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必备】语文修辞手法(B5)a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8
初中常见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文学中常用的手段,它能够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表达更加深刻。
其中比喻是最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它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外一种事物。
例如,将人生比喻成一场旅程,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特点,表达了人们的感情。
拟人也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把物当作人来写,印象鲜明,便于表达。
通过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可以赋予对象感情,将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其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
夸张是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修辞手法,对人易于突出人或事的故意扩大或缩小,引发想象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种手法能够强调事物的本质,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排比是一种运用三项或三项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增强气势,说服力强,节奏构和谐,增强语气语势的修辞手法。
通过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可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对象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
反复是一种加一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有意重复的修辞手法。
它能够根据表达的需要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突出语气,表现出强烈的情感。
设问是一种往往故意设疑,引人思考或提起话题的修辞手法。
通过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可以引起读者思考和注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自然地引出下文。
反问是一种问句包含着答案,语气更加强烈,给读者印象更深刻的修辞手法。
通过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可以强调对象,加强语气,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
语文各种修辞手法
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种,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
比喻:用一种事物来暗示另一种事物,以形象化地表达意思。
拟人:赋予非人事物以人的性质或行为,使其更生动形象。
排比: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句式或结构,使句子更加平行,增强语气。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处理,以突出某种感觉或表达一种强烈的情感。
对偶:将相对或对立的两个概念进行并列,以突出它们之间的对比或平衡。
反问: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常用于加强语气或引起读者的思考。
设问:作者在文章中提出问题,但并不回答,留给读者思考或引起共鸣。
比拟:通过比较两种事物的相同点或相似点来突出某种特征或意义。
抒情:表达作者内心的感情或情感,以引起读者的共鸣或情感共鸣。
双关:一句话或一词具有两种或多种意思,形成一种幽默或讽刺效果。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它们在语言表达中起到丰富语言、增强表达力、引起读者共鸣等作用。
在写作或阅读时,合理运用这些修辞手法能够提升文章的质量和艺术性。
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中考必考2019年中考语文考试纲要明确指出,中考语文常见考察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和对偶等八种。
1、比喻:释义: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作比的修辞手法。
基本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
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一样、成了、是、变成等,有时没有本体,有时没有喻词。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相似点。
2、拟人:释义:把物当做人写,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试它具有人的情态特点。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有趣。
例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3、夸张:释义: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是一种对事物作超前的描述的修辞手法。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例句:马路都要被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4、排比:释义: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可以增强文章的气势跟感染力。
作用: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例句:是您,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是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发明,利用星期天跑图书馆,查阅资料。
5、设问:释义: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自问自答)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例句: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我管束自我的行为。
6、反问:释义: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难道今天不是周三吗?(意思是:今天是周三。
)7、引用:释义: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
人教版初中语文各种修辞手法总览修辞手法简介修辞手法是一种常用的修辞表达方式,通过修饰、夸张、借用、象征等手段,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到了许多不同的修辞手法。
