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每日一练试卷 附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11
省(市区)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考试须知:123 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
1、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选项属于缺失性需要的是( )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自尊的需要
C.认知的需要
D.审美的需要
2、某古籍研究所最近发现了一批古代教育文献,专家对这些文献的版式进行了鉴别和评价。
按照文献评价的分类,这属于( )
A.外部评价
B.内部评价
C.事实评价
D.价值评价
3、1927年经蔡元培等人提议试行的大学院和大学区制,是借鉴国外教育行政制度的结果。
所借鉴的国家是( )
A.法国
B.德国
C.日本
D.美国
4、在道德修养方法上,认为无须外求,只须明内在良知的古代教育家有( )
A.孟轲、王守仁
B.孟轲、朱熹
C.荀况、王守仁
D.荀况、朱熹
5、为救妻子去偷药,只不过做了丈夫该做的事。
如果他不这样做,别人会骂他的。
”根据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该儿童道德判断的( )特点是
A.以人际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
B.以工具理性的相对主义为定向
C.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
D.以法律的秩序为定向
6、研究者要检验三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应采用的检验类型是( )
A.t 检查
B.z 检查
C.F 检查
D.X2检查
7、下列选项中,属于清末新政时期教育变革的重要举措是( )
A.颁布壬子癸丑学制
B.确立男女同校制度
C.设立学部
D.创设京师大学堂
8、明代在城乡泛设立了一种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机构,它在招生择师,学习内容和教学活动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这种教育机构是( )
A.书馆
B.精舍
C.社学
D.私塾
9、幼儿往往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当他们看到月亮会动时,就坚持认为月亮是有生命的。
这种构建知识的方式是()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平衡
10、从20世纪30年代起,欧美掀起了一场主张恢复西方传统教育核心价值的取向,反对进步教育和新教育的运动,形成了“新传统教育”思潮。
新传统教育主要包括()
A.要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B.改造主义教育、永恒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教育
C.永恒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改造主义教育
D.新托马斯主义教育、要素主义教育、改造主义教育
11、在研究“二战”期间在华犹太人的教育状况时,研究生只查阅了上海档案馆。
指导教师让该生继续到哈尔滨档案馆查阅资料。
这个研究生在检索文献的过程中违反了()
A.全面性
B.准确性
C.勤于积累
D.善于思索
12、下列关于内在效度、外在效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内在效度越高,其结果越能确定是由实验处理所导致
B.外在效度越高,其结果的推论范围就越大
C.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必要条件
D.内在效度高的实验,外在效度一定高
13、《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国古代较为流行的蒙学教材。
这类教材在编写上除了文字简练、通俗易懂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
A.联系儿童生活
B.采用韵语形式
C.图文并茂
D.内容生动有趣
14、学生学习时用简介的语言写出材料中主要观点、次要观点以及各观点之间关系。
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精加工策略
B.计划策略
C.调节策略
D.组织策略
15、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能发现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而与物体的质地无关。
这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已处在()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6、古代斯巴达人为年轻一代所提供的教育主要是()
A.文雅教育
B.文体教育
C.职业教育
D.军体教育
17、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孰优孰劣问题上,认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优越的西方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赫尔巴特
D.第斯多惠
18、泰勒原理由两条密切相关的基本原理组成,一条是课程编制原理,另一条是()
A.课程实施原理
B.课程设计原理
C.课程评价原理
D.课程组织原理
19、19世纪前半期,英国兴起的城市学院运动在较大程度上革新了英国高等教育传统,此类学院在教育实践中强调()
A.宗教神学知识教学与自然科学知识教学并重
B.贵族子弟与中产阶层子弟同堂学习
C.古典学科与现代科学并行不悖
D.社会团体与政府合作管理
20、某学生做作业时,常常依据身边老师的面部表情来判断自己做题的对错并迅速更改答案。
这位学生的认知风格很可能属于()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21、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认为,实现人的社会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
A.发展生产力
B.消灭社会分工
C.普及教育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2、将人的灵魂分为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伦理的灵魂,并根据此主张实施体育,德育和智育的古希腊教育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毕达哥拉斯
23、在有指导的发现学习中,教师提示和指导学生思维以促进学生的理解,这种教学属于()
