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健康危害管理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护士职业伤害管理制度一、引言护士是医疗工作中的重要角色,在日常工作中面临各种各样的职业伤害风险。
为了保护护士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降低职业伤害的发生率,建立健全的职业伤害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护士职业伤害管理制度展开讨论。
二、护士职业伤害的特点1. 工作强度大:护士工作需要长时间站立、行走,频繁搬运病人等工作,容易导致劳动强度过大。
2. 工作环境恶劣:医院环境复杂,病原微生物多,护士长时间暴露在高压力、高感染率的工作环境中。
3. 工作风险高:护士需要接触各种有害物质、刀具等,存在被感染、误伤的风险。
4. 职业暴露多:护士在与病人直接接触时可能暴露于感染源,面临感染风险。
以上特点使得护士职业伤害风险较高,加强职业伤害管理刻不容缓。
三、职业伤害管理制度建立的必要性1. 保障护士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2. 降低职业伤害对护士的身心影响。
3. 减少因职业伤害而带来的经济损失。
4. 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四、护士职业伤害管理制度主要内容1. 预防措施(1) 岗位风险评估:对不同岗位的护士进行职业危害评估,确定岗位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2) 岗前培训:全面培训护士有关职业伤害的知识,提高其防范职业伤害的意识和能力。
(3) 个人防护装备: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等,确保护士在工作时的个人安全。
(4) 环境整治:保持医疗环境的清洁,减少职业危害物质的接触和暴露。
2. 应急措施(1) 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明确职业伤害事故的应急程序,提高事故处理的效率。
(2) 急救措施:培训护士有关急救知识和技能,保障护士在职业伤害事故中的安全。
(3) 工作安全意识:加强护士的工作安全意识,提高对职业伤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3. 伤害登记和报告(1) 伤害登记:建立健全的伤害登记制度,对护士受伤情况进行登记和记录。
(2) 报告制度:规定护士一旦发生职业伤害应立即报告,及时处理和跟踪。
(3) 统计分析:定期对职业伤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介入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分析手术室是医院内最重要的区域之一,也是医疗安全风险最高的地方之一。
护理人员在手术室工作时需要面对各种风险和隐患,因此必须密切关注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问题。
本文将从介入手术室护理安全的隐患及对策分析方面进行探讨。
1. 感染风险:手术室是感染风险最高的地方之一。
手术室内大量的细菌和病毒存在,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受到交叉感染的威胁。
护理人员在手术室内需要采取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2. 身体姿势风险:手术室内的工作需要护士长时间保持特定的姿势,如弯腰、俯身等。
这种工作姿势容易导致护士出现腰背疼痛、颈部疼痛等职业病。
3. 药品错误使用风险:手术室内使用的药品种类繁多,如使用不当则容易导致患者药物过敏、中毒等情况。
4. 医疗器械操作风险:手术室内的医疗器械操作十分复杂,如手术台、手术器械等,操作不当容易导致手术失败或者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5.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风险:手术室内的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大,护理人员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二、介入手术室护理安全的对策分析1. 加强感染控制:护理人员应加强手术室内的环境清洁,保持空气流通,及时清理手术室内的垃圾和污物,避免交叉感染。
护理人员在工作时需要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2. 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意识:护理人员应加强对身体姿势的调整意识,使用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工作台和椅子,避免长时间保持特定姿势。
3. 提高对药品使用的规范: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品,避免药品使用错误,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4. 提高医疗器械操作技能: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参加相关的医疗器械操作培训,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避免因操作不当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5. 健康管理:护理人员需要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及时调整心理压力,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介入手术室的护理安全隐患主要包括感染风险、身体姿势风险、药品错误使用风险、医疗器械操作风险和护理人员心理健康风险等。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自我防护和保健发表时间:2010-09-16T11:32:13.5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9期供稿作者:钱惠芬[导读] 沉重的职业压力手术室工作节奏强而快,进入手术室就进入紧张状态。
