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概念与组成部分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6
薪酬的组成及确定根本薪酬一、根本薪酬——工资根本薪酬即工资。
它是以一定的货币定期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
1.工资的影响因素影响。
工资的因素分为外在因素和在因素两种。
〔1〕在车素。
所谓影响到工资的在因素,是指与劳动者所承当的工作或职务的特性及其状况有关的因不,主有要以下几种:—员工付出的劳动。
员工所提供的现实劳动量差异是导致工资水平上下的根本原因。
—职务的上下。
职务既包含着权力,同时也负有相应的责任。
通常情况下,职务高的人权力大,责任也较重。
因此其工资水平也较高。
—技术和训练水平。
原那么上,技术水平越高,所受训练层次越深,那么应给予的工资越高。
这份较高的工资不仅有报酬的含义,并从事更为复杂和技术要求更高的工作。
—工作的时间性。
对绝大多数劳动者来说,他们所从事的工作通常都是长期的,而另外一些劳动者那么从事季节性或临时性工作,这局部劳动者的工资无论是以小时、周还是以月计算的,一般都比正常驻机构受雇的同级别员工的工资高,其根本原因可归纳为三个:一是这些人在工作季节或期间过去之后,可能会不容易找到工作,而在失业期间他们将没有收入来源;二是这些劳动者在受雇期限间很可能得不到社会保障的保护,因为雇主或企业通常不需要为他们支付劳动保险等费用;三是这些劳动者很可能不享受企业福利。
所以,工资支出应适当高一些,以为这局部劳动者的生活提供一定的缓解余地。
—工作的危险性。
有些工作具有危险性,妨害人体安康,甚至危及人的生命,还有些工作具有比拟恶劣的工作环境,这样他们的工资就应当比在舒适平安的工作环境中工作的员工工资要高。
这种高工资的作用一方面用于补偿他们的体能消耗、耐力和冒险精神,另一方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也是一种鼓励和抚慰。
—福利及优惠权利。
有些企业办有种种福利或给予职工假设干优惠待遇,作为职工工资收入的补充;而没有福利或优惠的企业,那么需在工资方面给予适当的弥补,方能维持企业骨干人员的稳定。
—年龄与工龄。
从理论上讲,工龄并不表达劳动者的劳动能力,也不能表达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因此工龄不属于按劳分配的畴。
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引言在现代企业中,工资作为一种重要的薪酬形式,直接关系到员工的收入水平和职业发展。
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是构成员工工资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分别介绍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的概念和作用,并简要探讨它们在薪酬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基本工资1.1 概念基本工资是企业根据员工所属的岗位级别、工作年限和相关资质等因素来确定的最低薪酬标准。
它通常作为员工的固定工资部分,不受绩效评估和岗位职责变化的影响。
1.2 作用基本工资作为员工的稳定收入来源,能够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
它可以反映员工的基础工作能力和贡献,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员工保持稳定的职业发展。
二、岗位工资2.1 概念岗位工资是根据员工所在岗位的职责和工作要求来确定的一种薪酬形式。
不同岗位的工资水平可能存在差异,一般来说,岗位要求越高,相应的工资水平也会越高。
2.2 作用岗位工资能够激励员工承担更高层次的职责和工作挑战。
它可以促使员工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并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发展意愿。
三、绩效工资3.1 概念绩效工资是根据员工在一定评估周期内的工作表现和业绩成果来确定的一种薪酬形式。
它与员工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创新能力等密切相关。
3.2 作用绩效工资能够激励员工充分发挥自身的工作潜力和创造力。
它以结果为导向,可以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提高企业的绩效和竞争力。
四、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的关系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共同构成员工的综合工资水平。
基本工资提供了员工的稳定收入,而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则能够根据员工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和发展潜力进行适度调整。
企业通常会根据员工的职位层级和岗位要求,制定不同级别的基本工资标准。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估,可以确定岗位工资的水平。
绩效工资则是根据绩效评估结果,给予员工额外的奖励或补贴,以激励员工做出更好的业绩。
论述工资总额的构成工资总额是指一个人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全部报酬金额,它通常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来论述工资总额的构成。
工资总额的构成主要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和补贴以及奖金等。
基本工资是员工根据其所从事的工作岗位和职位所享有的最低薪资水平,通常是根据员工的工作能力、工作经验和努力程度来确定的。
绩效工资是根据员工的绩效表现来计算的,表现优秀的员工可以获得较高的绩效工资。
津贴和补贴是额外提供给员工的一些福利,如住房补贴、交通补贴、餐补等。
奖金是根据员工在一定时期内的表现和贡献来确定的,通常用于激励和奖励员工。
工资总额的构成还包括加班工资和福利待遇。
加班工资是指员工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所获得的额外报酬,通常是根据员工加班的时长和工作性质来计算的。
福利待遇包括各种福利和保险,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
