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桩低应变法检测作业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207.72 KB
- 文档页数:11
基桩完整性检测(低应变法)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基桩完整性现场检测。
2 执行标准JTG- F81-01-2004《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3仪器设备基桩动测仪。
4检测目的检测桩身缺陷位置及影响程度,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5资料收集在检测前,应该收集以下资料:1.工程名称、桥梁名称及平面布置图;2.建设、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名称;3.基桩的设计桩长、桩径、混凝土强度等级、桩顶及桩底标高;4.施工记录等相关资料;6现场检测6.1检测前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被检工程应进行工程调查,搜集其工程地质资料、基桩设计图纸和施工记录、监理日志等,了解施工工艺及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激振设备、传感器及检测仪,检查测试系统各部分之间是否连接良好,确认整个测试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桩顶应凿至新鲜混凝土面,并用打磨机将测点和激振点磨平。
4、应测量并记录桩顶截面尺寸5、混凝土灌注柱的检测宜在成柱14d以后进行。
6、打入或静压式顶制桩的检测应在相邻桩打完后进行。
6.2传感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传感器的安装可采用石膏、黄油、橡皮泥等耦合剂,粘结应牢固,并与桩顶面垂直。
2、对混凝土灌注桩,传感器宜安装在距桩中心12-2/3半径处,且距离桩的主筋不宜小于50mm。
当桩径不大于1000mm时不宜少于2个测点;当桩径大于1000mm时不宜少于4个测点。
3、对混凝土预制桩当边长不大于600mm时不宜少于2个测点;当边长大于600mm时不宜少于3个测点。
4、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不应少于2个测点。
6.3激振时应符合下列定:1、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预桩的激振点宜在桩顶中心部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激振点和传感器安装点与桩中心连线的夹角不应小于45o。
2、激振和激振参数宜通过现场对比试验选定。
短桩或浅部缺陷桩的检测宜采用轻锤短脉冲激振;长桩、大直径桩或深部缺陷的桩宜采用重锤宽脉冲激振,也可采用不同的锤垫来调整激振脉冲宽度。
作业指导书(基桩完整性检测)作业指导书(基桩完整性检测)编写:审核:批准:版号:文件编号:HDJC/SG-01-2002 生效日期:2003年1月1日目录1基桩低应变检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前言 (4)1.2适用范围 (9)1.3检测依据标准 (4)1.4检测的目的 (4)1.5检测原理 (4)1.6仪器设备 (5)1.7检测准备 (6)1.8检测技术 (6)1.9现场检测 (7)1.10资料整理与成果分析 (8)1.11报告内容 (9)2基桩钻芯法检测 (9)2.1 引言 (9)2.2 适用范围 (9)2.3依据及标准 (10)2.4检测目的 (10)2.5检测原理 (10)2.6仪器设备 (10)2.7检测准备 (12)2.8现场检测 (13)2.9资料整理与成果分析 (15)2.10 报告内容 (17)3 基桩声波检测 (17)3.1 引言 (17)3.2 适用范围 (18)3.3依据及标准 (18)3.4检测目的 (18)3.5检测原理 (18)3.6仪器设备 (18)3.7探测准备 (20)3.8现场探测 (20)3.9资料整理与成果分析 (22)3.10报告内容 (24)附件一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记录表 (26)附件二钻芯检测原始记录表 (27)附件三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检验报告 (27)附件四超声透射法检测基桩完整性现场记录表 (27)附件五超声波检测成果表 (27)1 基桩低应变法检测1.1 引言基桩低应变法检测是检验预应力管桩或混凝土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普查的一种有效方法。
本指导书旨在指导基桩低应变法检测工作的开展,为实行规范化基桩低应变法检测工作提供依据1.2 适用范围适用于建筑、道路、桥梁、水电、港口等桩基工程1.3 检测依据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 FB81-01-2003)(3)辽宁省标准《筑基桩及复合地基检测技术规程》(DB21/T1450-2006)。
1 前言为严格执行低应变检测规范(规程),不断提高基桩低应变检测水平,使相应技术标准的执行更具有可操作性,特按《安全作业管理程序》(JAGS/C-Ⅱ―16―2013)、《现场检测控制程序》(JAGS/C-Ⅱ―17―2013)编制本作业指导书,并作为《质量手册》的一部分,与其一并颁布执行。
本作业指导书则应和相应的技术标准一同执行使用。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混凝土预制桩(混凝土预制方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灌注桩(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树根桩)。
3 技术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4 检测目的检测桩身结构的完整性,判定桩身是否存在缺陷、缺陷的程度及其位置。
5 检测原理本方法的实质是将混凝土桩视为一维线弹性杆件,当桩顶受一冲击力后,其应力(应变或位移)以波动形式在桩身中传播,遇到波阻抗差异界面后,产生反射波信号,通过分析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波形、相位、振幅、频率及波的到达时间等特征,达到检测桩身完整性的目的。