钱惠芬(太仓市中医院江苏太仓 215400)【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19-0359-02随着现代化医疗技术的提高和护理科学的发展,手术室作为医院抢救生命的核心场所。
手术室护士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下从事一项特殊的护理工作,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即节奏快,工作任务重,连续性,无规律性等特点,各种化学药物的接触,高浓度有害气体的污染,频繁的直接接触污染的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特别是HIV,HBV等各种传染性疾病手术越来越多,使得从事手术室护理的护士成为高危群体。
近年来有关手术室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的研究报道很多。
现在就相关问题综述如下。
1职业危害因素1.1血源性感染的危害手术室护士每天不可避免地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组织器官等感染性物质,受到感染的几率很高,如皮肤被锐器刺伤、血液或羊水溅入眼内等都可直接传染疾病。
据有关报道手术室护士HBV感染率高于内科护士感染率30%,感染 HCV风险为0.1%~1.5%[1]。
另外,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1.2 化学性危害因素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各种对人体潜在危害的化学因素随处可见。
等离子低温消毒时,过氧化氢的释放,对皮肤粘膜的刺激。
1.2.1含氯消毒剂:含氯消毒剂具有腐蚀性、挥发性、刺激性,对人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都有损害,经常接触会引起眼结膜损伤,上呼吸道炎症、喉头水肿、痉挛等。
1.2.2 戊二醛: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和刺激性,长期吸入混有高浓度戊二醛的空气或直接接触戊二醛,容易引起眼睛灼伤、恶心、皮肤炎、胸闷或荨麻疹等,现使用越来越少。
等离子低温消毒时,过氧化氢的释放,对皮肤刺激。
手术室护士物理性职业暴露的危害与防护措施在医疗和护理工作中,有些工作人员可能会接触到有危害性的物质或病原体,这种接触会对他们的健康产生威胁,这就是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手术室物理性职业暴露主要来源于手术工作中易被忽略,长期接触会对身体产生严重伤害的一类职业暴露,根据暴露途径不同,将手术室职业暴露分为四类:物理性职业暴露、化学性职业暴露、生物性职业暴露、心理性职业暴露,而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物理性职业暴露。
一、物理性职业暴露分类与危害1.锐器伤手术室护士是锐器伤的高危人群,以手术缝针刺伤最多,其次是刀、剪、钳刺伤、安瓿划伤、电刀灼伤等,被锐器伤后主要引起护理人员院内感染、疼痛、心理压力增大等。
2.负重伤长期站立,摆放体位、搬运病人及大型笨重仪器等造成负重过大引起腰背部疼痛甚至椎间盘突出及下肢静脉曲张;身体前倾引起的颈椎病等。
3.辐射伤术中X 线透视、手术造影等操作引起的机体组织代谢紊乱、功能失调、骨髓抑制、白血病以及癌症等。
4.噪音污染吸引器、电外科、呼吸机、麻醉报警器、心电监护等仪器、手术器械、车轮摩擦、层流系统运行声音所产生的噪音等,会使工作人员情绪紧张,机体内激素分泌增加,心率加快。
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大,可以引起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还可以导致失眠等神经系统症状,另外较低的噪声会还引起厌烦情绪,较强烈的噪声就会导致工作时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效率低,心慌烦躁、焦虑症,甚至可以导致听力损伤、听力丧失。
二、不同类型损伤的防护措施1.锐器伤(手术缝针)的防护措施(1)美国外科医师协会推荐:不要对缝针进行矫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无针系统、电灼或钉合器。
不可用手直接拿取缝针,应用针持或镊子。
(2)设置专门用于传递锐器的指定区域。
中间区域是事先指定的特定区域,方便医生和器械护士获取锐器,也被称为无接触传递技术。
在手术室中,医务人员应尽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无接触传递技术,以确保安全。
(3)尖锐物品的处理1 所有已使用过的一次性手术刀、缝合针、注射器针头等,需直接扔进专用的利器盒中进行处理。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手术室是医院中进行手术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会面临一些职业危害,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本文将从噪音、辐射、化学物质和感染等方面介绍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噪音是手术室中常见的职业危害之一。
手术室内常常有各种设备运作、呼吸机声音以及医护人员的说话声等,噪音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听觉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保护听力,护理人员应佩戴耳塞或耳罩,减少噪音对听觉系统的损害。
手术室中常常使用X射线等辐射设备,长期接触辐射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辐射防护培训,了解辐射的危害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在手术室工作时,应尽量远离辐射源,并使用辐射防护设备,如铅制防护服、护目镜等,减少辐射对身体的伤害。
手术室内还存在一些化学物质,如麻醉药物、消毒剂等,长期接触可能对护理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