比喻比喻是一种将某一事物与另一事物进行类比的修辞手法。
通过比喻,可以使语言更加形象,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含义和感受到情感。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比喻的使用非常常见。
例子:- "她的声音像百灵鸟般清脆悦耳。
"- "他的眼睛像一汪清澈的湖水。
"拟人拟人是一种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形象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可以使事物更加有生命力和感情,增强语言的艺术效果。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拟人的运用非常丰富。
例子:- "树林在微风中轻轻摇晃,好像在跳着优美的舞蹈。
"- "大海张开宽阔的胸怀,欢迎着远航的船只。
"夸张夸张是一种故意夸大事物或情况的修辞手法。
通过夸张,可以使语言更具感染力,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共鸣。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夸张常用于情感的表达和描写。
例子:- "我一看见她,就觉得心脏要跳出来了。
"- "这个汉堡包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面包和最多的馅料。
"对比对比是一种将两个相互对立或相似的事物相互呼应或相互衬托的修辞手法。
通过对比,可以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使文本更加丰富多样。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对比的使用非常普遍。
例子:- "他们的经历和感受完全不同,一个是阳光与快乐,一个是阴云和忧伤。
"- "春天的花朵与冬天的雪花,一个绽放着生机,一个洁白如银。
"反问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修辞手法。
通过反问,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表现力。
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反问常用于观点的阐述和情感的表达。
例子:-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难道只是追求金钱和权力吗?"- "我们难道不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吗?"以上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常见的一些修辞手法。
中考语文须掌握的主要修辞手法大全在中考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主要有如下几种: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反问、引用,现将各种修辞手法做如下解读,方便备考之用。
一、比喻1.定义又叫打比方,即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种类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王老八你不要灌汤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3)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4)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4.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注意: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1)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2)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3)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二、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中考语文必备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帮助我们丰富语言表达,增加作文的文采和艺术性。
在中考中,掌握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对于语文考试的顺利通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考语文必备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比喻是通过对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比较来加强表达的手法。
它能够使作文形象生动,引起读者的兴趣。
比如,可以用“他是一头勇猛的狮子”来形容一个人的勇敢。
二、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更加具体、鲜明。
通过拟人,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文中的事物。
例如,“雨含着泪水轻轻地流淌”中的“雨含着泪水”就是一种拟人手法的运用。
三、夸张夸张是通过对事物进行放大或缩小,使其效果更加突出和生动。
它常用于幽默和夸张的表达中。
例如,“他吃了一整桌的菜”就是夸张的说法。
四、排比排比是通过将两个或多个相同结构的句子并列在一起,来强调并增加语句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它使文章具有韵律感,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例如,“我爱你,如初见;我恨你,如晚安。
”中的排比手法使语句更加生动。
五、反问反问是一种借问来表达的修辞手法,它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通过反问,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例如,“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吗?”这里的反问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思考幸福的意义。
六、比较比较是通过对两个事物进行对比,来凸显它们的差异和特点。
比较可以让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事物,更加深入地思考。
比如,“春天像个大自然的画家,把万物装点得五彩斑斓”中的比较手法使描写春天更加生动。
七、夸充夸充是用夸张的手法来形容或隐喻事物的某种特征或现象。
它能够增加作文的艺术性和表达效果。
例如,“她的眼睛像一个湖泊,清澈见底”中的夸充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
以上就是中考语文必备的一些修辞手法。
通过在作文中灵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富有魅力和感染力。
当然,修辞手法并非万能,合适的修辞手法要与文章的内容和写作目的相结合,避免过度使用。
常见修辞方法《新课程标准》对常见修辞方法的要求是: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是常见的修辞方法。
