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芪资源
- 格式:doc
- 大小:73.50 KB
- 文档页数:11
宁夏栽培中药材
宁夏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区,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适宜栽培多种中药材。
1. 黄芪:宁夏是全国重要的黄芪产区之一,黄芪的栽培面积广,品质优良,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中。
2. 五味子:宁夏拥有适宜五味子生长的地理与气候条件,其主要产区为石嘴山市,五味子的栽培面积大,品质优良。
3. 麻黄:宁夏麻黄产区主要分布在银川市一带,该地区土地瘠薄,气候干燥,非常适宜麻黄的生长,品质优良。
4. 圆柏:宁夏圆柏主要产于吴忠市、石嘴山市等地,圆柏喜阴湿,适合在宁夏的山地区域栽培,品质优良。
5. 鸡血藤:宁夏是重要的鸡血藤产区,该地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适宜鸡血藤的生长,产销量大。
6. 枸杞:宁夏是全国重要的枸杞产区,主要分布在石嘴山市和固原市等地,枸杞的栽培面积广,品质优良,被称为“中国枸
杞之乡”。
7. 白芍:宁夏白芍的种植区主要为那罗镇、青铜峡市等地,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品质优良。
除了以上几种中药材外,宁夏还有许多其他中药材种植,如黄
连、丹参、当归等。
宁夏的中药材种植业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20,26(20)黄芪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李洪王彧超王瑞军郗小倩张旭丽(山西农业大学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山西大同037000)摘要:该文从黄芪产地分布、品种资源现状和优良新品种选育3个方面探讨了黄芪品种资源的现状及研究发展方向,对黄芪选育新品种过程中如何保护和开发利用野生黄芪种质资源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对现有种质资源进行科学分析、评价及合理利用,以提高黄芪品种的产量和品质的建议。
关键词:黄芪;种质资源;良种选育中图分类号S567.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0)20-0034-02黄芪,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耐寒、耐旱,喜向阳环境和凉爽性气候,适宜在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通透性好的沙质壤土中生长[1-2],对环境适应性较强[3]。
黄芪味甘性温,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脾等功效,富含黄酮类、皂苷类化合物和黄芪多糖等有效成分[4]。
黄芪入药以野生为主,主要产自山西,内蒙古、甘肃、河北、宁夏,但随着需求量的日渐增加,野生黄芪资源被过度采挖,产量日趋减少。
研究黄芪资源多样性,选育不同用途的新品种,合理优化药用黄芪的商品化程度,可以解决市场需求量与产量、质量之间的矛盾,同时也能合理利用和保护黄芪种质资源[5]。
1产地分布1.1膜荚黄芪野生膜荚黄芪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鄂伦春和黑龙江省中东部的佳木斯市等地区,生长在海拔1000~2000m的向阳山坡、草丛或灌丛中[6]。
人工种植的膜荚黄芪由于根系发达,主根粗短,分支多,也被称为“鸡爪芪”,分布于山东东部的文登市、潍坊市等地区以及陕西省旬邑县等地区,主要生长在海拔700~800m的黄壤土中[6]。
1.2蒙古黄芪野生蒙古黄芪极为少见,在山西浑源、阳高地区向阳山坡上分布有少量半野生黄芪资源。
目前,蒙古黄芪主要为人工种植,分布在内蒙古、山西、甘肃、青海、河北等地区的半坡或平川地上[6]。
黄芪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作为中药材和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然而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黄芪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
因此研究黄芪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黄芪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揭示了黄芪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还为黄芪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然而目前对黄芪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遗传多样性水平的评估方法尚不完善,遗传多样性与黄芪种质资源质量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等。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黄芪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以期为黄芪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更有效的理论指导。
1. 黄芪的概述和历史渊源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黄芪属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国、蒙古、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中国黄芪资源最为丰富。
黄芪的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黄芪的记载。
黄芪作为中医药的四大补益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久病体虚等。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黄芪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为黄芪的资源保护、品种改良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 黄芪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中药材,其药用价值已被广泛认可。
