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收入作假手段有哪些
- 格式:pdf
- 大小:80.46 KB
- 文档页数:2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当收入确认的五个条件同时满足时,企业应该确认收入,即:①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②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③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④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⑤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提前或推后确认收入都是不恰当的,实际工作中有些公司为了粉饰业绩,会围绕着收入准则确认的五个条件,使用作假手段来虚增收入,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时如何来发现这些陷阱,控制审计风险呢,这就需要注册会计师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性,首先了解公司可能使用的作假手段,并结合公司生产经营的行业特点,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来揭示公司可能存在的收入作假行为。
收入确认作假主要手段1 虚构客户,虚拟销售对象及交易。
就是对并未发生的销售业务,按公司正常销售程序进行模拟运转。
如伪造客户订单、伪造销售合同、伪造发运凭证、开具税务部门认可的销售发票等。
由于客户和交易是虚拟的,所以顾客订单、发运凭证、销售合同是虚假的,所用的客户印章是伪造的,但销售发票一般是真实的。
虽然开具发票会多缴纳税金,但是为了达到增加利润这一更高的目标,公司认为多缴纳一些税金也是值得的。
2 以真实客户为基础,虚拟销售。
公司对某些客户有一定的销售业务,为了粉饰业绩,在原销售业务的基础上虚构销售业务,人为扩大销售数量,使得公司在该客户名下确认的收入远大于实际销售收入。
3 利用与某些公司的特殊关系制造销售收入如公司将产品销售给与其没有关联关系的第三方(该第三方与公司虽没有法律上的关联关系,实则存在其他利益关系与公司存在一定的默契),然后再由其子公司将产品从第三方购回,这样既可以增加销售收入,又可以避免公司内部销售收入的抵销。
4 对有附加条件的发运产品全额确认销售收入。
产品发运是确认公司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的最直观的标志之一,但产品发出并不意味着收入能够确认,需要同时满足其他四个条件。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十大招数引言上市公司是一种在证券交易所公开交易的公司,主要通过发行股票吸引投资者进行融资。
然而,有些不诚信的上市公司可能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财务舞弊,以虚假的财务报表来欺骗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本文将介绍上市公司常见的财务舞弊十大招数,以便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增强对此类行为的警惕。
一、虚增收入虚增收入是一种常见的财务舞弊手段,公司利用虚假的交易或报表来夸大实际收入。
例如,公司可能与关联方进行虚假交易,通过将未实际发生的销售额列入财务报表来虚增收入,从而吸引投资者。
二、隐瞒负债隐瞒负债是指公司故意不披露全部的负债,以减少财务报表上的债务负担。
这可以通过将负债转移到关联公司或利用特殊的会计处理方法来实现。
这样一来,投资者和分析师会低估公司的风险,从而错误地估计其价值。
三、虚假资产评估虚假资产评估是指公司夸大其资产价值,以提高净资产的规模。
公司可能通过夸大存货价值、虚构无形资产或高估长期投资来实现虚假资产评估。
这样一来,公司的财务报表将呈现出假象,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四、突出业绩为吸引投资者和提高股价,一些上市公司可能通过突出业绩来虚假装饰财务状况。
例如,公司可以通过扩大销售规模或选择某一特定时期的高业绩报表来掩盖真实的财务情况。
这种手段虽然短期内能带来投资者的关注,但长期来看,公司的真实情况会被揭示出来。
五、关联交易关联交易是指公司与其关联方之间进行的交易,这些关联方可能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或高级管理人员。
公司可能利用关联交易来夸大收入或转移利润,以便达到掩盖真实财务情况的目的。
这种手段常常会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六、秘密账户某些上市公司可能会设置秘密账户,将一部分资金转移到这些账户中,以隐瞒真实的资金流动和财务状况。
这种手段一方面可以用于金钱洗涤,另一方面也能掩盖公司的真实利润和损失。
七、虚假披露虚假披露是指公司故意发布虚假或误导性的信息,以欺骗投资者和监管机构。
公司可能故意掩盖与业绩相关的负面信息,或选择性地公布正面信息,从而误导投资者对公司的判断。
财务造假手段和对策分析
