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立体正射影像数据库的概念_原理及其实现_李德仁
- 格式:pdf
- 大小:623.04 KB
- 文档页数:5
立体影像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近年来,立体影像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可以应用于虚拟现实、游戏、医学、教育等各个领域。
在此,本文将详细介绍立体影像技术的原理以及其应用。
一、原理立体影像技术,简单来说,是通过二维图像来呈现三维场景的一种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人眼的双目视差效应,即由于人眼距离较近,所以观察到同一物体时,双目视角有微小差异,这种差异被大脑解码后就能够产生深度感。
具体地,我们在观看一张立体影像时,图像被分为左右两幅,每幅图像都是从不同位置拍摄得到的,相当于我们用两只眼睛分别观看了不同的场景。
利用三维显示技术,将这两份不同的图像合成为一张图像,通过 3D眼镜观看时,左右眼分别只能看到其中一份图像,人眼就会产生双目视差,从而产生三维感。
二、应用1.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是近年来最流行的技术之一。
立体影像技术被应用在虚拟现实中,可以带来更加真实的体验。
在虚拟现实眼镜中,两只眼睛看到的画面不同,从而实现了深度感的效果,玩家可以更加身临其境地游戏或观看电影。
2.医学通过利用立体影像技术,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各种病症。
立体影像可以展现出病例的不同角度,让医生可以更好地观察患者的状态。
此外,在手术操作中,利用立体影像,医生可以更加精细地施行手术,减少手术风险。
3.游戏娱乐立体影像技术在游戏娱乐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利用不同的3D 眼镜,玩家可以获得不同的立体影像体验。
除了电视游戏外,动漫、影视上也非常常见。
例如,在影片《敢死队3》中,立体影像技术被大量运用,让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影片中的场景和人物。
4.教育在教育视频中,立体影像技术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表现形式。
教学视频中可以展示三维场景、图形等,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例如,在地理、物理、历史等科目的教学视频中,可以利用立体影像技术展示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
总的来说,立体影像技术是一个功能强大、应用广泛的技术,它可以让用户更加身临其境地体验各种场景,应用于各个领域带来更加直观、高效、精准的效果。
正射影像生成原理
正射影像是一种根据地球表面上的地形和倾斜角度将航空或卫星图像转换为垂直投影的影像。
它通过考虑相机的位置、方向和地面高程来消除图像中的透视畸变,使得在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点对应于地面上的一个确定位置。
正射影像生成的原理如下:
1. 三维地表模型:首先需要创建一个准确的地表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该模型包含地面的高程信息。
DEM可以通过激光雷达、测量仪器或其他遥感技术获取。
2. 相机参数计算:相机的内部和外部参数(例如焦距、相机姿态、航向)需要事先测量或估计。
这些参数用于定义相机观察场景的方式。
3. 照片匹配:将航空或卫星图像与DEM进行匹配,通过特征点提取和匹配算法找到图像和DEM之间的对应关系。
4. 几何校正:使用图像与DEM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图像进行几何校正。
这包括消除透视畸变、校正图像的旋转和倾斜,并将图像像素映射到地面坐标。
5. 亮度校正:为了使正射影像具有一致的亮度和对比度,可能需要进行亮度校正。
这可以通过考虑相机的光照条件和地面反射率来实现。
6. 投影转换:最后,将经过几何校正和亮度校正的图像重新投影到一个平面上,使得地面上的每个像素点都位于该平面上的特定位置。
这样就获得了垂直投影的正射影像。
总之,正射影像生成的原理涉及到地表模型、相机参数计算、照片匹配、几何校正、亮度校正和投影转换等步骤,通过这些处理可以将航空或卫星图像转换为垂直投影的影像,提供更精确和真实的地面信息。
数字正射影像(DOM)的制作及精度分析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数字正射影像的制作方法,对正射影像图的制作特点和精度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正射影像的发展趋势和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DOMDEM制作精度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digital projection is like making method, is like the graph of projective making feature and precision is analyzed,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projective is like and an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s.Keywords: DOM, DEM, production, precision1 正射影像图的制作1.1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概念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摄影测量已由模拟摄影测量发展到当今的数字摄影测量。
在数字摄影测量中,计算机不但能完成大多数摄影测量工作,而且借助模式识别理论,实现目标的自动或半自动识别(如识别框标和识别同名点等)和提取,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摄影测量的自动化能力。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普及,为以摄影测量为主要手段的我国测绘业带来了一场革命性变化。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则是数字摄影测量的主要成果之一。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 对数字化航空摄影影像,经逐像元进行投影差改正、镶嵌, 按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幅范围裁切生成的数字正射影像数据集。
它是同时具有地图几何精度和影像特征的图像,具有精度高、信息丰富、直观真实等优点。