黄芪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对于提高黄芪药材的质量、产量和抗性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黄芪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在现代中药产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情况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中药资源的国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中药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的各个地区,不同地区的气候、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对中药资源的种类和质量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下将对中国中药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详细介绍。
1.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中国中药资源的重要产地之一、该地区气候寒冷,形成了独特的中药资源。
主要中药资源包括人参、黄芪、阿魏、细辛等。
其中,吉林省的长白山和云南省的辽东半岛是人参的重要产地,被公认为人参的“金三角”。
2.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是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最为广泛的地区之一、该地区气候寒冷干燥,适合生长一些喜冷耐旱的中药材。
主要中药资源包括黄连、苦参、地黄、牛膝等。
其中,山西省贡山县以产地优良著称,它的中药材质量极高,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广泛认可。
3.华东地区华东地区是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该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适合生长许多中药材。
主要中药资源包括当归、党参、茯苓、生地等。
其中,江苏省泰州市被誉为“中药之乡”,以其丰富的中药资源、灵活的经营模式和高品质的产品在中药市场上享有盛誉。
4.华南地区华南地区是中国中药资源分布重要的地区之一、该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适合生长多种中药材。
主要中药资源包括罂粟、南星、陈皮、草珊瑚等。
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重要的中药资源产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矿泉水资源和天然草场,为中药种植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5.西南地区西南地区是中国中药资源分布极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该地区气候多样,地形复杂,适合生长多样化的中药材。
主要中药资源包括川芎、藏红花、木香、紫草等。
其中,四川省是中国最重要的中药资源产地之一,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和先进的中药加工技术。
总的来说,中国中药资源的分布情况表明中药资源的潜力和发展前景巨大。
各个地区都应充分利用本地的气候、地理条件和土壤资源,加强中药资源的研究开发,提高中药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
同时,保护中药资源也是至关重要的,禁止乱采滥挖,加强中药资源的合理利用,切实维护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药用植物学-以3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其中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在本题中,要求同学们选取三种常用药用植物为例,阐述它们的药资源状况及发展前景。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因为药用植物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三种常用药用植物的药资源状况及其发展前景。
首先,我们来介绍人参。
人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中药的药用植物,具有多种功效,如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等。
然而,由于人参的生长周期长,且需要特殊的生长环境,因此其资源状况较为紧张。
为了保护人参资源,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实施人参保护政策。
未来,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人参的产量和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其次,我们来介绍银杏。
银杏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如抗氧化、降血压等。
但是,由于银杏的生长周期长,且需要特殊的生长环境,因此其资源状况也较为紧张。
未来,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种植和管理,提高银杏的产量和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最后,我们来介绍黄芪。
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如提高免疫力、抗疲劳等。
黄芪的资源状况相对较好,但是由于其市场需求量大,导致价格较高。
未来,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种植和管理,提高黄芪的产量和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总的来说,药用植物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保护药用植物资源,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政策和措施。
未来,我们还可以通过科学种植和管理,提高药用植物的产量和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
我国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尤其是中药材资源。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植物药已成为一种新的消费趋势,其发展速度快于化学药品。
如何充分利用我国的中药材资源优势,走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道路,是我国中药材行业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受到各国的关注。
羌活是一种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根茎和根可作为中药使用。
羌活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和川西北等高海拔山地,尤以小金、金川、丹巴、理县、马尔康、黑水、松潘、南坪、康定、壤塘、色达、道孚、德格、阿坝等县以及临近的陕西、甘肃、青海和西藏的区域。