A.程序化教学
B.支架式教学
C.合作是学习
D.讨论
24、古风时代雅典青少年一边继续在文法学校和弦琴学校学习,一边为了接受体育训练进入()
A.斯多葛学校
B.体操学校
C.埃弗比
D.体育馆
25、在17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所设计的教育体系中,处于前提和基础地位的教育活动是()
A.身体的养育
B.知识的学习
C.德行的塑造
D.礼仪的培养
26、张之洞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人物,以下有关他的表达,正确的是()
A.最早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B.系统阐述了“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C.组织草拟了《京师大学堂章程》
D.主持制定了“癸卯学制”
27、“虚心涵泳”是朱熹的读书法。
此处的“涵泳”是指读书时应()
A.细心玩味
B.融会贯通
C.敬守此意
D.收敛此心
28、某校在实施一项帮助问题学生的特殊教育计划时,泄露了一些学生的家庭困难和个人生理缺陷的信息,导致这些学生的尴尬和不安,甚至有学生再也不愿意上学。
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力公约》,这所学校做法违背了()
A.儿童最大利益原则
B.尊重儿童权利与尊严原则
C.无歧视原则
D.遵守儿童观点原则
29、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拿破仑十分重视技术教育和专门学校的发展,曾被其喻为“能下金蛋的母鸡”的教育机构是()
A.巴黎机械与化学工艺学校
B.圣苏尔特种军事学校
C.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D.巴黎理工学校
30、0世纪80年代日本国会批准成立的指导日本教育改革的领导机构是()
A.临时教育审议会
B.中央教育审议会
C.终身教育审议会
D.地方教育审议会
31、强调教师文化建设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
A.知识取向模式
B.实践取向模式
C.生态取向模式
D.自我更新取向模式
32、当代中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是()
A.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向融合
B.普通教育与通用教育向融合
C.普通教育与初等教育贯通
D.普通教育与高等教育贯通
33、下列关于学术论文的结论与讨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结论就是摘要的重复
B.结论是围绕正文所做的结语
C.结论是对研究成果进行更高层次的精确概括
D.讨论往往用于自然科学的学术论文
34、为了研究教师的强化方式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某研究者把被试学生分成受表扬组、受训斥组、静听组、无强化组等四种强化方式组开展为期一年的实验研究。
这种研究设计违背了教育研究的()
A.客观性原则
B.创新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伦理原则
35、教师在长期压力的体验下,会出现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消极应对工作。
这种问题属于()
A.职业倦怠
B.职业迷茫
C.职业逃避
D.职业道德失范
36、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国家本位论
D.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37、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
A.经验主义课程论
B.学科中心课程论
C.存在主义课程论
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38、教育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特别强调这一观点的教育学派是()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39、下列选项中属于结构良好任务的是()
A.写命题作文
B.为班级设计网页
C.诊断电脑故障
D.完成考试单选题
40、17-18世纪英国的公学采用寄宿制,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具有大学预科的性质。
这种“公学”的含义是()
A.公立学校
B.公共机构管理的学校
C.由政府或地方使用公共税收开办的学校
D.为培养公职人员而由公众团体资助兴办的学校
41、根据过度学习原则,如果一个学生经过4次复述刚好可记住某个英语单词,那么他学习该词最适宜的复述次数应该是()
A.5次
B.6次
C.7次
D.8次
42、关注知识与权力意识形态关系的教育学流派是()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批判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文化教育学
43、在选拔性考试中,某试题得分的标准差极小,表明该题存在的问题是()
A.难度低
B.效度低
C.信度低
D.区分度低
44、教育测验运动和实验教育学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体现了()
A.人本主义取向
B.科学主义取向
C.解释主义取向
D.历史主义取向
45、我国中学曾经分别开设《动物学》和《植物学》的两个科目,后来合并为《生物学》一个科目,从课程组织的类型来看,合并后的《生物学》属于()
A.融合课程
B.综合课程
C.分科课程
D.核心课程
二、辨析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
1、心智技能的获得只要通过反复练习达到“孰能生巧”即可。
2、马卡连柯倡导的集体教育即集体主义教育。
3、教师个体专业化的过程就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过程。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
1、简述教育实验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的含义,并举出两种影响实验效度的心理效应。
2、简述教育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3、简述德育、智育、体育的相互联系。
4、简述学科德育的内涵、特点及其实施方式。
5、简述菲茨与波斯纳提出的操作技能形成阶段及其特点。
四、分析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30分,共90分)
1、请回答以下问题:
(1)蔡元培所说的“教育者非以要吾人教育儿童,而吾人受教于儿童之谓也”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观点?
