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脚印
- 格式:doc
- 大小:195.50 KB
- 文档页数:6
最长的恐龙足迹美国古生物考察队发现311米恐龙足迹最长的恐龙足迹是什么样子?恐龙足迹作为恐龙研究的一个新分支,是由恐龙脚丫儿“踏”出来的化石,它有着恐龙骨骼化石无法替代的作用。
骨骼化石保存了恐龙生前身后一些支离破碎的信息,足迹化石保存的却是恐龙在日常生活中的精彩一瞬。
这些足迹不仅能反映恐龙日常的生活习性,行为方式,还能解释恐龙与其环境的关系,这些都是古生物学家梦寐以求的宝贵信息。
下面一起具体看看最长的恐龙足迹等相关内容。
最长的恐龙足迹20世纪90年代,一个由美国丹佛科罗拉多大学恐龙足迹专家马丁洛克莱教授率领的古生物考察队,在位于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上的一片泥滩上,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恐龙足迹化石。
其中,有5串足迹都比过去在葡萄牙发现的恐龙足迹长,其长度分别为184米、195米、226米、262米和311米。
这些足迹是由20多条R齿龙留下的。
巨齿龙是一种与霸王龙相似的食肉恐龙,但是它们生活在距今1.5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那个时候霸王龙还未出现。
新发现的足迹与过去在北美洲和欧洲发现的巨齿龙的足迹非常相似,这说明在侏罗纪晚期,巨齿龙的分布范围很广。
巨齿龙的足迹显示它的一只脚的足印并不落在另一只脚的前面,而是在左右足印之间有90多厘米宽的间距。
科学家据此推测,巨齿龙很可能像鸭子那样摇摇摆摆地走路。
恐龙足迹简介恐龙足迹是恐龙在温度、粘度、颗粒度非常适中的地表行走时留下的足迹。
它是化石的一种,也可以看成是留在岩层中的一种沉积构造。
动物在一生中要走许许多多的路,如果每一步的脚印都能保存下来,的确相当多。
有人推算过:一匹驮货物的马一天之内至少要走六千步,如果每走一步四个脚都留下脚印的话,这匹马一天至少要有两万四千个脚印。
按这种方法推算,一条恐龙一生要留下多少脚印啊!但事实上已发现的恐龙脚印化石并不是很多,甚至是稀少的。
这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动物的脚印是不能保存下来的。
在干硬的地面上,动物走过以后只能留下浅浅的印痕,随之便消失了。
恐龙化石的特征恐龙化石是古生物学家研究恐龙生活习性和生理结构的重要依据。
恐龙化石的特征包括骨骼化石、皮肤印痕、脚印和恐龙蛋等。
这些特征为科学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使我们对恐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对恐龙化石特征的详细介绍。
一、骨骼化石恐龙骨骼化石是恐龙化石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恐龙的骨骼化石通常包含头骨、牙齿、脊椎骨、四肢骨、骨盆和尾骨等部分。
这些化石为科学家提供了关于恐龙的体型、生活习性和分类等方面的信息。
例如,恐龙的牙齿化石可以揭示它们的食物来源,而脊椎骨化石则可以推测出恐龙的行走方式。
二、皮肤印痕恐龙皮肤印痕化石是恐龙皮肤表面结构的化石。
这些化石为科学家提供了关于恐龙皮肤特征的信息,如皮肤的厚度和纹理等。
皮肤印痕化石通常与骨骼化石一起被发现,有助于研究恐龙的生理特征。
三、脚印恐龙脚印化石是恐龙行走时留下的足迹。
这些化石为科学家提供了关于恐龙行走方式和步态的信息。
通过对恐龙脚印化石的研究,科学家可以推测出恐龙的体态、体重和行走速度等特征。
此外,恐龙脚印化石还可以用于研究恐龙群体的迁徙和行为模式。
四、恐龙蛋恐龙蛋化石是恐龙产下的蛋的化石。
这些化石为科学家提供了关于恐龙繁殖和胚胎发育的信息。
通过对恐龙蛋化石的研究,科学家可以了解恐龙的繁殖策略、孵化方式和后代成长等特征。
五、其他特征除了上述几种特征,恐龙化石还包括以下几种特征:1. 皮肤:在一些恐龙化石中,皮肤的化石化程度较高,保留了一定的柔软组织。
这些化石为科学家提供了关于恐龙皮肤结构、颜色和纹理等方面的信息。
2. 羽毛:近年来,一些恐龙化石被发现保留了羽毛印痕。
这些发现证明恐龙具有羽毛,并与现代鸟类的起源和演化关系密切。
3. 消化系统:在一些恐龙化石中,科学家发现了消化系统的残留物,如植物纤维和食物残渣。
这些发现为研究恐龙的饮食习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4. 呼吸系统:在一些恐龙化石中,科学家发现了呼吸系统的痕迹,如气管和肺部的结构。
这些发现为研究恐龙的呼吸功能提供了线索。
