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事业单位公文写作:正确使用公文文种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6
事业单位公文写作规范指南随着现代社会事务的繁忙和信息的快速传递,事业单位的公文书写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份规范、清晰的公文不仅能准确传达信息,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形象。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事业单位公文写作规范指南,以帮助您提升公文写作的质量。
1. 文种选择首先需要明确公文的种类,常见的文种包括公告、通知、请示报告、工作总结等。
不同文种有不同的写作格式和语言风格,选择合适的文种对于准确表达和达到预期效果非常重要。
2. 标题格式标题是公文的概括,应该简明扼要地概括公文内容。
标题应该置于正文上方的居中位置,并用加粗的大号字体显示。
标题应该具有准确性、简洁性和吸引力,并尽量避免使用太长或太复杂的词语。
3. 排版要求公文的正文排版要求整洁美观,使用标准的字体和字号,行间距和段间距适中。
公文的左右边距要一致,每行的字数尽量控制在15-20个字之间,以利于阅读和审阅。
4. 语言要求公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简练、正式。
使用规范的语法和词汇,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或歧义的词语。
简练的语言可以减少冗余和繁琐,提高读者对信息的理解和接受。
5. 文段划分公文正文应该根据内容逻辑和功能进行分段。
通常,正文可以分为引言、主体和结尾,每一段应该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段落之间应该有适当的过渡和衔接。
6. 段落结构每一段应该由主题句引出,主题句准确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
主体部分可以包括解释、论证和举例等详细说明。
结尾部分可以总结本段的主要观点,并引出下一段的内容。
7. 段落衔接公文的段落之间应该有明确的衔接关系,以保持整个文档的连贯性。
可以使用过渡词语或引导词语来衔接不同的段落,例如“此外”、“另外”、“与此同时”等。
8. 句子结构公文中的句子应该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结构。
句子可以适当使用并列句、简单句和复合句,以达到表达准确、理解容易的效果。
9. 用词准确公文的用词应该准确无误,避免使用模棱两可或主观的词语。
可以使用规范化的词汇表达,避免使用过多的行话、缩写词和外来词。
公文文种的选用原则
公文文种的选用原则如下:
1. 发文目的:首先要明确发文的目的,根据目的选择合适的文种。
例如,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2. 行文关系:根据行文关系选择正确的文种。
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向所属上级机关的发文,如请示、报告;下行文是指上级机关对所属下级机关的发文,如命令(令)、决定、决议、公报、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批复;平行文是指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发文,如函。
3. 文种特点:不同的文种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文种特点选择合适的文种。
例如,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4. 公文格式:根据《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GB/T 9704-2012),选择正确的文种并按照相应的格式要求进行排版。
不同的文种有不同的格式要求,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
5. 语言表达:公文的语言表达要准确、规范、简洁、庄重,不同的文种有不同的语言风格。
例如,命令(令)要求语言庄重严肃,具有强制性;决定要求语言准确、简洁,具有权威性;通告要求语言通俗易懂,具有广泛性。
总之,选用公文文种需要综合考虑发文目的、行文关系、文种特点、公文格式和语言表达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文种,以确保公文的准确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课程标准重难点知识点1.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3. 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1. 理解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认识《辛丑条约》的签订是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
2. 全面认识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局限性,感受近代民族危机的加深和社会各阶级捍卫民族尊严的爱国之情,认识民主革命是近代历史的潮流1. 戊戌维新运动。
2. 义和团运动。
3. 八国联军侵华。
4. 民族危机的加深活动一:分析知识分子的革故鼎新——维新变法。
阅读课文第一子目,解决下列问题。
1. 阅读课文第一子目,从政治、经济等角度概括维新变法的背景。
2.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的特点,并分析康有为搬出孔子作为变法维新的理论领袖的原因。
材料一世卿之制,自古为然,盖由封建来者也。
孔子患列侯之争,封建可削,世卿安得不讥?读《王制》选士、造士、俊士之法,则世卿之制为孔子所削,而选举之制为孔子所创,昭昭然矣。
选举者,孔子之制也。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3.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维新运动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伟大意义。
材料二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新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戊戌维新之可贵,在精神耳;若其形式,则殊多缺点……若其精神,则纯以国民公利公益为主,务在养一国之才,更一国之政,采一国之意,办一国之事。
盖立国之大原,于是乎在。
精神既立,则形式随之而进,虽有不备,不忧其后之不改良也,此戊戌维新之真相也。
——梁启超4.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材料三戊戌变法初期,康有为认为:“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少变而不全变,举其一而不改其二,连类并败,必至无功。
