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记叙文情感凝聚物
- 格式:docx
- 大小:31.47 KB
- 文档页数:7
选好情感凝聚物作文学案学习目标:一、情感凝聚物的含义二、如何把情感凝聚物用在作文写作中。
1、理论:文学创作往往是由于内在情感与外在物象相契合而产生,当列夫·托尔斯泰看见了一株断掉的牛蒡——尽管曾被车压过,但仍然向上挺着,他酝酿的哈吉·穆拉特的形象一下子鲜活起来。
因此,我们在写作中最好能有意识地去寻找一种物象,使之或承载情感,或衬托人物,或贯穿全文,或揭示主旨我们姑且称之为“情感凝聚物”。
2、情感凝聚物类型:一个物件、一种花草、一个细节、一支歌曲。
3、选择感情凝聚物注意几点:一、要切合人物特点,在文中适当点明。
二、要符合情境。
三、要扣住题意。
四、要注意品质,融入作者的情感,使之附加文化和情感意味。
课内第一次先学后教(15分钟)一条虚荣的斜坡文/一路开花那年,父亲病逝刚满周年。
母亲为了供我和年幼的弟弟读书,在家门对面的巷子里辟出了一间小屋,用以养猪。
十几头日渐肥壮的白猪,在我的记忆中,好像一面面不停轮转的磨盘,将我悲苦的母亲团团围在中央。
她只能无奈地站在那儿,任凭它们一口一口地吞噬残剩的气力。
母亲买了辆蓝色的三轮车,租了几亩荒地。
由于废弃得太久,土质显得坚硬而又贫瘠。
为了省去化肥和牛耕的费用,母亲每天五点起床,从城南到城北,将一车又一车的猪粪倒进地里,松土、混合、播下种子。
我很少有机会去地里。
母亲不让我去,怕耽搁学业,而我本身也从未主动要求过。
十六七的年纪啊,谁不曾爱慕虚荣过?就像母亲不管如何劝说,我都不肯以单亲家庭这个理由向学校申请津贴和减免学费一样。
姨父的亲戚在城东火车站开了一家汽车修理厂,由于稍具规模,客源较广的原因,每天都会有满满两桶泔水。
出于对孤儿寡母的怜悯,他们决定免费让母亲把这些泔水拉去喂猪。
母亲乐坏了,每天午时刚从地里回来,便迫不及待地去修理厂拉泔水。
两桶油腻酸臭的泔水,在宽阔的马路上,沿途散发着刺鼻的气味。
学校座落在去修理厂必经的路上。
那时,我正好下学。
为了躲开母亲和那两桶使我难堪的泔水,我特意走另一条小道回家。
《高中记叙文写作专题》系列导学案专题一【训练目的】了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及写作记叙文的基本要求。
【课时安排】2课时【训练过程】一、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抒情等方式表现实际生活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分类1、以写人为主2、以记事为主3、以写景或状物为主三、基本要求(一)写人记事要交待清楚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是记叙的六要素。
这六个要素在每一篇文章中不一定都要具备,而且表现形式也可以灵活多变,根据实际情况在文章中或直接、或间接地回答出来。
(二)写人记事要注意记叙顺序1、什么是记叙的顺序?写人记事,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就是记叙的顺序。
2、记叙的顺序常见的有四种类型。
(1)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叫顺序。
顺序是最基本最常用的组织材料的方法。
要注意顺序不等于文章不分主次地记流水帐。
应做到层次明显,重点突出结构清晰。
比如写《记一次升旗活动》,一般是从旗手擎旗入场开始写到结束,但不等于把参加升旗活动的每一个人及每项步骤写得面面俱到,也就是说,运用顺序的方法时,要注意做好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工作。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写在后面,这种写法叫倒叙。
倒叙方法用得好,能有效地避免文章平铺有叙,能使结构富于变化,引人入胜。
运用倒叙的方法特别要注意的是应在倒叙与顺序相接的地方把时间交代清楚,要有必要的交代语句,使读者觉得头绪清楚。
(3)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需要插入在时间、地点上不一致的有关情节,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
插叙部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
运用得当能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逼真,叙述内容更详尽易理解。
(4)补叙在一件事叙述完毕后作必要的补充交代。
简称“补笔”,它可以给读者一种豁然开朗的快感。
(三)围绕中心选择材料1、什么是作文的材料?作文的材料就是现实生活中和一切原始素材。
2、什么是中心?中心就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即文章的灵魂。
初一上册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记叙文阅读的题型。
2、总结记叙文阅读的一般步骤,掌握记叙文阅读的一些基本方法。
3、提高记叙文阅读的能力。
【知识链接】一、考纲要求:1、分清记叙的要素、线索、顺序。
2、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略,归纳中心等。
3、理清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下的意义和作用。
