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癌变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102.50 KB
- 文档页数:6
第4节细胞的癌变
一、选择题
1.成纤维细胞是梭形的,变成球形;球形的囊胚细胞变成梭形分别为( )
A.前者是癌变,后者是分化
B.前者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加,后者减少
C.前者不受环境影响,后者易受环境影响
D.前者细胞中酶活性降低,后者升高
解析:正常细胞在没有癌变之前,呈现各种不同的形态,但癌变后变成球形的未分化状态,体积上通
常比它的源细胞要大,核质比显著高于正常细胞,因此已分化的成纤维细胞变成球形是癌变,而未分化的球形的囊胚细胞变成梭形是细胞分化。
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使得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较小,易在机体内分散和转移,故选项B错。
细胞的癌变是在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
致癌因子的作用下,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所以选项C错误。
癌细胞是恶性增殖
细胞,代谢强度很高,酶的活性很高,故选项D也错。
答案:A
2.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癌变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受精卵全能性最高,含有生物体全部种类的蛋白质
B.细胞分化是一种阶段性的变化,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
C.癌变的细胞内呼吸速率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活性降低
D.从总体上看,个体衰老的过程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解析:受精卵全能性最高,但基因并未全部表达,不可能含生物体全部种类的蛋白质;细胞分化是一
种持久性的变化,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癌细胞代谢旺盛,呼吸速率高;细胞的衰老并不意味着个体
的衰老,但个体的衰老却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答案:D
3.下列关于癌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癌细胞是由体内正常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变成的恶性增殖细
胞
B.由于癌细胞易分散和转移,所以手术摘除肿瘤的患者仍有复发的可能
C.对手术治疗后的癌症患者进行放疗和化疗是为了杀死患者体内的癌细胞
D.从媒体广告上看,有的治癌药物药效在95%以上,因而癌症的治疗并不困难
解析:癌细胞是正常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癌细胞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下降而易于分散和转移。
癌症治疗上,常用放疗和化疗的方法,目的就是杀死癌细胞,但目前人类还没有征服癌症,所以并无什么特
效药物。
答案:D
4.目前,一些年轻人盲目去痣后引发的恶性色素瘤导致死亡的病例并不鲜见,专家提醒人们,如果身上的黑痣有逐渐长大、边界不清和周围长毛、自己出血、痒痛等情况时,需要及时找医生手术治疗,切忌自己动手去痣。
下列关于痣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痣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B.痣细胞的细胞特点之一是能无限增殖
C.痣细胞是一种癌变细胞
D.痣细胞中色素多,是衰老的表现
解析:结合人体健康考查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的知识。
痣细胞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其
产生也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从特点上来讲,痣细胞和癌细胞有类似之处,如易于增殖和分散,较其他细胞更容易发生癌变,但和癌细胞又有着本质区别,其增殖和分化受机体的控制,不能无限增殖。
痣细胞中色素多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与衰老细胞中积累的色素种类也是有差别的,并非衰老的
表现。
答案:A
5.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癌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是癌细胞的基本特征之一
B.化疗主要是利用药物作用于癌细胞分裂周期中的间期
C.高度分化的细胞失去分裂能力,但细胞内仍能进行转录和翻译活动
D.人体内每时每刻都有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
解析: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是衰老细胞的特征。
答案:A
6.利用干细胞移植可以治疗白血病(血癌)。
治疗中需要进行全身放疗和化疗、输入异体造血干细胞,并进行抗排异处理。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移植异体干细胞可以避免自体干细胞中癌细胞的污染
B.对患者进行放疗和化疗处理能够消灭癌细胞
C.输入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各种血细胞的能力
D.治愈后患者体内的白细胞不会发生衰老和凋亡
解析:任何细胞都是存在一定寿命的,都必然存在发生、成长、衰老、死亡的过程,故选项D错误。
答案:D
