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富阳场口中学2010年11月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二政治(哲学)
- 格式:doc
- 大小:490.00 KB
- 文档页数:8
浙江省富阳场口中学2010年11月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二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009年8月下旬出版的《思想的力量——企业家提升领导力的6堂哲学课》,作者将哲学对生活世界的关切,以鲜活生动和轻松通俗的方式呈现出来,也给那些希望管窥哲学门径的爱好者们搭了一架很好的阶梯。
据此回答1~2题。
1.书中作者之所以重视哲学对生活世界的关切,是因为( )
A.关注生活世界的哲学是科学的哲学
B.哲学源于生活,并可以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2.哲学的功能在于( )
A.为人们更好地生活提供具体方法
B.从生活实践中来,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C.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把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机统一起来
3.钱学森说:“科学技术体系的最高概括当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但每一部门也有自己的概括,作为每一部门通往马克思主义殿堂的桥梁。
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指导科学技术研究,科学技术发展也会发展和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
”这告诉我们( )
①哲学与具体科学同时产生
②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④建立在具体科学之上的哲学是科学的哲学
A.①②B.②③ C.①③ D.①④
恩格斯总结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据此回答4~5题。
4.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
A.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及有无同一性
B.世界观和方法论及其相互关系
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相互关系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军对垒还是四军对垒
5.恩格斯确定哲学基本问题的理由是( )
①它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②它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基本问题
③它是解决其他一系列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④它决定着一切哲学体系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就把“天”作为人类智慧追索的对象,诗人屈原曾提出172个“天问”。
下列选项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是( )
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天地万物都是“绝对精神”的产物④存在即被感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下边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与下列选项中哪种说法的哲学思想一致( )
A.气者,理之所依也 B.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C.存在就是被感知 D.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8.科学发展观不仅广泛借鉴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而且深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这表明( )
A.物质与意识是不可分割的 B.物质决定意识
C.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D.思维具有决定作用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据此回答9~10题。
9.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 )
A.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B.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
C.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D.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0.我们之所以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因为( )
A.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B.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具体的方法
C.马克思主义是永恒不变的科学理论
D.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据此回答11~12题。
11.下列属于物质的是( )
①影子②抗震救灾精神③青藏铁路上飞驰的列车
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下列能够说明材料中观点的是( )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
③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④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漫画中的做法( )
①是为了营造干实事、求实效的工作氛围
②有利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是坚持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表现
④是为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认为:“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据此回答14~16题。
1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
C.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15.“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
A.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16.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运动和静止关系的是( )
①动者恒动,静者恒静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③无动亦无静,无静亦无动④动和静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⑤静也是动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⑤
17.“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18.“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
在此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这一论述表明,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 )
①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②可以推动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
③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促进经济复苏
④可以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通过心理暗示来调节自己的状态。
譬如,当你心情烦躁、学习状态不佳时,暗示自己能够静下心来、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也许真的有一定效果;有人暗示自己属于很有修养的人,也许按照一定的标准长此以往的心理暗示,真的成为很有修养的人。
这启示我们( )
A.意识能够改变人生的态度和命运 B.应当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C.不同的价值观就会有不同的行为选择 D.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0.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使19世纪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在其小说中描述的很多科学幻想成为现实,如电视机、直升飞机、潜水艇和人类登月等。
很多发明家承认他们从凡尔纳的科学幻想小说中受到启发,甚至有人说:“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预言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作为人类意识花朵的科学幻想的付诸实现,表明( )
①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能够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②意识怎样幻想世界,世界就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③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成为实践的先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决定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
据此回答21~22题。
21.人类不是气候的主宰者,而是依存者。
人与气候的关系是互动的,因此也应该是友好的。
这从哲学上来说 ( )
A.人们在实践中逐步加深了对自然、对周围环境的认识
B.虽然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但还不能摆脱大自然的束缚
C.人与气候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D.人类应该善待大自然,大自然也应该善待人类
22.我国政府从本国国情和长远利益出发,本着对世界人民福祉高度负责的精神,制定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和一系列政策措施。
从哲学上讲说明 ( )