检测框图如下:6 检测仪器6.1 本公司应用于低应变动测的仪器为RS1616K(S)型和RS1616K(P)型基桩动测仪。
使用仪器为集信号放大、数据采集、显示记录和分析处理于一体的高性能仪器,由测振传感器、信号放大器、数据采集装置和显示记录等部件组成。
6.2 方法要求6.2.1 加速度传感器频率范围宜为5Hz~2000Hz ,速度传感器频率范围宜于10Hz~1000Hz;放大器增益宜大于60dB 且可调,频率范围宜于2Hz~5kHz ;数据采集器采样频率不小于40kHz 。
传感器的频响特性应能满足不同测试对象、不同测试目的的需要。
6.2.2 检测结果难于判断时,可同时采用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进行比对检测,以提高信号的可信度。
6.2.3 整个检测系统应具有可靠的防尘、防潮、防震性能,各部件间匹配良好,整体系统误差小于5%。
6.3 仪器设备的管理执行《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程序》(JAGS/C -Ⅱ―15―2013)。
标题:基桩低应变法检测作业指导书修改号第1页共16页一、检测原理低应变法目前国内普遍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为狭义低应变法,其通过采用瞬态冲击的方式(瞬态激振),实测桩顶加速度或速度响应曲线,以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为依据,采用一维波动理论分析判定基桩的桩身完整性。
因此基桩必须符合一维波动理论要求,满足平截面假定和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要求,一般要求其桩长远大于直径即长径比大于5或瞬态激励有效高频分量的波长与桩的横向尺寸之比大于5。
二、编制依据及目的1、编制依据⑴国家及部委颁发的相关规范、规程和标准;《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 F81-01-200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标题:基桩低应变法检测作业指导书修改号第2页共16页《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10218-2008)《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10106-2010)⑵ISO-9001质量标准运行要求。
2、编制目的通过编制本作业指导书,使地基所全体人员能熟练掌握低应变反射波法进行基桩检测,起到规范检测人员检测方法及程序的作用。
三、适用范围低应变反射波法适用范围为: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预制桩、预应力管桩及CFG桩。
四、检测流程基桩检测流程图见图1所示。
五、检测方法及工艺要求(一)检测前的准备工作标题:基桩低应变法检测作业指导书修改号第3页共16页1、受检基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70%,或期龄不少于14天时方可报检。
2、施工单位按附表1格式填写报检表,经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至少提前2天提交给现场检测人员。
3、施工单位按附表2向检测单位提供基桩工程相关参数和资料。
4、检测前,施工单位做好以下准备工作:⑴剔除桩头,使桩顶标高为设计的桩顶标高。
⑵要求受检桩桩顶的混凝土质量、截面尺寸应与桩身设计条件基本相同。
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地基基础检测部)目录一、依据的检测标准及技术要求 (2)二、适用范围 (2)三、试验目的 (2)四、仪器设备 (2)五、试验原理 (3)六、试验准备 (5)七、操作规程 (6)八、数据处理 (8)低应变法检测基桩完整性作业指导书一、依据的检测标准及技术要求《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
三、试验目的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
四、仪器设备低应变法检测基桩完整性的仪器采用RSM-PDT(B)型基桩高低应变检测仪。
该仪器为集信号放大、数据采集、显示记录和分析处理于一体的高性能仪器,由主机系统、速度传感器、ICP加速度传感器、手锤、AC-DC电源、信号线等部件组成。
检测仪器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基桩动测仪》(JG/T 3055-1999)的有关规定。
RSM-PDT(B)型基桩高低应变检测仪的主要性能指标见表4.1所示。
表4.1 RSM-PDT(B)型基桩高低应变检测仪主要性能指标五、试验原理检测低应变法的检测原理是采用低能量瞬态方式在桩顶激振,实测桩顶部的速度时程曲线,或在实测桩顶部的速度时程曲线同时,实测桩顶部的力时程曲线。
通过波动理论的时域分析或频域分析,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
测试原理示意见图5.1所示。
图5.1 低应变反射波法测试原理示意图低应变反射波法是一维弹性杆平面应力波波动理论为基础。
当满足条件:入射波长(λ)〉桩径(D )〈桩长(L )(λ=C/F )时桩可视为一维弹性杆。
当桩顶作用一脉冲力后,便有应力波沿桩身传播。
设某一时刻,平面应力波传播到如 图5.2所示界面。
设:σI 为入射波应力;σR 为反射波应力;σT 为透射波应力; V I 为入射波引起质点振动速度; V R 为反射波引起质点振动速度; V T 为透射波引起质点振动速度。
1刖言为严格执行低应变检测规范(规程),不断提高基桩低应变检测水平,使相应技术标准的执行更具有可操作性,特按《安全作业管理程序》(JAGS/C-U —16—2013)、《现场检测控制程序》(JAGS/C^H —17 —2013)编制本作业指导书,并作为《质量手册》的一一部分,与其一并颁布执行。
本作业指导书则应和相应的技术标准一同执行使用。
2适用范围适用于混凝土预制桩(混凝土预制方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灌注桩(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树根桩)。