山西、内蒙古及河北安国产地黄芪性状及主要含量分析目录一、原植物来源和分布二、药材性状三、药材主要鉴别与含量分析1、显微鉴别2、其他主要含量2.1总灰分2.2酸不溶性灰分2.3重金属及有害物质2.4有机氯农药残留量2.5浸出物2.6黄芪甲苷四、讨论五、致谢内容提要:本文从山西黄芪、内蒙古黄芪、河北安国黄芪的原植物来源和分布、药材性状及主要含量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显示,在性状外观显微结构方面,山西黄苠与内蒙古黄芪有相近之处,与河北安国黄芪差异很大;其他鉴别和黄芪甲甙测定显示,山西黄芪优于内蒙古黄芪及河北安国黄芪,文中对山西地道黄芪的地域资源、生长环境、内在含量等内容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为保证中药材质量和其稳定性,建议使用道地药材。
关键词:黄芪山西内蒙古河北安国性状含量黄芪是一味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为历代中医最为常用的中药之一。
黄耆(或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李时珍释其名日,耆长也,黄耆色黄,列为补药之长,故名。
今俗通作黄芪。
陶弘景说:“第一出陇西(今甘肃岷县之南)者,洮阳(今甘肃临潭县西南),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次用黑水(今四川黑水),宕昌(今甘肃岷县之南)者,色白,肌理粗,新者亦甘而温补。
又有蚕陵(今四川茂波西北)白水者,色理胜蜀芪者而冷补”。
唐.苏敬说:“今出原州(今宁夏自治区固原县或甘肃镇原)及华原(今陕西耀县)者最良,蜀汉不复采用,直州、宁州(甘肃、四川、陕西边界地区)者亦佳。
”。
宋《图经本草》载:“夸河东陕西州郡多有之”。
明《本草蒙筌》载:“绵耆出山西沁州绵上,此品极佳”。
清《植物名实图考》载:“黄芪有数种,山西、内蒙古者最佳”。
由此可知,我国黄芪正品的产地有从甘肃、四川向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过渡的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其药材来源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ge. 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 Bge. 的干燥根。
史上最全:中国道地中药材介绍,看看你家乡有几种?中国是中药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着悠久的中药文化和历史。
中药材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医治疗和养生保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的各个地方,都有着不同种类的道地中药材,每一种中药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应用价值。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史上最全的中国道地中药材,带领您了解和探索中药的奇妙世界。
一、东北地区1. 人参:人参是中国最负盛名的滋补药材之一,被誉为“东北国宝”。
其中的东北野山人参,因其生长环境独特,药效较强,尤为珍贵。
2. 黄芪:黄芪是东北地区常见的一种中药材,主要生长在黄土高原地区。
被认为具有提高免疫力、补气养血的功效。
二、华北地区1. 当归:当归是一种非常著名的中药材,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
它被广泛用于妇科疾病的调理和治疗,有补血养颜的作用。
2. 人丹:人丹是华北地区的特产之一,有壮阳补肾、固精益气的功效。
历史上,人丹还是帝王贵族的专用药材。
三、华东地区1. 知母:知母是江苏、浙江等地常见的中药材。
它具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咳嗽、口渴等症状。
2. 甘草:甘草又称甘草、甜草,是中国重要的中药之一。
它具有调和诸药、缓和药性的作用,广泛用于中药方剂中。
四、华南地区1. 龙眼肉:龙眼肉是广东地区的特产,被广泛用于补血养颜、益肾健脾的治疗。
具有滋补作用,可以改善贫血状况。
2. 莲子心:莲子心是广西和广东地区常见的中药材之一,具有补脾益肾、健脾开胃的功效。
常用于调理消化不良和食欲不振的情况。
五、西南地区1. 何首乌:何首乌是贵州、四川等地常见的中药材,被称为“黑发圣草”。
它有养血补肾、润肺止咳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补肾养颜。
2. 桑葚:桑葚是云南等地常见的中药材,被人们认为具有补血活络、滋阴降火的功效。
可以用于治疗风湿病和阴虚内热等症状。
六、西北地区1. 阿胶:阿胶是陕西、宁夏等地常见的中药材,是一种补血养颜的滋补品。
被广泛用于调理女性月经不调和产后身体虚弱等问题。
中国各省各地区主产中草药的分布情况中国是世界上中草药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各省各地区都有不同种类的中草药资源。
下面将就中国各省各地区主要的中草药资源进行详细的分布情况介绍。
一、东北地区:1.吉林省: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中草药产区之一,主要产区有松原、长春、公主岭等地,主要产的中草药有党参、白芍、鸡血藤等。
2.黑龙江省:黑龙江省也是中草药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主要产区有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主要产的中草药有黄芪、葛根、玉竹等。
二、华北地区:1.北京市:北京市的中草药资源也比较丰富,主要产区有延庆、密云等地,主要产的中草药有旱莲草、黄芪、薄荷等。
2.天津市:天津市的中草药资源相对较少,主要产区有大港、宁河等地,主要产的中草药有白芍、黄精等。
3.河北省:河北省是中国中草药产区之一,主要产区有邢台、石家庄等地,主要产的中草药有当归、百合、丹参等。
三、华东地区:1.上海市:上海市的中草药资源相对较少,主要产区有浦东、金山等地,主要产的中草药有丹参、柴胡、香附等。
2.江苏省:江苏省是中国重要的中草药产区之一,主要产区有南京、扬州等地,主要产的中草药有何首乌、川芎、黄芪等。
3.浙江省:浙江省的中草药资源比较丰富,主要产区有宁波、杭州等地,主要产的中草药有银杏、金银花、知母等。
4.安徽省:安徽省是中国重要的中草药产区之一,主要产区有合肥、芜湖等地,主要产的中草药有桑白皮、五味子、补骨脂等。
四、华南地区:1.福建省:福建省是中国重要的中草药产区之一,主要产区有福州、泉州等地,主要产的中草药有五味子、白薇、莪术等。
2.广东省:广东省是中国中草药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主要产区有广州、深圳等地,主要产的中草药有人参、黄连、百合等。
五、西南地区:1.四川省:四川省是中国重要的中草药产区之一,主要产区有成都、宜宾等地,主要产的中草药有何首乌、百合、玄参等。
2.云南省:云南省是中国中草药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之一,主要产区有昆明、大理等地,主要产的中草药有决明子、川贝、杜仲等。