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5、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6、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7、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二、考点透视: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2、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3、找主旨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记叙的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5、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6、修辞方法及作用:(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写出了什么(文章内容),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7、句子的作用分析:(1 )开头: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总领全文,点明题旨,或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也有的是开启或引起下文,为故事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写作记叙的线索导学案学习要求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①理解记叙线索的主要作用和常见类型②学习如何根据写作思路、叙述方式设置记叙线索③写作记叙文努力做到线索明确,内容集中,层次分明。
1、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作文,学习安排记叙线索2、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学习重点:理解记叙线索的主要作用和常见类型学习难点:如何根据写作思路、叙述方式设置记叙线索学法指导:练习法,探究合作第二部分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1、平日作文时,你是如何安排文章的顺序?2、你知道记叙的线索有哪些?二、课堂学习研讨1、明确记叙线索在文中的作用①从结构上看,线索可以使内容更有序、更集中。
写记叙文,常常要“剪裁”“打乱”生活的原始素材。
要对素材做各种加工,有时还要做虚实对比。
有了线索,文章内容就会整而不散,变而不乱。
②从表情达意上看。
线索是作者思路的体现,贯穿全文,因此它本身常常凝聚着文章的思想感情,甚至带有象征意义。
也常含有多重意蕴,能够让文章更耐琢磨、更有余韵。
2、线索的类型①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物线)如《我的第一本书》②以具体的人物为线索(人线)如《母亲》③以事件为线索(事线)如《散步》④以地点为线索(地线)如《藤野先生》(在东京--在仙台—在北京)⑤以时间为线索(时线)如《我的母亲》第三段⑥以某种情感发展变化为线索(情线)如《藤野先生》3、有的文章不止一条线索,或时间线索与地点线索并用,或明线与暗线叠合(明线即呈现于文章情节发展的表面上,容易在读文章中直接找出来;暗线指隐藏在情节发展内部,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才能得出)4、如何设置记叙线索①选择线索,常常受到文章叙述方式的影响。
②文章内容的复杂程度不同,常用线索的类型也不同。
③要学会“塑造”记叙线索。
三、当堂训练巩固1、以“想念”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2、以“今年春天我很”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3、范文引路和老妈在一起(题目亲切,有亲和力。
)和你在一起,我的世界五彩缤纷。
教师寄语: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课题:复习《记叙文阅读》设计:九年级语文备课组班级:组名:姓名:教学目标:记叙文阅读的考查应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情感体验、感受领悟以及创造性理解能力的考查;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阅读的水平。
教学重点: 1、能理解记叙文阅读的一般技巧。
2、熟练完成课堂所给篇目的阅读任务。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以是阅读材料的文化背景,写作意图,题目含义,中心思想,也可以是文章层次,人物形象以及写作技巧的归纳。
具体地说,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粗知文章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致思路;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主要考点: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或段意; 2、补写故事情节; 3、分析题目含义;4、归纳文章中心。
二、解题方法:(一)、文章内容概括或段意概括1、抓“二主要”:抓住主要人物、主要情节,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具体方法:谁?做了什么事?怎么做的?结果如何?2、抓住段落的中心句。
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或段的结尾,也有在段的中间。
一般说,段首中心句就是首括句、启下句;段尾的中心句,就是总括句。
3、采用摘要法,即把文章或段中有主次之分的几层意思归纳出来,选取主要的,略去次要的。
4、采用联合法,即文章或段中的几层意思是并列的,那就把几个意思归纳合并出一个主要意思。
(二)、根据文章内容补写故事情节首先,看清题目要求和题目的提示,其次,在原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第三,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加以表述,形成自己的答案。
(三)、归纳中心思想(根据文章的不同情况。
)1、一类是直接告诉读者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要抓住文中表明中心思想的话语,用适当的词语连贯起来。
这类文章中心思想的归纳,主要有以下方法。
(1)摘录法:即直接摘录文中的中心句、主旨句。
运用摘录法要注意分析文章的标题、分析文中的点题句、关键句。
《记叙文》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记叙文的概念、要素、特点和分类。
