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阅读中医经典
- 格式:doc
- 大小:10.50 KB
- 文档页数:1
中医课感悟(实用2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医课感悟(实用20篇)通过分析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常用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学医当学李阳波,中医只有一条路中医的路到底怎么走?学院派主张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民间的呼声则是回归传统,走“古中医”之路。
近数月来,我利用有限的业余时间,拜读了李阳波先生的几部学术著作:《开启中医之门》(刘力红唐农刘方整理)、《伤寒论坛讲记》(李坚黄涛胡存慧整理)、《五运六气讲记》(黄涛李坚文玉冰整理)等,在精研思考的同时,对重点部分做了读书笔记。
实事求是地讲,我被先生卓越、深刻、独到而又自成体系的学术见解深深吸引。
以我之目力所及,如民国年间的经学大师廖平先生、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任应秋先生、八十年代的方药中先生,还有当代的杨力教授,都对五运六气素有研究且成绩卓著,堪称中医教育家、理论家;但以我近四十年中医生涯的感悟,能称得上中医思想家者,怕是一个世纪不一定出现一个!李阳波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中医人才。
先生崇古而知新,一反陈陈相因之论,每发真知灼见,真正做到出色地传承与完美地发展。
如他对《伤寒论》的研究,完全退到《伤寒论》条文的背后,以高屋建瓴的学术视野,寻找出张仲景著述的思维框架(或者说思维模式),通过画图(症图、药图、命图)的方式,独特表达出其内在结构——这是很了不起的创建!他的“阴阳术数构系”思想,是真正打开五运六气迷宫之门的一把钥匙。
尤其令人赞叹的是,先生经过严密的推理,将运气学说与《伤寒论》方剂体系进行了有机结合——这又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可惜天妒英才,先生不幸早逝,抑或“天机”泄露,冥冥中定数使然?令吾辈扼腕痛惜!先生的学术思想值得每一位中医学人深深思考,未来中医的路怎么走?我们不必急于回答这个问题。
作为扎根于华夏传统文化土壤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医文化生态的绵延持久是不容质疑的。
关键是吾辈学人如何扎实地继承(包括重新构架知识结构)与深入地消化(涉及思维方法、思维转换、思维模式)。
这就需要积淀,需要定力,需要视野,更需要境界……以下选录部分李阳波先生的论述,为了阅读思考的便利,我选择语录文体,对某些段落文字在充分尊重作者原意的前提下略作调整斟酌,在此一并说明。
中医基础理论读书心得中医基础理论读书心得学习之后,我们有心得体会,这个时候,大家可以一起看看下面的中医基础理论读书心得,欢迎各位阅读哦!中医基础理论读书心得1:绪论篇:以前在大学期间学习的中基,没有现在学习的唯物辩证观,反而是在整体观念的中对人和自然、任何社会的联系有较大篇幅的论述。
当时的学习也是一笔带过没有太讲解,印象也不是很深刻。
这次跟随老师重新学习,最让我深刻的是老师提出了中医学第三个基本特点取类比象。
也跟随老师学习这么长时间了,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以前好多东西不会用中医基础的理论里啊理解,可能就是思维的局限。
我感觉取类比象这个思维方式对我的启发非常大。
2:阴阳五行篇:刚开始学中医的时候老师的讲解确实就是说阴阳就是相对的属性之类的,五行也是按照五种物质元素的转换这么来理解的,以我当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感觉没有那么简单。
后来慢慢看一些各家学说的书在理解阴阳上五行也只是从气机这个角度来理解,对于好多书中的理论也是百思不得其解,认为阴阳就是一团气的两种不同形式的转换,五行除了五种元素外可能就是五脏的气机的运转,但是六腑的气机又怎么运转的,模糊的对不上号。
这次学习后才知道阴阳五行是宇宙中的天体而来,阴阳日月,五行五星,这就是取类比象吧,也终于把理论上升到了道德层次。
关于五行理论在知道临床治疗这一块,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听课也终于能够对上号,心中有数了。
3:藏象篇:结合老师对于阴阳的讲解和本次听课,明白了什么叫天一生水,以前只知道天一生水,地六承之,不理解,现在终于能把这个跟中医的理论结合在一起,一下子脑子清晰了很多。
关于藏象,主要是对象有了深刻的认识,以前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单纯的理解为象是脏腑的外在表象,没有图像、印象、形象、抽象的认识,这也是思维的问题。
(1)在心的功能里边,也是第一次注意到心是主神明的,不是主神志的,以前认为这没有什么区别,现在心里有了正解。
对于临床还没有太大的体会。
(2)对于肺的宣发肃降功能明白了是先宣发才能肃降,近期整理了老师的一些病案,也深深的体会到,好多病是通过这一条来治疗的'。
《神农本草经》读后感2000字《神农本草经》的心得体会科技节又来啦,那么我这个“小小神医”又要出现啦!“小神医”今日推荐大家读的是《神农本草经》,它是我国古代现存最早的药物学著作,《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之本,而《神农本草经》则是药物的经典著作。
