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比较》题库标准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10
1.请从中西视域阐述文化的含义,并比较文化与文明的差异。
答:“文化”,是中国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
“文”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引申为涵盖、反映社会、自然现象的条理及规律性。
“化”,本义为改易、生成、造化,引申为教行迁善之义。
“文”与“化”方合成一个整词,本义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本属精神领域之范畴。
西方的“文化”,英文“culture”和德文的“kuctur”都由拉丁文“cultura”衍化而来,原意指耕作土地(故园艺学在英语为Horticulture),后来逐渐引申出神明崇拜、性情陶冶、品德教化等,这就与古汉语中“文化”所具有的“文治教化”的义项日益接近。
用《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上的话说:“文化一词的中西两个来源,殊途同归,今人都用来指称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
”随着时间的流变和空间的差异,现在“文化”已成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称作“大文化”。
“大文化”指的是人类自身的一切精神性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包括认识的(语言、哲学、科学、教育)、规范的(道德、法律、信仰)、艺术的(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器用的(生产工具、日用器皿以及制造它们的技术)。
社会的(制度、组织、风俗习惯)等等。
广义的“文化”从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上立论,认为正是文化的出现“将动物的人变为创造的人、组织的人、思想的人、说话的人以及计划的人”,因而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统统摄入“文化”的定义域。
与广义“文化”相对的,是狭义的“文化”。
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所以又被称作“小文化”。
1871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是狭义“文化”早期的经典界说。
《中西方文化比较》题库答案1.2.首先,文化可以看作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有机系统。
作为一个整体,它可以涵盖人类有史以来所进行的全部社会性活动及成果,既包含人类所有的历史遗产,也包括还在不断演化和创造中的整个文化进程。
从形态入手对文化加以划分,可以将它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技术文化等几大块。
倘若从意义层面对文化进行剖析,又可以将文化分为表层文化现象和深层文化要素。
无论对文化作怎样的阐述和分类,我们仍然需要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
其次,民族性和地域性是文化的重要特征。
不同的人类群体由于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地缘因素带来的不同的文化共生关系的影响,常常会形成不同的价值系统、思维模式和行为倾向。
第三,文化还具有规则性。
它可以依靠明确外显的规范(如法律、制度、习俗及文化产品等)或隐含的形式(如思维模式、心理惯性、价值系统等)来引导或约束个人行为,促使某种既定的行为准则得到特定社会中大多数成员的自觉遵从。
第四,文化是历史继承的,它能够通过代代相传的不断积累形成特定的文化传统。
第五,尽管我们已承认每一种特定的文化都具有维护其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内在力量,但我们还是要指出:一定民族的文化形态是可以变迁的。
3.一种文化背景下的哲学,往往强烈地体现着此种文化群体的思维方式。
而思维方式因人而异,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之间,其差异更为明显。
中西哲学不同的思维方式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重直觉与崇尚逻辑。
“天人合一”精神是中国哲学精神的体现,它将世界视为独立与人之外的纯粹客体,不重视对客体一般本质的抽象及对普遍真理的认识,而讲究结合理智、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机制来对世界、对生活、对人生进行体验。
此种体验中虽然包含认知的因素,但更多采用的是一种非逻辑思维,无需遵循概念、判断、推理的一般程序和思维规律,即一种直觉思维。
西方哲学既遵循“主客二分”模式,相应地就需要主体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的逻辑思维,借助理性,从感性、现象、个别的材料中抽取本质、一般的东西,从而越过客体之现象,抵达现象背后的本质、本体,也即普遍真理。
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1下列哪一项是关于中原文化取向的:1.0 分A、大帮择主B、强化王权C、帮派主义D、契约分权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2中国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会采用()的形式。
1.0 分A、以礼规范B、以道规范C、礼法结合D、道法结合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3西方文化中的征服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成为西方工业发展的最大驱动力。
