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_美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98.91 KB
- 文档页数:9
高二地理教学设计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
—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利用图表了解田纳西河的位置,理解田纳西河流域的基本特点和开发背景。
(2)理解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特征决定了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
(3)培养阅读分析图表和数据的技能,逐步形成运用基本原理综合评价地理事物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1)培养阅读分析图表和数据的技能,逐步形成运用基本原理综合评价地理事物的能力。
(2)分析和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背景、方向和意义,是学生通过分析某个特殊案例,掌握流域或规划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采用讨论探究法,学习和研究河流流域的开发治理措施及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认识环境和资源的关系,培养对环境、资源负责的观念和行为,还要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流域开发的自然地理条件。
2、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措施和意义。
【教学难点】
3、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的原因及后果。
4、归纳流域综合开发的模式。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河流是孕育人类古代文明的摇篮,人类自古至今不断地对河流进行开发,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但在开发的同时也对流域的环境造成了破坏,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下面我们就以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为例,探讨怎样对流域进行综合治理与开发。
教学设计:
引入新课:播放有关北美和美国的风景图片,引入本课课题。
(讲述)展示学习目标,请同学阅读。
(预习交流)展示“合作交流”环节,并提出具体要求:各组成员3分钟时间合作交流知识梳理部分,相互检查提问,解决困惑点。
(交流)预习部分的主干知识,由各小组讨论完成,师察看纠错。
(过渡)根据学情反馈,确定本课的疑难知识点和重难点。
(师指示)进入“互动探究”环节,提出探究形式和任务:各组成员3分钟合作完成探究问题一。3名同学上台图示讲解北美西部、中部、东部对北美气候的影响;(其他同学认真听讲,加以修改和补充并做好笔记)
(生展示)3名学生分别登上讲台,讲述地形对北美气候的影响。
(拓展延伸)1.北美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因素?
2.北美的气候大陆性强(冬冷夏热)是怎么形成的?
3.北美大陆的东部季风气候为什么不像亚欧大陆东部那样具显著?
(即时训练)对点演练一,生讲师评。
(过渡)美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资源丰富,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优势条件,下面我们来了解美国发达的专业化农业生产。
(师指示)展示“互动探究二”,明确任务:各组成员2分钟完成,思考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特点及形成条件。
(即时训练)展示例2,生讲师评
(过渡)我国农业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使我国成为农业强国结合美国农业生产为我们的强国之路献计献策。(交流)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让学生各抒己见,踊跃发言。师点评,评价。
(小结)以美国为例,构建知识体系,展示学生的总结情况。
(训练达标)引导学生分别用2分钟和5分钟的时间完成当堂达标,师要求答题规范化,并了解答题情况。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15篇)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15篇)
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1 在教学过程中,反思是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开展,关注学生的经历、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络,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形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我们也充分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的根底性这一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注重了学科根底知识的落实,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最根本和最核心的知识,为进一步提升奠定根底。这一学期的高一地理新课程教学工作,收获多,反思亦多。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一反思,以利于指导自己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1.反思是否已转变了自己的角色
教师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2.反思是否已学会欣赏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开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获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害怕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
3.反思是否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时机;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等等。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确立依据
(一)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从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单元中的第三节,教材首先介绍了洋流的概念及按海水性质所进行的分类,然后详细阐述了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地理意义。其中洋流的成因是本节的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是本节的又一重点。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故教学中学生为主体,展示多媒体课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
2、通过教师的指导,生学会熟练绘制大洋表层洋流模式图
3、运用地图,归纳并学会应用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洋流的成因,洋流的分布规律。突破重难点宜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实验和多媒体展示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四、教学方法
