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城市群与同城化的概念辨析
- 格式:pdf
- 大小:518.68 KB
- 文档页数:8
“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概念辨识与转变□ 马向明,陈 洋,陈昌勇,熊丽芳[摘 要]文章通过回顾国际上不同国家提出“都市区”“都市圈”“都市带”等概念的背景及目的,辨析这些概念的内涵,分析相关概念在中国化过程中的起伏变化及其原因,指出“城市群”概念在中国得到广泛认可是与“市带县”的城市制度相关的,而在核心大都市影响力不断增大、“大城市病”日益突出及空间形态不断连绵的背景下,传统空间尺度下的城市区域治理受到挑战,“都市圈”概念再度兴起,都市地区发展也将在产业逻辑、交通组织和治理模式等方面发生新的转变。
[关键词]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都市带;治理[文章编号]1006-0022(2020)03-0005-07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A[引文格式]马向明,陈洋,陈昌勇,等.“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概念辨识与转变[J].规划师,2020(3):5-11.Identific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Concepts of Metropolitan Area, Metropolis Area, and Urban Agglomeration/Ma Xiangming, Chen Y ang, Chen Changyong, Xiong Lifang[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background and purpose of the concepts of metropolitan area, metropolis area, and megalopolisproposed by scholar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The analysis of the fluctuations of related concepts in their sinicization shows the widespread of the concept of urban agglomeration is relat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city management system in China. But the concept of metropolitan area is emerging again since the governance of urban region on traditional spatial scales has been challenged due to increasing influence of core metropolises, the "big city disease" and urban spatial integration. Mean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reas will also undergo new changes i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logic, transportation organization, and governance models.[Key words] Metropolitan area, Metropolis area, Urban agglomeration, Megalopolis, Governance2019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都市圈”这一概念引起了广泛关注。
都市圈与城市群的区别就好比老鼠和猫。
不管多么高明的老鼠也无法逃脱猫的追捕;同样,再厉害的城市群,如果没有都市圈做依托,也将只能停留在空谈阶段,实现不了其最终价值目标。
因此,只要我们的视线里始终装着国家战略,才能找到更加清晰的定位,走出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都市圈、城市群正处于“百花齐放”时期,各省份争先恐后推动各项工作。
但是很多都未曾考虑过两者本质差异性。
譬如:城市群规模宏大,内部产业分布合理;而都市圈虽然看似体量巨大,却往往忽视产业集聚问题。
就像被拧干水分的土豆一般,失去应有的活力。
事实证明,盲目建设新型城市群,并不利于全局化的均衡发展。
由此可见,针对不同城市自身情况进行合理配置资源,探索适合的发展途径,才是科学健康的城市群运营方式。
所谓“木桶效应”就表明短板越长,整体水平越低,反之则倒之弥高。
都市圈之所以难以摆脱桎梏,恰恰是由于各城市相互割裂、资源缺乏协调统筹造成的。
若想从根本解决发展瓶颈,就必须促使各城市彼此融入,增强“血脉”连接,将大城市真正打造成区域经济枢纽。
都市圈是指在大城市之间由于交通方便而形成的一个具有经济或人口上相互影响关系的地域单元。
它主要包括大城市及外围地区,尤其是那些受大城市控制的小城镇,主要由中等城市组成。
通常意义上的都市圈还可以延伸至其他相邻的次级地域单元,包含临近乡村地带。
以北京、天津、唐山三个城市为例来说明。
北京、天津是我国传统的大型工商业中心,拥有较为雄厚的技术基础和良好的工业基础,唐山又属于重工业基地,能够为产业链的完善提供丰富原料,唐山周边还散落着众多物流园区,对北京和天津起着补充支撑作用。
只有实现了资源共享,才能让经济、产业的多点开花。
这种以大城市为核心、联结周边卫星城镇,构筑综合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网络状都市区称之为都市圈,既涵盖了范围广泛的都市区,也覆盖了腹地纵深的节点区域。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改善和政策优惠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全国都市圈发展迅速。
城市群和都市圈
城市群是由一组相关的城市组成的地理区域。
它们的位置是自然地界的影响,如河流、山脉和湖泊,以及人类建立的因素。
从行政和社会的角度来看,城市群是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它在联系、发展和组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都市圈是指为了维护城市经济和社会稳定而形成的垂直管理体系,它超越了城市群的概念,集中利用资源,发挥功能,具有独立的功能区域。
城市群和都市圈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系。
首先,城市群支持了都市圈的生成。
两者在地理上有一定的关联,但又完全不同;其次,城市群和都市圈都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且也完成了了多层次的关系联系。
再次,城市群和都市圈都促进了城市之间的交流。
通过城市群和都市圈,资源得以有效配置,城市群和都市圈通过交流,加深了两个城市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
总之,城市群和都市圈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
它们不仅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也起到了促进城市发展的作用,为人们提供了优质的生活环境。
城市群和都市圈名词解释
"城市群"和"都市圈"是两个涉及城市和其周边地区组合的地理术语,用于描述城市与其周边地区在经济、社会和人口等方面的关联性。
这两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有略微不同的定义。
●城市群(Urban Agglomeration):
