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5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思品”有效课堂教学前言初中“思品”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涉及到学生道德伦理素养和社会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新课标的推动下,初中“思品”改革的需要更加显著,特别是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成为了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难题。
因此,本文将从新课标下初中“思品”有效课堂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建立知识基础学生的思维能力来源于其知识储备,因此,初中“思品”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建立学生的知识基础。
具体做法可以是通过教材和课外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掌握道德伦理、社会现象和人类历史等相关知识点。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是指逻辑的思考、推理、分析和判断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思品”教师可以通过针对性的练习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中贯通整个逻辑链条和推理过程,达到全面提高思维力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学生对新事物进行独立、卓越的思考所产生的能力,是对外部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初中“思品”教师可以采取综合教育,各学科联合授课,拓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游戏,培养其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实践思维实践思维是指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思维能力的最终目标。
初中“思品”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活动、课外实践等方式,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思维能力。
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注重课堂互动在初中“思品”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让学生不仅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还能够用自己的思想与他人讨论问题。
教师可以采用课堂活动、情境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提高课堂效率在进行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注重提高课堂效率,尽量减少无用的课程安排。
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准备教学材料、组织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因素,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改下如何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摘要: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正在全面展开并逐步深入,但是作为初中阶段基础性学科思想品德在课改进程中却大大落后。
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授课习惯和升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思品教师很难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很难把新课改中先进教学理念落到实处,很难感受到新课改带来的变化。
因此新课改下如何上好每一节初中思想品德课已成为摆在思品教师面前并亟待解决的课题,这就要求每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必须立足实际,解放思想,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思想品德师生关系激趣创新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正在全面展开并逐步深入,但是作为初中阶段基础性学科思想品德在课改进程中却大大落后。
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授课习惯和升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思品教师很难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很难把新课改中先进教学理念落到实处,很难感受到新课改带来的变化。
因此新课改下如何上好每一节初中思想品德课已成为摆在思品教师面前并亟待解决的课题。
下面我结合近几年初中思想品德教研经验,谈谈我对这一问题的几点看法和探索。
一、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共同合作,一起探究,平等对话,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但在以往思品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却是一种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学生却是课堂教学的服从者。
我们经常把自己视为课堂的权威,无视学生的内在需要和人格。
在这种陈旧落后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我们很难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他们也只能被动地学,死记一些课本知识,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非常欠缺。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力求营造愉悦的教学气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孩子们要满怀爱心,用爱心启发教育。
只有教师给予孩子们充分的尊重和理解,他们才能从内心接受我们,才能有效激发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兴趣。
同时,我们要及时对孩子们进行表扬与鼓励,让他们感受到点点滴滴进步带来的喜悦与自豪。
让初中生在愉悦、快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是他们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更是我们驾驭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
浅议怎样上好中学思想品德课中学思想品德课是中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
它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和品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上好中学思想品德课,让学生获取更多知识和收获更多成长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浅议怎样上好中学思想品德课。
一、注重知识传授及思维启发在上思想品德课时,教师首先应该注重知识的传授。
教师应以学科教育和专业知识为中心,从科学的角度系统介绍道德理论的知识,让学生学会定义、特征、分类、模型等基本概念。