为什么在发现恐龙蛋化石附近没有发现恐龙脚印化石要想搞清为什么发现恐龙蛋化石的地点没有发现恐龙脚印化石?必须首先搞清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地球膨裂说认为,恐龙灭绝是渴死的。
由于地球内部的放射性物质不断衰变释放热量,地球内部的温度不断增加,地球不断发生膨裂,形成造山运动,使覆盖整个地球的海洋分11次从大陆上逐步退却,其中地球共发生了5次大的膨裂,形成5次大的造山运动,大陆上发生海洋5次大退却,造成了5次物种大灭绝。
恐龙就是在第5次大灭绝中灭绝的。
虽然恐龙有迁徙功能,但因为海洋第五次大退却是海洋最后一次从大陆上彻底退出,大陆上再也没有适合恐龙生存的环境了。
海洋退出大陆之后,气候变得干燥,沼泽消失,河水断流。
海洋退出大陆之后,气候变得干燥,沼泽消失,河水断流。
因为湖泊是一个地区最低的地方,所以也是最后干涸的地方,恐龙为了解渴,必然到湖泊找水喝,当湖泊也最后干涸之后,恐龙必然渴死在湖泊里了。
恐龙在哪里产卵的呢?恐龙在繁殖季节经过交配后,“夫妻”双方便忙着筑巢产卵。
他们在地势较高而且向阳的地方,寻找松软的土地,用带爪的前肢在地上掘出一个圆形的坑来,扒出的泥土垒在坑的周围,使坑的周围隆起,高出地面,其形状就像一个火山口,可以防止雨水流进窝里。
挖好坑后,再填上一些松土,接下来恐龙“妈妈”蹲在巢上产卵。
产完卵后,再用一层薄土或植物叶片把蛋盖起来。
然后这些将要做父母的恐龙便轮流守侯在窝旁,直到孵出幼恐龙来。
恐龙下蛋后,用土埋上,靠阳光孵化。
恐龙蛋的孵化,一靠温度,二靠湿度。
温度过高,胚胎发育过于迅速,胚胎死亡增加;湿度过低,将加速蛋内水分蒸发,造成失水过多,引起胚胎和壳膜粘连而导致胚胎死亡。
由于造山运动,海水退去,气候变得干燥,气温升高,土地干旱,土壤湿度下降,造成恐龙蛋因为气温升高,土壤湿度下降不能正常孵化。
我国广东河源发现的数万枚、河南南阳西峡发现的十几万枚没有发育的白垩纪末期的恐龙蛋便是最好的证明。
由于恐龙蛋不能正常孵化最终导致恐龙因为生殖方式的不适应灭绝了。
化 石化石新知化石揭秘英国苏格兰天空岛的恐龙“大脚印”陈新宇1,2,Paige DePolo 2,Steve Brusatte 2,张华川1,Martin Qvarnstrom 2,31.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2.英国爱丁堡大学地球科学学院3.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生物系进化生物学中心从古脊椎动物学角度来说,英国苏格兰高地的天空岛恐龙脚印是非常特别的,它们是大约1.68-1.70亿年前中侏罗世在这里行走恐龙留下来的脚印化石。
天空岛发现的众多恐龙脚印化石是目前英国已知的为数众多的恐龙足迹动物群之一,具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
海边沙滩上的神秘脚印恐龙的足迹化石主要分为:兽脚类恐龙足迹化石、蜥脚类恐龙足迹化石、鸟臀类恐龙足迹化石,等等。
天空岛上的几处恐龙脚印化石点中,比较著名的有两个:位于斯塔芬镇(Staffin )海滩附近的兄弟角(Brothers ’Point )和位于杜图姆城堡(Duntulm Castle )附近的杜图姆角(The Duntulm Point ),这两处恐龙足迹都在海边潮间带的裸露岩石上,沿各个方向均有分布,大部分为水平产状,足迹化石形状各异。
杜图姆角(The Duntulm Point )的大部分足迹是蜥脚类足迹,它们是与雷龙有关的巨型食草动物。
粗略看起来,它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之前没有地质学家认为它们值得观察和研究,尽管许多人参观过该处。
这些足迹中的大多数看起来就像潮汐池,岩石表面的圆形凹陷。
其中一些脚印被另一块石头填满,并伸出地面。
一些正面的凸起脚印显示了四个短的突出部分,显然是英国天空岛化石产地的自然风貌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11化 石2022年 第3期脚趾。
这些脚印的直径通常在40到70厘米之间。
只有一种恐龙会留下如此巨大的四趾脚印——一种长颈、以植物为食的恐龙!人们意识到发现了一个覆盖着脚印的地层,上面有几个可识别的痕迹(即动物行走时留下的一排脚印)。
在加拿大的阿尔伯塔省,有一处神奇的地方,那就是世界著名的恐龙公园。
这里不仅保存着丰富的恐龙化石,更是许多好奇宝宝和家长们追寻恐龙足迹的理想之地。
一天,一个对恐龙充满好奇心的小男孩和他的爸爸来到了恐龙公园。
小男孩兴奋地对爸爸说:“爸爸,我们要找到恐龙!”爸爸笑着点点头,说:“好的,我们一定要小心,不然被恐龙吃掉可不好玩。
”他们穿过丛林,沿着标示牌指引的路线,来到了一个模拟恐龙脚印的区域。
小男孩兴奋地指着地面上的大脚印说:“爸爸,这是谁的脚印?”爸爸一边摸着下巴一边说:“看样子应该是暴龙的脚印!”小男孩眨巴着眼睛问:“那暴龙在哪里呢?”爸爸低声道:“它可能躲在树后面,小心不要被它发现。