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化学药品,并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避免直接接触这些化学物质,减少对身体的伤害。
手术室是感染的高风险区域,护理人员易受感染的危害。
为了防止感染,护理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等。
在手术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做好手术区域的消毒工作,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手术室护理人员还要注意工作姿势的正确性,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而导致肌肉疲劳和骨骼损伤。
护理人员应适当休息,进行体操活动,缓解疲劳和压力。
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会面临噪音、辐射、化学物质和感染等职业危害。
为了保护自身健康,护理人员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耳塞、使用辐射防护设备、正确使用化学药品、保持个人卫生习惯等。
只有做好职业危害的防护工作,才能保障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为患者提供安全、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害及防范措施(本科)题目: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害及防范措施目录摘要(详见正文)前言1 职业暴露的概念2 职业暴露的认识3 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及防护措施4 小结1 危害因素2 防护对策参考文献以下是论文正文摘要:随着现代医学高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术室这一特殊的科室,目前已被列入医院的高危易感染科室。
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节奏快,任务繁重,劳动强度大,每天有大量不良环境及污染等因素的存在,极易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健康造成危害性的威胁。
因此,如何科学的自我防护,防止因职业暴露而导致的疾病,势在必行。
【关键词】手术室职业暴露危害性自我防护前言1 职业暴露的概念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临床诊疗、护理及科学实验等职业活动过程中被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有害因素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的情况。
2 职业暴露的认识职业危害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各种医疗设备、技术及化学药物的不断更新和广泛应用,医护人员常常暴露于各种职业危害中,这给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实验室、医护、预防保健人员以及有关的监管工作人员,被认为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
而护理人员位于职业暴露高危人群之首。
手术室是进行诊治和抢救的重要场所,是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
在这高危科室里,护士每天都要与血液、体液、分泌物接触,其自身防护问题尤为重要,也是国内外同行关注的焦点。
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和制度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有效方法,而从观念上转变自身防护意识是推行防护措施的基本条件,使之能够在临床工作中变被动防治为主动防控。
3 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及防护措施手术室特殊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性质使其成为职业损伤的高危科室。
环境中的各种有害因子如微生物、化学消毒剂、麻醉气体、射线等的存在对手术室工作人员造成潜在的健康威胁;手术室护士的特殊工作性质如长时间站立或走动、注意力高度集中、进食不规律等使得这一群体成为职业损害的高危群体;法律知识的匮乏使得手术室护士缺少自我保护的意识,造成自我伤害的同时也损害了患者的利益。
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手术室是医院内最重要的有关病患生命健康的区域之一,手术室的卫生情况、无菌操作流程、医护人员的工作纪律等直接涉及到病人手术效果和安全,因此手术室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
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着一些不安全因素,可能对病人和医护人员造成伤害,因此必须要采取防范措施。
一、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1. 医院感染控制不到位:手术室内部的细菌不宜有任何传播的可能,但实际上,医院感染控制存在巨大隐患,手术室易受到感染的威胁,因为病人在手术室内裸露的体表和内脏器官受到外来污染的机会很多。
2. 手术室内的设备不完善:手术室的医疗设备是手术的主要工具,但因为设备不完善,製作工艺不够精细,也会影响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3. 医护人员管理混乱:手术室护理需要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但一些医护人员工作纪律不严格,管理不严密,工作态度不认真,也是一个不安全因素。
1. 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医院要加强感染控制力度,提高手术室的无菌操作流程。
在手术室内要实施地面、空气、物体的无菌化控制,夢想尽量减少手术室内外细菌的传播。