财务造假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不正当手段在会计报表中虚增资产、减少负债或利润,以达到追求高业绩和个人利益的目的。
财务造假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信任,对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对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及其对策进行分析。
1. 虚增收入:企业通过虚构收入来增加销售额和利润。
虚增收入的手段可以是虚构销售单据、设立虚拟客户、倒卖产品等。
2. 降低成本:通过虚增成本、虚构费用等手段降低利润,以达到隐瞒真实业绩的目的。
3. 虚增资产:虚增资产是指企业通过虚构资产、转移负债等手段,增加企业资产总额,让企业显得更加强势。
4. 负债转移:企业通过转移负债的手段,将公司负责人个人债务变为公司的债务,使企业显得财务状况更加优良。
二、对策分析
1. 严格内部管理:企业应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规范公司运营和财务管理,避免管理不善造成的财务状况不良。
2. 强化审计监督:企业应聘请专业的审计机构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定期审计,并建立合理的审核程序和审核标准,防范财务造假行为。
3. 加强市场监管:政府部门应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强市场监管力度,打击企业以及个人的财务造假行为,为市场营造规范的经营环境。
4. 提高公众意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应提高警惕,加强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监督和了解,及时披露财务信息,杜绝财务造假行为的发生。
总之,财务造假行为的危害性极大,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防范和打击。
企业应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和规章制度,定期接受审计机构的审计监督,同时投资者和公众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了解,为市场营造健康和规范的经营环境。
财务造假的十大手法
1. 收入虚增:财务人员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追回已销售产品等手段虚增公司营收,从而提高公司业绩。
2. 费用减少:对于某些实际存在的费用,如员工工资、租金等,财务人员可能故意减少记账金额,以降低公司支出。
3. 投资损失隐匿:在股票和债券等投资中,财务人员可以隐瞒公司遭受的损失,或者转移投资损失到其他账户,以掩盖真实的投资风险和亏损。
4. 非经营性资产转移:财务人员将公司的非经营性资产转移至其他公司或个人的名下,并通过虚构的价格为公司提供收益,从而为自己牟利。
5. 银行对账单欺骗:财务人员伪造银行对账单,以隐藏公司的财务状况或为个人谋取利益。
6. 应收账款管理不当:财务人员可以通过虚构或延迟应收账款信息等手段,掩盖公司的实际财务情况。
7. 虚拟公司与关联公司欺诈:财务人员将公司与虚拟公司或关联公司捆绑在一起,虚构交易以掩盖公司财务决策的真实情况。
8. 财务报表造假:财务人员通过虚报财务数据,包括营业收入、利润、净资产等,欺骗投资者和监管部门。
9. 高薪潜规则:财务人员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财务信息,通过在招标过程中制造干扰和操纵,使公司在招标中获得利益。
10. 商业贿赂:财务人员通过贿赂、行贿等行为,让与公司相
关的人员为公司提供利益,包括与竞争对手的交易,政府批文等。
财务造假的常见手法财务造假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虚构、篡改财务数据,以达到欺骗投资者、金融机构或监管部门的目的。
财务造假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和利益,也对整个市场秩序和投资者的信心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法,以提高投资者的警惕性和风险意识。
一、收入虚增收入虚增是一种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法,企业通过虚构销售收入来提高业绩。
常见的手法包括:虚构销售合同、虚构销售收入、虚构销售数量等。
企业可以通过与合作伙伴串谋,虚构销售合同和销售收入,或者通过虚构销售数量来提高收入。
这种手法通常会在年末或季末进行,以达到年度或季度业绩目标。
二、费用减少费用减少是另一种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法,企业通过减少费用来提高利润。
常见的手法包括:虚构费用减少、滞后确认费用等。
企业可以通过虚构费用减少来降低成本,例如虚构减少员工薪酬、虚构减少采购成本等。
另外,企业还可以滞后确认费用,将本应在当前期间确认的费用延后到下一个期间,以提高当前期间的利润。
三、资产虚增资产虚增是一种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法,企业通过虚构资产来提高净资产和财务状况。