”戊戌政变后,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市民百姓围观(戊戌)六君子,纷纷叫骂:“乱臣贼子,书生狂徒,割了他们的舌头!不好好读圣贤之书,跑出来惑乱人心!”活动二:理解中国民众的爱国怒火——义和团运动。
事业单位考试公文写作:公文格式规范(三)【导语】下面介绍常用公文写作中的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的写作特点及格式。
一、请示(一)请示的用途具体说来,遇到下列问题需要用请示行文。
1.对上级有关方针、政策、指示或法律、法规不够明确或有不同理解,需要上级机关作出明确解释和答复;2.从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需要对上级的某项政策、规定作出变通处理,有待上级重新审定明确作答;3.在工作中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处理而又无章可循、无法可依,需要上级机关作出明确指示;4.需要请求上级解决本地区、本单位的某一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5.按上级机关和主管部门有关政策规定,不经请示有关部门批准,无权自行处理的问题;6工作中出现一些涉及面广而职能部门无法独立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必须请示上级领导或综合部门,以求得他们的协调和帮助。
除此之外,凡自己职权范围的工作,经过努力能处理和解决好的问题、困难,应尽力自行解决,不要动辄请示,把矛盾上交。
(二)请示的写作请示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的。
1.标题不能把文种“请示”误为“请示报告”、“报告”或者“申请”;标题中的事由要明确,语言要简明。
不宜写为“关于请求(或申请)xxxx的请示”,“请示”本身就含有请求、申请的意思了。
2.主送机关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需同时送其他机关,应用抄送形式。
3.正文请示正文一般由请示原因、请示事项和请示结语三部分组成。
请示原因应简明扼要而又充分地陈述请示的原因、依据。
在概述情况时,不能笼统、含糊;在陈述困难时,不能夸大事实。
这部分仍然不是请示的重点所在,是为请示事项作铺垫的。
因此,不要轻重倒置,喧宾夺主。
请示事项这是文章重点,是请求上级机关给予指示、批复、答复的具体事项。
内容要具体,所提建议和要求要切实可行:用语要明确肯定,不能含糊其辞;若内容稍多时,可分条列项;语气要得体,一般应写“拟”怎么办,而不能写“决定“怎么办,因既已“决定”就不必请示了。
请示结语常用“妥否、请批复”、“特此请示,请予审定”、“请批准”“请审批”等惯用语。
浙江事业单位公文写作:公文格式规范(一)公文格式规范(一)【导语】下面为大家介绍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等常用公文的写作的格式与特点。
下面首先介绍常用公文通告与通知。
一、通告(一)通告的分类1.周知性通告突出周知性,政府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均可使用。
2.规定性通告突出规定性,只限行政领导机关或者机关单位领导部门使用。
(二)通告的写作1.规定性通告的标题通常要写明事由、文种,重要的通告还要写明发文机关。
2.通告的正文通常由通告缘由、通告事项、通告结语组成。
——通告缘由通常用“为了……,根据……,特通告如下”的句式写明发布通告的目的、依据和原因;也有些针对存在问题作出相应规定的通告,开头简要说明存在问题的情况、严重性和紧迫感,再引出下文。
——通告事项是正文的主体,写明需要大家知道或者遵守的事项,要写得具体明确,简洁明白。
周知性通告的事项通常比较单一,篇幅很简短;规定性通告一般都分条写明应当遵守的有关事项。
——通告常用“特此通告”作结语。
有的通告事项写完即结束全文,也可不再写结语。
有的也以提出希望或执行要求作结。
3.无论是张贴的或者登报的通告,落款处都应写明发文单位和成文日期。
4.内容简单的通告常采用篇段合一式结构,内容稍多的通告则常用总分条文式结构。
5.注意通告与公告的区别。
二、通知(一)通知的特点和用途1.应用广泛,使用频率高。
一切机关、单位、团体都可以用通知来告知、传达某种意向或事项。
2.有一定的权威性。
大多数通知对受文对象总是有所要求,总是提出了需要执行或办理的事项,有一定的指挥、指导作用。
3.有明显的时效性。
通知可用来处理以下事项:批转下级机关、单位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的公文:转发同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不相隶属机关、单位的公文;发布行政规章和管理规章:传达要求下级办理或执行的事项;传达需要有关单位周知的事项。
任免和聘用有关人员。
(二)通知的分类1.布置工作的通知即工作通知。
2.召开会议的通知即会议通知。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之正确使用公文文种一、文种的涵义在公文写作和处理中,把性质和用途相同的公文归并为同一种,对每一种公文规定了固定的名称,这就是文种的名称,即公文种类,简称文种。
文种是公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所有公文都必须在标题中标明文种。
二、正确标明文种的作用1.在公文中正确标明文种,有利于维护公文的严肃性、规范性。
2.为公文的撰写提供方便。
《条例》和《办法》都对每一类公文文种的适用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有关法规、规章也对有些公文例如法规、规章、经济合同、法律文书、外交文书等等文种的用途作了明确规定;还有一些文种例如总结、调查报告、启事等等,它们的用途则是人们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约定俗成的。
而每一种公文的写法,也经过长期实践形成共识逐步规范,有些文种的写法例如事故调查报告等等,还由主管部门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写作公文时,正确选择、标示文种,就能了解该文种写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规范,有利于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
3.为公文处理提供方便。
根据有关规定和惯例,不同的文种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收发文机关处理公文的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根据文种名称就可作出相应的处理。
例如请示属办件,要及时交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审批、办理。
而报告属阅件,一般就无须答复,只需交有关人员传阅。
撰写公文时,务必正确选用文种。
