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甘肃全部城市人教版高考专题生物高考真卷习题及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84.60 KB
- 文档页数:15
2023-2024学年甘肃全部城市人教版高考专题生物高考真卷
1.选择题
第1题.
下列有关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RNA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呈现紫色
B: 蔗糖和葡萄糖分别与斐林试剂混合,水浴后都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C: 双缩脲试剂适度稀释后可用于检测还原糖的存在
D: 使用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组织染成橘黄色
【答案】D
【解答】解:A.RNA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A错误。
B.蔗糖是非还原性糖,葡萄糖是还原性糖,葡萄糖与斐林试剂混合,水浴后可出现砖红色沉淀,B错误。
C.斐林试剂中NaOH溶液
(斐林试剂甲液)的浓度为0.1g/mL, CuSO_4溶液
(斐林试剂乙液)的浓度为0.05g/mL;双缩脲试剂中NaOH溶液
(双缩脲试剂A液)的浓度为0.1g/mL, CuSO_4溶液
(双缩脲试剂B液)的浓度为0.01g/mL,双缩脲试剂稀释后不能变成斐林试剂,C 错误。
D.检测脂肪组织的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组织染成橘黄色,D正确。
故选:D。
第2题.
如图为小肠上皮细胞对葡萄糖和钠离子的运输过程示意图。
其中● 、▲的个数代表分子(离子)的浓度。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此细胞,需要消耗ATP
B: 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从此细胞中运出,不需要消耗ATP
C: 钠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此细胞,需要消耗ATP
D: 载体■和载体◆的单体相同,但结构有差异
【答案】C
【解答】解:A.图中看出,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时,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因此葡萄糖是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此细胞,此过程需要消耗ATP,A正确;
B.葡萄糖从此细胞中运出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运输,并且需要载体的协助,因此属于协助扩散,该过程中不需要消耗ATP,B正确;
C.钠离子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顺浓度梯度,需载体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方式为协助扩散,C错误;
D.载体的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因此载体■和载体◆的组成单体均为氨基酸,但结构有差异,D正确。
故选:C。
第3题.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内质网参与物质的合成与运输,是酶的附着位点
B: 胞间连丝和核孔都是物质运输、信息交流的通道
C: 动物细胞没有原生质层,不能发生渗透吸水和失水
D: 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会阻碍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吸收
【答案】C
【解答】解:A.内质网与脂质的合成有关,与分泌蛋白的加工有关,故是蛋白质和脂质的合成和加工场所,其膜结构也是酶的附着位点,A正确;
B.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和物质交换,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蛋白质和RNA通过的部位,B正确;
C.动物细胞也能发生渗透作用,在高渗溶液中会渗透失水皱缩,在低渗溶液中会渗透
吸水膨胀,C错误;
D.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吸收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影响线粒体功能会影响能量供应,从而影响主动运输,D正确。
故选:C。
第4题.
在玉米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过程中,相关细胞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在分裂间期,核糖体上合成多种蛋白质
B: 在分裂前期,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 在分裂后期,线粒体为着丝点的分裂提供能量
D: 在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板的形成
【答案】B
【解答】A、有丝分裂间期,核糖体上合成多种蛋白质,进行物质准备,A正确;
B、玉米是高等植物,其细胞中不含中心体,B错误;
C、有丝分裂后期,线粒体可为着丝点分裂提供能量,C正确;
D、有丝分裂末期,细胞板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而植物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D正确。
第5题.
下列有关科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一切生物都是细胞发育而来
B: 格里菲思以小鼠和肺炎双球菌为材料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 摩尔根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 萨克斯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答案】C
【解答】解:A、施莱登和施旺提出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错误;
B、格里菲思以小鼠和肺炎双球菌为材料证明了在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并没有证明遗传物质是什么,B错误;
C 、摩尔根用假说一演绎法证明了果蝇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正确;
D、萨克斯利用了对照实验的方法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鲁宾和卡门利用了同位素标记的方法证明的氧气来自于水,D错误.