常见的手法包括:虚构资产价值、虚构资产增加等。
企业可以通过虚构资产价值来提高净资产,例如虚构固定资产价值、虚构存货价值等。
另外,企业还可以虚构资产增加,例如虚构收到的预付款、虚构应收账款等。
四、负债减少负债减少是一种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法,企业通过减少负债来提高净资产和财务状况。
常见的手法包括:虚构负债减少、滞后确认负债等。
企业可以通过虚构负债减少来降低负债,例如虚构减少应付账款、虚构减少借款等。
另外,企业还可以滞后确认负债,将本应在当前期间确认的负债延后到下一个期间,以提高当前期间的净资产。
五、现金流量虚增现金流量虚增是一种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法,企业通过虚构现金流量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
常见的手法包括:虚构现金流入、虚构现金流出等。
企业可以通过虚构现金流入来提高现金流量,例如虚构收到的销售款、虚构收到的投资款等。
一、被审计单位通常采用的收入确认舞弊手段有哪些?答:了解被审计单位通常采用的收入确认舞弊手段,有助于注册会计师更加有针对性地实施审计程序。
被审计单位通常采用的收入确认舞弊手段举例如下:(一)为了达到粉饰财务报表的目的而虚增收入或提前确认收入1.利用与未披露关联方之间的资金循环虚构交易。
2.通过未披露的关联方进行显失公允的交易。
例如,以明显高于其他客户的价格向未披露的关联方销售商品。
3.通过出售关联方的股权,使之从形式上不再构成关联方,但仍与之进行显失公允的交易,或与未来或潜在的关联方进行显失公允的交易。
(间接控制形成关联方)4.通过虚开商品销售发票虚增收入,而将货款挂在应收账款中,并可能在以后期间计提坏账准备,或在期后冲销。
5.为了虚构销售收入,将商品从某一地点移送至另一地点,凭出库单和运输单据为依据记录销售收入。
6.在与商品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尚未全部转移给客户之前确认销售收入。
例如,销售合同中约定被审计单位的客户在一定时间内有权无条件退货,而被审计单位隐瞒退货条款,在发货时全额确认销售收入。
(类似试用且无条件退货的交付货物时,会计上暂不确认为收入,作为预收款处理)7.通过隐瞒售后回购或售后租回协议,而将以售后回购或售后租回方式发出的商品作为销售商品确认收入。
(会计上不确认为收入处理)8.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劳务收入时,故意低估预计总成本或多计实际发生的成本,以通过高估完工百分比的方法实现当期多确认收入。
9.在采用代理商的销售模式时,在代理商仅向购销双方提供帮助接洽、磋商等中介代理服务的情况下,按照相关购销交易的总额而非净额(扣除佣金和代理费等)确认收入。
10.当存在多种可供选择的收入确认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方法时,随意变更所选择的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方法。
11.选择与销售模式不匹配的收入确认会计政策。
(二)为了达到报告期内降低税负或转移利润等目的而少计收入或延后确认收入1.被审计单位将商品发出、收到货款并满足收入确认条件后,不确认收入,而将收到的货款作为负债挂账,或转入本单位以外的其他账户。
常见的财务舞弊形式和方法财务舞弊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伪造、篡改、遗漏财务信息,或利用各种手段虚构交易、夸大收入、缩小成本等方式来误导他人,达到非法获取利益的目的。
以下是常见的财务舞弊形式和方法:一、收入虚增1. 虚构销售:企业虚构销售收入,通过编造假的销售合同、发票等虚假文件来夸大销售额。
2. 过度确认收入:企业将未实际收到的款项确认为收入,以增加财务报表的收入金额。
3. 销售退货退款虚增:企业通过虚构销售退货、虚增退款金额等手段来增加收入。
二、成本缩减1. 虚增费用:企业通过虚构费用、虚增成本等方式来减少利润,以逃避税务监管。
2. 资产减值抵销:企业将未实际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抵消利润,以减少纳税金额。
3. 虚构成本:企业通过虚构原材料采购、虚构生产成本等方式来减少盈利,达到逃税目的。
三、资产贬值1. 虚构资产:企业虚构资产价值,通过编造虚假的资产凭证、报告等手段来夸大资产规模,提高企业信用。
2. 资产转移:企业将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转移到他处,以减少负债、增加净资产,提高企业价值。
3. 资产估值调整:企业对资产价值进行虚高或虚低估计,以调整净资产,达到欺骗投资者或逃税的目的。
四、偷逃税款1. 虚假报税:企业通过编造虚假的税务报表、凭证等方式来隐瞒真实的营业收入或利润,以逃避缴纳税款。
2. 偷漏税款:企业通过隐瞒收入、虚构费用等手段来偷逃应缴纳的税款。
3. 利用税收漏洞:企业通过利用税法规定的漏洞,以合法方式来减少应缴纳的税款。
五、财务报表造假1. 虚构资产负债表:企业通过编造虚假的资产负债表来夸大资产规模,提高企业信用。
2. 虚增利润表:企业通过虚构收入、虚增利润等方式来误导投资者,提高企业价值。
3. 隐瞒重要信息:企业通过隐瞒重要信息、虚构交易等手段来误导投资者,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