黄芪的中药故事自古以来,中药一直是中国医学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这众多中药材中,黄芪以其独特的药效和深厚的历史背景,被誉为“补气圣药”。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芪的中药故事,探寻它背后的传奇与奥秘。
黄芪,又称黄耆,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
它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尤以北方地区为多。
黄芪的药用部分为其根部,一般在春、秋两季采挖,经过晒干、切片等加工后即可入药。
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医名叫李时中,他治病救人无数,尤其擅长使用草药。
有一次,他来到一座山村,发现这里的人们普遍身体虚弱、容易生病。
通过观察和了解,他发现这里的水源有问题,导致人们气血不足。
于是,他开始寻找能够补气养血的草药。
经过一番探寻,李时中终于在山间发现了一种神奇的植物——黄芪。
他用这种草药的根部熬汤,让村民们服用。
一段时间后,村民们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他们变得强壮有力,不再容易生病。
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四方,人们纷纷效仿,使得黄芪的美名流传至今。
在现代医学中,黄芪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和保健。
它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消肿、抗疲劳、增强免疫力等功效,对于气虚乏力、体虚多病、慢性肾炎、糖尿病等疾病均有显著的疗效。
同时,黄芪还可以与其他中药材配伍使用,发挥协同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除了药用价值外,黄芪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黄芪常被用作象征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而在民间传说和故事中,黄芪更是被赋予了神奇的力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总结来说,黄芪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药效的中药材,不仅在医学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了解黄芪的中药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一神奇的中药材,为我们的健康保健提供有力的支持。
黄芪的基源植物及其主要化学成分
黄芪(学名:Astragalus membranaceus)是豆科植物黄芪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北方地区。
黄芪的基源植物是指生长在大地上的黄芪植物本身,它具有浑然天成的风采和独特的属性。
黄芪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如黄芪甙、黄芪素等。
其中,黄芪甙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炎作用等多种药理活性。
黄芪素则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疲劳、促进细胞再生等功能。
除此之外,黄芪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多糖、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具有滋补强身、提高人体抵抗力的功效。
黄芪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中,被誉为“中药之王”。
它被用来治疗疲劳虚弱、气虚乏力、食欲不振、脾胃虚弱等症状。
同时,黄芪也可以作为一种抗肿瘤药物辅助治疗癌症,并且在促进心血管健康、保护肝脏、抗衰老等方面也有显著的效果。
黄芪的基源植物黄芪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和利用黄芪的药理作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通过对黄芪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开发和利用黄芪的药用价值,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黄芪是中药中的珍贵植物资源,它的基源植物黄芪及其主要化学成分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和保健功能。
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黄芪,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发展中药资源,为人类的健康提供更多的选择。
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能够进一步挖掘黄芪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药
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黄芪种质资源抗旱性与多样性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的日益严峻,抗旱性成为了农作物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
黄芪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和营养保健食品,其种质资源的抗旱性与多样性研究,不仅对提高黄芪种植的抗逆性、适应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对推动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黄芪作为传统的中草药,在医学领域和保健食品中应用广泛。
其抗旱性强、耐贫瘠的特点使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较高的种植价值。
然而,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黄芪的种植面临着严重的干旱胁迫问题。
因此,对黄芪种质资源进行抗旱性与多样性的研究,有助于发掘新的抗旱品种,提高其种植适应性,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生理学及统计学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数据主要来源于我国各地区的黄芪种质资源,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品种的抗旱性及多样性特征。
同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黄芪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抗旱机制。