1.0 分A、制造业B、轻工业C、重工业D、军事工业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4释迦摩尼提出的五蕴是()。
1.0 分A、色、受、想、行、智B、色、受、智、行、识C、色、受、想、行、识D、色、智、想、行、识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5相较于中国的唯心主义,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强调的是()。
1.0 分A、思维原型C、理论D、精神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6解释文化的三把主要钥匙不包括:0.0 分A、环境B、语言文字C、社会D、人口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C7《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
1.0 分A、天地B、阴阳C、男女D、日月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8道家作为验证真理的工具的是()。
1.0 分A、社会的反应B、流行的理论C、自己的身体D、外部的环境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9提出学道者须先明了万物与我为一体之理,不重视观察外物的是()。
1.0 分A、程颢B、杨时C、陆九渊张载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10影响中国数千年的一整套行为规范是:1.0 分A、礼B、和C、衷D、孝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11由于特定的历史地理资源,哪种文化形式成了中华民族必然的选择:1.0 分A、农耕文化B、工业文化C、商业文化D、产业文化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12印欧语系在语义上的特点是()。
1.0 分A、一音多义,多分类义B、多义字少,模糊义多C、字义简洁,多综合义D、多清晰义,可选择的音节多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13受到语法的影响,印欧语系语言具有()的特点。
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 分)1“中国实现了圣君与良臣政治”这句话出自()。
(1.0分)1.0 分A、尼采B、亚里士多德C、黑格尔D、柏拉图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2“嫂溺而不援之以手,是豺狼也”是()之言。
(1.0分)1.0 分A、老子B、孟子C、庄子D、墨子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3索绪尔在其语言学教程中提到“必须承认语言文字的(),这是一切语言学的根本”。
(1.0分)1.0 分A、必然性B、文字性C、任意性D、情境性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4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受到()思想的影响,所以没有产生大量奴隶。
(1.0分)1.0 分A、安居乐业B、个人主义C、天下太平D、家族主义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5五四时期,中国的全盘西化派提倡()类型的诗歌。
(1.0分)1.0 分A、B、白话诗C、二者都是D、二者都不是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6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其实就是()。
(1.0分)1.0 分A、精英政治B、帮主政治C、阶级政治D、人民政治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7与庄子的思想最为接近的是()的思想。
(1.0分)1.0 分A、康德B、叔本华C、法耶尔阿本德D、黑格尔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8中国古代社会能够产生最好的统治者的原因是()。
(1.0分)1.0 分A、科举制度的合理运用B、大家族社会结构的影响C、集权制度发展完善D、官本位思想的极端发展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9就中国来说,古代文化主要的边缘地是在()。
(1.0分)1.0 分A、中原B、高原C、D、山地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10印欧语系语言受到语法的影响,具有()的特点。
(1.0分)1.0 分A、直观综合,一语中的B、定位功能,比类条分C、用词严谨,使用灵活D、活用功能,词达理清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11得武力者得天下是()的主流文化逻辑。
(1.0分)1.0 分A、中国B、西方C、以上都不是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12“政府是人类智慧为了满足人类需要而建立的一种聪明的设置”是()的思想。
《中西方文化比较》题库答案1.2.首先,文化可以看作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有机系统。
作为一个整体,它可以涵盖人类有史以来所进行的全部社会性活动及成果,既包含人类所有的历史遗产,也包括还在不断演化和创造中的整个文化进程。
从形态入手对文化加以划分,可以将它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技术文化等几大块。