A.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B.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规律是客观的,能被人们改变
23.右侧漫画《“点子”从哪儿来?》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知识只能通过亲自实践来获得
C.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D.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脑的机能
24.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
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
但是,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
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
这说明真理是( )
①因人而异的②具体的③有条件的④客观的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25.如今,天气预报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
许多人在出门之前都要听听当天的紫外线指数、感冒指数、穿衣指数、洗车指数等,这些指数( )
A.是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
B.是人们与客观事物之间的主观联系
C.可以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指导实践
D.是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二、主观题(26题10分,27题12分,28题12分,29题16分,共50分)
26.甲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水构成的”;乙认为,“自然是绝对理念的外化,社会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1)甲、乙两人的观点分别属于哪两种哲学阵营?(2分)
(2)乙所在的哲学阵营可以划分为哪两种形态?基本观点各是什么?(6分)
(3)两大阵营的根本分歧是什么?(2分)
27.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本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国民族问题的解决之路——民族区域自治。
60年来,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指引下,我国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艰苦奋斗,实现了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发展和深刻变革。
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是如何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12分)
28.文化具有特定的教育和感化功能,可以帮助人们坚定信念。
正如毛泽东同志谈到的:文艺工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肩负着很重要的任务和崇高的职责。
我们的文艺创作,总的来说,是要促使人们振奋精神,鼓舞斗志,培养和陶冶人们的高尚情操,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当然,也要给我们在工作之余带来欢乐,自觉抵制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侵蚀。
结合材料,从意识作用的角度谈谈你对文化特有功能的认识。
(12分)
29.在浙江发展的过程中,浙江各级政府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
总的来说,与许多省份相比,浙江的行政干预不仅较为克制,而且更有选择性,注重发挥民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凡是民间力量能做的事,政府放手和发动老百姓去做;凡是依靠市场机制能解决的事,政府尽可能做到不越俎代庖。
对于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暂时看不准或有争议的,不急于下结论;看准了的,则积极加以总结肯定,予以大胆推广。
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知识,分析浙江省政府对待“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的态度的正确性。
(16分)
答案
6解析:选A。
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四种说法的具体含义,明确唯物主义的根本
观点。
①②认为天地都按其自身规律运动变化,坚持了唯物主义方向;③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④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排除。
7解析:选C。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
漫画中公鸡的观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A、D是唯物主义观点,B表明意识的差异性。
C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与公鸡的观点一致。
8解析:选B。
本题A是常见的易错点,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认为物质与意识“不可分割”是错误的。
C、D本身都是错误的。
答案为B。
9解析:选C。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故C符合题意,A、B、D不合题目主旨。
13解析:选A。
提倡领导干部下基层是为了让干部了解实际、体察民情做到从实际出发,提高工作实效。
④与题目主旨不符。
①②③符合题意。
14解析:选C。
A、B、D观点在题干中均未体现。
15解析:选B。
材料否认了相对静止的存在,应选B。
16解析:选B。
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故②③⑤正确,①④观点错误。
17解析:选D。
材料中“法”是指规律,“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说明了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故D符合题意。
A是规律的含义,与题意无关。
B错误。
C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18解析:选D。
规律是客观的,其存在与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改变经济规律客观性的说法错误,故不选①。
意识的能动作用不能摆脱物质条件的制约,③说法错误,也不选。
②④符合题意,故选D。
19解析:选B。
题干材料中的心理暗示的作用体现了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这是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B正确。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C、D与题意不符。
20解析:选C。
②③本身说法不科学,只有①④符合题意,故选C。
21解析:B项不是哲理。
C项观点错误,联系是有条件的。
D项错误,大自然是客观的。
答案:A
22解析:D错误;A、B材料没有直接体现。
答案:C
23解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应选A。
B、C、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
26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派别、基本问题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甲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乙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
(1)甲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乙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
(2)①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②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感觉、意志、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③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
27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
[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我国实际制定的。
28.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我们要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③优秀文化弘扬的高昂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但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往往使人的精神萎靡、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人们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困境、坚定信念,主要是因为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的作用。
所以,我们应当正确区分优秀文化与落后文化,自觉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
29解析:本题以浙江省政府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为背景,考查认识论有关知识。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观点和材料的有机统一。
(1)认识具有反复性。
对于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浙江省政府不急于下结论。
(2)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对于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浙江省政府不急于下结论,而是留待实践充分检验。
(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因此,浙江省不仅尊重广大群众的意愿和首创精神,而且积极对群众实践中出现的新经验加以总结。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浙江省政府在总结肯定的基础上,予以大胆积极推广,指导实践,推动了浙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