六、内部控制缺失1. 职务侵占:企业内部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企业资金、财产据为己有。
2. 资金挪用:企业内部人员将企业的资金挪用到个人账户或他处,以谋取私利。
实务中常见做假账手法总汇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做假账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
假账通常指企业在经济业务中虚构或歪曲事实,隐藏真实的经济状况,以达到某种目的,例如逃避税收、哄抬股票价格或者获得银行贷款等。
下面将总结一些实务中常见的做假账手法。
1. 虚构交易虚构交易是最常见的做假账手法之一。
企业通过虚构销售、采购或服务收入来增加收入额,或者虚构采购、支付或费用来减少成本或费用。
虚构交易通常通过编造虚假的销售合同、采购发票、费用凭证等来实施。
2. 伪造凭证伪造凭证是指以虚假的方式制作和使用付款凭证、收款凭证、银行对账单等文件,以掩盖或伪装经济业务的真实情况。
企业可以通过伪造银行对账单来减少或延迟支付款项,或者伪造收款凭证来增加收入。
3. 虚增存货虚增存货是企业为了掩盖真实盈利能力而采取的手法之一。
企业可以通过夸大对存货的估值、虚构存货数量或增加虚假进货记录来虚增存货金额,以提高盈利水平。
4. 资金循环资金循环是指企业通过虚构交易、伪造凭证和内外部人员勾结等手法来形成虚假的资金流动。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虚构的购销合同、伪造的凭证和利用内外部人员的勾结,将虚假的资金转出再转入,制造公司资金流动的假象。
5. 隐瞒负债企业可以通过隐瞒负债来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
例如,企业可以将应付账款转移至其他关联公司,以降低负债水平;或者将应付账款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负债,以减少负债的金额。
6. 利用关联公司企业可以借助关联公司进行做假账的操作。
例如,通过虚构关联公司的交易来增加企业收入;或者将应付款项转移至关联公司,以减少负债金额。
此外,关联公司也可以作为资金循环的一环,用于进行虚构交易的资金流动。
7. 偷逃税收偷逃税收是企业为了减少纳税金额而采取的手法之一。
企业可以通过虚构费用、减少收入或操纵利润等手段来逃避缴纳税款。
此外,企业还可以将利润转移至低税率地区或境外避税。
8. 虚假登记资本虚假登记资本是企业为了满足法律和监管要求而采取的手法之一。
常见的收入费用造假手法 一、虚构收入 这是最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有几种做法: 一是白条出库,作销售入账; 二是对开发票,确认收入; 三是虚开发票,确认收入。
这些手法非常明显是违法的,但有些手法从形式上看是合法,但实质是非法的,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如上市公司利用子公司按市场价销售给第三方,确认该子公司销售收入,再由另一公司从第三方手中购回,这种做法避免了集团内部交易必须抵消的约束,确保了在合并报表中确认收入和利润,达到了操纵收入的目的。
此外,还有一些利用阴阳合同虚构收入,如公开合同上注明货款是10万,但秘密合同上约定实际货款为15万元,另外5万元虚挂,这样虚增了5万元的收入,这在关联交易中非常普遍。
二、提前确认收入 一是在存有重大不确定性时确定收入。
二是完工百分比法的不适当运用。
三是在仍需提供未来服务时确认收入。
四是提前开具销售发票,以美化业绩。
在房地产和高新技术行业,提前确认收入的现象非常普遍。
如房地产企业,往往将预收账款作销售收入,滥用完工百分比法等。
以工程收入为例,按规定工程收入应按进度确认收入,多确认工程进度将导致多确认利润。
三、推迟确认收入 延后确认收入,也称递延收入,是将应由本期确认的收入递延到未来期间确认,与提前确认收入一样,延后确认收入也是企业盈利管理的一种手法。
这种手法一般在企业当前收益较为充裕,而未来收益预计可能减少的情况下时有发生。
四、费用资本化、递延费用及推迟确认费用 费用资本化主要是借款费用及研发费用,而递延费用则非常之多,如广告费、职工买断身份款费等。
例如将研究发展支出列为长期待摊费用;或将一般性广告费、修缮维护费用或试车失败损失等递延。
在新建工厂实际已投入运营时仍按未完工投入使用状态进行会计核算,根据现行会计政策,在完工投入使用前的新建工厂工人工资等各项费用、贷款利息均计入固定资产价值而非当期损益。
通过此方法可调增利润。
还有如费用不及时报账列支而虚挂往来,按正常程序。
企业常见的现金舞弊方式现金是企业运作中不可或缺的资金形式,然而,有些企业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采取了各种手段进行现金舞弊。
现金舞弊是指企业在收支、报表、财务记录等方面进行欺诈、篡改、隐瞒等行为,以达到欺骗或逃避相关法律法规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企业常见的现金舞弊方式,以提高企业对于现金舞弊的警惕和防范能力。
一、虚构收入企业为了增加营业收入,常常会虚构一些不存在的收入项目。
例如,虚构销售订单、虚构销售合同、虚假收款凭证等手段。
这样一来,企业的总收入会被夸大,进而增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私自挪用资金私自挪用企业现金是一种常见的现金舞弊方式。
员工或管理层可能通过虚构支出、伪造凭证等手段,将企业现金转入自己的账户或他人账户,以便私自使用。