复习时我们要注意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常见修辞方法的能力。
这种能力既包括正确辨析具体语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并能分析其特有的表达效果的能力,也包括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修辞部分的复习,应注意与实际语言运用相结合。
在阅读中,要结合具体内容,体会他们的表达效果:比喻、拟人、夸张,具有生动的描绘性,产生形象美;对偶、排比产生结构美;设问、反问,借助语调、语势,分别产生引人注意、激发情感的作用。
在写作时,要运用这些修辞方法,追求最佳的表达效果。
【知识梳理】常用修辞方法及其作用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二、借代。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借代的种类: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1.特征代本体。
例如:大胡子...。
2.具体代抽象。
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3.专名代泛称。
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
4.人名代著作。
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三、夸张。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夸张的几种形式:1.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作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四、对偶。
中学初二语文学科重点知识总结常见修辞手法及应用修辞手法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常常用来丰富语言表达,增加文章的艺术感。
初中语文学科中,初二阶段是修辞手法学习的重要时期。
下面将总结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并探讨其具体应用。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比较两个相似但不同的事物来传达某种含义。
比喻能够形象生动地表达抽象的概念,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在作文中,比喻可用于形容人物形象、描绘景物、表达情感等。
例如,在描写阳光明媚的春天时,可以使用比喻句“春天的阳光像金子般温暖”。
这样的比喻是形象的,能够让读者深刻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二、拟人拟人是一种将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特点和行为,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戏剧性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可以使叙述更加富有情感和表现力。
举个例子,在叙述树木时,可以使用拟人手法,如“大树举起了高大的枝干,奋力向着天空挺拔而立”。
这样,树木便拥有了“举起”、“挺拔”等人的行为和特征。
三、夸张夸张是为了强调某个人、事物或情形的某种特点,采取过分或超过实际的手法进行描述。
夸张能够使文章更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兴趣。
比如,在描写下雨天的情景时,可以使用夸张手法,“天空一下子就变成了一片倾泻的大海”。
这样的描写突显了下雨的猛烈场景。
四、排比排比是一种将几个并列的成分或句子进行重复、平行的修辞手法。
排比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力度感,让句子更有韵律。
例如,“她一生都在追求理想,她一生都在奋斗实践,她一生都在为别人奉献”。
这样的排比结构使得句子更加鲜明,更容易让人记住。
五、反问反问是一种提出问题,但实际上并不需要回答的修辞手法。
通过反问,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并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比如,在描写环保意识时,可以使用反问句,“我们难道不应该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吗?”这样的反问突出了环保的重要性,激励人们行动起来。
总结:以上仅是初二语文学科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应用,但还有很多其他的修辞手法,如比照、对仗等,都可以用于丰富语言表达。
修辞手法全解析初三语文必备知识点语文学习中,修辞手法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能够让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使文章更具文采和表现力。
对于初三的同学们来说,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是提高语文素养和应对考试的必备技能。
接下来,我们就对初三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全面解析。
一、比喻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比喻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
本体是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是用来作比喻的事物,比喻词则是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如“像”“好像”“仿佛”“犹如”等。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类型。
明喻是明显地用甲事物来比喻乙事物,其比喻词通常为“像”“好像”“仿佛”等。
例如,“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
”在这个句子中,“苹果”是本体,“灯笼”是喻体,“像”是比喻词。
暗喻则是将甲事物直接说成乙事物,比喻词常用“是”“变成”“成为”等。
比如,“老师是辛勤的园丁。
”这里,“老师”是本体,“园丁”是喻体,“是”是比喻词。
借喻则是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用喻体来代替本体。
例如,“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这里用“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的隔阂,只出现了喻体,本体和比喻词都没有出现。
比喻的作用是能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使平淡的事物变得生动形象。
二、拟人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等。
例如,“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歌唱”这个原本属于人的行为被赋予了小鸟,使小鸟具有了人的特征,让句子更加生动有趣。
拟人能够让读者更加亲切地感受到所描写的事物,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三、夸张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手法。