不用、错用或生造文种,都会损害公文的效用。
三、选择文种的依据1.选择文种要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党和国家有关领导机关关于公文处理的有关规定,选择恰当的、规范的文种。
绝不能违反有关法规、规定和标准,随意另选文种。
2.要看作者与主要受文者(即主送机关单位)的工作关系。
只有当作者是主要受文者的所属上级机关单位时,才能选用具有规定性、领导指导性、公布性的下行文种。
当作者是主要受文者的所属下级机关单位时,才能选取呈报性的上行文种。
当作者与主要受文者是同级或不相隶属关系时则只能选用商洽性的平行文种。
3.要看作者权限。
有一些文种对使用者的权限有明确规定,如作者不具备规定的法定权限,则不能使用这些文种。
机关公文写作知识——公文种类、要素及基本写法一、几种常用公文文种、非法定性公文的使用及基本写法(一)通知通知是用于发布党内法规、任免干部,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周知或共同执行事项的公文。
通知的正文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发出该通知的原因、根据和目的。
二是所通知的事项部分。
1.批示性通知。
领导机关在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或者在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以及发布某些行政法规时可用这种通知。
这类通知要写有对所批转或转发的文件的意见或评价,并分别情况表明批转、转发目的,要求和具体指示性意见。
这种批转、转发式通知,一般都写得比较简短,印在所批转、转发文件的前面,与被批转或转发的文件一起构成一个新的文件。
2.一般性通知。
上级机关的有关事项需要使下级机关知道或办理时用这种通知,如庆祝节日,成立、调整、合并、撤销某个机构,启用印章,更正文件差错等。
这种通知,要交代清楚所通知的事项,如何办理,有什么要求等。
3.指示性通知。
上级机关在对下级机关某一项工作有所指示和安排,用这种通知。
指示性通知的正文一般由两部分构成。
开头部分写明发出本通知的意义、依据或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任务。
中间部分写通知的内容,要写明提出处理问题的原则、具体措施、办法。
这类通知要求写得符合实际,切实可行,准确精练,使下级机关一看就知道要求解决什么问题,为什么要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4.会议通知。
会议通知的内容一般应具备如下要素:会名、开会时间、日期、地点、会议任务、参加人员范围、参加人数、报到时间及地点、与会人员须携带的文件材料或其他要求事项、联系人及电话等。
(二)请示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和批准使用的公文。
1.请示的基本写法。
请示的正文通常由请示缘由、请示事项与要求组成。
请示缘由,围绕‚为什么请示‛,交代请示的原因、依据和目的以引出请示的内容。
【导语】下面来介绍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部分备考常用公文写作中的通报与报告的写作特点及格式。
通报(一)通报的特点及作用通报具有知晓性和指导性的特点,它对下级和有关方面的指导作用重于指挥作用,主要起倡导、警戒、启发、教育和沟通情况的作用。
具体说来,其作用是:1.嘉奖和告诫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对具体的人和事表扬或批评,借以达到鼓励先进、发扬正气或批评错误、打击歪风邪气的目的。
2.交流作用凡传达重要情况和知照事项的通报,能及时交流信息,上情下达,促进上下级之间、有关部门之间相互了解。
(二)通报的分类根据通报的作用和应用范围,可将通报分为三类。
1.表彰性通报用于在一定范围内表彰先进。
2.批评性通报用于在一定范围内批评错误,纠正不良倾向。
3.情况通报多用于向有关方面知照应该掌握和了解的信息、动态,以作为工作的参考。
从写法上看,又可分直述式通报和转述式通报。
直述式通报是作者直接叙述通报事项,再在此基础上作出分析、评价、处理。
转述式通报则是针对附件(如下级报送的情况报告、调查报告、通报、来信等等)所反映的先进事迹、错误事实或严重情况分析、评价,提出处理意见。
(三)通报的写作1.通报的一般结构(1)标题有两种写法。
一是公文标题;一是新闻式双标题,多是正题加副题,也可写为眉题加正题。
前者突出庄重、严肃,后者更鲜明、醒目。
(2)主送机关行文对象有专指的,写明主送机关;普发性的通报,也可不写主送机关,而在文后的发至范围中注明。
(3)正文各类通报写法上的差异体现在正文中,直述式和转述式通报正文的写法也有区别。
正文通常采用递进式结构,也有的情况通报采用总分条文式结构。
(4) 落款注明发文机关和成文日期。
2.表彰性通报的写作这类通报的正文一般包括先进事迹、先进事迹评价、表彰决定、希望和要求四个部分。
先进事迹在直述式通报中,这部分内容直接在通报正文中叙述,写得就详细些。
在转述式通报中,这部分内容己出现在通报后面附的材料和公文中,就不再重复叙述,只须概括地强调或突出要点。
公文文种讲解公文文种主要是指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企事业单位等组织机构使用的一种特定的书面语言规范。
公文文种的使用有助于规范文书的格式、内容和语言,提高行政效率,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对公文文种进行详细讲解。
一、公文的定义和作用公文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内部或之间通过书面形式进行交流、传达、记录的文字材料。
公文具有权威性、正式性、可追溯性的特点,是组织机构规范内部管理、外部交流的主要方式。
公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递信息:公文通过文字形式传递各种信息,包括命令、通知、通告、备忘录、会议记录等,以确保信息传达的准确和一致性。
2. 组织管理:公文规范了组织内的管理流程和程序,明确了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工作误解。
3. 维护权威:公文能够展示机关或企事业单位的权威性和正式性,对外宣示自身的能力和责任。
4. 实施监督:公文记录了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和执行情况,便于监督和评估绩效。
二、公文文种的分类公文文种根据功能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公报:公报是对特定事件或事务作出的官方声明,具有权威性和时效性,广泛应用于政府机构、党派组织等。
公报通常采用简练明了、客观公正的语言,对事实进行概述和解读,让公众了解相关情况并产生共识。
2. 通知:通知是用于组织内部或之间传达重要事项或决策的公文形式。
通知一般采用正式而明确的语言,包括标题、正文、签发单位、日期等要素,内容通常涉及到行政命令、会议安排、文件传达、工作要求等。
3. 命令:命令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一种行政指示,具有强制力。
命令通常采用严谨、明确的语言,以确保被指示单位准确理解和执行。