在现阶段, 生产正射影像图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和单片微分纠正, 但它们的基本原理都很相似, 都是通过DEM 和原始扫描影像来生成正射影像, 在生产中, 通常根据设备情况, 地形情况, 影像情况, 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真实感场景模型制作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吕慧玲【摘要】To promote realistic scene modeling techniques and standardization of product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realistic scene modeling based on model fundamentals. Through experiments and analysis, DEM production and model seamline treatment which are crucial to the quality of production are identified.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process of the realistic scene is then developed. The real scene model produced by this process has a good visual effect, and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equals to the original image pairs. The product has a wide range of applicability and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fields of railway, highway, electric power,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为促进真实感场景模型技术的标准化与产品化。
结合真实感场景模型的基本原理,对影响真实感场景模型制作质量的因素进行深入讨论,对制作过程中决定产品质量的DEM制作和模型接边处理进行试验分析,总结出控制产品质量的方法,并制定标准化制作流程。
论天地一体化对地观测网与新地理信息时代_李德仁论天地一体化对地观测网与新地理信息时代李德仁邵振峰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 129 号,430079摘要:本文回顾我国测绘学科50年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天地一体化大测绘的组成及其特性,剖析了天地一体化对地观测网环境下测绘面临的挑战,阐述了天地一体化对地观测网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对新地理信息时代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信息化测绘,空天地一体化,对地观测,传感器网络,新地理信息时代。
1. 引言测绘科学50 年的发展经历了模拟法、解析法和数字化测绘的三个阶段,已经进入信息化测绘时代,测绘科学也从几何科学发展成为地球空间信息科学。
进入21 世纪以来,伴随着航天技术、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将可以从各种航天、近空间、航空和地面平台上,用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合成孔径雷达、激光雷达、太赫兹等多种传感器获取目标的多种分辨率影像和非影像数据,其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基于天地一体化观测网的测绘是大测绘,即从最初的几何、角度量测的科学发展成采用各种电磁波探测与传感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为主要手段,研究地球空间目标与环境参数信息的获取、分析、管理、存贮、传输、显示和应用的一门综合和集成的信息科学和技术。
随之而来的是信息处理的手段从人工的、分布式的多工序的发展成自动/半自动的、分布式的网络化实时处理系统。
天地一体化对地观测网是执行地球观测任务的(地理)空间观测网,利用观测网这种新型数据采集、查询、处理方法和系统来进行基于科学目的与应用的环境事件的地球感知,从而促进空间数据获取、处理、分发和应用。
人类不仅可以基于天地一体化对地观测网生产4D 产品,而且可以提供定制化、实时的灵性服12务。
例如,NASA 使用观测网耦合 MODIS、EO-1、UAV 进行了森林野火突变监测与快速反应实验,并成功应用于2008 年南加州森林火灾的监测,使观测规划、处理、评估从以前的30 天提高到目前的 7 天;欧盟的 SANY(Sensor Anywhere) 使用观测网耦合地面传感器,进行了地质灾害、水资源安全的监测与预警;国际对地观测组织GEOSS 把基于观测网的卫星星座观测作为未来 10 年的核心计划,并已成功应用于 2007 年的非洲洪水监测及 2008 年的缅甸洪灾监测。
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李德仁龚健雅邵振峰*摘要:本⽂分析了数字地球的发展及其取得的成就,探讨了伴随着IT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出现的传感器⽹络和物联⽹这⼀新的基础设施,设计了基于全IP架构的物联⽹的平台框架和典型应⽤,并展望了从数字地球发展到智慧地球的趋势和美好前景。
关键词:数字地球传感器⽹络物联⽹智慧地球数据服务功能服务⼀数字地球及其取得的成就前美国副总统阿尔·⼽尔在1998年提出数字地球时,为我们勾勒出⼀个诱⼈的虚拟地球景象,使真实地球作为⼀个虚拟地球进⼊了互联⽹,使普通⽼百姓,甚⾄⼀个⼩孩⼦都能⽅便地运⽤⼀定的科学⼿段了解⾃⼰所想了解的有关地球的现状和历史,既能获得⾃然⽅⾯的信息,如地形、地貌、地质构造、⼭脉河流、矿藏分布、⽓候⽓象等,也能获得⼈⽂⽅⾯的信息,如经济、⽂化、⾦融、⼈⼝、交通、风⼟⼈情等,真可谓“全部地球尽收眼底”。
这个虚拟的数字地球以空间位置为关联点整合相关资源(以地理信息系统和虚拟现实技术集成各类数据资源),实现了“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See everything on Web)。
*李德仁,中国科学院院⼠,中国⼯程院院⼠,国际欧亚科学院院⼠,武汉⼤学教授、博⼠⽣导师,主要从事以遥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NS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及其集成为代表的空间信息科学的科研和教学⼯作。