”小男孩听了,立刻瑟缩着身子,偷偷地朝着树后面张望。
突然,他大声喊道:“爸爸,我看到了!”爸爸赶紧跑过去,只见小男孩手里拿着一把玩具塑料暴龙,笑嘻嘻地说:“爸爸,原来是这个呀!”爸爸摸摸小男孩的头,说:“小子,你真是个调皮鬼。
”他们俩相视而笑,继续踏上寻找恐龙足迹的旅程。
穿行在公园里,他们还遇到了一只穿着恐龙服装的工作人员。
小男孩好奇地问:“你是恐龙吗?”工作人员摇摇头说:“不是啦,我只是扮演恐龙的角色,给大家带来快乐。
”小男孩眨巴着眼睛说:“那你会叫吗?”工作人员笑着说:“当然会,听我给你们表演个恐龙叫。
”于是,工作人员深呼吸一口气,放出一声震耳欲聋的“呜呜呜”声。
小男孩和爸爸捂着耳朵直笑不停,仿佛置身于恐龙的世界一般。
最后,他们来到了恐龙雕塑区,看到逼真的恐龙模型,小男孩兴奋地拍手叫好。
爸爸笑着说:“看来我们虽然没找到真正的恐龙,但也过得非常开心啊。
”这一天,虽然并没有找到活生生的恐龙,但小男孩和爸爸却收获了满满的快乐和美好回忆。
在加拿大的恐龙公园里,他们一起度过了一次欢乐的探险之旅。
恐龙足迹讲述远古故事感受500字作文哎呀呀,当我看到那些恐龙足迹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就出现了好多好多奇妙的画面,嘿嘿。
我仿佛看到了巨大的恐龙们在远古的大地上走来走去,哈哈。
它们的脚印一个接着一个,嘿呀,就好像在给我讲述着它们的生活呢。
哎呀,我想象着那些恐龙有的超级大,比房子还要大好多呢,它们走路的时候地都会震动,哈哈。
有的恐龙可能在奔跑,嘿呀,它们是在追逐猎物还是在玩耍呢?
我看着那些足迹,心里充满了好奇,嘿呀。
我好想知道它们当时都经历了些什么呀,哎呀。
这些恐龙足迹就像是时光的通道,哈哈,把我带到了那个神秘的远古时代。
我在想,它们是不是也有自己的好朋友,会一起玩耍、一起分享食物呢,嘿嘿。
哎呀呀,这些恐龙足迹让我感受到了远古的魅力,嘿呀。
让我对那个已经消失的世界充满了向往和探索的欲望,哈哈。
我真希望能更多地了解恐龙和它们的故事呀,嘿嘿。
也许有一天,我能通过这些足迹,真的走进那个神奇的远古世界呢,哈哈!哎呀呀,真是太有意思啦,嘿呀!。
史前文明存在的证据史前文明存在的证据:1、白垩纪(6500万年前)的人类脚印和手指化石在美国得克萨斯州Glen Rose 的拉克西河(Paluxy)河床中发现有生活在白垩纪的恐龙的脚印,考古学家们吃惊地在恐龙脚印化石旁十八英寸半的地方,同时发现有12具人的脚印化石,甚至有一个人的脚印迭盖在一个三指恐龙脚印上。
把化石从中间切开,发现脚印下的截面有压缩的痕迹,这是仿制品无法做到的,显然不是假冒的。
另外在附近同一岩层还发现人的手指化石和一件人造铁锤,有一截手柄还紧紧留在铁锤的头上。
这个铁锤的头部含有96.6%的铁,0.74%的硫和2.6%的氯。
这是一种非常奇异的合金。
现在都不可能造出这种氯和铁化合的金属来。
一截残留的手柄已经变成煤。
要想在短时间内变成煤,整个地层要有相当的压力,还要产生一定的热量才行。
如果锤子是掉在石缝中的,由于压力和温度不够,就不存在使手柄煤化的过程。
这说明岩层在变硬、固化的时候,锤子就在那儿了。
发现人造工具的岩层和恐龙足迹所在岩层是一致的,而其它岩层都没有恐龙足印和人造工具。
这说明人类和恐龙的确曾生活在同一时代。
史前文明存在的证据:2、玛雅文明遗址1849年发现的玛雅遗迹是一个历史上曾经具有高度科学文明的民族。
这个民族曾居住在今墨西哥尤卡敦地区和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而瓦多等地,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9 。
考古学家们认为,玛雅人具有极为光辉灿烂的文明。
在尤卡敦半岛和现在危地马拉的一些地方还可以看到许多玛雅人留下的巨大金字塔、神殿和一些古建筑,1平方公里有200个之多,共及3千座以上。
建造金字塔的巨石据推测来自10公里外的地方,玛雅人不仅能开出数吨重的石头,还能把它们切成块状,再堆砌成高达70公尺的结构。
还有不少石雕和许多谜一样的碑文。
也发现了多具人的遗骸。
在玛雅文化里有着许多有关人类,生命和宇宙之迷的答案。
这些答案很可能就在他们留下的书籍中,有些则铭刻在石碑上和流传在神话里。
据考古学家的发掘,玛雅遗迹至少有持续三千年的高度文明。
世界上最大最大的脚印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最大的脚印就是恐龙了,那大家知道最大的脚印到底有多大呢?接下来由店铺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一个玻利维亚导游最近在首都苏克雷郊外溜达溜达就发现了一枚恐龙脚印~有那么大那么大是多大,据说宽度达1.2米。
