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学生历史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 杨光辉
- 格式:docx
- 大小:31.23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一、引言阅读理解是学生提高历史学习能力的核心要素之一。
历史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发展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
因此,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当前历史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现状1.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整体不足。
目前,学生对于历史教材的阅读理解能力普遍较低,存在理解困难以及无法从材料中提炼关键信息的问题。
这主要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关,同时也与历史教材的写作方式不够清晰、生动有关。
2.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局限性。
学生在阅读历史材料时常常只停留在表面的理解上,缺乏对历史事件背后深层次原因和联系的把握,无法形成系统、全面的历史观。
三、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分析1.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去从材料中寻找答案,让学生逐渐形成提问的习惯。
通过提问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关注度和理解能力。
2.配备合适的教材和教辅资料。
选择合适的历史教材对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教材应该具有一定的难度,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此外,适度配备教辅资料,如参考书、解析书等,有助于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和学习。
3.阅读课外历史书籍。
学生通过阅读课外历史书籍,可以拓宽历史知识面,了解不同历史事件的背景和细节,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4.开展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
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历史材料的理解。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并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5.学生参与历史文化之旅和实地考察。
通过实地考察和历史文化之旅,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历史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
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历史学科的阅读能力摘要在历史学科要求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中,最基础的能力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活动,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载体。
阅读能力对学生智能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从历史学科提高阅读能力的必要性及怎样提高等方面做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高中学生;历史学科;阅读能力“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方式”,是观察、分析、思维等高层次能力的基础,“许多学生不能掌握知识,乃是因为他们还没有学会流畅地阅读、有理解地阅读,还没有学会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
“学生的智能发展,则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阅读能力是学生最基础的学习能力。
观察、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和运用都是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要具备高层次的观察、分析等思维能力,首先要具备高层次的阅读能力。
因此,必须把培养历史阅读能力作为历史课能力培养的首要任务。
中学历史课的知识点多、记忆量大,远胜其他学科。
近年来教科书的改革,使课文内容富有弹性,增加了大量原始资料、图片、历史故事,使课文的阅读量进一步增大,而且教科书对阅读的要求进一步深化。
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已成为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的重要步骤。
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课本知识的难易情况、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我认为历史科的阅读用以下几种方法能够提升阅读能力。
一、带着目标仔细读课本本身有着非常明显的优点:单元与每课之间有着内在联系,指导学生认真仔细读课本是阅读的最重要的环节。
阅读前教师应对课本进行深入钻研,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精心巧妙地编选几个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都比较强能够提纲挈领的思考题,好让学生阅读时心里装着问题,有目标的开展阅读。
可采用默读与朗读相结合的方法,因为朗读可避免错字,不认识的字,难懂的词,可以及时指出和纠正,同时可以抽一学生进行朗读,但是长时间朗读会产生疲劳,影响读的质量;如果长时间默读,又往往会“一目十行”、“眼神不一”,有的同学会“走神”或搞小动作;所以这种默读与朗读相结合的读法,既有学生活动,又有教师抽查,能使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
浅谈高中学生历史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作者:甄璐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5年第08期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在新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要能对自己的历史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以提高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能力,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自觉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条件。
其中,阅读能力是自主学习能力中最基础的能力,是中学历史教学应该着重培养的一种能力。
但在以往的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往往被忽视,一些教师也认为阅读能力主要是语文课的教学任务,因而不重视培养历史的阅读能力,这样就会使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进而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历史学习。
因此,必须把培养学生历史阅读能力作为历史课能力培养的首要任务。
一、根据课程目标要求、科学设问、导读在先一般认为,阅读教学包含“学生自读”和“教师导读”两个方面。
“学生自读”是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能动、主动的阅读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教师导读”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担当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
其中学生“读”的实践制约着教师“导”的方式,教师“导”的水平又决定着学生“读”的质量。
虽说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对教学的成败而言,“教师导读”乃是关键。