龚健雅,博⼠,武汉⼤学教授,博⼠⽣导师,测绘遥感信息⼯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邵振峰,博⼠,武汉⼤学测绘遥感信息⼯程国家重点实验室3S集成研究室。
图1真实地球和数字地球的关系数字地球是⼀个⽆缝的覆盖全球的地球信息模型,把分散在地球各地的从各种不同渠道获取到的信息,按地球的地理坐标组织起来,既能体现出地球上各种信息(⾃然的、⼈⽂的、社会的)的内在有机联系,⼜便于按地理坐标进⾏检索和利⽤。
数字地球是信息化的地球,它包括全部地球资料的数字化、⽹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过程在内]8[。
李德仁院士成果简介
佚名
【期刊名称】《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22(49)6
【摘要】一、将国产卫星遥感影像定位精度从300米提高到5米,开创了国产卫星高精度测图从国内走向全球的新时代。
1985年,李德仁在留德期间,首创了偶然误差、系统误差、粗差的可区分性理论,以及系统误差和粗差检测方法。
德国洪堡基金评委Grafarend教授等一致认为他“解决了一个测量学的百年难题”;他提出的粗差检测“选权迭代法”,被国际摄影测量界称为“李德仁方法”,联邦德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1988年授予他汉莎航空奖。
【总页数】1页(PF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兄弟院士李德仁、李德毅
2.从对地观测卫星到对地观测脑——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
3.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秀出遥感技术的力量
4.中国著名的科学家李德仁院士七十华诞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授予李德仁院士名誉博士学位
5.李德仁院士简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32卷第11期2007年11月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Geo matics and Informa tion Science of W uhan U niver sity Vo l .32N o .11No v .2007收稿日期:2007-08-23。
项目来源:国家973计划资助项目(2006C B701300);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6BAB10B01-B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201044)。
文章编号:1671-8860(2007)11-0950-05文献标志码:A无缝立体正射影像数据库的概念、原理及其实现李德仁1 王 密1 潘 俊1 胡 芬1(1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市珞喻路129号,430079)摘 要:为了充分地开发和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所形成的立体模型,在二维无缝正射影像数据库的基础上,提出了无缝立体正射影像数据库的概念,即在摄影测量所形成的区域范围内,利用原始影像、定向参数及DEM ,通过数字投影处理的方法,用无缝镶嵌的数字正射影像和立体辅助影像形成对摄影区域范围内无缝立体覆盖,即可以恢复摄影时记录的地形表面和地物碎部的三维信息,又可以通过立体观察设备进行无缝立体观察、浏览量测。
为了方便立体观察、高精度立体量测和应用,对数字正射影像、立体辅助影像、像片定向参数及其DEM 通过数据库的方式进行管理,形成区域范围内的无缝立体正射影像数据库。
试验表明,无缝立体正射影像数据库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无缝立体正射影像数据库;数字正射影像;立体模型中图法分类号:P231.5 航空摄影测量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三个发展阶段[1]。
基于像片对的立体模型是摄影测量的核心和基础,通过模拟、解析或数字的方法恢复立体模型,然后在模型上进行立体量测采集地物、地貌数据,形成数字正射影像、数字地面模型和线划图产品,是摄影测量的一个主要特征[2-4]。
INPHO摄影测量系统是由世界著名的测绘学家Fritz Ackermann教授(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的博导)于上个世纪80年代在德国斯图加特创立,并于2007年加盟Trimble导航有限公司。
历经三十年的生产实践、创新发展,INPHO已成为世界领先的数字摄影测量及数字地表/地形建模的系统供应商。
INPHO支持各种扫描框幅式相机、数字CCD相机、自定义相机、推扫式相机以及卫星传感器获取的影像数据的处理,其模块化的产品体系使得INPHO极为方便地整合到其他工作流程中。
为全球各种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精确的软件解决方案及一流的技术支持,其代理经销商和合作伙伴遍布全球。
Match-AT——高精度、高效率、高稳定性的空三软件MATCH-AT基于先进而独特的影像处理算法为用户提供高精度、高效率、高稳定性的航空三角摄影测量软件。
对于各种航空框幅式相机、数字框幅式CCD相机、推扫式ADS40相机甚至无人机承载的数码相机等获取的影像均可实现完全自动化的高效空三处理。
对于沙漠、水域等纹理较差的区域都可实现自动、有效的连接点匹配。
inBlock——灵活平差、相机校正软件inBLOCK是新一代测区平差及相机校正软件。
结合先进的数学建模和平差技术,通过友好的用户界面,极好地实现交互式图形分析。
支持多种传感器的灵活平差,包括胶片、数字框幅式相机、GPS和IMU,同一测区内支持多相机及特定相机的自校准。
Match-T DSM——自动而精确地DTM/DSM提取软件MATCH-T DSM自动进行地形和地表提取,从航空或卫星影像中提取高精度的数字地形模型(DTM)和数字地表模型(DSM),为整个目标测区生成无缝模型。
自动选择最适影像进行智能多影像匹配,生成的DSM可以媲美LIDAR点云数据,尤其适于城市建模的应用。
DTMaster——方便、快捷的DTM/LIDAR编辑软件DTMaster 为数字地形模型或数字地表模型的快速而精确的数据编辑提供最新的技术。
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JX4C DWP)制作无缝正射影像的经验
与技巧
张彦丽;李兴梅
【期刊名称】《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年(卷),期】2004(027)006
【摘要】在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应用工作中以及进行正射影像数据库的建库实际作业当中,制作无缝正射影像数据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并总结了一些制作无缝正射影像数据的作业方法和技巧,仅供同行参考.
