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2
信息技术思政内容总结报告
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还能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对信息技术思政的内容进行总结。
信息技术思政的核心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原理、操作系统、网络技术等。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
2. 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信息技术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创新和应用的手段。
学生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可以掌握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3. 信息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生需要了解信息技术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同时,学生还应该明白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建立良好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标准,保护个人隐私和网络安全。
4. 信息技术的社会价值。
信息技术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便利,还可以促进社会公平、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多样性等。
学生需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思考信息技术的价值,明白信息技术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为社会服务的手段。
通过信息技术思政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
还可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信息技术思政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对技术的深入理解,又包括对社会发展的关注和思考。
只有将技术和思政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政元素融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思政元素融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近年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和推动。
作为一门在高中阶段必修的学科,信息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信息技术教育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例如,学生缺乏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了解,以及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念。
为了弥补这些不足,将思政元素融入信息技术课程成为必然选择。
一、思政元素是什么?思政元素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素”。
它包括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
将思政元素融入信息技术课程,旨在通过对国家、社会以及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社会和道德观念,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思政元素融入信息技术课程的必要性1. 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家国情怀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应当使学生从小编码、简单的计算机操作中看到自己的较长时间、如今和未来的需求、责任和作用,使其具有高尚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信息技术行业是现代社会具有广泛应用的行业之一。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有利于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
3. 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日益成为重要的问题。
将思政元素融入信息技术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信息安全意识,培养他们正确处理个人信息和网络问题的能力。
三、思政元素融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1. 选题设计在信息技术课程中,选取与国家和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选题。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关于大数据应用的实践项目,让学生了解大数据的背景和应用,同时培养他们在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方面的能力。
人工智能技术融入高校课程思政的机遇与挑战摘要:思政课教学因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而获得了个性化、创新和提升教育质量的机遇。
同时,人工智能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提高思政课堂效率具有促进作用。
然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所面对的挑战包括但不限于其应用范围的限制、职业竞争的淘汰效应以及信息壁垒所带来的影响。
人工智能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运用存在认知偏差、过度依赖、内容单一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注重人工智能技术的合理应用,以平衡个性化教学和信息多样性,同时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和辩证的能力。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校思想政治理;机遇;挑战引言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深入渗透到各行各业,其中包括高等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目前我国对大学生思政课程改革高度重视,将人工智能融入到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
思政课教学因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而获得了全新的机遇,包括个性化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及教育质量的提升。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取得一定成效。
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系列棘手的挑战,包括技术的局限性、职业的淘汰效应以及信息的局限性。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思政课堂中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技术化路向1.1高校思政课堂改革技术化路径的形成高校思政课堂改革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推动下,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渠道之一,也是他们获取信息最为快捷的途径之一。
随着网络、多媒体和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知识的传播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学习方式也变得更加多元化。
高校思政教师自身素质也得到提高。
高校思政课堂改革受益于教学平台、教学管理系统以及在线学习资源的构建,这些技术支持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1.2高校思政课堂改革技术化路径的深化在高校思政课堂改革中,我们需要探索创新的教育理念,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确保他们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尊重。
信息技术与政治学科融合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点在学生的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如果他们对某一件事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就会焕发出无穷的激情、力量和智慧,而学习的兴趣往往与学习目的、意志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是否感兴趣,直接影响着他能否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所以,作为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如果开始就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这堂课其实已经成功了一半。
我们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热情,使学生处于获取知识的最佳状态。
本学期我上了一节公开课,有人评价说这节课的设计非常有创意,是这节课的亮点。
我过后总结这亮点其实来自于利用了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
我当时上的是七年级下册《人生自强少年始》,在上新课之前我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2007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朗诵节目《心里话》,它的内容如下:“要问我是谁,过去我总不愿回答,因为我怕,我怕城里的孩子笑话。
我们的校园很小,放不下一个鞍马;我们的校舍简陋,还经常搬家;我们的教室很暗,灯光只有几瓦;我们的座椅很旧,坐上去吱吱哑哑。
但是,我们作业工整,我们的成绩不差。
要问我此刻想说什么,我爱我的妈妈,我爱我的爸爸:因为,是妈妈把城市的马路越扫越宽;因为,是爸爸建起了新世纪的高楼大厦。