4. 通告:通告是用于向一定范围内的人员广泛宣布重要事项的公文形式。
通告内容通常涉及到政策解读、规章制度的调整、组织机构变动等,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
5. 总结报告:总结报告是对一定时间内某项工作、项目或任务进行总结和评估的文稿。
公文写作15种文种一、公文的定义怎样给公文下一确切的定义呢?最简便的定义是:公文就是公务文书。
如果说“公务文书”四个字尚不能称为公文的定义的话,那么,就这样定义:“公文就是一切公务活动中使用和形成的文字材料”。
在《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三条中,有这样的表述: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二、公文的分类规范1、按照适用范围分类:《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8条将公文分为15种: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
这15种公文,是规范性公文,也叫法定公文,是申论考试的重点,一定要记住。
今后的视频里,我将对这15种公文怎么写、怎么用,做具体的分享。
2、按照公文来源分类:可分为收文和发文两种。
3、按照行文方向分类:可分为下行文、上行文、平行文三种。
这个考试的重点,经常经常考到。
4、按性质作用分类:可分为法规性公文、指挥性公文、公布性公文、报请性公文、通联性公文和记录性公文六种。
5、按照公文的机密程度分类:分为绝密公文、机密公文、秘密公文。
这是考试的重点,记住这三种。
具体应用起来,另外还有内部材料、普通公文。
6、按照办文时限要求分类:分为特提公文、特急公文、加急公文、平急公文。
这里的特提公文,很少见到。
除此之外,不标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的都是普通公文。
7、按照形成和使用过程分类:可以分为不同的文稿和文本,其中文稿分为草稿和定稿,文本分为正本、试行本、暂行本、修订本和副本。
三、公文的其他分类根据文秘工作的实践和上面对行政机关公文所作的定义,行政机关公文的种类决不限于15种,如调查报告、计划、工作总结、简报等在行政机关公务活动中形成和使用的这一部分通常称为“白头文件”的文字材料,也应列入分类的范畴。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公文文种的作用篇一:正确使用公文文种正确使用公文文种【导语】在了解了公文的基本概念以后,我们接下来学习如何正确选择文种,并对一些易混淆的文种进行区分。
一、文种的涵义在公文写作和处理中,把性质和用途相同的公文归并为同一种,对每一种公文规定了固定的名称,这就是文种的名称,即公文种类,简称文种。
文种是公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所有公文都必须在标题中标明文种。
二、正确标明文种的作用1.在公文中正确标明文种,有利于维护公文的严肃性、规范性。
2.为公文的撰写提供方便。
《条例》和《办法》都对每一类公文文种的适用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有关法规、规章也对有些公文例如法规、规章、经济合同、法律文书、外交文书等等文种的用途作了明确规定;还有一些文种例如总结、调查报告、启事等等,它们的用途则是人们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约定俗成的。
而每一种公文的写法,也经过长期实践形成共识逐步规范,有些文种的写法例如事故调查报告等等,还由主管部门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写作公文时,正确选择、标示文种,就能了解该文种写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规范,有利于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
3.为公文处理提供方便。
根据有关规定和惯例,不同的文种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收发文机关处理公文的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根据文种名称就可作出相应的处理。
例如请示属办件,要及时交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审批、办理。
而报告属阅件,一般就无须答复,只需交有关人员传阅。
撰写公文时,务必正确选用文种。
不用、错用或生造文种,都会损害公文的效用。
三、选择文种的依据1.选择文种要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党和国家有关领导机关关于公文处理的有关规定,选择恰当的、规范的文种。
绝不能违反有关法规、规定和标准,随意另选文种。
2.要看作者与主要受文者(即主送机关单位)的工作关系。
只有当作者是主要受文者的所属上级机关单位时,才能选用具有规定性、领导指导性、公布性的下行文种。
当作者是主要受文者的所属下级机关单位时,才能选取呈报性的上行文种。
事业单位考试涉及的学科有很多,其中公文也是必考部分之一,而且是比较重要的考察部分。
在公文写作知识点中,公文主要文种及写作方法是其中的高频考点也是重要考点。
大家在学习这一个板块的时候,要注意各个文种的适用范围,主要是识记和掌握各个文种的特点或者固定搭配,在这里,中公教育为广大考生分析一些考点,帮助大家掌握考试考点及学习方法,助大家一举成公。
【讲解部分】1.决议决议适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考点提示:会议讨论通过;全国人大或全党等的大型会。
2.决定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考点提示:(1)用于对重大事项和行动作出的安排。
(2)用于机构设置、人事安排、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等重要事项的宣告。
(3)用于表彰某项工作中有关的单位和人员,或处分犯错误的人员。
3.命令(令)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考点提示:(1)命令的发布权限有严格的规定,根据我国宪法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只有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及其委员长、国务院、国务院总理、国务院各部委、国务院各部部长、国务院各委员会主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才可以在法定权限内发布命令。
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无权发布命令。
(2)命令具有很大的强制性,其强制性远远高于其他下行文。
命令一经发出,受令方必须无条件执行。
4.公报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重大事项。
考点提示:公报通常具备固定搭配,常见为新闻公报、联合公报、会议公报、统计公报四类。