这些福利待遇不仅能够保障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还能够为员工提供一定的保障和安全感。
工资总额的构成还与地区、行业和职位等因素有关。
不同地区的工资水平存在差异,通常经济发达地区的工资水平相对较高。
不同行业的工资水平也存在差异,一般来说,一些高科技、金融和制造业等行业的工资水平较高。
不同职位的工资水平也存在差异,一般来说,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等职位的工资水平较高。
工资总额的构成还与个人能力和努力等因素相关。
个人的能力和努力是决定工资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来说,能力强、工作表现好的员工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工资水平。
总的来说,工资总额的构成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和补贴、奖金、加班工资、福利待遇、地区、行业和职位等因素。
这些构成部分相互关联,共同决定了一个人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工资总额。
同时,工资总额的构成也与个人能力和努力密切相关,能力强、工作表现好的员工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工资水平。
在制定工资政策和管理工资发放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确保工资总额合理、公平和可持续。
基本工资名词解释一、基本工资的概念基本工资是指机关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的简称。
它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确定的职务工资标准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确定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的标准。
工资等级表中列出了各个职务(技术等级)应得的基本工资标准,我们在执行中要按这一规定进行调整,不能任意提高或降低。
(一)基本工资的组成基本工资由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两部分组成。
1.职务工资职务工资即机关工作人员职务工资标准,是根据担任的职务及所在职位确定的。
职务工资标准的制定要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人员的责任、强度、难易程度等因素。
2.级别工资级别工资即机关工作人员级别工资标准,是根据本人所任职务及其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的。
二、基本工资的组成及计算办法(一)基本工资的组成基本工资由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两部分组成。
1.职务工资职务工资即机关工作人员职务工资标准,是根据担任的职务及所在职位确定的。
职务工资标准的制定要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人员的责任、强度、难易程度等因素。
2.级别工资级别工资即机关工作人员级别工资标准,是根据本人所任职务及其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资历确定的。
职务工资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全国也未统一规定,各地在制定本地区的具体职务工资标准时,一般按照下述办法掌握:(1)职务工资与国家规定的技术职务等级挂钩。
机关内部一个职务对应一个工资标准。
( 2)在事业单位实行职称工资制的地方,职务工资标准,按其所聘任的专业技术职务或任职条件确定。
(3)职务工资相当于行政职务工资,一律纳入机关的职务工资标准统一发放。
(二)基本工资的计算办法(1)职务工资。
职务工资即机关工作人员职务工资标准,由于没有职称工资,因此,只能以基础工资为主,再结合不同职务等级的工作性质、责任大小、难易程度和所需资历确定其职务工资。
即按每一职务等级基础工资的百分之八十,乘以职务工资标准确定每一职务等级工资,再乘以对应的权重系数,求出该职务等级的各档工资。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签订的,约定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用人单位支付报酬的法律文件。
在劳动合同中,工资部分是核心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权益和利益。
本文将从工资的概念、工资构成、工资支付、工资调整、工资扣除等方面,对劳动合同中的工资部分进行详细解读。
一、工资的概念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是劳动者因提供劳动力而取得的收入。
工资体现了劳动者的工作价值,是劳动者生活来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工资是劳动者权益的重要保障,国家对工资制度实行宏观调控,确保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基本稳定。
二、工资构成工资构成是指工资的组成成分。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工资构成主要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加班工资等。
1. 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劳动者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按时足额支付的劳动报酬。
基本工资应当体现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工作技能、劳动强度、劳动环境等因素。
2. 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是根据劳动者的工作绩效、工作质量、工作效率等指标,对劳动者进行奖励的一种工资形式。
绩效工资的分配应当公平、合理,并与劳动者的工作实绩紧密挂钩。
3. 津贴:津贴是指为了补偿劳动者特殊劳动条件下的劳动消耗,或者为了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而支付的附加工资。
津贴种类繁多,如岗位津贴、地区津贴、夜班津贴等。
4. 补贴:补贴是指为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弥补劳动者经济损失而支付的附加工资。