中草药知识其实很好玩,《神农本草经》是一本我特别喜欢的’中草药书籍。
全书共介绍了365种中草药,将药物按照效用分为上、中、下三品,为方便我们查阅,又细分为植物、动物、矿物三部分,详细阐明各药性味、归类、配方及功效,并附有独一无二的小药方,方便我们对症应用。
书中还汇集了许多医家名言以及中草药的传说与小故事,让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药知识。
我每次读着读着就入迷了,当我读到桑叶也称神仙草,性寒,味苦,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等功效时,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桑叶不就是给蚕宝宝吃的食物吗?原来还有这样的妙用!难怪我一感冒,奶奶就会回乡下采桑叶给我煮汤喝!这可是科学秘方啊!书上还附有每一个症状的配方,我读得可仔细啦,细细品味每种草药的用处,说不定这些小药方在以后的生活中都用得着呢!《神农本草经》这本书内容丰富,使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中草药。
看着简单明了,对植物的根,茎,叶,花等部分作了详细说明,使我更全面、更形象地了解了植物、动物、矿物的各种药用价值,也让我更简单,更轻松地学到了相关的中医知识。
在科技节中,学校还邀请了一位专家来给我们讲解中医知识,专家从一个西瓜讲起,告诉我们西瓜的多种功效。
我们不禁感叹:原来西瓜的用处这么多啊!专家还告诉我们,人体是显微镜,中医可以通过望、闻、问、切这四大步骤诊病。
我认真听了专家给我们的讲解,又对比了《神农本草经》上的知识,觉得我这个小神医又有进步了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共同了解相关的中草药知识,人人争做“小神医”吧!本经中记载了365种药物,以三品分类,分为上、中、下三品。
另外,本经不仅首次提出了“君臣佐使”的方剂配伍理论,而且还奠定了药物的四气五味七情理论,成为后世中药之法。
黄帝的梦读后感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述职报告、调研报告、策划方案、活动方案、心得体会、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job reports, research reports, planning plans, activity plans, personal experience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黄帝的梦读后感8篇写读后感可以帮助读者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评价和观点,读后感是我对书籍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困境的思考和探索,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黄帝的梦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5年中医科医生个人计划2025年中医科医生个人发展计划作为一名中医科医生,我深知只有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因此,我制定了2025年的个人发展计划,旨在提升我的专业能力、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一、专业技能提升1.阅读经典中医典籍:计划用一年的时间,重新阅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中医典籍,深入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治疗方法。
2.参加学术会议:计划参加至少2次国内外的中医学术会议,了解最新的中医研究成果,与同行交流经验。
3.实践技能提升:计划利用业余时间,跟随有经验的中医师学习,提高中医诊疗技能。
二、知识面拓宽1.学习相关西医知识:计划利用一年的时间,学习西医的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诊疗能力。
2.学习中医新技术:计划学习中医新技术,如针灸、拔罐等,提高自己的诊疗能力。
三、综合素质提高1.提升沟通能力:计划参加沟通技巧培训课程,提高与患者、同事的沟通能力,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2.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计划学习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等自我管理知识,提高工作效率,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3.参加社会活动:计划参加至少2次社会公益活动,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以上计划,我相信我在2025年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成为一名更好的中医科医生。