专家说,这可能是8000万年前食肉恐龙阿贝力龙留下的,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恐龙脚印!哒哒君大概可以理解什么叫“踩死一个人就像碾死一只蚂蚁了”...还好不用和恐龙生活在同时代...阿贝力龙科(学名Abelisaurus)是阿贝力龙科恐龙的一属,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现今的南美洲阿根廷,约8000万年前的坎帕阶。
它是两足的肉食性恐龙,虽然目前只有一部分的头颅骨化石标本,但估计身长可达10米4.5吨。
是阿贝力龙科已知的第二大成员,体型和玛君颅龙和爆诞龙不相上下。
尽管有一个肯尼亚的未命名种有可能超过它。
和它们的近亲相比,阿贝力龙身材中等,也有着短小的前肢,头部和身体的比例较短。
存在于地球,是恐龙大家族的一员。
是食肉恐龙,屠杀食草恐龙。
与霸王龙相似。
法国考古爱好者在该国东部发现迄今为止最大恐龙脚印。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据英国《泰晤士报》10月7日报道,法国考古爱好者日前在该国东部的侏罗山脉发现了一组恐龙的脚印,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大的脚印”。
据悉,这些脚印的直径在1.5米到1.8米之间,可能是由25米长、30到40吨重的梁龙于大约1.5亿年前留下的。
科学家认为,这些脚印或许可以为人们了解侏罗纪晚期的动物界提供线索。
“这些脚印不仅在尺寸上前所未有,而且由于它们覆盖了相当大的区域,因此我们可以研究该动物在很长一段距离内的行踪,”来自里昂大学史前环境和史前生物实验室的研究员皮埃尔说。
他介绍说,这串脚印前后持续了数百米,“远远超出”此前147米的记录。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称,它们是有史以来人类发现的最大的恐龙脚印。
尽管这一发现对于蜥脚类动物的大小等信息没有提供什么新线索,因为这一领域此前已经有了准确的记载,但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了解这类动物的生活习性。
中班恐龙的脚印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中班恐龙的脚印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恐龙的存在和特征。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1. 图书:《恐龙世界》、《恐龙大百科》等。
2. 彩色纸、彩笔、剪刀、胶水等制作材料。
3. 恐龙脚印模板。
4. 一块大型海绵。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创设情境:教室中布置一片“恐龙岛”,在地板上放置一些恐龙玩具和恐龙脚印纸板模板。
2. 引导幼儿观察:教师问幼儿是否知道恐龙,引导幼儿观察恐龙玩具和脚印模板,询问他们对恐龙的认识。
主体活动:1. 了解恐龙:教师通过阅读恐龙相关图书,向幼儿介绍恐龙的不同种类和特征,引导幼儿观察恐龙的形状、体型和脚印。
2. 制作恐龙脚印:教师提供恐龙脚印模板和彩色纸,引导幼儿用剪刀剪下模板上的脚印,然后将其粘贴在彩色纸上制作成彩色的恐龙脚印。
3. 探索恐龙脚印:教师将大型海绵浸湿,然后在地板上踩上恐龙脚印,让幼儿观察脚印留下的印记,引导幼儿思考这些脚印是如何形成的。
4. 恐龙足迹游戏:教师组织幼儿参与恐龙足迹游戏,让幼儿模仿恐龙的步伐,跟随脚印的路径行走,锻炼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总结活动:1. 反思讨论: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整个活动过程,询问他们对恐龙脚印的制作和游戏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2. 展示成果:教师鼓励幼儿将制作好的彩色恐龙脚印贴在教室的恐龙岛上,共同展示他们的成果。
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选择:通过创设情境、引导观察和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 教学资源利用:充分利用图书和制作材料,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
3. 课堂管理: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互助意识和分享精神,同时注意维持课堂秩序和安全。