2. 完善手术室的医疗设备:医院应该要及时更新手术室内的医疗设备,提高设备的质量和精度,要求医院提供的医疗器械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3. 严格管理医护人员:医院要进行严格的医师和护士的职业素质培训和管理制度的建立;医护人员要自觉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提高工作纪律和责任心。
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涉及到医院感染控制水平、医疗设备的完善程度和医护人员管理,医院要提高手术室的无菌操作流程,加强手术室内的医疗器械设备,严格管理医护人员,这样才能减少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
浅谈手术室护士在工作环境中的职业危害手术室特殊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性质使其成为职业损伤的高危科室。
手术室是为患者进行各种手术治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各种尖端复杂手术都离不开手术室护士的密切配合,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不仅要有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还要有健康的体质。
但是,手术室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手术室护士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长期工作在“密闭”环境里,因职业压力源因素所致的紧张、繁重、疲劳和生物节律的改变,同时受到环境内病毒、射线、化学危害、噪音等因素的侵袭,直接或间接接触到各种对人体有害健康的因素。
使得从事本专业的护士成为高危群体。
因此,如何充分做好护士日常工作中的职业防护十分重要,加强手术室护士自身防护,保证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一、病毒感染手术室护士每天都不可避免的接触到患者可能带有病原菌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容易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艾滋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n virus,hiv)等。
而手术室护士在传递剪刀、缝针时易损伤自己,也易造成意外损伤,术中患者带有传染的血液,分泌物溅落到眼睛或有破损的皮肤黏膜处,也易引起感染。
据调查,由职业性物质引起感染中刺伤占80%左右。
1.hbv感染 hbv感染是手术室护士意外血源性感染中最常见的。
我国是hbv高发区,总感染率高达60%左右[2],目前手术患者hbsag 阳性检出率高达7%以上,有研究表明手术室护理人员hbv感染率明显高于内科及外科护理人员,其感染率高达30%[3]。
2. hcv感染有调查表明,手术患者hcv检出率为3.3%,因此意外感染hcv病毒也是护理人员特别是手术室护理人员所面临的潜在危险,其感染率达1.2%~10%。
3.hiv感染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道,截至2000年末美国医务人员中有57人被确诊感染艾滋病毒(24人是护士),其中48人是皮肤刺伤引起感染的[4]。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摘要:随着当代医学技术领域的进一步快速和发展以及各类医疗设施配套的功能不断和完善,我们医院对于医学护理人员技能的素质要求自然也变得越来越的高,并且人们对于保护其生命职业风险防护的责任意识自然也都在得到逐渐和加强,也出台了相应的管理规定。
手术室本来便是临床护理人员工作最容易导致发生各种问题事件的主要场所之一,我们了解在做手术整个过程工作中,医护人员精神都必须是高度地集中,需共同承担一个较大范围的手术工作压力,加上临床护理人员长期的暴露职业于各种锐器、放射线、血液毒物等有害环境因素之中,受到严重职业因素危害事故的出现概率较大。
因此,在护士工作成长过程中,如何及时做好职业护理人员面临的种种职业环境危害与防范,对及时保护病人其精神身心健康将具有其重要社会作用。
关键词:护士;手术室;防护措施;健康;一、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1.1意外损伤在整个手术准备过程中由于需要经常使用操作的各类医用小器械数目较多,如各类刀、剪、针、钩片等医用工具,需要长时间频繁进行传递,在此手术过程操作中操作发生操作意外发生的事件概率亦极其高。
有流行病学调查也指出:约有近11.7%患者的手术室外存在遭受过意外引发的血液毒物接触中毒等安全问题,此外,在手术术期中手指不慎被针刺损伤了或被划破,污染品误溅流到病人了的皮下或病人眼里等。
在现代人类所知可通过经口针刺传染他人的有二十多种慢性病症中,最普遍常见的同时也是人类最可怕病症的三种就是病毒性乙肝、丙肝病毒和急性艾滋病。
它们中通过气传而通过体液传染他人的治疗效果为最高,一次治疗就可根治以传染。
而现有统计资料表明因职业所造成的传染途径中,针刺损伤约占百分之八十。
1.2护士正确掌握的动作护士正常工作姿势的基本姿势、站立正确的站立时间与姿态正确处理身上的各种重物专家们均已进一步证实:护+的工作姿势与能量的消耗程度有的一定比例关系,工作的姿势也与肌肉疲劳强度也有了一定关系。
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防治策略手术室是医院中最关键的环境之一,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的成功率。
下面将从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防治策略进行探讨。
1.感染风险: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的感染环境,存在以下隐患:a.操作不规范:手术室工作人员在消毒、洗手、穿戴手术衣物等操作中不按规范进行,容易引起交叉感染。
b.环境清洁不佳:手术室空气和器械表面的清洁不到位,容易感染患者。
防治策略:a.建立标准操作规程,培训和监测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操作规范性。
b.定期进行手术室环境清洁和消毒,确保整洁无菌。
