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453.00 KB
- 文档页数:8
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综述一、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概述区别于传统的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指的是跨境流动的服务。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的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其服务贸易也逐年增长。
本论文旨在对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以期为未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提供参考。
二、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指标解读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指的是一个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中所具备的能力和优势。
其核心竞争力指标包括市场规模、市场增长率、技术含量和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结构、政策环境以及国际声誉等。
本章将对这些指标进行解读。
三、市场规模和市场增长率市场规模指的是一个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中的总体规模,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服务贸易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市场增长率指的是每年的服务贸易增长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服务贸易是否趋于成熟的重要指标。
此章将围绕这两个指标进行分析。
四、技术含量和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含量指的是服务贸易所需的技术含量和高质量人才。
技术创新能力指的是一个国家技术创新的能力。
在如今的服务贸易市场中,技术含量和技术创新能力愈加重要。
本章将对这两个指标进行分析。
五、产业结构和政策环境产业结构指的是服务产业结构,政策环境是指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国家的产业结构和政策环境都会对服务贸易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章将对这两个指标进行探讨。
案例分析:一、中国医疗服务走出去在中国经济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医疗服务成为了迫切需要提高的领域之一。
从2018年开始,国家逐步开放了医疗服务对外合作。
中日医疗合作服务项目、中韩医疗合作服务项目等合作深入发展,逐渐成为未来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案例突出了在新的背景下,海外医疗服务将成为中国服务贸易的重要领域。
二、中国支付服务“走进”世界支付服务一直是我国面对的难点之一。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支付服务迅速发展,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平台深入我国消费者的生活中。
这使得我国支付服务在国际市场中迅速走红。
中部地区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及策略分析简介本文将对中部地区服务贸易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中部地区作为中国的重要经济区域,服务贸易的发展对于推动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部地区服务贸易的现状1. 服务贸易的定义和范围服务贸易是指跨国或跨地区提供的服务,包括商务、旅游、咨询、金融、运输等领域。
服务贸易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
2. 中部地区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中部地区的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缺乏核心竞争力:中部地区的服务业发展相对薄弱,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企业和品牌。
•交通和基础设施不完善:中部地区的交通和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影响了服务贸易的发展和对外交流。
•缺乏人才和专业技能:中部地区的人才储备相对不足,缺少高素质的服务业人才和专业技能。
然而,中部地区也存在一些服务贸易发展的优势:•地理位置优势:中部地区交通便利,紧邻沿海地区和发达地区,可通过地理优势吸引服务贸易资源。
•丰富的资源储备: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可以提供多种服务贸易需求。
•政府支持力度加大:中部地区政府近年来对服务贸易发展给予重大支持,推动了该地区的服务贸易发展。
二、中部地区服务贸易发展的策略分析1. 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中部地区应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通过鼓励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支持项目建设等方式,推动服务业的转型升级。
2. 改善交通和基础设施中部地区应加大对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交通运输的便利性,加强与其他地区的连接和对外交流。
同时,改善电信和互联网基础设施,提高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水平。
3.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中部地区应加大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提高人才储备和素质。
通过建设人才培养基地、引进外籍人才和合作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服务贸易的人力资源水平。
4.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中部地区应加强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参加国际展会、举办国际论坛等方式,扩大服务贸易合作的规模和范围。
我国服务贸易的劣势分析及竞争力提升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服务贸易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我国在服务贸易中面临着一些劣势,如服务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人才培养不充分等。
为提升竞争力,我国需要针对这些劣势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要改善服务业结构,应注重发展创新型服务业。
政府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科技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培育出更多高附加值的服务产品。
同时,可以通过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并建设科技创新园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和资源。
其次,创新能力不足也是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一个劣势。
服务贸易的核心是创新,需要不断提升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品质和效率。
然而,我国服务业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缺乏核心竞争力。
为解决这个问题,应加强创新体系建设。
政府可以提高科研经费投入,加强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结合。
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服务企业的创新积极性。
此外,应加强对服务创新技术的培训和普及,提高从业人员的创新能力。
再次,人才培养不充分是我国服务贸易的另一个劣势。
服务贸易的特点决定了人才素质对其竞争力的重要性。