城市群通常指的是一个核心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在经济、文化、人口等方面紧密相连、交流频繁的城市集合体。
城市群的形成可以是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迁移、交通便利等因素。
城市群的范围可以包括主城区及其卫星城市、郊区和相邻的城镇。
在一些国家,城市群也可能包括了一定的农村地区。
城市群的概念强调了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互动和协同发展。
●都市圈(Metropolitan Area):
都市圈是指一个核心城市及其周边的城市、郊区和相邻地区组成的地理范围。
都市圈是一个更广泛的地区概念,通常包括了与核心城市有紧密联系的城市和地区。
都市圈的范围可能更大,覆盖更多的城市和相邻地区。
都市圈的形成与城市化、交通网络和经济一体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定义和划分可能有所不同,这些概念的具体涵义可能会根据地理、文化、政治和经济等因素而有所调整。
这些术语
通常用于研究城市发展、规划和区域经济等领域。
城市地理学名词解释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城市发展与演化等问题的学科领域。
它关注城市的地理位置、区域划分、城市内部结构、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城市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问题。
下面是几个城市地理学中常用的名词的解释。
1. 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口、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向城市集中过程。
它包括城市人口增长、城市土地扩张、城市建设和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等方面的变化。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
2. 都市圈:都市圈是指以一个中心城市为核心,周围有着密集经济和人口活动的城市群。
都市圈区域通常由中心城市和其周边的卫星城市、乡镇组成,形成一种城市间的合作和相互依赖关系。
3. 城市内部结构:城市内部结构是指城市空间组织和布局的方式。
一般来说,城市内部结构包括中心区、郊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不同功能区域的划分,以及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空间关系。
4. 环境规划:环境规划是指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资源管理,使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规划手段。
它包括城市绿地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5. 区位理论:区位理论是城市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主要研究城市空间组织的优化和城市发展的竞争优势。
区位理论认为,城市的区位是影响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合理的区位选择和区位优势能够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和竞争能力提升。
6. 城市体系:城市体系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城市集合体,包括城市的数量、类型、大小、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特征。
城市体系反映了城市在区域内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可以通过城市体系的研究来了解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区域经济的地域结构。
7. 城市网络:城市网络是指城市之间经济、文化、人口等方面的联系和互动关系。
城市网络在全球化背景下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城市网络的建设和发展,可以促进城市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提高城市的全球竞争力。
城市地理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涉及地理学、城市规划、社会学、经济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大都市带、城市群、同城化概念辨析周 晗(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摘 要]通过大都市带、城市群和同城化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梳理,从条件基础、城市体系构架等方面分别阐述都市圈、同城化以及城市群的异同点;探究其对我国京津冀发展的启示。
研究结果:大都市带、城市群和同城化各有异同,但是三者构成了点—线—面的城市建设辐射体系,给京津冀提供了有序发展的思路启示。
[关键词]大都市带;城市群;同城化;京津冀发展[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6 43 0501 相关概念1 1 大都市带的起源法国城市地理学家琼·戈特曼(JaneGottmann,1915—1994)自1940年开始研究城市群体,直到1957年,在其发表的著名论文《大都市带:东北海岸的都市化》中首次用“Megalopolis”来形容美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巨型城市群体。
Megalopolis是传说中古希腊人希望建立的理想中最大的城市,在此戈特曼赋予大都市带(Megalopolis)新的含义:人类社会居住空间的崭新形态。
戈特曼提出大都市概念以后,在北美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
其中以杜克希亚迪斯(Doxiadis)为代表是支持戈特曼的观点,认为大都市带是人类对自然资源集约有效利用的崭新形式,并将开启世界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但以20世纪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师芒福德(Mumford)为代表的学者受到美国大城市地区诸如快速干道爆炸等恶性事件影响,认为大都市带只是一种“类似城市的混杂体”,他们更倾向赞同英国社会学家帕特里克·格迪斯(PatrickGeddes)在1915年提出的“世界城市”(WorldCity)。
值得一提的是,戈特曼认为在大都市带不仅是单一的城市或都市区,而是若干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紧密联系的城市组成的巨大整体,这一点在之后美国由西向东逐渐形成的三个都市连绵区———波士顿-华盛顿(Boswash)、芝加哥-匹兹堡(Chipitts)和圣迭戈-圣芭芭(SanSan)———的实践所印证,这对全球功能区域具有示范性和指引性的意义。
大都市经济圈与同城化问题浅析概念解析大都市经济圈是指由一个或多个城市及其周边区域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空间区域。
在这些城市中,有着类似经济、文化、交通等多方面的联系和联系,形成了一个经济和人口密集的区域。
同城化是指一个城市内部的各地区之间、各行业之间的发展相互贯通,相互协调,实现共同繁荣的过程。