【总页数】3页(P59-61)
【作者】张彦丽;李兴梅
【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兰州,730070;甘肃省测绘局,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31.5
【相关文献】
1.采用jx4c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绘制线路横断面 [J], 卓云
2.应用VirtuoZo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制作数字正射影像的方法及常见问题 [J], 芦莹莹;荣光
3.浅谈基于JX4C DPS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制作方法 [J], 张晓伟;韩建平;万里萍
4.基于VirtuoZo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正射影像制作 [J], 郜文杰
5.基于VirtuoZo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的正射影像制作 [J], 贾秋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用匀光匀色建立色彩一致性无缝DOM影像数据库的方法研究陈科;黄天勇;闻平;栾有昆;杨林波【摘要】针对建立大型无缝影像数据库的影像数据特点,深入分析单幅影像内部以及多幅影像之间光照不均匀的影响因素,提出基于高斯低通滤波的单幅影像匀光方法和基于Wallis滤波的多幅影像匀色方法,结合工程实践,探讨相应的匀光匀色处理的具体技术流程.实验表明,方法简单实用,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可以快速高效地获取大范围大场景无缝DOM影像数据,和传统的方法相比,较好地解决了色彩一致性问题.【期刊名称】《测绘工程》【年(卷),期】2014(023)002【总页数】4页(P66-69)【关键词】匀光匀色;色彩一致性;高斯滤波;Wallis滤波;DOM影像数据库【作者】陈科;黄天勇;闻平;栾有昆;杨林波【作者单位】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测绘地理信息分院,云南昆明650041;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测绘地理信息分院,云南昆明650041;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测绘地理信息分院,云南昆明650041;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测绘地理信息分院,云南昆明650041;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测绘地理信息分院,云南昆明65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751影像数据作为空间数据的一种载体在地理信息领域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建设国家空间基础数据设施中,影像数据起着重要的基础数据信息层的作用[1]。
数字正射影像(DOM)是“数字地球”和“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缝DOM影像库与“3S”技术集成可以提供一个三维立体显示、量测、设计、分析和数据采集、更新的环境[2]。
因此,建立多尺度、大范围、高效的无缝DOM影像库不仅是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的迫切需要,同时也能满足诸如电力、规划、铁路、公路等行业应用的现实需求。
近年来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影像数据采集的速度和质量有了大幅提高,特别是无人机航测平台的广泛应用,使得快速、低廉地获取大范围重叠影像数据成为可能,这直接加速了后续开发和行业应用[3]。
第1卷第1期1997年2月遥 感 学 报JOU RNAL OF REMO TE SENSINGV ol .1,No .1Feb .,1997 *该文得到国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支持.收稿日期:1996年9月13日;收到修改稿日期:1996年10月28日论RS ,GPS 与GIS 集成的定义、理论与关键技术*李 德 仁(武汉测绘科技大学 武汉 430070)摘 要 该文从什么是GPS 、RS 与G IS (简称三S )的集成开头,讨论三S 集成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些理论与关键技术,最后介绍各种可能的集成应用系统。
关键词 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集成1 GPS 、RS 与G IS 的集成空间定位系统(目前主要指GPS 全球定位系统)、遥感(RS )和地理信息系统(GIS )是目前对地观测系统中空间信息获取、存贮管理、更新、分析和应用的3大支撑技术(以下简称“3S ”),是现代社会持续发展、资源合理规划利用、城乡规划与管理、自然灾害动态监测与防治等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地学研究走向定量化的科学方法之一。