其中统计公报常见的是国家和政府统计机关发布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情况(人口普查结果)的综合性公报。
5.公告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考点提示:(1)宣布重要事项的公告。
凡是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人事、外交等方面需要告知全民的重要事项,都属于此类公告。
公文写作基础:常用文种及选用导读: 1.常用公文文种的适用范围(1)规范性文件。
①条例,用于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的规章不得称“条例”。
②规定,用于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部分的规定。
③办法,用于对某一项行政工作作比较具体的规定。
④决定,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安排。
(2)领导指导性文件。
①命令(令),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奖惩有关人员;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
②指示,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
③批复,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④通知,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章;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和聘用干部。
⑤通报,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情况。
(3)公布性文件。
①公告,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
②通告,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4)陈述呈请性文件。
①议案,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法定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②请示,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③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④调查报告,用于反映调查研究的成果,揭示事物的真相与规律。
(5)商洽性文件。
函,用于不相隶属机关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
(6)会议文件。
会议纪要,用于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国家机构、政党的重要会议纪要,在需要对外公开报道时,以“会议公报”公布。
2,公文文种的选择撰写公文时要正确选定文种,不用、错用或生造文种,不仅会给公文的撰写制作带来困难或麻烦,而且会给公文的效用带来损害。
选择公文文种要严守有关规范,特别是要严格遵循党和国家关于公文文种的使用规则。
选择公文文种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发文机关与主要受文者间的工作关系;二是发文机关的法定或规定权限;三是行文目的、行文要求和表现公文主题的需要。
浙江事业单位考试公文写作—公文文面格式(一)发文机关(亦称“版头”、“文头”)版头是发文机关的标志,它具有法定性、权威性和效用性,通常套红,以示庄重。
常用的公文版头形式有三种:1、由发文机关名称加“文件”二字组成。
例如:国务院文件2、只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的简称作版头。
例如:安徽省人民政府3、几个同级机关(如安徽省人事厅、安徽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安徽省财政厅)联合发文,可用主办机关(安徽省人事厅)的名称加“文件”二字作版头?(例1),但发文机关署名应标联合行文单位的名称;也可用几个同级机关的名称加“文件”二字作版头(例2),但应将主办的机关排列在前。
前者多用于上行文,后者多用于下行文。
例1:安徽省人事厅文件例2:安徽省人事厅安徽省科委文件安徽省财政厅4、有时根据工作需要,同一机关还可以制发专用公文版头。
例如:***人民政府令、***人民政府任免通知发文机关名称必须使用全称或规范化的简称,一般用22毫米*15毫米(高*宽)黑变体字。
联合行文,应视机关多少,选择大小适当的宋体字。
在民族自治地方,发文机关名称可以并用自治民族的文字和汉字印刷。
版头和版头下的一条细实横隔线(宽140毫米,高1毫米),居中套红印在公文首页图文区第13行—22行和37行—46行区域内。
为了保证公文的权威性、严肃性,除“公告”、“通告”不用公文版式头外,其它各类公文均需使用公文版头。
发文机关的公文版头一经确定,不可经常变动。
(二)密急密级是指公文内容涉密的程度。
公文内容涉密应分别标明“秘密”、“机密”、“绝密”,“绝密”、“机密”公文应当同时标明份数序号。
密急在公文首页发文机关版头的左上角区域内标注。
密急的标识为一个五角星,即“”,五角星之前标密急,五角星之后标期限,如:机密20年。
密急件的份数序号是同一文件在其总印数中逐份所给的顺序编号。
一份文件一个号,依次流水编列,以便查对和清退。
份号使用6位阿拉伯数字在密级标识区域的上一行标注。
事业单位考试大纲考点《公文写作与处理》公文写作与处理是事业单位考试中重要的一门科目,考察了考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实际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公文写作与处理考试的大纲考点:一、公文写作基础知识1.公文的类型、种类2.公文的格式、用语、表达方法3.公文的基本规范和组织结构4.公文的撰写技巧和常见问题二、公文阅读分析能力1.能够准确理解公文中的要求、意图和内容2.能够分析公文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3.能够对公文中的要点进行概括、提炼和归纳三、公文写作实践能力1.能够根据具体情况撰写各种类型的公文2.能够正确运用公文格式、用语、表达方法3.能够合理组织公文结构,清晰表达主题4.能够通过公文言简意赅地解决问题四、公文处理能力1.能够正确理解和处理公文中的问题2.能够迅速反应和处理各类公文事务3.能够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和工作流程4.能够灵活运用公文的撰写和处理技巧,处理各类常见问题五、公文审查能力1.能够对公文进行合理、全面、准确的审查2.能够把握公文审查的方法和步骤3.能够对公文中的格式、内容、用语等进行审核4.能够在公文审查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综上所述,公文写作与处理是事业单位考试的一项重要科目,通过学习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巧,提高公文写作和处理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公文工作,为单位的发展和工作效率做出贡献。