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
老师把她谱成了歌,同学把她画成了画。
作文课上,我们写下了这样的话:别人与我比父母,我和别人比明天。
打工子弟和城里的小朋友一样,都是中国的娃,都是祖国的花。
亲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全国的小朋友们,我向你拜年啦!”平时,我们很少看到学生会“流泪”,但在“春晚”上,他们看着自己的同龄人穿着朴素的衣服站在央视的大舞台上,听着他们的《心里话》,他们竟然落泪了,当听到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发出“别人与我比父母,我与别人比明天”的呐喊时,他们震撼了。
思政课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以提升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成为了当前教育教学领域亟需研究的课题之一。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往往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
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工具,为思政课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灵感。
探讨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和潜力,对于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意义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教学工作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这种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思政课教育教学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教学方法更加多样灵活,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信息技术还能够为思政课教育教学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和工具支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和途径,从而推动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
对于思政课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优势,分析信息技术如何促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探讨信息技术对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影响,最终揭示信息技术如何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将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提升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指导。
2. 正文2.1 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其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
全国高校思政课题是指在中国全国范围内,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研究主题或问题。
这些课题旨在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全国高校思政课题:
1. 思政课程改革与创新:研究如何通过改革和创新思政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评估方式等,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评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和影响,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3. 高校思政课程融入综合素质教育:研究如何将思政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和综合素质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讨如何通过思政教育,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5. 大学生思政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研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思政课程的互动性、趣味性和个性化教学效果。
6. 高校思政课程面向全球视野的拓展:探索如何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教育与国际视野结合,培养具有全球胸怀和全球责任感的大学生。
这些课题旨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创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体的研究课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研究方向进行选择和拓展。
试析高校教育的“混合教学模式”教育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推动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很多高校构建了校园网并实现互联,积极搭建网上教学平台,建设资源共享课程。
本文试图从高校思想政治课入手尝试利用教育信息技术开发、设计网络资源共享课程,优化教学模式,研究教学策略。
促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了一股e—learning浪潮,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提出了混合式教学理论(Blended Leaming),认为混合式教学是未来教育技术发展的趋势,是教育理念的又一次提升。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渗透到教育教学中,数字化教育教学更加深入人心,引起了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空前变革。
改变教师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发展,引发了基于“互联网+课堂教学”的改革。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必将产生深远影响,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数字化校园建设成为高校建设的热点,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也成为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专业建设的重要抓手。
本文着重探讨利用“混合教学模式”对高校思想政治课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理论与实践。
所谓“混合教学模式”Blending Learning(混合式学习,或混合式教学),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Blending Learning 是学习理念的一种提升,这种提升会使得学生的认知方式发生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角色也都发生改变。
这种改变不仅只是形式的改变,而是在分析学生需要、教学内容、实际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效果,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的意义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教育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一项成果。
高校思政课程教与学的深度融合路径及改革创新研究摘要:思政课程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关键一环。
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是贯穿于学生大学四年学业中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理念。
思政课程具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使命,通过思政课程的教学,学生们可以深入理解国家的宏伟蓝图,了解时代的发展变化,对历史、政治、文化、道德等方面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通过对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由此提出其“教”与“学”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程;深度融合;教与学引言:高校思政课程对学生思想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提高了他们的判断力、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为国家培养了思想观念正确的人才,推动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通过深入探究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寻找出高校思政课程深度融合的路径,借助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案例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创新,由此推进思政课程改革。
一、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一)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现状在高校教育中,思政课程是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也是学生行为规范、道德价值观、理论素养等方面培养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开展该课程活动过程中,却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兴趣减弱。
现在很多高校的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大同小异,缺乏创新和活力,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影响了教学效果。