补贴种类包括住房补贴、交通补贴、通讯补贴等。
5. 加班工资:加班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法支付给劳动者的加班报酬。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正常工资的150%、200%、300%支付加班工资。
三、工资支付工资支付是指用人单位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的行为。
工资支付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按时支付: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时间,按时支付劳动者工资。
一般情况下,工资支付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个人工资收入个人工资收入是指个人在从事工作职业期间所获得的报酬。
工资收入是人们维持生活和满足日常需求的重要来源之一。
本文将从工资的定义、工资的组成要素、工资的影响因素以及理财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工资的定义工资是雇主根据劳动合同约定支付给劳动者的金钱报酬,也是劳动者通过工作所获得的收入。
工资收入的数额取决于个人所从事职业的性质、岗位等级、工作能力和市场供需等因素。
二、工资的组成要素工资的组成要素主要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奖金、津贴补贴等。
基本工资是劳动者按照约定工作时间和岗位要求享受的固定报酬,通常以月薪的形式支付。
绩效奖金是根据劳动者的工作表现和业绩,额外获得的奖励。
津贴补贴则是根据特定的条件和岗位需求而发放的额外报酬,例如岗位津贴、交通补贴等。
三、工资的影响因素个人工资收入的多少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个人的工作经验和技能水平是决定工资水平的重要因素。
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和技能的提升,个人的报酬水平通常会逐渐提高。
其次,所从事职业的供需情况和市场竞争也会对工资水平产生影响。
一些供需紧俏的行业和岗位通常会提供更高的工资待遇。
此外,一些特殊的因素,如地理位置、行业发展阶段等也可能会对工资水平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理财建议个人工资收入作为经济来源的重要一部分,我们应该合理规划和管理。
首先,我们应该建立储蓄意识,每月将一定比例的收入储蓄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其次,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如购买理财产品、参与股票投资等,以提升个人财务收益。
同时,我们也要合理规划个人消费,确保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总结个人工资收入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我们维持生活和实现经济独立的关键。
通过理解工资的定义、组成要素以及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和规划我们的个人收入。
理财建议也提醒我们要谨慎管理我们的工资收入,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
只有在合理管理和规划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财务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工资构成标准工资构成标准是指企业在确定员工工资时所遵循的一套规定,它包括了工资的基本构成要素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和标准。
在实际的工资管理中,正确的工资构成标准对于员工的薪酬福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从基本构成要素、计算方法和标准等方面来详细介绍工资构成标准。
1. 基本构成要素。
工资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和补贴、奖金和福利等。
其中,基本工资是员工在岗位上所获得的最基本的报酬,绩效工资是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来确定的,津贴和补贴是用来弥补员工在工作中所产生的额外花费,奖金是对员工取得的突出业绩的一种奖励,福利则是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各种福利待遇。
2. 计算方法。
在确定工资构成标准时,企业需要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各项工资构成要素的计算方法。
基本工资的计算通常是按照员工的岗位等级和工作年限来确定的,绩效工资的计算则需要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来进行评定,津贴和补贴的计算需要考虑员工在工作中所产生的具体花费,奖金的计算通常是根据员工的工作业绩来确定的,福利的计算则需要考虑员工的实际需求和企业的实际情况。
3. 标准制定。
在确定工资构成标准时,企业需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制定。
在制定基本工资标准时,企业需要考虑员工的生活水平和企业的经济实力,绩效工资标准需要考虑员工的工作表现和企业的业绩情况,津贴和补贴标准需要考虑员工的实际花费和企业的政策规定,奖金标准需要考虑员工的工作业绩和企业的奖励政策,福利标准则需要考虑员工的实际需求和企业的福利政策。
总之,工资构成标准是企业在确定员工工资时所遵循的一套规定,它对于员工的薪酬福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际的工资管理中,企业需要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正确的工资构成标准,以确保员工的合法权益和企业的长期发展。
总薪资的构成及影响因素
总薪资的构成:
总薪资由多个部分组成,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
其中,工资是总薪资的主要组成部分,通常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员工在一定时间内所获得现金或货币收入的总和。
奖金是指企业按照规定或协议给予员工的额外收入,通常与业绩、绩效等方面有关。