《篇二》2025年中医科医生个人发展计划为了在2025年达到更高的专业水平,我将实施一系列具体的发展计划,涵盖临床技能、学术交流、科研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
一、临床技能提升1.定期临床教学:我将参与定期临床教学活动,通过教学提升对经典病例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2.实践经验交流:我将至少参加两次经验交流会,与同行分享治疗心得,学习新的临床技巧。
二、学术交流与科研1.参加学术会议:我计划参加至少两次国内外的中医学术会议,以获取行业的最新动态,并与专家进行深入交流。
2.开展科研项目:我将启动至少一个与中医临床相关的研究项目,提升科研能力,并争取发表相关论文。
《黄帝内经》的读后感关于《黄帝内经》的读后感(精选16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黄帝内经》的读后感(精选1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帝内经》的读后感篇1《黄帝内经》作为我国最早、地位最高的中医巨著、中医养生学之源的国学瑰宝,自古至今,引起了无数人对它的崇拜、深思,但《皇帝内经》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经典,其思想博大精深,泛泛而读,往往只能似是而非。
最近,通过对《黄帝内经》的学习,对于其养生思想颇有一些体会。
现在,人们生活空气污染、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状态里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很多人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进而引发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现代疾病”,而且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养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何为养生,就是以自我调摄为主要手段,以推迟衰老、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多种保健方法的综合。
《黄帝内经》被公认为中医养生学之源,可见受推崇程度非同一般,其提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就是说上等的医生不是去治疗已经得了的病,而要在没有得病之前,就让它不得病。
对于未病先防,《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也就是说对外要适应自然环境,避免受到六淫之邪的侵袭;对内要调养精神志意,避免精神刺激、情志变化,充分的体现了《黄帝内经》“天人相应”和“形神合一”两个基本的观点,也就是整体观。
“天人相应”是说人来源于自然,生长于自然,不管人类文明如何发展,科技是如何的进步,人类终究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得要遵循自然界阴阳四时的规律。
《内经》提出:“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血凝泣而卫气沉”。
人与自然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不论四时气候,昼夜晨昏,还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读本草纲目心得体会(精选10篇)读本草纲目心得体会(精选篇1)偶然,读《本草纲目》的一个评析文,说到最后的“水部”,尤为好奇,兴致上来,挑灯夜读,探究而去。
那里的水,不仅有药味,居然还存在很多文学味道。
李时珍晚年称自已为“东璧”。
不曾想,先生的某些文字,传递着柔性之美。
看来,古时真正读书的人都是作家。
李时珍也不例外。
那水,在东璧先生笔下描绘十分特别,含蓄,温情。
如果去尝,味道应该是甜的,回味也是甜的。
没想到一部被古今中外堪称的药学盖世巨作,在一些书籍分类中,竟然把《本草纲目》归纳在“文学”书籍的范围,令人十分惊讶。
后来,再读东璧先生的文字,归在文学这档,似乎也有它的道理,情有可原。
某文化公司经营理念为了迎合当今人们生活的快节奏,一心倡导知识碎片化阅读,点点滴滴汇聚成知识海洋。
惊诧之余,端了百般的好奇与兴奋,阅读《本草纲目》中的“水部”,读东璧先生笔下的水,不仅读出平常水的药用价值,而且文学气息扑面而来。
仿佛在享受一篇优美的散文。
感叹古人,做学问的严谨作风和幽默风趣,值得后人学习和深思。
读《本草纲目》就是读李时珍。
设想东璧先生的背影柔弱清瘦,布衫飘逸,一副文弱书生的骨架,满脸慈悲为怀的笑容。
读《本草纲目》与读其他书籍不同,不仅面对一些文字,打开书页却能感受到一股善意拂面。
东璧先生一直活在书中,他和书共同存活了400多年,还会继续活下去。
先生用我们听得懂的语言叙述他的思想,经常被他的优美而理性语言所折服,常常情不自禁地小声诵读。
多么有味啊,不仅仅是药味,同时充满着文学的意味和做人的品味。
读本草纲目心得体会(精选篇2)李时珍是我国明朝时著名的医生,他创作了一本《本草纲目》,这部书规模宏大、内容丰富、范围广泛,是古代任何一部本草书所不能比的。
《本草纲目》还真是一部伟大的医药学巨典啊!李时珍的爸爸李言文是当地著名的医生,李时珍小时候很喜欢医学。
长大后,因为想修订旧本草书里的话多错误,他到太医院去当医生,可是,有人说他是“草泽医生”要修本草是“狂妄”之举,李时珍的希望落空了,就辞职回了家乡。