同时,城市的各个社会经济发展区域可以相互提高生产、服务效率和市场竞争力,达到互利互惠的效果。
大都市经济圈的优势大都市经济圈的发展具有以下优势:1.人口集聚:大都市经济圈聚集了大量人口,形成了庞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了区域内的生产和服务业的发展。
2.资源优势:大都市经济圈集中了各类资源,如人才、技术、资金等,这些资源相互融合和互动,优势互补,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3.交通便利:大都市经济圈由多个城市组成,相互之间的道路、铁路、机场、港口等交通设施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和发展,促进了区域内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畅通,实现了不同城市之间的快速联通。
同城化的挑战在大都市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同城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区域发展不平衡:在大都市经济圈中,不同城市或地区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存在巨大差异,这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就业压力过大等问题。
2.城市空间扩张:为了满足同城化需求,许多城市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拓展,这会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3.交通拥堵:同城化会导致城市流量大幅增加,交通拥堵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影响了居民的居住和出行体验。
同城化的发展策略为了解决同城化的种种问题,大都市经济圈需要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1.加强地区间协调:要促进城市之间资源共享,推动地区间产业协同发展和生态环境共建,促进城市之间的均衡发展。
2.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在城市规划、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等方面,要加强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发展的智能化和可持续性。
3.推动轨道交通建设:加强轨道交通的建设和改善,缓解交通拥堵的问题,以及便捷了城市之间的交通驰援。
都市圈、城市群与同城化的概念辨析曾群华;邓江楼;张勇;潘芬萍【摘要】Through the concept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omparison among metropolitan,urban agglomeration and cities' synchronization,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ir basic characteristics are more similar,that is to say,the central city and peripheral cities have geographicalproximity,transport accessibility,close economic ties,complementary industrial structure,and so on.From the personality traits of view,the difference lies in their development stages,geographical spatial scale,the number and position of the central city,the final developmentstate.metropolitan and urban agglomeration tend to integrated-tre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while cities' synchronization emphasizes homogeneous-trend of social development.%通过对国内外都市圈、城市群与同城化概念的纵横比较,认为三者的基本特征较为类似,都要求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具备地域的相邻性、交通的可达性、经济联系的紧密性、产业结构的互补性等特点。
城市、都市圈、城市群演变关系
城市、都市圈、城市群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
城市是指人口聚集、工商业活动和政治文化活动等的中心地区,通常包括城市中心区和周边的市区。
都市圈是由一个核心城市和周围的周边城市组成,这些城市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交流,形成了一个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整体。
城市群则是由多个都市圈组成的更大的城市区域,城市群之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和交流。
城市、都市圈、城市群之间的关系是演变而来的。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周边的周边城市逐渐形成了都市圈。
随着都市圈的发展,周边的周边城市又逐渐被吸纳进来,形成了城市群。
在这个过程中,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之间的关系有着复杂的互动和影响。
城市为都市圈和城市群提供了重要的核心功能和服务,都市圈和城市群则为城市提供了更广泛的市场和资源。
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动也促进了经济、社会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总的来说,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之间的演变关系是由城市的发展所引起的,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也是不可分割的。
在未来,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之间的关系将继续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 1 -。
都市圈与城市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都市圈和城市群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定义、发展、特点和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都市圈与城市群的重要性。
1. 定义都市圈是指由一个主要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以经济联系和人口流动为特点。
它是由中心城市和其周边城市、郊区、县城等组成的相对完整的区域。
城市群是指由多个城市相互联系和依存,形成相对紧密的区域空间结构。
它由多个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组成,这些城市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联系。