2、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包括立意、选材、结构、描写等。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写出内容具体、情感真实、条理清晰的记叙文。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记叙文六要素的把握和运用。
(2)记叙文的立意和选材。
2、难点(1)如何使记叙文的结构合理、层次分明。
(2)如何运用描写手法,使记叙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三、知识讲解(一)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的要素记叙文一般包含六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这六个要素在一篇记叙文中缺一不可,只有把这些要素交代清楚,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情有一个清晰完整的了解。
(三)记叙文的特点1、真实性记叙文所写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虚构或夸张。
但在真实的基础上,可以对某些细节进行适当的加工和处理,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形象性记叙文要通过对人物、事件、环境的描写,塑造生动的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完整性记叙文要把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结局完整地叙述出来,让读者了解事情的全貌。
(四)记叙文的分类1、写人记叙文以人物为主要描写对象,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2、叙事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叙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写景记叙文以描写自然景物或社会环境为主要内容,通过对景物或环境的描写,烘托气氛,抒发感情。
4、状物记叙文以描写物体为主要内容,通过对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用途等方面的描写,表达作者对物体的喜爱或赞美之情。
四、写作方法与技巧(一)立意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立意要新颖、深刻、有意义,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1、从小处着眼选取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反映深刻的主题。
作文:《写出真情实感》导学案【教学目标】1.在模仿的基础上学习写记叙文2.作文中要说真话诉真情。
3.做人要做真人,不虚伪造作。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品味,讨论,模仿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热身练习:读一读,你觉得文章写得怎么样?清晨,蔚蓝色的天空飘着鹅毛大雪。
我背着书包,顶着西北风,向学校走去。
我刚到十字路口,忽然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小孩从一条胡同里跑出来,小孩的后面有一个人在紧紧地追赶。
肯定是小孩的妈妈。
在这时,正好有一辆汽车飞快地开到了小孩的跟前,眼看就要把小孩撞到车轮底下。
在这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我的脑海里闪过罗盛教、雷锋、赖宁等英雄形象,我就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把小孩抱到马路边。
“嘎”地一声,汽车在距离我一米的地方停了下来,小孩脱险了。
马路上的行人纷纷把我们包围起来,异口同声地说:“这孩子,真不愧是小雷锋,是活着的赖宁!”听到了大家的夸奖,我的脸顿时像红纸一样。
一一《上学路上》评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佳作引路1、这段文字在选材方面有何特点?妈妈确实有一支永远也唱不完的“唠叨之歌”。
清晨,她总捏着我的鼻子,一遍又一遍地喊着:“小懒虫,快起来,太阳都晒在屁股上了。
”你看,一大清早,就把我的好梦给搅了。
吃早饭时,她又开始唠叨了:“多吃点,饿坏了怎么办?慢点吃,别噎着了。
......"真受不了,刚想去上学,妈妈又跑过来,递上一件衣服说:“快穿上,着凉了怎么办?”走出家门,满以为听不见她的唠叨了,谁知她又在喊:“路上小心,注意安全,上课......”这些,我都背出来了。
晚饭时,妈妈又唱了:“快点吃,吃完了快点写作业,早点......”——《妈妈的唠叨之歌》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在生活中你和你的父母之间是否也发生过难忘的小事?请说说你被感动的情节。
记叙文“感情真挚”导学案引言:近几年,作文评分从过去注重语言和内容发展到更注重感情是否真挚。
研究近两年的高考满分作文就会发现,这些作文除了有成熟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和清晰的思路外,都有真挚的感情渗透在里边,记叙文尤其如此。
可以说,真挚的感情是写好文章的基础,情真则文活,情虚则文假。
记叙文是否做到了感情真挚,成了高考作文成败的关键。
针对这一情况,设计这一节课,目的是授之以渔,学会感情真挚的几点方法。
一、考点解说:感情真挚是近年来高考作文中评分标准中一个新的重要标准。
这个标准是针对近年来中学作文中的“情感虚伪甚至矫情”而制定的。
“感情真挚”,即感情真诚恳切。
“真”即真实,真诚;“挚”即诚恳,诚挚。
凡是行文真诚、恳切、感人的即可视为“感情真挚”。
这是基础等级中对思想内容的基本要求。
在评分细则中,一等卷要求“感情真挚”,二等卷要求“感情真实”,“感情基本真实”和“感情虚假”的文章就只能打入三等卷和四等卷了。
二、写人叙事记叙文感情真挚技法之一——化虚为实显真情1.病文展示(投影)爸爸非常爱我们。
他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了我们百般呵护,他深深地爱着我们,在他心中,只有我们最重要。