倘若从意义层面对文化进行剖析,又可以将文化分为表层文化现象和深层文化要素。
无论对文化作怎样的阐述和分类,我们仍然需要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
其次,民族性和地域性是文化的重要特征。
不同的人类群体由于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地缘因素带来的不同的文化共生关系的影响,常常会形成不同的价值系统、思维模式和行为倾向。
第三,文化还具有规则性。
它可以依靠明确外显的规范(如法律、制度、习俗及文化产品等)或隐含的形式(如思维模式、心理惯性、价值系统等)来引导或约束个人行为,促使某种既定的行为准则得到特定社会中大多数成员的自觉遵从。
第四,文化是历史继承的,它能够通过代代相传的不断积累形成特定的文化传统。
第五,尽管我们已承认每一种特定的文化都具有维护其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内在力量,但我们还是要指出:一定民族的文化形态是可以变迁的。
3.一种文化背景下的哲学,往往强烈地体现着此种文化群体的思维方式。
而思维方式因人而异,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之间,其差异更为明显。
中西哲学不同的思维方式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重直觉与崇尚逻辑。
“天人合一”精神是中国哲学精神的体现,它将世界视为独立与人之外的纯粹客体,不重视对客体一般本质的抽象及对普遍真理的认识,而讲究结合理智、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机制来对世界、对生活、对人生进行体验。
此种体验中虽然包含认知的因素,但更多采用的是一种非逻辑思维,无需遵循概念、判断、推理的一般程序和思维规律,即一种直觉思维。
西方哲学既遵循“主客二分”模式,相应地就需要主体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的逻辑思维,借助理性,从感性、现象、个别的材料中抽取本质、一般的东西,从而越过客体之现象,抵达现象背后的本质、本体,也即普遍真理。
《中西文化比较》题集题集注意事项:•请在90分钟内完成所有题目。
•答题前请仔细阅读题目,确保理解题意。
•答题时请保持卷面整洁,字迹清晰。
第一大题: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的重要倡导者是:A. 孔子B. 老子C. 庄子D. 孟子2.西方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A. 古希腊B. 古埃及C. 古巴比伦D. 古印度3.下列哪部作品不属于中国的“四书”?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春秋》4.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画家达·芬奇的作品是:A. 《蒙娜丽莎》B. 《清明上河图》C. 《富春山居图》D. 《步辇图》5.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A. 隋朝B. 唐朝C. 宋朝D. 元朝6.下列哪位哲学家是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A. 康德B. 黑格尔C. 萨特D. 尼采7.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主要习俗不包括:A. 贴春联B. 吃月饼C. 放鞭炮D. 拜年8.西方国家的“感恩节”起源于:A. 英国B. 美国C. 法国D. 加拿大9.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不包括: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蒸汽机10.下列哪部作品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A. 《哈姆雷特》B. 《悲惨世界》C. 《人间喜剧》D. 《唐璜》第二大题: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______和______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2.西方文化的两大源头是古希腊文化和______文化。
3.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包括 《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______。
4.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指的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______。
5.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是赏月和吃______。
6.西方国家的“圣诞节”是为了庆祝______的诞生。
7.中国古代的“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______。
8.古希腊哲学家______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著名命题。
9.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被誉为“闭月羞花”的是______。
《中西方文化比较》题库答案1.首先,文化可以看作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有机系统。
作为一个整体,它可以涵盖人类有史以来所进行的全部社会性活动及成果,既包含人类所有的历史遗产,也包括还在不断演化和创造中的整个文化进程。
从形态入手对文化加以划分,可以将它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技术文化等几大块。