(2)试从学校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说明蔡元培所说的教育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教育变革中的表现?
2、某研究者拟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两种方法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进行调查。
3、某教师试图采用榜样法和当众表扬的强化方式培养儿童形成利他习惯,
这一做法最容易引起学生何种行为?
如果要使行为成为习惯,所需要的内部外部条件以及理由是什么?
这一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强化。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
1、B
2、A
3、A
4、A
5、A,解析:科尔伯格通过“道德两难故事”,依据不同年龄儿童进行道德判断的思维结构,将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
处于以人际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阶段的儿童,表现为尊重大多数人的意)(见下表为三水平、六阶段见和惯常的角色行为,避免非议以赢得赞赏,重视顺从和做好孩子。
他们希望保持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和谐的关系,希望被人看作好人,要求自己不辜负父母、教师、朋友的期望,并与其保持相互尊重、信任的关系。
这时儿童已能够根据行为的动机和感情来评价行为。
这个阶段的儿童在读到海因兹偷药的故事时,有的说“偷药不对,好孩子是不偷的”,或强调“海因兹爱他的妻子,是因为已经走投无路才去偷的,这A项。
是可原谅的”。
6、B,Z检验适用于小样本(n﹤30),T检验适用于大样本。
F检验又叫方差齐性检验。
在两样本t检验中要用到F检验。
X2检验还可用于检验总体的次数分配是否属于正态分布及进行成对资料的符号检验、两组或两组以上资料的中位数检验等。
7、C
8、C 只有社学和私塾针对儿童,社学是国家建立,私塾属于私立。
9、A
10、A
11、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文献资料的检索。
首先,检索要全面,即全面性,不仅要广泛查阅自己特定范围内的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而且要把视野放宽,广泛浏览特定范围以外的有关研究成果,以便及时掌握最新的研究资料和动向。
特别是要着力搜集第一手资料,以保证研究的客观全面。
其次,检索要认真细致,即准确性。
通过细读,掌握若干年来所研究的领域内讨论过哪些问题,有哪些分歧意见,有哪些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著作、主要观点。
要认真推敲观点和论据,并做好记录。
在实践中,常常发生因疏忽而形成的论据失误,表现为:(1)曲解引申,主观臆断。
(2)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突出其一,忽略其二,断章取义。
(3)脱离实际,追赶时尚。
这名研究生违反了检索的全面性原则。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
1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内在效度、外在效度的关系。
实验的内在效度愈高,其结果愈能确认是由实验处理所导致;而实验的外在效度愈高,其结果的推论范围就愈大。
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必要条件,但内在效度高的研究结果不一定具有很高的外在效度,而且内、外在效度有时会互相影响。
因此,实验设计必须重视这两种效度。
但是,在实际情形中,要同时兼顾两者是很难做到的。
一般来说,基础研究比较重视内在效度,而应用研究则比较重视外在效度。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
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13、B
14、D 这里体现的是用主要、次要等来组织知识。
15、D
16、D
17、B
18、C,解析:提供什么样的教育经验最有可确定教育目标)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是:学校应该试图达到哪些教育目标(,人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组织教育经验)选择学习经验),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能达到这些目标(以及评价编制的课程目标是否得以实现,。
泰勒原理主要探讨了课程如何编制,(评价教育计划)在得以实现C项。
19、D
20、A
21、D
22、C
23、B 支架式教学指的就是将教师的提示灯作为支架,当学生理解知识后,老师的提示就撤去了,即取消支架。
24、B
25、C
26、D 只有A和D是张之洞所为,但张之洞不是最早提出的,而是吧中体西用思想理论化的人物,也就是说A表述有误。
