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五四制八年级初中化学《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_8
- 格式:docx
- 大小:464.44 KB
- 文档页数:4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是
在学习氧气的性质及用途的基础上实行学习,是持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
本单元是初中最为完整地学习元素
和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单元,二氧化碳的学习既能联系到已学过的碳单质,
又联系到碳酸、碳酸钙等重要的含碳化合物,为以后学习《酸、碱、盐》起到
铺垫作用。
本课题内容是本单元的核心和纽带。
二、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根据生活经验及小学科学、生物课、前面化学知识的学习,知
道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供给呼吸,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空气中、人呼出的气体、碳酸饮料逸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能实行光合作用。
已有的技能:掌握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仪器的连接等基本的实验操作,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动手积极性很高,会用化学方
程式表示化学变化。
存有的问题: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实验结论的归纳不够完整,实验探
究水平较弱,不能独立设计实验。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二氧化碳溶于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性质的实验探究;
2.能根据现象分析出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
3.通过观看干冰用途的视频了解固体二氧化碳(干冰)的用途;
4.能根据二氧化碳的用途说出二氧化碳相对应的性质,并能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实行解释;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演示二氧化碳的倾倒实验、小组合作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二氧
化碳与水反应等实验、播放干冰用途视频引导学生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步骤和快乐,体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学科特点,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问题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体现“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学科思想;
3.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增强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四、教学重点:
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五、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探究
1、打开雪碧、可乐
2、认真观察现象
3、检验汽水中气体的成分。
通过实验,引
入课题,激发
学生的求知欲
望,让学生体
会化学是源于
生活及化学学
科的特点
新知探究:
课堂小调查:关于二氧化碳你还知道
什么?
(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播放固体二氧化碳(干冰)视
频;
2、演示:二氧化碳灭火实验
1
2
说一说:
2
3
观察现象
4
5
通过小调查了
3、 演示: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4、 演示:验证汽水为什么叫碳酸饮
料? 结论:
(1)通常情况CO 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易升华;
(3)CO 2密度比空气大,一般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4)CO 2能溶于水(1体积的水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5)CO 2能与水反应: CO 2+H 2O = H 2CO 3
(6)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H 2CO 3 = H 2O+CO 2
(二)、二氧化碳的用途 1、二氧化碳的用途:
2、播放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视频 结论: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课堂练习:
6、CO 2与水的反应的探究:
图示
现象 结论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7、 小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1、 小组交流:根据二氧化碳的
性质说出用途
2、 观看视频
验,理解二氧
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通过观察教师演示:二氧化碳灭火实验,理解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水平和对知识实行归纳总结的水平。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二氧化碳溶于水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环节、对比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小组合作、观察、分析、语言描述的水平,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
通过教师引导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对知识实行归纳的水平。
通过观看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视频,对学生实行知识的拓展和实行事物不是绝对化的思想教育通过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说出用途,体现
空气
二氧化碳 水 水
七、板书设计: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