倘若从意义层面对文化进行剖析,又可以将文化分为表层文化现象和深层文化要素。
无论对文化作怎样的阐述和分类,我们仍然需要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
其次,民族性和地域性是文化的重要特征。
不同的人类群体由于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地缘因素带来的不同的文化共生关系的影响,常常会形成不同的价值系统、思维模式和行为倾向。
第三,文化还具有规则性。
它可以依靠明确外显的规范(如法律、制度、习俗及文化产品等)或隐含的形式(如思维模式、心理惯性、价值系统等)来引导或约束个人行为,促使某种既定的行为准则得到特定社会中大多数成员的自觉遵从。
第四,文化是历史继承的,它能够通过代代相传的不断积累形成特定的文化传统。
第五,尽管我们已承认每一种特定的文化都具有维护其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内在力量,但我们还是要指出:一定民族的文化形态是可以变迁的。
2.一种文化背景下的哲学,往往强烈地体现着此种文化群体的思维方式。
而思维方式因人而异,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之间,其差异更为明显。
中西哲学不同的思维方式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重直觉与崇尚逻辑。
“天人合一”精神是中国哲学精神的体现,它将世界视为独立与人之外的纯粹客体,不重视对客体一般本质的抽象及对普遍真理的认识,而讲究结合理智、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机制来对世界、对生活、对人生进行体验。
此种体验中虽然包含认知的因素,但更多采用的是一种非逻辑思维,无需遵循概念、判断、推理的一般程序和思维规律,即一种直觉思维。
西方哲学既遵循“主客二分”模式,相应地就需要主体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的逻辑思维,借助理性,从感性、现象、个别的材料中抽取本质、一般的东西,从而越过客体之现象,抵达现象背后的本质、本体,也即普遍真理。
【尔雅】中西文化比较“国粹”一词是从文革时期开始盛行的。
答案:错关于人对事物的好恶,说法错误的是()。
A、最初的喜好更多地是冲动B、很多人容易先产生好恶情绪再寻找具体理由C、人的好恶是无法被自身控制的D、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更多来源于自身的自主选择答案:C从文学和审美的角度来说,()更具有内在的高度。
A、格律诗B、白话诗C、古体诗D、现代诗答案:A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同时持有排斥态度。
A、五四时期B、改革开放时期C、新生活运动时期D、文革时期答案:D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更加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这样才能更加展示创作的独特性。
()答案:×通过长期的宣传形式,外加上经济的因素、军事的因素等各方面的因素结合,可以转移你的审美观。
答案:√对于审美的改变,说法错误的是()。
A、审美是可以改变的B、个人、集体乃至国家的审美都是可以被强行改变的C、人的喜好是受传统影响的D、审美可以在短时间自行改变答案:D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终应该是为()服务的。
A、大众B、精英C、个人D、特定人群答案:A长期来看,人对于事物的喜好,最容易被()影响。
A、事物的外表B、蕴含的意义C、接触的频率D、他人的喜好答案:C任何文化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内容,人们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来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
()答案:×世界文化是相互作用、互进互退的。
答案:√《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
A、天地B、阴阳C、男女D、日月答案:D村山节和浅井降的《东西方文明深思录》中提出,世界文明的周期是()年一转折。
A、300.0B、600.0C、800.0D、1200.0答案:C从大体上看,中国文化的兴盛往往意味着西方文化的衰落。
()答案:√伏羲六十四卦最早在欧洲出现的时间要略晚于莱布尼茨发表关于二进制算术的文章。
()答案:×解释文化的三把钥匙是:环境、语文、社会。
答案:√中西文化演进的七大律不包括()。
1中国人对西化经历了一个先是盲目地吸收,然后又盲目地排斥的过程。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2五四时期,胡适等人对格律诗采取了一棍子打死、彻底否定的态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对阅读格律诗,提倡阅读白话诗∙B、不准阅读格律诗,只准阅读白话诗∙C、不准写作格律诗,只准写作白话诗∙D、反对写作格律诗,提倡写作白话诗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3关于五四时期白话诗与格律诗的搏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是文学形式的搏斗∙B、是文学内容的搏斗∙C、是审美价值观的搏斗∙D、是政治上的选择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D4我们常说的“喜新厌旧”体现了人类文化演进中的:∙A、生态、环境横向决定律∙B、物欲原动力律∙C、审美递增、递减∙D、阴阳二级对立转化律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1格律诗也有自己的盛行周期,其中唐朝最盛行的是:∙A、三言诗∙B、四言诗∙C、五言诗∙D、杂言诗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2西方的上帝与中国的天子在功能上是:∙A、相反的∙B、相似的∙C、无关的∙D、对立的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3史书一般不记载:∙A、战争∙B、瘟疫∙C、洪涝∙D、百姓升平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B4契约分权制与中国古代的诸侯分权制有某种相似点。