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交叉设计-匝道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3.82 MB
- 文档页数:54
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起终点标高及纵坡计算方法的探讨一、标高及纵坡定义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是实现道路互通的重要交通设施。
其起终点标高及纵坡是影响匝道线形、车辆行驶安全与舒适性的重要因素。
标高是指道路某一点相对于某一基准点的垂直高度,而纵坡则是指道路任意两点间的高差与水平距离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二、计算目的与意义确定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起终点的标高及纵坡是匝道设计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匝道的线形连续、平滑,满足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
合理的标高及纵坡设置可以减小车辆行驶的阻力和油耗,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因此,研究匝道起终点标高及纵坡的计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三、标高确定方法在确定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起终点的标高时,应考虑以下因素:匝道的线形、周围地形的变化、相交道路的标高、排水要求等。
常用的标高确定方法有:1.根据周围地形的变化,采用适当的计算公式或经验公式,计算出匝道的起终点标高。
2.通过实地勘察和测量,收集相关数据,分析并确定匝道的起终点标高。
3.参考类似工程的设计方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四、纵坡确定方法在确定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起终点的纵坡时,应考虑匝道的线形、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排水要求等因素。
常用的纵坡确定方法有:1.根据匝道的线形和设计速度,采用适当的计算公式或经验公式,计算出匝道的最大纵坡和最小纵坡。
2.通过实地勘察和测量,了解周围地形的变化和相交道路的标高,从而确定匝道的纵坡。
3.参考类似工程的设计方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五、考虑因素在确定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起终点的标高及纵坡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标高及纵坡的设置应满足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保证驾驶员能够平稳顺畅地通过互通匝道。
2.道路设计规范和标准:标高及纵坡的设置应符合相关道路设计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如《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等。
互通式立体交叉双车道匝道出入口形式分析互通式立体交叉双车道匝道出入口形式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交通事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道路工程项目的建设中,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的出入口形式化通常分为两种,即平行式与直接式,这两种形式各有优点与缺点,下面文章基于国内双车道匝道出入口形式侧移转向以及车道数平衡等相关问题的分析,结合车道渐变率、车道数的平衡、变速车道的长度以及辅助车道等相关内容,就互通式立体交叉双车道匝道出入口形式进行详细地阐述。
关键词:双车道;匝道出入口;互通式;车道一、引言在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设计上,一般情况下为单车道,而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城市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公路建设项目的增多,交通量的加大,在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上所用车道已逐渐从单车道向双车道匝道方向发展,并不断增多。
相对于单车道而言,双车道匝道出入口形式在设计上有很大的不同,且也更为复杂。
二、互通式立体交叉双车道匝道常见的出入口形式在公路建设规范与要求中,对于双车道匝道出口形式予以了明确的规定,即应为直接式的双车道,且其入口形式应为辅助车道直接式双车道。
双车道匝道出入口形式大致可分为三种,即平行式、直接式以及混合式,其中平行式由平行式与辅助车道所构成;混合式由直接式与辅助车道所构成。
为便于阐述与对比,下面笔者结合分河流车辆行车轨迹、车道数平衡以及变速车道长度等,对比分析每一种形式。
第一,在路政建设规定中明确规定若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数量大于1,则在出入口应设置相应的辅助车道,简单地讲就是双车道匝道的出口首先应满足的一个条件就是车道数平衡,满足该条件的目的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为基于行车安全以及可靠的满足,使每一个行车道均可得到合理且充分地利用;二为以免车辆因车道数的增加,而使车流量减少,有效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三为避免因无辅助车道与车道数不平衡,同一出口的多次分流间距比较近而发生交通事故或者对主线直行车辆正常行驶造成影响。
第五章匝道设计匝道是互通式立交的基本单元,其作用就是专供跨线构造物上下相交道路的转弯车辆行驶。
5—1 匝道的组成与分类一.车流轨迹线的交错形式匝道与正线连接处车流轨迹线,由于流向变化而发生交错运行,掌握交错运行基本规律,可更好的选择匝道类型,合理布置匝道类型。
1.交错运行的基本形式交叉口车流轨迹线相互交错运行的基本形式有四种:(1)分流:同一行驶方向车流向两个不同方向分离行驶过程,通常用“D”表示。
(2)合流:两个行驶方向车流以较小角度向同一方向混合行驶过程,通常用“M”表示。
(3)交织:两个行驶方向的车流混合交换位置后又分离行驶过程,通常用“W”表示。
(4)交叉:两个不同形式方向的车流以较大角度(不小于90°)相交行驶过程,通常用“C”表示。
2.分合流组合形式正线与匝道或匝道与匝道连接处车流轨迹线分流与合流的组合,可以自己组合,也可以相互组合,即连续合流(MM),连续分流(DD),合分流(MD),分合流(DM)。
①我国现行规则为右侧行驶,从行车安全方便角度分析,各类的第Ⅰ,Ⅱ种形式使用较多,属正线的右出和右进的行驶过程;而各类后三种形式使用较少.②连续分流和连续合流的第Ⅱ种形式比第Ⅰ种形式更有利于行车,因第Ⅱ种形式是单出口或单入口,对正线干扰最小。
③合分流类都存在交织。
④分合流是常用形式,其中第Ⅱ种形式为正线分流匝道合流运行,也可采用匝道分流正线合流的分合流形式。
二.匝道的组成匝道上汽车的行驶过程划分为三部分,即分流减速行驶过程、匀速或变速行驶过程和加速合流行驶过程。
驶出道口:减速车道,出口,楔形端匝道中间匝道路段:匝道主体驶入道口:入口端,入口,加速车道三.匝道分类(一)按匝道的功能及与相交道路关系分类可将互通式立交的匝道划分为右转匝道和左转匝道量大类。
1. 右转匝道从正线驶出后直接右转约90°,到相交道路右侧驶入,一般不设跨线构造物。
右转匝道可布设成单(或复)曲线,反向曲线,平行线或斜线四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