这3大技术有着各自独立、平行的发展成就:GPS 是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测时定位、导航系统,可为航空、航天、陆地、海洋等方面的用户提供不同精度的在线或离线的空间定位数据;RS 在过去的20年中已在大面积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未来5年之中还将会在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3个方面,全面出现新的突破;GIS 技术则被各行各业用于建立各种不同尺度的空间数据库和决策支持系统,向用户提供着多种形式的空间查询、空间分析和辅助规划决策的功能。
随着“3S ”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和应用部门逐渐地认识到单独地运用其中的一种技术往往不能满足一些应用工程的需要。
事实上,许多应用工程或应用项目需要综合地利用这3大技术的特长,方可形成和提供所需的对地观测、信息处理、分析模拟的能力。
例如海湾战争中“3S ”技术的集成代表了现代战争的高技术特点,而且“3S ”技术的集成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导航、捕鱼、公安、消防、保险、旅游等不同行业,将产生愈来愈大的市场价值。
数字正射影像技术方案1. 引言数字正射影像技术是一种将航空遥感影像或卫星遥感影像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将地面三维点的像素位置精确地投影到平面地图上的处理方法。
该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领域应用广泛,能够提供高精度的地理数据,支持各种地理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应用。
本文将介绍数字正射影像技术的原理、流程以及相关应用,并针对数字正射影像技术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2. 数字正射影像技术原理数字正射影像技术的核心原理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图像处理,对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和投影变换,将影像上的像素点与地面上的实际地理坐标点相对应,从而实现影像的投影与地图的精确定位。
主要的步骤包括:•若干个DSP节点(Digital Signal Processer)进行数据采集和定位•数据预处理:包括图像辐射校正、大气校正等•影像几何纠正:包括内方位元素的精确计算、外方位元素的确定等•影像几何校正:根据内外方位元素计算校正后的影像位置•输出正射影像:输出具有地理坐标的正射影像3. 数字正射影像技术流程数字正射影像技术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数据采集和预处理在开始数字正射影像技术前,首先需要进行航空或卫星遥感的数据采集。
采集的数据需要经过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大气校正等。
步骤二:影像几何纠正影像几何纠正是将航空或卫星遥感影像的位置、姿态信息转换为内外方位元素的过程。
通过计算机视觉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以计算出高精度的内外方位元素。
步骤三:影像几何校正影像几何校正是利用内外方位元素对影像进行校正,将影像上的像素点转换为地面上的实际地理坐标点。
这一步骤需要对影像中的每一个像素进行计算,将其投影到地图上的相应位置。
步骤四:输出正射影像经过几何校正后,就可以得到具有地理坐标的正射影像。
根据实际需求,可以输出不同空间分辨率和格式的正射影像。
4. 数字正射影像技术方案应用数字正射影像技术在以下领域有广泛的应用:4.1 地理信息系统(GIS)数字正射影像技术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地理数据,用于构建地理信息系统(GIS)。
李德仁:测绘遥感领域十个前沿技术都在这里了!三维重建、室内定位、数据挖掘、SAR雷达、影像与数据融合、在线地图还有激光扫描……想要了解行业内前沿技术的机会并不多。
更何况这些是由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各个工作小组确定下来的。
武汉大学的李德仁院士告诉记者,ISPRS为了适应行业快速发展,以及行业内“产、学、研”人员需求的快速变更,决定每两年召开一次地球空间周(ISPRS Geospatial Week),也就是我们简称的GSW。
GSW上,由ISPRS各个工作组的组长、副组长与主办方也就是武汉大学共同确定行业内最前沿的话题,共同讨论最新成果及遇到的问题。
话题的呈现形式就是各专题研讨会(Workshop)。
比如今年9月在武汉举行的GSW2017上,在线地图论坛就是由ISPRS IV/4工作组、III/8工作组、和V/4工作组共同组织的。
眼看就要九月份了,李院士听说有些人还不知道GSW是干嘛的,表示十分着急啊!(如果连GSW都不知道是什么的请点这里复习一下…) ISPRS Geospatial Week2017, 在中国等你来李德仁院士:今年9月,数百名国外测绘遥感专家将空降武汉李德仁给你写的一封信前两天记者就为这事又跑了一趟武汉,李院士直接说:我这回把10个Workshop挨个说一遍,你们就知道这些前沿技术说的到底是哪些事了!冰雪聪明的记者立马领会了院士言外之意:该说的都说了,来不来,就看你了。
好了,还是看看院士是怎么解读本次GSW上的十大前沿技术吧!李德仁今年的会议上有十个主题论坛,这些主题由ISPRS和会议主办方共同确定。
具体而言都是要由ISPRS工作组的组长、副组长参与策划的。
这次的几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PhotoGA,摄影测量3D重建和地学应用。