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5中国的斗争的哲学由来已久,《孙子兵法》就是最好的证明。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中国古代出现周期性的南北战争的原因是:∙A、地理环境∙B、气候∙C、资源∙D、地域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2中国社会自身存在一种对抗奴隶社会的机制,它来源于:∙A、广大的地域∙B、适宜的气候∙C、丰富的资源∙D、大家族的社会结构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3“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科举制度下特殊的社会价值取向。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4“跟中国人的文化行为,文化规范相比,我们西方人还是野兽。
”这句话是谁说的:∙A、卢梭∙B、伏尔泰∙C、雨果∙D、巴尔扎克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5官服体现了:∙A、角色冲突∙B、角色失败∙C、角色认定∙D、角色抬高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1中国封建社会分封的诸侯与天子任命的郡县领导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A、可以世袭∙B、上天赋权∙C、随时罢免∙D、权力较小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C2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权力斗争主要集中在权力的:∙A、天赋和人赋∙B、瓜分与分享∙C、集中和分散∙D、下放和收合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3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来实行的选拔人才的方式是:∙A、举孝廉∙B、推荐制∙C、公选制∙D、科举制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4“寡人”、“在下”等谦词说明在德行文化上,进行自我克制。
审美递增递减律(一)1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与西化同时持有排斥态度。
A、五四时期B、改革开放时期C、新生活运动时期D、文革时期正确答案: D2关于人对事物的好恶,说法错误的就是()。
A、最初的喜好更多地就是冲动B、很多人容易先产生好恶情绪再寻找具体理由C、人的好恶就是无法被自身控制的D、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更多来源于自身的自主选择正确答案: C3从文学与审美的角度来说,()更具有内在的高度。
A、格律诗B、白话诗C、古体诗D、现代诗正确答案: A4文学作品的创作中,更加强调摒弃规律与制约,这样才能更加展示创作的独特性。
()正确答案:×5审美递增递减规律指的就是,对于某种东西的爱好或者逐渐递增,或者逐渐递减,不可能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趋向。
()。
正确答案:×审美递增递减律(二)1对于审美的改变,说法错误的就是()。
A、审美就是可以改变的B、个人、集体乃至国家的审美都就是可以被强行改变的C、人的喜好就是受传统影响的D、审美可以在短时间自行改变正确答案: D2辜正坤老师认为,艺术最终应该就是为()服务的。
A、大众B、精英C、个人D、特定人群正确答案: A3长期来瞧,人对于事物的喜好,最容易被()影响。
A、事物的外表B、蕴含的意义C、接触的频率D、她人的喜好正确答案: C4任何文化都有正面与负面的内容,人们可以全盘接受一种负面较少的文化来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
()正确答案:×5审美活动中既存在效用递减律,也存在递增规律。
()正确答案:√阴阳二级对立转化律1村山节与浅井降的《东西方文明深思录》中提出,世界文明的周期就是()年一转折。
A、300、0B、600、0C、800、0D、1200、0正确答案: C2《易经》运用的就是数与()的结合。
A、气B、道C、象D、规正确答案: C3《周易·序卦》中自然界的始基不包括()。
A、天地B、阴阳C、男女D、日月正确答案: D4从大体上瞧,中国文化的兴盛往往意味着西方文化的衰落。
《中西方文化比较》题库答案1.首先,文化可以看作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有机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它可以涵盖人类有史以来所进行的全部社会性活动及成果,既包含人类所有的历史遗产,也包括还在不断演化和创造中的整个文化进程。
从形态入手对文化加以划分,可以将它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技术文化等几大块。
倘若从意义层面对文化进行剖析,又可以将文化分为表层文化现象和深层文化要素.无论对文化作怎样的阐述和分类,我们仍然需要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其次,民族性和地域性是文化的重要特征。
不同的人类群体由于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地缘因素带来的不同的文化共生关系的影响,常常会形成不同的价值系统、思维模式和行为倾向.第三,文化还具有规则性。