2.患者安全隐患:a.药物错误:手术室护士在给患者用药过程中发生错误,如药物配伍问题、用量错误等。
b.麻醉风险:手术室麻醉师在麻醉操作中存在风险,如意外事故、药物反应等。
防治策略:a.建立严格的药物管理制度,规范药物配伍和用量,并加强患者用药的审核和监控。
b.提供麻醉师定期培训,保证其专业技能。
3.外部人员威胁:防治策略:a.限制外部人员进入手术室,严格控制家属的陪护时间和实习生的实习权限。
b.建立安全警示标识,提醒外部人员遵守规定。
4.病历和信息管理:防治策略:a.采用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实现病历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整理。
b.建立信息交流机制,确保手术室工作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信息交流。
5.物品管理:防治策略:a.建立物品清单和盘点制度,确保手术室中的物品充足并及时更替。
b.加强库存管理,定期对过期、损坏的物品进行更新和处理。
总结起来,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涵盖感染风险、患者安全隐患、外部人员威胁、病历和信息管理、物品管理等方面。
针对这些隐患,需要建立规范的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和监控,定期进行手术室环境清洁和消毒,加强药物管理和麻醉师的培训,控制外部人员进入手术室,采用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加强物品管理等措施,以确保手术室护理环境的安全和患者的安全。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摘要:新时代下,医院的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任然存在着多种职业危险因素,手术室护士从事的是一种高风险职业。
那些经常触摸到患者及其污染物的护理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需要得到重视,比如手术室工作环境和治疗方法,让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如不注意个人防护,很容易发生职业损伤。
不仅严重损害护理人员个人的身心健康,还可能给患者造成疾病的传播。
本文总结了手术室日常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采取的相应防护措施,以降低职业危害因素对护理人员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防护措施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手术室的职业危害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手术室是外科治疗和救治患者的特殊场所,护理人员长期处于精神高度集中状态,暴露于血液、锐器、放射线等威胁中,容易受到职业伤害[1]。
因此,加强手术室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和提高防范措施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职业危害因素1.1生物性危害因素由于手术室特殊的工作环境,决定手术室护士每天的工作不可避免地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羊水以及被污染的敷料和手术器械,在手术配合中、抢救患者、处理脐带、更换和倾倒引流液等操作中,血液和体液极易溅到身上,而这些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可能含有病毒、细菌或肿瘤细胞,从而成为传染源,通过锐器伤、针刺伤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引起各种传染病。
1.2物理性危害因素1.2.1紫外线紫外线人体直接接触紫外线可引起皮肤红斑、皮炎、角膜炎、头痛,高浓度吸入紫外线气味可引起哮喘发作,导致呼吸道疾病加重,长时间接触可诱发皮肤癌。
x线的危害随着外科技术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涉及到放射诊断、治疗的方法越来越多,手术室医护人员受到x线的伤害也就随之增加,经常接触x线会对人体造成很多伤害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造血系统功能低下、晶状体浑浊、精子生成障碍等。
临床表现为乏力、头痛、头昏、耳鸣、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心悸等症状不适。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一、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1.意外损伤手术配合中常使用的锐利器械较多,如刀、剪、针、钩,传递频繁,极易损伤自己或误伤他人。
Johanet调查指出:约有11.7%的手术室工作人员存在着意外的血液直接接触。
术中意外针刺伤,刀割伤,污血溅到皮肤或眼睛里。
在可经针刺传播的20余种疾病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可怕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
它们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
已有资料显示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损伤占80%.2.护士的工作姿势、站立时间与处理重物专家们已证实:护士的工作姿势与能量消耗有一定关系,工作姿势与疲劳也有一定关系。
我院手术室洗手护士配合手术时保持颈椎前屈15~20℃。
连续站立均6.5h/日或更长、巡回护士均用240步/min 的急速行走工作,累计时间4h/日或以上。
处理重物,如按20例/日手术计算,需搬动约5kg重的器械包20余次,约为6kg重的敷料包20余次,2kg重的手术衣包50余次,以上合计约为350kg重的物品由夜班两名护士完成。
疲劳、从职业因素比例高的项目看,有心情焦虑、精神紧张等因素。
身体局部症状,如腰疼受工作姿势、处理重物的影响、全身症状中胃症状与心情焦躁、责任感、处理重物、饮食不规律、超负荷工作有关系。
