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童心理学复习资料

儿童心理学复习资料

儿童心理学复习资料
儿童心理学复习资料

儿童心理学

一、选择题

1.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体系,初步将其划分成生理发展、认知发展及(C.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三大领域。

2.在出生时存在,后来消失,并能作为神经系统正常发展的指标的一种原始反射是( A.巴宾斯基反射)。

3.大脑右半球包括视觉中枢、( C.非言语声音) 中枢、触觉中枢、消极情感表达中枢。4.儿童的视敏度是逐渐发展起来的,约(A.24 ) 个月时其视敏度水平接近成人。

5.( A.同伴关系) 是儿童在早期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外在同龄伙伴中建立的社会关系。6.在方位知觉的发展中,儿童在(B.4岁) 能够正确辨别前后。

7.( A.出生后的第一年) 是儿童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8.媒体暴力会降低儿童对暴力事件的(A.敏感性)。

9.学前儿童颜色(辨色力)在( C.生后3个月) 发生的。

10.初步掌握本族口头语言的时期是(D.学前末期)。

1.在( D.单独选择玩具)的情况下,儿童更有可能表现出跨性别玩具选择行为。

2.大脑左半球包括言语中枢、听觉中枢、动作记忆中枢、语言加工中枢和( B.积极情感表达)中枢。

3.属于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的是( B.强制性颈反射)。

4.儿童早期动作发展遵循(D.头尾)原则和远近原则。

5.幼儿阶段指的是(C.3~6 )岁。

6.( A.想象)是维持幼儿认知操作的重要手段。

7.(C.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它认识过程的基础。

8.不属于玩物游戏的是( D.趣味竞赛)。

9.2岁的幼儿会对哀伤的同伴表现出一定的利他行为,这种反应有很大的个体差异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他们可能会要去打那个让同伴哀伤的人,这种反应方式是(B.激烈式)。

10.分娩过程共分为(B.3 )个阶段。

1.( D.英国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在出生时就如一块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及行为模式都是从经验中获得的。他强调要培养儿童的兴趣、发展儿童的独立能力,并认为良好习惯的培养应从小开始。

2.( B.华生)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S)一反应(R)的学习过程。3.(C.被动的互动)是指环境(如父母)根据儿童的遗传特征为他们提供的成长条件,包括父母为孩子提供的遗传基因,为他们提供的社会、情绪以及认知发展环境等。如爱运动的父母可能将此特征在遗传上提供给孩子,并为孩子提供崇尚运动的家庭环境。

4.在新生儿的反射中,有些反射具有生存和适应价值,如_______,还有一些原始反射没有适应性价值,如________等,这些反射会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逐渐消失。(A.眨眼反射和吸吮反射,游泳反射和行走反射)

5.在神经元分化的同时,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相接触,形成特有的接点_______ “(C.突触)”。

6.“非器质性发育不良”和“心因性矮小症”,是由于(D.情感剥夺和爱的缺失) 抑制了生长素的分泌而导致的生长障碍。

7.记忆策略是指人们用来达到记忆目的的手段,包括存储信息时对信息的复述、组织、精细加工以及提取信息时的系统检索(再认、重组和回忆),幼儿的记忆策略以( A.复述)为主。

8.当儿童说:“要牛奶!”时,妈妈说:“哦,你要喝牛奶了。”这时,妈妈使用的回应方式是( A.扩充) 1.学前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但在研究和学习中,我们会可以将儿童的发展划分为生理发展、认知发展、(B.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三大领域。

2.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用学习理论进行了一些开创性的实验,________提出了精神分析理论及早期经验重要性的假设,________在瑞士开始了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这三个理论最后成为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C.华生、弗洛伊德、皮亚杰)

3.( A.皮亚杰)以发生认识论为基础,提出了心理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对于当代心理学的发展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影响。

4.致畸因子指所有能对(胎儿)造成损坏的因子。

5.对新生儿的评估有很多方法,其中使用较多的是由( A.阿普加)设计的一种快速测定新生儿是否正常的量表。该量表由不同等级组成,测量的内容包括心律、呼吸、肌肉弹性、肤色和应激反射。