这种行为不仅侵害了企业的利益,还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影响正常经营。
三、虚构费用虚构费用是指企业为了减少纳税额或者掩盖其他不法行为,虚构一些不存在的费用项目。
例如,虚构管理费用、虚构研发费用等手段。
通过虚构费用,企业可以减少应缴纳的税款,从而达到逃避税收监管的目的。
四、内外勾结内外勾结是指企业内部人员与外部人员(如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等)串通一气,通过虚构交易、虚构采购、虚构销售等方式,来非法获取现金。
例如,员工与供应商勾结,通过虚构采购订单、虚构进货凭证等手段,骗取企业现金。
五、价格操纵企业为了提高股价、获得更高的市值,可能采取价格操纵的手段。
例如,企业可以通过虚构销售、虚构收入等手段,提高盈利水平,从而影响股价。
这种行为不仅误导了投资者,也对市场造成了不良影响。
六、资金占用资金占用是指企业内部人员将企业现金用于个人目的的行为。
例如,企业高层将企业现金用于赌博、豪华消费等方面,从而导致企业现金短缺,甚至资不抵债。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也给员工和投资者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七、违规套现违规套现是指企业利用各类金融工具或渠道,将企业现金转化为个人资金的行为。
会计造假常用手段引言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会计造假是一种常见的违法行为,它以欺骗投资者、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来获得不当利益。
会计造假常常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和经济的损失。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会计造假手段,以增加对这种行为的认识和理解。
1. 收入操纵收入操纵是一种常见的会计造假手段,它通过操纵公司的收入数据来欺骗投资者。
这可能包括虚构销售收入、提前确认收入或隐藏实际亏损。
常见的收入操纵手段包括:•虚构销售:公司虚构不存在的销售交易,通过增加销售收入来提高公司的业绩表现。
•收入提前确认:公司在实际销售发生之前确认收入,以提前实现收入,从而改善财务表现。
•隐藏亏损:公司可能通过将亏损项目伪装成利润项目,来掩盖实际的亏损情况。
2. 资产贬值掩盖资产贬值掩盖是一种常见的会计造假手段,它通过掩盖公司的资产贬值来改善财务表现。
这可能包括过度估计资产价值、推迟资产贬值准备或转移资产。
常见的资产贬值掩盖手段包括:•过度估计资产价值:公司可能通过高估资产价值来减少资产贬值准备,从而改善公司的财务表现。
•推迟资产贬值准备:公司可能延迟记录资产贬值准备,使资产实际价值低于申报价值,给投资者错误的财务信息。
•资产转移:公司可能将贬值的资产转移到子公司或其他关联方,以减少对公司的负面影响。
3. 财务报表篡改财务报表篡改是一种常见的会计造假手段,它通过篡改公司的财务报表来掩盖真实财务状况。
这可能包括虚增收入、减少负债或资产价值等。
常见的财务报表篡改手段包括:•虚增收入:公司可能通过虚增销售收入来提高利润水平,改善财务表现。
•减少负债:公司可能通过不记录或低估负债,以减少负债总额,从而改善财务状况。
•资产价值篡改:公司可能高估资产价值,以提高公司的净资产总额。
4. 现金流量造假现金流量造假是一种常见的会计造假手段,它通过操纵公司的现金流量数据来欺骗投资者。
这可能包括虚构现金流量、操纵资本支出或蓄意延迟付款等。
常见的现金流量造假手段包括:•虚构现金流量:公司可能虚构不存在的现金流量记录,以改善财务表现。
财务造假的手段分析与防范措施财务造假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操纵财务报表、虚报业绩、隐瞒负债情况等手段,以达到误导投资者、获取不当利益的目的。
下面我们将分析一些常见的财务造假手段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1. 虚增收入:企业通过虚假合同、不存在的销售订单等手段,编造虚假收入来提高业绩。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销售合同的审计、核实销售订单和客户信息的真实性,确保收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虚减成本:企业通过虚假报销、操纵采购价格等手段,虚减成本,增加利润。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供应商和采购价的审查,确保采购价格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严格控制报销流程,防范虚假报销。
3. 资产估值夸大:企业可能通过高估固定资产、低估坏账准备等手段,夸大公司的资产价值。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资产评估的审计,确保固定资产估值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提高坏账准备的计提标准,加强对坏账准备的审计。
