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李叫兽方法论:珍爱生命,远离喷子
- 格式:docx
- 大小:18.03 KB
- 文档页数:4
「思维」李叫兽方法论:珍爱生命,远离喷子
在生活中,在职场上,你是否讨厌这样一群人,他们总是热衷于给你添堵,语言刻薄,脑洞清奇,反正你看了就感到厌烦这么一类人。
他们有一个很形象的雅号——喷子。
所以我们才说要珍爱生命,远离喷子。
什么现象被称作喷子呢?举个例子:假设你朋友兴高采烈跟你说:我今天升职啦!
你有四种回应方式:
第一种是真心为他高兴的,哇塞,太棒了,真是个天大的好消息,走,晚上撸串庆祝一下。
第二种是不愿意搭理你:哦,不错啊!
第三种是只关心自己,哦,诶,你知道吗,昨天阿根廷队又输给德国队,我要去天台排队了。
第四种是喷子思维:别高兴太早,我看你那老板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再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所以,喷子思维是别人有消息告诉他,他会很积极,却总是着眼于负面,让你听了觉得很讨厌。
知道喷子现象后,那么,您有没有深层思考过,什么原因导致了喷子思维?
在心理学上,引发喷子思维的底层原因有三个,第一个是社会比较理论&保护自尊;第二个是基本归因错误;第三个是隧道视野。
接下来依次深入解读。
引发喷子思维的第一个诱因是社会比较理论&自尊保护。
社会比较,是指我们经常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获得对自己的评价。
在这样的比较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我们常常会在内心对优于自己的人产生诋毁。
(尤其是这些人是我们身边的人时)当你看到朋友圈秀恩爱,你会说秀恩爱死得快。
当有人在你面前炫耀新买的衣服,你会说:你是来拉仇恨的嘛?
当一个人自尊被伤害时,这种为了保护自尊而出现的“比较”和
“诋毁”更常见。
比如听说一些土豪带着美女去北大清华参观,看到路过的学生骂一句“穷学生!”是真的因为此土豪鄙视一切穷人吗?自然不是的,我敢说他不会对公司的最基层下属说“穷工人!”所以土豪骂“穷学生”只不过是在一群高知识的人面前找自尊而已,而这种找自尊的方法就是从1000个特点中找出一个对方比自己弱的。
而土豪在其下属面前不需要保护自尊,所以也没必要鄙视。
类似的情况还常见于运动场,当一个没品的足球后卫被梅西过掉时,他有时也会骂一句“死侏儒!”因为这几乎是他能找到的比对方强的唯一一点了。
那么如何解决因为社会比较和自尊保护带来的喷子思维呢?
第一,要培养独立性自尊,减少社会比较。
自尊分为两种,一是依赖性自尊,二是独立性自尊。
依赖性自尊建立在外物上,包括金钱,物质,名誉,名声等,依赖性自尊需要通过不断跟他人比较才能获得;独立性自尊建立在对自我的良好感觉和信任感之上,我知道自己很棒,就够了,没必要跟别人比。
相比于独立性自尊,依赖性自尊往往会有更强的攻击性,就是喷别人。
所以当你意识到这一点,就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独立性自尊,学会向内求,比较是毫无意义的。
第二,不要把你的朋友当成潜在竞争者。
试想一下,马云成功了,拥有这辈子都花不完的财富,你不会嫉妒他。
如果跟你同寝室的室友创业成功了,你很可能会心情剧烈波动,这是受进化的影响,我们会把身边的朋友当成潜在竞争对手,所以当你身边人成功了,应该祝福他,即便内心不爽也不要过分在意,因为这只是进化的遗留问题而已。
第三,不要过分放大你的生物化学反应。
其实有时候我们莫名其妙喷周围的人,只不过是受短期内激素水平的影响。
比如有研究证明,女性在排卵期对其他女性的敌意会增强。
或者你被某些电影激发出的高肾上腺素水平提高了你的攻击性。
这时你要明白:发生在你情绪上的,只不过是生物化学反应,并不是你性
格的体现,不要过分放大它。
好,解决完了导致喷子思维的第一个诱因——社会比较和自尊保护。
接着来解决第二个诱因——基本归因错误。
什么是基本归因错误呢?就是当我们评价别人时,经常把别人的行为归因到态度和性格等内在因素;而当我们评价自己时,经常把行为归因为环境等外部因素。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销售经理,当你属下销售业绩很差,你会怀疑他太懒,不勤奋;而当你业绩不好时,就会说:唉,现在客户太特么难搞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信息的易得性不同,当你观察别人的态度、行为等信息,但他们所处的环境其他信息你并不完全清楚。
当你男朋友下班越来越晚,可能并不是因为不爱你,而只是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
当下属业绩不好,可能不是他不够勤奋,而只是市场环境下降趋势。
正是因为基本归因错误很常见,我们更要正确归因。
心理学家凯利在1967年提出三维归因理论,举个例子,比如看到员工上班迟到了,不要急于说他态度有问题,二是先思考三个问题:
第一,他时只在本公司上班迟到,还是不论做什么都拖拖拉拉?
第二,他是天天迟到,还是只有今天迟到?
第三,其他人今天也迟到了吗?
如果不是天天迟到,而只是今天迟到,可能的原因是他今天早上遇到了急事;如果其他人今天早上也迟到了,可能是因为昨晚加班很晚,睡眠时间不够,可以理解。
好,解决完了导致喷子思维的第二个诱因——基本归因错误。
接着来解决第三个诱因——隧道视野。
什么是隧道视野呢?举个例子,你在新闻上看到头条:上海闹市惊现裸拍女,意思不挂让人拍疑有露阴癖。
再配上一张打满马赛克的图片。
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你肯定会觉得世风日下,现在的上海市民真是开放啊!
可我如果替换一个新闻标题:上海市本市市民99.99%以上的人未参加裸拍行为。
你的反应又是什么?哇,上海市民素质真高,裸拍率不到十万分之一。
而两条新闻都是一个事件,这就叫“隧道视野”,我们通常喜欢人为放大少数事件的影响忽略主体。
还有这么一个段子,布什说:我们准备枪杀四千万伊拉克人和一个修单车的。
CNN记者问:“1个修单车的?为什么要杀死一个修单车的?”布什转身拍拍鲍威尔的肩膀:“看吧,我都说没有人会关心那4千万伊拉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