津贴是指企业按照规定或协议给予员工的生活和交通等方面的补贴,主要用于弥补员工因特殊原因而导致的收入不足。
福利是指企业按照规定或协议给予员工的社会保障福利、医疗保险福利、住房补贴福利等,主要用于保障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
总薪资的影响因素:
总薪资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薪酬水平:企业薪酬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员工总薪资的高低。
如果企业薪酬水平较高,则员工总薪资相对较高;反之,如果企业薪酬水平较低,则员工总薪资相对较低。
2. 员工职位和职称:员工的职位和职称是影响总薪资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来说,职位和职称越高,总薪资越高。
3. 员工绩效:员工绩效是影响总薪资的重要因素之一,员工绩效越高,总薪资相对较高。
4. 企业经营状况:企业经营状况也是影响总薪资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则员工总薪资相对较高;反之,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较差,则员工总薪资相对较低。
5. 地区和城市生活水平:地区和城市生活水平也是影响总薪资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生活水平越高,总薪资相对较高;城市生活水平较低,总薪资相对较低。
总薪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其构成及影响因素非常复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工资构成相当于劳动合同一、引言工资是劳动者基于劳动关系所获得的报酬,是劳动者生活来源的主要保障。
劳动合同是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文件。
工资构成相当于劳动合同,是因为工资构成是劳动合同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也是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从工资构成的概念、工资构成与劳动合同的关系、工资构成在劳动合同中的体现以及工资构成对劳动者的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工资构成的概念工资构成是指工资的组成结构和各部分比例。
工资构成通常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岗位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等部分。
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工资构成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是工资构成的核心部分。
三、工资构成与劳动合同的关系1. 工资构成是劳动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件,其中应当包括劳动报酬等条款。
工资构成作为劳动报酬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劳动合同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当明确双方约定的工资构成,以确保劳动者权益的保障。
2. 工资构成体现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工资构成反映了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所承担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以及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付出的报酬。
工资构成中各部分的比例,体现了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不同方面表现的认可和奖励,同时也反映了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地位和权益。
3. 工资构成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作用工资构成明确了劳动者在不同情况下所能获得的报酬,有助于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按照约定完成工作任务,即可获得相应的工资报酬。
工资构成有利于规范用人单位的薪酬制度,防止用人单位滥用权力、随意降低劳动者工资待遇,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得到合理回报。
四、工资构成在劳动合同中的体现1. 基本工资的体现基本工资是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按照约定工作时间、工作任务获得的稳定报酬。
基本工资的体现主要包括:工资标准、工资支付时间、工资支付方式等。
工资条构成参考以下是一份详细的工资条构成说明,包括各种工资组成部分的解释和计算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工资条构成可能因地区、行业、公司规模和政策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以下内容仅供参考。
一、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指员工在合同期内应得的固定工资,通常是根据员工的职位、能力、经验、学历等因素综合确定的。
基本工资是员工工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其他工资项目的基础。
二、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是根据员工的个人或团队绩效表现而支付的工资组成部分。
绩效工资通常与员工的工作表现、任务完成情况、公司业绩等因素相关,旨在激励员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津贴补贴津贴补贴是指对员工在特定条件下所付出额外劳动或生活费用的一种补偿,比如加班费、夜班费、高温费等。
津贴补贴的具体种类和计算方法可能因地区、行业和公司政策而有所不同。
四、奖金福利奖金福利是指公司为了奖励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贡献,以及吸引和留住人才而提供的一种附加报酬。