同时,应充分发扬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授课PPT、多媒体课堂、互动答题等,让学生有高质量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这样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和热情。
其次,教师还应该注重启发学生思维。
尤其是在道德热点和问题分析上,教师应该给出多样的题材、案例,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激发出自己的思考和跟随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建议,通过答疑解惑,引导学生逐渐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二、注重情感教育及体验式学习思想品德课具有情感性,教师应该注重情感教育。
教师需要利用自己的语言与学生建立情感联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及情感变化。
在传授道德知识时,应该采用亲情、友情、爱国心等相关的教学题材,让学生感受到正能量和情感力量的影响。
同时,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验式教学活动。
如团队合作、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收获知识和体验。
三、注重德育引领及案例教学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以德育为中心,教师应该注重德育引领。
在传授道德知识时,应该充分展示道德楷模的形象、事迹及功劳,通过模范的引领来树立道德标准和启迪学生的道德思想。
在课堂训练中,教师应该避免简单模拟的教学方法,而是通过生动的真实案例教学,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道德决策和选择的难度,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四、注重启发自我教育及综合实践教师的教育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思想品德》这一科目历来是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教学过程相对枯燥、令上课教师棘手、学生又爱又恨的科目。
那么怎样上好思想品德课,对初中政治教师来说,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以下是我的一些见解: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具备新理念的高素质思想品德教师,是决定新理念思品课成败的关键因素。
教师的知识水平是上好一堂思品德课的重要保障。
俗话说:打铁还要自身硬。
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先有一桶水。
老师不仅要把专业知识学好,其它各方面的知识也应该有所知晓,也就是说老师的知识面要广。
因为我们不仅是教书,还要育人。
扎实的专业知识,深厚的文化素养是很重要的,一定要确保讲述内容的准确性、实用性和贴切性。
可见,教师知识水平的重要性。
我除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教研工作、继续教育学习外,还读书、年报,收集热点资料,以更多更广的知识来上好每一节课。
每学期我的教学成绩都很突出。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爱心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教师的爱来源于对学生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尊重和信任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
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
把学生作为与自己平等的人对待,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绪,善于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
只有给予学生应有的平等和尊重,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教师,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才能。
在教学中,要不断的表扬和鼓励,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评价。
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境界。
有一次我发现班里有位学生学习状态不佳,考试成绩下来后有了明显退步,我没有主动找他而是找到了他的好朋友,从侧面打听了他这段时间的表现,最后让他的好朋友督促他学习。
通过那次谈话后我发现他的成绩明显提高,在课堂上表现的也很积极,我觉得只要教师付出真心来关心学生,他们会感觉得到。
所以我时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情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解决烦恼,改正错误,尽自己的一份职责和一颗善良的心,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以一个更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
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更是新课程改革开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长时期以来,初中政治课被简单地理解为说教课、背诵课,传统的政治教学,就是一言堂、满堂灌,照本宣科,条条框框等教条式教学。
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也不够,这就造成了政治学习的不力。
新课标的实施为政治课注入了新的活力,广大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契机,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去。
1树立“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培养目标”的教学理念教育应该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因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都要落实到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品德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一种能使其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可以更好地不断学习和持续发展的素质,这种素质的养成能使人终身受用。
“经师易做,人师难当”,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政治教师要做到以下方面:首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敢于挑战,勇于走出“应试教育”误区。
因为应试教育不除,人文精神不复,素质教育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思品教学就永远不会走出低谷,思品教师就永无“翻身”之日。
其次,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环境需要学校持之以恒来营造,教师主动建立,学生紧密配合,社会和家庭广泛认同,为学生乐于学习、好问创新、主动发展,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
在和谐师生关系氛围内,教与学双方都会以积极主动,而且富有创造性的热情的态度去完成和实现一定的教学过程,并且双方都能达到一种理想而满意的效果。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到知识,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从而达到道德养育的最高境界。