夸张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扩大夸张是故意把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等,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缩小夸张则是故意把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等,像“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人教版初中语文各种修辞方法大全修辞方法是语文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并且增强文学作品的感染力。
下面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中常见的各种修辞方法大全。
一、比喻比喻是通过对两种事物的相似性进行类比来传达感知和理解。
比喻常用于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和抒发思想。
例如:- 他的笑声像春天里的清风。
- 她的眼睛像一汪清澈的湖水。
二、拟人拟人是将非人物赋予人的性格、行为和感觉,使其更具有形象感。
例如:- 风儿轻轻地告诉我,春天要来了。
- 太阳躲在云朵后面不敢出来。
三、夸张夸张是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处理,以达到强调、夸张或夸张效果。
例如:- 他体力强大得足以举起整个世界。
- 她哭得泪如泉涌,一滴滴落下来。
四、对偶对偶是用相同的词句或句型进行呼应和衔接,以达到平衡、铺垫或强调的效果。
例如:- 你懂我,我也懂你。
- 心在跳,梦在飞。
五、排比排比是将一系列相同结构的词、短语或句子进行列举,以增强修辞效果和表达力。
例如:- 开心、快乐、幸福,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 刻苦、努力、奋斗,他们是成功的基石。
六、倒装倒装是将句子的语序颠倒,常用于强调、感情和修辞目的。
例如:- 江水清澈见底,鱼儿在其中自由嬉戏。
七、反问反问是提出反向的问题,常用于提出观点或强调思想。
例如:- 你难道不想成功吗?- 这件事难道不是你的责任吗?以上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它们可以让你的作文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希望这份修辞方法大全对你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整理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通过运用一定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引发读者的共鸣。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
下面就让我们来整理一下初中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增强感染力。
比如:“他的笑声如同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在这句话中,将笑声与春天的阳光进行了比较,表达了笑声的温暖和愉悦。
二、拟人拟人是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类的思维和行为能力,使其更加生动活泼。
例如:“月儿藏在云彩后面害羞地不敢出来。
”这句话中,将月亮比喻为一个羞涩的女孩。
三、夸张夸张是对事物进行放大或缩小处理,以达到强调和吸引读者注意的效果。
例如:“他的声音震耳欲聋,叫醒了整个小区的人。
”这句话中,夸张了声音的大小,使其更加引人注目。
四、设问句设问句是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发读者思考,增强表达的力度。
例如:“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困难?”这个问题使读者主动思考,引出后文的议论和阐述。
五、对比对比是通过将两个相对立的事物进行比较,以突出其中的差异性,增加表达的层次。
例如:“他的相貌丑陋,而他的内在却充满了智慧和魅力。
”通过对外貌和内在的对比,凸显了内在美的重要性。
六、排比排比是通过重复使用同一结构或相同的语法元素,使表达更加紧凑,加强语气。
例如:“暮色渐渐降临了,小鸟不愿归巢,花儿不肯凋零,大地仿佛进入了沉思。
”这个句子中,通过排比的形式,使描述更加丰富有力。
七、借代借代是通过用一个词代替另一个词来进行意义的扩大,使文学作品更加精练。
例如:“战场上鲜红的血液,是勇士们浴血奋战的象征。
”这句话中,借代了“鲜红的血液”代替了“勇士们浴血奋战”。
八、夸张比较夸张比较是通过对事物的某一特点进行夸大,以强调或渲染情感。
例如:“这个球场可以容纳整个城市的人口。
”这个句子中,夸张地说球场可以容纳整个城市的人口,以突出其宏大和壮观。
中考语文常考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通过描绘事物间的共同点来进行类比的修辞手法。
中考常考的比喻手法有:- 比如,作者用"他的笑声如同春风拂面"来形容他笑起来的声音温暖而愉悦。
- 再如,课文中出现"月亮像一颗银钩",形象地描述了月亮的明亮和形状。
2. 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中考常考的拟人手法有:- 比如,"江水快快地跑着",将江水赋予了运动的属性。
- 再如,"树枝在风中摇曳",将树枝赋予了舞动的形象。
3. 借代借代是通过用其他词汇代替原词来产生形象和表达特定含义的修辞手法。
中考常考的借代手法有:- 比如,"江山如此多娇"中的"江山"指的是美丽的山水景色。
- 再如,"飞翔的起点"中的"飞翔"指的是追求梦想和成功的开始。
4. 对偶对偶是通过相对或相同的方式表达,以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修辞效果的修辞手法。
中考常考的对偶手法有:- 比如,"人比黄花瘦,雁过也孤单"中的"人比黄花瘦"和"雁过也孤单"形成了对称的结构和相似的表达方式。
- 再如,"我路过,你离开"中的"路过"和"离开"形成了对称的结构和相对的意义。
5. 排比排比是通过列举相同结构的词、短语或句子,以强调修辞对象的修辞手法。
中考常考的排比手法有:- 比如,"你有善良、勇敢、聪明、坚强的品质"中列举了一系列好的品质。
- 再如,"高山、大海、蓝天,一切都美丽"中列举了一系列美丽的自然景观。
以上是中考语文常考的修辞手法,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手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中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
中考语文的修辞方法3篇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 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为了适应特定的情境以及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考语文的修辞方法,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语文知识点:修辞方法主要使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对偶(又名对仗、排偶)、反复、借代、比拟(又名比体)、象征、寄寓(寄托), 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真(又名联珠、顶针)等。
其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可分为强喻, 弱喻)、譬喻、曲喻、饰喻、引喻、隐喻。