中医经典心得范文中医经典心得范文1作为一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医学体系,中医药经典有着丰富的理论积淀和临床经验,对于中医药的发展和应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学习和研究中医药经典,我深刻体会到中医药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对中医药的理念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用五段式的形式,分享我对中医药经典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回顾历史。
中医药经典的丰富和精髓源于古代医学家们的智慧和实践。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医药经典的发展轨迹。
《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医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思想。
《难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经典作品,都对中医药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宝贵的思路和经验。
这些经典不仅反映了古代医学家们对人体的认识和对疾病的理解,还记录了中医药在长时间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
第二段,理论体系。
中医药经典构建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包括阴阳、五行、经络、气血、脏腑等理论。
中医药经典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
中医药理论体系通过对人体的整体观察和分析,揭示了疾病发生的内因外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
与西医药物治疗不同,中医药以调理人体自身的阴阳平衡为核心,倡导“针刺为本,药物为辅”的治疗原则。
这种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的治疗,能够在根本上调整人体的功能和状态,全面恢复健康。
第三段,辩证论治。
辩证论治是中医药经典的核心思想之一,也是中医药临床应用的重要方法。
辩证论治强调在诊断和治疗中,要全面观察病情和患者的整体状况,准确把握病因病机,确定病情的主次轻重。
中医药经典中,有诸多的辩证方法和辩证论治的原则与方法,如脏腑辩证、气血辩证、寒热辩证等。
通过辨证施治,中医药能够在对症治疗的同时,调整人体的内外环境,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加速康复进程。
第四段,临床应用。
中医药经典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实践了数千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这些经验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验证,成为教科书上的经典案例。
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精选6篇)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
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1中医古籍,汗牛充栋,浩如烟海,总有让人不知从何看起的感觉,但是在这么多年的医书中,也有我们必须学习的,那就是中医经典著作,可是现在很多人不重视经典的学习,认为经典学习已经过时,里面的文字意深难懂,千多年前的古书至今如宝收藏,但实际上,以《黄帝内经》为首的四大经典,还包括《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和“温病学”历来被奉为经典,能够被称为经典必经是经得起考验,大部分历代著名的医家,均能有效地帮助掌握中医理论。
因此,中医本科课程中开始学习,使我重新认识了中医,中医古籍经典是一个中医生必读之作。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奠基之作,其丰富的理论至今还没有人能把它完全解析,讲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同时也是治未病等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其中针灸理论知识在今世界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它是一部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化奇书,内容丰富,不仅涉及医学,而且涵盖了天文学、地理学、哲学、人文学、社会科学等。
当时先进的各项科学成就。
因此,要读懂《黄帝内经》要追溯秦汉历史背景。