2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观念不断充实自己现在从学校、教师、学生到家长,对政治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做了明确的规定: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
2014-01教学实践俗语说:“雷鸣的前奏是闪电,行动的前提是思想。
”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思想品德教学需要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从而实现新课程目标的要求。
作为新时代、新要求下的思想品德教师,务必学习新课程理念,从而指导教学实践,如何让新课程理念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认识。
一、树立明确的课程标准意识、更新教育理念教育是静待花开的智慧,思想品德教师要有明确的课程标准意识,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等待学生的“花开”,需要更新教育理念,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理念主要有三点:首先,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思想品德新课程构建的基础。
其次,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思想品德新课程的追求。
再次,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的思想品德所坚持的基本原则。
在一线教学中有不少的思想品德教师对新的课程理念认识不到位,没有对三维目标进行很好的把握。
关注课程标准,初中思想品德三维目标中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其次是能力,最后是知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少讲授些学科知识,多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受和参与,避免单纯背诵教学内容。
长期在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熏陶下的学生,必然是没有多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这与思想品德学科的思想性和人文性特点是背道而驰的。
所以,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要真正从“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出发,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活泼、主动的发展和有个性特长的发展。
仅有的知识和现成的结论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是低效、无效的,甚至是阻碍学生发展的。
关注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在这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永远是新课程下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根本。
二、注重教学设计,使教学目标实现从预设到生成的转变教学设计一定要体现“生本课堂”的理念。
设计中的预设要达到生成的目的,教学设计需要注意以下方面:1.目标要“明”本堂课的三维目标要明确,让思想品德教学找到方向。
新课改下如何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行,初中思想品德课也在课程设置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思想品德课不仅能够学习到许多健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更能够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以及教育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将探讨如何在新课改下,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
一、坚持以学生成长为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被重视的是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一个好的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社会交往能力为目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让课堂变成学生成长的华丽舞台。
二、注重师生互动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在新课程标准中,思想品德课程也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课堂更具互动性。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思考和创造性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多角度的思查,美美的分享自己的“成果与收获”。
三、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思想品德课涉及的内容很多,教育目的也各具特点,因此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所学的内容,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采用绘画、手工、表演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四、注重将道德教育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传统思想品德教育中总是强调传统道德观念,但实际上,时代正在不断发展,社会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如何将传统道德观念与现代社会发展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已经成为思想品德教育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因此,在教学时要多注重将道德教育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道德问题,让学生能够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良好的道德行为。
五、强化评价意识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了教学评价的重要性,这也同样适用于思想品德课程。
评价并不是简单的个人评分,更应该体现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评价应该是多元的,反馈及时,这也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使得学生的思想品德能够得到更好的提高。
如何搞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论文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任务比较重要的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学习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二是提高学生的品行和对社会的认识,提高他们适应当前社会的能力,提高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任务可见思想品德课程对初中生的重要性。