奖金福利通常包括年终奖、季度奖、项目奖等,计算方法可能因公司和项目而异。
五、社保公积金社保公积金是指公司按照国家规定为员工缴纳的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这些保险和公积金的缴纳比例通常因地区和政策而有所不同,具体计算方法可以参考相关政策规定。
六、其他扣款其他扣款是指在工资发放过程中需要扣除的其他费用,比如个人所得税、社保个人缴纳部分、违约金等。
这些扣款的具体金额和计算方法可能因政策和法规而有所不同。
七、应发工资与实发工资应发工资是指员工在扣除各项税费和扣款后应该得到的工资数额;实发工资是指员工实际到手的工资数额,通常会因为扣款等原因而少于应发工资。
以上是常见的工资条构成组成部分的详细说明,具体的构成可能因公司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查看和解读工资条时,需要结合公司政策和法规进行综合分析。
如果您对工资条中的具体项目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建议咨询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或财务部门。
工资结构方案目录:1. 工资结构的概念1.1 什么是工资结构1.2 工资结构的作用2. 设计工资结构方案2.1 确定基本工资2.2 添加绩效奖金2.3 考虑福利待遇2.4 制定晋升加薪机制3. 实施工资结构方案的注意事项3.1 公平性问题3.2 可持续性考量3.3 与员工沟通的重要性4. 工资结构方案的评估与调整4.1 定期评估工资结构方案4.2 根据市场变化调整方案4.3 员工反馈意见的重要性---什么是工资结构?工资结构是指公司内部的薪酬体系和组成方式。
它包括了基本工资、绩效奖金、福利待遇等各个方面,是公司为员工提供报酬的方式和标准。
工资结构的作用工资结构的设计直接影响着员工的积极性和投入度,合理的工资结构能够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工资结构也是公司管理资源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调整工资结构,可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升企业竞争力。
确定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员工最基本的报酬,应该根据员工的工作岗位、工作经验和行业水平等因素来确定。
基本工资的设定要公平公正,并且符合公司的财务能力。
添加绩效奖金除了基本工资,绩效奖金是激励员工提高工作绩效的重要手段。
绩效奖金可以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贡献来发放,能够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考虑福利待遇福利待遇也是工资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社保、住房公积金、健康保险等。
公司可以通过提供丰富的福利待遇,吸引和留住优秀员工。
制定晋升加薪机制晋升加薪是对员工工作表现的认可和激励,公司应该建立明确的晋升加薪机制,让员工看到努力工作的回报,从而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通过以上几点,可以看到设计和实施一个科学合理的工资结构方案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通过不断的调整和优化,才能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事业单位职工工资事业单位职工工资作为一种特殊的薪酬体系,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定。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的相关内容,包括薪资构成、调整机制以及对职工的影响等方面。
一、薪资构成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的构成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和补贴等四个方面。
1. 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职工工资的基础,是根据职工的职务、级别以及工龄等因素确定的,通常是固定的金额。
2. 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是根据职工的工作表现和绩效评价来确定的,它是根据一定的指标和标准,对职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3. 津贴和补贴:津贴和补贴是根据职工的特殊情况提供的额外补贴,例如住房补贴、交通补贴、岗位津贴等。
二、调整机制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的调整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年度调整和个人调整。
1. 年度调整:事业单位通常会根据财政预算和宏观经济状况,每年对职工工资进行一定的调整。
这种调整是全员范围的,旨在保持职工工资与通货膨胀率相匹配。
2. 个人调整:事业单位还会根据职工个人的工作表现和贡献,对其工资进行个别调整。
这种调整是针对个人的,旨在激励和奖励表现出色的职工。
三、影响因素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的高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 经济情况:宏观经济状况对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有着直接的影响。
当经济形势较好时,财政收入增加,单位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提高职工工资水平;而当经济形势不佳时,则可能导致职工工资的冻结或下调。
2. 政策规定: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也对职工工资有一定的约束作用。
政策的变化可能导致职工工资的调整,或对绩效评价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
3. 单位业绩:事业单位的业绩状况直接影响着职工工资的水平。
单位业绩好,财政收入增加,就有可能提高职工工资;而单位业绩不佳,则可能导致职工工资下降或冻结。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是一个复杂而特殊的薪酬体系。