四、黄芪种质资源的抗旱性研究本研究通过对各地区黄芪种质资源进行干旱胁迫处理,观察其生长状况、生理指标等,分析其抗旱能力。
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的黄芪在干旱条件下的抗旱性存在显著差异。
通过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与抗旱性相关的基因片段和生理生化机制,为后续的抗旱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五、黄芪种质资源的多样性研究在分析黄芪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方面,我们采用了分子标记技术、形态学分析等方法。
通过对各地区黄芪种质资源的基因型、表型等特征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黄芪种质资源在遗传上具有较高的多样性。
这些多样性资源为培育新的抗旱品种提供了丰富的基因资源。
六、结果与讨论本研究表明,黄芪种质资源在抗旱性与多样性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通过抗旱性研究,我们发现不同品种的黄芪在干旱条件下的表现存在显著差异,这为后续的抗旱育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同时,通过多样性研究,我们发现了黄芪种质资源在遗传上的丰富性,这为培育新的抗旱品种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
我国黄芪药材资源现状与分析通过对我国黄芪药材资源的考察调研,探明了黄芪药材资源现状为:主要依赖人工栽培,蒙古黄芪为主流商品,甘肃和山东分别成为栽培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的新主产区,山西北部半野生种植模式保持了传统道地黄芪药材的特征,但产量有限,目前已形成传统芪与栽培芪并存的资源格局。
发现膜荚黄芪的栽培选址、黄芪根腐病以及传统芪采刨难是制约黄芪药材生产的主要技术问题,并从我国黄芪种植区域的合理布局、标准体系建立、生产技术研究与规范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标签:黄芪资源;生产现状;问题分析;发展建议黄芪为常用大宗药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有补气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之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素有“十药八芪”之称,且以黄芪为原料的中成药多达200余种[1]。
国内市场对黄芪的需求极大,其中约有50%用于生产黄芪饮片,近50%用于中成药和提取物及制剂[2];国外植物药市场上,黄芪的产地和出口为中国所独有[3],曾一度在我国中药材出口中排在1 000万美元以上的7个品种之首[4]。
正是这种强劲的需求,致使黄芪野生资源几近枯竭,目前商品黄芪主要为栽培品。
但由于黄芪大规模栽培仅60余年,针对基原、种植方式、产区和需求的多样性等复杂情况,人们对黄芪药材资源的现状一直缺乏清晰的认识,也未从政策与技术角度全方位分析黄芪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潜在危机。
本课题组在大量实地调查采样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我国黄芪药材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从多角度提出了抢救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黄芪资源的建议。
1资源现状黄芪的资源供应经历了从野生到栽培,分布区从传统产区到新产区,应用范围从传统中医临床调剂扩大到中成药原料和食疗保健等领域的变化。
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均可视为黄芪野生资源期,其野生和半野生资源,基本能满足需求,且质量能保证,主流品种为蒙古黄芪。
据赵一之考证[5],不同时代黄芪的道地产区存在由西部向中东部迁移的变化轨迹,清代以来,山西和内蒙古是蒙古黄芪的道地产区,东北三省是膜荚黄芪的道地产区[6]。
黄芪古今中药资源概述2011级中药资源班钱江平[摘要]:本文通过整理和考证了历代本草书籍中对黄芪的记载,以及阐述了现代黄芪资源的分布、采收与加工。
对综合利用黄芪资源和合理开发黄芪产品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黄芪;种质;产区;采集加工;混为品;质量评价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1],被列为上品,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2010版中国药典[2]规定来源于豆科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或膜夹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 另外,还有一种红芪来源于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mazz 的干燥根。
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作用。
主要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蜜制黄芪益气补中。
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等症。
目前主产于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其中以山西和内蒙古为道地药材。
本文只要通过查阅古籍等方式,理清古黄芪的种质及其产区沿革与变迁。
并了解对黄芪质量评价论述及其采收与加工等信息。
为合理开发及利用黄芪提供理论依据。
1 古代黄芪的种质与产区(道地产区)沿革与变迁1.1 唐及唐以前种质与产地变迁始见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
《本经》曰:“其味甘,微温,……一名戴糁。
生山谷。
”《神农本草经》并未道出其产区,只说了“生山谷”,到了汉末,《名医别录》[3]有载曰:“生蜀郡(四川旧成都、龙安、潼州、雅州四府)山谷、白水(今陕西白水县)、汉中(今陕西南郑)”,这些都是多山的地方,与《神农本草经》中所提到的“生山谷”暗合。
到了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4]提到:“第一出陇西洮阳(今甘肃省巩昌洮阳县)”“次用黑水(四川松潘)宕昌者(今甘肃省宕昌县)”,《新修本草》[5]有云:“今出原州(今宁夏固原)及华原(陕西耀县)最良,蜀汉(今四川成都一带)不复采用之。
适合北方种植的名贵中药材品种适合北方种植的名贵中药材品种导言:中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宝贵的天然资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和药理作用。
其中,名贵中药材品种更是备受瞩目,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市场需求。