其次,教师教学能力偏低,难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有些教师教学能力不足,教学方法单一,课程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作用不大。
第三,学生对此学习态度较差,教学效果不佳。
现阶段,许多大学生对思政课程存在抵触的情绪,对该课程重视程度不足,导致高校虽然设立了这一课程,但却难以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高校思政课程教学问题原因分析首先,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一方面是教师素质不高,缺乏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是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陈旧、过于死板,缺乏有效的互动与交流。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深化也是当前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
如何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受益,已经成为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提出一些关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平台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资源平台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可以借助这些平台建立一个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平台,将各类思政课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包括课件、教学视频、教学案例等等,让学生可以从一个更为综合的角度了解思政课内容。
平台还应该具备在线互动的功能,让学生能够在平台上进行线上学习和交流。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在线讨论,鼓励学生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思政课内容。
二、整合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整合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视频,将思政课的抽象概念具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还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比如采用虚拟实验室、模拟实践等形式,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思政课内容。
三、开展线上个性化学习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个性化。
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空间和机会。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定期跟进学生的学习进度,对于有需要的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辅导。
教师还可以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智能评测,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反馈。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思政课内容,还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四、建立互联网+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思政课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机遇,可以建立互联网+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探索□张丹丹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互联M +教台‘nternet Educati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摘要】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课、必修课,不仅向学生讲述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还传授实践操作技能,本文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着手,探讨基于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 感、职业素养。
提出课程融合思政元素、教学实践策略的教学改革方法探索。
【关键字】信息技术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引言:信息技术(又名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院校所有专业 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涉及计算机基础知识、W i n d o w s 7操作系统、W o r d 2010文字处理软件、Excel 2010电子表格处理软件、PowerPoint 2010演7K 文稿软件和计算机 网络基础及应用的知识技能。
这些知识技能,是信息化、数 字化时代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 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 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高职教育是进行职业素 养与专业技能的教育,更要抓好思想政治教育,更要明确“培 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1.1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大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生源多数来自农村籍或中职学校, 中职阶段是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计算机水平较好,能使用互 联网进行信息査询和熟练操作常用的办公室软件,并且取得 相应的资格证书;但非专业并且是农村籍学生对计算机了解 甚少,有些学生基本的开、关机和打字都不会,甚至没有接 触过电脑,面对这些学生在传授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 要润物无声地融入思政教育,这对授课教师是不小的挑战。
1.2教学内容单一许多髙职院校所选用的教材,是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常 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和相应的等级考试试题为主要内容实施教 学,在课堂上缺乏将计算机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 结合,尤其在信息时代,大数据环境下,如何引领学生树立 正确的的价值观,如何帮助学生利用好网络环境拓宽自己认 识社会的视野,做一名合格守法的“网民”,涉及较少。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当今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他们渴望更加丰富多元的教育内容和更加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
而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快速,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各种学习资源,拓展思想的广度和深度。
互联网也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更多创新的可能,例如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教育方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与发展,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的明确把握,有助于准确定位研究的重点,深入分析相关问题,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效的引导。
1.2 研究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互联网+时代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他们对于思想和政治教育的接受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需创新和改革。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为高校教育管理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互联网+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创新路径探索、案例分析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研究,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能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2. 正文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愈发多样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DOI:10.19551/ki.issn1672-9129.2021.10.018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探索与实践马跃春(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㊀呼和浩特㊀010070)从属课题:1.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 十三五 2019年度规划课题 ‘应用型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课题批准号:NGJGH20193812.