3技术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4检测目的检测桩身结构的完整性,判定桩身是否存在缺陷、缺陷的程度及其位置。
5检测原理本方法的实质是将混凝土桩视为一维线弹性杆件,当桩顶受一冲击力后,其应力(应变或位移)以波动形式在桩身中传播,遇到波阻抗差异界面后,产生反射波信号,通过分析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波形、相位、振幅、频率及波的到达时间等特征,达到检测桩身完整性的目的。
检测框图如下:6检测仪器1•激振锤本公司应用于低应变动测的仪器为RS1616K(S)2.传感器型和RS1616K(P型基桩动测仪。
使用仪器为集信3工程动测仪号放大、数据采集、显示记录和分析处理于一体°手提式计算机(可选)的高性能仪器,由测振传感器、信号放大器、数据采集装置和显示记录等部件组成。
方法要求加速度传感器频率范围宜为5Hz~2000Hz速度传感器频率范围宜于10Hz~1000Hz放大器增益宜大于60dB且可调,频率范围宜于2Hz~5kHz数据采集器采样频率不小于40kHz。
传感器的频响特性应能满足不同测试对象、不同测试目的的需要。
检测结果难于判断时,可同时采用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进行比对检测,以提高信号的可信度。
整个检测系统应具有可靠的防尘、防潮、防震性能,各部件间匹配良好,整体系统误差小于5% 仪器设备的管理执行《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程序》(JAGS/C-U —15—2013)。
基桩完整性检测作业指导书--低应变基桩完整性检测作业指导书我公司低应变检测采用武汉岩海公司生产的RS-W(P)基桩动测仪。
RS-W(P)基桩动测仪由主机系统及配件(包括速度传感器、ICP加速度传感器、手锤、电源、信号线等)组成。
一、仪器外观及说明1.主机正面图主机正面充电指示灯:接上直流电源适配器后,充电指示灯亮,表示动测仪机内电池正在(大电流)充电;电源:直流稳压电源输入接口;USB 口:可接2个标准的U SB设备,如U盘(系统不支持N TFS格式的U盘),USB 鼠标键盘等等。
2.主机后侧主机前面板主机后面板主要由加速度计接口、速度计接口、外触发口以及剪切波接口组成。
电源开关:电源开关“1”符号表示“开”,接通动测仪电源;“0”符号表示“关”,切断动测仪电源。
加速度: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加速度传感器接口;速度:低应变反射波法的速度传感器接口;剪切波:接剪切波探头的接口。
3.主机背面主机背面电池盖:内置12V/2Ah 高性能充电锂电池,当需要更换电池时,打开此电池盖,即可取出机内电池。
4.主机右侧面(如图主机侧面扣环:主机两侧均设有背带扣环一个,用以连接主机和背带。
5.电池与充电RS-W(P) 内置12V/2Ah 高性能充电锂电池,正常使用时,锂电池的充放电次数可达500 次或更多;但是,过度放电以及不正确的充电方法会减小锂电池的使用寿命。
锂电池的充电与放电注意事项如下: 1、新的锂电池在前三次充电时,充电前必须将电池能量放完(液晶屏右上方电池能量指示只剩下一格或消失),并且每次充电时间不少于12 小时; 2、充电分为二个阶段,①大电池充电,②小电流充电。
在大电流充电时,动测仪面板上的充电指示灯被点亮;在小电流充电时,充电指示灯熄灭。
充电时间依电池的放电深度而变化,一般为大电流充电 4~8 小时,小电流充电3小时。
只有在二个充电过程都完成后,电池才能充满。
建议用户在晚上给电池充电(充一晚上)。
6.锂电池的工作(放电)温度范围为-20℃~+60℃:充电温度范围为0℃~+45℃;偏离其温度范围会严重损伤锂电池。
作业指导书(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编写:审核:批准:生效日期:年月日第1 版第0 次修改管理类别受控非受控.二O O八年十一月作业指导书1. 检测方法及适用范围低应变法:采用低能量瞬态或稳态激振方式在桩顶激振,实测桩顶部的速度时程曲线或速度导纳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或频率分析,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
适用于建筑、市政、交通工程中的各类钻孔灌注桩、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预应力管桩及其他类型的打入桩。
2. 检测依据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3. 检测的目的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4. 检测原理本方法的实质是把混凝土桩视为一维弹性杆件,当桩顶受一冲击后,激发一瞬态应力波,应力波沿桩身向下传播,传至波阻抗界面(缺陷或桩底)而产生反射波信号。
通过安装在桩顶的高灵敏度传感器,接收反射波,分析应力波各种特征,综合判断桩身质量。
检测框图如下:5. 仪器设备及管理5.1 用于低应变波法测试的仪器一般由测振传感器、信号放大器、数据采集装置和显示记录等部件组成。
5.2 对检测设备及传感器的要求:①加速度传感器灵敏度应大于100mV/g,动态范围可达140-160dB;速度传感器灵敏度应大于300mV/cm/s,动态范围一般小于60dB。
②整个检测系统应具有可靠的防尘、防潮、防震性能,各部件间匹配良好,整体系统误差小于5%。
5.3仪器设备的管理①仪器设备进出库应进行登记,并确认完好状态。
②设备使用时进行维护并填写日常运营保养记录。
5.3 常用动测设备为:①RSM—24FD桩基动测分析系统;②PIT桩基完整性测试仪。
两种型号设备均是集信号放大、数据采集、显示记录和分析处理于一体的高性能仪器,加配备专用加速度传感器,系统性能均优于5.2条要求。
5.4 测试系统要求每年校准一次。
6. 检测前准备6.1 收集和了解检测工程概况①工程项目名称,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名称;②场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③桩基本参数:桩型、桩径、桩长、桩身砼强度、持力层及极限承载力;④桩位图及桩基施工记录。
1 前言为严格执行低应变检测规范(规程),不断提高基桩低应变检测水平,使相应技术标准的执行更具有可操作性,特按《安全作业管理程序》(JAGS/C-Ⅱ―16―2013)、《现场检测控制程序》(JAGS/C-Ⅱ―17―2013)编制本作业指导书,并作为《质量手册》的一部分,与其一并颁布执行。