第6题.
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进行分裂就会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B: 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
C: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癌细胞凋亡
D: 造血干细胞生成多种血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B
【解答】A项,无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变化,A错误;
B项,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细胞分化过程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B正确;
C项,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细胞癌变,C错误
D项,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成一个完整个体的潜能,造血干细胞生成多种血细胞的过程没有发育成一个完整个体,因此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 错误。
故选B。
第7题.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种群之间的生殖隔离必须经长时间的地理隔离才能实现
B: 人工繁育的大熊猫放归自然将改变保护区内大熊猫种群的基因频率
C: 在生物的变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于突变
D: 基因频率改变的快慢与其控制的性状与环境适应的程度有关
【答案】A
【解答】解:A.种群之间的生殖隔离一般经长时间的地理隔离达到,而用秋水仙素等处理植物也能获得新物种,不需要地理隔离,A错误;
B.人工繁育的大熊猫放归自然,将改变保护区内大熊猫种群的基因频率,B正确;
C.在生物的变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属于突变,C正确;
D.基因频率改变的快慢与其控制的性状与环境适应的程度,即自然选择有关,D正确。
第8题.
狮子跳火圈后,驯兽员立即给狮子一块肉吃,这种做法就是用()
A: 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
B: 非条件刺激强化非条件反射
C: 条件刺激强化非条件反射
D: 非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
【答案】D
【解答】解:马戏团让狮子跳火圈属于条件反射,给狮子喂肉会引起唾液分泌,这是非条件反射。
食物是非条件刺激,狮子跳火圈不会引起唾液分泌,但是在每次狮子跳火圈之后,都给狮子肉吃,那么每次跳完火圈狮子就会分泌唾液。
由条件刺激(跳火圈)单独出现所引起的唾液分泌,称为条件反射。
可见,条件反射是后天获得的。
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非条件刺激与无关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
任何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后,当无关刺激转化为条件刺激时,条件反射也就形成了。
所以狮子跳火圈后,驯兽员立即给狮子一块肉吃,这种做法就是用非条件刺激强化条件反射。
故选:D。
第9题.
若给予下图所示神经细胞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指针偏转的方向依次是
()
A: 向右偏转
B: 先向右偏转后向左偏转
C: 向左偏转
D: 先向左偏转后向右偏转
【答案】B
【解答】解:刺激图示位置,首先b点产生动作电位,膜外电位由正变负,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接着神经冲动传到a点,膜外电位由正变负,此时b点恢复静息电位,电流表指针向左偏转。
因此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是先向右偏转后向左偏转。
第10题.
人进食后,胃壁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 H+-K+泵的囊泡会转移到细胞膜上。
胃壁细胞通过 H+-K+泵逆浓度梯度向胃液中分泌 H+同时吸收 K+,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B: 囊泡膜的主要成分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相同
C: H+-K+泵贯穿了细胞膜的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D: 胃壁细胞分泌 H+同时吸收 K+的过程需消耗能量
【答案】A
【解答】解:A.囊泡膜与细胞膜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A错误。
B.囊泡膜的主要成分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相同,都是磷脂和蛋白质,B正确。
C. H+-K+泵贯穿了细胞膜的整个磷脂双分子层,C正确。
D.胃壁细胞通过 H+-K+泵逆浓度梯度向胃液中分泌 H+同时吸收 K+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A。
第11题.
我国科学家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新冠病毒刺突蛋白与相应抗体的相互作用界面,为治疗性抗体和其他药物的设计提供了结构生物学支持。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将新冠病毒刺突蛋白注射到人体内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只有体液免疫
B: 特异性抗体与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结合进而使其失去侵染细胞的能力
C: 效应T细胞诱导被新冠病毒侵染的靶细胞裂解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
D: 特异性抗体能分解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使其失去继续增殖的能力
【答案】D
【解答】解:A.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不具有活性,不能主动侵染细胞,因此将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注射到人体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只有体液免疫,A正确。
B.抗体能够与病原微生物表面的抗原
(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结合,使病毒失去侵染细胞的能力,B正确。
C.效应T细胞诱导被新冠病毒侵染的靶细胞裂解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C正确。
D.特异性抗体不能分解病毒的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D。
第12题.