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院级课题 ‘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现状研究与对策“课题批准号:2019003摘要: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种新理念,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一门面向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通识课程,受众学生较多㊁教育影响范围较广㊂本文结合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生源特点,根据 大学计算机基础 课程的教学内容,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探索在大学计算机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途径及方法㊂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应用型中图分类号:G641;TP3-4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9129(2021)10-0019-02㊀㊀习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㊁全方位育人㊂并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㊁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㊂因此,在把课程思政作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一种新理念下,教师就需要巧妙的在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立德树人教育做到润物细无声㊂1㊀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面向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通识课程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作为一名大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能熟练操作应用计算机已经非常重要㊂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很多,现又因教改课时量在不断减少,所以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讲授专业知识为主,忽略了思政教育工作㊂然而我们更应抓住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受众学生较多㊁教育影响范围较广的特点,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教学中,做到教书与育人同时完成㊂2㊀计算机基础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新时代培养的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不仅要有过硬的知识技能,还应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民族责任感㊂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热情和兴趣,而且通过对我国计算机界的重要人物㊁重要的科学成就的介绍,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真正实现专业知识学习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㊂而且在互联网时代下,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保证学生合理地使用计算机网络,防止受到不良思想影响㊂3㊀计算机基础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途径3.1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和能力㊂ 教好书 育好人 是教师的使命和责任㊂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要不断加强思政学习,提高自身的德育意识,自觉承担起课程思政的教育责任,积极寻求计算机基础课程与思想教育的融合点,确保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获得思想政治方面的启发㊂3.2结合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设计教学案例㊂依据专业特点和教学内容,挖掘隐藏的思政元素,设计教学案例㊂比如,在讲授计算机发展史时要讲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㊁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树立民族自豪感;在讲到操作系统时要讲美国对华为的打压与限制,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要让学生明白,要想战胜其他国家,我们就要努力教学体系㊂第一,强化基础概念教学,打好学习基础㊂在这些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并充分了解相关概念㊁拓扑结构等内容,熟悉国内外计算机网络的实际应用㊂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构建自身的计算机网络框架,为自身接下来更为深入的学习做好充分保障㊂第二,数据通信基本过程以及局域网络的构建㊂在掌握概念之后,让学生学习更为深入的通信交换㊁传输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数据链路层的成帧方法,了解常用的协议㊂在掌握这些内容之后,教师即可开展相关的实践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技能㊂第三,Internet各层协议㊂通过相关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网络体系结构中的网络层㊁传输层和应用层,以及各类应用的功能㊂此部分课程教学中,应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㊂2㊀多方位入手,推动课程教学发展总体而言,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结合中职阶段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针对计算机岗位的人才技能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㊂第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㊂人才培养目标的明确需要结合当前背景下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以及相关岗位对职工的技能要求而确定㊂为此,课程教师需要对当前的市场结构以及企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把握这些内容,明确人才培养目标㊂第二,坚持 生本 ㊁就业为导向的管理理念以及教学理念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的的学习体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尽量贴近学生的学习,还要符合企业的操作标准㊂此外,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侧重学生的引导而不是单一的知识灌输,切实提升学生的多元素养㊂第三,制定明确的人才培养方案㊂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当前教学以及实践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制定㊁落实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㊂在这一过程中,学校也可以强化与相关企业的合作,邀请企业专家一同进行方案的制定,让实际教学活动更具实效性与针对性,以此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㊂3㊀创新课程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创新是开展有效‘计算机网络基础“课教学的必要措施,也是推动教学革新发展的关键前提㊂在新时期背景下,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整体能力更为重视,要求他们在掌握必要知识㊁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强的职业素养以及职业认知㊂结合实际来看,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发展,整体教学效果也相对较差㊂为了达到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教师要重视新型教学方式的选择,坚持以学生探究为主的任务驱动法㊁线上线下学习法为主,从而开展更为有效的教学活动㊂以 线上线下 混合教学法为例,可以借此来构建趣味㊁高效学习课堂㊂例如,在 安装网卡 的实践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在课前整合教学内容,将ISP的选择㊁拨号上网的实施过程㊁网卡安装的措施等自学内容上传,要求学生在学习流程的引导下,主动进行课前预习,并完成线上自测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则是整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查看其中出错较多的地方,以便后续的针对引导㊂在线下的实践中,教师则需要结合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对其进行合理引导,并安排学生进行实践练习㊂整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㊂结语:综上所述,在中职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中深化教学改革,有利于推动教学发展,满足学生多元能力的发展需求㊂基于此,课程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落实必要措施,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㊁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等方式,进一步满足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推动课程教学发展㊂参考文献:[1]乐元.混合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数码世界,2021(01):175-176.[2]何谋生.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47):122-123.