4. 隐瞒负债:企业可能通过隐瞒借款、未计提应付账款等手段,掩盖公司实际的负债情况。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负债的审计,确保负债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加强对应付账款的跟踪和核实。
5. 操纵现金流量:企业可能通过操纵资金转移、虚构收付款等手段,控制现金流量,使财务报表呈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结果。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资金管理的监控,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现金流量的审计和核查。
6. 异常波动:企业可能通过人为操纵业绩或财务数据,制造业绩异常波动,误导投资者的判断。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业绩数据的监控和核实,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业绩波动的审计。
7. 虚构盈余:企业可能通过虚构收入、调整会计政策等手段,虚构盈余,吸引投资者。
防范措施包括加强对会计政策的审查和核实,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盈余的审计和核查。
为了防范财务造假,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增强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企业还需要加强对财务数据的监控和审核,建立独立审计制度,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和核查。
财务会计造假手段及典型案例一、财务会计造假手段。
1. 虚构收入。
这就像是无中生有地变魔术。
企业会编造一些根本不存在的销售交易。
比如说,和一个实际上并不存在或者是关联方伪装成的客户签订假的销售合同。
然后再伪造相关的发货单据,就好像真的把货物发出去了一样,其实仓库里的东西压根就没动。
最后再开个假发票,这样在账面上就凭空多了一笔销售收入。
这就好比一个人说自己卖了一堆空气,还假装收了钱。
2. 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
提前确认收入就像是心急吃热豆腐,东西还没完全弄好或者服务还没完全提供,就把收入算到账上了。
比如一个软件公司,软件还在测试阶段,有很多漏洞,但是为了让财务报表好看,就说软件已经可以交付使用了,然后把相关的收入确认了。
而推迟确认收入则是把已经到手的收入藏起来,等到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
就像一个人得到了一笔奖金,但是不想这个月让别人知道自己有钱,就先把这笔钱偷偷藏起来,等下个月再拿出来炫耀。
3. 费用资本化。
这就像是把本来应该是日常花销的东西,当作是一种投资。
比如说,企业日常的维修费用,本来是应该直接算作当期费用的,但是为了减少当期的成本,就把它当作是对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
这样就可以把费用分摊到未来的几个期间,当期的利润就会显得好看一些。
这就好比本来是今天吃的饭钱,却硬要说这是为了以后身体好的一种投资,不把它算在今天的开销里。
4. 关联交易造假。
关联交易本来是正常的商业往来,但是造假的时候就变味了。
企业会通过关联方之间不合理的定价来操纵利润。
比如说,一个集团里有A和B两家公司,A公司生产的产品成本是100元,正常市场售价应该是150元,但是为了让A公司利润好看,就以200元的价格卖给B公司,这样A公司就多赚了一笔,实际上就是在集团内部玩数字游戏,把钱从左口袋挪到右口袋,还让外人看起来A公司很赚钱。
5. 隐瞒负债。
这就像是一个人欠了很多债,但是却不想让别人知道。
企业会把一些应该记录的负债不记录在账上。
被审计单位常用舞弊手段-收入(一)主营业务收入常见错弊1.销售发票管理不严格:舞弊者为了个人利益,使用企业的发票代他人开具发票;舞弊者开具大头小尾发票,以达到少报销售额、少交税款的目的;舞弊者发生销售业务时不入账,而是私设小金库或贪污纳入个人。
2.销售收入入账时间不正确:舞弊者为了达到调减利润的目的,而故意将本期的销售收入延期到下期入账。
3.销售收入不通过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核算:舞弊者为了不记收入,在实现产品销售收入、编制记账凭证时不通过主营业务收入账户核算,而是直接借记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账户,贷记库存商品账户。
4.挪用企业销售收入:实现销售收入时,不及时确认收入,以达到挪用公款的目的。
5.虚增销售收入:舞弊者为了突出业绩或调增利润,而通过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账户虚增销售收入。
6.视同销售业务未计算交纳税款:根据相关规定,视同销售的八种行为,应按销售业务计算交纳相关的税费。
7.商业折扣业务入账价值不正确:商业折扣销售业务,销售收入的入账价值应按扣除商业折扣后的净额来确认。
8.现金折扣业务入账价值不正确:现金折扣销售业务,正确的销售收入确认方法为:按未扣除的销售金额入账,实际发生现金折扣时,折扣额计入财务费用核算。
9.各种收入混淆入账:企业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应记主营业务收入账户,由于会计人员业务不熟练,而计入了其他业务收入或营业外收入的账户。