1. 实例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图表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析和思辨能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 视听观察法;逻辑思维法;图文转换法;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和合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教学设计流程
学生讲解4.水槽代表的区域为地球的中低纬度海区(0°-45°)
根据实验得出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图
1.根据实验,小组讨论画出中低纬海区的洋流分布模式
图
2.推测并画出中高纬海区的洋流分布模式图
①.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顺时针或逆时
针)
②.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顺时针或逆时针)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教学重点】
1.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与人类、生命有机体的联系
2.大气层的结构及其各层的特点
【教学难点】
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与人类、生命有机体的联系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活动探究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
1.干洁空气:①氮气;②氧气;③二氧化碳;④氩气;⑤臭氧。
2.水汽和杂质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1.对流层:
2.平流层:
3.高层大气:
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
本节内容是学生首次接触,在此之前学生并未系统的学习过大气的相关内容,因此学生的知识储备是非常薄弱的。
2.认知特点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渴望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生活环境,学生内在的求知欲能促使他们对自然现象进行本能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
3.学习障碍
本节内容总体来说难度不大,但由于学生之前没有学习过大气的有关知识,知识储备的缺失会容易导致学生难以将大气的组成与分层与人类的生产生活联系起来,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在这节课中首先要利用教材弥补学生知识储备上的不足,其次要运用好教材中的图表及资料训练其分析问题和解释现象的能力。
效果分析:
对学生的学习而言,重要的是在地理教学活动过程中,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
基本技能。从课后与学生的交流来看,本节课能较好的引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
活动的设计不够,学生更多的是在看教师的展示,他们自己的活动稍少。
而基于学生活动的教学设计应该是这样的教过程:学生通过地理活动,发现
了什么问题?新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结论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是什么因
《美国》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美国主要的自然地理特征并理解美国的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2.能够根据美国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其工农业发达的原因。
3.依据资料指出美国工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对我国工业发展的借鉴。【重点、难点】
⒈美国地形对降水的影响;
⒉美国工农业的发展条件、衰落原因和整治措施;
【教学方法】呈现案例,使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教授对象为高二文科班,对区域的分布及一些基本常识能很好的识记和掌握,但在逻辑思维能力上,分析问题能力上还略有不足,因此课堂上也应注意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认识到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学会知识点的迁移应用,为高考大题打好基础。
【效果分析】
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等环节的设计,基本能完成对重难点的突破,并结合知识体系导图落实基础知识,不过课堂时间有限,农业以乳畜业为例、工业以东北部工业区为例来讲,并且注重规律总结。
【教材分析】
本节是区域地理复习美国部分,主要复习美国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将淡化对基本知识点的记忆,重点引导学生构建区域内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课小结
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理解
知识间的相关关系
形成知识网络,明确区域
地理复习的
基本方法和目的
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学案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学案练习题
通过巩固练习,落实知识点的应用
【评测练习】
1.结合美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 ),回答(1)~(3)题。 (1)图中四个城市中,为美国高科技中心的是( )
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失分原因,讲解典型题,总结方法。
过程与方法:将习题进行分类,通过复习知识点,解决试卷中的问题,并进行变式训练,达到讲一题会一种方法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答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成绩分析:表扬成绩优异和进步较大的同学,鼓励成绩较差的学生
二、选择题讲评
1.错题展示:多媒体展示正答率在80%以下选择题的正答率及相应错选选项
选择题答题情况:1、4、6、7、8、11、14、15通过率较低,基
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读图能力有待提高。
2、合作探究(小组讨论解决正答率较低的选择题)
【思路点拨】
选择题命题特点:
选择题均以题组的形式呈现,选择题的设问视角也基本稳定:每个题组多聚焦某个核心考点,题组内不断换设问主体、设问落脚点,多为纵深推进设问,或横向展开设问。设问主要涉及时间(季节)、地点、特征、区位因素或条件、变化趋势、影响、目的(作用)、原因、措施等方面或判断某时段某区域多方面的环境特征表现(或变化)、某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多方面影响等。
选择题解题技巧
选择题一般有材料、图、题干和选项组成,第一步细读材料、图、题干和选项,根据材料、图及题干明确题意,看材料、图、题干提供了什么条件,找出其中的“关键信息、关键词”和“限定词”,排除干扰信息。第二步进行回忆联想,联想调动与本题有关的地理知识。第三步,对选项进行综合分析、提取有效信息、并通过对比答案,找出最符合题干及材料、图的选项。
[试题详解]
知识点一、地域差异判读
教学过程:
一、巧设悬念,导入新课
漂流瓶事件:很久以前,美国佛罗里达海滨浴场美国的一个男孩小西,一天,一个美国男孩走在佛罗里达的海滨浴场上,突然然捡到了一个漂流瓶里面的信纸上写到“来自澳大利亚的遗嘱:将我的2亿美元遗产给拾到瓶子的幸运的人。”同学们觉得小西会拿得到遗产吗?