本作业指导书则应和相应的技术标准一同执行使用。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混凝土预制桩(混凝土预制方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灌注桩(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树根桩)。
3 技术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4 检测目的检测桩身结构的完整性,判定桩身是否存在缺陷、缺陷的程度及其位置。
5 检测原理本方法的实质是将混凝土桩视为一维线弹性杆件,当桩顶受一冲击力后,其应力(应变或位移)以波动形式在桩身中传播,遇到波阻抗差异界面后,产生反射波信号,通过分析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波形、相位、振幅、频率及波的到达时间等特征,达到检测桩身完整性的目的。
检测框图如下:6 检测仪器6.1 本公司应用于低应变动测的仪器为RS1616K(S)型和RS1616K(P)型基桩动测仪。
使用仪器为集信号放大、数据采集、显示记录和分析处理于一体的高性能仪器,由测振传感器、信号放大器、数据采集装置和显示记录等部件组成。
6.2 方法要求6.2.1 加速度传感器频率范围宜为5Hz~2000Hz ,速度传感器频率范围宜于10Hz~1000Hz;放大器增益宜大于60dB 且可调,频率范围宜于2Hz~5kHz ;数据采集器采样频率不小于40kHz 。
传感器的频响特性应能满足不同测试对象、不同测试目的的需要。
6.2.2 检测结果难于判断时,可同时采用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进行比对检测,以提高信号的可信度。
6.2.3 整个检测系统应具有可靠的防尘、防潮、防震性能,各部件间匹配良好,整体系统误差小于5%。
6.3 仪器设备的管理执行《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程序》(JAGS/C -Ⅱ―15―2013)。
1 前言为严格执行低应变检测规范(规程),不断提高基桩低应变检测水平,使相应技术标准的执行更具有可操作性,特按《作业指导书编写程序》(JS-JC-34)编制本作业指导书,并作为《质量手册》的一部分,与其一并颁布执行。
本作业指导书则应和相应的技术标准一同执行使用。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混凝土预制桩(混凝土预制方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灌注桩(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树根桩)。
3 技术标准根据客户要求,选用检测技术标准。
目前主要采用下面两种标准: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DGJ08-218-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
4 检测目的检测桩身结构的完整性,判定桩身是否存在缺陷、缺陷的程度及其位置。
5 检测原理本方法的实质是将混凝土桩视为一维线弹性杆件,当桩顶受一冲击力后,其应力(应变或位移)以波动形式在桩身中传播,遇到波阻抗差异界面后,产生反射波信号,通过分析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波形、相位、振幅、频率及波的到达时间等特征,达到检测桩身完整性的目的。
检测框图如下:质量手册 作业指导书 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共8页 第2页颁布日期:2010-06-126 检测仪器6.1 本公司应用于低应变动测的仪器为RSM-24FD 型或RS1616K(S)型基桩动测仪或性能类似的仪器。
使用仪器为集信号放大、数据采集、显示记录和分析处理于一体的高性能仪器,由测振传感器、信号放大器、数据采集装置和显示记录等部件组成。
6.2 方法要求6.2.1 加速度传感器频率范围宜为5Hz~2000Hz ,速度传感器频率范围宜于10Hz~1000Hz ;放大器增益宜大于60dB 且可调,频率范围宜于2Hz~5kHz ;数据采集器采样频率不小于40kHz 。
传感器的频响特性应能满足不同测试对象、不同测试目的的需要。
一、检测原理低应变法目前国内普遍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为狭义低应变法,其通过采用瞬态冲击的方式(瞬态激振),实测桩顶加速度或速度响应曲线,以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为依据,采用一维波动理论分析判定基桩的桩身完整性。
因此基桩必须符合一维波动理论要求,满足平截面假定和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要求,一般要求其桩长远大于直径即长径比大于5或瞬态激励有效高频分量的波长与桩的横向尺寸之比大于5。
二、编制依据及目的1、编制依据⑴国家及部委颁发的相关规范、规程和标准;《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 F81-01—200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基桩动测仪》(JG/T 3055)⑵ISO-9001质量标准运行要求。
2、编制目的通过编制本作业指导书,使地基所全体人员能熟练掌握低应变反射波法进行基桩检测,起到规范检测人员检测方法及程序的作用。
三、适用范围低应变反射波法适用范围为: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预制桩、预应力管桩及CFG桩。
四、检测流程基桩检测流程图见图1所示。
五、检测方法及工艺要求(一)检测前的准备工作1、受检基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70%,或期龄不少于14天时方可报检。
2、施工单位按附表1格式填写报检表,经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至少提前2天提交给现场检测人员.3、施工单位按附表2向检测单位提供基桩工程相关参数和资料。