7.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癌细胞合成蛋白质和复制中心粒的速度大于皮肤表皮细胞
B.肌肉细胞与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细胞分化
C.硝化细菌只能进行无丝分裂
D.人体骨骼肌细胞能合成多糖,也能通过无氧呼吸利用多糖
解析:癌细胞的特征是无限增殖,所以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速度大于表皮细胞,中心粒复制速度快,表皮细胞的中心粒不复制,A项正确。
肌肉细胞与神经细胞结构和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无丝分裂,只能进行二分裂,C项错误。
人体骨骼肌细胞能合成多糖,也能通过无氧呼吸利用多糖产生乳酸,D项是正确的。
答案:C
8.下列有关细胞凋亡、坏死与癌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细胞癌变不受基因控制
B.细胞坏死,代谢停止;细胞癌变,代谢增强
C.细胞坏死,膜通透性降低;细胞癌变,膜黏着性增强
D.细胞癌变,细胞周期延长;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变短
解析:细胞凋亡完全由程序性死亡基因控制,是细胞正常的生命现象。
细胞坏死是细胞损伤导致代谢终止死亡。
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造成的,所以癌细胞受基因控制。
由于癌细胞无限增殖,所以代谢旺盛。
答案:B
9.下列不是癌细胞具有的特征的是( )
A.能够无限增殖
B.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
C.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
D.癌细胞与正常细胞都可以进行正常的细胞分化
解析:癌细胞具有三个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表面也发生了变化。
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使得细胞之间的黏着性减小,因此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根据癌细胞的特征可知,A、B、C三项都正确,癌细胞不能与正常的细胞一样进行正常的细胞分化。
答案:D
10.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不好的生活习惯会导致癌症的发生,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事放射科工作的医生不一定会得癌症
B.只要经常锻炼身体就不会得癌症
C.经常食用熏制食品易导致细胞的癌变
D.癌症的发生与个人的身心状况有关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胞癌变的机理,引起细胞癌变的因子主要有三种: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从事放射科工作的医生只要短时间并且有充分的保护措施就不会得癌症,选项A正确。
熏制食品是化学致癌因子,易导致细胞中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突变,选项C正确。
癌症
的发生与个人的身心状况有关系,身体状况好的抵抗力就强,选项D正确。
经常锻炼身体不一定不得癌症,关键是看接触致癌因子的情况,若长期接触致癌因子也可能会得癌症,选项B错误。
答案:B
11.下列关于人体癌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癌变主要是因为人体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B.癌细胞比所有正常细胞分裂周期长、生长快
C.有些病毒能将其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
D.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表面的物质都发生明显的变化
解析:癌变主要是因为人体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造成的。
癌细胞能无限增殖,细胞周期短、生长快。
病毒致癌因子能够将其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导致细胞癌变。
答案:B
12.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分化由遗传物质控制
B.癌变过程中遗传物质改变
C.细胞死亡即细胞寿命正常结束
D.衰老过程中部分酶活性改变
解析:细胞分化是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癌变的原因是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是部分酶的活性降低,如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所以老年人的头发变白;细胞死亡包括细胞的坏死和细胞的正常死亡,即细胞凋亡。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化疗是控制癌细胞生长的方法之一,药物可以杀死癌细胞。
正常骨髓细胞的细胞周期约为40分钟。
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白细胞的细胞周期为2小时到10小时。
医院采用化疗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细胞。
下图给出的是一个典型的化疗过程,每4小时给药1次(图中箭头所示),图中记录了化疗过程中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数量变化。
(1)指出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的两项不同点。
(2)为什么癌细胞最可能发生于高频率分裂的组织(如器官的上皮组织)?