㊃91㊃DOI:10.19551/ki.issn1672-9129.2021.10.019技能竞赛对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导向李婵娟(广西电子高级技工学校㊀南宁㊀530031)摘要:新形势下,随着技能竞赛权威性与规范性的不断提升,技能竞赛就成为了技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方向㊂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路径中,不仅可以优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计算机专业技能,并且及时的发现问题,优化配置,整合经验㊂通过 以赛促教 的模式优化计算机专业教学,因此来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实践技能,增强教学效率㊂因此,本文首先提出了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之后,结合现状,针对性的制定出科学的改革措施与路径㊂关键词:技能竞赛;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图分类号:TP3-4;G71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9129(2021)10-0020-01㊀㊀1㊀问题的提出从当前的状态中看,技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已经在长期的专业教学发展中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㊂但是,随着计算机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张,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提升,社会对其的教学要求也上升了一个重要的档次㊂技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历程中,也需要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科学的使用教学方式,建立长远的发展目标㊂其中, 技能竞赛 的教学方式,具有自身独有的优势性,可以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基础,充分的学习与实践,在实践中自我学习,实现知识的升华[1]㊂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㊂利用技能竞赛中的优势性,贴近市场和行业,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㊂让学生在实践中,真实的感受到自己所学知识可以在哪里得到应用,明确职业的发展需求㊂激发学生的斗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㊂鉴于此,如何科学的使用技能竞赛促进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了目前形势下,众多学者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㊂2㊀技能竞赛对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导向路径2.1在技能竞赛基础上,优化专业课程结构㊂从本质上看,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需要在统一的路径中,以学生为本,以市场为基础,优化课程,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方式㊂计算机专业实践性较强,需要的技术性较高,如果单纯的使用 填鸭式 的教学方式,就很难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㊂此时,课程设置需要结合实际,统筹发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㊂计算机专业所涉及的内容较多,可以分为基础知识㊁网站建设㊁管理㊁网互联和制作动画片等相关的内容㊂例如:在学习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 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使用技能竞赛的方式,布置相关布线任务,融入光纤㊁屏蔽双绞线等知识㊂整合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提升学生熟练布线技能㊂学校也可以根据计算机技能竞赛,合理的设置课程,提高技巧建设,满足市场的发展需要[2]㊂2.2在竞赛项目上以 工作过程 作为核心实施实训教学㊂在 以赛促教 的基础上,教师需要有效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互结合起来,深入基础,结合内容,建立一个完整的项目㊂题目设置的时候,需要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相互结合,建立科学的改革路径,扩大组织的力度,提高合作性,吸引大家的注意力㊂例如:企业网搭建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建立实训教学,在企业的模拟中,建立真实的工作场景㊂提高角色的代入感,加大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的融合㊂增强学生在实际岗位中的操作技能,加大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缩小学生和企业之间的距离,提升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㊂将工作操作过程作为基础,建立实训教学㊂在动态化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就可以认识到阶段性的知识学习内容,保持立体的内容发展㊂2.3用技能竞赛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技能教学㊂实践一体化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统筹规划,以学生为中心,建立技能竞赛发展体系㊂教师和学生还需要根据往年的竞赛,针对优秀的作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深入基础,整合知识,扩大实践力度㊂另外,学校和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在竞赛中的表现情况,分析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项目建设的视野中,加大操作过程导向建设,扩大互动的力度,营造立体化的比赛环境[3]㊂还可以在学校中,建立社团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㊂此外,教师还需要根据现实的需要,根据学生与教师的反馈和评价,探究细微的市场变化,分析学生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针对性的调整课程方向㊂给予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满足市场化的发展需求,在教学中重点讲解出现的问题,以此来提高教学的质量㊂总结:随着社会的进步,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在课程改革优化的过程中,需要借助技能竞赛的优势性,建立层层选拔体系㊂促进教学改革,发展学校内涵建设,保持职业化的引领㊂技能竞赛的引领可以有效的打破教学常规,扩大精英队伍建设,提高合作的力度,增强教学的实践性㊂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创新教学方式,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满足职业化的岗位发展需求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喜欢,为以后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㊂参考文献:[1]杨志和,程望斌,许璇,杨正媛,胡玲,李婵鹃.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课程辅助教学策略研究[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02)[2]何宏宇.融合校园媒体宣传建构课堂项目教学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35) [3]孙超. 众创空间 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与计算机专业教育的融合[J].船舶职业教育.2019(06)学习,为国家的强大作出贡献;在讲到办公时可以让学生完成以爱国主义㊁革命伟人等为题材的手抄报设计,让学生重温历史,牢记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在讲到网络安全时通过校园贷㊁网络诈骗的案例,让学生知道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保密意识㊂3.3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中融入教学㊂(1)引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学习主动性㊂将教学案例中涉及到的思政元素,通过雨课堂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收集相关知识,拓宽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㊂(2)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教学效果㊂应用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插入一些具有思政元素的视频㊁录像,通过知识关联㊁案例介绍,提高学习兴趣改变以往专业课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有效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的目的㊂(3)采用讨论教学法,促进学生思考㊂对教学过程中涉及到思政元素的案例,要让学生积极进行讨论,不仅可以加深学习印象,还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㊁价值观,最终完成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全过程㊂在大学计算机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计算机教师应当引起重视,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积极推动育人理念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体现,在完成专业知识讲授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㊁职业认同感,达到了专业课程教学和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促使大学生正确看待和使用网络,用理性㊁辩证的视角看待社会㊂参考文献:[1]新华社评论员.立德树人,为民族复兴提供人才支撑[J].上海教育,2018(1):1.[2]计算机公共基础课 课程思政 教学探索[J].科教文汇,2020(487):82[3]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J].福建电脑,2020.36(10):191作者简介:马跃春(1980-),硕士研究生,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㊂㊃02㊃。