27、A 也就是反复玩味,认真咀嚼的意思。
28、B
29、D
30、A
31、C
32、A
33、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术论文中结论的构成。
结论是围绕正文所作的结语,是对研究成果进行的更高层次的精确概括。
结论的措辞要严谨,逻辑要严密。
讨论往往用于自然科学的学术论文。
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知识模块:教育研究方法
34、D,解析:
本题选D。
伦理原则要求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必须承担保护对象的责任,使其权益免受研究活动的侵害。
35、A
36、D 请注意,A和B是价值取向,不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37、B
38、A
39、D
40、D
41、B,解析:
本题选B。
过度学习属于复述策略之一,在达到掌握水平之后,继续进行过度学习,有助于加强记忆和保持。
研究表明,150%的过度学习是最适宜的。
42、B 批判教育学喜欢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从阶级分析的离场研究教育,关注意识形态。
43、D,解析:
本题选D。
标准差各量数离差绝对值的平均数的平方根。
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验的心理特征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
通常情况下,用于选拔和鉴定分等的测验区分度高的试题,对被试者有较高的鉴别力。
区分度低的题目,好生与差生的得分无规律或差不多。
44、B
45、A 两个科目合并为新的科目就叫做融合课程。
二、辨析题(共3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
1、答案:错误。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具体有三个特点:第一,动作对象的观念性;第二,动作执行的内潜性。
第三,动作结构的减缩性<不用像动作技能那样一一出现,内部语言是可以合并、省略和简化的)。
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根据有关研究并结合教案实际,将加里培林的五个阶段进行了简化和改进,提出了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说,
即:
1)原型定向<原型定向即了解这种实践模式,了解动作结构,各动作成分及其顺序等。
该阶段学员主要是在头脑中形成程序性知识。
通过原型定向,学员在头脑中形成了有关活动方式的定向映象)。
2)原型操作<在该阶段,活动方式是物质化的,即以外部语言、外显的动作,按照活动模式一步步展开执行)。
3)原型内化<在该阶段,学员摆脱了实践模式,但已经将实践模式内化为一种熟练的思维活动方式,突出表现在外显的言语活动明显减少。
学员最初面临一个新任务时,始终复述任务规则,但随着练习的不断进行,法则复述消失,这是内化的一个标志)。
该题目认为心智技能的获得只要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熟能生巧”即可忽略了原型内化阶段,认为只要有外部的练习可以获得的观点是不对的。
2、答案:错误。
马卡连柯认为集体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
集体首先是在有共同目的、劳动和斗争的前提下,把人们团结起来的社会有机体。
集体主义教育的原则:1)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原则。
2)平行教育影响原则。
他说:“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结集体的一种影响。
相反地,每当我们涉及集体的时候,同时也应当成为对于组成集体的每一个个人的教育。
”因此,马卡连柯所谓的集体教育并不是我们社会主义教育过程中所提倡的“集体主义教育”。
3、答案要点:错误。
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指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
教师资格证书是国家颁发给个人,允许其从事教师职业的一种资格凭证。
从事教师职业首先要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但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并不等于成了一个成熟的教育专业人员,教师个体专业化是一个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
【评分说明】本题考察了教育学原理第十章教师与学生中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容。
首先要回答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其次要说明教师专业化与取得教师资格证二者的区别,最后总结,写出对错即可。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15分,共75分)