可以说,爸爸把全部的爱都给了我们。
病因分析:2.升格训练:3.写作训练下面这段文字,赞颂的母爱有点虚。
请你运用化虚为实的方法,在原文基础上添加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把母爱表现得更加形象,感情表达的更加真挚妈妈,你的爱博大精深,纯洁无私,永远照亮着我们,伴随我们一生。
你是这样的爱我们,你柔弱的肩膀担起我们姊妹的成长,你无私的慈爱啊,如涓涓细流。
怎能忘记,在季节的轮回中你执着的坚守家园,默默为我撑起爱的浓荫。
妈妈啊,我知道,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美好、最温暖、最芳香、最坚强的同义词。
三、写人叙事记叙文感情真挚技法之二——细节描写动人心1.病文展示(投影)真正感受母亲深沉的爱,是在医院醒来的那个深夜。
那天夜里,我睁开眼睛,看着周围的环境,心里满是慌张。
记叙文复习专题【学习目标】阅读例文,总结归纳记叙文阅读的题型题路,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认真研读考点分析与答题技巧,自主完成训练学案,规范书写。
2.在掌握记叙文答题方法的基础上完成导学案。
【考点分析与答题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2.概括文章内容?方法:强调三个部分:什么人+什么事+影响(情感或意义)。
答: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3.归纳题目的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题目的含义:第一,先看标题的本义:(词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第二,再思考深层含义:(1)结构:(线索悬念)(2)主旨:与主旨的关系(点明、揭示)(3)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4)写法:修辞(比喻、拟人、双关等)(5)表现手法:象征。
第三,最后分析其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
4.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也称正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
作用:使事情叙述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中心明确。
(2)倒叙,采用倒叙的方法,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3)插叙,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上)作文导写案作文训练之一---记叙文的线索执笔:审核:课型:方法指导课课时:2课时学校:班级:姓名:课时总编号:1一.目标导学1.了解记叙文的线索;2.运用线索贯穿全文。
二、思维培育说到“线索”一词,你会想到什么?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看法。
记叙文的线索是指贯穿全文,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人、事、物、情感等。
如果说记叙文是一条光彩夺目的珍珠项链,那么素材就是珍珠,而线索就是串起珍珠的金缕银线。
离开了线索,素材再熠熠闪光,也只能七零八落、散乱无序,不能成为一件珍品。
所以,在记叙文中确立线索很重要。
三、范例引路想一想,下面每篇课文的线索是什么?范例一:胡适《我的母亲》范例二:散步莫怀戚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
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季。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记叙文结构导学案教学目标:能写结构严谨的记叙文。
教学方法:揣摩、讨论、归纳、操练教学过程:结构类型一示例1一天,我收拾屋子,找到两本布满尘土的小学课本。
女友说还不扔了?我抚摩着书半晌没说话。
……“你妈后来知道真相了吗?”女友问。
“没有。
我永远不会让她知道。
”示例2几声沉闷的雷声过后,狂风卷走了午后的宁静,鸟儿急急地飞向巢穴……“只有家才是温馨的港湾。
”我喃喃。
泪水忍不住滑落。
金钱迷住了双眼,权势夺走了灵魂。
您何时才能回到曾经温暖的家?我一手擦着滚烫的泪,一手写下了这封信。
……放下手中的笔,朦胧中,依稀看到高大的爸爸正奔行在回家的路上,他脚下的路,很宽,很平,很亮,很美……示例3“据我市公安部门的消息,特大连环杀人案凶手于昨天上午逮捕归案,凶手的线索是由一个水果摊老板提供的,她已得到了十万元人民币的悬赏金。
”——《都市快报》一位中年妇女,多年在此地卖水果,深得附近居民的好评。
她就是那个提供线索的人,此时,她手上正拿着一封信,一封从牢房里寄出的信。
……读至信尾,水果摊老板已泪如雨下。
她双手捧着信纸,仰望天空,喃喃自语:“愿你下辈子也幸福……”归纳类型一:结构特色:首尾呼应式结构严谨方法一:添加首尾法操练1绿色生活时隔多年,我依然怀念那个清凉的夏天,怀念那沁入骨子里的绿茶香气。
那是奶奶住进城里的第一年,带来了田里一年的收成,也带来了锅碗瓢盆一系列家当。
奶奶最喜欢那口绿瓷盆,天渐热的时候,她便会烧上一整壶的开水来泡茶。
茶水本是浅浅的黄绿色,但装在墨绿的瓷盆里,总觉得那绿鲜艳而又饱满,似乎要溢出来一样。
这时候,奶奶便会招呼我们姐妹二人:“走,咱卖茶去!”那时满大街都是“凤凰”牌自行车,层层密密的树阴也挡不住毒辣的阳光,额头上的汗水则被晒成盐渍。
这时奶奶的茶水总是最诱人,那清澄的绿不等人吆喝,就吸引来行路的客人。
“大妈,这凉茶……”妈妈总是不等人问完就接话:“自己家煮的,两毛钱一碗。
”从来不见有人还价,每每都是举起一碗咕嘟咕嘟咽下,颇有几分水浒英雄的豪气,然后掏出两枚细硬币,道一声谢,消失在人群中。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学会记事导学案推荐3篇〖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学会记事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写一件生活小事,清楚地交代记叙文的六要素。
2.进行适当的描写,还原生活情景,抒发真情实感。