所以阅读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应当在明确教材重难点,新课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与能力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实际,合理设计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意识、有针对性地阅读课文,梳理知识。
二、构建教材整体框架,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完整性的角度来说教材的各章节、各部分总是围绕一定的主题而展开论述的。
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篇严密的议论文,教学中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主旨时要“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南京市陶吴中学陈先高教学过程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过程。
历史教材丰富多彩的内容信息,为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提供了物质基础,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学生的思维机器,培养学生的能力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教育教学质量。
笔者在高中多年从事历史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连起码的阅读能力都不具备。
严重影响了历史课堂教学质量。
本文笔者仅想谈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是学生从事学习的最基本的活动,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是获取知识、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自学的主要手段。
而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具有篇幅多,阅读量大的特点。
古代学者刘向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可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生对阅读能力的掌握对学好历史是多么的重要。
如何学会阅读并提高历史阅读能力,是高中学生历史学习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首先,学会阅读目录,宏观把握历史知识结构历史教材中的目录不仅只是起到索引的功能,更能提示学习的内容,体现了知识的内在结构和联系。
它有助于我们透彻地理解历史课本的内容,引导我们从整体上更全面地把握历史知识结构。
阅读目录时要分析章与章之间,章节之间及节与节之间的关系,可以编制出历史图示,通过阅读目录可以了解一个章节之间的关系,这也理清了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之间的基本关系,构建了本章的知识体系,从宏观上掌握了历史发展的线索。
例如,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五章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其中有三节内容:第一节新文化运动;第二节五四运动;第三节中国共产党诞生。
我们知道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而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通过阅读目录我们明显地可以发现这三节内容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
当我们注意和挖掘出这些目录中蕴涵的规律,这将对我们的学生对教材的学习和理解起到了重大的帮助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讲述历史事件和人物,更应该鼓励学生从历史文献和著作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并做出判断。
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首先,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资源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选择那些具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历史文献和著作作为教材,这些教材不仅能够传达历史的基本知识,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历史书籍和研究论文,提升他们的读写能力和历史素养。
其次,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不同类型的阅读策略。
阅读历史文献和著作与阅读其他文本有所区别,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会预读,即在正式阅读之前先浏览文本,了解大致内容和结构。
此外,教师还可以教授学生如何进行主题词分析、文本注记和笔记技巧,并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和做出推理。
第三,通过开展实践和互动的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历史研究本身是一种实践性的学科,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调查、访谈和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并亲自体验历史。
这种实践性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文献和著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质疑和思考能力。
第四,进行有效的课堂讨论和学术写作指导。
课堂讨论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组织小组讨论以及辩论赛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观点,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表达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学术写作,要求他们撰写历史分析论文和书评,培养学生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最后,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过程和结果。
教师可以适时进行个别辅导,了解学生的阅读难点和困惑,并提供相应的指导。
同时,教师还应该定期进行阅读理解的评估,例如进行阅读理解测试和开展阅读反馈讨论,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浅谈高中学生历史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杨光辉发表时间:2012-06-19T15:15:33.763Z 来源:《教育创新学刊》2012年第6期供稿作者:杨光辉[导读] 因此,教师必须科学设计习题,通过练习、考查,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杨光辉【摘要】问答题是高考历史主观题的主要题型。
90年以来,其考查效能不断得到开发,能力要求实现了飞跃性转变,从侧重考查单纯史实叙述能力,转变为全面考查再现、分析、归纳、比较、概括、评价、论证、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突出了历史学科功能,进而要求历史与相关学科的知识渗透、能力迁移、融文史哲于一炉。
【关键词】高中历史阅读能力一、打好基础,着力构架立体的历史知识之树。
历史基础知识,包括微观和宏观两部分,即具体的知识点和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高考历史问答题对历史知识的考查要求,主要的是概括性条理化的宏观知识。
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学应打好基础,强化整理、归纳、概括知识能力的训练,着力构架立体的知识之树,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只有掌握了概括而又系统化、条理化的历史知识,在考场上才能运用自如,有的放矢,适应问答题对再现史实能力的考查要求。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从宏观上整理知识,构架立体的历史知识之树呢?①利用课本目录,大事年表,熟记历史分期和篇、章、节要目,把握历史演进过程中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整体的知识框架。