其他特殊性描写方法:有白描, 避复, 变用, 层递, 衬垫(又名衬跌), 衬托(正衬、反衬、陪衬), 倒文,倒装, 迭音, 叠字, 复叠, 翻新, 反复, 反语, 仿词, 仿化, 飞白, 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 复合偏义, 共用, 互体, 换算, 回环, 回文,降用, 借代, 歧谬, 摹绘(又分为:摹形, 摹声, 摹色),列锦, 连及, 警策, 示现, 双关, 重言, 重叠, 指代, 用典, 移用, 谐音, 歇后, 镶嵌, 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 婉曲, 通感(又名移觉), 移就, 跳脱, 转文, 复沓, 拈连(又称:顺拈)。
常用的修辞方法:(1)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
明喻是明显的比喻, 它的本体, 喻体和喻词都出现。
例:海洋上卷起千万堆雪浪, 简直就像那刚刚裂桃的大片棉花田。
(喻词“像”, 本体是“雪浪”, 喻体是“棉花田”)暗喻从表面看是判断, 叙述或说明, 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它的本体和喻体都出现, 喻词由“好像, 仿佛”变成了“是、成为”。
例:十个被鲜血泡起的手指头肿的变成了大熊掌。
(喻词“变成”, 本体是“手指头”, 喻体是“大熊掌”。
中考必考的八种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1.常用修辞方法及作用:①比喻:使形象生动,使语言传神;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②拟人:给……赋予以人的情态,含蓄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反问:强化语气,发人深省,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④没问:引起人们思考,引起注意;突出某些内容。
⑤排比:句式整齐,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⑥借代:可引入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⑦对比: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⑧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
⑨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
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⑩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11)反语:显得幽默,讽刺了……4.《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明朝著名小说家。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
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小说以师徒西天取经为线索,以孙悟空为主角,塑造了一个敢于反对天宫、地府统治者,专“与人间抱不平”,“济困扶危,恤孤念寡”的英雄形象。
另外,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如猪八戒、唐僧、沙僧、白骨精、铁扇公主等,也都写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而小说中所写的众多妖魔鬼怪,则多象征社会恶势力。
对崇信道教、沉湎女色、昏庸无能、荒淫残暴、贤愚莫辨、专横独断之帝王,更作了无情嘲弄和批判。
说明作者是以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手法,来反映现实主义的思想感情的。
小说想象力丰富,将神魔与人的形象大胆地结合,创造了一系列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造型。
作品格调幽默诙谐,语言通俗简练,生动活泼。
备受读者欢迎,是长篇神魔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
主要人物形象:唐僧: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
孙悟空:桀骜不驯、敢作敢当、敢于反抗压迫、勇敢机智、爱憎分明、疾恶如仇、正直无私、行侠仗义、无所畏惧、幽默、喜欢“戴高帽”、好胜心强、喜欢搞点恶作剧。
修辞手法初中语文必备修辞手法总结修辞手法在语文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感情更加深刻,提高作文的艺术感染力。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一些初中语文必备的修辞手法,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一、比喻比喻是用A类事物来比拟B类事物的修辞手法。
通过比喻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使写作更加形象。
例如,“他像一只猫一样悠闲地躺在沙发上”这句话中,用猫来比喻他的悠闲状态。
二、拟人拟人是把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性格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可以使写作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风儿唱起了欢快的歌,树叶跳起了翩翩的舞”,这里把风和树叶赋予了唱歌和跳舞的动作。
三、夸张夸张是对事物进行过分渲染的修辞手法。
夸张可以增强表达的效果,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例如,“她吃了一顿饭就能撑死一个大象”,这里夸张了她的胃口之大。
四、排比排比是把相同结构、相同成分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手法。
排比可以使文章的句式更加鲜明,语言更加流畅。
例如,“我愿意吃苦,我愿意付出,我愿意奋斗”,这里的排比使用了愿意这一成分。
五、对仗对仗是在句子或诗句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词语、词组进行呼应的修辞手法。
通过对仗可以使文句更加有韵律感,增加文章的美感。
例如,“梦里花仙子,醒时云烟”,这里的花仙子和云烟对仗呼应。
六、反问反问是提出问题,实际上是事实的陈述或肯定的表达的修辞手法。
通过反问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例如,“难道我们的努力就没有价值吗?”这里的反问通过激发读者的思考来强调努力的重要性。
七、似是而非似是而非是通过对事物的表述使人感到似乎是这样但实际上又不是这样的修辞手法。
通过似是而非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使文章更加引人入胜。
例如,“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仿佛是把大地和天堂连接起来”。
八、比较比较是通过对事物进行相互对比来加深对事物的理解,使语言更加简洁明了。
例如,“她的微笑如同春风拂过脸庞,爽朗如清泉”,这里通过比较来形容她的微笑形象。
这些修辞手法是初中语文学习中常用的,掌握了这些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作文的水平。
修辞作用口诀以及语文知识口诀八种常用修辞方法: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修辞手法解法:修辞歌诀(1)比喻歌比喻打比方,生动又形象,明喻甲象乙,暗喻甲是乙,见乙不见甲,借喻略本体,说乙再说甲,人们叫引喻。