如图表示某山区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随着地势的升高,生物类群发生相应变化与群落的水平结构相关
B: 杂食性鸟在该生态系统中可处于第二、三、四营养级
C: 图中某些动物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可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 图中大型真菌和跳虫均属于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占植物能量的最大比例为20% 【答案】D
【解答】解:A.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生物属于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A正确。
B.当杂食性鸟吃草本植物或者乔木时,属于第二营养级;当其摄食蝗虫时,属于第三营养级;当摄食蜘蛛时,属于第四营养级,B正确。
C.动物之间的竞争和捕食,使食物网更加复杂,可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正确。
D.在食物链中,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大型真菌和跳虫属于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D错误。
故选:D。
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社会、经济、自然效益共同发展体现了系统整体性原理
B: 引种不慎造成的生物入侵,主要是由于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C: 生态经济致力于建立原料一产品—原料一产品的无废料生产体系
D: 在促进矿区的生态环境恢复中,人类活动改变了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答案】A
【解答】解:A.社会、经济、自然效益共同发展体现了整体性原理,A错误;
B.引种不慎造成的生物入侵,是由于新引入的物种在当地没有天敌,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B正确;
C.生态经济致力于建立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无废料生产体系,C正确;
D.在促进矿区的生态环境恢复中,人类通过人工制造表土、种植草皮等活动改变了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正确。
故选:A。
第14题.
下列哪一项对胡萝卜外植体发育成个体的过程影响最小()
A: 培养过程中所取外植体器官种类
B: 培养基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
C: 是否营造严格的无菌环境
D: 培养过程中的光照条件
【答案】A
【解答】解:A.离体的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在一定的营养和激素等条件下,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将其转接到含有不同激素成分的培养基上,就可以诱导其再分化生成胚状体或丛芽,进而发育成完整的小植株。
A.培养过程中所取外植体器官种类对发育成个体的过程影响较小,A符合题意。
B.培养基中所添加的激素种类和含量对培养过程起重要的调节作用,B不符合题意。
C.外植体发育成个体必须营造严格的无菌环境,C不符合题意。
D.外植体发育成个体过程中,脱分化需要避光处理,再分化需要光照条件,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下列有关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卵子在卵巢中发育成熟,在输卵管中受精
B: 对冲卵获得的原肠胚检查合格后方可移植
C: 囊胚阶段开始出现胚层的分化
D: 胚胎移植实质上是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移
【答案】D
【解答】解:A.采集的卵母细胞,都要在体外经人工培养成熟后,才能与获能的精子受精,A错误;
B.对冲卵获得的桑椹胚或囊胚检查合格后方可移植,B错误;
C.囊胚阶段即开始出现细胞分化,原肠胚分化出了形成了外胚层、内胚层和中胚层,C 错误;
D.胚胎移植实质上是早期胚胎在相同生理环境条件下空间位置的转移,D正确。
故选:D。
2.解答题
第16题.