通过这个教案,幼儿可以在观察、制作和游戏中全面了解恐龙,并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和反思,促进幼儿的社交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
恐龙足迹的分类是恐龙研究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反映了恐龙的食性、类别、行进速度、步态、运动能力、社会性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恐龙足迹主要分为正型和负型两种,正型脚印是恐龙踩下的脚印本身被保存在岩层正面,负型脚印则是凸出的足迹保存在岩层底面。
一、形态分类1. 足迹足迹是恐龙足迹中最常见的一类,指的是恐龙在地面上留下的清晰的足印。
它们可以通过足迹的大小、深浅、方向、形状等特征来识别不同的恐龙种类。
例如,贵州大学科考人员在茅台镇发现的侏罗纪早期兽脚类恐龙足迹,通过足迹形态特征,推测恐龙的行进速度、步态、运动能力等,有助于研究恐龙生活习性和种群布局、演化。
2. 爪痕爪痕是恐龙在地面上留下的爪痕,它通常比足迹更深、更锐利,常常与足迹一起保存。
它们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恐龙的奔跑速度和爪子的长度、宽度、形状等。
例如,恐龙足迹通常有规律的排列和尖锐的爪痕。
3. 跟垫跟垫是恐龙行走时在脚掌与地面接触处留下的印记,通常呈现出相对较浅的凹陷形状。
它们可以提供有关恐龙体重、腿部肌肉力量等方面的信息。
4. 脚趾脚趾是恐龙行走时在足底留下的印记,通常呈现出相对较浅的凹陷形状。
它们可以提供有关恐龙脚掌大小、足部骨骼结构等方面的信息。
5. 脚印组合脚印组合是由不同形态的脚印组合而成的恐龙足迹,例如,中国上杭县发现的恐龙足迹群化石,包括植食性蜥脚类、大型鸟脚类、大型三趾型兽脚类、两趾型恐爪龙类等至少8种造迹者,科学家可以通过它们了解恐龙的行走模式和运动能力等。
二、地质年代分类恐龙足迹可以根据其所处的地质年代进行分类。
恐龙足迹可以分为白垩纪、三叠纪、侏罗纪、古近纪等不同的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恐龙足迹类型和特征。
三、化石保存程度分类恐龙足迹的保存程度对其分类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恐龙足迹可以分为完好保存、部分保存、部分缺失等不同的保存状态。
完好保存的恐龙足迹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而部分缺失的恐龙足迹则可能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推测来获得相关信息。
中班恐龙的脚印教案ppt教案标题:中班恐龙的脚印教案PPT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恐龙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3. 通过互动和讨论,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恐龙的特征和分类。
2. 恐龙的脚印及其形状。
3. 恐龙的生活习性和食物来源。
教学准备:1. PPT演示文稿。
2. 恐龙模型或图片。
3. 恐龙脚印的图片或实物。
4. 纸张和彩色笔。
教学步骤:引入:1. 使用一张恐龙的图片或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动物。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恐龙的了解,并记录他们的答案。
探究:3. 展示一些恐龙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恐龙的特征。
鼓励学生使用形容词和比较词语。
4. 介绍不同种类的恐龙,并帮助学生理解恐龙的分类方法。
5. 展示恐龙脚印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推测不同恐龙脚印的形状和大小。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恐龙的脚印形状各异。
实践:6.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予一张恐龙脚印的图片或实物,并提供纸张和彩色笔。
7. 引导学生观察脚印的形状,并用彩色笔在纸上描绘出来。
8.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绘制的恐龙脚印,并向其他小组解释他们的推理过程。
总结:9. 回顾学生之前的讨论和绘制活动,总结恐龙的特征和脚印形状的多样性。