《伤寒杂病论》是奠定中医辩证论治体系的重要著作,其中的理法方药,继承了《黄帝内经》等古代医籍的基本理论,以六经伤寒,以脏腑论疾病,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辩证和治疗的示范,它一直指导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其中刘河间依据《内经》有关“火”于“热”的.病机条文,结合《伤寒》,首创“火热论”,世称“寒凉派”李东垣发挥《内经》“胃气”结合《难经》、《金匮》,提出“脾胃论”世称“补土派”,张子和发挥经文治责创立了“汗、吐、下”三法,世称“攻下派”金元时的学术,特色鲜明各自不同角度阐释经典,对明清及今后医家产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的一门独立学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大致可分为萌芽时期,成长时期,成熟时期,具有代表的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梦英四大温病学家的著作及学术成就,提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预防思想和“三焦”辩证的独特思想。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确立了中医“阴阳五行学说”。
从整体的角度讨论医学,呈现了一个自然、生物、心理和社会的“整体医学模式”。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些关于阅读黄帝内经的经验,供大家学习。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1《黄帝内经》给我的印象最深,给我的启发最大的是它之前的文章,比如《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对养生的原理和一般程序做了透彻的探讨。
有些思想很有现实意义,比如“法在阴阳,和在技数”。
致力于阴阳者为天地之常道,技数熟练者,人生有大成就之保证,故须修身养性。
虽然这句话只有短短的八个字,但其中所蕴含的养生之道确实能让人受益。
“天人合一”的理论我听了很久。
我觉得很飘渺,甚至神秘化。
看了《黄帝内经》,发现人体是法律和效果创造的。
只有做到“法在阴阳,技数和谐”,才能成为“春秋百岁,动作不差”。
首先,我感觉我的作息习惯不仅不像天地,而且与天地相悖。
既然要“阴阳施法”,就必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但是实际情况是我晚上熬夜睡了很久,早上起来很晚,时间长了就会发现自己无能为力。
我个人身体一直都很好,体质也不错,所以对这些事情一直都不太关注。
我觉得他们离我很远,等我老了再养生也不迟。
看了这本书,发现养生要从现在开始,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和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从情绪到套路。
以前生活中没有注意自己的情绪调节。
另外,现在是春天,平时也没注意什么。
看了《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知道春天的气机是生发的,顺畅的,舒服的,所以心里应该也是这样。
另外,看《黄帝内经》,不是一次性的作品,是几代人努力的结合。
是中医理论的基础工作,这是毋庸置疑的。
同时也作为国学经典在世界范围内流传。
该书巧妙地运用了齐伯和黄帝的对话形式,使一些思想深入浅出,阐述了阴阳五行四时气五运六气的一些思想。
看了《黄帝内经》,感触不是很深,但确实获得了一些经验。
我想这就是收获吧。
希望以后能按照这些感受生活。
虽然我达不到古人的境界,但还是有益的。
《黄帝内经--本藏》
《黄帝内经·素问·本藏》是一篇关于五脏六腑的论述,是中医经典之一,也是中医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篇文章以五脏为中心,通过对五脏六腑的本质和相互关系的探讨,阐述了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
阅读完《本藏》这篇文章,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中医养生的核心就是要调养五脏六腑,以保证身体的正常运转。
五脏六腑是人体内脏的基础,也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器官,因此,保持五脏六腑的健康状态对于中医养生至关重要。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五脏六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篇文章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五脏六腑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让人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医理论的本质。