1、答案:
教育实验的内在效度是指自变量与因变量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能被解释的程度。
它表明的是因变量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对自变量的操纵。
只有当实验的结果仅仅是由于操作自变量和控制了无关因素的干扰所致,一个实验才是有效的,内在效度决定了实验结果的解释,没有内在效度的实验研究是没有价值的。
外在效度涉及教育实验研究结果的概括化、一般化和应用范围问题,表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研究结果是否被正确的应用到其他非实验情景、其他变量条件及其他时间、地点、总体中去的程度,所以又可以分为总体效度和生态效度。
在实验设计中,常常会由于变量的混淆而影响实验结果,即实验结果不仅仅是实验操作变量的结果,而是操作的变量与未控制变量相混合的结果。
心理学家把由变量的混淆而引起的典型错误概括为心理效应。
影响实验效度的典型效应如实验者效应,即罗森塔尔效应和霍桑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也称期望效应,是实验主试情感的某种偏向而对实验结果产生了干扰。
霍桑效应也被称为被试效应,指实验对象情感上的变化对实验结果产生了影响。
2、答案要点:
(1)掌握知识是提高智力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学生认识智力的发展;
(2)掌握知识与提高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知识不等于智力,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代表其智力水平的高低。
(3)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智力的发展,并将两者辩证地统一于教学活动中,防止重知轻能或轻知重能的倾向。
因此,探索两者相互转化的过程与条件,以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
3、答案: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形成所期望的的政治立场、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它体现了整个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的作用。
智育,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基本的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的教育,它在个性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体育,是全面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传授和学习健身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的教育。
体力和体质的发展是个性全面发展的生理基础。
德育、智育和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其中三个部分,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
首先,三者不可分割,其次,不能相互代替。
在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时,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只注重之间的联系性和相互促进性而忽视其各自的独特性;二是只注重他们的区别和不可代替性而忽视其相互促进的作用,甚至把他们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总之,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目的和手段的。
在实践中,共同组成统一的教育过程。
德育对其他各方面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
智育为其他各育实施提供认识基础。
体育是实施各育的物质保证,处理好它们的关系,使其相辅相成,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
4、答案要点:
1.内涵:学科德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受教育者身上培养所期望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等,以促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
任何学科都承担着德育的任务。
2.特点:德育内容丰富性;德育方法多样化;德育过程协同化;德育效果的综合性;德育途径多样化。
3.实施方式:直接的德育途径:直接的德育课程;间接的德育途径:其他学科课程中的德育任务。