10.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推理过程,并提出问题让其他学生回答。
拓展活动:11. 邀请学生在家中或户外寻找其他动物的脚印,并记录下来。
下次课时,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发现。
评估:12.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程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13. 收集学生绘制的恐龙脚印图片,评估他们对恐龙脚印形状的理解程度。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通过观察、推理和合作的方式,深入了解恐龙的特征和脚印形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学生也将通过互动和讨论,拓展他们的知识和思维方式。
恐龙的脚印为什么叠加在一起在山东诸城的黄龙沟,有些岩石上竟会有三层以上的恐龙足迹叠加,也就是说,恐龙脚印的下面还有脚印。
不同时期的恐龙脚印为什么会如此巧合地“走到一起”?黄龙沟是恐龙迁徙的必经之地,还是恐龙聚会的天然“舞池”?要想搞清恐龙的脚印为什么叠加在一起,必须首先搞清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地球膨裂说认为,恐龙灭绝是渴死的。
由于地球内部的放射性物质不断衰变释放热量,地球内部的温度不断增加,地球不断发生膨裂,形成造山运动,使覆盖整个地球的海洋分11次从大陆上逐步退却,其中地球共发生了5次大的膨裂,形成5次大的造山运动,大陆上发生海洋5次大退却,造成了5次物种大灭绝。
恐龙就是在第5次大灭绝中灭绝的。
虽然恐龙有迁徙功能,但因为海洋第五次大退却是海洋最后一次从大陆上彻底退出,大陆上再也没有适合恐龙生存的环境了。
海洋退出大陆之后,气候变得干燥,沼泽消失,河水断流。
海洋退出大陆之后,气候变得干燥,沼泽消失,河水断流。
因为湖泊是一个地区最低的地方,所以也是最后干涸的地方,恐龙为了解渴,必然到湖泊找水喝,当湖泊也最后干涸之后,恐龙必然渴死在湖泊里了。
恐龙的脚印为什么叠加在一起呢?地球膨裂说认为,海洋是多次从大陆上退出,造成多次气候变得干燥,沼泽消失,河水断流,湖泊干涸。
同一地区的不同地质年代的恐龙为了解渴,必然到同一湖泊找水喝。
当湖泊也最后干涸之后,不同地质年代的恐龙必然渴死在同一湖泊里了,之后被洪水的泥沙埋藏,多年之后变成了化石。
地球膨裂说认为,湖泊是一个地区最低的地方,也是最后干涸的地方,不同地质年代的恐龙为了解渴,必然到同一湖泊找水喝,必然都朝向湖泊行进,所以不同地质年代的恐龙的足迹必然都朝一个方向——湖泊,也就是恐龙渴死的地点——恐龙化石点。
因为不同地质年代的恐龙行进路线,都是便于体形庞大恐龙行走的低洼路线,所以不同地质年代的恐龙脚印必然叠加在一起。
因为是低洼路线,所以恐龙脚印才会被洪水淹埋形成化石,以后由于地壳变迁露出地表。
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白垩纪恐龙足迹群“皇龙沟”位于山东诸城市皇华镇大山社区西南,是一条长1500米东西走向的大冲沟,因纪念传说中一条善良、高大、威武、神奇的蛟龙而取名“皇龙沟”。
当地人很早就发现了称之为“天鹅爪”的奇怪脚印,但直到2022年,这些脚印才被是恐龙脚印。
这里恐龙足迹群极为壮观,密集区位于皇龙沟南侧的陡坡上,东西宽50余米,南北长60余米,垂直深度约15米。
整个斜坡由坚硬的岩层构成,形态各异、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清晰恐龙足迹多达2000多个,密密麻麻、保存得非常完好。
足迹群的形成古生物学家对化石岩层进行了细致地研究,發现化石层上保存了大量清晰的波浪痕迹,而这种波痕只有在浅水区才能形成。
因此,专家推测在白垩纪早期这里存在一巨大的湖泊,皇龙沟这个地方属于滨浅湖环境。
这种环境下,地表的湿度、粘度、颗粒度都很容易在恐龙踩踏后留下足迹,且易保存下来。
在化石层上,专家们还发现一种沉积构造——泥裂,泥裂是富含水的沉积物,特别是泥质沉积物,曝露干涸、收缩产生的裂隙。
泥裂的存在说明了足迹形成后经历了严重的干旱与暴晒而固定成型,之后大雨及时来临,携带的新泥沙将这些固化成型的足迹掩埋起来。
经历了亿万年,地壳在不断的变动,先是下降石化,之后又抬升暴露出地表。
正是这些自然变化巧妙地“凑”在一起,才“创造”出如此完美的足迹化石群。
皇龙沟足迹群的种类世界上发现的所有恐龙足迹被分成三大类:兽脚类足迹、蜥脚形足迹和鸟脚类足迹,这里已经确认的恐龙足迹化石为前两类。
而这里的兽脚类恐龙足迹又有三种,较小的兽脚类恐龙足迹仅有7厘米左右,较大的兽脚类恐龙足迹在40厘米左右,还有一种新发现的兽脚类恐龙足迹,因足迹肥肥胖胖的,像盛开的百合花一样,因而得“东方百合肥壮足迹”之名。