五脏六腑被视为人体的中枢,谷食糜粥,深居浅出,贯通全身,故常言五脏六腑是“藏于腹内,司命之本”,可见其在中医学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本藏》这篇文章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医理论,同时,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保持五脏六腑的健康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随着人们对中医养生的认识以及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相信中医学的发展会得以提升,为人类健康和幸福作出更大
的贡献。
读中医经典心得6篇通过写心得体会,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在领悟到一些新鲜的知识之后,一定要勤动笔,写好一份心得,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读中医经典心得6篇,感谢您的参阅。
读中医经典心得篇1自上《中医基础理论》这门课程以来,各门中医课的老师都在不断的提起《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这四部经典著作。
皆谓:此乃中医工作者必读之书。
更有甚者,将其称为天外来物。
然而在我所就读的保山中医专却并未开设这些课程。
对这些经典,我们只能敬而远之。
后来在假期返校期间,途径楚雄新华书店,偶遇《扶阳论坛2》一书,并将其买下。
此书对我的帮助非常大,正是这本书,使我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我读到吴荣祖教授的《观其脉证辨识阳虚》一文中读经典,做临床,突出中医特色时,我才真正认识到读中医经典的重要性。
于是到图书馆翻阅《伤寒论》,但看了几遍后,觉得脑海空空,无法理解。
在网上又偶然发现郝万山教授讲《伤寒论》,又将其下载后认真听,愈听愈有兴趣,愈有兴趣就愈喜欢,而后有购买《伤寒论讲稿》来细读。
在四大经典中,我比较熟悉《伤寒论》,所以我主要写读《伤寒论》后的体会。
我认为有几点是很重要的:一、要注意其中出现的反字。
对于这个反字,要分析此条文出现的病机和临床症状,以及可能出现而又被仲景所省略掉的病机和临床症状,更要认真分析出现反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等。
例如原文14条中的桂枝加葛根汤证: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太阳病,出现项背强几几,多因感受寒邪较重,因寒性凝滞,使人体气血津液凝结,阻滞经脉而疼痛。
又因寒性收引,使人体经脉、腠理收引而挛急,从而出现项背强几几,因感受寒邪较多,属太阳伤寒表实证,当无汗,但此条文中却见到有汗出的情况,所以用反字。
本证中由原文反汗出恶风可知,本证属风邪在经,经气不利,所以用桂枝加葛根汤,以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兼以舒经脉、升津液。
也有注家解释,反字属衍文,宜删。
有关经典的中医方面书籍推荐1.《明清临证医话精选》本书乃郭博信主编,主要精选了明清医家中切于临床的医话。
医话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中医智慧的结晶。
医话短小精悍,是著者有感而发,信笔写来,直抒其辩证用药的思路,使人更易于理解和接受,从而洞察中医的奥妙,每读医话,仿佛有名师在侧,指点迷津,使人有茅塞顿开之感,获益良多。
这里选取两个医话中的部分内容供大家赏析,如在(《煎法失度其药不效)》一文中讲到了煎药的法度,“大抵表药以气胜,武火骤煎;补药以味胜,文火慢煎。
有只用头煎不用第二煎者,取其轻扬走上也;有不用头煎只用第二煎者、第三煎者,以煮去头煎,则燥气尽,随成甘淡之味,淡养胃气。
微甘养脾阴,为治虚损之秘诀”,医者不可不知。
又如在(《治泄泻宜加风药)》一文中曰“盖谓风主木,木克土也,宜散风之药,防风、羌活、葛根、薄荷之类”,讲到用风药治疗泄泻,这也是临床比较常用且有效的治法,但容易被绝大多数医者所忽略。
2.《东皋草堂医案》本书作者为清代王式钰,字仲坚,为儒学世家,其人“博学善属文,名重词坛久”,曾被诏博学鸿词而未就。
后以医为业,并与当时名医程郊倩和喻嘉言的交往甚密,常师事之,得以请益咨询,加之勤奋聪明,医术由是精进,名燥吴门。
首先说说给这本作序的程郊倩,他在自序中提到“医如仲坚之读书明理,方不为费人之医”,说明王式钰在当时还是非常靠谱的医生。
我心里一直比较疑惑,为啥像老程这种中医大家,又一大老爷们儿,为啥取个女人的名字,哈哈。
程郊倩写过了一本《伤寒论后条辨》,其论每有精辟之语,感兴趣的同道也可以买来读读。
那我接着介绍这本《东皋草堂医案》,作者曾治“一老人向多火症,或咽喉肿痛,或两目肿赤,或口舌生疮,或头疼齿痛”,诊其脉“上盛下虚,两尺脉浮而无力”,辨为“命门火衰,龙火飞腾”,用“附子1钱,肉桂8分,山楂2钱,枳壳7分,熟地2钱,丹皮8分,泽泻6分,山萸1钱,茯苓8分,山药1钱,浓煎浸冷服之,以剂霍然”。
篇一:作为一位《黄帝内经》的忠实学者,我深受这部经典的启发和影响。
在此,我想分享我对这部医学巨著的总体感受、关键点分析、个人体验以及对于现代医学的启示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我要说的是,《黄帝内经》的作者在古代医学领域具有极高的成就。
这部经典不仅总结了古代医家的经验和智慧,而且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医学体系,为后世中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主题表达方面,《黄帝内经》以黄帝与岐伯的对话形式进行阐述,内容广泛涉及生理、病理、药理等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治疗思想。
