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农业的区位选择j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17.00 KB
- 文档页数:7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精选3篇)《农业的区位选择》篇1在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这些水果都是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但是在大家很津津有味的品尝时候,有没有想过,它们为什么会种植在不同的地方?另外,我们也学习过一篇语文课文《晏子使楚》——晏子其中有言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以上所说的种种,都和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农业区位的选择有关。
学习完今天的知识,我们或许就有更深的了解了。
好,在上课前,大家都有读过了课文,那么现在想请位同学告诉我一下,什么是农业?好,请坐下,那么,由于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因而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
下面大家请看这两幅图——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从图片上看,两地的农业生产有何不同之处?——(学生答)泰国湄南河平原是一片水田,从事水稻种植;而澳大利亚则是一个牧场,从事牧羊业。
那现在我又有疑问了,为什么这两地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农业景观?是不是和这两个地方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有关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农业在这两个地方的不同选择?要知道以上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学习农业区位的概念。
下面请同学们找到课本里有关农业区位的两个含义并且一起读出来: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大家看起来是不是很抽象,那下面我们再以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为例来解说一下这两个含义:一是水稻这一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湄南河平原;二是湄南河平原种植水稻是与当地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是环境中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我们再次以湄南河平原的例子来说,这个是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首先,我们知道泰国是位于中南半岛上,而这个地方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我们看一下这个图片,图片上的红色曲线代表了气温的分布,而绿色的柱形图则代表了降水量。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 培养学生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意义2. 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3.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践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意义及主要因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践案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践案例。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意义及主要因素。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践案例。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践案例,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农业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
五、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 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农业区位进行案例分析,下节课分享。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解程度及实践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差异,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2. 联系实际:让学生举例说明农业区位选择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发展规划、农业政策制定等。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相关疑问。
2. 讨论环节:组织学生就农业区位选择的相关话题展开讨论,分享彼此观点。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关于农业区位选择的基础知识及案例分析。
2.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阅相关农业区位选择的资料,拓展视野。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农业生产基地,直观了解农业区位选择在实际中的应用。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讲解、讨论环节的参与程度及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作业中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及见解。
3. 实地考察报告:评价学生在实地考察后的总结报告,考察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俗话说“无农不稳”。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十五”和“十一五”规划的重点。
因此,农业在整个国家的稳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本课题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另外,关于“农业区位”这部分知识是本章第二、第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2、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运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等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基本观念。
3、重点与难点综合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二、教学方法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活动、案例、图文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
主要采用了图导图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力求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
三、学法指导本节课立足于案例分析,坚持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首任。
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1、读图分析法2、案例分析法3、总结归纳法四、设计思想本节课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采用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总结归纳法,让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从而使学生学得积极、愉快,主动地参与了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提高了学生的整体地理素质。
五、教学程序:教学纲要教学设计设计意图一、引入新课以朱总理提出的“三农”问题引入。
引导学生关心时事中的地理,并引起学生对本课题的重视,体现课题的时代性。
二、讲授新课<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区位的含义2、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①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②社会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运输3、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农业地域的概念2、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结果引导学生观察、对比两幅地理景观图,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农业区位选择课堂教案教学章节:一、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与重要性二、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三、农业生产类型的区位选择四、农业区位的优化与改进五、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对不同农业生产类型区位选择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4.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农业区位进行优化与改进。
5. 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与应用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PPT及相关图片资料。
2. 农业区位选择的相关教材与参考资料。
3. 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的相关数据与资料。
教学过程:一、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与重要性(20分钟)1.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
2. 通过PPT展示农业区位选择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他们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解。
1. 向学生介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
2. 通过PPT展示各个影响因素的具体内容。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各个影响因素在实际农业区位选择中的应用。
三、农业生产类型的区位选择(20分钟)1. 向学生介绍不同农业生产类型的区位选择原则。
2. 通过PPT展示各个农业生产类型的具体例子。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不同农业生产类型在区位选择上的异同。
四、农业区位的优化与改进(2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农业区位的优化与改进方法。
2. 通过PPT展示农业区位优化与改进的具体案例。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他们对农业区位优化与改进的建议。
五、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20分钟)1. 向学生提供一份具体的农业区位案例,要求他们进行分析。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解读与分析。