二、新课讲授
【自学】大家花两分钟时间预习P45—P50。回答:什么是洋流?它运动的动力是什么?
【板书】一、洋流;
1、概念:洋流是海洋水沿相对稳定的方向作大规模运动的现象。它受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2、主要动力:大气运动。
【老师】洋流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形成的原因也各有不同。
【板书】二、类型:1按性质分:暖流和寒流;
【老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洋流的类型及成因。刚刚已经将让大家看了课本,现在请同学回答我:根据水温状况,洋流分为?
【学生】——寒流和暖流。
【老师】多媒体展示0°到30°间的两股洋流,引导学生判断洋流性质与纬度的关系,让学生判断图中洋流是寒流还是暖流。
【拓展延伸】洋流性质与判断:半球——流向——性质。给出两个例题让学生学会判断洋流。
【总结】
1、寒暖流的判断:暖流:由低纬流向高纬,由暖水区流向冷水区;寒流:由高纬流向低纬,由冷水区流向暖水区;
2、规律:南北半球的判断: 根据水温的递变规律;洋流性质的判断: 同纬度海区水温状况;洋流流向的判断: 与等温线弯曲方向一致;等温线弯曲规律:向高温方向弯曲则温度低。
【老师】我们已经知道有寒流和暖流,那按照洋流形成的原因,它又可分为哪些类型呢?
【板书】2、按成因: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区域自然地理
高三地理一轮
特征分析
【高考考点】
1.能在地图上辨认各种地形,能描述各类地形的特征
2.能描述气温、降水、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并解释原因
3.能解释主要国家或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考纲要求】
根据区域图和相关材料,分析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天气和气候、河流和湖泊的特点及其成因;分析区域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等。
【命题规律】
选取典型的世界或中国的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系统地理知识的命题设计,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特点”,“描述……状况”,“简述……特征”,“从……等方面归纳……主要特征”等。此类命题比重较大,因此准确把握重点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正确掌握描述的方向和角度,学会区域分析与比较是灵活应考的关键。
【知识盘点】——课前要求学生自主复习巩固相关基础知识
一、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一)陆地地形
(二)海底地形
(三)复习的框架如下:
(1)区域地形的描述
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地势起伏状况;
(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2)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风、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碰撞或张裂)来解释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
(3)地形对区域气候的影响
(4)地形对区域农业的影响
(5)地形对区域交通的影响
(6)地形对区域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
【典例精析】——课堂练习
例1:图中等高线的等高距为1000米。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美国三大地形区的分布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掌握美国农业现代化与地区生产专门化的特征。
3.比较分析美国三大工业区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重点:1、美国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的组成和分布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发展的条件及其工业中心的分布。
难点:美国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区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比较分析法
【课型】复习课
【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结合地图册,预习课本,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划分学习小组,准备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美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观图片,配合背景音乐,把学生带入美国的学习。
一、范围和位置
【读图思考】读美国政区图,据图说出美国的领土范围,并描述美国的本土的地理位置。【学生展示】
1.范围:包括本土48个州,2个海外州,1个特区
2.位置:
①经纬度位置:30°N—50°N(北温带),120°W—
80°W(西半球)
②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
湾
③邻国位置:北邻加拿大,南邻墨西哥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读图思考】读美国地形图,找出美国的主要地形区,并描述美国的地形特征。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自主学习答案,教师点拨。
【答案展示】展示答案,学生完善学习成果。
美国地形特征:
①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
②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
③三大地形单元南北纵列分布:西部以海拔较高的山地为主,中部平原,东部以低矮的山地为主。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演示实验
实验
模拟
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昼夜长短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实验器材
两只普通的镭射手电
两个中等大小的地球仪
双面胶
圆规
三角板
纸板(用来阻挡光线用)
实
验
一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播放视频:地球的公转黄赤交角
讲解:黄赤交角的概念
步骤
1、模拟黄赤交角为零(地轴不倾斜)时直射点的位置变化
a、移动地球仪的球体,观察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情况
b、移动地球仪,观察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情况