3.培养学生留心生活的写作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1.抒发真情实感,生动具体叙事。
2.使学生学会叙事记叙文的六要素,掌握叙事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3.使学生能够从身边的小事中发现素材,并能思路清晰、中心明确地叙述一件事。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写一件小事,其实要求很简单:我们写作中的人物、时间、地点这些记叙要素,就在我们的身边,应该是我们很熟悉的。
以“我”为人物圆心,以“今天”这个时间为半径,围绕“家庭、学校、社会”中的某一个具体的地点为范围画圆。
请同学们一定要深入细致地去搜寻,不放过自己的生活经历中的点点滴滴,进行选择与组合,写好一件小事,要注意安排好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当然要写好也不简单:请同学们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写作,回归自我,明确自己写作的目的;还要捕捉身边小事的细节进行细致的描写,回归生活,才能更真实地表达亲情、友情、师生情,以及其他人带给你的真情。
二、课文引路记叙文应该是以记叙和描写为主的文章,首先让我们回顾学过的课文,是怎样将这两种表达方式巧妙地结合的呢?1.请同学们回顾在第一、二单元的课文中,哪些课文只记叙了一件事?用一句话说出文章的主要事件,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重点引导:《散步》写“我”一家四人在春天去田野散步的起因、经过、结果,表现了一家人其乐融融,尊老爱幼,中年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等。
……2.教师小结:这三篇课文都是用一件小事来表现生活,抒发了作者丰富的感情,呈现多元化的主题,耐人寻味,具有以小见大的效果,值得我们细读深思,看来真的是小事不小啊。
3.这三篇文章还有一个突出的亮点,就是用细致入微的描写在小事上做透了文章。
请找出并分析《散步》《秋天的怀念》中最值得你学习的描写方法。
《凝结》导学案
导学目标:通过本次进修,学生将能够理解小说《凝结》的主题和意义,分析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导学内容:
1. 了解小说《凝结》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分析小说《凝结》的主题和意义
3. 分析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
4. 思考小说对我们的启迪和影响
导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向学生介绍小说《凝结》的作者、出版时间和背景,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第二步:主题和意义分析
让学生阅读小说《凝结》,引导他们思考小说的主题和意义是什么,如何体此刻故事情节中。
第三步: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分析
让学生分析小说《凝结》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深入了解故事背后的意义和内涵。
第四步:启迪和影响思考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凝结》对我们的启迪和影响,探讨文学作品对人们的思想和情感的影响。
第五步:讨论和总结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小说《凝结》的理解和感悟,总结本次进修的收获和体会。
导学作业:
1. 用一句话概括小说《凝结》的主题和意义。
2. 分析小说中一个你认为最重要的情节,并诠释其意义。
3. 选择一个人物,描述他的性格特点,并诠释他在故事中的作用。
4. 思考小说《凝结》对你的启迪和影响,并写下你的感想。
通过本次进修,置信学生们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小说《凝结》,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愿每位学生都能在文学的海洋中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情感的升华。
1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作文导学案 编 号 10、11、12 【学习目标】 使用人 1、了解记叙文的特点,熟读一些精彩的记叙文。
2、掌握写人叙事的方法,联系生活,发挥想象,写出血肉丰满的记叙文。
3、选取发生在身边的一件事,自主拟提完成一篇习作。
【学习重难点】 掌握写人叙事的方法,联系生活,发挥想象,写出血肉丰满的记叙文。
【学习过程】 一、明确记叙文的体裁特征 记叙文主要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
具体地说,它是借助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段记叙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及其发展过程,用以表现作者的思想、抒发作者某种感情的文章。
就文章的外部形式上的特征而言,记叙文还表现为诸如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人物传记、游记、日记、书信等诸多体式。
记人、叙事密不可分。
写人要写出个性,写事要写出波澜。
二、记叙文写作的常规思维 无论何种形式的记叙文,从下笔之前的构思到文字形态的呈现,总要经过作者精心独到的营构,这个过程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一)确定好主题 每篇文章都有主题,它是作者对文章所记写的内容的总的看法或评价。
在文章中,它是统率一切的灵魂,是贯穿全篇的红线,文章的选材、剪裁、结构、语言、表达等等,都要以此为据,自觉受其约束。
衡量文章主题确立是否够好的标准: 1.正确,指所确立的主题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符合正确、高尚的审美观与价值观。