兽脚类恐龙是肉食性恐龙,主要靠捕食其他动物为生,它们不断的追逐,因此其足迹范围分布很广。
兽脚类的恐龙足迹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后脚通常有三个脚趾,三个趾前面常有尖锐的爪迹。
——读邢立达《恐龙足迹:追寻亿万年前的神秘印记》一书有感读着邢立达的《恐龙足迹》这本书,不知怎么就想起了张行的这首歌:一条路落叶无迹走过我走过你我想问你的足迹山无言水无语……今天人类行走的原野,在亿万年之前也曾被恐龙走过。
恐龙早已绝迹,但当年它们行走的足迹,并没有全部随风而去,有相当一部分被保留了下来。
当时光走到1802年时,美国年仅14岁的小穆迪,为古生物学家提供了有关恐龙足迹的最早记录。
此后历经了两百年的曲折探索,恐龙足迹的价值和意义正逐渐被更多的专业人士和社会各界所认识。
一、通向过往地质年代的密码喜欢看侦探节目的观众都知道,在找寻“罪犯”的蛛丝马迹时,脚印是侦查人员非常关注的一个细节。
通过对脚印的分析和研究,就可以推算出“罪犯”的身高、行走习惯、年龄等特征,帮助大家缩小范围,锁定目标。
因对脚印的研究而逐渐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称之为足迹学。
足迹学是研究生物活动遗迹的一门学科,又可以分为现代足迹学和古足迹学两个分支。
前者研究现生动物新近形成的遗迹,其中的一个小分支——足迹鉴定学,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公安系统的刑侦工作。
后者则是研究古代的遗迹化石,通过遗迹化石来推断造迹者的生存环境,以及足迹形成的方式、地点和地质年代,足迹与环境的关系等。
一谈起恐龙,人们就会联想到《侏罗纪公园》等电影,联想到博物馆里的恐龙骨骼化石和恐龙蛋的化石,很少有人会想到恐龙足迹化石。
其实,这些由恐龙脚丫儿“踏”出来的化石,有着恐龙骨骼化石无法替代的作用。
骨骼化石保存了恐龙死后那些支离破碎的信息,足迹化石保存的却是恐龙在日常生活中的精彩瞬间。
这些足迹不仅能反映恐龙日常的生活习性,行为方式,还能解释恐龙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这些都是古生物学家梦寐以求的宝贵信息。
就像根据研究罪犯的脚印可以推算出其身高、行走习惯、年龄……等一系列特征那样,对恐龙足迹的研究,也可以推测出恐龙脚的构造、恐龙的类型、行走的方式、体重和身高……一系列的信息。
成群的足迹还能反映恐龙群居、迁徙的情况,有时也能反映肉食性恐龙与素食性恐龙之间的争斗情况,以及恐龙之间的关系等。
山东江苏交界发现史前恐龙追击战足迹群(图) 2010年12月06日 17:00:44 来源:新浪科技【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兽脚类恐龙追击蜥脚类恐龙的场景复原(绘图/赵闯)
马陵山恐龙足迹群三号化石点的分布图:a.红色为肉食性兽脚类恐龙;b.绿色为大型蜥脚类恐龙;c.黄绿色为小型蜥脚类恐龙
马陵山恐龙足迹群三号化石点
马陵山恐龙足迹群二号化石点的大型足迹
12月6日消息,中美古生物学者宣布,他们在山东省与江苏省交界的马陵山脉发现了多个恐龙足迹群,约60个足迹分布在至少4个化石点,这批恐龙足迹隶属于蜥脚类和兽脚类两大类。
在其中的一个化石点,还出现了非常罕见的恐龙大追击场景。
化石的研究者,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生物科学系的邢立达博士研究生(微博),美国犹他州迪克西州立学院的杰瑞德D·哈里斯教授等专家学者在今月出版的《古生物学报》杂志撰文描述了这批珍贵的标本。
据悉,这批足迹保存于东海县山左口乡一村庄附近,在如此小的范围内出现了至少三种不同形态的蜥脚类足迹,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罕见的。
马陵山是古老的山脉,因地处郯庐断裂带(为我国东部巨型断裂带,北起沈阳南到安徽的庐江)中段,故有山体扭曲的地质景观。
错落有致的千层崖、泥裂龟壳崖,以马陵山为主体,目前已经形成一处以构造形迹、地质剖面、地质地貌、金刚石产地、恐龙遗迹、地质灾害遗迹为特点的地质公园。
早在1982年,就有考古队在山左口乡发现恐龙足迹化石,最大的一个足迹长82厘米,宽27厘米,当时认为是“神秘大脚印”。
到了1996年,国内知名恐龙学家甄朔南教授在总结中国恐龙足迹时,认为这批足迹是中国最大的恐龙足迹。
由于各种原因,这批珍贵的足迹迟迟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研究及保护。
化石爱好者的大发现
2005年,山东临沂化石爱好者唐永刚先生(网名“左山岭”)出于好奇,来到马陵山寻找“神秘大脚印”。