六、实际工作应用能力公文写作与处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必须结合实际的工作场景进行应用。
在具体的工作中,需要考生有较强的应用能力,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
比如,在处理公文事务中,考生需要能够迅速处理各种类型的公文,了解不同类型公文的特点和要求,能够提炼公文中的核心要点,并针对不同的读者写出精准的公文。
七、公文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写作公文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一点,需要考生具备清晰、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个好的公文必须使用简明易懂、明了准确的语言,不仅要能够传达信息,还要能够让读者很快明白内容。
公文文种选用的基本依据及使用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公文是一个集合概念,它是由若干具体种类组成的。
由于这些种类的性质不同、作用有别,即为每一具体的公文种类分别赋予一个具体的名称,诸如“通知”“意见”“报告”“请示”“总结”“计划”等,这就是公文的文种。
一、准确选择和使用文种是公文写作的首要环节作为公文起草者,我们在受领了领导交办的一项拟文任务之后,首先应当做的倒不是赶紧去搜集材料,考虑谋篇布局,琢磨运用语言等等,而是必须将文种确定准确。
因为公文不同于一般文章,也不同于学艺作品,公文不是用来供人欣赏的,也不是用来传递一般性信息的,更不是用来处理个人私务的,而是党和国家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用来传递策令、指挥工作、沟通信息、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既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处理公务的“工具”,又是一个具有极强的“法定效力”与十分严格的“规范体式”的文书,因此,即便你的文件写得再“精美”,如果文种选用错误,例如本来应选用“通知”,却使用了“通报”,本来应当选用“请示”却使用了“报告”,本来应当选用“函”却使用了“请示”,本来应当选用“决议”却使用了“纪要”,本来应当选用“广告”“启事”却使用了“公告”“通告”等等,由于错用了文种,就会“一错百错”,虽“精美”但却无济于事,它直接关系到行文的目的能否得以顺利实现,影响到公文的质量和效用的发挥,因此,公文起草者必须将文种的选择和使用摆到突出位置,切实加以重视。
二、公文文种选用的基本依据那么,在公文写作中应当如何准确选择文种呢?依笔者之见,应主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因素:(一)依据现行公文法规规定。
即《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其中对所列举的15个主要公文文种的用法均作出了明确规定,公文撰写者对此必须熟练掌握并认真遵照执行。
这15个文种名称,按规定要求只能单独行文,而且要采用国家标准的公文格式,因此,不能随意对不同的文种名称随意缩减或者合并使用。
实践中有时见到的诸如“申请报告”“请示报告”“意见报告”“总结报告”“告示”之类的复合文种,就是将两个具有不同功能的文种随意合并或者缩减使用,而这显然是不严肃的,也是不合规范的。
公文写作的文种公文写作,是指公务文书的写作,是文件的拟稿工作,它是机关制发文件的第一个工作环节。
下面为你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公文的主要文种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二章看来,“公文种类”共确定了“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一共有13类、14个文种。
公文文种的选择一句主要有:一是行文目的,二是发文机关的主要职权,三是与主送机关的相互行文关系等。
常用文种区别介绍一请示与报告“请示”和”报告”都是上行文,是行政机关公文使用频率较高且容易混淆的文种。
常见的问题主要有:将“请示”文种用“报告”文种呈送上级机关,请求上级机关批复答复,这样就容易贻误工作。
因此,在撰写“请示”和“报告”时,要特别注意二者之间八个方面的区别。
一是作用不同。
“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答复上级讯问,报送文件、物品等。
二是内容不同。
“请示”是本单位无力无权解决或按规定须上级批准之后才能实施的事项;“报告”是本单位职责范围内比较重大的工作或向上级机关建议,须上级机关知道的事项。
三是容量不同。
“请示”应一文一事;“报告”可多事一报,但不得夹带请示的事项。
四是时间不同。
“请示”应事前行文;“报告”可在事前、事中、事后行文。
五是范围不同。
“请示”一般只主送一个上级机关,不得多头主送或越级主送;“报告”可以主送几个相关的上级机关,其他上级机关也可以抄送。
六是处理不同。
上级机关收到下级的请示后,应及时批准、批复答复,是办理件,下级应在收到上级批复答复后才能实施;上级机关收到下级的报告后,主要是了解情况,可以不答复,下级不用等待上级答复。
七是篇幅不同。
“请示”的篇幅比较短,一般不超过1500字;“报告”的篇幅相对较长,但一般不超过3000字。
八是结束语不同。
“请示”在结束时用“特此请示”、“特此请示,请批示”、“请审示”等;“报告”用“专此报告”、“特此报告”。
教你如何正确选用公文文种要拟写一篇公文,我们首先就会遇到察觉到这样一个问题: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文种来行文?对于文书文种的正确选用,国务院于xx年8月24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中已有明确规定:译文公文的文种应当根据行文目的、发文的权限和与发文主送机关的关系确定。
然而据笔者一般来说的实际工作成功经验,少数拟文人员在在工作中工作中,还是会出现选用公文文种不恰当甚至错误的现象。
为此,笔者结合一些邹曦比较典型的例子,作一下探讨。
一、所选文种应当在法定文种之列根据《办法》的规定,目前仍然行政机关的公文共有13种,分别是: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而“计划”、“总结”、“规划”、“方案”等则不在13种法定文种之列。
笔者曾遇到不止一次过这样一个例子:某草拟机关一拟文人员就某一项工作起草了一份总结,并拟细读上报给上级机关,标题为“(省略发文机关)关于xx年×××情况的总结”。
显然,将“总结”直接上报是不够正确的。
那么,我们碰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呢?一般的处理基本原理是:选用一个恰当的“载体”来行文。
在上述例子中,因行文目标群体为上级机关,故该文可改为《关于报送xx年×××情况总结的报告》(该稿还可反向改为《关于xx年×××情况的报告》)。