6.在神经系统逐渐发展的过程中,神经元也迁移到不同的位置,进而承担了特定的功能,这个过程神经元的( D.分化)。

7.视觉悬崖是用来研究婴儿( C.深度知觉)发展的经典实验设计。

8.在简单句阶段,幼儿不但会用到成人语言中的一些规则,还会出现( A.过度规则化)的现象,如“我大方,你小方”,学会说“我们”后,4岁的孩子会说“桌子们”。

1.中世纪以前,人们多半认为儿童是成人的雏形,是( C.“小型成人” )。

2.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环境论的代表人物是。 ( D.高尔顿,华生 )

3.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共__________天左右,其间,受精卵不断地自我复制,经历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过程__________。( A.270 ,胚种期、胚胎期、胎儿期 )

4.分娩过程通常要经过 (B.三个 ) 明显的阶段。

5.通常有几种常见的并发症会对婴儿产生不利影响,即 (A.缺氧、早产和足月低体重儿 ) 。6.大脑____________包括言语中枢、听觉中枢、动作记忆中枢、言语加工中枢、积极情感表达中枢,控制着身体的右侧。大脑____________包括空间视觉中枢、非言语声音中枢、触觉中枢和消极情感表达中枢,控制着身体的左侧。( B.左半球,右半球 )

7.婴儿( A.知觉整合能力 )的发展表现在其视觉与触觉的整合和视觉与听觉的整合中。

8.幼儿在遇到不认识的字时,会使用一些猜读策略,如认读半边字的现象,如把“情”读成“青”,这些都反映了学前儿童书面语言习得过程中的(D..过度规则化 )现象。

1.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开始于(A.十九世纪末期)。

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是以1882 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的(C.普莱尔)《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3.(A.布朗芬布伦纳)把外界环境因素和个体的生物因素揉合起来,提出了不同嵌套层级的社会生态理论。

4.通常有几种常见的并发症会对婴儿产生不利影响,即(A.缺氧、早产和足月低体重儿)。5.细胞分化和突触联系的形成反映了婴儿大脑的(B.可塑性) ,反映了细胞对经验的高度反应性。6.在婴儿期就己经出现了,是在两岁左右逐渐出现的。(D.再认,回忆)

7.成人:浩浩,你长得这么胖、这么可爱,你小时候是吃什么长大的? 浩浩(4 岁):我是吃妈妈的牛奶长大的。浩浩的反应说明了幼儿词汇发展过程中( C.词义的过度扩张)。

8.养青者与幼儿说的话,有许多有趣的特征,如简短的句子,具体的内容和夸张的声调和表情,以及正确的语法,这些特征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被称为“(A.妈妈语)”。

二、概念题

11.横向研究: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12.气质:指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性意和情绪控制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体差异。对许多人而言,气质这个词隐含着行为的个别差异的生物基础,这个基础是会遗传且稳定的。13.社会性参照:婴儿通过识别和理解他人的情绪表情,监控他人(比如:父母)对于不确定情境的绪反应,并利用得到的信息调整自己的行为。

14.自我中心'性:儿童往往只注意自己的观点,不能接受他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现点相区分和调节,并且认为他人都是以与自己相同的方法去观察、思考和感觉。

12.图式:描述儿童表征、组织和解释经验的模式或心理结构,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

13.脚本:对熟悉环境中重复发生事件的特定顺序和因果关系的概要性表征,这是为了保持特定经历而采用的一种图式。

14.移情:意识到他人具有与自己不同的感情或观点,运用言语等方式互相交流感情,与他人产生情感共鸣。

9.横向研究: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11.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接触的倾向。

12.性别概念:就是儿童能分清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并认识到性别是一种无法改变的特征。9.学前儿童心理学:就是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10.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称为榜样)的行为而进行的学习。

11.“补偿性生长”:营养不良的儿童生长非常缓慢。如果营养不良持续时间不长,也不是特别严重的话,这些儿童一旦获得充足的营养,一般都会快速生长并追赶上正常的生长水平。这种“补偿性生长”是儿童身体发展的一个基本原则。但是如果营养不良持续时间过长,特别是在5岁前营养不良,大脑的生长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身材也会特别矮小。