它可以依靠明确外显的规范(如法律、制度、习俗及文化产品等)或隐含的形式(如思维模式、心理惯性、价值系统等)来引导或约束个人行为,促使某种既定的行为准则得到特定社会中大多数成员的自觉遵从。
第四,文化是历史继承的,它能够通过代代相传的不断积累形成特定的文化传统。
第五,尽管我们已承认每一种特定的文化都具有维护其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内在力量,但我们还是要指出:一定民族的文化形态是可以变迁的.2.一种文化背景下的哲学,往往强烈地体现着此种文化群体的思维方式。
而思维方式因人而异,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之间,其差异更为明显。
中西哲学不同的思维方式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重直觉与崇尚逻辑。
“天人合一”精神是中国哲学精神的体现,它将世界视为独立与人之外的纯粹客体,不重视对客体一般本质的抽象及对普遍真理的认识,而讲究结合理智、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机制来对世界、对生活、对人生进行体验。
此种体验中虽然包含认知的因素,但更多采用的是一种非逻辑思维,无需遵循概念、判断、推理的一般程序和思维规律,即一种直觉思维。
西方哲学既遵循“主客二分”模式,相应地就需要主体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的逻辑思维,借助理性,从感性、现象、个别的材料中抽取本质、一般的东西,从而越过客体之现象,抵达现象背后的本质、本体,也即普遍真理.第二,重模糊与尚精确。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分)1对于审美的改变,说法错误的是()。
(1.0分)1.0?分A、B、C、D、我的答案:D2日本文字的特殊之处在于()。
(1.0分)1.0?分A、B、C、D、我的答案:A3关于权威学者或舆论的话语结构,说法错误的是()。
(1.0分)1.0?分A、B、C、D、我的答案:D4与文化的关系特别密切的地理环境要素不包括()。
(1.0分)1.0?分A、B、C、D、我的答案:B5以下四个方面中,除()以外,都具有阴阳对称美。
(1.0分)1.0?分A、B、C、D、我的答案:D6《易经》中象数之学的整体规定不包括()。
(1.0分)1.0?分A、B、C、D、我的答案:D7大体上看,秦朝以后的朝代对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封建的态度是()。
(1.0分)1.0?分A、B、C、D、我的答案:B8一万年来,中国的气温明显上升是在()年前。
(1.0分)1.0?分A、B、C、D、我的答案:B9中国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会采用()的形式。
(1.0分)1.0?分A、B、C、D、我的答案:C10辜正坤老师认为,中国没有产生大量的奴隶的原因是受到()思想的影响。
(1.0分)1.0?分A、B、C、D、我的答案:A11关于中西方文化核心区域的地理环境说法正确的是()。
(1.0分)1.0?分A、B、C、D、我的答案:C12几千年来,中国皇帝都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1.0分)1.0?分A、B、C、D、我的答案:A13中文的语音特点是()。
(1.0分)1.0?分A、B、C、D、我的答案:C14中国产生了专制皇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为了制约传统中国太强的()。
(1.0分)1.0?分A、B、C、D、我的答案:C15关于康德的纯粹理性,说法错误的是()。
(1.0分)1.0?分A、B、C、D、我的答案:D16中华文化中的“爱”的根源来源是()之中。
(1.0分)1.0?分A、B、C、D、我的答案:B17民主社会鼓励社会成员由()。
1与文化的关系特别密切的地理环境要素不包括〔〕。
A、地形B、地质C、气候D、资源正确答案:B2西方国家的政治其实是〔〕。
•A、人民政治•B、精英政治•C、帮主政治•D、阶级政治正确答案:C3在〔〕时期,国人对于国粹和西化同时持有排斥态度。
•A、五四时期•B、改革开放时期•C、新生活运动时期•D、文革时期正确答案:D4印欧语系的语言不可能引导文化向〔〕开展。
•A、逻辑型•B、抽象型•C、理智型•D、理论型正确答案:D5以下人物中,对于汉字持肯定态度的是〔〕。
•A、郝尔德•B、鲁迅•C、钱玄同•D、德里达正确答案:D6西方哲学倡导〔〕。
•A、气一元论•B、精神论•C、原子论•D、客观论正确答案:C7中国产生了专制皇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为了制约传统中国太强的〔〕。
•A、自由自治意识•B、人生哲学思考•C、平等心态•D、官本位思想正确答案:C8乔姆斯基提出描写语言学的缺陷在于〔〕。
•A、描写局限性•B、描写及时性描写主观性•D、描写无止境正确答案:D9关于催眠术,说确的是〔〕。
•A、实际上是并不存在的•B、被控制的人做出行为时是可以感觉到被控制的•C、催眠性的语句只有被充分相信了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D、任何人都有自由使用催眠性语言的权力正确答案:C10中国古代对于官员着装、行为的规定主要是为了〔〕。
•A、彰显朝廷气度•B、区分官员品级•C、做出表率作用•D、约束官员行为正确答案:C11影响印欧语系语言押韵的音节是〔〕。
•A、单音节•B、开音节•C、多音节•D、闭音节正确答案:C12〔〕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亚里士多德•B、格拉底•C、柏拉图•D、安提西尼正确答案:A13黑格尔提出的唯心主义提倡的是〔〕。
•A、思维•B、原型•C、理论•D、精神正确答案:D14佛教认为,唯心所现的〔〕。
•A、有生有灭•B、有生无灭•C、无生有灭•D、无生无灭正确答案:D15中国古代政治社会三大制约机制不包括〔〕。