而在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和土壤的特点,适合种植的名贵中药材品种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以“适合北方种植的名贵中药材品种”为主题,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介绍几种适合北方种植的名贵中药材品种,并探讨它们的种植技术和药用价值。
一、黄芪1. 简介及产地:黄芪,又名黄漏,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名贵中药材,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地区,尤以内蒙古、宁夏和陕西等地为主要产区。
2. 生物学特性:黄芪属于豆科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耐旱性,适合北方干旱气候的生长条件。
它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部发达,形状独特。
3. 种植技术:要想在北方地区成功种植黄芪,关键是选择适宜的土壤和合理的种植技术。
一般来说,黄芪喜欢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对阳光要求较高。
而在北方地区,可以选择在春季进行种植,利用夏季的高温和充足的阳光来促进其生长。
4. 药用价值:黄芪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主要用于增加人体免疫力、抗氧化和抗疲劳等方面。
它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和多糖类物质,可以有效改善人体免疫系统功能,提高抵抗力。
二、人参1. 简介及产地:人参是一种著名的名贵中药材,历来被誉为“百草之王”。
在北方地区,主要产自东北地区,如吉林、黑龙江等省份。
2. 生物学特性:人参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根部发达,肉质坚实。
它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温度适宜、湿度适中的气候条件比较适合其生长。
3. 种植技术:对于北方地区的人参种植,关键要掌握好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一般来说,人参适合在春季或秋季进行种植,此时气温适宜且湿度较大。
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适时浇水和保持土壤湿润,同时注意避免过度施肥和病虫害的侵害。
4. 药用价值:人参具有滋补强壮、提神醒脑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调理脾胃虚弱、疲劳乏力等症状。
常用药材黄芪的采收黄芪是一种常见的草药,被广泛用于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中。
黄芪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提高免疫力、抗疲劳、抗氧化等,因此备受青睐。
本文将探讨黄芪的采收技巧和注意事项。
黄芪的采收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黄芪的最佳采收期是在秋季,尤其是阳光明媚的早晨。
这是因为此时黄芪的根部营养物质最为丰富,植物体正处于生长的黄金期。
另外,采收时应避免雨天,以免黄芪根部受潮,影响其质量。
在采收黄芪时,要选用成熟的植株。
一般来说,黄芪植株的生长年限可达三至四年。
此时,黄芪的根部会形成一定的直径,并有较多的有效成分积累。
而年轻的植株虽然根部形态与成熟植株相似,但其中的有效成分还不够丰富。
因此,选择成熟的植株是保证黄芪药效的重要前提。
采收黄芪时,可以选择使用铁锹或是长柄锄来将整株黄芪拔起。
此时,需要注意用力均匀,避免植株损伤。
同时,尽量保留黄芪的茎叶部分,以便后续检验和分类。
拔起黄芪时,尽量将黄芪的根部尽可能完整地保留,这样可以保证药材的质量和功效。
采收完黄芪后,还需要进行基本的处理。
将采收到的黄芪晾晒,可以选择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同时也要防止潮湿。
黄芪晒干后,可以使用清洁的容器保存。
为了保持黄芪的品质,最好将黄芪存放在凉爽干燥的环境中,避免受潮和暴露于阳光下。
在采收和处理过程中,还需注意一些细节。
首先,要避免使用化学农药等有害物质接触黄芪,以免造成污染。
其次,采收的黄芪要及时送检,确保其安全性和品质。
最后,不要过度采收黄芪。
在大规模种植的情况下,过度采收可能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破坏黄芪的自然生态环境。
黄芪的采收技巧和注意事项对于保证其质量和功效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科学合理地采收黄芪,才能保证黄芪作为药材在中医药领域发挥最大价值。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了解黄芪的生长习性和采收规律,切实保护好这一宝贵的中草药资源。
中药黄芪种质资源及环境因素对品质的影响黄芪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提高免疫力、抗疲劳、抗氧化、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
黄芪的品质受到种质资源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种质资源的选择和培育以及环境因素对品质的影响两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种质资源的选择和培育对黄芪的品质影响很大。
在种质资源选择方面,黄芪的优良种质资源应具备良好的生长性状、药材产量和药效成分。
一般来说,黄芪的地上部分应具有粗壮的茎秆、半匍匐生长习性、青叶叶片较多、植株高度适中等特点。
地下部分应有较多且粗大的须根和不裂开的主根,根的形态应呈长而细长的形状,色泽黄白并散发出特殊的异味。
在药效成分方面,优良的黄芪种质资源应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黄酮苷类化合物和多糖类物质。
这些活性成分是黄芪具有药理作用和保健功效的主要原因。
其次,环境因素对黄芪的品质也有很大影响。
光照是黄芪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充足的阳光可以促进黄芪叶片的光合作用,提高植株的生物量和药材产量。
在种植过程中,要选择光照充足的地方种植黄芪,避免过度阴暗的环境。
温度是黄芪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适宜的温度能够促进黄芪的生长和药效成分的积累。
一般来说,黄芪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5摄氏度。
土壤是黄芪生长的重要基础。
黄芪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喜欢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在种植过程中,要选择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水分保持性好的土壤。