它的构成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和补贴等内容,调整机制涉及年度调整和个人调整。
职工工资的高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情况、政策规定以及单位业绩等因素。
公司劳动工资结构
一、公司劳动工资基本构成
1.基本工资
基本工资是企业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及劳动市场状况制定的,不同的
企业根据不同的工作要求、职位等级以及当前市场供求关系制定不同的基
本工资水平。
此外,企业还可以根据其中一特定时期的生产经营状况及员
工的工作业绩而调整基本工资。
基本工资通常由“岗位工资”和“技术工资”构成。
岗位工资是指为
满足企业的生产及管理需要,所设定的每一岗位的工资标准,其高低取决
于岗位的职责、客观技术要求及绩效考核,岗位工资是企业通过职级工资
系统来实现的。
技术工资是企业通过技术职等工资系统累积而得的,其报
酬水平取决于员工技术职等。
2.津贴补贴
津贴补贴是指企业根据不同员工需要及工作政策制定的一种专项经费,一般由企业自行决定或配合政府鼓励的企业政策发放,目的旨在补充员工
的基本收入,提高员工的报酬水平。
【工资概念】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部发〈1994〉489号第三条规定: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的规定,以各种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报酬。
【工资总额组成】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第1号令规定:工资总额组成由下列六部分组成:
(一)计时工资包括:1.对已做工作按计时工资标准支付的工资;2.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岗位)工资;3.新参加工作职工的见习工资;4.运动员体育津贴。
(二)计件工资包括:1.实行超额累进计件、直接无限计件、限额计件、超定额计件等工资制,按劳动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准的定额和计件单价支付给个人的工资;2.按工作任务包干方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3.按营业额提成或利润提成办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三)奖金包括:1.生产奖;2.节约奖;3.劳动竞赛奖;4.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5.其他奖金。
(四)津贴和补贴包括:1.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年功性津贴及其他津贴:2.各种物价补贴。
(五)加班加点工资包括:按规定支付的加班工资和加点工资。
(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包括:1.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和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2.附加工资、保留工资。
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国家统计局第1号令)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统一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保证国家对工资进行统一的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有利于编制、检查计划和进行工资管理以及正确地反映职工的工资收入,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各种合营单位,各级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在计划、统计、会计上有关工资总额范围的计算,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
报酬总额。
工资总额的计算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根据。
第二章工资总额的组成
第四条工资总额由下列6个部分组成:
(一)计时工资。
(二)计件工资。
(三)奖金。
(四)津贴和补贴。
(五)加班加点工资。
(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第五条计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包括地区生活费补贴)和工作时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
包括:
(一)对已做工作按计时工资标准支付的工资。
(二)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岗位)工资。
(三)新参加工作职工的见习工资(学徒的生活费)。
(四)运动员体育津贴。
第六条计件工资是指对已做工作按计件单价支付的劳动报酬。
包括:(一)实行超额累计计件、直接无限计件、限额计件、超定额计件等工资制,按劳动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准的定额和计件单价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二)按工作任务包干方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三)按营业额提成或利润提成办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第七条奖金是指支付给职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
包括:
(一)生产奖。
(二)节约奖。
(三)劳动竞赛奖。
(四)机关、事业单位的奖励工资。
(五)其他奖金。
第八条津贴和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给职工的物
价补贴。
(一)津贴。
包括: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保健性津贴,技术性津贴,年功性津贴及其他津贴。
(二)物价补贴。
包括:为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上涨或变动影响而支付的各种补贴。