综合倾斜摄影、激光扫描、雷达测量来做自动化三维建模,三维模型会有很多的地学应用,会应用于室内导航定位,文物的保护,大城市的三维分析和环境污染分析等。
★█让中国测绘走向世界【李德仁】【大测绘论】50年来,我国测绘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测绘事业走过了30年模拟法的时代;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实现了从模拟法向数字化测绘的转换。
3S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字化4D产品不断地充实国家级和省市级空间数据库。
进入21世纪,我国开始走上信息化测绘的时代,测绘科学技术已发展成为服务于各行各业的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
下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已列入未来15年国家16个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中,对地观测与导航也列为国家863的一个新领域。
信息化测绘的发展趋势是:时空信息获取的天空地一体化与全球化;时空信息处理的定量化、自动化与实时化;时空信息管理与分类的网格化与智能化;时空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大众化与普适化。
到2020年,我国将拥有100颗以上各种分辨率的对地观测卫星,我们将有由30颗导航卫星组成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再加上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和数字地面测量技术,天空地一体化的信息化测绘技术前程似锦。
我们一定要搞大测绘,不要搞小测绘。
测量控制成果和系列比例尺地图是测绘的主要产品,但它不是测绘的最终目的,我们要树立地球空间信息为大家的观念,努力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民务服务,要将地理空间数据与统计、人口、社会经济等非空间数据相结合,在网格技术支持下为各行各业,为全社会、全体公民直接服务。
各种基于位置的服务(LBS)技术将实现空间信息大众化,支持精准农业、智能化交道、网格化信息服务等。
长期以来测绘是按规范进行,凡是规范规定的目标和要素就要进行测量。
现在这已不能满足上述的全社会服务需求。
我们应当倡导按需要测量。
如果把可量测的航空/航天/地面立体影像存放在电子计算机中〈第5D产品),并配以相应的应用软件就可以让用户按照他们的需要进行直接的高精度量测。
林学家可以方便地量测树冠面积、树木高度;地质学家可以对坡度、走向、断裂和岩石产状进行直接量测;城市规划师可以直接量测每栋房屋的具体参数.....长期以来测绘是多工序大分工的作业流程,生产周期较长。
随着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实现了从空中和太空来观测和感知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理想,并能将所感知到的结果通过计算机网络在全球流通,为人类的生存、繁荣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在20世纪后半叶,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和技术,迅速地成长起来。
一、遥感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1.航空航天遥感传感器数据获取技术趋向三多(多平台、多传感器、多角度)和三高(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和高时相分辨率)从空中和太空观测地球获取影像是20世纪的重大成果之一,短短几十年,遥感数据获取手段迅猛发展。
遥感平台有地球同步轨道卫星(35000km)、太阳同步卫星(600-1000km)、太空飞船(200-300km)、航天飞机(240-350km)、探空火箭(200-1000km),并且还有高、中、低空飞机、升空气球、无人飞机等;传感器有框幅式光学相机、缝隙、全景相机、光机扫描仪、光电扫描仪、CCD线阵、面阵扫描仪、微波散射计雷达测高仪、激光扫描仪和合成孔径雷达等,它们几乎覆盖了可透过大气窗口的所有电磁波段。
三行CCD阵列可以同时得到3个角度的扫描成像,EOS Terra卫星上的MISR可同时从9个角度对地成像。
卫星遥感的空间分辨率从Ikonos Ⅱ的1m,进一步提高到Quckbird(快鸟)的0.62m,高光谱分辨率已达到5-6nm,500-600个波段。
在轨的美国EO-1高光谱遥感卫星,具有220个波段,EOS AM-1(Terra)和EOS PM-1(Aqua)卫星上的MODIS具有36个波段的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时间分辨率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小卫星技术的发展,通过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合理分布的小卫星星座,以及传感器的大角度倾斜,可以以1-3d的周期获得感兴趣地区的遥感影像。
由于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以及用INSAR和D-INSAR,特别是双天线INSAR 进行高精度三位地形及其变化测定的可能性,SAR雷达卫星为全世界各国所普遍关注。
第32卷第11期2007年11月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Geo matics and Informa tion Science of W uhan U niver sity Vo l .32N o .11No v .2007收稿日期:2007-08-23。