②围绕各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组织知识、展开论证,突破重点难点。
如围绕中国封建社会史(从战国开始到鸦片战争前)五个发展时期的各自特征,逐一组织史实,展开论证。
③理清基本历史线索,带动知识的演绎串联。
如,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史有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三条基本线索,它们贯穿着资本帝国主义国家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的三次革命高潮和大批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历史的全过程。
三条主线及其联系的知识体系构成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史的基本内容。
④抓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理解各种社会政治力理合乎逻辑的分化组全。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摘要】高中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历史文献和资料,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信息和意义,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训练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帮助他们提高历史信息的筛选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为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基础。
只有通过深入理解历史文献和资料,学生才能对历史事件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学术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阅读理解能力、历史文献、历史事件、历史问题、归纳总结、历史信息筛选、思考能力、学习基础。
1. 引言1.1 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高中历史教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了解过去的故事和事件,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
历史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历史,学生可以认识到历史事件对现实的影响,了解历史上人们曾经面临过的挑战和困难。
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提升都具有重要作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学校和教师应重视历史教学的质量,努力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1.2 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性通过阅读历史文献和资料,学生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独特性,培养起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资料,学生可以逐渐培养起对细节的敏锐观察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激发学生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从而形成更加全面的历史认识。
训练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可以帮助他们从海量的历史资料中筛选出关键信息,形成清晰的思维框架和逻辑链条。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一、引言阅读理解是学生获取信息、理解知识、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尤为重要,因为历史文献的阅读理解是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分析历史问题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师的角色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教师需要具备以下能力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积极引导学生阅读。
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有选择地阅读历史文献,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他们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历史名著、历史评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阅读。
2.教授阅读策略。
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阅读策略,如预读、快速阅读、细节提取、主旨概括等。
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文献,准确抓住重点。
3.培养批判性思维。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阅读历史文献时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文献的可信度、观点的合理性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文献,辨析历史事件。
三、教学策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选用合适的历史文献。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他们的历史文献。
这些文献既要有足够的信息量,又不能过于复杂,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和阅读。
2.分层次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分层次教学。
对于那些阅读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采用分段式教学,逐步引导他们理解文献的内容;对于阅读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增加一些拓展阅读,培养他们对历史文献的深度理解能力。
3.组织阅读讨论。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讨论,让学生彼此交流、分享对历史文献的理解。
在讨论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供解答,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文献。
4.应用知识于实际。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历史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篇历史文献,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文献的可信度,并分析文献中的观点和论证是否合理。
四、评价方法为了检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法。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一、引言阅读理解是历史学习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历史教学中往往侧重于课堂讲解和知识传授,学生对于历史文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往往不够充分。
因此,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成为一项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水平在进行历史阅读教学前,教师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水平。