2、模拟地轴倾斜时,二分二至日时(固定点)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a、将两个地球仪分置二至日位置,观察直射点的位置与地轴倾斜的关系
b、将两个地球仪分置二分日位置,观察直射点的位置
【观察结果】
节气直射纬度直射点移动轨迹图
春分日
夏至日
秋分日
冬至日
3、模拟地轴倾斜时,二分二至日之间(移动时)的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
a、将两个地球仪分置二至日位置,观察公转时直射点的位置变化。
b、将两个地球仪分置二分日位置,观察公转时直射点的位置变化。
时间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动情况直射点移动轨迹图
春分夏至
夏至秋分
秋分冬至
冬至春分
分析与结论:实验一能否准确演示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关系,受到了那些因素的影响?
实验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
讲解: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定义
在此请画一个太阳直射某纬度时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
情况示意图
1、用手电和纸板演示太阳高度的概念,得出太阳高度的大小和直射点距离的关系,并由此推出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和意义。
播放视频: 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值区演示
【观察结果】正午太阳高度与该地与直射点的距离有关,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播放视频: 太阳直射点运动演示
⾼中地理_地理综合题讲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模拟试卷地理试卷综合题讲评教学设计
【教学⽬标】
1、分析试题考查的⽬的及答题的基本情况。
2、培养学⽣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能⼒。
3、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典型错误,使学⽣能够触类旁通举⼀反三,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4、培养学⽣合作探究意识。
5、总结答题⽅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提⾼学⽣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和分析能⼒。
2、学⽣思路明确,⽅法得当。
【学情分析】
我们已经完成地理的⼀轮复习,在知识上已经基本完善,通过这段时间的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解题⽅法,查缺补漏。因此,本节课我主要做到归纳提升,提⾼解题能⼒;“究错”反思,提⾼复习的有效性。
【教学⽅法】
启发诱导,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导⼊:通过这⼀次测试,我们⼜⼀次锻炼了⾃⼰,我们的解题能⼒有了进⼀步的提⾼。但我们也发现了⼀些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考情分析综合题题
多媒体展⽰部分试卷,找优点、不⾜。对⽐⾃⼰答题卷,提⾼卷⾯质量。
(⼆)综合题讲评
1、⼩组合作,对36题分析,分析材料,找出有⽤信息。指向答案的关键词和语句。
总结做题思路:
(1)细审“题⼲”。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
(2)列出“模板”。
(3)仔细“筛选”。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
根据题⽬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先⾃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5)书写答案。“地理语⾔(避免⼤⽩话)”、“套装语⾔(不⽤⾃造语句)”、“逻辑语⾔(不得互相⽭盾)”、“精炼语⾔(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语中的(语⾔不绕弯⼦)”。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为例》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对课标要求的理解:由于各个流域的地理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而其开发建设、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也必然不同,因此,课标要求的重点并不是某流域开发建设的具体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具体措施,而在于研究或规划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阅读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图和文本资料,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背景。
2.通过案例探究,理解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整治的措施和经验。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获得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成功经验。
2.学生借鉴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成功经验,关注我国河流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强化学生科学的人地关系思想,认识到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措施;流域开发和治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式与教学资源】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启发式教授法
教学资源:教材、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为例》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学习了流域的基础知识,但由于时隔较远,基本上已经没有印象,因此,需补充流域和水系的基础知识。学习模块一“自然地理”,模块二“人文地理”之后,高二学已经对各种自然地理要素有了详尽的了解,能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差异性。学生能否运用已知知识和已经掌握的方法对出现的新的情景进行地理思维的解读、形成新知,并能够进行“迁移”,对学生提出了一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判断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举例说明几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3)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区域比较能力,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简单的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用地理思维来理性分析的意识。