4、检测前,施工单位做好以下准备工作:⑴剔除桩头,使桩顶标高为设计的桩顶标高.⑵要求受检桩桩顶的混凝土质量、截面尺寸应与桩身设计条件基本相同.图1 基桩检测工作流程⑶灌注桩要凿去桩顶浮浆或松散破损部分,并露出坚硬的混凝土表面。
⑷桩顶表面平整干净且无积水.⑸实心桩的中心位置打磨出直径约10cm 的平面,平面保证水平,不要带斜坡;在距桩中心2/3半径处,对称布置打磨2~4处(具体见图1),直径约为6cm 的平面,打磨面应平顺光洁密实。
一、检测原理低应变法目前国普遍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为狭义低应变法,其通过采用瞬态冲击的方式(瞬态激振),实测桩顶加速度或速度响应曲线,以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为依据,采用一维波动理论分析判定基桩的桩身完整性。
因此基桩必须符合一维波动理论要求,满足平截面假定和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要求,一般要求其桩长远大于直径即长径比大于5或瞬态激励有效高频分量的波长与桩的横向尺寸之比大于5。
二、编制依据及目的1、编制依据⑴国家及部委颁发的相关规、规程和标准;《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 F81-01-200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JGJ 106-2014)《建筑桩基技术规》(JGJ94-20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11)《基桩动测仪》(JG/T 3055)⑵ISO-9001质量标准运行要求。
2、编制目的通过编制本作业指导书,使地基所全体人员能熟练掌握低应变反射波法进行基桩检测,起到规检测人员检测方法及程序的作用。
三、适用围低应变反射波法适用围为: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预制桩、预应力管桩及CFG桩。
四、检测流程基桩检测流程图见图1所示。
五、检测方法及工艺要求(一)检测前的准备工作1、受检基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70%,或期龄不少于14天时方可报检。
2、施工单位按附表1格式填写报检表,经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至少提前2天提交给现场检测人员。
3、施工单位按附表2向检测单位提供基桩工程相关参数和资料。
4、检测前,施工单位做好以下准备工作:⑴剔除桩头,使桩顶标高为设计的桩顶标高。
⑵要求受检桩桩顶的混凝土质量、截面尺寸应与桩身设计条件基本相同。
否图1 基桩检测工作流程⑶灌注桩要凿去桩顶浮浆或松散破损部分,并露出坚硬的混凝土表面。
⑷桩顶表面平整干净且无积水。
⑸实心桩的中心位置打磨出直径约10cm 的平面,平面保证水平,不要带斜坡;在距桩中心2/3半径处,对称布置打磨2~4处(具体见图1),直径约为6cm 的平面,打磨面应平顺光洁密实。
基桩完整性(低应变反射波法)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目的为了规范测试人员的行为,高效有序地完成检测任务,防止人为因素对检测公正性的干扰,特制订本细则。
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预制桩、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推定缺陷程度及其在桩身中的位置。
通航建筑物和修造船水工建筑物的桩基低应变检测可参考执行。
本方法不宜对桩长进行核对,不宜对桩身砼的强度等级作出估计。
本方法适用于港口工程混凝土预制桩、灌注桩、钢桩和组合桩及混凝土预制桩、灌注桩的低应变动力检测。
引用文件《港口工程桩基动力检测规程》JTJ249-2001《港口工程灌注桩设计与施工规程》JTJ 248-2001《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S 167-4-2012合同文件工程检测合同是检测依据标准之一,检测工程师进场前,应了解合同的主要内容,合同义务必须履行。
当合同的内容与采用的技术标准有矛盾时,应向委托方说明,但原则上应优先履行合同义务。
职责检测工程师负责现场检测。
提倡谁检测谁分析的原则,若检测工程师由于时间的关系需委托他人进行内业分析时,检测工程师应将现场检测的基本情况,资料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现场检测的全部资料无一缺少的移交给内业分析人。
检测工程师应对检测的原始数据、资料、信号采集的质量负责。
内业分析人负责内业计算和波形分析,判断桩的缺陷位置、程度和桩的完整性。
分析、判定和分类应严格执行技术标准,不受任何外来因素干扰。
由于其它原因(例如擅自更换波形曲线等)或分析判断不准确导至工程质量问题或工程质量纠纷,应由内业分析人员负责。
内业分析中非技术方面的疑难问题,应请示公司总经理协助解决。
内业分析中技术方面的疑难问题应请示公司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协助解决。
一般情况下,内业分析人应同时负责编写检测报告并对所编写报告的质量负责。
公司技术负责人或总工程师负责报告审核,根据报告中的波形曲线检查报告分析的质量,对报告的合理性负责。
工作程序检测现场准备检测工程师进场前,应由有关人员负责与委托方联系,使检测现场具备检测条件。
基桩完整性检测作业指导书--低应变自然环境和地下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经济、技术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都会对基础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新建基础工程和旧基础工程的基桩和桩基础完整性进行检测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介绍基础工程中基桩完整性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检测原则1.检测目的检测的目的是判断基础工程中基桩是否存在缺陷,防止因基桩缺陷而引起的安全事故,保护基础工程安全稳定。