阅读这部经典,我深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自己能够有机会学习这部医学瑰宝感到无比庆幸。
在《黄帝内经》中,有许多引人入胜的关键点。
例如,书中提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不仅在当时是一种先进的理念,而且在现代医学中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此外,书中的“阴阳五行”理论也是中医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它为医生提供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思维框架,对后世中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黄帝内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对书中的主人公黄帝和岐伯非常认同,他们不仅智慧过人,而且对医术充满热情。
每当读到他们之间的对话,我都会情不自禁地陷入思考,想象自己置身于那个时代,亲身参与他们的讨论。
此外,我对书中的一些经典案例也深感震撼,例如那张治病的药方,只有几味简单的中药,却能神奇地治愈疾病。
这些都让我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信任。
结合我自身的中医背景,《黄帝内经》给我在临床和实践方面带来了很多启示。
在《黄帝内经》的指导下,我逐渐领悟到中医强调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例如,《黄帝内经》提到的“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让我明白了在面对不同的病人时,要善于运用中医的“八纲”辨证方法,准确地判断疾病的性质,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此外,《黄帝内经》还强调医生要关注病人的生活习惯、饮食起居等方面,这使我更加注重与病人的沟通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病情和需求。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800字《黄帝内经》一书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上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当然其在中医学领域的经典地位更是家喻户晓的了。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方便大学习。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体会1《黄帝内经》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非常独特,它是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
这就意味着生命之学在我国古代文化当中,被认为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和大慈悲。
说到生命活力,我们经常会用这样的一些词汇:魄力,精神,胆识,意志,聪明等,这些都是代表我们生命活力的词,代表我们领导力的词。
什么叫魄力?在中医里,魄是肺的神,肺的神明。
所谓"神"又是什么意思呢?神是精足了以后的外现。
所以"魄"是肺气足的体现。
而魄力的"力"就关系到我们的另一个脏器——肾。
在中医看来,我们的力量都****于腰,都****于肾。
所以,"有魄力"指的是肺和肾两个脏器的精气非常充足,所以做事才能气壮山河,才能够出大手笔。
而肺和肾这两个脏器在中医里又居于先天的范畴,关涉到我们的本能,所以我们说的魄力是学不来的,它是我们身体当中的本能的一种外现。
如果你魄力不够,只能说明你先天肺气不足,肾精不足。
在中国,许多人对中医常识都有一种耳熟能详的感觉。
比如说老百姓并不懂医学,但是他们每天都在运用一些医学方面的知识。
用古话说,这叫做"日用而不知",就是天天在用,却不知其中道理,介绍两个例子。
我们中国人练功的时候,我们打大自然太极时,第一个动作通常是"两腿分开,与肩同宽".那么先伸左脚和先伸右脚有没有不同?中医认为,左肝右肺,左边为肝气,右边为肺气。
左边为肝,主血。
所以一定是先伸左脚,先开血脉。
因为血的运行比气的运行要慢,这样气血才能平衡。
为什么还要"两脚与肩同宽"?就是要打开大腿内侧的三条阴经,然后脚尖再微微内扣,大腿外侧的三条阳经也就随之开启。
中医经典读书笔记篇一:中医经典选读学习心得 (6)中医经典学习后有感经过这学期和王老师学习中医四大经典和加上平时自己的学习,感受颇深。
谨记这条人们反复研究历代中医成才规律后,一致认为“读经典,做临床,拜名医”。
是创就中医临床大家的必要条件。
回想自己的成长,是经典伴随着一路成长,中医养生已成为现实社会的一种风气,《黄帝内经》成为人们的“掌上明珠”,固然,《黄帝内经》在养生方面有着详细而精辟的论述,其智慧大大超出这些。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它构建了中医学理论体系,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为“医家之宗”的《黄帝内经》,是历代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