某生物兴趣社团利用新鲜的校园绿叶为实验材料,开设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及代谢速率的测定,两个小组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却有所不同。
甲组滤纸条上出现四条色素带,而乙组却只出现两条色素带,根据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提取分离色素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实验结果只有两条色素带,这两条色素带最可能是________(填色素名称),另外两条色素带未出现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在恒温条件(25℃)下,甲小组利用半叶法测定该绿叶的光合作用强度,其具体操作如下:
①将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不做处理(如下图所示),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的物质和能量转移。
②在适宜光照下照射6小时后,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2 dm2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 M_A 、 M_B 。
获得相应数据,则可计算出该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是
________mg/(dm2·h)。
(4)本方法也可用于测定叶片的呼吸速率,写出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
【答案】'
(1)绿叶中的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2)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研磨过程中未加\ CaCO_3
(3)
(\ M_B−\ M_A)/12
(4)将在测定叶片的相对应部分切割的等面积叶片分开,一部分立即烘干称重,另一部分在暗环境中保存几小时后再烘干称重,根据二者干重差即可计算出叶片的呼吸速率'
【解答】解:
(1)色素的提取原理:绿叶中的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色素的分离原理:绿叶中的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2) CaCO_3可以保护叶绿素,未加 CaCO_3可能导致叶绿素被破坏,从而缺失叶绿素a和叶绿素b,色素带上出现的就只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色素带。
(3) M_B表示6小时后:叶片初始质量+光合作用有机物的总产量−呼吸作用有机物的消耗量,即 M_B=叶片初始质量+光合作用净量;
M_A表示6小时后:叶片初始质量−呼吸作用有机物的消耗量,M= M_B− M_A=(光合作用净量+叶片初始值)−
(叶片初始值−呼吸作用有机物的消耗量)=光合作用净量+呼吸作用有机物的消耗量=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
光合速率的大小可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所吸收的 CO_2或释放的 O_2表示,亦可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所积累的干物质量表示,即
(M_B− M_A)/12。
(4)本方法主要是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分开进行,最后取差值来计算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的光合速率的方法。
因此将在测定叶片的相对应部分切割的等面积叶片分开,一部分立即烘干称重,另一部分在暗环境中保存几小时后再烘干称重,根据二者干重差即可计算出叶片的呼吸速率。
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脚。
如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
(1)图示反射弧中,a是________。
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________。
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
________。
(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________会形成痛觉。
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激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
(3)伤害引起的痛觉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________,直接促进________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
(4)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
【答案】'
(1)传入神经', '外负内正',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大脑皮层', '神经-体液调节
(3)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4)吞噬细胞',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解答】解:
(1)a所在的神经元上有神经节,说明a是传入神经;当兴奋到达b点时,因 Na+ 内流导致膜两侧电位为外负内正;c点指突触位置,兴奋到达突触时,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2)机体痛觉中枢在大脑皮层;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出肾上腺素为反射弧的一部分属于神经调节范畴,而肾上腺素通过体液传送作用于靶器官心脏使其心率加快属于体液调节,全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3)机体对水的重吸收是肾脏的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功能,受下丘脑分泌的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调节。
(4)细菌突破人体第一道防线后进入内环境,首先是作为第二道防线的吞噬细胞发起攻击,然后才是特异性免疫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发生,其中抗原刺激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发生体液免疫反应。