2.检测要求检测需要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进行,确保检测质量的准确性。
同时,也需要根据基础工程的实际情况和环境条件进行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检测效果和精度。
3.检测方法检测方法包括非破坏性检测和破坏性检测两种。
应根据基础工程的实际情况和检测的目的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
二、检测准备1.检测人员检测人员应具有相应的技术资格和检测经验,具备完整的指导书和操作程序。
2.检测设备检测设备应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并且设备的可靠性、精度和有效性应得到充分确认。
其中,包括:(1)无损检测设备,主要包括振动计、加速度计、缝隙计等。
(2)破坏性检测设备,主要包括坑内设备、细长杆设备、钻孔筒和弯曲测量设备等。
3.现场准备(1)清理基础工程周围环境和桩基础表面,确保检测时的清晰度。
(2)对于破坏性检测,应将基础工程暂时停工,保证安全。
三、检测方法1.非破坏性检测非破坏性检测主要是通过测量基桩的自然频率、阻尼比、动力特性、变形等实现的。
其中,测量自然频率和阻尼比是比较重要的,因为这两个参数可以反映基础工程基础系统的弹性特性和基础稳定性。
(1)自然频率测量自然频率是指固有振动的频率,因此也叫共振频率。
一般情况下,基础工程中基桩的自然频率是比较难测量的,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采用特殊的测量方法和设备。
常用的自然频率测量设备有振动计、加速度计等。
测量时,将设备安装在基础工程上,以激振器的形式施加激振力,记录基础工程的振动响应,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可以测量到基础工程的固有自然频率。
1 前言为严格执行低应变检测规范(规程),不断提高基桩低应变检测水平,使相应技术标准的执行更具有可操作性,特按《作业指导书编写程序》(JS-JC-34)编制本作业指导书,并作为《质量手册》的一部分,与其一并颁布执行。
本作业指导书则应和相应的技术标准一同执行使用。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混凝土预制桩(混凝土预制方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灌注桩(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树根桩)。
3 技术标准根据客户要求,选用检测技术标准。
目前主要采用下面两种标准: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DGJ08-218-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
页脚内容1页脚内容24 检测目的检测桩身结构的完整性,判定桩身是否存在缺陷、缺陷的程度及其位置。
5 检测原理本方法的实质是将混凝土桩视为一维线弹性杆件,当桩顶受一冲击力后,其应力(应变或位移)以波动形式在桩身中传播,遇到波阻抗差异界面后,产生反射波信号,通过分析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波形、相位、振幅、频率及波的到达时间等特征,达到检测桩身完整性的目的。
检测框图如下:6 检测仪器 6.1 本公司应用于低应变动测的仪器为RSM-24FD 型或RS1616K(S)型基桩动测仪或性能类似的仪器。
使用仪器为集信号放大、数据采集、显示记录和分析处理于一体的高性能仪器,由测振传感器、信号放大器、数据采集装置和显示记录等部件组成。
6.2 方法要求1.激振锤2. 传感器3. 工程动测仪4. 手提式计算机(可选)6.2.1 加速度传感器频率范围宜为5Hz~2000Hz,速度传感器频率范围宜于10Hz~1000Hz;放大器增益宜大于60dB且可调,频率范围宜于2Hz~5kHz;数据采集器采样频率不小于40kHz。
传感器的频响特性应能满足不同测试对象、不同测试目的的需要。
6.2.2 检测结果难于判断时,可同时采用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进行比对检测,以提高信号的可信度。
2018年苏州市基桩低应变比对试验作业指导书一、编制目的为保证苏州市基桩低应变法检测比对试验的顺利进行及测试操作的一致性,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二、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次低应变法检测能力比对。
检测参数符合《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的规定。
三、引用标准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低应变法的规定执行。
四、样品数量每人采集4根桩,具体样品为:1根尼龙模拟桩,直径100mm,长度不大于4.0m;1根混凝土预制方桩,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截面400×400mm,长度不大于12.0m;2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混凝土强度等级C80,桩径500mm,长度不大于25m,连接方式焊接。
五、试验要求1.操作时间本次比对试验分为信号采集和数据分析两大部分。
现场每组4人同时进行检测,每人操作时间总计为60分钟,其中信号采集25分钟,数据分析35分钟,报告结果当场提交,采集、分析时间均不得超时,超时则工作组不再接收结果。
2.试验流程信号采集前在“分析区”安装打印设备(限时10分钟内)→“采集区”采集信号时间25分钟→引导时间5分钟(包含采集、分析区域间的移动、引导)→“分析区”输出采集信号等(限时5分钟内)→“分析区”分析时间35分钟→分析结果报告(包括实测曲线)由本人核对无误后签名,提交现场工作人员。
3.检测方法:低应变法检测数量:4根桩,由每组桩中分别产生;检测参数:尼龙模拟桩给定波速;混凝土预制方桩和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给定设计参数及施工记录、波速参考范围。
依据实测结果结合设计参数及施工记录进行桩身完整性判定。
4.采用的仪器和设备(力锤、力棒)、分析软件、打印设备由参加单位自行准备。
六、提交结果1.参加人员应提交每根桩对应的3个有效信号曲线图。