但长期的教学实践也发现,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最显然的一点就是教学效果的好坏并不是教师直接讲授就能达到的,而是通过教学过程让学生自己去的体验、思考、感受才能有所收获的。
因此,相对来说要比教授其他课程要下更大的功夫。
但察看当下思政品德课程教学现状,许多学生更喜欢语文、数学等其他课程,对思想品德课程并不太感兴趣,因此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就成为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环。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除了让学生认识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性外,最重要的还是通过教师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同时也是教师的责任。
首先教师得有激情,一个没激情的教师是无法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的。
其次教师要多下功夫,多思考课堂设计,尤其是导入环节和互动环节,并多联系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作为理论实例讲给学生,使学生认识到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性并逐渐对其产生兴趣。
因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特点,仅靠教师讲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使他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并与同学互动交流的良好习惯。
独立思考的习惯并非一日形成,需要教师引导。
教师在平时就要根据课本教学内容或就当前正在发生的一些事发表自己的看法时,留给学生恰当的思考时间,并给每个学生留下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
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勇于发表看法,回答的好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回答得不太好时,也要给予恰当的鼓励,这是非常重要的,无论学生表现怎么样,教师都要给予恰当的反馈,使学生对自己的当前状况有所认识。
有时,对于一些有争议的社会问题及现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每个教师都有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但最关键的一点是独立思考能力,因为独立思考使学生产生自己的见解,而自己独立的见解最容易产生与别人沟通的欲望,通过与别人的沟通则最容易产生新的思考及新的观点。
新课程下如何上好思品课摘要:教学技巧与方法是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新课改背景下,思想品德课要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注重联系实际,加强教学的情趣性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本文作者结合焦作市山阳区“科研兴课,优质达标”活动,从先学、讲授、训练和反思四个环节,对新课程下如何有效开展思品课教学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科研兴课、优质达标自主、合作、探究质疑、创新“科研兴课,优质达标”活动是焦作市山阳区教育局在新课改背景下,为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开展的一项课堂教学改革。
该活动自2010年春天在区中小学展开,作为一名该活动的一线参与者与实践者,现将在部分教学环节中的感悟写出来,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先学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自主,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能力。
这个环节要求学生画出重点,掌握重点,提出疑点,突破难点,解决不了的在后边环节中解决。
这个环节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启发学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造。
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独立性,促使其自学能力,迁移能力有较大提高,自学习惯更好地养成。
合作学习,分享成功快乐。
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对于有些概念多易混淆章节,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大家可以先组内合作——讨论,总结记忆规律,辨别概念,再展开组与组的竞争。
这样学生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了本组得分而认真看书,努力回答问题。
既达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又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改变了传统的僵化、呆板的课堂生活,学生找到了自由的学习环境,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合作的力量,竞争向上的激情。
大胆质疑,创新思维。
思源于疑。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
”大胆质疑,努力释疑,从而创造出独特新颖的各种见解和作品,便是创新之路。
如何搞好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之我见课改前的中学思想品德课的主要弊端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属于填鸭式的“满堂灌”。
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
而现行的初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力求倡导课堂教育的实践性,提倡教师要构筑新的教育理念,突破旧有的封闭、单一、机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上要大胆革新,创新方法,达到真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在创新教学上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借此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激活思想品德课堂应当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日益普及的同时也推动着教学方式的变革,现在初中各学校都建有微机室或电教室,互联网络高效、敏锐的信息获取;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都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因多媒体教学能把声音、图像等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为此,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学习,特别是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计算机运用的基础知识和课件的制作方法,着力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前奏教学中,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也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