2.鲜明,指文章的主题必须明确表示作者对所记写事物的理性判断和感情倾向。
3.集中,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全部的记叙都必须围绕它展开。
有些材料师生札记课型 新授课 编号 10、11、12 编写人 陈秀真 审核组 七B 语文组 审核人 顾生昌 姓名 班级 时间 2012.3.28 密................................................................................封..........................................................................线............................................记叙文的写作,无论是记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首先要解决的是内容问题,为此,作者必须尽可能深地熟悉反映的对象,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
《记叙文》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记叙文的概念、要素和特点。
2、掌握记叙文的写作顺序和结构。
3、学会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使记叙文生动形象。
4、能够通过写作实践,提高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记叙文六要素的把握和运用。
(2)记叙文写作顺序的合理安排。
(3)如何运用描写手法使文章生动具体。
2、难点(1)在记叙文中恰当地融入情感,做到以情动人。
(2)选材新颖,立意深刻,使记叙文富有内涵。
三、知识讲解(一)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的要素记叙文一般包含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这六个要素在记叙文中缺一不可,只有把这些要素交代清楚,才能使读者对所叙述的事有一个清楚、完整的了解。
例如:“周末的傍晚,在小区的花园里,我和好朋友小明因为玩游戏发生了争执。
起因是对于游戏规则的理解不同,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最后我们互相理解,重归于好。
”在这个例子中,时间是“周末的傍晚”,地点是“小区的花园里”,人物是“我和好朋友小明”,事件的起因是“对于游戏规则的理解不同”,经过是“一番激烈的争论”,结果是“互相理解,重归于好”。
(三)记叙文的写作顺序1、顺叙顺叙是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顺叙的优点是条理清晰,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
比如:“早上,我起床后洗漱完毕,就去厨房吃早餐。
吃完早餐,我背上书包去上学。
在学校里,我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
中午,我在学校食堂吃午饭。
下午放学后,我回到家,先完成作业,然后看了一会儿电视。
晚上,我洗漱后上床睡觉。
”这就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
2、倒叙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
举个例子:“当我站在领奖台上,手中握着那张荣誉证书时,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一个月前。
12月7日“记叙文情节的展开与聚焦”导学案一、请课前阅读记叙文《满分》的前两段,与前后桌同学讨论后续情节发展,选择你认可的情节。
满分中考前的日子,是紧张而忙碌的,不经意间一模即将来临。
他,一位成绩优秀的初中生,正在努力为一模做准备,一遍又一遍地翻着书本,以至于几乎能把书本内容背诵下来。
就这样他信心十足地参加了一模考试,果然考场上是一帆风顺,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难题。
过来几天,物理老师来报成绩了,这次我们班有一个满分,在此给予表扬,他两眼发光,紧紧地盯着老师,“王小川”,接着是热烈的掌声响起。
他的眼神暗淡了下来。
这掌声不是送给他的。
拿到卷子的时候,明晃晃的分数很少刺眼,就差一分啊,就一分啊,满分就与他失之交臂。
他的心中是无比遗憾,翻了一下试卷,却无比地疑惑:“这道题目我明明做对了,为什么扣我一分呢?”“题目明确规定算到小数点后两位,你为什么算到第三位呢?”老师呵斥。
“可是我算到第三位,数值上没错啊。
”他的争辩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
“那可不行,一切要按照题目上的要求,你先下去吧,下一次好好努力。
二、病文升格站起来公交车上,人头攒动,我拉着扶手,站在过道上。
车外阴雨连绵,秋风萧瑟;车内却是一番热闹景象,椅子上的人交头接耳,相谈甚欢,几个小孩拍着小手唱着儿歌,口齿不清的声调逗得大人哈哈大笑。
站在的人或倚杆听歌休养生息,或执一手机与屏幕对面的可人儿传情达意。
好一派和谐景象。
车过几站,上来了一位老婆婆,她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挪动步伐,她的头发花白,额前刘海已被雨水打湿,手中的伞还在滴水,她似乎带来了一股寒气,车内的人安静了。
她的眼神扫视车内,似乎在渴望,似乎在乞求。
人们躲闪她的眼睛,低下了头,好一派冷清景象!窗外的雨似乎更大了。
“啪嗒啪嗒”击打着窗户,我不禁加了个寒颤。
似乎过了很久很久,久到老婆婆眼里的希望如流星般陨落。
忽然后方传来了一阵躁动,那是一个失去了一条腿的年青人,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
他如一只笨拙的大肥鸡,一步一步,晃晃悠悠地朝老婆婆走去。
七年级语文记叙文作文导学案第一篇:七年级语文记叙文作文导学案七年级语文导学案:如何写好记叙文了解记叙文的写作特征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有人物和事件的文章。
写好记叙文,应掌握记叙的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起因、发展、结果)。