然而,我国服务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远远超过供给,人才培养难以满足服务贸易发展的需求。
要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
可以通过提供奖学金、制定鼓励政策、加大专业培训等方式,激励更多人才涌入服务贸易行业。
此外,还可以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将实践教学纳入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我国服务贸易的劣势主要体现在服务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和人才培养不充分等方面。
要提升竞争力,应改善服务业结构,加强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
只有通过不断完善自身,才能在全球化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中国服务贸易的开放与竞争优势分析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服务业的开放和竞争优势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就中国服务贸易的开放和竞争优势展开分析,从政策、市场、技术、人才等不同角度探讨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一、政策支持:打造开放环境中国政府一直重视服务业的开放和发展,在国家政策层面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来支持服务贸易的开放。
首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逐步取消了服务业外资限制,推动了外资服务机构的进入。
其次,政府积极引入外资,鼓励跨国企业在中国设立总部、研发中心等业务支持机构,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此外,中国还通过减税、简化审批流程等方式,为服务业提供了更加优惠的发展环境,吸引了更多国际服务机构进入中国市场。
二、巨大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消费潜力。
中国服务贸易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也面向国际市场提供服务。
例如,中国旅游服务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境旅游市场之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游客。
此外,中国的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文化娱乐等领域也具有巨大发展潜力,为服务贸易的开放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技术创新:提升竞争力中国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为服务贸易的开放提供了强大支撑。
中国在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
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中国服务贸易在全球竞争中具备了巨大的优势。
例如,中国的移动支付技术已经远远领先于许多国家,使得境内外消费者在中国国内旅行和购物时享受到更便捷的支付服务。
四、人才储备:优势明显中国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特别是高素质的服务人才。
中国近年来大力推进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与此同时,中国留学生数量庞大,他们在完成学业后既可以留在国外就业,也可以回国发展,为中国的服务贸易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储备。
这些专业人才的国际化背景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使得中国在服务贸易中具备了明显的竞争优势。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_基于贸易竞争力指数的评价中国作为一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服务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服务贸易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中能够与其他国家相比拥有的优势和竞争力的体现。
本文将基于贸易竞争力指数对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分析和评价。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贸易竞争力指数的构成和计算方法。
贸易竞争力指数是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贸易数据和经济指标计算得出的。
一般来说,贸易竞争力指数包括出口竞争力指数和进口竞争力指数。
出口竞争力指数主要衡量一个国家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而进口竞争力指数则衡量一个国家进口商品的能力和竞争力。
在计算贸易竞争力指数时,需要考虑的指标通常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收入、劳动力生产率、物价水平、技术创新能力等。
这些指标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科技水平、人力资源、市场规模等方面的竞争力。
基于贸易竞争力指数的评价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客观的依据,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竞争力,发现潜在优势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来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
其次,我们可以从进口竞争力指数来评价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
中国在服务消费方面一直保持增长势头,越来越多的国内居民选择到国外消费和旅游,也不断增加了对外国服务的需求。
然而,中国在对外进口服务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的背景下,中国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合作,引进优质的服务资源,满足国内对服务品质和多样化需求的不断提升。
最后,要提升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还需要改善相关的政策环境和制度建设。
包括简化服务贸易的行政审批程序和监管要求,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此外,还需要加大对服务贸易的投资力度,培育更多的服务贸易企业和人才,推动服务贸易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服务贸易产业链。
综上所述,基于贸易竞争力指数的评价对于了解和提升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非常重要。
我国服务贸易的劣势分析及竞争力提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在服务贸易中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服务贸易仍存在一些劣势。
本文将首先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的劣势,然后探讨如何提升我国的竞争力。
一、我国服务贸易的劣势分析1.服务业发展不平衡: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旅游、金融和物流等领域,其他领域的服务贸易相对滞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教育、医疗、法律等服务领域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2.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以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服务为主,而高附加值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相对较少。
这导致我国在服务贸易中的竞争力较弱,难以与发达国家竞争。
3.人才短缺:我国服务贸易领域人才的培养存在短板。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在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吸引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