多年前为了解决水藻泛滥,美国五大湖区引入亚洲鲤鱼,由于亚洲鲤鱼在五大湖区缺少天敌,因而导致现有鱼种减少或灭绝,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失衡。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食物链和食物网说法正确的是()。
A: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
B: 捕食食物链在陆地生态系统能量转化中,是处于主要地位的食物链
C: 沿着食物链的方向,动物个体越来越小
D: 在食物网中,根据动物的食性,每种动物只能归属于某一个特定的营养级中
(2)某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很大一部分流向捕食食物链,则该生态系统最可能是()。
A: 森林生态系统
B: 草原生态系统
C: 河流生态系统
D: 湖泊生态系统
(3)五大湖生态系统破坏是因为亚洲鲤鱼演替成为了顶极群落,那么顶极群落和演替中的群落之间的区别是
________。
(4)五大湖区草原和森林旺盛蝴蝶较为丰富,下列哪些方法不适用于野外蝴蝶数量的调查()。
A: 标记重捕法
B: 样方调查法
C: 灯光诱捕法
D: 红外触发相机照相法
(5)你认为,治理亚洲鲤鱼泛滥的方法________(回答两条即可)。
【答案】AD'顶级群落物种多样性高,而演替中的群落物种多样性低。
无机物循环在顶级群落中较封闭,而在演替中的群落中较开放。
顶极群落内部共生关系发达,而在演替中的群落内部共生关系不发达。
顶级群落的抗干扰能力强,而演替中的群落的抗干扰能力弱B', 'D捕捞重新建立一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解答】 A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A正确;
B、能量流动沿着捕食食物链进行,但是捕食食物链不是处于主要地位的食物链,B错误;
C 、沿着食物链的方向,动物获取的能量越来越少,但是动物个体不一定越来越小,C错误;
D、在食物网中,一种动物可以是不同的营养级,D错误。
故选:A。
某一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很大一部分流向捕食食物链,则该生态系统最可能
是湖泊生态系统。
顶极群落和演替中的群落之间的区别是顶级群落物种多样性高,而演替中的群落物种多样性低。
无机物循环在顶级群落中较封闭,而在演替中的群落中较开放。
顶极群落内部共生关系发达,而在演替中的群落内部共生关系不发达。
顶级群落的抗干扰能力强,而演替中的群落的抗干扰能力弱。
蝴蝶个体比较小,活动范围较广,具有趋光的特点,适用于野外蝴蝶数量的调查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和灯光诱捕法。
治理亚洲鲤鱼泛滥的方法合理的是捕捞或重新建立一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故答案为:
(1)A(2)D(3)顶级群落物种多样性高,而演替中的群落物种多样性低。
无机物循环在顶级群落中较封闭,而在演替中的群落中较开放。
顶极群落内部共生关系发达,而在演替中的群落内部共生关系不发达。
顶级群落的抗干扰能力强,而演替中的群落的抗干扰能力弱
(4)BD(5)捕捞重新建立一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第19题.
白细胞黏附缺陷症
(BLAD)和并趾症
(MF)是奶牛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分别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 B/b控制。
在数量足够大,含有各种基因型及表现型的奶牛种群中,发现一对正常亲本产下一头同时患有 BLAD 和MF的牛犊。
回答下列问题:
(1)BLAD和MF两种疾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
若不考虑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上述亲本中A/a和B/b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图一和图二两种可能,请在图二中标出可能的基因位置。
(2)若要进一步判断基因的位置是图一还是图二,请在该奶牛种群中选择适合的个体进行杂交实验,并写出实验思路及可能的结果及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调查发现,1992年出生的奶牛中BLAD的携带者比例为5%,2010年该比例降至1.28%。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答案】'
(1)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
(2)将亲本中的雄性个体与多只患两种病的雌性个体进行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表现型及比例;若子代出现只患BLAD的个体或只患MF的个体,则为图一位置。
若子代只有正常个体和患两种病
(不存在只患BLAD或只患MF)的个体,则为图二位置。
'
(3)人工选择去除患病个体及相关亲本,导致该比例下降'
【解答】解:
(1)亲本为正常,生下有病个体,无中生有为隐性,因此两种病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如果在同一条染色体上,若想出现两个都为隐性遗传病的个体。
则需要ab都在同一条染色体上,这样才会杂交出aabb。
(2)实验思路,将亲本中的雄性个体与多只同时患有两种病的雌性个体进行杂交。
统计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可能结果及结论:若子代仅有正常和两种病同时患有,且比例接近1∶1时,则基因位置为图二;若子代有正常、只患BLAD、只患MF和两种都患,且比例接近1∶1∶1∶1时,则基因位量为图一。
(3)本题物种为奶年,是人工繁殖的,可以人为改变其繁殖对象及选择让无病个体繁殖,淘汰有病个体,从而改变奶牛后代比例。
第20题.
(一)如图是从酵母菌获取某植物需要的某种酶基因的流程,结合所学知识及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DNA
文库________基因组文库(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
(2)①过程提取的DNA需要________的切割,B过程是________。
(3)目的基因获取之后,需要进行________,其组成必须有________以及标记基因等。
此步骤是基因工程的核心。
(4)将该目的基因导入某双子叶植物细胞,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其能否在此植物体内稳定遗传的关键是________,可以用________技术进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