根据村里老人的提示,他来到了当初发现脚印的那段小路,经过仔细观察,找到了唯一一个幸存的蜥脚类恐龙足迹,此时的足迹风化已经相当严重,再加上行人来回踩踏,只能隐约辨认出轮廓。
当年发现的十多个脚印,如今却破坏得如此严重,令唐先生感到十分痛心。
唐永刚很善于思考,他突然想到:既然这里有,那么附近相同地层中或许能找到其它足迹。
于是,他就在附近寻找相似的地层。
果不其然,在距离此处足迹西面的不远处有一条冲沟,在冲沟的岩壁上,他发现了两个并列的足迹,长宽均为80多厘米。
经过仔细观察确定,认定是蜥脚类恐龙足迹。
后来,唐永刚先生又在南面100多米冲沟的左上方,一块很大的紫色砂岩上发现了6个恐龙足迹,除了蜥脚类的足迹外,竟然还有兽脚类的足迹。
他简直觉得自己中了头奖。
虚骨类足迹在岩层上有4个连续分布,每个间隔60厘米,此脚印能明显看到前端的利爪印迹,5串足迹呈西南东北走向,足足有几十个。
就这样,唐永刚追寻着白垩纪的足迹开始了他的化石猎人之路。
史前恐龙大追击
唐永刚先生将发现在网络上发布后,很快引起了国内恐龙足迹学者的关注。
2008年,邢
立达等人来到化石点,仔细测量、描绘、复制了恐龙足迹,还额外发现了另外几个化石点。
据观察,这批足迹应该出现于早白垩世晚期,距今约1亿至9000万年前。
在其中的三号化石点,则出现了非常罕见的恐龙大追击场景。
“我们可以看到,三号化石点共有6道恐龙足迹,其中5道属于植食性蜥脚类恐龙,可归入似雷龙足迹(Parabrontopodus),其中又分为2道成年,3道未成年恐龙的足迹。
剩下的一道则是可怕的肉食性兽脚类恐龙的足迹,只见它紧紧追随在未成年的小恐龙附近,正伺机而动,而大恐龙则返过身来保护幼仔,场面非常惊险!”哈里斯教授介绍说。
我们知道,恐龙足迹具有骨骼化石无法替代的作用,两者的保存条件也不一致。
也就是说,如果此地没有保存恐龙骨骼化石的条件,那么发现的恐龙足迹同样可以告诉我们此地生活过的恐龙种类。
马陵山地区并没有发现过恐龙化石,所以恐龙足迹就成为我们了解恐龙时代一把珍贵的钥匙。
“在几个相邻仅有百米的地区中,我们共发现了3个种类、4种形态的蜥脚类足迹。
这在其他足迹化石点都极少出现过。
这就表示,该地区的蜥脚类恐龙在恐龙时代有着突出的多样性。
希望有关部门能对这批恐龙足迹作进一步的保护。
”邢立达表示。
有助于破解“马陵之战”的减灶之谜?
足迹化石证明,白垩纪时的马陵山,气候湿润,植被发育,恐龙繁盛。
大批恐龙在河边湿软的泥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足迹逐渐干燥,被沙土掩埋,经过数千万年的地质作用,最后成为遗迹化石。
这批化石暴露在地表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这竟与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扯上了关系。
公元前342年,战国时期。
魏国出兵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任田忌为主帅,孙膑任军师,率领齐军直逼魏国首都大梁,施展“围魏救韩”。
魏惠王任命庞涓为将,统率
10万魏军与齐军一决雌雄。
孙膑针对魏军强悍善战,因而轻视齐军的弱点,定下了减灶诱敌,设伏聚歼的谋略。
就这样,齐军与魏军接触后,立即佯装战败后撤。
第一天挖10万人煮食用的灶,第二天减少至只足5万人用,第三天又减少至仅足3万人用,造成齐军士卒四散逃走,兵力不足的假象。
庞涓果然中计,因看到齐军天天减灶,得意忘形,只身带着部分精锐骑兵,日夜兼程追击齐军。
孙膑则于魏军必经之处——马陵山一带设伏。
最终在星夜等到魏军,万箭齐发之下,庞涓中箭后自杀。
马陵之战以魏军大败而告结束。
足迹学的研究则表明,有一批足迹很可能分布在整个马陵山区域。
当然,很多远古时候的足迹露头,经过成百上千年之后会风化掉,但又有新的足迹被暴露出来。
这些足迹通常都长近1米,为小坑状,而且成一定的顺序排列,乍一看,还真有点像军灶。
如果驰名中外的马陵之战真的发生在此(有一说为山东省聊城市莘县),那么这些大型的恐龙足迹说不定还真成了孙膑的“帮凶”,只要巧用这些古怪的大坑,也可以迷惑敌人呢!当然,这仅仅是一个有趣的想法而已,缺乏考古学的证据。
马陵山恐龙足迹群新发现的大量足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多年来蜥脚类足迹较少的局面。
同时,对研究该地区在白垩纪时期古生态学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有关专家学者正对该批足迹作进一步的研究。
背景知识:
什么是蜥脚类恐龙?
蜥脚类恐龙保持着所有陆生脊椎动物中最巨大者的称号,小脑袋,脖子和尾巴都很长,四肢粗壮,四足行走,以植物为食。
繁盛于侏罗纪与白垩纪末。
著名的迷惑龙、梁龙、腕龙以及我国的马门溪龙、黄河巨龙皆属此类。
(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