3.麻醉气体的不良影响手术室护士每日工作在其空气中存在低浓度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和残余吸入麻醉药的环境中,约为6.5h/日或更长,每周工作日5天为32.5h/周。
Cohn指出,麻醉气体对于手术室工作人员有不良的生育结局。
如吸入较高浓度的麻醉气体会引起流产。
1976~1984年间,我院曾有7名手术室护士生育,有4名护士的孩子均在身体不同部位长有海绵状血管瘤或其它问题。
4.燃爆因素手术室内有多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和化学制剂不可忽视。
同时使用多种高频电器也是可能导致燃爆的因素。
麻醉气体,其它挥发性有机溶剂在手术室工作中频繁接触,如酒精、碘酒、乙醚、丙醇、安息香酊及火胶绵,一般都不标有其可燃性而易被忽视,应防止铺巾被这类溶液沾湿而致燃爆。
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措施手术室护士是医院中承担手术环节的重要角色,他们在手术过程中与患者、医生以及手术器械等密切接触,因此存在一定的职业暴露风险。
本文将重点探讨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以确保他们的职业健康与安全。
职业暴露主要包括生物暴露、化学暴露和物理暴露。
生物暴露是指手术室护士在与患者接触时可能接触到的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化学暴露则是指护士在手术室环境中可能接触到的有害化学物质,如麻醉药物、消毒剂、致癌物质等。
物理暴露包括手术室内的噪音、辐射等对护士身体的潜在伤害。
为了保护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健康,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是必要的。
首先,手术室护士应定期接受相关的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
其次,护士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学习正确的手卫生和个人防护措施。
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前后需要进行彻底的手部消毒,并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此外,手术室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系统,及时排除有害气体和异味。
针对生物暴露,手术室护士需要时刻保持警惕,遵守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
在手术过程中,护士需要正确佩戴手套,避免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其他污染物。
手术器械的处理也需要符合规范,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护士在与患者接触后,应及时洗手,确保个人卫生。
对于化学暴露,手术室护士需要了解常见的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危害,并正确使用和储存相关物品。
在使用麻醉药物和消毒剂时,护士需要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避免吸入有害气体或接触有害物质。
手术室应配备充足的排风设备,确保室内空气的清新。
物理暴露方面,手术室应根据相关标准和要求设置噪音和辐射防护设施。
护士在手术室内工作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耳罩和防护眼镜,减少对噪音和辐射的暴露。
手术室护士应定期参加相关培训,了解最新的职业健康保护知识和技能。
他们应积极参与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提出改进建议并参与相关活动,以提高手术室的职业健康保护水平。
手术室护士在职业中会面临各种潜在的职业暴露风险,但通过采取合适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这些风险。
手术室护士的健康危害及管理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工作环境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危害,以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制定防护措施,确保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
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和分析,针对健康危害因素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并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
结果:增强了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自身保护意识,使其健康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减少了环境污染。
结论:增强手术室护士的防护知识,减少或消除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是防范手术室健康危害的关键。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健康危害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776-02
手术室是对病人进行急救与手术的特殊场所,手术室护士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环境中,工作量大,业务繁忙,危险性高。
锐器伤、空气污染、噪音、辐射、身心危害等不良因素时刻危害着广大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健康。
以下结合我医院实际,将手术室护士健康危害及相应管理措施分析如下:
1.健康危害
1.1 生物感染。
