着中国的发展,汉语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全球通用的语言。
因此,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汉语教学方面进行改革,不仅对于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对于推广汉语、促进汉族与维吾尔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现状及问题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中,汉语教学一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然而,在实际实施中,存在一些问题:1.教学大纲与教材过时,难以适应当下社会的需求。
2.对于不同学生水平的考虑不够周全,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3.学习汉语的学生更加依赖于语言环境,而新疆地区汉语环境相较于其他地区还比较落后。
改革方案1.合理制定教学大纲与教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以适应当下社会的需求为主要目标,根据汉语教学发展现状,对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更新。
2.设立多层次汉语课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针对不同的学生,开设初级、中级、高级等不同层次的汉语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加强汉语环境建设,优化教学设施与师资力量。
扩大汉语教学资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汉语学习环境。
改革效果通过上述的改革方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汉语教学方面可以取得以下效果:1.教学大纲与教材适应当下社会的需求,更加符合实际需要。
2.多层次汉语课程设置,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化需求。
3.加强汉语环境建设,能够提供更好的汉语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结论通过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汉语教学改革方案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实施教学改革的同时,需要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并不断探索适合新疆地区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为当地的汉语教育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促进新疆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新疆高考汉语作文高考是每个学生人生中的重要节点,对于新疆的高中生们而言,高考尤为重要。
汉语作文作为高考的一部分,不仅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是考察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新疆的多元文化背景中,如何在作文中展现自己的独特视角,成为了新疆高考汉语作文的一个重要议题。
首先,新疆地处边疆,拥有丰富多元的文化背景,这为作文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学生们可以从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传统、民俗习惯等方面进行创作。
可以选择从族群关系、宗教信仰、草原生活等角度展开,让作文充满地域特色。
例如,可以写一篇关于丝绸之路的作文,讲述新疆与中亚、西亚的文化交流;或者可以写一篇关于葡萄的作文,描绘新疆优美的葡萄园景色和葡萄文化的魅力。
这样的作文不仅能够展示学生对于本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也能够增加作文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其次,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为作文提供了多元化的创作题材。
学生们可以以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习俗为题材,展示民族文化的瑰丽多样。
同时,可以以少数民族的英雄人物、传统故事为内容,塑造栩栩如生的形象,让作文充满神奇和魅力。
另外,学生们也可以以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等话题进行创作,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可以写一篇关于汉族和维吾尔族友谊的作文,讲述两个民族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互帮互助的故事,呼唤民族团结的力量。
第三,新疆地域辽阔,自然风光独特,这为作文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
学生们可以以新疆的大漠孤烟、雄奇山河为背景,写下自己对于大自然的感受和体验。
可以从蓝天白云、丰收的庄稼、雪山之巅等方面进行描写,让作文充满自然的美感和生命力。
同时,可以以环境保护为话题,呼吁人们保护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例如,可以写一篇关于塔里木河的作文,讲述河水的宝贵和河岸上的生命,呼吁人们共同保护水资源。
总之,新疆高考汉语作文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题目。
学生们可以充分利用新疆丰富多元的文化背景,展现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才华。
新疆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是为了保障少数民族学生能够平等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同时增加少数民族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而制定实行的招生优惠政策。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这一政策引发的诸多问题,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遭受质疑。
文章指从分析新疆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现实状况出发,得出新疆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出现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新疆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对策措施。
标签: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对策建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同学高考加分政策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导致很多人的不满,也有很多人在钻此政策的漏洞。
本文就基于本人大学及研究生期间对此问题的所见所想提出自己的一些微薄建议,希望能对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更加完善贡献一份力量。
一、新疆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现状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提高少数民族同志的思想道德素质,逐步缩小各民族之间的差距而制定的针对性政策。
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凡参加汉语言统考并报汉语言招生计划或民考汉招生计划的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锡伯、乌孜别克、塔塔尔、达斡尔、藏、俄罗斯十一个民族的考生,即民考汉学生,在录取时分别按以下两种情况予以照顾:父母双方均为上述民族者,加50分;父母一方为上述民族者,加10分”。
〔1〕2014年12月,新疆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清理和规范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规定自2015年起,不仅继续使用2013年的高考加分政策,还要求除对少数民族考生报考有关语种的照顾政策外,其余符合加分政策的考生的累计加分不能高于20分。
由此可见,在关于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方面逐渐趋于合理化,这对于新疆大环境的长期稳定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新疆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与沿海地区相比,新疆的教育发展仍然处于落后水平,且教育资源分配南北疆不均衡,加分政策依然有存在的必要性。
On Reform of Chinese Language Specialty for Ethnic Minoriti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Xinjiang
作者: 徐媛媛
作者机构: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传媒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1
出版物刊名: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
页码: 71-75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2期
主题词: 少数民族汉语专业 专业改革 思考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新疆高职院校开设少数民族汉语专业,并对传统的汉语专业进行调整,
加上社会对人才素质需求的不断提高等因素,高职院校培养的少数民族汉语专业人才要面临更大
的竞争压力。
因此,高职院校的少数民族汉语专业改革方向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近两年高考汉语文(少数民族)试卷分析及建议在一年一度的高考中,汉语文(少数民族)试卷在少数民族考生中占有很大比重,在高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各地区、各学校都在努力提高汉语文成绩。
为了更好地迎接高考,提高考生的汉语文成绩,我省每年召开一次高考(少数民族)汉语文教学研讨会,为一线教师搭建交流和研讨的平台,就少数民族汉语文高考这一话题各抒己见。
经过几轮的探讨,我省在少数民族汉语文试卷上做了一些分析和总结,同时也有一些建议,在此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近两年汉语文试卷的总体情况2006年和2007年两套高考汉语文试卷在题型、题量、分值分配以及考查点、难易度等方面基本相同,均为三大题。
第一大题考查基础知识,含16个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考查内容是“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及“文学常识”。
重点考查的知识点有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字形、理解字义、正确使用词语(包括一般词语、短语、成语、关联词)、同义词、反义词、语句衔接、句式转换、语病、标点符号、扩句与缩句、文学常识和文体常识。
第二大题均为阅读题。
42分。
2006年一篇阅读文,13个小题。
2007年两篇阅读文,14个小题。
考查知识点有筛选并提取文中信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对文中修辞方法的分析,文章表达方式的判断以及文章的体裁判断等,考查范围较广,但难度不大。
第三大题,作文,60分。
2006年命题作文“我多想……”,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007年给材料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均不得少于600字。
二、近两年汉语文试卷的特点1考查侧重基础知识,淡化语法。
从近几年的试卷考查中我们明显感觉到命题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明了,锁碎、繁杂的语法考查被大量删减,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灵活、实用的词语以及句子的理解和运用,从而使基础知识部分有了考查侧重点,知识点较集中。
这是我们汉语文试卷改革的一大进步,但我个^认为词语运用题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