2.参加人员应将测试结果填写在《基桩低应变比对试验分析结果表》上,完成后与相关内容一并上交。
七、有关规定1.本次比对试验由苏州市住建局、苏州市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协会现场组织指导,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现场实施。
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作业指导书(第1版)编写人:年月日审核人:年月日批准人:年月日批准日期:年月日持有人:生效日期:受控状态:总页数:(包括此页)发放编号: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作业指导书基桩低应变检测作业指导书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为了确保现场低应变动力检测的正常进行,取得正确可靠的检测数据,使低应变动力检测工作规范、有序,特制定基桩低应变检测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检测各类预制桩和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质量,推定缺陷类型、性质及其部位。
2、引用标准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J256-2003 3、抽样方法和数量由建设单位委托检测,双方签定委托合同。
检测数量一般由建设、监理、设计三方根据检测规程和工程实际、施工状况确定桩数和桩号。
4、检测项目和方法所测桩的桩身结构完整性。
用反射波法,对每一根被检测的单桩均应进行二次以上重复测试;对同一根基桩,三次锤击所形成的三条波形曲线在形态、振幅及相位上应基本一致,采集数据方算合格。
5、检测仪器仪器设备由传感器、放大器、模拟滤波器、数据采集器、波形显示记录器以及激振设备和其它专用附件组成。
1.传感器:速度传感器频率范围宜宽于10Hz-300Hz;加速度传感器的上限频率宜不小于2kHz;2.数据采集放大器:增益宜大于60db且可调;频率范围宜宽于10Hz-2kHz;3.记录采样频率:不宜小于100kHz;4.整机信噪比大于3。
6、检测系统框图7、检测前后,对被测样品和检测仪器的检查项目7.1 检测前,应进行现场调查,要求对被测的基桩应凿去浮浆至砼硬层,桩头基本平整无积水,并核对桩号。
7.2 检测前,应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性能正常方可使用。
8、对测量用仪器的安装要求传感器应稳固地安置在桩头上,激振点宜选择在桩头中心部位。
9、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检测仪器应具有防尘、防潮性能,并应在-10~50℃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
在现场检测时,对仪器屏幕应采取防晒措施。
一、检测原理低应变法目前国内普遍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为狭义低应变法,其通过采用瞬态冲击的方式(瞬态激振),实测桩顶加速度或速度响应曲线,以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为依据,采用一维波动理论分析判定基桩的桩身完整性。
因此基桩必须符合一维波动理论要求,满足平截面假定和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要求,一般要求其桩长远大于直径即长径比大于5或瞬态激励有效高频分量的波长与桩的横向尺寸之比大于5。
二、编制依据及目的1、编制依据⑴国家及部委颁发的相关规范、规程和标准;《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 F81-01-200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基桩动测仪》(JG/T 3055)⑵ISO-9001质量标准运行要求。
2、编制目的通过编制本作业指导书,使地基所全体人员能熟练掌握低应变反射波法进行基桩检测,起到规范检测人员检测方法及程序的作用。
三、适用范围低应变反射波法适用范围为: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预制桩、预应力管桩及CFG桩。
四、检测流程基桩检测流程图见图1所示。
五、检测方法及工艺要求(一)检测前的准备工作1、受检基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70%,或期龄不少于14天时方可报检。
2、施工单位按附表1格式填写报检表,经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至少提前2天提交给现场检测人员。
3、施工单位按附表2向检测单位提供基桩工程相关参数和资料。
4、检测前,施工单位做好以下准备工作:⑴剔除桩头,使桩顶标高为设计的桩顶标高。
⑵要求受检桩桩顶的混凝土质量、截面尺寸应与桩身设计条件基本相同。
否图1 基桩检测工作流程⑶灌注桩要凿去桩顶浮浆或松散破损部分,并露出坚硬的混凝土表面。
⑷桩顶表面平整干净且无积水。
⑸实心桩的中心位置打磨出直径约10cm 的平面,平面保证水平,不要带斜坡;在距桩中心2/3半径处,对称布置打磨2~4处(具体见图1),直径约为6cm 的平面,打磨面应平顺光洁密实。
0.8m<D≤1.25m D≤0.8m图2 不同桩径对应打磨点数及位置示意图⑹当桩头与垫层相连时,相当于桩头处存在很大的截面阻抗变化,会对测试信号产生影响。
因此,测试前应将桩头侧面与断层断开。
⑺准备耦合剂(如黄油、凡士林、牙膏、口香糖等),作为测试耦合剂用。
⑻在基坑内检测,应提前将基坑内水抽干,并搭设好梯子,便于上下。
5、搜集受检桩的相关技术资料,包括工程概况、基桩的设计参数、场地的工程地质资料以及施工记录情况;6、安装传感器。
传感器的安装对现场信号的采集影响较大,传感器的安装须通过黄油、凡士林或橡皮泥等藕合剂与桩面紧密粘接,并与桩顶面垂直;7、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激振设备、传感器,检查系统各部分之间是否连接良好,确认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二)数据采集⑴通过现场对比试验选定激振锤和激振参数。