243Internet Education互联网+教育引言:本文从“课程思政”和《信息技术》课程的内涵、特点出发,分析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并探究一些有效途径,让学生通过学习、内化,知书达理,弘扬真善美,塑造优良品格,努力成为有人文素养、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的人。
一、课程思政的基本内涵“课程思政”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
基本含义: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
“课程思政”是深入贯彻落实“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的重要精神。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目标是立德树人。
新时代高职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品德,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应把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我们的老师应将思政元素悄无声息地溶解到每门课程中去,与知识传授有机的结合起来,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形成优秀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升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激励他们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奋斗。
因此“课程思政”在高职教育实现立德树人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非常重要。
二、思政教育融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信息技术涵盖信息的获取、表示、传输、存储、加工、应用等各种技术。
信息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基础支撑。
提升国民信息素养,增强个体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对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2]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或限定选修的公共基础课程。
课程因覆盖所有专业的学生,具有上课学生涉及面广、到课率高、学生重视、用途多操作性强、课堂效果好等特点,学生与教师接触时间多,由此决定了信息技术新时代高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探究【摘要】 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信息工作Information work2023/11(上)总第422期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实施高校思政课程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信息技术应用则是高校思政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中共中央、国务院曾提出“全面深化课程建设综合改革”;中宣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也提出要“逐步构建重点突出、载体丰富、协同创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思政课程是必然趋势。
一、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教学模式表面化。
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即教学模式表面化。
很多高校教师的思政教学完全依照教材,课堂上只是在传输教材上的知识和内容,缺少了生活化与实际化的内容,很容易导致思政课程教学内容停留在文字表面,学生无法深入到思想层面进行学习使得思想政治教学低效化和枯燥化。
(二)重视度不足。
目前,很多高校都只重视专业课程或技术技能等方面的教学,对思政课程的教学和改革有所轻视。
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在未来工作中,如果专业技术不能快速得到应用和体现,将会直接影响高校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发展[2]。
伴随着全球信息一体化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被教育领域所重视,但在实际高校的日常管理中,无论是对思政课程还是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明显不足。
(三)学生思想意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信息技术不断进步和更新的同时,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化硬件设备已经全面进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变了高校学生的生活和学习。
在此前提下,多数高校学生主要利用此类新技术进行通讯、娱乐或学习专业技能,很少会去学习思想政治。
这是因为学生并不具备在课后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思想政治的能力和意识。
同时,校方和教师的教学又没有拉近思政课程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缺少了实际性元素的支持,学生从心理层面无法真正接受和理解思想政治。
因此,多数高校学生会认为思想政治同自身的联系较少,当处于自我管理时则无法进行高效率的思政学习。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互联网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和应用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提高教育效果,成为当前高校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创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重要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
深入研究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势在必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和快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通过互联网平台拓展教育载体,提高教育效果和覆盖面。
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也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经验和借鉴,有利于推动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
本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推动价值,对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善和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1.3 研究内容研究内容可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深入挖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后续的创新提供依据。
其次,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包括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和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不积极态度等方面。
接着,研究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探讨如何借助互联网平台提升教育效果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篇一一、引言信息技术,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发展且持续更新的领域,以其独特的特点与优势逐渐融入到各行各业之中,尤其是教育教学领域。
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是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将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成为当今教育研究的新方向。
本文旨在探讨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融合模式、实施策略及影响效果,为进一步推动思政课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二、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融合的背景与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在思政课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增强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信息技术的引入,思政课教学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课程内容,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程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三、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融合的模式与策略1.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是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融合的重要手段。
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源,将课程内容以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从而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网络教学平台的运用网络教学平台是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应用。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实现线上授课、线上互动、线上作业等教学活动,同时还可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方式。