3. 学生进行实践应用,将自己的分析结果进行展示与讨论。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与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的掌握情况。
高中高一下册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区位选择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2. 学习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
3. 掌握运用区位选择原则进行农业区位分析的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材:《地理(高中必修2)》高一下册;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农业发展不平衡的地理现象图片,激发学生对于农业区位选择问题的思考和兴趣。
二、知识讲解(10分钟)
1. 解释区位选择的含义和意义;
2. 简要介绍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包括交通、气候、水资源、市场等因素。
三、案例分析(15分钟)
1. 提供一个具体农业区位选择的案例,如某地选择建设水稻种植基地;
2. 将案例分析过程分为交通、气候、水资源、市场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分析该地的优势和劣势。
四、讨论互动(15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农业项目进行区位选择;
2. 学生讨论并用笔记、PPT等形式呈现各自的区位选择策略及理由;
3. 各组展示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
五、总结提升(10分钟)
总结区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并让学生总结区位选择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个农产品,完成该农产品的区位选择方案,并用报告形式提交。
教学反思:
本教案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对于区位选择的理解。
同时,布
置作业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互动,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造能力。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反馈
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常坟中学焦坤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运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等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
教学重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教学难点: 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教具准备:有关世界地图、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读图]读教材第42页图3.1和图3.2,分析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为什么不同?并思考什么是“区位”。
一、区位的含义学生讨论: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两地的农业景观不同,主要是它们所处的位置和自然条件不同所造成的。
这也说明两者的区位不同。
稻种植业分布在湄南河平原等地,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分布在东南部等地;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图3.3)。
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呢?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指导学生读图]根据教材第42页图3.3,思考以下问题: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②除图中列出的各种因素外,影响农民决策的因素还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
除以上因素外,农民的文化素质,农民自身的资金情况,当地的科技情况等等对农民自身决策都是有影响的。
教师评价: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就是这六点。
1、气候2、地形3、土壤4、市场5、交通运输6、政策[教学反馈]根据刚讲的农业区位因素完成第43页“活动题”。
学生讨论回答:略下列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变化主要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为什么?1.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1.季风气候雨热同季,正好满足水稻好暖喜湿的条件;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但高温期降水少,如果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补充,不利于水稻的生长。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分析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
通过各种活动的设计,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
教材通过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的对比,引出区位的概念以及农业不同区位选择的原因。
图3.3是本单元核心原理的概念图,是本节教材内容的基础,教学过程中需反复运用,培养学生达到熟练应用的目的。
P43的三个活动的设计意图为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以提高对学生探究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
P44案例1的运用在于说明农业的区位选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对法国和西班牙两国的农业区位差异的比较,使学生学会进行地理区域比较的方法和思想。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结果。
教材中以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充分利用教材中多图综合,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同时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理解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
3.根据相关资料,运用农业区位理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景观图的比较,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让学生掌握地理的综合分析方法。
2.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
3.通过法国和西班牙两国农业区位差异的对比让学生学会区域比较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思想,培养学生充分、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2.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和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农业区位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一、引言农业是一个重要的产业,也是人类生活的基础。
对于农业学习的重要性,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们在教学设计中不断探索创新,以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优秀的农业区位教学设计案例,希望能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二、案例一:农业区位因素的地理要素分析本案例通过引入地理要素来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收集,了解农业区位的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要素,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这些要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最后,学生们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制作简单的地理要素图,展示出农业区位因素的分布特点和对农业的影响。
三、案例二:农产品生产流程的模拟实验本案例旨在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农产品的生产流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师可以准备相应的材料和器材,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麦的种植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播种、生长、收割等环节,并记录下每个环节的重要步骤和注意事项。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并深刻地体会到农产品种植的辛勤和耐心。
四、案例三: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教学设计本案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并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教师可以设计一次生态农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课堂内外进行调查和观察。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农业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最后,学生们可以利用PPT等工具,展示他们对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解和建议。
五、案例四:农业区位因素的实际案例分析本案例旨在让学生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学习到农业区位因素的实际应用和影响。
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实际的农业区位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地理、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并思考这些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农业的区位选择一、教学目标:1.认识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2.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3.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和意义;2.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3.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回忆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2.知识讲解(20分钟):(1)教师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强调农业区位选择对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增长的重要性。