手术室护士频繁接触患者的血液及体液,时刻处于职业暴露的危险中,锐器损伤是手术室护士最严重的职业损害,针刺伤可传播20多种血源性传染病,有80%-90%的健康医务人员患传染病为针刺伤所致[1],0.004mlhbv(+)患者的血液就可以感染医务人员[2]。
手术室护士经常使用手术所需刀、剪、针等锐
利器械,发生锐器刺伤的机会增多,手术室护士皮肤黏膜有轻微的破损仍参加手术,增加了感染的危险。
护士有时是因为抢救病人来不及戴手套,多数护士没有建立起常规的预防观念。
1.2 手术室仪器、物品的危害。
1.2.1 噪声。
手术室的噪声来源于麻醉机、心电监护仪、电锯、电钻、电刀、空调声、吸引器声、工作人员的对话声及移放器械的碰撞声。
长时间暴露于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引起各种症状[3],可造成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烦躁易怒,机体反应迟钝,还常出现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听力下降。
1.2.2 辐射。
在现代化手术室中,术中摄片及透视下手术已很普遍。
c臂x光机的应用为手术提供方便的同时,严重危害了手术人员的健康。
据报道,少量多次接触射线可因蓄积作用致癌或使胎儿畸形。
1.2.3 电损伤。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各种电钻、高频电刀、电动手术床等医疗设备广泛应用,极大地增加了护理人员电击伤、电灼伤的概率。
1.2.4 空气污染。
手术室常用的消毒剂如甲醛、2%戊二醛、碘伏及含氯制剂等均具有挥发性,长期接触对人体皮肤、黏膜、呼吸道、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电刀切割、电凝时的烟雾焦味,更让人胸闷、气短、头疼,甚至发生过敏反应。
弥散在手术室内的麻醉废气,腹腔镜时co2气体的泄露,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造成恶心、头晕、四肢无力、胎儿畸形及影响生育。
1.3 身心危害。
在我院,洗手护士为配合手术平均每日要以固定姿势站立6h左右,影响下肢静脉回流,造成下肢静脉曲张及颈椎病;巡回护士手术前后需要搬运患者,固定体位,抬起患者肢体,拿取手术器械及敷料包等中、重度体力工作,容易造成功能性腰背部疼痛及腰肌劳损;工作不定时,饮食休息无规律,易引起睡眠紊乱、胃肠功能失调;手术室劳动强度大、风险大,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巨大的专业压力以及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等,容易造成身心疲劳,产生慢性疲劳综合征。
2.健康知识教育及防护。
大量文献、调查表明,由于种种原因,护理人员在防护方面的意识依然相对淡薄,防护知识也相对匮乏。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管理,就是要重视对手术室的健康知识教育,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积极采取各种防护措施。
2.1 提高个人防护意识。
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健康知识教育,使其从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是十分必要的。
从而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及消毒隔离制度,各种操作前后、上下班、穿脱工作服前后,均应认真洗手、消毒。
对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均应戴手套进行操作,接触锐利物品时提高防范意识,不可存在侥幸心理等。
2.2 针对各种健康危害进行有效防护。
2.2.1 传递器械时,为防止锐利器械的损伤,可将刀、剪放入弯盘内间接传递,缝针尖端朝上,以防误伤,一旦受伤应及时挤出最大量血液,2%碘酊消毒伤口;发现手套有破损时,立即更换;护
士皮肤有破损或感染灶应避免参加手术;术前认真了解患者病史及肝功能情况,传染性乙肝患者,术前作好预防工作,采用一次性用品,戴双层手套,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分泌物,呕吐物等,术后将其废物垃圾放入密封袋内,估计其手术可能被体液(血液)溅出时,必须准备防护眼镜,隔离衣。
2.2.2 各种理化危害因素的防护。
使用中的仪器尽量调低音量,引进性能好、声音小的设备,以防噪声污染;安装高度层流设备,保持新鲜空气得到补充,减少污染空气储积;挥发性麻醉气体现用现配,尽量采用高效低毒,并将麻醉废气排除室外;术前作好x线照射准备工作,术中尽量减少照射次数,并备有防护衣,防护屏,孕妇避免参加此项手术;配置消毒剂时在专用房间内进行,工作人员须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准确掌握消毒剂的浓度,容器加盖,且不滥用消毒剂;高频电刀使用时产生的烟雾尽量用吸引器抽吸。
2.2.3 调整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工作之余尽量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做到劳逸结合以消除身心疲劳,安排合理的膳食营养,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在不影响手术配合的情况下,术中可轻轻转动颈部或做头后仰运动,术后进行颈后自我按摩;固定站立操作时间较长时,可在允许的范围内调整站姿、坐高凳,注重腰背部肌肉锻炼,以防下肢静脉曲张和腰背损伤。
3.总结
手术室的健康危害是多方面的,只要我们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强化预防措施,一定会使职业危害降到最低,保障医务人员的健康,
更好地服务患者。
参考文献:
[1] 石荣光,郑平,王文忠.唐山市区及区级以上医院护理人员死因资料的减寿分析.中国医院统计,2001,8(1):136.
[2] 王晓静.职业暴露与自我防护对策.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8,9(1):109-110.
[3] 周朋森.手术室护士安全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河南外科学杂志,2006,12(3):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