(2)夸张歌“言过其实”叫夸张,表达感情非寻常,夸张词句表事物,突出特征更加强.“夸而有节”正刚好,增添文彩助想象.“夸而无节”成狂言,信手败笔损文章。
(3)对偶歌对偶对仗,结构一样,词性相同,字数相当。
字句对称,节奏铿锵,朗朗上口,易记心上。
(4)排比歌排比一大串,语气多连贯,结构相类似,意义相关联。
请听《排比歌》,排比好效果,条理更清晰,层层递进说。
排比可记叙,排比可抒情,强调又深入,道尽满腹情。
滔滔话语来,串串妙句挥,增强文气势,感人动心扉。
(5)反复歌说理记叙巧反复,加强话语印象深,文艺创作用“反复”,强调主题语意尽。
“反复”手法用得妙,文章精彩锦上添,反复反复意回还,加强节奏如心弦。
(6)设问反问歌自问自答是设问,问而不答是反问。
设问醒目又意深,反问语强耐深省。
(7)引语歌别人原话引进来,阐明观点为我用。
尊重原意莫歪曲,或褒或贬须慎重。
用多少,引多少,为引而引太糟糕。
驳多少,引多少,引多驳少批不倒。
修辞手法作用类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作用: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作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不。
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 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对偶: 它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作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排比: 排比山二个或二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成。
修辞手法现在可知的语文积极修辞手法: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具体有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联珠),对比,对仗(又名对偶、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有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又名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踏。
常用修辞作用特点1.比喻:比喻由三部分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朱自清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朱自清(2)拟物: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例句: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荷塘月色》朱自清)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1、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7.设问: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激问、反诘、诘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和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明引(直接引用)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
暗引(间接引用)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10.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③具体代抽象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榆钱饭》)⑤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演》)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 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
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排比、对偶、拟人、夸张、反问......13.联想:看到某事物,从而联想到一些事物,也就是想象.例如:太阳出来了,地上好像上了火.14.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例如“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吕氏春秋〃本味》)听琴声而知志在高山、流水,听觉与视觉相互沟通。
15.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16.顶真顶真也做顶针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
运用顶真修辞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例句:友情是花,引来群群之蝶。
友情是蝶,两人翩翩起舞。
友情是舞,舞出激情之火。
友情是火,永恒地在燃烧。
梦想是翅,飞翔永恒蓝天。
梦想是天,遮住茫茫大海。
梦想是海,还是小船悠悠。
梦想是船,海上乘风破浪。
爱心是风,卷来浓密的云;爱心是云,化作及时的雨;爱心是雨,滋润久旱的树;爱心是树,为你撑起绿阴。
17.互文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主人下马客上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在阅读古代散文作品时,对于一些运用互文手法的句子,如果不进行仔细的思索和体味,往往容易忽略过去。
例如:(1)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意为:“她微微一笑就迷惑了阳城、下蔡所有的公子哥儿。
”(2)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如宿构。
(《文心雕龙〃神思》)意为:“曹植、王粲铺上纸拿起笔写作时,就象事先写好了背出来一样。
”(3)齐魏徭戍,荆韩召募。
(李华《吊古战场文》)齐魏荆(楚)韩等战国时期君王为徭役守边而招募兵员。
”(4)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柳宗元《捕蛇者说》)意为:“凶暴的差吏来到我们村里,到处叫嚷喧哗,到处骚扰百姓。
”这里的“东西南北”泛指“各处”。
(5)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范仲《岳阳楼记》)意为:“不因外物的影响而悲哀欢喜,也不因为个人处境好坏而欢欣悲伤。
”18.回环简单地说回环就是顺读逆读一个样。
例如:响水潭中潭水响;黄金谷里谷金黄。
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养乳源翁。
星岛港迎港岛星。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19.移情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
运用移情修辞手法,首先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强烈感情,发挥修辞效果。
例如: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