缺乏高素质的人才限制了我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发展。
4.法律、政策环境不完善:我国在法律、政策方面存在一些制约服务贸易发展的问题。
例如,服务业市场准入门槛较高,国内服务企业在境外市场开展服务受到限制等。
二、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1.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服务贸易领域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教育水平和培训质量。
鼓励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专业人才,同时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和留用力度。
2.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加大对高附加值和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同时,加强与国际知名服务企业的合作,引进外国先进服务企业。
3.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优化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加强对外服务贸易的立法和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4.增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的制定,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合作,共同解决服务贸易中的问题。
同时,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贸易领域开展合作。
5.增强品牌建设:加强对服务贸易品牌的建设和推广,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及对策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及对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服务贸易日益成为国际经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服务贸易领域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和机遇。
本文将从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首先,我们来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我国服务贸易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与发达经济体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创新能力不足。
创新是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我国目前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服务业内部的创新氛围还不够浓厚,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存在一定不足。
二是人才短缺。
服务贸易的发展离不开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支持。
当前,我国服务贸易领域普遍存在人才匮乏的问题,一些核心技术和高端人才依然需要引进。
三是制度环境相对滞后。
我国在服务贸易领域的市场准入、法律法规等制度环境还不够完善,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一是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政府应加大对服务业创新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研发经费和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养更多的服务业创新型企业。
二是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对服务贸易领域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工作,提高服务人才的专业素质,增加高水平人才引进政策的激励力度。
同时,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化人才。
三是加快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
政府应大力推进服务贸易的立法工作,完善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服务贸易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为服务企业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
四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的制定和改革进程,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借鉴他国成功经验,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总结起来,要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
政府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供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和人才培养体系,企业要加大创新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社会要加强对服务贸易的认知和理解,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是指中国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相对于其他国家的能力和潜力。
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既包括内部因素,也包括外部因素。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内部要素是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内部要素包括了中国的人力资本、技术创新水平、产业结构和市场开放程度等。
人力资本是指劳动者的教育背景和专业技能水平。
技术创新水平是指国家在服务领域的科研投入和创新成果。
产业结构是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市场开放程度是指国家对于外资和外国人员的准入要求和管制程度。
外部要素也是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外部要素包括了国际市场需求、贸易壁垒和国际竞争压力等。
国际市场需求是指国际市场对于中国服务的需求程度和特点。
贸易壁垒是指国际贸易中的关税、非关税障碍和限制性措施。
国际竞争压力是指来自其他国家服务贸易竞争的压力。
针对以上影响因素,现有研究利用实证方法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
中国服务业的人力资本水平相对较低,主要集中在低技能岗位上,限制了服务贸易的发展。
中国的技术创新水平也相对较低,服务创新能力不足,制约了服务贸易的竞争力。
中国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逐渐增加,但仍然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服务业发展还有差距。
市场开放程度也是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之一,中国在市场准入和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限制,这也限制了服务贸易的发展。
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既包括内部因素,也包括外部因素。
中国人力资本水平、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和市场开放程度等内部要素,以及国际市场需求、贸易壁垒和国际竞争压力等外部要素,都对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