而当行文对象为不相隶属机关时,则可选用“函”来做“载体”。
以下如《×××(发文机关)关于报送×××试点工作阶段简报总结材料的报告》、《(省略发文机关)关于报送〈×××专项其他工作实施方案〉的报告》、《×××(发文机关)关于报送×××总结的函》、《×××(发文机关)关于报送xx年度×××需求计划的函》、《×××(发文机关)关于报送〈××בxxx’重点专项规划(草案)〉及编制说明的函》都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公文写作文种用错了扣分每个地方的事业单位考试不同,基本上两个类型都会考,你注意着重复习一下几点:一、公文写作会给出一段文字材料,让你根据内容写一篇正确文种的公文,字数200字左右。
对于事业单位公文写作的要求还是比较简单的,主要会考通知、请示、报告、函四种文种,(通知和请示考得最多)不太会超过这个范围;二、公文改错文种使用错误(例如,该用函的用了报告等)标题正确顺序打乱发文代字错误,有的把六角括号改成圆括号,有的加了虚位正确的是:国发〔2000〕23号公文结构层次序号错误——正确的应该为:一(一) 1 (1)成文日期错误(行政公文用汉字党政公文用阿拉伯)行文用语口头化、用词不规范请示要一事一议,不能一事多议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使用混淆请示的结尾用语口气使用错误基本上就这些范围,公文不难,但是胜要仔细,认真地看一遍《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祝你考试成功!!(一)1、损害改为“陷害”2、“制裁”改为“处理”,“违犯”改为“违反”3、“根据”改为“按照”4、(二)1、XX市金辉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做好2021年财务报表工作的通知(有事由的话,“关于”这个词是少不了得)2、XX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发七指岭旅游区的请示(文种错误)3、XX省关于加强高速公路交通秩序管理的通告(一般不用指代词,我,你们,他们,应该写具体的名称)(三)1、(1)缺少标题(2)“凡”和“所有”重复,去掉一个(3)1986年5月31日,正文中的日期一般用阿拉伯数字(4)“特此公告”说明此公文文种使用错误,不应该用公告。
2、(1)标题不完整,发文机关+事由,事由前一般加“关于”(2)“近期”使用不当。
公文中一般避免使用时间代词,而应当使用具体的日期。
(3)为了维护公路交通秩序,保证按时完成维修工作。
原文前后分句逻辑顺序颠倒。
(4)二00五年一月五日至二月四日,正文中日期应该用阿拉伯数字(5)缺少发文机关+印章(6)二〇〇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浙江事业单位公文写作:正确使用公文文种公文格式规范(一)正确使用公文文种【导语】在了解了公文的基本概念以后,我们接下来学习如何正确选择文种,并对一些易混淆的文种进行区分。
一、文种的涵义在公文写作和处理中,把性质和用途相同的公文归并为同一种,对每一种公文规定了固定的名称,这就是文种的名称,即公文种类,简称文种。
文种是公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所有公文都必须在标题中标明文种。
二、正确标明文种的作用1.在公文中正确标明文种,有利于维护公文的严肃性、规范性。
2.为公文的撰写提供方便。
《条例》和《办法》都对每一类公文文种的适用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有关法规、规章也对有些公文例如法规、规章、经济合同、法律文书、外交文书等等文种的用途作了明确规定;还有一些文种例如总结、调查报告、启事等等,它们的用途则是人们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约定俗成的。
而每一种公文的写法,也经过长期实践形成共识逐步规范,有些文种的写法例如事故调查报告等等,还由主管部门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写作公文时,正确选择、标示文种,就能了解该文种写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规范,有利于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
3.为公文处理提供方便。
根据有关规定和惯例,不同的文种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收发文机关处理公文的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根据文种名称就可作出相应的处理。
例如请示属办件,要及时交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审批、办理。
而报告属阅件,一般就无须答复,只需交有关人员传阅。
撰写公文时,务必正确选用文种。
不用、错用或生造文种,都会损害公文的效用。
三、选择文种的依据1.选择文种要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党和国家有关领导机关关于公文处理的有关规定,选择恰当的、规范的文种。
绝不能违反有关法规、规定和标准,随意另选文种。
2.要看作者与主要受文者(即主送机关单位)的工作关系。
只有当作者是主要受文者的所属上级机关单位时,才能选用具有规定性、领导指导性、公布性的下行文种。
当作者是主要受文者的所属下级机关单位时,才能选取呈报性的上行文种。
当作者与主要受文者是同级或不相隶属关系时则只能选用商洽性的平行文种。
3.要看作者权限。
有一些文种对使用者的权限有明确规定,如作者不具备规定的法定权限,则不能使用这些文种。
如命令、决议、议案、公告等等文种的使用。
4.要看行文目的、行文要求的需要。
每一种文种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只在实现某一行文目的和要求方面有效。
因此,应选取最有利于表达和实现具体行文目的、行文要求的文种。
四、正确区分一些易混淆的文种公文中有的文种之间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使用时容易混淆。
能否正确选用文种,直接关系到公文质量的高低、表达效果的好坏和公文处理的方便与否。
强调公文文种规范,尤其要注意正确区分一些容易混淆的文种。
(一)决定与决议他们都是带有制约,规范、指挥或指导作用的指挥性公文,在性质、写法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
从写法上看,他们一般都不在正文前写主送机关,而可在文尾抄送栏标明“主送”或者“分送”单位。
正文都由行文依据、行文事项和结语三部分构成;都可视内容多少写为篇段合一式、多段式、总分条文式和分部式结构。
但是他们又有以下显著区别。
1.成文过程不同。
决定可经会议议论通过,也可由领导机关或机关单位领导审定签发。
而决议成文程序严格,须经全体会议或代表大会例如党代会、人代会、职代会、会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方才生效。
2.发文机关(组织)不同。
各级领导机关及机关、单位领导机构都可以制发决定;而决议只能由圣手关会议发布,不能以机关、单位的名义制发决议。