可以通过课前测试、小组讨论、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进行评估。
通过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提供更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和教学方法。
三、选择优质的历史阅读材料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应该挑选适合学生的优质历史阅读材料。
优质的历史阅读材料应该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内容具有相关性和真实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二是结构清晰,逻辑性强,学生容易理解;三是语言精炼,文风简明,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提供多样化的阅读任务在历史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提供多样化的阅读任务。
除了传统的单词词义理解、主旨理解任务外,还可以引入细节理解、推断判断、批判性思考和作文写作等任务,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比如,可以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材料中的细节进行分析、推理,发表个人观点或撰写特定题材的历史文章等。
五、培养解读历史文本的技巧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理解能力,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解读历史文本的技巧。
这包括识别关键词、理解上下文、提炼主旨要点、掌握常见历史概念等。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技巧解读历史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互动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互动。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交流观点、比较不同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对历史学科的阅读能力培养高中学生对历史学科的阅读能力是提高他们历史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历史是一门需要大量阅读的学科,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应该能够理解并分析历史文本的内容,并能够应用历史知识来解决问题。
下面将介绍几个有效的方法来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
首先,提供多样化的历史阅读材料。
高中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和需求各不相同,因此提供多种多样的历史材料能够吸引更多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选择包括历史文献、历史小说、历史漫画等不同类型的材料,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年龄和学习内容相关的历史材料,如历史小说《红楼梦》、《西游记》等,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来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
其次,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历史阅读通常涉及复杂的句子结构和专业术语,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可能比较困难。
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并应用一些阅读策略,如预测、问问题、找主题句、标记关键词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历史文本的内容。
教师可以组织阅读小组讨论,促使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阅读策略和理解。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和作业,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这些阅读策略来深入理解历史文本。
最后,鼓励学生进行独立阅读和扩展阅读。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优秀的历史著作或历史相关的图书,鼓励学生自愿阅读。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历史阅读俱乐部或图书分享会,让学生有机会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推荐好书。
通过独立阅读和扩展阅读,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历史阅读能力,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过程中,教师要适应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灵活选择适合学生的历史材料,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
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习和应用阅读策略,开展跨学科的学习,鼓励学生进行独立阅读和扩展阅读。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高中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培养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一、引言阅读理解是一项关键的学习技能,无论是在学术研究、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中,都是必不可少的能力。
然而,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们往往面临海量的信息和复杂的文本,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高中历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高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提供实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分析现状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系统的阅读训练。
很多历史课本和教材注重记忆历史事件和人物,忽略了对历史文本的深入分析和理解。
学生更多地被要求记忆史实,而非理解历史本质。
2.单一的教学方法。
教师以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独立思考的机会。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上无法提高。
3.忽视前期知识准备。
许多历史文本需要前置知识的支撑才能够理解。
然而,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导致学生阅读文本时对历史背景和相关概念缺乏理解。
三、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应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和策略。
1.阅读训练。
教师应该将阅读列为中心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训练。
课堂中可以设置专门的时间段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历史文本,并使用问题解答、小组讨论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培养阅读的习惯和兴趣。
2.提供丰富的文本。
教师可以从不同时间、地域和文化背景中选择丰富多样的历史文本,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历史文本可以包括原始文献、历史小说、文献片段等,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阅读和分析。
3.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历史文本时进行主动思考。