为医者之本在德、在术,《黄帝内经》在这两方面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堪称为医者之本也。
为医者,德需仁,术必精。
德,医德,医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
它是一种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殊表现。
当今社会,医德重新成为人们的话题,作为医生,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并坚守它。
《黄帝内经》在两千年前就为我们提出了医生医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诊有大方,坐起有常,(大方者,医家之大法也。
坐起有常,则举动不苟而先正其身,身正于外,心必随之,故诊之大方必先乎此。
)出入有行,以转神明,(行,德行也。
医以活人为心,其于出入之时,念念皆真,无一不敬,则德能动天,诚能格心,故可以转运周旋,而无往弗神矣。
行,去声。
)必清必静,上观下观,(必清必净,则心专志一而神明见,然后上观之以察其神色声音,下观之以察其形体逆顺。
)”(《素问·方盛衰论》),要求医生诊病要态度端正;还认为医生要以病人为核心,务求医患关系的密切配合:“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素问·汤液醪醴论》);“持脉有道,虚静为保”(《素问·汤液醪醴论》),诊病头脑亦须清净。
术,医术,《黄帝内经》认为为医者要熟练掌握医术,诊断要四诊合参,强调全面、系统诊察,这样才能把握疾病本质。
《黄帝内经》读书心得1进入中医药大学两年多了,学习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基础,之後还读过与专业相关的玉龙赋、标幽赋等,但就是不曾正式拜读过黄帝内经,却又总能在讲学中获知一言半语,且这些引用对所对应的病症总是描述得恰到好处,这就挠的我心痒痒的。
不禁想:黄帝内经会是怎样的奇书呢?怀着这样的心理,我翻开了黄帝内经素问。
简单看过注家对黄帝内经的介绍,就开始进入正篇。
素问不愧是经典言论,一开始就道出了”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的问题,并提出了养生的原则和方法: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又常,不妄作劳……可谓是一针见血,但这不是它最厉害的,最难得的就是找到了生命与自然的联系,并用非常通俗却又变化无穷的阴阳来反映其规律。
古人以阴阳论道,可敬可叹。
我认为,黄帝内经的伟大不在于理论,而在于提出理论前长期的观察探究。
比如,”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的阐述就是对人体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的概括,还有四季虚邪与脏器的对应,等等,无不体现了黄帝内经非常扎实的观察验证基础。
这种发现问题,观察矛盾,寻找规律的探究精神正是每个医者所需要继承的。
很多外行人认为黄帝内经太老了,已经跟不上新时代要求了。
但黄帝内经的思想偏偏是超前的,其中提出的养生之道还被到处引用,被奉为圭臬。
而且黄帝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治疗思想不知又比西方预防观念早提出了多少年,而且至今仍具有宝贵的借鉴价值。
之所以我们常称其为经典,正是其中的很多话都是不刊之论。
黄帝内经之所以是中医学,甚至是所有医学的必读书,并不是说它囊括了所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而且它也做不到,真正值得借鉴的就是其中对人体五脏六腑、经络等做出了基础论述,正所谓名不正啧言不顺,要论治,就要辨证,要辨证,就要审症求因。
有因才有果,正是黄帝内经给出了因,才会有中华医学这个果。
在五脏生成篇、五脏别论篇等篇章里,黄帝内经记述了五脏六腑的基本特点;在三部九候篇、玉机真脏论篇等篇章中,黄帝内经论述了切脉的部位与方法,脉象随季节的变化规律等等;更让我惊喜的是,在黄帝内经的宝命全形篇、八正神明篇等篇章中找到了当初学习刺法灸法学时的原文: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侯已备,後乃存针……这些熟悉的字句让我对黄帝内经更加亲切了。
龙源期刊网
重新阅读中医经典
作者:
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2年第06期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1972年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95年,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
近些年来,每年的4月23日,我国都会举办各类活动,倡导人们参与阅读。
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当下读书人群(尤其是年轻人)正慢慢缩减。
在这个有些浮躁的社会,有耐心读书的人尚且不多,阅读古典古籍的人估计就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