正因为如此,决议己不再列为国家行政机关常用公文。
3.涉及内容不同。
决定内容多为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重要事项、重大行动做出安排。
因此它可分为部署指挥重要工作的决定(简称部署性决定)、处理具体事项的决定(事项决定)和表彰处分决定。
决议内容多是某系统、某单位、某组织带全局性、原则性的重要决策事项。
它可分为部署指挥性决议、批准性决议和专门问题决议。
4.作用不同。
决定都带指令性。
起领导、指导作用。
决议则有多种作用:有的带指令性,如《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依靠科技振兴农业的决议》;有的带说理性,对有关人和事做出评价,如《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千历史问题的决议》;有的带号召性,如《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有的带批准性,如党代会、人代会对各种工作报告所作的决议。
5.写作格式上签注和落款不同。
决议都在标题下加括号签注通过决议的会议名称和通过日期,正文后就不另标落款了。
凡会议通过的决定,也同决议一样签注;由领导人签发的决定,则在正文后写明发文机关和成文日期。
(二)公告与通告公告和通告都是周知性公文,内容都不涉密,都要公开发布,登报、张贴、通过电视播出或广播,其写法也相似。
但他们也有明显区别。
1.内容适用范围不同这是两个文种最主要的区别。
公告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公布某些法定专门事项,通告用于向一定范围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
2.制发单位不同公告由较高级别的国家机关、人大机关和有关法律、法规指定机关制发。
规定胜通告多由政府机关或者机关单位领导机构发布,周知性通告任何行政机关、团体、单位均可发布。
但党的机关正式常用公文一般不用这两个文种。
3.发送对象不同公告向国内外有关方面、法定有关方面发布。
通告向一定范围内的机关单位和有关人员发布。
4.作用不同公告强调法定权威性,其周知事项常有较强的法律效力或行政效力。
除法定机关或者较高级别行政机关外,基层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不用公告行文。
规定性通告有一定的规定性,涉及的事项往往要求一定范围的机关、单位、群众遵守或办理,对其有一定的约束力。
而周知性通告只具有告知性、知晓性作用。
特别要注意不滥用公告。
(三)请示与报告它们都是上行文,常常被混淆使用,但实际上是有明显区别的两类文种。
1.行文目的、作用不同。
请示旨在请求上级批准、指示,需要上级批复,重在呈请。
报告重在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一般不需上级答复,重在呈报。
2.呈报时间不同。
请示要事前行文,报告一般在事后或者工作进行过程中行文。
3.主送机关不同。
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而且一般必须逐级上报。
报告有时可有多个主送机关,如情况紧急需要上几级领导机关尽快知道的灾情、疫情等等。
4.受文机关处理方式不同。
请示均属办件,收文机关必须及时处理,明确作答,限期批复。
报告均属阅件,收文机关对其不作答复。
5.涉及内容不同。
请示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批准、指示,凡是下级机关、单位无权解决、无力解决以及按规定应经上级机关批准认定的问题,均可写为请示。
而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询问。
6.写作侧重点不同。
它们虽然都要陈述、汇报情况,但报告的重点就在汇报工作情况,报告中不能夹带请示事项。
而请示中陈述情况只是作为请示原因,即使反映情况所占篇幅再大,其重点仍在请示事项。
正因为有上述区别,绝不能把向上级请求批准、指示的请示写成报告,也不能写为请示报告。
(四)请示与函(请求批准函)这里的函专指用于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的函。
请示和请求批准函都可用于请求批准,但使用时有严格的区别。
1.类型不同。
请示是上行文,函是平行文。
2.主送机关不同。
请示是向有领导、指导关系的上级机关行文;而函是向同一系统平行的和不相隶属的业务主管机关行文。
3.内容范围不同。
请示既可用于请求批准,又可用于请求指示。
函主要用于请求批准涉及业务主管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
4.受文机关复文方式不同。
请示的受文机关以批复表明是否批准或作出指示。
函的受文机关只能用函(审批函)表明是否批准或作出答复。
(五)批复与函(审批函)这里的函专指用于有关主管部门发出的审批函。
批复和审批函都可用于审批有关事项,但使用时有严格的区别。
1.类型不同。
批复是下行文,函是平行文。
2.主送机关不同。
批复是向有领导、指导关系的下级机关、单位行文;而函是向同一系统平行的和不相隶属的机关、单位行文。
3.内容范围不同。
批复既可用于作出批准,又可用于作出指示。
函主要用于审批涉及业务主管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
(六)规划与计划规划、计划都属计划类文种,但在使用上有区别。
规划是时间较长、范围较广、内容比较概括的长远计划,常常是对工作方向、目标提出提纲式、原则性的计划。
计划则可用于各种情况、各种场合。
但从时间角度来区分,年度内常用计划;从机关单位的层级来区分,基层单位常用计划。
其内容更为具体,通常包括目标任务(做什么)、工作措施(怎么做)、步骤时间(什么时候谁做)、督促检查(检查计划执行情况)。
(七)法规、规章与管理规章(规章制度)的区别尽管法规、规章与管理规章(规章制度)在写作上有一些共同特点,但它们毕竟是外部结构相似而性质极不相同的两类公文。
它们的主要区别如下。
1.效用不同。
法规是法律文书,具有法律效力,违反法规就是违法行为;规章也具有法律效力。
而管理规章是行政文书,具有行政效力、组织效力或纪律效力,违反管理规章(规章制度)就是违政违纪行为。
2.作者的限定范围不同。
法规不是任何机关、团体、单位都可制发的,它的作者有严格的限定。
按照有关规定,行政法规中的部门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较大的市(专指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一般为计划单列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可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行政规章的作者也有限定性,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制定部门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政府规章。
而管理规章的作者范围十分宽泛。
所有的机关、单位、团体都可以制定。
本文来源:浙江中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