12.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社会特征的认识,是对“我是谁”、“我为什么是这样的人”等问题的回答。

9.习惯化与去习惯化:当一个新异剌激出现时,婴儿会产生许多身体变化或反应,比如头部或眼部运动、呼吸或心跳频率的变化。但如果同样的剌激反复出现,婴儿的反应就会越来越弱,直到完全消失。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习惯化的过程。此时,如果再出现一个新的剌激,婴儿可能产生新的条件反射,这个过程被称为去习惯化。

11.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价值判断和由此产生的情感体验。自尊是自我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影响着我们的情感经历、将来的行为表现以及长期的心理调整。

12.同伴:就是指儿童与之相处的、具有相同或相似社会认知能力的人。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由某种共同的活动引发,并在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就是儿童的同伴互动。

10.视觉偏好法:是指研究者同时给婴儿呈现至少两种剌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一个剌激更感兴趣。

11.情绪调节:是对情绪的内部过程和外部行为表现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环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

12.平行游戏:(2. 5-3 岁):儿童单独玩,他选择的活动自然把他带到别的孩子中间。他的玩具与周围孩子玩的相似,但是他自己玩,不影响或改变其他孩子的活动,没有相互的交流,但有时有相互的模仿。一个人离开后,另一个人还会继续游戏。

三、简答题

15.请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答:发展的基本问题,是所有的发展心理学家都必须回答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反映了他们对儿童心理现象的理解、解释和预测的不同。这些基本理论问题主要有三个:

(1) 遗传和环境哪一个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更大?

(2) 儿童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3) 发展是连续的还是阶段性的?

16.请说明影响幼儿期身体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并请分别举例。

答:影响儿童早期身体发展的因素有:遗传和激素、情感、营养、疾病和受伤。

17.请简述鲍尔贝的婴儿依恋行为的发展阶段,并对其中的某个阶段加以举例说明。

答:运用鲍尔贝的理论,婴儿依恋行为经历四个发展阶段:对人无差别反应阶段、对人有选择反应阶段、积极寻求与专门照顾者接近的依恋期和交互关系形成阶段。

注意举例说明。

18.请简述影响同伴接受性的因素。

有五个影响因素:父母的教养行为、出生次序的影响、认知技巧、名字和生理特征。

15.请简述艾里克森的八个社会心理阶段中的前三个阶段。

答:艾里克森的八个社会心理阶段中的前三个阶段分别为:

(1)0~l岁,处于基本信任对不信任阶段,基本任务为学习信任别人,克服不信任。此阶段的儿童需要其自身需要得到及时的满足,作为社会化代理人的母亲需要能积极、敏感的回应孩子的需要。

(2)1~3岁,处于自主对羞愧阶段,基本任务为获得自主感,克服自我怀疑、羞耻感,作为社会化代理人的父母亲需要给予孩子自我负责的机会,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3~6岁,处于主动对内疚阶段,基本任务为获得主动感,避免内疚感,作为社会化代理人的家人需要让儿童承担责任和义务,对孩子的失败给予保护性态度。

16.请就“习惯化与去习惯化”进行解释和举例。

答:习惯化:当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婴儿会产生许多身体变化或反应。举例

去习惯化:如果同样刺激反复出现,婴儿的反应就会越来越弱,直到完全消失。举例

17.请任意选取两个智力理论加以介绍。

答:智力理论包括二因素论、群因素论、层次结构模型、三维结构模型、多元智能理论、三元智力理论。

18.请简述游戏是如何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

答:游戏中,儿童与同伴建立了最初的人际关系。游戏促进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在游戏中儿童有机会学习和表现、检验自己的社会问题解决的技能;游戏有助于儿童学习以社会允许的方式表达消极情绪;游戏有助如儿童学习对诸如攻击行为等反社会行为的控制。

13.简述影响幼儿智力发展的因素。

答:早期经验会影响儿童日后的智力潜能。没有人际接触或缺乏刺激都可能妨害孩子的感觉、肌肉运动、情绪、认知和语言的发展。

遗传因素也是影响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个体来说,智商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遗传差异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