项目来源:国家973计划资助项目(2006C B701300);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6BAB10B01-B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201044)。
文章编号:1671-8860(2007)11-0950-05文献标志码:A无缝立体正射影像数据库的概念、原理及其实现李德仁1 王 密1 潘 俊1 胡 芬1(1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市珞喻路129号,430079)摘 要:为了充分地开发和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所形成的立体模型,在二维无缝正射影像数据库的基础上,提出了无缝立体正射影像数据库的概念,即在摄影测量所形成的区域范围内,利用原始影像、定向参数及DEM ,通过数字投影处理的方法,用无缝镶嵌的数字正射影像和立体辅助影像形成对摄影区域范围内无缝立体覆盖,即可以恢复摄影时记录的地形表面和地物碎部的三维信息,又可以通过立体观察设备进行无缝立体观察、浏览量测。
为了方便立体观察、高精度立体量测和应用,对数字正射影像、立体辅助影像、像片定向参数及其DEM 通过数据库的方式进行管理,形成区域范围内的无缝立体正射影像数据库。
试验表明,无缝立体正射影像数据库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无缝立体正射影像数据库;数字正射影像;立体模型中图法分类号:P231.5 航空摄影测量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三个发展阶段[1]。
基于像片对的立体模型是摄影测量的核心和基础,通过模拟、解析或数字的方法恢复立体模型,然后在模型上进行立体量测采集地物、地貌数据,形成数字正射影像、数字地面模型和线划图产品,是摄影测量的一个主要特征[2-4]。
通常,对于航空摄影测量立体模型的开发和应用仅仅局限于立体测图或立体判读应用,在获取有限的用户感兴趣的信息后,立体模型基本上就没有再被使用了[5]。
航空摄影测量是通过以立体模型为单元实现对摄影区域范围进行立体覆盖的,立体模型与模型之间存在着立体重叠范围,但是由于影像是以中心投影的方式获取的,在立体模型的重叠区域范围内无法实现像影像镶嵌那样进行无缝的镶嵌处理。
如果能够通过数据处理的手段,通过数字正射影像和立体辅助影像分别以正射投影和辅助投影的方式对摄影区域进行无缝覆盖,即能恢复摄影时地形表面所有的地形和地物信息,又能进行立体观察和立体量测,然后通过数据库的方式对数字正射影像和立体辅助影像以及像片参数和DEM 进行建库和管理,形成无缝立体影像数据库,通过立体无缝影像数据库提供一个可量测的无缝空间立体模型。
另外,通过无缝立体正射影像数据库可以真实地再现摄影时地形表面的三维信息,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为地形可视化提供一个经济、有效的补充手段。
为此,本文提出了无缝立体正射影像数据库的概念。
1 无缝立体正射影像数据库的概念和基本原理1.1 无缝立体正射影像数据库的概念无缝立体正射影像数据库是在摄影测量所形成的区域范围内,利用原始影像及其定向参数、DEM ,通过投影处理的方法,用无缝镶嵌的数字正射影像和立体辅助影像形成对摄影区域范围内的无缝立体覆盖。
它可以恢复摄影时记录的地形表面和地物碎部的三维信息,通过立体观察设备可以进行无缝立体观察和浏览。
为了方便立体观察、高精度立体量测和应用,对数字正射影像、立体辅助影像、像片定向参数及其DEM 利用数据库进行管理,形成无缝立体正射影像数据库。
第32卷第11期李德仁等:无缝立体正射影像数据库的概念、原理及其实现1.2 立体无缝影像数据库的基本原理为了满足立体量测和测图的需要,航空摄影测量通过在摄影时航向和旁向重叠形成了对摄影区域的立体覆盖,这种立体覆盖是通过中心投影形成的立体像对构成的,像对与像对之间具有重叠,具体地讲,地面上的每个点在不同的投影中心成像至少两次。
由于中心投影的透视特点,每个成像的像点都是经过投影中心成像的,这样使得相邻立体模型之间即便存在立体重叠,也无法进行像正射影像镶嵌那样的无缝镶嵌处理。
中心投影影像存在几何变形,为了方便使用,通常都要经过几何纠正处理转化成正射投影。
如果在正射投影的基础上形成一个与正射投影具有视差关系的辅助投影,如果视差的大小与地形起伏相一致,通过立体观察仍然可以恢复地形表面的立体几何模型,进而可以进行立体量测。
为此, Co llins等人进行了相关的研究[5-10],提出了立体正射像片对的概念,对于一个像对的一张像片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另一张制作立体辅助影像,通过正射影像和立体辅助影像恢复地形表面的三维信息。
由于传统的正射影像制作没有考虑地物碎部投影差的改正,因此,地物碎部的投影差仍然完整地包含在一个像对的左右正射影像中。
因此,在制作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个特性,使得正射影像和立体辅助影像的同名像点分别来自原始立体影像对的左右影像,这样,地形表面的地物碎部信息得以全部恢复,对于地形起伏信息的恢复,利用DEM通过正射投影和辅助投影的方式来恢复。
由于平行光投影不存在投影中心,所以对于一个区域来讲,具有投影范围无限扩展和无缝的特性,这为区域范围内的无缝立体覆盖奠定了基础。
立体无缝正射影像数据库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投影处理的方法,利用数字地面模型和原始的像片参数,分别通过正射投影和一个与正射投影具有一定视差的辅助投影的方式实现对摄影区域范围无缝的立体覆盖,正射投影通过正射影像来实现,立体辅助投影通过立体辅助影像来实现,然后对数据进行建库加以管理,形成无缝立体正射影像数据库[11]。