主张德育渗透于一切课程和教学过中。
5、答案:
菲茨与波斯纳提出了经典的操作技能形成三阶段模型。
第一阶段是认知阶段。
学生尝试理解操作技能的任务及这一任务提出的要求,了解需要做哪些动作,各动作的顺序怎样,从何处可以得到反馈等。
此时,学生要选出原来已经掌握的部分技能,并按规定的程序将它们组合起来。
这一阶段的主要结果是获得程序性知识。
第二阶段是联结阶段。
在这一阶段,操作技能主要发生两类变化:一是先前流畅性和节奏感较差的部分技能逐渐变得富有节奏和流畅;二是一些个别的子技能被整合为互相协调一致的、稳定的总技能。
此时的练习策略也有两种变化:当总技能中各部分技能相对独立时,部分技能的学习可先于总技能的练习;当总技能需要对各部分技能加以协调才能获得时,总技能的学习可先于部分技能的练习。
第三阶段是自动化阶段。
此时,技能的执行变得日趋自动化,操作极其流畅、准确和稳定。
四、分析论述题(共3小题,每题30分,共90分)
1、【解析】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凯程专门押中的题。
问题1解析:新观念其实主要指教育要尊重人的身心发展,即凯程课堂中专门讲过得“尚自然,展个性”的思想。
问题2解析:
(1)教育制度的体现主要指1922年学制,男女共同受教育。
(2)教育方法的体现主要指方法灵活多样,体现儿童的主体性,实用主义思想,突出做中学,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等。
(3)教育内容的体现主要指学习白话文,学习科学知识。
2、参考答案:
(1)试述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问卷调查的优点:
(1)问卷调查的范围广。
无论是观察法还是实验室实验,主试能够收集到的信息往往局限于特定的情境,而问卷则可以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从简单到复杂,从外在行为到内心世界,从个人生活到社会现象,均可作为问卷的内容。
(2)问卷可以选取大样本量,效率较高。
问卷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将问卷分发或邮寄给众多的被调查者,短时间内就可以收集到大量的数据。
(3)问卷法的结果较少受主、被试交互作用的影响。
问卷法中,调查形式通常是匿名的,主试不用去控制和操纵被试,被试可以在较为自由的状态下独立思考来回答问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主、被试交互作用对研究结果的影响,结论比较客观。
(4)问卷法的结果较易量化。
相对于观察法、访谈法来说,问卷法所收集到的资料便于编码和统计处理。
问卷的结果可以进行不同层次的量化分析,不仅可以进行描述统计、推论统计,还可以进行较为复杂的结构模型分析。
问卷调查的缺点:
(1)灵活性问题。
当题目不适台被调查者时,被试只能是猜测、放弃或随机作答,无法调整题目。
(2)主试无法直接观察每个被调查者,无法记录被试回答问题时的反应o
(3)问卷的效度问题也需关注。
如何确保通过问卷能收集到有关被调查者的真实想法等方面的信息,也是研究者要致力解决的问题。
访谈调查的优点:
(1)灵活性强。
与观察法、问卷法相比,访谈法更具有灵活性。
在观察法中,观察者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在很多情形下,只能等待观察对象行为的出现,且只能获得“是什么”、“怎么样”等外在信息,无从了解被观察者的内在动机、情感。
在问卷法中,研究对象只就研究者所呈现的确定的问题进行回答,研究者对于研究对象为什么如此作答也无从知晓。
而访谈法则不然,研究者可以对感兴趣的行为表现、活动结果创根问底。
(2)能够使用比较复杂的访谈提纲。
访谈法与其他科学研究方法一样,具有目的性和一系列的操作规范,不是随意、无目的的聊天,而是为回答某些问题或检验研究假设而谈,对访谈的人数、谈话的内容、谈话的程序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同时能够使用比较复杂的访谈提纲,使访谈有序进行。
(3)能够获得直接、可靠的信息和资料。
因为访谈通常是面对面的交谈,容易引导深入交谈,进而获得可靠有效的资料。
(4)不受书面语言文字的限制。
与问卷法和测验法不同,访谈法不受书面语言文字的限制,被试思想观点的表达一般不受文化水平的限制。
(5)容易进行深入调查。
追问是访谈法特有的一种方式。
在访谈过程中,访谈者根据访谈对象的回答情况,可以不断追问,让访谈对象对自己的回答做出解释、补充和澄清,从而保证获得的资料全面、深入和具体。
访谈调查的缺点:
(1)样本量有限,且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应用上受到定限制。
(2)无法控制被试受主试的种种影响。
(3)干扰因素、不可控因素较多。
诸如访谈者的偏见、访谈对象的情绪状态、访谈地点等均会对访谈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4)访谈结果不易量化处理。
访谈法一般在调查对象较少的情况下采用,且常与问卷、测验等方法结台使用。
(2)调查中如何综合使用这两种方法。
由于单独使用问卷或访谈都存在一定的缺点,因此在很多调查中需要综合使用这两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