通过提问、讨论和写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维,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历史文本的意义和背后的观点。
4.建立知识框架。
在阅读历史文本之前,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框架。
通过概念解释、背景介绍和相关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背景知识,并将之应用到具体的文本理解中去。
浅谈高中学生历史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导读即指导阅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阅读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加强历史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
历史学科要求培养的学习能力包括: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等等。
其中,最基础的能力是阅读能力。
阅读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活动,而其他活动,如观察、分析、思维等都在阅读过程中进行。
阅读是培养学习能力的载体。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则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他着重强调了阅读对智能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指明了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根据高中学生目前学习历史的状况,加强导读也是势在必行。
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历史基本上局限于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简单记忆,以及对历史观点的一般了解。
由于对历史学科重视不够或不重视,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历史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依靠考前突击记忆,谈不上掌握历史学习方法,也不了解历史学科的特点。
因此,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不具备与教材要求相适应的学习能力。
带着这方面的欠缺,步入高二文科班,由于历史教学深度、广度的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与教学要求之间差距拉大。
阅读历史书籍处于机械、无意义状态的学生往往成为教科书的奴隶,为记忆历史知识背上沉重的包袱,渐渐失去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由于不具备阅读能力,学习中不能准确获取有效信息,识记、理解、运用都有困难,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
因此,积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是促使学生由机械学习向有意义学习发展,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历史成绩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应引起充分重视,并与高中历史教学同步进行。
2.加强导读的基本做法2.1开设阅读方法指导课;利用新学期导言课或专门开设学法指导课指导阅读方法,学法指导课应注意介绍历史学科特点,把记忆历史事件的“四部分”、“四要素”交给学生。
介绍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和社会横向面貌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对历史结构有初步认识,然后结合教学内容反复强化认识。
教学实践2013-05阅读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具备的最基本的一种能力。
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巩固深化已学知识,同时也为获取未知信息、解决新问题做准备。
大部分教师都提倡学生预习,其实,预习的过程也是一个阅读的过程、思考的过程、酝酿的过程。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增加了大量原始资料、图片、历史故事,加大了阅读量。
可见,在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对学生学习历史,提高学习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线教师,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关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几点拙见。
一、把握历史知识结构的基本特征布鲁纳说:“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好比一个人的骨架,把分散零碎的知识点勾勒成一个清晰有序的框架,使学生从盲目无序的学习状况中解脱出来,理清思路,梳理内容,从而由表层现象揭示历史内在规律。
如,历史知识结构最基本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五要素”(由“人、地、时、事、义”构成)、“三部曲”(原因、经过和结果)、“多方面”(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问题、对外关系)。
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挖掘学习窍门,用历史结构特征来指导阅读行为,使历史学习有序可循,有章可依。
结构清晰,目标明确,不仅节省阅读时间,提高阅读效率,同时也减轻了学生负担,增强了学习兴趣,并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二、采用层次阅读式学习历史在掌握认识历史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还可采用层次阅读法来学习历史。
具体包含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历史教材最常涉及时间,按历史时间发展前后顺序,根据历史时代特征异同,合并归类分割层次;另一方面从宏观到微观层层分割,由面到线到点,逐层细化渗透深入到每一个知识点。
这种分层分解攻克,不但使学生从心理上消除学习障碍,而且轻松化解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遇到的“大块头”问题。
在进行层次阅读的同时,引导学生把知识通过制作表格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历史知识更加规整,一目了然。
层次阅读辅以表解形式,使学生的高中历史学习过程更加严谨有序,事半功倍。
注重历史与现实重大治生活、热点的联系,考查史渗透能力,是近几年高考问答题能力要求的又
一新变化。
问答题对这方面能力的考查具有其他题型所无法替代的优势。
这种考查已屡见于近几年的高考中,
考查内容涉及了治思想教育的诸多方面,很好地体现了历史学科功能。
有反映重要和重大
纪念年内容的,如93年第43题考毛泽,95年第43题考与“二战”有关的内容;有反映重大治热点问题的,
如93年第42题(“榷场题”)考民族关系问题,95年第42题考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问题;等等,不一而足。
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学应密切联系现实,历史与治的相互渗透,赋予历史学科现实的生命力和强
[1]
[2]。
-让每一个人同等地提高自我浅谈历史教课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育杨翠平【纲要】在历史学习中,阅读史料是一种基本的能力。
但是,在教课过程中和历次的习题练习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学生要认识和认识过去的历史事实,这就一定阅读承载历史信息的文字资料。
所以,阅读中学历史课文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门路,阅读能力的高低对历史学习水平的提高有侧重要的影响。
【要点词】阅读史料,历史学习,阅读能力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是对于历史的认识过程。
因为客观的历史事实自己已经过去,没法重演,不可以借助实验加以再现,也不可以直接察看,而只好间接认识和认识。
今世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三十年的经验使我坚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优秀的阅读能力”。