图1是无缝立体正射影像数据库的原理,辅助投影和正射投影具有α角度,图中显示的是正射投影和辅助投影断面。
1.3 立体无缝影像数据库的高精度立体量测与ADS40的立体量测原理类似,为了保证立体无缝正射影像数据库的高精度立体量测,在生图1 无缝立体正射影像数据库原理Fig.1 P rinciple of Seamless Stereo Or thoimag eDatabase成立体无缝正射影像数据库后,立体无缝影像数据库中除了保存正射影像和立体辅助影像外,还需要保存原始像片的方位元素和用于生成立体无缝正射影像数据库的DEM,将在立体无缝正射影像数据库上量测的同名点对转换到原始立体像片对精确解算量测点的坐标[12,13]。
2 立体无缝影像数据库的实现2.1 正射影像和立体辅助影像的生成无缝立体正射影像数据库的核心是生成数字正射影像和立体辅助影像,传统的数字正射影像的制作可以取立体重叠区域范围内的左右任意一个影像生成正射影像,但是,为了完整地恢复摄影时记录的地形表面的地形和地物三维信息,无缝立体正射影像数据库的生成对正射影像具有特殊的要求,必须保证制作无缝立体正射影像的每一对同名点来源于摄影时某个立体像对所构成的同名点,这样才能够保证地物碎部信息的完全恢复[12]。
因此,立体无缝影像数据库生成的关键是对原始中心投影的立体覆盖在立体模型与立体模型之间进行严格的区域划分,划分的结果使得地面上的每个点都可以归属到一个立体模型中。
图2是一个理想测区的像片分布图,以三条航带、每个航带6个模型为例来说明正射影像和立体辅助影像的生成过程。
如图3所示,正射影像和立体辅助影像的生成过程如下:①按照数字微分纠正的方法,将连续航空摄影区域范围内的每一张原始航空数字影像制作数字正射影像;②按照航空像片在航向方向的邻接关系,对摄影区域内的航空像片构建像对立体模型,同一航带内相邻的两张航空像片构成一个立体像对,由构成像对立体模型的左、右原始航空像片生成的正射影像分别作为该像对的左、右正射影像,像对立体模型的左、右正射影像构成该像对的立体正射影像;③取每个像对立体模型的左、右正射影像的重叠范围作为该像对951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7年11月图2 原始像对立体模型的排列F ig.2 A rra ng eme nts of P hoto-P air Models图3 正射影像和立体辅助影像的生成过程Fig.3 G ener atio n P rocedure of O rthoimage andStereo O rthoimag e Pair立体模型的立体范围,立体范围的边界线作为该立体模型的边线;④航空摄影区域内,在航向和旁向上相邻的像对立体模型的立体范围的重叠区域包含相邻像对立体模型的公共范围,该范围是相邻像对立体正射影像的拼接区域;⑤在正射影像的拼接区域内任意选取相邻像对立体模型的分界线作为相邻像对立体模型的立体正射影像的接缝线,由分界线或分界线和边线围成的区域构成每个像对立体模型的有效镶嵌多边形,将每个像对立体模型的有效镶嵌多边形范围内对应的左、右正射影像分别进行镶嵌,生成无缝镶嵌的左、右正射影像;⑥对左镶嵌的正射影像,根据数字地面模型引入人工视差,生成立体辅助影像,由立体辅助影像和右镶嵌的正射影像构成所需的可量测无缝正射影像空间的立体模型;或者对右镶嵌的正射影像,根据数字地面模型引入人工视差,生成立体辅助影像。
2.2 立体无缝正射影像数据库的建库和管理摄影测量的测区一般包含几百甚至上千个立体像对,生成的数字正射影像和立体辅助影像的数据量可多达几十甚至上百个GB,因此,必须通过数据库的方式进行建库、调度和管理,才能方便立体无缝正射影像数据库的应用。
立体无缝影像数据库的建库目的主要是为了方便数字正射影像和立体辅助影像所形成立体模型的立体观察、量测和应用方便,分别对数字正射影像和立体辅助影像进行管理,同时为了高精度立体量测,还需要把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和立体辅助影像的DEM和原始像片定向参数一同在数据库中加以管理。
由于数字正射影像和立体辅助影像以及数字地面模型数据都是栅格数据,具体的管理方式和关键技术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目前在技术上已经趋于成熟,主要是通过栅格分块、编码和金字塔结构来实现海量影像数据的管理,在实现上可以分别建立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库和立体辅助影像数据库以及DEM数据库;对于原始像片参数数据,由于数据类型简单,可以通过常规的关系数据库中的表格进行管理[14]。
3 立体无缝影像数据库的试验分析 按照上面的原理和方法,分别采用了不同比例尺的航片数据进行了试验。
下面给出了两组试验结果,试验数据参数见表1。
为了验证前面的结论,每组数据正射影像的分辨率分别与各自原始影像的分辨率基本相同。
952 第32卷第11期李德仁等:无缝立体正射影像数据库的概念、原理及其实现表1 试验数据参数T ab .1 P arameter s o f Experimental Data第一组第二组摄影机主距153.710m m 304.034mm 摄影比例尺1∶250001∶8000像片尺寸23cm ×23cm23cm ×23cm像片类型黑白彩红外像元尺寸25μm 25μm 摄影平均航高4225m 2090m DEM 地面分辨率12.50m 5m 正射影像地面分辨率0.65m0.2m 数据范围5条航带,每条航带5个模型3条航带,每条航带9个模型3.1 无缝立体影像数据库生成试验图4显示的是用第二组试验数据生成的无缝立体正射影像数据库的结果,图4(a )显示了制作正射影像和立体辅助影像生成过程中形成的每个像对的有效镶嵌多边形,图4(b )是无缝立体正射影像数据库通过红/绿互补色的方式表现的结果,通过红绿眼镜可以直接对立体模型进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