短桩或浅部缺陷桩的检测宜采用轻锤短脉冲激振;长桩、大直径桩或深部缺陷的检测宜采用重锤宽脉冲激振;在现场检测过程中,可在激振部位平铺薄层橡胶垫以获取更好的实测信号。
通过改变力锤的重量及锤头材料,可改变冲击入射波的脉冲宽度及频率成分。
锤头刚度较小时,冲击入射波脉冲较宽,含低频成分多,冲击力大小相同时,其能量较大,应力波衰减较慢,适合于获得长桩桩底信号或下部缺陷的识别;锤头刚度较大时,冲击入射波脉冲较窄,含高频成分较多,冲击力大小相同时,虽其能量较小,但更适合于桩身浅部缺陷的识别及定位。
对于长桩,应该先采用低频检波器,重锤敲击来获得实测曲线,再用高频检波器、轻锤敲击来获得浅部鉴别曲线。
⑵采集桩身的波形信号时,调整增益和激振频率使桩身(特别是桩身下部)的反射特征清晰、重复性好。
各测点记录的有效信号数不宜少于3个,波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⑶对存在缺陷的桩应选用多种激振频率进行重复检测,获取足够的缺陷特征分析资料。
(三)数据分析与判定⑴桩身平均波速的确定;⑵对波形、波幅、频率等信号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受检桩的成桩工艺、地质条件和施工情况识别断桩缩颈、扩颈等桩身缺陷;⑶进行桩身完整性类别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应按表3-2和表 3-3原则判定;⑷当实测信号所反映的桩身信息(如超过有效检测范围、桩底反射不明显、实测信号无规律等)不足以分析和评价桩身完整性,应结合其它检测方法进行桩身完整性判定。
(四)复测验证与处理⑴对于桩身浅部存在缺陷,拟采用开挖法(开挖深度一般在1~8m范围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开挖深度)进行验证;⑵若桩身波速偏低或怀疑混凝土强度不够时,分析强度低的各种原因,若对比其余同等条件的桩后发现强度等级依然存在波速异常,应建议业主、监理等相关部门采用其它检测手段进行检测。
⑶若发现桩身深部存在缺陷或桩底沉渣过厚时,应该如实向业主、监理提出采用工程钻机抽芯验证申请,并提交检测原始资料,对有争议性的检测结论,应该提出第三方验证的申请进行仲裁。
(五)成果报告的编写《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强制要求低应变检测报告应给出桩身完整性检测的实测信号曲线,除此之外,检测报告还应包括以下内容:⑴工程概述;⑵检测方法、原理、仪器设备和过程叙述;⑶受检桩的桩号、桩位平面图;⑷桩身波速取值;⑸ 桩身完整性描述、缺陷的位置及桩身完整性类别;⑹ 时域信号时段所对应的桩身长度标尺、指数或线性放大的范围及倍数;或幅频信号分析的频率范围、桩底或桩身缺陷对应的相邻谐峰间的频差;综上所述,其技术流程如图2所示:图3 瞬态激振时域频域分析法测桩技术流程六、数据分析和质量评定低应变的桩身完整性分析应严格地按照国家及部委颁发的相关规范、规程和标准执行,以时域曲线为主,辅以频域分析,并结合施工情况、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和波形特征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判定。
页序共11页 第07页修订状态第2版第1次修订当在桩顶施加一激振后,弹性波沿桩身传播的规律满足一维波动方程,如下式:022222=∂∂+∂∂x u v t u ρE v =2式中:v —纵波波速E —桩的弹性模量 A —桩截面积ρ—桩身材料密度弹性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对桩身阻抗(VA Z ρ=)的变化作出响应,假设桩身由1A 、1E 、1ρ、1v 变为2A 、2E 、2ρ、2v ,根据平面弹性波传播理论,其反射系数为:222111222111A v A v A v A v R v ρρρρ+-=式中:v R —反射系数ρ—桩身材料密度 v —纵波波速 A —桩截面积(一)统计法确定桩身波速平均值为分析时域、频域曲线所反映的桩身波阻抗变化情况、核实桩底信号并确定桩身缺陷位置,首先需要确定桩身波速及其平均值。
在桩长已知、桩底反射信号明确的前提下,在地质条件、设计桩型、成桩工艺相同的基桩中,选取不少于5根Ⅰ类桩的桩身波速按下列计算平均值:11nm i i V V n ==∑ ( 1)2i L V T=∆ ( 2) 式中 m V —桩身波速的平均值;i V —第i 根受检桩的桩身波速值,《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 2014)要求桩身波速离散性控制在5%以内,即 /5%i m m V V V -≤。
(二)数据的分析和桩身完整性判定完整桩的时域波形图比较规则、均匀、整齐,桩底反射信号明显,平均波速也正常。
完整桩的波形特征如图3-a 所示。
断桩指桩身断裂,混凝土不连续,一般在此处有严重的夹泥,使此处的阻抗明显变小,应力波在断桩片发生强反射,应力波在桩身断裂以上部分来回反射形成多次波,整桩信号不明显,甚至没有桩底反射,类似于短的完整桩。
断桩的波形如图3-b ,断桩的断裂位置由下式确定:2L V t ''=∆ ( 3)其中:L '为断裂位置(m);V '为完整桩波速(m/s);t ∆为入射波与反射波的时间间隔(ms)。
a:完整桩 b:断桩 c:缩颈桩 d:扩径桩 e:桩身混凝土胶结差(空洞、蜂窝、松散等现象)图4 桩身典型缺陷与动测波形特征页序共11页 第09页修订状态第2版第1次修订缩颈桩和扩径桩都有明显的桩底反射信号,和本工地桩身混凝土平均波速相接近,计算桩长与实际桩长相符。
同时在缩颈处或扩径处分别出现同相位和反相位的反射信号。
缩颈桩和扩径桩的波形特征如图3-c和图3-d。
桩身混凝土胶结差视其程度大小,桩身混凝土介于完整桩和断桩之间,轻微接近完整桩,严重接近于断桩。
该类基桩的反射信号与入射波信号同相位,同样有桩底反射信号,但整桩混凝土传播速度偏低,这是桩身混凝土胶结差区别于缩颈桩的重要依据,如图3-e。
依据实测时域或幅频信号特征进行桩身完整性判定的分类标准和分类见表3-3、3-4表3-3 桩身完整性判定表3-4 桩身完整性分类表上表并没有列出桩身无缺陷或有轻微缺陷但无桩底反射这种信号特征的类别划分。
低应变法测不到桩底反射信号的情形受桩的长径比、桩周土阻力、桩端部分桩身阻抗与持力层阻抗相匹配等多种因素影响,所以,绝对要求同一工程所有的Ⅰ、Ⅱ类桩都有清晰的桩底反射是不现实的。
对同一场地、地质条件相近、桩型和成桩工艺相同的基桩,因实测信号无桩底反射波时,可参照本场地同条件下有桩底反射波的其它桩实测信号或结合其它检测方法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