未来,中国应该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市场开放程度,以提升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服务贸易是指在经济领域中,通过交换服务来进行的国际贸易活动。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我国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规模不断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服务贸易出口国。
特别是在旅游、建筑、文化创意、金融等领域,我国的服务贸易优势逐渐显现。
其次,服务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我国服务贸易结构逐渐由传统的旅游、运输等服务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知识、技术、研发等服务转变。
这有助于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再次,对外开放政策不断放宽。
我国通过取消或放宽对外资进入服务业的限制,吸引了大量外资进入我国市场。
这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与此同时,我国服务贸易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国际竞争压力较大。
虽然我国在某些领域具有竞争优势,但在其他领域仍然面临来自发达国家的激烈竞争。
其次,人才、技术等方面的短板。
服务贸易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和创新技术的支持,但我国在这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短板,需要进一步加强培养和引进。
此外,服务贸易规则和标准存在差异。
由于各国在服务贸易规则和标准方面存在差异,我国在开展服务贸易时需要面对各种不同的要求,增加了贸易的复杂性和成本。
综上所述,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还面临一些挑战。
为了进一步推动服务贸易发展,应加大对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领域的支持和培育,加强人才和技术的引进和培养,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的制定和改革,提升我国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中国是亚洲及全球经济的重要国家,其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经贸合作的深入推进,服务贸易已成为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维度。
本文将就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
一、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中国近年来的服务贸易的发展非常迅速,其增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截至2019 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已经升至4.6%,排名世界第二。
同时,中国服务贸易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包括旅游、教育、金融、文化等多个领域。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驱动力是政府支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服务业扩大对外开放、拓展服务贸易市场。
同时,政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引进,提高服务业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1.服务贸易的产品结构中国服务贸易的产品结构比较不平衡,仍主要以低技术含量的服务为主,高端服务仍相对较少。
同时,服务贸易的产品结构也呈现出地域集中的趋势,比如文化与旅游服务集中在少数城市。
2.服务贸易的市场开放程度中国服务贸易的市场开放度相对较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扩大民间投资和服务贸易市场的政策。
同时,中国加入了多个自由贸易协定,承诺开放服务领域。
但是,在实际市场中,有些国家对中国的服务贸易设置了非关税壁垒,影响中国出口竞争力。
3.服务贸易的人才队伍人才是服务贸易的核心资源,中国的服务领域人才队伍正在不断发展。
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已经成为服务人才的重要培训基地,同时,政府还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人才流动和创新创业。
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服务领域人才的整体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对于高端服务领域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4.服务贸易的服务水平服务水平是服务贸易竞争力的重要衡量指标,中国的服务水平总体上已经有了较大进步。
特别是在旅游和金融等领域,中国的服务标准和质量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但是,仍有一些问题存在,比如部分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还需要提高,部分服务流程还需要优化等。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现状分析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的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不可避免地面临巨大的挑战,此时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深入研究服务贸易对于我国不仅十分紧迫而且意义深远。
本文从研究服务业发展状况入手,从总量、结构、竞争力指数分析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标签:服务贸易竞争力一、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态势1.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日益上升,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仍偏小。
考核一个国家服务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例。
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1980年的20.6%上升到2001年的34.1%,再到2002年的34.3%。
尽管服务业发展水平有所上升,但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服务业所创造的GDP比重对发达国家60%~70%的水平望尘莫及。
2.服务业在就业人数中所占比例有所上升,但就业比例偏小。
第三产业是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行业并存的产业,它的发展不仅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并且能够促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例的大小是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成正比的,因而,就业人口在第三产业中分布的多少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2003年,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29.3%,而美国2000年达到了74.5%,同属发展中国家的巴西1998年也达到了62.6%。
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
3.服务业对经济的推动力,即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一定提高,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反映各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另一个重要指标是各种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工业化国家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是: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各个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极不相同。