1中国人对西化经历了一个先是盲目地吸收,然后又盲目地排斥的过程。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2五四时期,胡适等人对格律诗采取了一棍子打死、彻底否定的态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对阅读格律诗,提倡阅读白话诗∙B、不准阅读格律诗,只准阅读白话诗∙C、不准写作格律诗,只准写作白话诗∙D、反对写作格律诗,提倡写作白话诗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3关于五四时期白话诗与格律诗的搏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是文学形式的搏斗∙B、是文学内容的搏斗∙C、是审美价值观的搏斗∙D、是政治上的选择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D4我们常说的“喜新厌旧”体现了人类文化演进中的:∙A、生态、环境横向决定律∙B、物欲原动力律∙C、审美递增、递减∙D、阴阳二级对立转化律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1格律诗也有自己的盛行周期,其中唐朝最盛行的是:∙A、三言诗∙B、四言诗∙C、五言诗∙D、杂言诗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2西方的上帝与中国的天子在功能上是:∙A、相反的∙B、相似的∙C、无关的∙D、对立的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3史书一般不记载:∙A、战争∙B、瘟疫∙C、洪涝∙D、百姓升平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B4契约分权制与中国古代的诸侯分权制有某种相似点。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5中国的斗争的哲学由来已久,《孙子兵法》就是最好的证明。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中国古代出现周期性的南北战争的原因是:∙A、地理环境∙B、气候∙C、资源∙D、地域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2中国社会自身存在一种对抗奴隶社会的机制,它来源于:∙A、广大的地域∙B、适宜的气候∙C、丰富的资源∙D、大家族的社会结构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3“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是科举制度下特殊的社会价值取向。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4“跟中国人的文化行为,文化规范相比,我们西方人还是野兽。
”这句话是谁说的:∙A、卢梭∙B、伏尔泰∙C、雨果∙D、巴尔扎克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5官服体现了:∙A、角色冲突∙B、角色失败∙C、角色认定∙D、角色抬高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1中国封建社会分封的诸侯与天子任命的郡县领导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A、可以世袭∙B、上天赋权∙C、随时罢免∙D、权力较小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C2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权力斗争主要集中在权力的:∙A、天赋和人赋∙B、瓜分与分享∙C、集中和分散∙D、下放和收合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3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来实行的选拔人才的方式是:∙A、举孝廉∙B、推荐制∙C、公选制∙D、科举制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4“寡人”、“在下”等谦词说明在德行文化上,进行自我克制。
1. 在抽象几何形式逻辑表达方面,印欧语系语文----汉语。
但是,在具体的象形直观逻辑表达方面,汉语文_______印欧语系语言文字。
A)优于;优于B)劣于;劣于A 2.主讲教师认为,在血缘性家族社会结构中,_______—;在非血缘性家族社会结构中,_______。
A)法治优于人治; 人治优于法治; B)人治优于法治;法治优于人治 B 3.“方块汉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伏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结果只有自己死。
”这段话的作者是——。
A)吴稚晖B)胡适C)钱玄同D)鲁迅 D 4.中、西方地理环境是中、西方社会形态和文化模式的横向决定因素之一。
此可以解释何以西方社会中的_____特别发达,而中国社会中的_______特别发达。
A)畜牧业和商业;农业B)农业;商业A 5.中国文化是主——的文化,而西方文化是主——的文化。
A)动,静B)静,动B 6.自宋朝欧阳修(1007-1072)以来,“小学”多半被理解为_______。
A)学问较小之谓B)规模较小的学校C)文字、音韵、训诂之学C 7.1923年,汪荣宝通过佛经译本进行华梵对勘这种考定古音的妙法,结果发现唐宋以上,凡歌、戈韵之字_______ A)皆读a音,不读O音B)皆读o音,不读a音 A 8.使用两种语言的文化不可能对世界有同样的看法语言是一幅或多或少变形的眼镜。
这个观点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
A)章太炎B)Whorf C)赵元任B 9. 认为悲剧只是西方才有,这种误解关键产生于——A)悲剧概念的复杂性B)“悲剧”一词的误译B 10. 汉字“元”的本义是“本”“始”“大”的意思,而时下流行的外来术语“元语言学”“元哲学”中的“元”却本来应该是——的意思。
A)“玄”、“在之后”、“在之外”B)“本体的”、“关键的”、“开始的”A 11. 中国哲学有一个大别于西方哲学的地方,在于有关气的学说不止是一种理论概念,而且有——。