水分是黄芪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适宜的水分能够保证黄芪的正常生长和药效成分的积累。
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给予适量的灌溉水,避免土壤过于干旱或湿润。
除了以上因素,生长期适当的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措施也会对黄芪的品质产生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黄芪的种质资源选择和培育以及环境因素都对其品质产生重要影响。
只有选择优良的种质资源,并为其提供合适的环境,才能获得高质量的黄芪药材。
因此,在黄芪的种植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些影响因素,合理选择种质资源,优化种植环境,从而提高黄芪的品质和产量。
中药材简介黄芪:【别名】棉芪,绵芪,绵黄芪,棉黄芪,黄芪,王孙,戴芪,戴糁,戴椹,独椹,蜀脂,百本,百药棉,百药绵,土山黄蓍,黄耆,箭芪,箭黄芪,内蒙古爆张根,独根,二人抬,大有芪,蒙芪,元芪,红蓝芪,白皮芪,黑皮芪,膜荚黄芪,东北黄芪,内蒙黄芪,冲正芪,武川芪,炮台芪,浑源芪。
【商品名】北黄芪:又名北芪,东北黄芪,卜奎芪,关卜奎芪、关芪、黑皮芪。
大部分为植物膜荚黄芪的根,小部分为植物内蒙古黄芪的根。
主产于黑尤江,内蒙古等地。
质优。
因产地不同又分为宁古塔芪、红兰芪,黑石滩芪、正口芪等名称。
北口芪:又名口芪、正口芪、正芪、口黄芪。
为植物内蒙古黄芪的根。
属北黄芪。
旧时多经独石口进关集散,故得此名。
绵黄芪:又名绵芪、棉芪、西绵芪、原生芪、白皮芪、箭黄芪、箭芪。
包括大岚芪,浑源芪、武川芪、壮芪、西黄芪等。
指产于山西绵山等地者。
大部分为内蒙古黄芪的根,小部分为膜荚黄芪的根。
质佳。
因其根长,形似箭杆,故有箭芪和箭黄芪之称。
西黄芪:又名西芪。
指产于山西浑源、阳交、山阴、天镇等地者。
质佳。
为通用正品。
库黄芪:又名库伦黄芪、库伦芪、库芪。
指产于内蒙古库伦一带者。
红芪;又名晋芪、岩黄芪。
均以根条粗长,皱纹少、粉性足、坚实绵韧、味甘、无空心及黑心者为佳。
炒黄芪为黄芪片用麸炒至深黄色,筛出晾凉人药者。
健脾和胃功效增强。
炙黄芪又名蜜炙黄芪,蜜黄芪。
为黄芪片用蜂蜜拌匀,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摊晾,而后入药者。
补气润肺功效增强。
黄芪为多年生草本,株高1米左右。
主根直径1~2厘米,长可达1米以上,直插入土壤深处。
地上茎直立,具棱;被长毛。
叶互生,奇数羽复叶,具小叶21~31片。
小叶椭圆形,长7~30毫米,宽4~12毫米,先端圆或微凹,基部圆形。
托叶披针形,长6毫米。
总状花序生茎上部叶腋,每花序10~20朵。
花淡黄色,蝶形花冠,旗瓣倒卵形,顶端微凹,翼瓣与龙骨瓣近等长。
子房有柄,花后荚果膨胀,长圆形,长2~3厘米,顶端有短喙,果外被短毛,内有种子3~8粒。
中国黄芪资源考察报告黄芪是我国著名的常用滋补中药,已有2000多年的应用历史;疗效显著,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Var.mongholicus (Bge.) Hsiao 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的干燥根。
我国黄芪资源分布广泛,品种繁多。
蒙古黄芪又称白皮芪(陕西)、混其日(蒙药音译),膜荚黄芪又称山爆仗(山东)、箭秆花(陕甘宁地区)。
均以干燥的根入药,其药材名为黄芪,原名黄耆。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其性微温,味甘。
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能。
用于气短心悸、乏力、虚脱、自汗、盗汗、体虚浮肿、慢性肾炎、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痈疽难溃及疮口久不愈合。
黄芪中主要含有三萜皂苷、黄酮类化合物以及多糖。
正品黄芪(膜荚黄芪及蒙古黄芪)三萜皂苷中以黄芪苷I(也称黄芪甲苷)及Ⅱ为主要成分,特别是黄芪甲苷常用作质量控制的主要指标。
黄芪中所含的黄芪苷、黄酮类化合物及黄芪多糖。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疲劳、抗肿瘤、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
1 黄芪植物及药材特征1.1植物种类和形态特征黄芪属多年生植物,生长株高可达约40~80cm,主要分布在寒温带的中国西北地区以及蒙古高原南部地区。
其茎生多毛,有12到18对小叶。
正品药材根一般4年采挖为好,习性耐寒,耐旱,怕热,怕涝。
多生长于干旱向阳山坡草地或向阳林缘灌丛间。
栽培宜寒凉干燥的气候,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为好。
其中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Var.mongholicus (Bge.) Hsiao主根长而粗壮,顺直。
茎直立,高40~80 cm。
奇数羽状复叶,小叶12~18对;小叶片小,宽椭圆形、椭圆形或长圆形,长5~10 mm,宽3~5 mm,两端近圆形,上面无毛,下面被柔毛;托叶披针形。
总状花序腋生,常比叶长,具花5~20余朵;花萼钟状,密被短柔毛,具5萼齿;花冠黄色至淡黄色,长18~20 mm,旗瓣长圆状倒卵形,翼瓣及龙骨瓣均有长爪;二体雄蕊;子房光滑无毛。
荚果膜质,膨胀,半卵圆形,先端有短喙,基部有长子房柄,均无毛。
花期6-7月,果期7-9月。
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叶片也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6~13对,长7~30 mm,宽3~12 mm,先端钝、圆或微凹,有时具小刺尖;托叶长5~15 mm。
花通常10~20余朵;花萼被黑色或白色短毛;花冠黄色至淡黄色,或有时稍带淡紫红色,长约16 mm;子房有柄,被柔毛。
荚果长20~30 mm,宽9~12 mm,被黑色或黑白相间的短伏毛。
1.2药材规格及质量性状特征商品黄芪按产地分卜奎芪、宁南芪,宁古塔芪、正口芪、绵芪、红芪;按加工方法分冲正芪、正炮台芪、副炮台芪、正小枝、副小枝等。
按性状又分黑皮芪、白皮芪、红皮芪三种。
每种又分1~3等。
以根条粗长、独枝无叉、外皮光润、皱纹少、质坚而绵、断面色黄白、粉性足,味甜者为佳。
黄芪以宁夏南部西海固山区,山西的浑源、繁峙、代县地区,陕西旬邑以及秦岭地区,内蒙古的武川、卓资,乌兰察布盟、鄂伦春旗、锡林郭勒盟、哲里木盟等地产量大、质量佳。
红芪以甘肃河西走廊岷县,宕昌等地区质量最佳。
野生黄芪根的顶端常带有较粗的根头,其上有数目不等、大小不一的地上残茎。
栽培者,根头部残茎已切除。
根呈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
少数老根的顶端或根的中心偶成枯朽状而呈黑褐色或空洞,习称“胡椒眼”。
主根长30~90cm,直径1~3cm,(蒙古黄芪主根略粗短、分枝略多)。
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沟纹,皮孔横向延长、略突起。
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横切面皮部约占1/2~2/3,乳白色至淡黄白色(蒙古黄芪黄白色),有多数放射状弯曲的裂隙。
