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上中山市四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17
中山四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2.12
一、
1、答案:D
A(xiào/jiào zhēn/zhān yè/yìchà)
B(yè/yǎn hè/xiàyìsuì/suí) C(zhuó/zháo zǐ kuì pū/fù)
D(biāo/biào lì/shuòchà/shā pú/pǔ)
2、答案 C
( A. 打肿脸充胖子:比喻宁可付出代价而硬充作了不起。
B.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
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C. 李代桃僵:僵,枯死。
李树代替桃树而死。
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此处宜为“推搪”(推脱搪塞)。
D. 肆无忌惮:肆,放肆;忌,顾忌;惮,害怕。
非常放肆,一点没有顾忌)
3、答案:B (A.成分残缺,应是“从/在票
房榜中出局”
C.“不仅”放到“新闻联播”后面。
D.项结构混乱,“包括…”和“由…组成”两个句式杂糅。
)
4、答案:C通观这五个句子,“信念”这个词语出现的频率最高,那么可以判定这一组句子的陈述对象就是“信念”这个话题,其它各句都是围绕“信念”来说的。
第(2)句是这个句群的中心句,因其末尾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此句应放在句首;第(5)句的“这个信念”紧接这个话题,正好与之相衔接;第(3)句的“这个世界的合理性”与第(5)句的“世界是合理的”衔接;第(1)句谈古代,第(4)句谈现代,按时间顺序来排列,(1)(4)相连
二、
5、D时,时常。
6、B.连词,表修饰(A代词,他的;副词,表期望语气,希望。
C介词,凭;连词,表
并列,而且。
D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代知识、道理。
)
7、C(④是说徐文长的书法成就;⑥是作者说自己托人抄录徐文长的文章)
8、A是文长每次拜见胡公时,自己身穿葛布长衫,头戴乌巾,挥洒自如,了无顾忌地谈论天下大事,胡公十分赞赏。
9、(1)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
(三个标点一分,学生用“/”断句则可)
(2)①部下将士(畏惧他),(以至)跪着说话,(匍匐在地)像蛇一样爬行,不敢抬头仰视。
(“膝”“蛇”名词作状语,各1分;其余酌情给分)
②文长既然不能在当权者(官场)那里伸展抱负,于是放浪形骸,肆意狂饮,纵情山
水。
(状语后置句1分;“放浪曲蘖”1分,其余酌情给分。
)
参考译文
徐渭,表字文长,是山阴生员,声名很盛,薛公蕙做浙江试官时,对他的才华感到震惊,视之为国士。
然而他命运不佳,屡次应试屡次落第。
中丞胡公宗宪听说后,把他聘作幕僚。
文长每次参见胡公,总是身着葛布长衫,头戴乌巾,挥洒自如,了无顾忌地谈论天下大事,胡公听后十分赞赏。
当时胡公统率着几支军队,威镇东南沿海,部下将士在他面前,总是侧身缓步,跪下回话,不敢仰视。
而文长以帐下一生员对胡公的态度却如此高傲,好议论的人把他比作刘真长、杜少陵一流人物。
恰逢胡公猎得一头白鹿,以为祥瑞,嘱托文长作贺表,表文奏上后,世宗皇帝很满意。
胡公是以更加器重文长,所有疏奏计簿都交他办理。
文长深信自己才智过人,好出奇制胜,所谈论的用兵方略往往切中肯綮。
他恃才傲物,觉得世间的事物没有能入他眼目的,然而却总是没有机
会一展身手。
文长既然不得志,不被当道看重,于是乃放浪形骸,肆意狂饮,纵情山水。
他游历了山东(齐鲁)、河北(燕赵),又饱览了塞外大漠。
他所见的山如奔马、海浪壁立、胡沙满天和雷霆千里的景象,风雨交鸣的声音和奇木异树的形状,乃至山谷的幽深冷清和都市的繁华热闹,以及奇人异士、怪鱼珍鸟,所有前所未见,令人惊愕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他都一一化入了诗中。
他胸中一直郁结着强烈的不平奋争精神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凉。
所以他的诗有时怒骂,有时嬉笑,有时如山洪奔流于峡谷,发出轰雷般的涛声,有时如春芽破土,充满蓬勃的生机。
有时他的诗像寡妇深夜的哭声那样凄厉,有时像逆旅行客冲寒启程那样无奈。
虽然他诗作的格调,有时比较卑下,但是匠心独运,有大气象和超人的气概。
那种如以色事人的女子一般媚俗的诗作是难以望其项背的。
徐文长于为文之道有真知卓见,他的文章气象沉着而法度精严,他不为默守成规而压抑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也不漫无节制地放纵议论
以致伤害文章的严谨理路,真是韩愈、曾巩一流的文章家。
徐文长志趣高雅,不与时俗合调,对当时的所谓文坛领袖,他一概加以愤怒的抨击,所以他的文字没人推重,名气也只局限在家乡浙江一带,这实在令人为之悲哀!