几年的教课实践,特别是这两年的历史教课,因为培育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更使我深深感觉到:历史教课重视对历史课文的阅读指导,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阅读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爱念书、多念书,进而宽阔了学生的视线,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也表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下边,我就来说说如何培育学生阅读能力:一、指引学生明确阅读目的1有了明确的阅读目的,才会有饱满的激人情对书籍,思想也才会变得更活跃、更敏锐。
反之,漫无目的,阅读就会变为被动的行为,事半功倍,甚至劳而无功。
所以,我在教课过程中,第一让学生明确认识到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为了“鉴古通今”,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而获取真知,变得聪慧,提高自己的非智力要素,而不单是为了得高分,升名校,知足一些眼前的欲念。
别的,要修业生在每次阅读以前第一要设定明确的详细目的,在阅读前应思虑以下问题:我阅读这篇文章是为了认识该课的知识构造?或为了理解该课的要点难点?或为认识答课后练习题?或为了从中获取什么有利的启迪?设定总目标以后,还能够将目标分红几个能够实现的小目标,而后为每一步骤规定确实可行的限期,这样就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比如:阅读学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究中波折行进》一课前,先确订阅读目标:从课题和子目中认识该课的知识构造(探究、波折、行进)。
浅谈高中学生历史学科阅读能力的培养杨光辉摘要】问答题是高考历史主观题的主要题型。
90年以来,其考查效能不断得到开发,能力要求实现了飞跃性转变,从侧重考查单纯史实叙述能力,转变为全面考查再现、分析、归纳、比较、概括、评价、论证、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突出了历史学科功能,进而要求历史与相关学科的知识渗透、能力迁移、融文史哲于一炉。
【关键词】高中历史阅读能力一、打好基础,着力构架立体的历史知识之树。
历史基础知识,包括微观和宏观两部分,即具体的知识点和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高考历史问答题对历史知识的考查要求,主要的是概括性条理化的宏观知识。
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学应打好基础,强化整理、归纳、概括知识能力的训练,着力构架立体的知识之树,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只有掌握了概括而又系统化、条理化的历史知识,在考场上才能运用自如,有的放矢,适应问答题对再现史实能力的考查要求。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从宏观上整理知识,构架立体的历史知识之树呢?①利用课本目录,大事年表,熟记历史分期和篇、章、节要目,把握历史演进过程中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整体的知识框架。
②围绕各历史阶段的基本特征,组织知识、展开论证,突破重点难点。
如围绕中国封建社会史(从战国开始到鸦片战争前)五个发展时期的各自特征,逐一组织史实,展开论证。
③理清基本历史线索,带动知识的演绎串联。
如,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史有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三条基本线索,它们贯穿着资本帝国主义国家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的三次革命高潮和大批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历史的全过程。
三条主线及其联系的知识体系构成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史的基本内容。
④抓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理解各种社会政治力理合乎逻辑的分化组全。
如抓住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四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理解中国共产党在各革命历史阶段基本政策的相应变化,以及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伴随主要矛盾变化的分化组合。
⑤从历史基本结论出发,反思历史进程,加强史论结合。
如从中国百余年的民主革命中得出的几条基本历史经验出发,反思中国近代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加深对四项立国之本的理解。
⑥专题归类,纵横联系,形成主体的知识体系。
如:中国古代史可按政治、经济、民族关系,中外关系,科技文化五个专题纵向整理知识,同时阐明五个方面的横向相互关系。
世界史可按地区、国别整理知识,并注意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历史发展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二、重视唯物史观教学,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中学师生应高度重视唯物史观教学,历史学科具有这方面的得天独厚条件,关键在于要有自觉的教学意识,要善于挖掘教材的相关内容,努力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或观点。
如原因和结果(包括互为因果)共性和个性,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继承和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群众及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等;并在此基础上强化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训练,学会找准史论的结合点。
例如,在讲授春秋时期奴隶制瓦解和战国时期封建制的确立时,引导学生分析教材如下内容的内在关系: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剥削方式产生(生产关系)→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运动、封建制度确立(上层建筑)→战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明确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奴隶制解体,封建生产关系产生,经过新兴地主阶级领导的变法运动,确立了封建制,而新兴的封建制度的确立,反过来又促进了战国封建经济的发展。
通过上述分析,使学生初步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关系及其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辩证运动。
在讲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兴起这段历史时,启发学生根据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分析理解中国共产党基本政策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的转变,体会社会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又如,在学习18世纪法国大革命有关“拿破仑的崛起”的内容时,应着重向学生指出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以保障大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是当时法国革命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拿破仑的军事政治才能适应了这一必然趋势,为他建立资产阶级军事专政开辟了道路。
说明正是由于当时的历史需要才出现了拿破仑式的人物,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三、导读的重要性。
导读即指导阅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阅读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加强历史学科学习能力的培养。
历史学科要求培养的学习能力包括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历史思维能力等。