运用这些要素时,应注意时间、地点必须具体、明确;人物的出场要能推动情节的发展,记叙的事情不论大小,都应把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写完整。
(一)记叙文的几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
描写,即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具体人微的描写,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抒情,就是抒发、表述自己的感情。
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是作者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1、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1)、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把分散的场景、事物的片断贯穿起来,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2)、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记叙文如果缺少描写,就会平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景不感人,当然,描写要恰当,为中心服务。
所谓恰当,即突出特征,符合身份,写出变化,多种手法。
命题记叙文的审题方法1、抓题目中的中心词:题目中的中心词往往表明了写作的对象和内容的数量、范围和性质例如:《一件不该发生的事》“一件”限定了数量,“不该发生”限定了事的范围、性质,这件事必然是一件令人痛心、令人追悔或令人反思的事,其实就暗示了题目的旨意。
例如:《我和书籍》限定了写作的范围是“我”“书籍”,但这个“和”字限定了写作的重点在“我”和“书籍”关系上,即我对书籍的兴趣、爱好、学习的过程和书籍在我成长进步过程中对“我”学习、认识、生活上的帮助。
记叙文写作——寻找情感凝聚物【中等作文】我的母亲在我的记忆中,娘永远是一个温柔勤劳的人。
听奶奶说,父亲娶娘那阵子,家里穷得只有两间父亲自己盖的土墙草屋。
娘体弱多病,却从未停止过操劳。
虽然她做事没有生产队里的强壮女人快,但由于聪明善算,家里屋外总是井井有条,每到夏播秋种,我家的事总是最先完成。
后来,娘怀了我,医生说娘有高血压病,生育很危险。
为了生下我,娘天天坚持吃很苦的药,以至于最后连肉都不知是什么味。
八个月后,我就早早地来到这个很不宽裕的家庭。
娘就更辛苦了,每到晚上,把我安顿好以后,还要切一大盆猪草。
“嚓嚓”的切猪草表,就像摇篮曲那样缠绵。
我知道,那是娘的心跳动的节奏。
白天,地里总有做不完的事等着她;而我就像长在娘身上一样,连她到地里拾棉花,也趴在娘背上。
为了我舒服些,娘总是尽量弓着腰,那时我,真飞知奇马的大将军一样成风。
可是娘一天下来,却腰疼得睡不着。
第二天,我仍然做我的“将军”。
娘总是对我百依百顺,可是那一次,她却狠心地打了我。
我八岁那年的夏天,邻家门前的桃树上挂满了令我垂涎欲滴的桃子。
在树下咂着嘴团团转的我,不甘心“望桃充饥”,看看四下没人,从鸡窝上拿起赶鸡棒像老鼠偷油那样贼头贼脑溜到树下,然后壮起胆子,大声的乱叫——火力侦察,结果——没反应。
哈!舞起赶鸡棒在树上一阵“稀里哗啦”,那一个个令我兴奋的桃子飘了下来,塞了满满两裤袋。
正自洋洋得意地啃着“战利品”,庆幸自己的胜利,却没头没脑撞了个人。
“娘!”“哪儿来的桃吃?”“捡——捡的。
”我支吾着,终于想了个法子,“哎呀——我要拉稀!”撒腿就跑。
“站住。
”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只见娘露出从没有过的“凶相”,一把拽住我的手臂,把我拖到树下,拿起那赶鸡棒,“人赃俱在”,可我仗着娘疼我,还想狡辩:“这是我喂鸡忘了丢的。
”“你……”娘气得分身发抖,扬起了我最爱抚摸的手,终于“啪”,重重的一巴掌实实地落在屁股上。
一下子,我好伤心,好委屈,娘那样疼我,为什么还要打我。
我报复似的,“哇”一下哭出来。
后来,娘拿了一元钱赔了邻家的桃子,不知从哪儿弄来两个枣核,种在门前的空地上。
第二年春天,北风还在肆虐时,娘就惆怅地去了。
每年,我都要在娘的坟头烧香、化纸,祭奠我那苦命的亲娘。
【思路导引】这一篇习作能写出诚实的话、自己的话。
从叙事的简洁,到情感的抒发;从铺垫技巧的运用,到语言的锤炼都可圈可点。
但是写这类文章不能止笔与悲情的抒发,要让人们看过之后,有“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秦牧语)。
这篇文章如果在结尾安上一个要勤学不忘母恩的决心式的尾巴,那就失败了;必须捕捉情思的聚焦点,钻探某一点中所蕴含的丰富寓意和深刻内涵,这样才能显示出深沉的情思力量。
如何捕捉情思的聚焦点呢?这聚焦点有如影视片中具有情感爆发力的“物件式道具”,可以借物抒情,托志于物,构建情境相容的艺术氛围。
纪昀在《清艳堂诗序》中写:“凡物色之感于外,与喜怒哀乐之动于中者,两相薄而发为歌咏。
”这句话揭示了一种现象,文学创作往往是由于内在情感与外在物象相契合而产生。
列夫·托尔斯泰创作中篇小说《哈吉·穆拉特》的例子能生动地阐明这个创作原理:当列夫·托尔斯泰看见了一株断掉的牛蒡——尽管曾被车压过,但仍然向上挺着,他酝酿的哈吉·穆拉特的形象一下子鲜活起来。
因此,我们在写作中最好能有意识地去寻找一种物象,使之或承载情感,或衬托人物,或贯穿全文,或揭示主旨我们姑且称之为“情感凝聚物”。
有了情感凝聚物的文章,结构更紧凑,形象更生动,意蕴更丰厚。
【升格作文】那粒桃种子我心中永远珍藏着那粒桃种子。
听奶奶说,父亲娶娘那阵子,家里穷得只有两间自己盖的土墙草屋。
娘体弱多病,却从未停止过操劳。
虽然她做事没有生产队里的强壮女人快,但由于她的聪明善算,家里屋外田头总是井井有条,每到夏播秋收,我家的事总是最先完成。
后来,娘怀了我。
医生说娘有高血压病,生育很危险。
为了生下我,娘天天坚持吃很苦的药,以致于最后,连肉都不知是什么味。
八个月后,我就早早地来到空虚很不宽裕的家庭。
娘就更辛苦了,每到晚上,把我安顿好以后,还要切一大盆猪草。
“嚓嚓”的切猪草声,就像摇篮曲那样缠绵。
我知道,那是娘的心跳动的节奏。
白天,地里总有做不完的事等着她;而我就像长在娘身上一样,连她到地里拾棉花,也趴在娘背上。
为了我舒服些,娘总是尽量弓着腰,那时的我,真像骑马的大将军一样威风。
可是娘一天下来,却腰疼得睡不着。
第二天,我仍然做我的“将军”。
娘总是对我百依百顺,可是有一次,她却那样狠心地打了我。
我8岁那年的夏天,邻家门前的桃树上挂满了令我垂涎欲滴的桃子。