木质部淡黄色(蒙古黄芪色稍深),具放射状纹理及裂隙,形成层淡棕色。
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另外,多序岩黄芪(红芪) 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Mazz.的干燥根也作药用。
红芪为野生,根呈圆柱形,大多为直条状,少有分枝,上端略粗,下端渐细,长10-50cm,直径0.6-2cm;表面灰红棕色,具纵皱纹及少数支根痕,栓皮易脱落而露出淡黄色的皮部及纤维;皮孔横长,色浅,黄色或暗黄色,略突出;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并显粉性;横切面皮部黄白色约占半径1/2~1/3,形成层淡棕色,木质部淡黄棕色具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甜,嚼之有豆腥味、特征可概括为:红芪单根圆柱形,上粗下细色红棕;质硬而韧富粉性,皮部黄白较疏松;气味微甜豆腥味,补气固表、治疽痈。
红芪以皮色红润、根条均匀、坚实、粉性足者为佳。
规格一般按粗细、长短分为三个等级。
1.3 药材外观形态与内在质量的关系对药材品质的评价,传统乃至现今商业上均以外观性状特征为主要标准。
黄芪药材向来以“根条粗长、绵性大、粉性强、甜味足”为品质上乘之标准。
先辈们在工期的实践中的经验,古来用之,必然有其一定的道理,但药材性状与其内在品质到底有怎么样的必然联系,近年来颇有争议。
黑龙江中医研究院高凤兰等曾对“鸡爪芪”和“鞭杆芪”进行对比分析测试,发现所测定的各项指标(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浸出物、甲醇浸出物等)中,“鸡爪芪”并不比“鞭杆芪”差,而且氨基酸的含量还明显高于“鞭杆芪”。
王良信等也做了类似研究,结果与此相同。
近几年,上海崇明地区引种的膜荚黄芪,但由于表面纤维性木化比较严重,被认为不能代替黄芪入药。
上海中医药大学对其进行了较细致的研究,发现崇明产黄芪总黄酮、总皂苷、总多糖的含量,游离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均不亚于其他膜荚黄芪。
且发现总黄酮的含量分布规律是三等品>二等品>一等品(等级按性状划分),由此可知,外观上的木质化并不一定影响活性成分的含量,且含量与外形粗壮并不呈正比关系。
南京药物研究所曹正中等也做了一些工作,将一定量药材湿润后分皮部和木部两部分,分别提取、测试,实验发现,木部中几乎提不到黄芪甲苷,药材中所含甲苷几乎都在皮部中。
也就是说,根细小,相对含量也不一定低。
上述研究结果用传统经验似乎难以解释,虽然不足以、也不可能完全否定传统经验,但至少能提示仅靠传统外观经验性判断对药材质量加以评价是不够的,应对药材性状与质量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系统研究,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对药材的内在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才能切实有效掌握和控制中药材的质量。
2 黄芪属植物的自然分布黄芪为多年生草本,野生家种均有。
黄芪耐寒,耐旱,怕热,怕涝。
多生长于干旱向阳山坡草地或向阳林缘灌丛间。
栽培宜寒凉干燥的气候,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为好。
从全国范围来看,黄芪主要分布于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辽宁、河北、甘肃;新疆、西藏、四川、陕西、宁夏、青海、河南、山东、江苏等亦有分布。
主产于山西浑源、应县、繁峙、代县、广灵、平顺、娄烦、岢岚、平陆、万荣、朔州市平鲁区;内蒙古库伦、武川、额尔古纳右、莫力达瓦、鄂伦春、牙克石、阿荣旗、阿巴嘎伦、扎兰屯、额尔古纳左、太仆寺、正蓝旗、满洲里、克什克腾、阿鲁科尔沁、锡林浩特、察哈尔右翼中、兴和、固阳、土默特右、达拉特、呼和浩特、赤峰;河北沽源、丰宁、围场、赞皇、崇礼、平山、定州、安国、安平、张北、完县、行唐、赵县、宣化、玉田、迁安、阜平、望都;黑龙江林口、穆棱、宁安、萝北、东宁;吉林和龙、汪清、伊通、东丰、龙井、东辽、梅河口、柳河、桦甸、敦化、珲春、安图、延吉;辽宁抚顺、新宾、清原;宁夏隆德、泾源、西吉;青海玉树、贵德、门源、兴海;山东青州、文登、寿光、昌乐、淄博。
商品中山西浑源、应县产的膜荚黄芪,内蒙古产的蒙古黄芪以条粗直,粉质好味清甜,具浓郁豆香气等优良性状而驰名中外。
地方习用品:多序岩黄芪,分布于甘肃、宁夏、四川西部,主产于岷县、西和、正宁、武都等地,主要出口外销,国内也有一定销量;金翼黄芪,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等地;多花黄芪,分布于青海、四川、西藏等地;梭果黄芪,分布于四川西北部。
3 黄芪种质资源研究3.1 引种栽培研究随着野生黄芪资源的锐减,野生品转为家种并引种到各地,特别是在黑龙江、山西、内蒙古、河北、宁夏、甘肃等地,引种已具相当规模。
如黑龙江的东宁、海林、林口、宁安,山西的浑源、应县、代县、繁峙,内蒙的固阳县,河北的沽源、安国,宁夏的固原,甘肃的陇西等。
对四川野生及野生转家种后的膜荚黄芪(两者所处生态条件相仿)进行的细胞学及生药学研究发现,两者在染色体核型、根性状和组织构造等方面没有发生变异,均含有糖类、植物甾醇、生物碱及氨基酸等成分,家种膜荚黄芪中氨基酸总量及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均高于野生膜荚黄芪,两者质量基本一致。
安国县10个乡村膜荚黄芪引种栽培品(1年收)黄芪甲苷含量的变异幅度为0.013%~0.3%,平均值为0.199%,超过药典标准(不得少于0.040%)3倍多,是浑源道地药材的2倍。
高凤兰等对黑龙江省林口县和萝北县野生与栽培膜荚黄芪的多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均符合国家药典标准,水浸出物、甲醇浸出物、多糖、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的含量,栽培黄芪3年根与野生黄芪根无明显差异,达到国家药典标准,可以起收出售入药。
金若敏等对栽培黄芪和野生黄芪的药理作用进行比较,表明两者在改善衰老小鼠记忆,提高脑、肝组织SOD活性,降低肝脏MDA含量,降低缺血再灌注大鼠肾MDA含量及血肌酐浓度,提高免疫功能低下小鼠NK细胞活性等方面具有相似的作用。
由上可见,黄芪引种驯化后,其在遗传上具有稳定性,在有效成分含量和药理作用上并不逊于野生黄芪。
因此,引种栽培黄芪可代替野生黄芪使用,但并不能一概而论。
湖南湘西凤凰地区曾引种膜荚黄芪,其根部细瘦、分枝多、豆腥气微弱,各项指标均达不到药典要求,不宜药用。
国内市场上多地引种的劣质黄芪并不鲜见。
因此不能盲目引种黄芪,引种中要多借鉴成功的经验:①注意掌握黄芪的生物学特性,满足其生长发育各阶段对生态条件的要求。
②将同采自恒山地区的蒙古黄芪种子在地理位置和气象因子方面都存在差异的5个试验点进行栽培,结果由于生态环境的差异,使其在生长动态,根部纵切面结构,不同年龄、不同产地多糖的含量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可见,生长环境对中药材的生长和质量有明显影响。
因此,应了解黄芪原产地的气候、土壤等生态条件,与本地域进行比较,或者尽量从生态条件与本地区相近的地区引种。
一些生态条件与原产地并不相似的地区,经过人们的努力,也能引种成功,甚至比原产地表现还好,这可能是因为原产地的环境条件,并不一定全是该植物的最适生存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