3. 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虚拟仿真技术是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它可以模拟现实场景,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加真实的教学环境。
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从而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知。
四、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融合的实践效果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已经在许多学校得到了实践应用。
实践表明,这种融合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运用以及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研究摘要:高校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形成的重要阶段,而作为高校应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做好学生这方面的引导工作,切实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基于此,本文主要就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面临的现状和困境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关于高校思政教育与学科教育有效融合的具体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融合随着近几年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高校教育工作开展提出更多的要求,特别是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需要高校积极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接收到现代化且符合实际需求的思想政治理念,同时还要将其融入在其他学科中,以此促进学生在自身发展中能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1]。
众所周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主要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而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明显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但是结合实际,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过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解决,需要教师和院校在教育工作中多加关注,积极采取有效对策,促进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序开展,顺应新时代发展趋势,完成思政教育与其他学历教学有效结合的教育工作。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结合实际可发现,不少高校学生在学习中过于注重专业知识,而对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提升则比较忽视,长期以往,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此,在现阶段高校教育工作中不断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十分有必要[2]。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到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治教育。
所谓的政治教育就是指学生在自身发展中能够做到爱国、爱家,并拥护党的领导。
二是,法律教育。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会让学生对法律具有的内涵进行深入了解并明确,因而学生在自身发展中遵守法律则是法律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三是,理想信念。
对于高校而言,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成才之路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研究张星(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100018)摘要: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加强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既符合教育信息化潮流,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
两者的融合既需要硬件平台,又需要软件媒介。
在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加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需要高度重视教学思想、教学手段、考评机制、财力投入、教学实效等方面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大学;思想政治课;信息技术;融合;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41;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1-0016-02【高教与成才研究】作者简介:张星(1970-),男,山东滨州人,讲师,硕士,从事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研究。
信息化浪潮已经形成澎湃之势,电脑、手机、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状态。
在浩浩荡荡的信息化潮流面前,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迫切需要与时俱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因此,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加强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在增强吸引力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一、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加强与信息技术融合的重要意义现代教育的外部环境呈现出复杂和多元的特性,因此,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加强与信息技术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1)符合教育信息化潮流,有利于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手段。
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和他们的父辈截然不同,他们是伴随着电脑、手机、互联网这些信息化平台成长的,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已经打上信息化的深深烙印。
因此,大学思想政治课如果要吸引住青年大学生,就必须与时俱进,加快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2)能够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
青年大学生是随着信息化潮流成长起来的,因此,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尽可能采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以动漫、游戏、仿真体验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才能激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使得他们感觉到思想政治课生动、灵活的一面。
大学生自身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听得进去,才感觉不到思想政治理论的枯燥,才乐于参与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之中。
(3)能够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积极性,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思想政治课教师有了教学积极性,就会在信息化环境下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注重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借助不同的信息化平台的使用,思想政治课教师能使课堂教学和实践方式更加多样化,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
二、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基本途径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是整个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
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需要基本的媒介和平台,目前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信息化硬件平台。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高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包括手机、电脑和投影仪等终端设备。
其中,大学生最喜欢的是手机和个人电脑,而投影仪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授课时使用较多。
手机是大学生几乎时刻不离身的信息化平台,具有携带方便、信息交流快捷的优势。
高校教师通过蓝墨云等手机APP 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信息化改革的主要探索方向,得到学生的欢迎和认可。
今后如何有效利用手机终端来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进而提升教学效果,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电脑在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与手机一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业余时间利用个人电脑进行学习与娱乐的频率是非常高的。