在树下咂着嘴团团转的我,不甘心“望桃充饥”,看看四下没人,从鸡窝上拿起赶鸡棒老鼠偷油那样贼头贼脑溜到树下,然后壮起胆子,大声乱叫——火力侦察,结果——没反应。
哈!舞起赶鸡棒在树上一阵“稀里哗啦”,那一个个令我兴奋的桃子飘了下来,塞了满满两裤袋。
正洋洋得意地啃着“战利品”,庆幸自己的胜利,却没头没脑撞了个人。
“娘?!”“哪儿来的桃吃?”“捡——捡的。
”我支吾着。
终于想了个法子,“哎哟——我要拉稀!”拔腿就跑。
“站住!”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只见娘露出从没有过的“凶相”,一把拽住我的手臂,把我拖到树下。
拿起那赶鸡棒,“人赃俱在”,可我仗着娘疼我,还想狡辩:“这是我喂鸡忘了丢的。
”“你……”娘气得浑身发抖,扬起了我最爱抚摸的手,终于“啪”,重重的一巴掌实实地落在屁股上。
我好伤心,好委屈,娘那样疼我,为什么还要打我。
我报复似的,“哇”一下子哭出来。
后来,娘拿一元钱赔了邻家的桃子,不知从哪里弄来个桃核,种在门前的空地上。
以后的日子里,娘和我天天给那粒种子浇水。
那时,娘的脸上总是绽开着希冀的笑容。
第二年春天,北风还在肆虐时,娘没等种子出芽就怅惘地走了。
8年过去了,小桃树已长成了。
每到桃花烂漫的时节,我总要来到那棵桃树旁,点上一炷香,烧几张纸。
默念着娘的希望,不禁又撒下了泪水……【作文指导】相比,题目、开篇、末尾几节做了增改。
透视升格的原因,功在作者捕捉到了情感的凝聚物——那粒桃种子。
《那粒桃种子》是一首母亲的赞歌,是一尊母亲人格美的雕塑。
它倾注了母亲的希冀,融汇了作者的情思。
物因情而闪光,情因物而增色。
作者让炽烈的感情之火,燃起哲理之光。
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不是靠浮华的辞藻矫饰出来的,而是借助于“种子”这一特定的物象,激发想象,使读者进入诗一般的境界。
从这篇升格稿,我们受到的启发还有,捕捉情感凝聚物,贵在贴切,这“贴切”表现为物与所记的人、所叙的事有最密切的关联。
“桃核”与“桃子事件”有直接的联系,而且作者也领悟到母亲严厉责子是一种更为深沉的爱。
所以“桃核”自然成了情感凝聚物。
这种“贴切”还表现为“物”与“理”有某种化合的关系,“种子=希望”,程度相当,性质相通,情理相随,形象和谐。
大凡优秀的作品都不是单纯的写人叙事,而往往让人、物、情、事妙合无痕。
哪些可以成为“情感凝聚物”?1、一个物件。
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事物记录生命的屐履、留下情感的印痕。
抓住这些曾凝聚过情感的事物,就会拎起一大片记忆和情感。
鲁迅的散文《风筝》,写“我”看到北京空中放飞的风筝,回想起童年时代对兄弟的“精神虐杀”,表达“我”的痛悔、迷惘等复杂感受。
鲁迅究竟有没有折断弟弟的风筝,已无从考证,但我们可以从这篇文章领略文学大师的创作技巧。
“我”由眼前北京的风筝联想起儿时故乡的风筝及“我”折断弟弟风筝一事,结构紧凑而自然。
当“我”寻求弟弟的宽恕时,弟弟却全然忘却,风筝凝聚了“我”对“精神虐杀”的沉重反思。
如果没有借助“风筝”这个事物,而想在一篇千字左右的散文里表达如此深刻的主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能做到,在艺术感染力方面也会大打折扣2、一种花草。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自然界万物生生不息,每一种花草都是生命,都可以凝聚我们的情感。
席慕蓉的《海棠》一文,给我们以启示:作者读大学时曾买回一大盆棕榈,却被母亲给换成两盆海棠,自己一度为此惋惜、不解。
后来,当“我”在异国他乡寻找属于中国的那点芬芳时,蓦然发现“海棠是属于年轻时母亲的花”,“我”切身体会到母亲在颠沛流离的岁月里曾“一面赏花一面编织着美丽的梦”。
当“我”有了这层认识后,“再看见海棠花时,总忍不住想要买下来。
要买下来的,不仅是那盆花,还有那盆花里的青春,那盆花里的良辰美景,那盆花里的古老而芬芳的故国。
而我终于明白了我母亲的心了。
”席慕蓉对母亲由误解、隔膜到理解、认同的情感变化,通过对海棠的态度变化而表达出来。
3、一个细节。
密斯·凡·德罗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在被要求用一句话概括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
他反复强调的是,不管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何恢弘大气,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称之为一件好作品。
写作也是如此,不管你的主题如何深刻,情感如何动人,如果没有生动的细节,就不能算是优秀的记叙文。
何蔚《踢着石子回家》一文,“踢着石子回家”就是一个很成功的细节。
作者先回忆学生时代踢着石子回家的单纯、自在与欢乐,再对比眼下的自己,穿着整齐的西装,却不敢以锃亮的皮鞋去踢路边的石子,害怕因此招来异样的目光。
作者借此反思自己“太习惯于违心地将本真的自已藏匿于身后,以庄重却并不十分真实的脸色去面对世界”。
这又何尝不是我们成长路上共有的体验?一个细节“踢着石子回家”唤醒了我们对纯真童年的回忆,对当下生活的反思。
当然,情感凝聚物远远不止这些,它还可以是一首歌曲、一个场景、一幅画面、一种食物、一个节日、一个动物、一句诗词(具有形象性)……明朝祝允明曰:“不知天地间,物物有一种生意,造化之妙,勃如荡如,不可形容也。
”带着生命的热情体悟生活,万物总能在某一特定境况下与我们的生命、情感契合无间。
我们寻找情感凝聚物时,要考虑到它与人的相似性或相关性,而且应在文中适当点明。
朱成玉《祖母是一片不知愁的落叶》中以“落叶”为情感凝聚物:“落叶”凝聚了祖母的情感——对旧日时光的怀念、对祖父哀惋的思念、对世事沧桑的坦然等;“落叶”也凝聚了“我”的情感——对祖母的思念、对生死的彻悟等。
而祖母与落叶之间是通过这些方面勾联起来的:①叶子的脉络像极了祖母的皱纹;②祖母喜欢收藏落叶;③祖母喜欢在叶子上面写些词句,到了清明,把那些写了字的叶子铺满祖父坟头;④祖母去世的那天,落叶纷飞;⑤落叶从不惊叫,像极了祖母的坦然的生命姿态。
如果文章中没有写出祖母与落叶间内在生命的交融,那么“落叶”就难以承载如此丰富的情感。
有时,情感凝聚物还可以成为文章的线索。
以立夏的《墙》为例:第一次写墙,是“我”回老屋,看到那堵老墙引发回忆;回忆婉嬷嬷每次见到有人从墙根下走,总要提醒“不靠墙走”,这是第二次写墙;第三次写墙,是在雨天婉嬷嬷提醒一个路人“不靠墙走”被甩倒后哭了;第四次写墙,补叙婉嬷嬷的丈夫和儿子被埋在炸毁的墙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