精炼、贴切、感人的情境或其他形式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其思维和求知欲,还可以借此交给学生一把打开新课大门的钥匙,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它在整个教学中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乃至激情的作用。
为此,我们教师要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教学前奏。
在新课进行前,教师可以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的主题。
新课程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之我见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时代性、理论性。
新课程下的政治教学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将学生课堂学习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思维能力能力培养行为考核思想品德课在中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有重要作用。
因此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探讨新课程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理念下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新课程改革开创新的局面。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1.理论联系实际。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对象是知识尚少、抽象思维能力尚差而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的初一学生。
单纯讲解抽象概念、原理,必然会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困惑不解,所以在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借助生动形象的比喻、典故、诗词、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等典型事例,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刻的道理通俗化。
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借助形象生动活泼的事例,使他们加深理解记忆。
例如,讲“自由和纪律”的关系时,可用《脱线的风筝》这个寓言:“风筝迎风自由飞翔,可它还不满足。
它想要是没有线的束缚:我是不是可以飞得更高、更远。
于是它老想摆脱线的束缚:“谁能帮助我获得自由啊!”大风自告奋勇地对它说:“我来!”于是它施起看家的本领刮起大风。
蓦地,天昏地暗。
“咔嚓”一声,线断了。
风筝正得意忘形,可是没想到在空中翻了几个跟头便摔落在地上,落得个千疮百孔的下场。
这个寓言说明风筝离不开线,受到线的约束,但线是保证风筝自由顺利飞翔必不可少的条件,它们既互相制约又互相联系。
浅谈如何上好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浅谈如何上好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新的思想政治课,体现以人为本、以情育人。
它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关心。
以尊重、关爱、责任为整个初中阶段的价值目标。
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健康地生活、健康地成长。
面对这样的课改要求,该如何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如何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呢?浅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教师要用教材,超越教材,而不仅仅是教教材。
新教材留给教师和学生很大的发挥空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结和学生生活实际,适当的添加,删减材料,材料的逻辑顺序也可以根据教师的需要重新整理和编排.内容可活灵活现的舍取,教材仅仅提供了参与教学的平台,教师要活用教材,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
如:八年级上册第八课第二框:《以人为善,换位思考》,有位老师这样按排教学:以一个友善的故事来打动学生作为导入新课;活动二:让我们走进善良,让同学列举身边的善举;活动三:体验善良,通过一个小故事,让同学们知道,其实,善良就在我们举手之老的点滴小事中;活动四:让同学表演一个贴进学生生活,身边天天发生的故事,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换位思考,体谅别人的重要。
这样的设计,跳出了教材、活用了教材。
生动活泼,实实在在,实现了教学目标。
二、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教学。
生动活泼的课堂,充满激情的学生,是政治课教师所追求的目标,也只有这样的课堂,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做到寓教于乐。
教师要精心设计,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
如:“世界文化之旅”,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特色、标志性的事物等,由学生来自己展示,评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八年级上册第六课“享受健康的网络生活”可采用辩论赛的方式,全班分为两大组:正方网络是天使,反方:网络是恶魔。
通过辩论,大家对网络的利弊有了清晰的认识。
还可以用小品表演,如八年级“礼貌显魅力”为了让同学体会到礼貌的重要性,安排小品表演,是非曲正一目了然。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学思想品德课,由其学科本身的特点、性质决定,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知与行的统一。
这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新课程理念下,怎么做才能使思想品德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1 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要更新观念,放下“师道尊严”。
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而应该是学生求知途中富有经验的组织者,学生的求知伙伴。
要转变角色,敢做学生的“学生”。
新课改下,教师不再仅仅去教,整个教学过程应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其他人。
这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课堂教学不能再遏制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提出更多的见解。
2 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2.1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品德教学只有把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进入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让学生从骨子里喜欢品德课,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是第一位的。
从我的教学体验看,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引起教师的关注、尊重和赏识。
实践证明,这样做基本产生了我们与学生之间的“同化效应”,帮助学生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中学生身上具有可以诱发的积极性,他们活泼大胆,具有创新好奇的心理,喜欢提出问题。