(2)教师讲解不同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包括自然因素(气候、土壤、地形等)和人文因素(市场需求、交通、资金等)。
(3)教师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市场调查和需求预测、经济评估和成本分析等。
3.实例分析(30分钟):教师通过实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农业区位选择问题。
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选择一个具体的农业项目,进行区位选择分析,并汇报结果和思考过程。
4.小结(10分钟):教师对今天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农业区位选择的要点和方法。
5.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选择一个具体的农业项目,进行区位选择分析,并写一份报告。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探究式学习: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多媒体辅助: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结合图表和实例,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农业区位选择的相关知识。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农业项目案例,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教师的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情况和表现出的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解程度。
2.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学生可以根据课堂讨论和个人汇报情况,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并互相给予一些建设性的评价。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通用5篇)《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分析:《农业的区位选择》是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进展》的第一节内容,课时为1课时。
1、教材地位:区位论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农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其的探究让同学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因此这节不仅阐述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同时也揭示区位理论的学习和讨论方法,对同学以后学习工业、交通等区位理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教材的思路和特点:本节的教材编写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本节教材以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图引入,提高了同学想了解为什么会这样、进而要求猎取相关学问的爱好。
教材以文字的形式叙述了区位概念的两层含义,便于同学科学地理解概念。
以图片的形式向同学展现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清楚明白。
通过P43的活动1和2,可以培育同学学会详细分析某种一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通过活动3则很自然地引入到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学问的讲解,案例1的设置,了解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因素的变化而带来的农业变迁,使同学把握农业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学问点。
农业地域的形成这一学问则主要是通过文字叙述让同学知道什么是农业地域的概念,知道世界上有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通过案例2,让同学学会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生产特点,培育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二、同学学习状况分析:我校高一同学经过学校和学校的课改,共性比较突出,他们对感爱好的学问能有较高的热忱和探究的意愿,他们盼望能有个表现自己力量的舞台,他们也具备有肯定的合作力量,但学校地理学问相当薄弱,地理空间分析和思维力量很差。
三、设计思想:以教材为平台,以新理念为指导,依照新课标,活用教材,利用乡土资源,以同学为中心,老师主导,充分利用多媒体帮助工具,运用情境教学法、比较法、启发式讲授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法探究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同学学法的指导,以探究为中心,以培育同学的地理思维力量,创新力量和正确的价值观为目的,增加同学学习地理的爱好。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教案标题: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目标:1. 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2. 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选择的定义和背景知识。
2.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气候、土壤、地形等)和人文因素(交通、市场、劳动力等)。
3. 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和技巧,如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有些地区适合发展农业,而有些地区不适合?请列举可能的原因。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农业区位选择的定义和背景知识,解释为什么选择适宜的区位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2. 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并讨论各因素的重要性和相互关系。
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几个不同地区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该地区适宜发展农业的原因。
2. 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和技巧,如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分析、如何进行实地调查等。
第四步: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讨论。
要求他们考虑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并给出自己的理由和建议。
第五步:展示和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结合课堂讲解的知识进行总结。
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说明。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用于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定义、背景知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材料,提供不同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案例。
3. 小组讨论指导问题,帮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
评估方式:1. 小组讨论的成果展示和总结。
2. 学生提交的农业区位选择报告,包括他们选择的地区、分析的因素和给出的建议。
拓展活动:1. 邀请当地农业专家或农民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农业区位选择方面的经验和实践。
2. 组织学生进行农业区位选择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自感受和观察不同地区的农业条件。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和方法;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农业区位选择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概念;2、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和方法;2、分析和解决农业区位选择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一张中国农业区位图,向学生介绍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和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知识学习(1)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概念向学生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概念,即根据各种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条件等,选择最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地理位置。
(2)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通过讲解自然因素(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劳动力和交通条件)和技术条件等主要因素,让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多方面因素,并强调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3)农业区位选择的方法介绍不同类型农业的区位选择方法,如以气候条件为依据的农业区位选择、以土壤条件为依据的农业区位选择和以水资源条件为依据的农业区位选择等,让学生理解不同农业类型的区位选择与相应的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的关系。
3、案例分析以实际农业生产的环境为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案例分析。
可以选择一种具体农产品,比如水稻,让学生根据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等因素,以及市场需求和技术条件等,分析选择最适合种植水稻的地理位置。
4、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不同农产品的区位选择方法,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展示。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促进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深入理解。