10销售退回业务处理不合规:企业发生销货退回业务时应冲减当月的销售收入;检查销售退回的产品是否已验收入库和登记入账。
(二)其他业务收入常见错弊1.其他业务收入的金额不真实:舞弊者为了达到调增利润的目的而多列、虚列其他业务收入金额;舞弊者为了调减利润或贪污,而少计或不计其他业务收入;会计人员工作疏忽漏记了已收款的其他业务收入将其他业务收入提前入账。
2.其他业务收入账务处理不正确:将已实现的现金收入长时间不入账,舞弊者将其挪用、贪污或形成小金库;将其他业务收入延期入账,以达到调减利润或挪用公款的目的;应列入其他业务收入账户核算的却计入了其他账户核算;不应列入其他业务收入账户核算的,却列入了该列入了该账户核算,如转让无形资产业务取得的收入应作为营业外收入入账;实现其他业务收入时,没有及时结转其他业务成本,如已售材料、却没有结转材料成本,再如销售材料收入的款项,直接冲减材料成本等。
收入作假手段的识别及审计对策公司往往通过虚增资产和收入、虚减负债和费用或虚减资产和收入、虚增负债和费用的方法来粉饰报表,以达到融资、完成上级部门指标或是避税等目的。
其中通过收入作假又是惯用的手法,在以融资为目的出具的会计报表中,虚增收入是公司业绩作假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重点就公司常见的收入作假手段及识别收入作假的途径以及应采取的措施作一些分析。
一、常见的收入作假手段。
尽管会计准则中收入确认的会计规范日臻完善,但对收入的操纵手段也随之越来越隐蔽。
公司往往通过提前、推迟收入确认时间,虚拟客户,或巧立名目将一次性收入包装成主营业务收入,以达到粉饰业绩的目的。
(一)对销售期间不恰当分割,调节销售收入。
收入确认的关键是解决收入的入账时点,由于会计期间假设的存在,披露信息需要有合理的归属期,为了调节各会计期间的经营业绩,公司会对销售期间做不恰当的分割,提前或延后确认收入。
填塞分销渠道就是一种向未来期间预支收入的恶性促销手段,即卖方通过向买方(通常是经销商)提供优厚的商业刺激,诱使买方提前购货,从而实现收入的增长。
(二)虚构客户或以真实客户为基础,虚拟交易。
为了达到增加利润,粉饰业绩这一目标,公司会虚构客户或以真实客户为基础,按正常销售程序进行模拟运转,包括伪造客户订单、伪造发运凭证、伪造销售合同、开具税务部门认可的销售发票等。
由于是虚拟的,所以客户订单、发运凭证、销售合同是假的,所用的客户印章是伪造的,但销售发票一般是真的。
虽然开具发票会多交纳税金,但公司认为多缴纳一些税金也是值得的。
(三)利用与某些公司的特殊关系制造销售收入。
例如公司将产品销售给与其没有关联关系的第三方,然后再由其子公司将产品从第三方购回,这样既可以增加销售收入,又可以避免公司内部销售收入抵消。
该第三方与公司虽没有法律上的关联关系,但往往与公司存在一定的默契。
(四)对有附加条件的发运产品全额确认销售收入。
通常,产品发运是确认公司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的最直接的标志之一,但产品发出并不意味着收入能确认。
会计账簿中常见的做假手法1. 异地设立假账在进行跨地区经营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可能会在不同地区设立分公司或子公司,在这些分公司或子公司中进行虚增收入、虚减成本或将一些费用记入其他费用等手法来掩盖真实财务情况。
这种做假手法通常涉及以下步骤:•在被控制的分公司或子公司中,虚增销售金额。
这可以通过虚构销售凭证、虚报销售数量或价格来实现。
•在总部或其他分公司中虚增分公司或子公司之间的应收账款。
这可以通过虚构交易、滥发发票或通过虚构客户来实现。
•在其他分公司或子公司中虚减对被控制分公司或子公司的贷项销项税额。
这可以通过虚构进项发票或调整销项发票来实现。
2. 虚构营业收入有些企业为了在财务报表中虚增营业收入,可能会采取以下手法:•虚构销售订单和发票,以增加销售额。
•合并两个或多个不同期间的销售数据,以达到财务业绩目标。
•通过滞后确认销售订单或提前确认销售订单的方式改变营业收入的确认时间。
•虚构收入确认期限,将过去或将来的销售额计入当前期间。
虚构营业收入的主要目的是增加企业的营业额、利润和财务指标,以正面影响投资者、分析师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评价。
3. 垃圾账户垃圾账户是一种常见的做假手法,通常在多层次的供应商链条中使用。
具体做法包括:•制造一些虚假的、以不存在的供应商名义开立的账户。
•将企业的资金通过这些虚假的供应商账户转走。
•这些虚假供应商账户往往没有实体,甚至没有实体场地,而只是为了将资金转移和隐藏。
通过垃圾账户,企业可以达到虚增支出和虚降利润的目的,从而在财务报表中展示出更好的财务状况。
4. 资产、负债、所有权的转移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一些企业可能会采取以下手法:•将不良的贷款转移给其他实体或特定合作伙伴,以减少负债。
•虚构资产的金额,以增加企业的总资产。
•将企业的重要资产转移到其他实体名下,以消除或减少企业的负债。
•在企业财务报表上,通过将一些负债记入其他费用或其他账目中,隐藏负债。
这些手法都是为了扭曲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误导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
