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212.50 KB
- 文档页数:8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主题一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问题探究】
情景2019年5月16日至20日,第十五届中国(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举行。
第十五届文博会是在建国70周年之际举办的一届重要展会,又恰逢文博会逢五重要节点,意义十分重大。
本届展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充分展示文化体制改革成果和文化产业发展新成就,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大力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全面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全力打造中国文化产品与项目的高端展示和交易平台,着力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加快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突出质量型、内涵式发展,集中展示文化产业核心层和科技融合的新产品、新技术,进一步提升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加快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问题:
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提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要性有哪些?
提示: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探究总结】
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观
点的文化。
这一点说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如果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就会失去指引、走向迷途乃至归于失败。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性。
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出中华文化一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和“魂”,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产生和发展的。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存续和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永远需要坚持的重要原则。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立足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当今时代具体条件的文化,它说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孕育、产生、发展的客观历史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基于当代中国的具体文化和各方面实际,结合当今时代的各方面客观条件,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孕育、产生、发展起来的,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先进文化。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它强调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属性和发展方向。
这里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这一长串定语规定了先进性,“社会主义文化”规定了本质属性,前后合起来,同时符合这两个标准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易错警示】正确区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1)物质文明是指人类物质生活的进步状况。
它主要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经济生活的进步。
物质文明越高,表明人类离开野蛮状态愈远,依赖自然的程度愈小,控制自然的能力愈强。
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给人类改造自然,征服宇宙,推动人类社会本身的进步创造了优越的、必要的、先决的条件。
因此,物质文明处于基础地位。
(2)精神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智慧、道德的进步状态。
其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文化方面,包括社会的文化、知识、智慧的状况,教育、科学、文化、艺术、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二是思想道德方面,包括社会的政治思想、道德面貌、社会风尚和人们的世界观、理想、情操、觉悟、信念以及组织性、纪律性的状况。
(3)联系: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形成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科学文化条件和思想条件。
【知识拓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1)“民族的”即民族性,就是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文化传统,就是要植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既吸收和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又保持中国风格、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
(2)“科学的”即科学性,就是文化建设要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
(3)“大众的”即群众性,就是既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又要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探究感悟】公共参与:中国梦也是文化强国之梦。
习近平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人民提供广阔的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请为“文化强国之梦”提出建议。
提示:(1)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立足于社会主义实践,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和凝聚力。
(3)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探究训练】
1.2020年是老舍先生诞辰121周年。
老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的作品善于表现城市中下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表现出鲜明的反帝爱国的题旨。
这给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启示是
(
)
①文艺工作者应该如实记录并反映所处的时代
②文艺工作者要把爱国主义作为创作的主旋律
③文艺工作者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④文艺工作者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
老舍创作的风格启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爱国主义作为创作的主旋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②③符合题意;文艺工作者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作品要贴近时代但不是如实记录并反映所处的时代,①错误;材料不涉及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④与题意不符。
2.时下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剧、微电影、网络演出、网络动漫等新兴文艺类型层出不穷,已成为中国文艺发展的新生力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同时,专家提出,百花竞放、蓬勃发展的网络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责无旁贷。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我们应该大力发展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②我们必须增强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自觉抵制网络文化
③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④促进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创新性融合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C。
材料中“百花竞放、蓬勃发展的网络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责无旁贷”,说明我们应该大力发展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①③入选;②表述错误,网络文化要辩证分析,不可一味抵制;④材料未体现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创新性融合,排除。
3.2019年8月9日,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烈士褒扬条例>的决定》。
褒扬烈士,引扬烈士精神( )
①是传承和发扬中国精神的需要
②能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物质动力
③根本目的是培养广大青年人的牺牲精神
④有利于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B。
烈士精神与中国精神、中华民族精神、革命文化、先进文化具有一致性、相通性,彼此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贯通;①④符合要求。
“物质动力”表述不正确,②不选;培养广大青年人的牺牲精神不是弘扬烈士精神的根本目的,③不选。
主题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问题探究】
情景2020年1月3日至4日,全国文明办主任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服务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工作主线,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弘扬共筑美好生
活梦想的时代新风,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问题:
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是什么?
提示: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
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2.怎样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提示:①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②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
③加快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探究总结】
1.厘清三个概念:
2.比较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知识拓展】精神文明建设并非都是政府的事
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引导,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发展先进文化,
建设精神文明,也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也是亿
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探究训练】
1.(2019·马鞍山高二检测)大型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通过“大主题与小切口”“大时
代与小故事”的有机结合,呈现“大美中国、大爱中国”的视觉总基调,激发了国人的自豪感
和自信心,刷新了中国纪录电影的票房纪录。
这说明
(
)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
③弘扬主旋律的优秀文化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④发展文化产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B。
文化有先进、健康和落后、腐朽之分,只有先进、健康文化才能促进个人成
长和社会发展,②错误;发展文化事业而不是文化产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④说法错误;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2.2020年元旦期间,全国各地广泛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
这是在全国
范围广泛开展的一项重点文化惠民活动,全国各地组织文化文艺小分队下基层,开展了系列惠民、为民、乐民的文化服务活动。
开展这一活动旨在
(
)
①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产业
③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
④让人民共享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
元旦期间,全国各地广泛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文化文艺小分队下基层,开展了系列惠民、为民、乐民的文化服务活动。
开展这一活动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让人民共享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成果,③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该活动的内容是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不涉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①②与题意不符。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吸收外来”是提升我国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③“不忘本来”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基
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方向和进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此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
材料没有体现“吸收外来”,排除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不忘本来”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基,②③符合题意;文化不能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方向和进程,排除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