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进行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思维活动中去,从而使学生对教材充分感知,深刻理解,融会贯通。
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从而使教学有的放矢,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2.2 开展探究性学习。
开展探究性学习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变“死记硬背”书本知识的学习方式为通过各种“实践”培养能力的学习方式,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在做中学”,“在尝试中学”,“在体验中学”,“在玩中学”等新型的学习方式,扭转过去那种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领会和学习品德课所倡导的做人道理。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滨海镇中学 李凌凌【摘要】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是在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受教学模式、教学习惯以及对教学质量过分担忧的影响,我们的教师还难以真正迈出传统教学结构的束缚,几乎仍是如出一辙的环节:复习—新授—训练—小结—作业,灌输知识仍是课堂所要达到的目标,还难以体会到课改的气息。
正应那句老话:穿新鞋走老路。
所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是当前课改中迫在眉睫的关键。
根据平时的教学体会,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关键词】合作、兴趣、氛围、能力一、创设民主气氛,构建师生和谐关系教学的实质,就是师生平等对话,共同探究,教学相长。
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学生始终处于“你教我学”的被动状态。
教师把自己看成是绝对的权威,既无视学生的独立人格,也漠视学生的内在需要,师生之间不能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
在这种“以师为本”的理念下,教师很难调动起学生“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能是成为在有限的时间记住有限的课本知识点的工具,至于主动探究、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欠缺的。
心理学家康姆斯和斯耐格对学校学生如何促进学习提了三条建议:第一条提的就是“给学生必须提供一种民主的课堂气氛。
”为此,教师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做到耐心启发,循循善诱,而不是颐指气使,“横桃鼻子,竖挑眼”的。
只有我们给予学生应有的平等和尊重,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了教师,才能激发学生潜化的思维意识和创新才能。
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表扬和鼓励,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满腔热情的肯定和评价。
“大家都认为我是班里最风光的学生:出色的班级干部、不错的学习成绩、文静秀气的长相,老师信任,同学敬佩。
但是,有些时候,我心里也非常难受。
就拿前几天发生的那件事来说吧,爸爸给我讲解一道很难的数学题,讲了好几遍,我还是没有听懂。
爸爸急了,大骂我笨。
看到爸爸着急的样子,我哭了。
妈妈看到我哭了,就和爸爸吵了起来。
爸爸妈妈经常为我的事吵架。
吵架时还说一些要离婚之类的话……”。
这是一个老师在《超越自负,告别自卑》公开课上一个学生倾述的心声这倾述中包含着这个学生的勇敢,也包含着她对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她勇敢地说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痛,将内心深处的心结打开。
课堂氛围真实、感人,那种在知己深聊之后出现的心理感受──信任、满足、平静、激动,我们在课堂上见到了。
遗憾的是那位老师没有停下来好好安慰一下这位学生,那怕是温柔的拍一拍她的肩,或者是一个安慰的眼神,从学生失望的眼神中,可想而知这节课是失败了。
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是学生有效进行学习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师驾驭课堂的一种教学能力的体现。
要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是一个巧妙的引入,可以是一段师生精彩的对话,可以是一句富有哲理的比喻,可以是一个风趣幽默的插曲,也可以是一个看似平常的手势或教师的一个眼神,还可以是一次真诚的表扬和中肯的批评,甚至有时一个会心的微笑也可以。
比如,上课时,有学生讲话,你不妨给他一个警示的眼神或一个会心的微笑,这样既可以使其明白自己己违反课堂纪律,又让学生感到教师有颗宽容心,还可以不影响其他学生上课,教学不会间断,气氛又和谐,岂不是一石多鸟。
如果此时,老师严厉批评他一顿,会让学生觉得丢了面子,觉得老师不通情达理,因此,师生关系可能因此僵化,整个教学气氛会因为你而紧张,这样既可能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又达不到教学效果。
当然,这些教学细节不一定都是在备课中全部能打造出来的,更多的是在课堂讨论中,在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中迸射出来的,这就需要教师平时脚踏实地的积累和对每一堂课的精雕细琢。
二、创设多种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动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
所以,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活动动力,培养学生其好奇心、求知欲,就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动起来,又落实课程目标,使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使学生通过情境探究活动,既能激“能”,激“趣”,又能增“知”,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在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基本上还是使用延续了千年的黑板加粉笔的方式,这样,即使教学内容很丰富,素材也是来源于生活的,但长此以往也很难引起学生的探究学习的欲望了。
事实上,思想品德课的内容都是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学生自身的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
生活化的素材有时简单的语言也很难再现出来,学生也很难获得生活上的体验,这时如果我们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学生获得生动、真实的生活感受。
一旦平淡的文本素材用生活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就会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讲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的内容时,如果仅是通过言语向学生灌输应该怎么做,往往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但如果借助电脑课件,把社会生活中人们缺乏社会公德、不遵守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反面材料以图片或录象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或者让学生看看电视中的公益广告,这样不用教师再灌输,学生的头脑中就会接受洗礼,在实际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但借助多媒体手段并不等于依赖多媒体,我曾经听过一堂《走进青春》,教师制作了精美的课件。