在产业结构处于中低阶段时,第一、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当产业结构进入高级阶段时,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第一、二产业。
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我国服务贸易虽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与以美国为代表的服务贸易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本文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这3个指标分别对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历史纵向分析的同时,还将选取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这几个服务贸易出口前四位的国家进行横向比较。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国际市场占有率(简称MSI)是衡量一国(或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一个基本指标,指的是一国(或地区)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出口总额与该商品或服务的世界出口总额之比。
该指标反映的是一国(或地区)该商品或服务出口的整体竞争能力,比例越高说明出口竞争力越强。
计算公式为:MISij=Xij/Xwj。
其中,MISij表示i国j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Xij表示i国j产品的出口总额,Xwj表示世界j产品的出口总额。
纵向来看,如图3所示,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总体一直保持着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是我国所占的国际市场份额至今仍然比较小,到2012年也只有4.38%,这与我国货物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相去甚远。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服务出口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
横向来看,如表1所示,中国作为服务贸易出口排名第五的国家,与前四名的国家相比,其国际市场占有率与法国相当,比德国和英国稍弱,但与排名第一,国际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两位数的美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从具体的服务行业来看,呈现出两大特征:第一,我国除了运输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稍高于英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高于德国和英国之外,其他各项服务贸易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均低于前四名的国家;第二,与服务贸易出口前四名的国家相比,尽管我国在各个服务行业均不具有竞争优势,但不同服务部门与其他四国的差距却不尽相同。
如果说我国在传统服务行业中的运输和旅游服务与占比最高的美国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的话,那么高附加值服务行业如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金融服务以及通讯服务中,我国与其他四国尤其是美国的差距就是天壤之别。
我国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开放的重点领域由制造业转向了服务业,服务贸易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压力。
虽然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各省市的服务业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但各省市服务贸易竞争力到底处于何种水平?首先以我国整体数据为基础,通过实证的分析方法选出影响中国服务贸易的几个因素,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省市这些指标进行综合测算,将各省市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排名,并分析了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标签: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1 我国各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定量分析国际竞争力这一概念是在国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概念,它是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的直接产物。
目前普遍接受的国际竞争力的定义来自WEF,它将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定义为“一国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出口数额是能够代表一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
从产业的角度看,产品的出口额X是国外收入Y*、出口产品与其竞争性产品的相对价格(Pm/P*)以及替代品的相对价格(Pm/Ps)的函数1。
我们假设出口服务产品的替代品的相对价格和国外收入均保持不变,那么根据需求规律,出口额则是出口产品与其竞争性产品的相对价格的单调递减函数。
根据市场竞争理论,本国服务出口产品的价格是由成本(C)和利润加成比率(U)决定的,产品的成本(C)主要是由劳动投入成本(w)和人力资本投入成本(r)构成,利润加成比率(U),主要是由市场需求弹性(e)、企业的声誉的无形资产的贴现值(t)和市场竞争结构决定,因此,国内价格的函数表达式为:P=C (w , r) × {1+U (e ,t ,n)}2。
2 各个因素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的相关性分析假设:现阶段,我国的人力资本、国内生产总值,外商直接投资、货物贸易额、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1)以金融、通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产业对专业知识、技术的要求更加显著,人力资本对服务业竞争力的影响越来越大;(2)国内生产总值代表着一国国民收入的多少,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需求空间和基础环境,一国国民收入高,则对服务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都会相对提高;(3)外商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加也得以改善我国资本质量不高和知识、管理要素缺乏的现状,有利于外资企业提高我国服务产品供给水平和出口能力以及增加就业等方面的贡献,更长远和更根本的方面还在于外资企业通过示范、人员培训和产业前后向相关联等途径实现的“技术外溢”效应,从而可以带动提高我国服务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4)国内外很多学者的研究已经验证了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其中尤其是货物贸易对生产性服务贸易具有直接的显著促进作用。
李静萍(2003)在《影响国际服务贸易的宏观因素》一文中选取商品出口和商品进口等指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证明了货物的进出口对服务出口有显著的拉动效应;(5)国内服务业的发展为服务业的出口提供了产业支持,当今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由发达国家主宰其原因之一就是发达国家有着领先的国内服务业的支持。
依据原则:(1)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一定要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指标的选择、指标权重的确定、数据的选取、计算与合成必须以公认的科学理论(如统计理论、经济理论等)为依据,应当以较少的综合性指标,规范、准确地反映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2)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体系是一个可操作性强的方案,要尽可能利用现有统计数据,指标的经济含义要明确,口径要一致,核算和综合方法要统一,以达到动态可比,保证指标比较结果的合理性、客观性、公正性。