因此,个人电脑是除手机之外的另一个重要信息化平台,是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的信息化工具。
现在,有不少思想政治课教师开始利用个人电脑进行课前预习指导、课上讲解以及课后作业布置、审阅和上交。
如何更好地发挥个人电脑平台在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师还需要深入研究。
(2)信息化软件媒介。
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除了要合理利用硬件平台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充分利用游戏、动画、微课以及仿真体验等软件媒介。
伴随游戏成长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如果能够把相关知识点编为游戏内容,把相对枯燥的知识融入到游戏中,就能实现寓教于乐,极大地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
动画也是当代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一种媒介,高校教师如果能把思想政治课内容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使思想政治课的面孔变得温和可爱,同样也能吸引大学生的眼球,得到大学生的欢迎和接纳。
微课融合视频、图片、音乐、文字等元素,它在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课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高校教师可以专门制作成微课发布到学校网络上,让大学生用手机下载后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加深理解与记忆。
仿真体验又称为VR 体验,是利用相关信息化软件给大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帮助大学生理解抽象的道理,达到教育大学生、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
当前这一媒介正处在蓬勃发展之中,其具有超强的现实感和震撼力,必将对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产生重要影响。
三、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信息技术进一步融合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呈现一种加成才之路速趋势。
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高度重视。
(1)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加快转变教学思想。
在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是以教师的教学思想转变为前提的,否则平台再好也没有存在价值。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力量,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加快转变教学思想,注重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创新信息化条件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新模式和新途径,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当前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教师在信息化面前表现出不适应,没有积极引进和吸收信息化教学手段,个别教师有时在思想上还有所抵触,没有走在教学信息化改革的最前沿,因而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2)信息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要有机结合。
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一方面需要积极接受和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另一方面,在信息化平台的使用过程中要避免片面化,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手段。
一些传统教学手段有它的积极意义,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吸收传统教学手段中的精华,把传统和现代结合起来,注重相互取长补短,以求得思想政治课最好的教学效果。
(3)信息化条件下的思想政治课考评机制要转变。
评价不仅具有诊断作用,而且具有导向、激励等功能。
在信息化环境下加强对大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是高校教师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的网络学习时间逐渐增加,高校教师要对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进行检测,解决存在的相关问题,以便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质量。
此外,高校如何对信息化条件下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考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4)资金投入巨大,需要财力的持续支撑。
在信息化建设中,硬件和软件都需要不断更新,资金投入非常巨大。
因此,如果没有雄厚财力的持续支撑,大学思想政治课是难以完成信息化建设的。
高校领导需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课的信息化建设,为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提供财力支持。
(5)追求实际效果,避免形式主义。
在思想政治课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追求实际效果,避免形式主义。
大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不能赶时髦,也不能摆架子,而需要把重心放在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上。
四、结束语总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要认识到思想政治课教学加强与信息技术融合的重要意义,了解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基本途径,解决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信息技术进一步融合遇到的问题。
要注重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1]刘万辉.微课开发与制作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檀传宝.做一个配享幸福的教育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4.[3]李怀杰,夏虎.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05).[4]胡恒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科学发展趋势[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3(01).【高教与成才研究】教师资格证统考背景下高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探索胡敏慧(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925)摘要:文章指出教师资格证考试带来的新挑战,分析高校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并从注重精心选择与调整教学内容、构建教育学知识框架、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教育学经典名著、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提高教育学专任教师的素质六个方面,研究改革高校公共教育学课程的具体措施,以培养新时期高素质的师资人才。
关键词:教师资格证;统考;公共教育学;师资;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G65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7)31-0017-02作者简介:胡敏慧(1982-),女,湖北仙桃人,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教育部明确规定,自2015年起教师资格证考试实现全国统考。
2016年11月5日,我国进行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后的第一次统考。
改革之后的教师资格证统考不考“两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两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考试科目和内容的变化,给高校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带来全新的挑战。
本文指出教师资格证考试带来的新挑战,分析高校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现状,研究改革高校公共教育学课程的具体措施。
一、教师资格证考试带来的新挑战首先,增加了考试科目。
未改革前笔试科目有《心理学》和《教育学》,改革之后中学教师笔试科目包括《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教育知识与能力》和《综合素质》,小学教师笔试科目包括《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和《综合素质》,幼师笔试科目包括《保教知识与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关参考书与教材不再统一指定,且教师资格证考试加入面试环节,这样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重视。
其次,增加了考核实践,对能力要求得到强化。
统考对理论与实践所占的比重进行了调整,重视对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的测试。
结构化面试中增加有关教师价值观、教育理论素养、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强调实际运用能力。
总体来说,增大了考试的整体难度,考试侧重于对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
而在当前实际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