(4)在科学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的基础上,传递和弘扬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之美,引导考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养成关心的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难点: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分析某一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授课方法:
归纳法、对比法、合作学习、小组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双边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
学生回答过渡
学生分析
考纲原文: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
成条件。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
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一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锻炼学生
综合分析
的能力
提高同学
们的探究
能力、合作
教师点拨
小组讨论完成对比表格教师投影讲
评
过渡
以大豆的例子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教师点拨学生回答练习题引出限制性因素与主导因素
播放新疆农业相关视频
社会经济因素
区位因素影响描述
社
会
经
济
条
件
市场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市场广阔,市场需求
量大,
交通运
输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
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
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深居内陆,交通不
教学设计
量排名表,直观感受美国是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
2.师:美国农业带图,然后提问分布
3.师:结合必修二所学影响农业的区位
因素,分析美国乳畜带形成的区位
条件
(二)美国农业生产特点与可持续发展师:让学生看多媒体展示的图片以及金伯利农场的案例、美国农业生产的
四高模式。
师:请学生结合多媒体展示的图片、金伯利农场的案例,归纳美国农业的
特点。再结合导学案中美国的四高
模式,思考美国农业在发展过程中
出现了哪些问题。最后,结合这些
优点与问题,思考并讨论美国农业
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师:鼓励同学起来分析问题看表格信息
记忆美国农业带图。
思考并请一位同学回答,其他同
学补充。
小结:
①气候湿冷,土壤贫瘠不适合种
植粮食,而适合牧草生长;
②靠近玉米(饲料)带
③工业集中,人口密集,市场广
阔
④交通便利
看图、看材料
先自我归纳总结思考,在小组合
作探讨并展示成果(用时大约五
分钟)
畅所欲言,教师注意鼓励、总结。
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1.图片、金伯利农场表现出美国
农业的现代化,高度机械化、
集约化,效率高、产量高;
2.美国农业发展的四高模式表
现出在农业发展中资源能源
消耗量高、化肥农药使用量
大、大规模单一化种植、高额
界农产品出口大国
加强知识的巩固,
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能力
直观感受美国农业
的现代化以及美国
在农业发展中出现
的问题。
培养学生读图、提
取、分析信息的能
力。学生分组讨论,
体现讨论式教学法
和学法;体现合作
学习、探究学习精
神。体现教师对学
生进行学法指导。
师:下面做一下对点练习
(三)美国工业
师:美国有着发达的农业,那工业方面呢?对,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
常见的天气系统(一)锋面系统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本节课程标准要求为:“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系统的特点”。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自己画出简单天气图,进而根据图形分析在这种锋面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特点;所以教学中一方面是训练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培养学生分析锋面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特点。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湘教版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的第四节内容,本节内容是对形成各种天气现象的常见的天气系统进行深入、系统的学习。在本章的前三节内容中,教材讲述了大气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分别从大气的组成、运动以及气压带和风带等角度对大气环境进行的系统的阐述,这就为接下来的学习提供了基础,而本节内容是在此基础上的一个升华,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于运用,实践操作与应用性更强,和人们的生活、生产的关系更直接、更密切。为接下来学习全球气候以及气候变化等知识奠定了基础,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气团、锋面的概念及锋面的分类
2. 学会识读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并利用天气图分析天气系统的特点,可以从地理的视角理解天气形势预报
3.掌握各锋面系统活动规律和处在不同天气系统及其不同部位的天气
特点,利用天气图进行天气形势分析预报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课前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注意主持人对天气形势的分析,充分利用对比如:冷暖气团,冷暖锋,培养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2.本节教学通过识图、辨图、观察实验、动画模拟、分析天气变化数据等方法启发诱导学生认识锋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