(3)据图指出两类细胞在化疗的最初8小时内和化疗给药后的反应(数量变化)。
解析:从细胞周期考虑,细胞分裂最容易受到影响的是分裂间期,若以白血病细胞周期为10 h计算,由于间期所占时间最长,为90%~95%,则间期长度为9 h左右。
在此时间内给药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力最强。
而正常骨髓细胞由于细胞分裂旺盛,细胞周期短,给药只影响其中的某一次分裂,因此受影响相对较小。
也正因为如此才会出现题图中正常细胞和癌细胞不对称的曲线差异。
答案:(1)癌细胞不受密度制约因素的限制而不断分裂和生长,无正常细胞的接触抑制现象;癌细胞代谢强度比正常细胞大。
(2)遗传物质的改变是细胞癌变的原因之一。
在不断分裂的组织中由于DNA的复制次数增加等原因,而使遗传物质变异频率增高。
(3)给药的最初8小时内图中两类细胞数量都明显减少,然后又回升,但癌细胞数目的减少量明显多于正常细胞,而回升量少于正常细胞。
化疗给药后癌细胞数目的回升量也少于正常细胞。
14.宫颈癌是女性第二常见癌症,楚尔·豪森发现HPV(人乳头瘤病毒)是导致宫颈癌的“罪魁祸首”。
宫颈癌疫苗就是在此基础上研发出来的。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由资料可知人乳头瘤病毒是引起宫颈癌的类致癌因子,该因子的作用是使正常细胞中的和发生突变,从而导致癌变的发生。
(2)对患宫颈癌的患者通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有“化疗”、手术切除和“放疗”,或相互结合综合治疗。
请问,在切除肿瘤后,还要进行“化疗”的原因是;“化疗”能够控制病情恶化,是因为化学药物抑制了肿瘤细胞分裂间期的,达到。
(3)根据资料介绍,结合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相关知识,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人乳头瘤病毒”是否能引起人体细胞癌变。
[1]实验的原理:。
[2]实验方法步骤:
①材料准备:从医院妇产科获取所需要的原材料组织,“人乳头瘤病毒”液,高倍显微镜,培养瓶若干,配制好的培养液,剪刀,培养箱,所需要的酶。
②制备检测细胞。
a.配制细胞悬浮液:。
b.将悬浮液分装到两个以上的培养瓶中,置于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③检测过程:。
④观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略)
解析:癌细胞是由于正常细胞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细胞不能正常地完成细胞分
化的结果。
致癌因子通常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如电离辐射、X射线等;化学致癌因子,如砷、苯、焦
油等;生物致癌因子,如150多种病毒。
根据癌变的机理,人们在治疗癌症时常采用化学疗法与物理疗法,它们的机理分别是阻止癌细胞的增殖及杀死癌细胞。
癌细胞在增殖过程中,必须经过DNA的
复制,因此化疗时常通过化学药物抑制或阻止癌细胞的DNA复制,某些药物还可干扰癌细胞中RNA
与蛋白质的合成。
但化疗有明显的缺陷,即化学物质抑制癌细胞增殖的同时对正常细胞的分裂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放疗即通过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和各类X射线治疗机或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电子束、中子束、质子束及其他粒子束等照射患处,杀死癌细胞。
因此,放疗对患
者全身正常的细胞影响小。
答案:(1)病毒原癌基因抑癌基因(2)癌细胞易分散、转移DNA的复制抑制肿瘤细胞分裂
的目的(3)[1]许多致畸、致癌物加入动物细胞培养液后,培养细胞都会发生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
根据变异细胞占观察培养细胞的百分数,可以判断某种生物或物质是否为致癌因子[2]②a:将上述组织用剪刀剪碎,再用胰蛋白酶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利用培养液配制成一定浓度的细
胞悬浮液③取两只培养瓶,标号为1、2,分别往其中加入等量配制好的培养液,再往1号瓶中滴加几滴“人乳头瘤病毒”液,往2号瓶中滴加等量的蒸馏水,摇匀。
将步骤b某一个培养状况较好的
培养瓶的细胞培养液分成两份,分别加入1、2号培养瓶中,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从1、2号
培养瓶中取样做多次镜检,计算出变异细胞占观察培养细胞的百分数
15.目前,采用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方法,指出下列概念与本节有关知识的联系。
(1)造血干细胞的最大特点是具有一定的,并能分化出血细胞。
(2)白血病:白血病的病因是患者血液内的癌变,从而无限制地繁殖。
(3)骨髓移植:骨髓的取得是从骨髓提供者体内抽取,并分离出,再将后者移
植到白血病患者体内。
(4)正常骨髓细胞的周期约为40 h,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细胞的细胞周期为2~10天。
医院采用化疗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细胞,保存骨髓细胞。
请从理论上推断给药时间间隔并简述理由。
答案:(1)分化潜能(2)白细胞(3)骨髓造血干细胞
(4)由于正常骨髓细胞的细胞周期短、恢复快,白血病细胞周期长,在第一次给药后,待骨髓细胞恢
复正常而白血病细胞数量尚未恢复前重复给药,从理论上是可以杀灭白血病细胞的,所以给药时间
间隔应是2天以后10天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