在多媒体教室中,时而听到声情并茂的《啊,青春》诗朗诵,时而看到垂挂的屏幕上出现了纪录片的片段,时而是学生们把各自的照片或收集的图片通过实物投影仪纷纷展现出来。
除此以外,小品表演、小组讨论、知识竞赛等手段在课堂里纷纷亮相。
真有点“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感觉。
我不得不佩服这位教师在短短四十五分钟里,竞能把能用的教学手段一样不落地全部用上,真是煞费了一番苦心。
然而学生在这样一堂课下来的感觉是“挺好玩的”,除此以外。
别的东西似乎并不多。
这么华丽,这么出彩的一堂课收到这样的效果不能不令人遗憾教学手段只是一个载体,教学的艺术与经验才是公开课的真正目的。
这种做法,已是本末倒置了。
过于突出教学的手段,必然会对教学的核心有所忽视。
《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未必是手段越多效果越好的。
殊不知,当这些“现代化的手段” 一一亮相时,有些本来属于学生的活动权、思考权已经在无形中被剥夺了。
学生和听课者一起在欣赏着这种浓妆重彩的舞台效果时,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的研究者、参与者”等角色不知不觉被淡化,取而代之为欣赏者、接受者的角色,上课的教师更是变成了类似“放映员”的角色。
这岂不是与新课程所提倡的“师生同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师生相互学习、共同研究”的理念背道而驰了吗?因此,《思想品德》的任课教师无论是在开设公开课还是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应过于重视表面化的东西,而应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
当我们在公开课上真正展示了一个教师在上好课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的反思、提高和探索时,这种耗费时间多、耗费人力多的“现代化手段”,即使不用,还是能够真正达到目的。
现在的课,离开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成了一堂低品位的课。
在时尚、热闹的背后,教师、学生成了多媒体课件这一先进教学手段的“奴隶”。
上述片段中,学生跟着电脑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走,实际上和跟着教师设计的问题一步一步走有何区别?教师只是把自己的“满堂灌”交给了电脑,而自己则退到了幕后。
看似学生学得相当主动,其实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操纵。
我们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千万不能为之所困,更不能成为它们的“奴隶”。
我们要增进课件的交互性,使课件能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意调度,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只有这样,先进教学手段的优势才能充分发挥,进而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二)小品表演当代中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对新事物、新观点特别感兴趣,而且是易于接受、表现。
为满足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在平时教学中,应该变化教学方式,除了借助多媒体手段外,许多课内容还可以通过创设一些相关的小品来强化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寓教于乐,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组织能力和表演能力,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如果一个学生自我感觉良好,他将愉快地积极地投入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我,而这自我一旦成功,又得到班集体的认可,那他会感觉到尊重和爱护,也会品尝到成功的愉快,他的情感自然会得到满足,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同样在“超越自负告别自卑”教学中,可设计情景如下:自负的小枫,自卑的小林,自信的小佳在一次数学测验中都考了100分,放学了,他们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要求四人小组5分钟准备,派代表表演自负、自卑、自信的特点,比一比哪一组最生动。
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各小组同学积极参与,精心准备,还生动表演,教室里一阵阵笑声和掌声告诉我们这一活动设计的成功。
同学们在活动中参与、思考、体验,在活动中认识了自负自卑自信的不同特点,促使学生超越自负,告别自卑,最终也实现了课程目标。
如在讲到珍爱我们的生命时,通过讨论“艰难的抉择”这一故事来感受求生意志的重要,接着可设计一些情境让同学扮演主人公进行求生表演,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感受也深了,积极性也高了,教学效果也就实而不浮的。
但如果表演的成功率很低,学生会比较失望的。
尤其在表演动作中很滑稽时,教师应提醒学生保持课堂秩序。
(三)辩论赛通过课堂辩论,提高学生阐述观点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辨和应变能力。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辩论活动,也让学生初步掌握辩论的方法和技巧,尤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了人际协调能力。
活动可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特别是那些成绩不是很好的同学,他们能从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中体验到赞赏、成功,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也张扬了学生个性,培养人文精神。
辩论赛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辩论还锻炼了学生的口才。
在讲到《防范侵害,保护自己》这一课时,可以以“当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家庭的侵害时,我们该不该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为题,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辩论,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在激烈的辩论中既锻炼了学生思维,又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懂得了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小组合作活动当今社会既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又是一个交往频繁、高度相互依存的社会,因而也就既需要竞争,又需要合作。
对于作为德育对象的学生来说,要想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和发展自我,就要具备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和素质,其中最基本的就是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和素质。
有人曾提出:“21世纪的教育应该是由重点培养竞争转向重点培养合作的教育”。
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和合作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