五、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行更广泛的农业区位选择的研究和探索,可以要求学生搜集不同地区农业的区位选择情况,进行更深入的比较分析,了解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和问题。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农业区位选择的短文,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案例分析,总结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和方法,并提出自己对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考和建议。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武汉市汉铁高级中学地理组侯君一、课标要求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要紧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2、结合所学知识同,判定本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进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阻碍,从而使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本节第一次接触到区位的概念,明白得区位的概念,是学习“世界要紧农业地域类型”的基础,将有利于高中人文地理部分工业区位等内容的学习。
教材不管是阐述差不多原理,依旧分析具体案例,差不多上以进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三、学情分析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地理知识和人文素养,但生活在都市,对农业生产不了解,缺乏知识储备。
四、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明白得农业生产的要紧区位因素及其进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区位选择的阻碍,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进行区位选择。
识记农业的要紧区位因素。
2、过程与方法:结合本地区案例探讨农业区位因素,引导学生依照自己的见闻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层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和谐进展观念,培养理智客观的地理思维。
五、教学重点1、农业区位的含义2、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布局、变化的阻碍六、教学难点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布局、变化的阻碍七、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分组探究法八、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九、课时1课时(40分钟)十、教学过程什么缘故洪山菜苔迁地移植就完全不行,可能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气候、土壤、水源案例2:我国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是一个典型的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
那个地区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讨论内容:千烟洲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反映了什么因素对农业区位的阻碍?地势案例3:吐鲁番盆地属专门的暖温带大陆性洪涝荒漠气候。
日照长、气温高、昼夜温差大、降水少、风力强五大特点,使其有"火州"、"风库"之称。
高一下册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教案: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含义和重要性;
2.掌握地理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3.能够分析和评价不同区位选择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的概念和意义;
2.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3.区位选择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1.引入讨论: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引发学生对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的思考和讨论,引
导学生发现农业区位选择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2.概念讲解: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的概念和意义。
3.原则和方法讲解:讲解地理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包括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交通条件等方面的考虑。
4.案例分析:选择几个具体的农业区位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地
理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5.讨论总结:通过讨论总结,让学生对地理农业区位选择的内容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
入的理解,并能够评价不同区位选择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四、作业布置:
1.阅读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了解更多有关地理农业区位选择的内容;
2.选择一个农业区位进行分析,写一篇短文,包括该区位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交通条件等方面的评价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
1.参与讨论的情况;
2.完成作业的质量和内容。
备注:教案中的具体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和优化。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2.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3.理解不同地理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内容:1.引入:通过图片展示农田的不同区位,引出农业区位选择的问题。
2.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涉及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土壤质量等因素。
3.探讨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生态环境原则:选择生态环境优越、不受污染的区域。
- 气候条件原则:选择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 土壤质量原则: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
- 交通条件原则:选择交通便利、输送成本较低的区域。
- 市场需求原则:选择与农产品消费市场接近的区域。
4.实例分析不同地理条件对农业的影响:- 高海拔地区:气候寒冷,适宜发展高寒作物。
- 沿海地区:气候温暖,适宜发展水稻、水果等作物。
- 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适宜发展节水农业。
- 河流流域:水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灌溉农业。
- 平原地区:土地平坦,适宜发展大规模种植。
5.总结:总结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并强调科学合理选择区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农田的不同区位,引起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考。
2.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并列举出一些重要因素。
3.讲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原则和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4.分组讨论不同地理条件对农业的影响,并展示结果。
5.总结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并进行展示。
6.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针对自己所在地的农业区位选择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教学资源:1.农田图片。
2.展示PPT。
3.地理教材和参考书籍。
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质量。
2.评价学生的调查报告内容和分析能力。
3.课后讨论和答疑。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山西大学附中高一(下)学案
课题:农业的区位选择
制作人:郭佳宁 第7周(2013.4.8-12)
学习目标:
1、说出农业生产部门的类型、农业区位的概念
2、根据实例,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3、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合理布局农业生产活动 自主学习:
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变化
1、农业的概念:
2、根据农业的概念,按生产对象分,农业生产部门有:
3、区位的两层含义:
(1) (2) 4、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两大类:
(1) 因素:
(2) 因素: 合作探究:
1、将下列农业活动与其主导因素连在一起
新疆的绿洲农业 光照 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 土壤 东南丘陵的茶园 水源 吐鲁番盆地生产长绒棉和葡萄 地形
城郊的园艺与乳畜业 技术 以色列的无土栽培 市场 水稻种植劳动强度大,需精耕细作 交通 冬季,美特好超市销售新鲜的火龙果 政策
新中国建立后,“北大荒”变为了美丽的“北大仓” 劳动力 2:下列农业生产活动后的括号内,填出哪些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发生了变化。
(1)江南丘陵茶园的喷灌。
( )
(2)北方塑料大棚栽种蔬菜。
( ) (3)云贵高原修筑梯田。
( ) (4)南方低山丘陵区红壤施用熟石灰。
( )
(5)荷兰素有“鲜花王国”之称,其鲜花装点着世界许多城市( ) (6)北京城郊农民由种植粮食改为生产农副产品( )
课堂练习:
我国某边防站(海拔4900米)的驻防官兵在艰苦的条件下,为改善生活试种蔬菜。
他们先盖起简易阳光房,但种的蔬菜仍不能生长。
后来,他们又在简易阳光房中搭架,架上盆栽,
人类改造了什么自然条件 什么社会经济因素发
生了变化
终于有了收获。
1.盖简易阳光房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热量
B.水分
C.土壤
D.光照
2.在简易阳光房中再搭架盆栽,蔬菜才能生长,解决的问题是()
A.蒸发量大
B.多虫害
C.地温低
D.太阳辐射强
3、读图分析题:我国北方某城镇周围有四块地,准备分别发展乳牛、花卉、小麦和水果生产,从影响农业类型的区位因素考虑,应该如何安排并说明理由。
(1)A适宜发展_____生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B适宜发展_____生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C适宜发展_____生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4)D适宜发展_____生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
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析改革开放前,四季青作为北京市蔬菜生产基地的原因。
(2)试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是什么因素的变化促使海南岛成为北京蔬菜生产基地?
(3)海南岛与山东寿光相比,蔬菜生产具有什么自然条件上的优势?寿光是如何克服这一问题发展蔬菜生产的?
课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