文长喜好书法,他用笔奔放有如他的诗,在苍劲豪迈中另具一种妩媚的姿态跃然纸上,欧阳公所谓的美人迟暮另具一种韵味的说法,可用之于形容文长的书法。
文长以诗、文、书法修养的余绪,涉笔成花鸟画,也都超逸有情致。
后来,文长因疑忌误杀他的继室妻子而下狱定死罪,张元汴太史极力营救,方得出狱。
晚年的徐文长对世道愈加愤恨不平,于是有意作出一种更为狂放的样子,达官名士登门拜访,他时常会拒绝不见。
他又经常带着钱到酒店,叫下人仆隶和他一起喝酒。
……声称文长的诗文到晚年愈加奇异,没有刻本行世,诗文集稿都藏在家中。
我有在浙江做官的科举同年,曾委托他们抄录文长的诗文,至今没有得到。
我所见到的,只
有《徐文长集》、《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
而今徐文长竞以不合于时,不得申展抱负,带着对世道的愤恨而死去了。
石公说:徐文长先生的命途多艰,坎坷不断,致使他激愤成狂疾,狂病的不断发作,又导致他被投入监狱,从古至今文人的牢骚怨愤和遭受到的困难苦痛,再没有能超过徐文长先生的了。
但尽管如此,仍有胡公这样的不世之豪杰,世宗这样的英明帝王赏识他。
徐文长在胡公幕中受到特殊礼遇,这是胡公认识到了他的价值,他的上奏表文博得皇帝的欢心,表明皇帝也认识到了他的价值,唯一欠缺的,只是未能致身显贵而已。
文长先生诗文的崛起,可以一扫近代文坛庞杂卑陋的习气,将来历史自会有公正的定论,又怎么能说他生不逢时,始终不被社会承认呢?
梅客生曾经写信给我说:徐文长是我的老朋友,他的怪病比他这个怪人更要怪,而他作为一个奇人又比他的奇诗更要奇。
我则认为徐文长没有一处地方不怪异奇特,正因为没有一处不怪异奇特,所以也就注定他一
生命运没有一处不艰难,不坎坷。
令人悲哀呀!
10、(1)分析示例:
“窥”:角度好,不说小园里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这小园中的景物,巧妙地突出了小园景物的魅力。
拟人化:以物拟人,写活了山光的意态神情。
“动”:小园中池水澄清,树木倒映其中,本是静止的,傍晚微风乍起,水中树影也随风婆娑荡漾,这样静动结合,画面更美。
(2)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冷美的意象;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壁无瑕的象征。
幽竹静立亭亭,秋菊凌霜傲放,显示出诗人的劲节高风,一片冰心。
此时诗人小立于这幽竹、寒花、新月之中,他高尚的节操,澄明的胸怀,与周围景物浑融一体,一个孤清高洁的形象跃然纸上。
(意象分析2分,诗人形象2分)
11、
(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3)士不可以不弘毅死而后已
(4)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三、
12、C是某些培训机构的宣传,不是作者的原意。
E太绝对。
(答对两点得5分,答对一点得2分。
)
13、D原文用“即便”是个假设,不是事实。
14、首先,速读会让我们失去阅读的信心。
其次,作为自由阅读者,速读无法让人享受到真正的阅读乐趣(温柔一刀,被其划伤与割痛)。
再次,速读带有极强的功利性,让人难以入心入脑地品读,有悖阅读的初衷。
因此一个自由阅读者选择的真正阅读应是慢读。
(每点1分)(第三点如果学生答成“真正的阅读应该是入心入脑的品读,追求的是心灵的宁静澄明与精神的丰富自由。
”也对)
15、开放性题,主要从两个方面给分,一是对句子的理解,2分;二是结合实际,言之成理即可,3分。
四、
16.【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1)孩子离去,母亲分明地感到内心的失落和母子之间的隔膜。
(2)父亲不愿意让女儿的新同事们知道女儿有一个运饲料的穷酸父亲,他为自己没能风风光光送女儿上班而羞愧,可以看出父亲对女儿深沉的爱。
17.【本题考查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是一个爱子心切、孝顺父亲、细腻温婉(感情细腻)、思考冷静的女性形象。
(1分)(1)亲自送儿子上小学和去美国当交换生,为儿子与自己的隔膜感到深深失落,可见其爱子心切。
(1分)
(2)每个星期去医院探望父亲,不嫌弃父亲失禁并陪伴他到天黑才走可见其孝顺。
(1分)
(3)将亲人与自己之间的相处细节一一记忆在心,数十年不忘,可见其感情细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