其中,最基础的能力是阅读能力。
阅读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活动,而其他活动,如观察、分析、思维等都在阅读过程中进行。
阅读是培养学习能力的载体。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则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他着重强调对阅读智能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指明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从中学阅读教学的特点来说,加强导读应得到应有的重视,中学历史教学的课时容量之大,阅读记忆量之多,远胜其他学科。
近年来教科书的改革,使课文内容富有弹性,增加了大量原始资料、图片、历史故事,使课文的阅读量进一步增大,而且教科书对阅读的要求进一步深化。
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已成为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步骤。
根据高中学生目前学习历史的状况,加强导读也是势在必行。
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历史基本上局限于对历史基础知识的简单记忆,以及对历史观点的一般了解。
由于对历史学科重视不够或不重视,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历史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依靠考前突击记忆,谈不上掌握历史学习方法,也不了解历史学科的特点。
因此,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不具备与教材要求相适应的学习能力。
带着这方面的欠缺,步入高二文科班,由于历史教学深度、广度的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与教学要求之间差距拉大。
阅读历史书籍处于机械、无意义状态的学生往往成为教科书的奴隶,为记忆历史知识背上沉重的包袱,渐渐失去对历史的学习兴趣。
由于不具备阅读能力,学习中不能准确获取有效信息,识记、理解、运用都有困难,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
因此,积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是促使学生由机械学习向有意义学习发展,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历史成绩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应引起充分重视,并与高中历史教学同步进行。
四、导读首先应立足于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
1、认识、掌握历史重大事件是历史阅读的一大特征历史记载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它是由无数的历史现象、历史事实组成的,是历史的客观存在。
历史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认识、记忆这些客观现象,不过,这是较低层次的阅读能力。
第二步的学习要求是认识为什么发生这些事,这些事件在历史上起什么作用,有什么经验和教训,并能找出历史的基本规律。
这属于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要求。
记忆并掌握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是历史阅读的基本活动内容,占去学习历史的大量时间。
如何帮助学生高效、省时、牢固地掌握历史事实是导读的一项任务。
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历史事件都包含有原因、经过、结果、影响4个部分,其中经过和结果是历史事件的客观存在。
历史的经过又分为时、地、人、事4个基本要素,也就是历史现象或事件的发生时间、空间、重要人物、基本过程。
这四要素是历史事件的精髓,记忆与表达历史事件必须牢牢抓住四要素,并采用归纳法。
阅读要求做到准确、精要、完整,摒弃逐字逐句、整段整章地死记硬背课文的陈旧阅读方法。
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还包含原因、影响或性质、特点、地位等。
这是人类对历史事件上的探索、分析、总结而得出的结论,是基于客观基础上的主观认识。
掌握这部分内容必须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一定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
这是历史学科高层次阅读能力要求的体现。
这方面内容的导读,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的思维方式,学会带着问题阅读,学会思考和解决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方向。
另一方面,对历史事件的认识,不同的阶级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问题,所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
因此,历史又带有阶级性的特点。
2.认识并掌握历史的基本结构,是历史阅读的又一特征人类社会是一个渐变的发展过程,许多看起来孤立的事件之间却有必然的内在联系。
往往A事件的结果是B事件的原因,B事件的结果又是C事件的原因,同一类事件发展的进程就形成历史的基本线索。
人类社会的发展又是立体的,多方面同时进行的发展过程。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互相制约,互相影响。
因此必须把历史发展过程看做一个整体,而且是动态的整体。
认识并把握这个历史发展的基本结构,是高考要求考查的能力之一。
然而由于课本编排的局限,学生难以从中阅读认识历史的整体结构。
所以,历史导读的又一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认识知识的结构体系,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和横向联系,明确每一历史事件在历史发展全过程中的特定地位。
通过把握整体知识结构的阅读,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不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整体的、动态的、有联系的,使知识的认识水平能够由表及里逐步提高。
因此,掌握历史知识结构,阅读采用结构式的记忆法,能够有效地促进有意义学习,增强学习兴趣,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3、引导学生采用层次阅读法学习历史在掌握历史事件记忆方法与认识历史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采用层次阅读法学习。
所谓层次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历史时间的发展过程从粗到细,从大阶段到小阶段不断分割的层次;另一是把历史的全貌所包含的内容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地分割,一直到每一个知识点。
在归纳和分割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史和论的结合,往往采用表解的方法,把某一阶段的历史知识及其联系展现出来。
采用表解辅助的层次阅读法,具有要点突出、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等优点。
既能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历史基本进程,又能突出各个阶段特点,落实每一个基础知识点。
实践证明,采用层次阅读法复习,大大提高学生认识知识的准确性和学习的效率。
4、加强导读的基本做法开设阅读方法指导课。
利用新学期导言课或专门开设学法指导课指导阅读方法,学法指导课应注意介绍历史学科特点,把记忆历史事件的“四部分”“四要素”教给学生。
介绍历史发展的纵向线索和社会横向面貌的基本内容,使学生对历史结构有初步认识,然后结合教学内容反复强化认识。
学法指导课的另一重要任务是介绍学习历史的基本理论武器,即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并指导学生运用理论武器去观察、思考、解决历史问题。
加强教师的导读示范活动。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一个过程,而且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知识的积累逐渐培养起来的。
因此,导读活动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并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