2. 发展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形成与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也日益加强。
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发展对于促进地区经济的融合和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特点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形成有其明显的特点。
首先,都市圈和城市群通常具有明确的空间范围和边界。
在都市圈内部,中心城市是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核心,周边城市和地区承担着其他功能和服务。
城市群则由多个城市组成,其中有些城市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其次,都市圈和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合作。
这种联系表现在交通、物流、信息、人流等方面,加强了城市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再次,都市圈和城市群通常具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和经济活动。
这使得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劳动力流动更加便利,经济规模更大,创新能力更强。
另外,都市圈和城市群中的城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功能分工和互补关系。
中心城市通常承担着决策、管理、文化、科技创新等功能;周边城市则承担着生产、居住和服务等功能。
4. 意义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形成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都市圈和城市群有利于优化资源的集中配置。
通过加强城市之间的合作和互动,可以将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其次,都市圈和城市群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和引领,可以促进周边城市和地区的经济增长,提高整个区域的竞争力。
都市圈同城化案例名词解释:何谓“同城化”所谓“同城化”,就是在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群或都市圈中的相邻城市实现资源和要素的合理配置,使要素的流动不受城市距离和体制的约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城市间要素的通达,并实现城市间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水平的均等化。
城市的资源配置,不受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可以完全实现市场化的高效流通。
在国际上,城市群的同城化现象非常普遍。
例如在东京,从就业的角度来看,很多人住在距离东京轨道交通一小时通勤时间的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由于实现了高铁运输,上班的通勤时间也低于一个小时。
例如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周边有许多20万人左右的中小城市,由于轨道交通的连接,可以在一个小时内实现城市间通勤。
这些都是同城化发展的典型案例。
中国同城化发展面临哪些问题在中国,城市群内相邻城市间的同城化发展仍面临较多的问题。
一是交通资源配置的行政区域化管理。
也就是说,一个城市管辖区域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严格限制在行政区域内,原因是投资主体和投资资金来源是由该城市自行解决的,甚至要占用该城市的一些计划分配资源。
例如,京津冀许多城市间的距离较近,已经具备了同城化发展的要求。
但是基础设施投入则是根据自己的资金能力和发展规划来决定,而不是考虑到市场对空间资源配置的要求,因此有助于同城化发展的最基本的要素——基础设施的连通难以实现。
也正因如此,我们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
二是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严格按照行政管辖区域管理。
最大的变数就是与户籍管理有关的一切公共服务资源在核心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差距。
发展水平越高的城市,实现同城化发展的约束越强。
而且由于利益的差距,真正实现公共服务资源的均等化配置还存在着严重的体制障碍,甚至也影响到其他基础设施项目和要素的分配。
三是我国经济按计划分配的一些重要资源,仍是按照行政区域来分配。
例如最重要的稀缺资源建设用地的指标分配,是根据行政区来申报和审批下达的。
各地土地指标分配的多寡,决定了不同城市发展的前置性条件。
大都市经济圈与同城化问题浅析(一)摘要]本文认为大都市经济圈是以大城市为中心,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协调发展。
“同城化”实际上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为打破传统的城市之间的行政分割,促进区域市场、产业、基础设施一体化,以达到提高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的一种发展战略。
因此,同城化是大都市经济圈建设的关键性起步阶段,是开发建设大都市经济圈的前提和保障,同城化还有利于循序渐进地开发建设大都市经济圈。
关键词]大都市经济圈;同城化;辽宁中部城市群;沈抚铁本同城化一、国内外大都市经济圈的理论与实践1.国外大都市经济圈相关理论回顾关于大都市经济圈,国际上尚无统一的概念。
人们往往联想到大都市带、城市群、城市带、都市连绵区等概念。
一般认为,大都市经济圈是由核心城市及其周边腹地组成的、内部合理分工又有机联系的、高度一体化的城市地域。
最早注意到该现象并进行系统研究的是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
1942年,他在美国东北部考察时,发现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许多大城市发展迅速,并不断向外围地区扩展延伸。
1957年,他故地重游时,以往相间布局的大城市已经聚合成一个更大范围的城市地域。
为形象地描述这一特殊的地域空间组织,戈特曼借用古希腊传说中的“Megalopolis”来命名这个巨型的城市群体。
日本对都市圈的研究最为深入。
1951年,木内信藏在对日本城市发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三地带学说”,成为日本都市圈研究的开端。
最初的研究主要局限于由单个中心城市及其周围腹地所构成的具有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城市地域,如东京都市圈、名古屋都市圈和大阪都市圈等。
其研究核心思想被应用到日本政府1960年提出的“大都市圈”概念之中。
“大都市圈”由若干个都市圈构成,并且中心城市为中央指定市或人口规模在100万人以上且邻近有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外围地区到中心城市的通勤人口不低于本身人口的15%,都市圈之间的货物运输量不得超过总运输量的25%。
1987年,加拿大学者麦吉(MeGeeTG)在东南亚国家进行考察时,发现这些国家或地区的核心区域出现类似西方大都市带的新型城市空间结构,他先后提出“Desakota”和“MegaurbanRegion”概念来描述这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