计算方法:首先利用SPSS12.0版软件计算得出各个变量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统计数据的相关程度,结果如表二所示:从软件的计算结果来看,各指标与服务贸易出口额的相关系数均在接近1的水平上,统计相关性显著。
其中,货物贸易进出口与服务贸易之间的相关性最强,其值高达0.994,这表明我国的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相互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货物贸易的发展带动了服务贸易发展,服务贸易反过来进一步促进货物贸易的提升。
产业增加值代表着产业本身的发展速度和潜力,第三产业增加值与服务贸易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83,表明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石,有效的推动服务贸易的出口。
在以上各指标中,仅有外商投资额与服务贸易出口的相关系数为0.877,相对其它值来看较低,但也大于0.85的临界值,通过检验。
由此可以得出,人力资本、收入水平、国内服务业发展状况、外商直接投资、货物贸易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之间存在着正向相关关系,这也从统计的角度验证了有关服务贸易出口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接着,对各个变量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采用如下数学模型:EXT=b + B1 (SN U)+B2(FDI)+B3(TA V)+B4(TIV)+B5(GTV)+B6(GDP)+ūtū=pūt-1+εt其中EX表示我国历年来服务贸易出口额,SNU表示在校大学生人数,FDI 表示外商直接投资额,TA V表示第三产业增加值,TIV表示第三产业投资额,GTV表示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GDP表示国民生产总值, εt 表示残差部分,将历年来的数据回归的结果如表3所列:回归方程为:EXT=(-8.416)+0.071+(SNU)+0.054(FDI)+0.003(TA V)-0.008(TIV)+0.004(GTV )+0.001(GDP)各个变量的t值均很小,方程的方差值为0.998,杜宾检验值为2.188,表明序列的自相关性并不显著,通过检验,且拟合优度较好。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受到其自身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内外诸多经济要素的多重作用,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的外在表现结果。
通过实证分析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本的积累,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涌入以及货物贸易的长足发展都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因此本文从以上六个方面对我国各地区的服务贸易竞争潜力进行测算排名。
3 我国各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根据上述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在校大学生人数、外商投资额、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投资额、货物贸易总额以及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变量,选取2003年我国各省市的相应数据,对我国各省市的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测算排名。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排名。
由于不同的经济指标具有不同的量纲,有的指标值数量级上也有很大差异,在应用主成分分析时先对所选数据做标准化处理。
利用主成分分析时提取三个主成分1、2、3。
同时,为取得更好的效果采用了6次因子旋转。
由表4可以看出,三个主成分对原始数据的解释度已达到96.069%,因此所选取的三个成分能够充分的反映原始变量的信息,三个主成分的解释能力均相当:第一主成分为33.296%,具有最强的解释力;第二主成分为32.977%;第三主成分略次,为29.795%。
表5中列明了所有主成分的构成:第一主成分包括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投资额,本文将其归结于相关产业支持因素;第二主成分包括省内货物贸易额、省内吸引外资额;第三主成分包含了在校大学生人数以及省内生产总值这两个指标。
分析我国各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可以发现: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各省发展差距很大,东部地区的竞争力指数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8个少数民族省区都属于竞争力较弱地区。
根据各省市指数将全国各省市划分为强竞争力地区(Ft≥0.40),次强竞争力地区(0≤Ft<0.40)以及较弱竞争力地区(-0.35≤Ft<0)和弱竞争力地区(Ft<-0.35)四个地区。
东部各省份拥有较强的竞争力:位居前五位的全部是东部各省,分别为江苏、广东、浙江、山东、上海,属于强竞争力地区;3个属于次强竞争地区,2个属于较弱竞争力地区,只有海南省属于弱竞争力地区;中部各省市中,除河南和湖北两省属于较强竞争力地区外,其余个省市均属于较弱竞争力地区;西部省份只有四川、陕西、重庆属于较弱竞争力地区外,其余全部微弱竞争力地区。
东中西三地区之间存在显著的竞争力差距的同时,各地区内部竞争力水平也极不相同,一些省市由于在某项指标上突出,其竞争力指数也就远远高于该地区其他省份。
从综合指数上看,江苏、广东两省的指数远远高于其他地区,成为全国发展服务贸易最具潜力的地区。
这两个省份处于前列的主要原因是各项指标的排名均靠前列,如江苏省,全国在校大学生总量以及吸引外资总额均位居全国第一,货物贸易额仅次于广东省位居第二位,省内生产总值排名第三位,第三产业投资额和增加值也均位居前列。
4 各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差距的原因分析形成个地区服务贸易竞争力差距的因素是多个方面的,也极为复杂。
第一,经济发展原因。
一个地区服务贸易发展的状况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首先,服务贸易是以服务业的发展为基础的,服务业的发展是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
经济发达的地区其人民收入水平较高,对于服务的需求高于经济不发达地区,这种高需求促进了当地服务业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其次,一个地区经济总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于第三产业的投资的数量,相关性分析表明第三产业投资额与服务贸易之间有着较强的相关性,经济总量大为政府加大对第三产业投资奠定了基础。
计算结果表明服务贸易与GDP总量以第三产业投资额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和0.974。
例如,四川省与陕西省的在校大学生人数、吸引外资额、货物贸易额以及第三产业增加值四个方面排名差距不是很大,但由于两省在省内生产总值以及第三产业投资额两项上差距较大,分别为12位和7位,因而造成两省的竞争力指数排名相差4位。
第二,人力资本原因。
服务贸易的发展离不开知识要素,交易产品以知识型软产品为主体是服务贸易的一个显著特点,以金融、通讯、计算机及信息服务以及保险为代表的现代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的提升更加依赖于知识要素的应用。
人力资本作为知识要素的载体和直接应用者更成为服务贸易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本直接影响着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发挥。
由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人力资本的储备量与服务贸易竞争力之间呈高度相关性。
在对各省市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出。
例如天津市和陕西省,天津市在人力资本上远远的落后与陕西省,其排名在全国各省市中仅位居二十二位,陕西省虽然在其他指标上落后于天津,但其在校大学生人数上远远领先,位居十二位,其综合排名也先于天津,位居十七位,天津位居十九位。
第三,货物贸易原因。
货物贸易的发展过程中蕴含着服务贸易的巨大机会。
货物贸易的发展促进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
货物贸易进出口的增加直接带动一国运输业尤其是远洋运输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