《中西方文化比较》题库答案
1.首先,文化可以看作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有机系统。
作为一个整体,它可以涵
盖人类有史以来所进行的全部社会性活动及成果,既包含人类所有的历史遗产,也包括还在不断演化和创造中的整个文化进程。
从形态入手对文化加以划分,可以将它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技术文化等几大块。
倘若从意义层面对文化进行剖析,又可以将文化分为表层文化现象和深层文化要素。
无论对文化作怎样的阐述和分类,我们仍然需要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
其次,民族性和地域性是文化的重要特征。
不同的人类群体由于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地缘因素带来的不同的文化共生关系的影响,常常会形成不同的价值系统、思维模式和行为倾向。
第三,文化还具有规则性。
它可以依靠明确外显的规范(如法律、制度、习俗及文化产品等)或隐含的形式(如思维模式、心理惯性、价值系统等)来引导或约束个人行为,促使某种既定的行为准则得到特定社会中大多数成员的自觉遵从。
第四,文化是历史继承的,它能够通过代代相传的不断积累形成特定的文化传统。
第五,尽管我们已承认每一种特定的文化都具有维护其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内在力量,但我们还是要指出:一定民族的文化形态是可以变迁的。
2.一种文化背景下的哲学,往往强烈地体现着此种文化群体的思维方式。
而思
维方式因人而异,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之间,其差异更为明显。
中西哲学不同的思维方式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重直觉与崇尚逻辑。
“天人合一”精神是中国哲学精神的体现,它将世界视为独立与人之外的纯粹客体,不重视对客体一般本质的抽象及对普遍真理的认识,而讲究结合理智、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机制来对世界、对生活、对人生进行体验。
此种体验中虽然包含认知的因素,但更多采用的是一种非逻辑思维,无需遵循概念、判断、推理的一般程序和思维规律,即一种直觉思维。
西方哲学既遵循“主客二分”模式,相应地就需要主体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的逻辑思维,借助理性,从感性、现象、个别的材料中抽取本质、一般的东西,从而越过客体之现象,抵达现象背后的本质、本体,也即普遍真理。
第二,重模糊与尚精确。
与直觉思维方式相关,中国哲学在把握客观世界是表现出瞬息而现、灵活多样的特点,注重定性而非定量分析,也即运用的是模糊思维。
相比之下,西方人崇尚科学和理性,注重思维活动的严格性、明晰性和确定性,注重思维方式的数学化、形式化、公式化、符号化和语言的逻辑性,思维方式也必然带有精确性。
第三,重整体与尚个体。
中国的“天人合一”既不把世界看作独立于人之外的纯粹客体,也不抛弃对象的感性及个别存在,同时也不停留或执著于感性存在,它是理智、情
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机制合为一体对人生、对世界进行的体验,一种整体性而非分解式的把握,与对象由外至内融为一体。
西方“主客二分”的框架决定了西方人眼中的主体和客体相对立,主体的任务在于解释客体的“是”和“何以是”,所以需要明确区分主体和客体。
3.中西方哲学侧重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如下三方面:第一,重现实与尚抽象。
中国
哲学本于“天人合一”,重精神之探求,其关注的重点在于主体,人自身。
重现实人生由是成为包括中国哲学在内的中国文化思想的主要特点。
西方哲学既讲究“主客二分”,重在认识和研究区别,对立于人的自然,故此种认识及研究的终极目的即探求真理,以便用真理来指导自己改变、征服自然。
第二,重宁静与尚动态。
“天人合一”之根本在于追求一种永恒的整体和谐,而此整体和谐就意味着必须防止出现随着时间延续可能导致的天赋,所以,最稳妥的方式便是视时间为环形模式,这样,历史也便得以在循环往复之中实现和谐。
“主客二分”执着于求索真理实则已对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所表现出的动态做了规定。
赫拉克利特曾说过“一切皆流,无物常新”。
第三,重逍遥与尚拯救。
中国的“天人合一”决定了中国人无论道家,还是儒家均说明了人必须顺承于天,把两者并列来看,能为我们勾勒出一条中国思想的基本线索,那就是如何自儒而道,从政治失意经摸索、辨认而重新确立精神方向,寻觅到“逍遥”这条充满逸情之道的线索。
西方哲学的“主客二分”模式,在认识论上对现象与本体截然的分割、对立,也为虚构的上帝、神、天国、来世等等超验的彼岸世界与经验的此岸世界、现世和来世的分割提供了依据,而这种对两个世界的分割概念,正是宗教及神学思想产生的重要根源。
4.中西宗教的主要差异可以从如下几方面阐述:第一,中西宗教的主导思想不
同。
中国宗教是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宗教,以人或自然为中心;西方宗教是信仰超越的宗教,以神为中心。
第二,中西宗教的出发点及目标不同。
中国宗教以现世现生的生存与幸福为出发点和归宿,西方宗教以彼岸世界为现世人生价值的目标。
第三,中西宗教的内外差别不同。
中国宗教是“内在超越”
的宗教,西方宗教则是“外在超越”的宗教。
中国宗教有天人同一之说,超越者是内在于人当中,为人的心、性。
而西方宗教则是“外在超越”的宗教,超越者是外在于人及世界之外的人格神——上帝。
前者天人圆融,后者神人对峙;前者的天亲切,后者的上帝高高在上;前者天人同一或不即不离,后者神人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泾渭分明。
5.中西宗教差异可以从以下几个范畴说明。
1)罪与乐。
西方宗教以“罪”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