会计常用作假方法大全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会计对于企业的运营和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有时候会有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谋取私利,采取了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进行会计造假。
本文将介绍会计常用的作假方法,并强调其对企业和经济的危害。
1. 虚构收入:虚构收入是一种常见的作假手法。
企业会虚构销售收入,通过编造虚假的销售合同或发票来增加收入金额。
这种作假方法常见于企业试图夸大自己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以便吸引投资者和获得更多的贷款。
2. 夸大资产:夸大资产是指在资产负债表上夸大公司的资产价值。
企业可能夸大固定资产的估值,或者虚构不存在的应收账款或存货来增加总资产的价值。
这种作假方法通常用于隐藏负债,掩盖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
3. 资本化费用:某些企业将原本应该计入成本的费用,如研发费用或广告费用,通过资本化的方式计入资产,以增加公司的资产价值和利润水平。
这种作假方法可以改善公司的财务指标,掩盖实际的经营状况。
4. 虚构支出:与虚构收入相反,企业也可能虚构支出以减少纳税义务。
虚构支出可以通过编造虚假的费用报销单或合同来实现,使企业在报表上减少应纳税额,从而降低税负。
5. 延误收入确认:有些企业为了达到延后确认收入的目的,可能会故意推迟发货或服务,以此来推迟将收入计入报表的时间。
这种作假方法可以使企业在某个财务期间内的营业收入看似较低,从而逃避税款或满足绩效奖金的设定要求。
6. 虚构现金流量:企业可能编造虚假的现金流量表,以使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据看上去更加正常。
这种作假手法可以弥补企业在其他方面的失实,给投资者和债权人留下一个更好的印象。
以上只是会计常用作假方法中的一部分。
这些方法可能给企业和经济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首先,会计造假会严重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使其对企业的价值和风险产生误判。
投资者可能会因为不真实的财务数据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导致经济损失。
其次,会计造假会破坏企业的信誉和声誉。
一旦企业的财务造假行为被揭露,其声誉将受到严重损害,进而影响企业的业务运作、合作伙伴关系和投资者信任度。
常见的收入作假手段有哪些
尽管会计准则中收入确认的会计规范日趋完善,但对收入的操纵手段也随之越来越隐蔽。
公司往往通过提前、推迟收入确认时间,虚拟客户,或巧立名目将一次性收入包装成主营业务收入,以达到粉饰业绩的目的。
(一)对销售期间不恰当分割,调节销售收入。
收入确认的关键是解决收入的入账时点,由于会计期间假设的存在,披露信息需要有合理的归属期,为了调节各会计期间的经营业绩,公司会对销售期间做不恰当的分割,提前或延后确认收入。
填塞分销渠道就是一种向未来期间预支收入的恶性促销手段,即卖方通过向买方(通常是经销商)提供优厚的商业刺激,诱使买方提前购货,从而实现收入的增长。
(二)虚构客户或以真实客户为基础,虚拟交易。
为了达到增加利润,粉饰业绩这一目标,公司会虚构客户或以真实客户为基础,按正常销售程序进行模拟运转,包括伪造客户订单、伪造发运凭证、伪造销售合同、开具税务部门认可的销售发票等。
由于是虚拟的,所以客户订单、发运凭证、销售合同是假的,所用的客户印章是伪造的,但销售发票一般是真的。
虽然开具发票会多交纳税金,但公司认为多缴纳一些税金也是值得的。
(三)利用与某些公司的特殊关系制造销售收入。
例如公司将产品销售给与其没有关联关系的第三方,然后再由其子公司将产品从第三方购回,这样既可以增加销售收入,又可以避免公司内部销售收入抵消。
该第三方与公司虽没有法律上的关联关系,但往往与公司存在一定的默契。
(四)对有附加条件的发运产品全额确认销售收入。
通常,产品发运是确认公司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的最直接的标志之一,但产品发出并不意味着收入能确认。
如公司将商品销售给购货方的同时,赋予其一定的销售退货权,此时,尽管商品已经发出,但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未必能全部流入公司,只能将估计不能发生退货的部分确认为收入。
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公司在与客户签定的正式销售合同中,不提退货条件等可能意味着风险和报酬尚未转移等事项,而是将此类事项写进补充协议。
利用补充协议,隐瞒风险和报酬尚未转移的事实。
(五)在资产控制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确认收入。
一般而言,公司只有让度资产的所有权,才有权索取该项资产价款,也就是说,如果公司将资产转移给购货方,却依然保留与该资产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则不能确认该项收入。
如出售房屋、土地使用权、股权交易中,如果资产未办理交接过户手续,则相关收入不能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