第九条加班加点工资是指按规定支付的加班工资和加点工资。
第十条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包括:
(一)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
(二)附加工资、保留工资。
第三章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
第十一条下列各项不列入工资总额的范围:
(一)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有关规定颁发的创造发明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支付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以及支付给运动员、教练员的奖金。
(二)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各项费用。
(三)有关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待遇的各项支出。
(四)劳动保护的各项支出。
(五)稿费、讲课费及其他专门工作报酬。
(六)出差伙食补助费、误餐补助、调动工作的旅费和安家费。
(七)对自带工具、牲畜来企业工作职工所支付的工具、牲畜等的补偿费用。
(八)实行租赁经营单位的承租人的风险性补偿收入。
(九)对购买本企业股票和债券的职工所支付的股息(包括股金分红)和利息。
(十)劳动合同制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时由企业支付的医疗补助费、生活补助费等。
(十一)因录用临时工而在工资以外向提供劳动力单位支付的手续费或管理费。
(十二)支付给家庭工人的加工费和按加工订货办法支付给承包单位的发包费用。
(十三)支付给参加企业劳动的在校学生的补贴。
(十四)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补贴。
第十二条前条所列各项按照国家规定另行统计。
第四章附则
第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私营单位、华侨及港、澳、台工商业者经营单位和外商经营单位有关工资总额范围的计算,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本规定由国家统计局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各地区、各部门可依据本规定制定有关工资总额组成的具体范围的规定。
第十六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国务院1955年5月21日批准颁发的《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
若干具体范围的解释
一、关于工资总额的计算
工资总额的计算原则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根据。
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以及其他根据有关规定支付的工资,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按国家规定列入计征奖金税项目的还是未列入计征奖金税项目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应列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
二、关于奖金的范围
(一)生产(业务)奖包括超产奖、质量奖、安全(无事故)奖、考核各项经济指标的综合奖、提前竣工奖、外轮速遣奖、年终奖(劳动分红)等。
(二)节约奖包括各种动力、燃料、原材料等节约奖。
(三)劳动竞赛奖包括发给劳动模范,先进个人的各种奖和实物奖励。
(四)其他奖金包括从兼课酬金和业余医疗卫生服务收入提成中支付的
奖金等。
三、关于津贴和补贴的范围
(一)津贴。
包括:
1.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
具体有:高空津贴、井下津贴、流动施工津贴、野外工作津贴、林区津贴、高温作业临时补贴、海岛津贴、艰苦气象台(站)津贴、微波站津贴、高原地区临时补贴、冷库低温津贴、基层审计人员外勤工作补贴、学校班主任津贴、三种艺术(舞蹈、武功、管乐)
人员工种补贴、运动队班(队)干部驻队补贴、公安干警值勤岗位津贴、环卫人员岗位津贴、广播电视天线工岗位津贴、盐业岗位津贴、废品回收人员岗位津贴、殡葬特殊行业津贴、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津贴、环境监测津贴、收容遣送岗位津贴等。
2.保健性津贴。
具体有:卫生防疫津贴、医疗卫生贴、科技保健津贴、各种社会福利院职工特殊保健津贴等。
3.技术性津贴。
具体有:特级教师补贴、科研津贴、工人技师津贴、中药老药工技术津贴、特殊教育津贴等。
4.年功性津贴。
具体有:直接支付给个人的伙食津贴(火车司机和乘务员的乘务津贴、航行和空勤人员伙食津贴、水产捕捞人员伙食津贴、专业车队汽车司机行车津贴、小伙食单位补贴等)、合同制职工的工资性补贴以及书报费等。
(二)补贴。
包括:
为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受物价上涨或变动影响而支付的各种补贴,如肉类等价格补贴、副食品价格补贴、食价补贴、煤价补贴、房贴、水电站等。
四、关于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的范围
(一)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费用。
具体有:职工死亡丧葬费及抚恤费、医疗卫生或公费医疗费用、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集体福利事业补贴、工会文教费、集体福利费、探亲路费、冬季取暖补贴、上下班交通补贴以及洗理费等。
(二)劳动保护的各种支出。
具体有:工作服、手套等劳保用品,解毒剂、清凉饮料,以及按照一九六三年七月十九日劳动部等七单位规定的范围对接触有毒物质、砂尘作业、放射线作业和潜水、沉箱作业、高温作业等五类工种所享受的由劳动保护费开支的保健食品待遇。
五、关于标准工资(基本工资,下同)和非标准工资(辅助工资,下同)
的定义
(一)标准工资是指按规定的工资标准计算的工资(包括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和工龄津贴)。
(二)非标准工资是指标准工资以外的各种工资。
六、奖金范围内的节约奖、从兼课酬金和医疗卫生服务收入提成中支付的奖金及津贴和补贴范围内的各种价格补贴,在统计报表中单列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