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临习张猛龙碑
- 格式:doc
- 大小:356.89 KB
- 文档页数:12
魏楷张猛龙碑楷书教程书法
魏楷张猛龙碑楷书教程书法
书法艺术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在众多的书法体系中,楷书一直被视为大家所推崇的经典之一。
而在楷书中,魏碑、楷
书及张猛龙碑等都属于具有重要地位的代表作品。
首先,我们将从魏碑着手。
魏碑,又称北魏碑,来源于北魏时期
的碑刻,既有隶书的特点,又有楷书的风格。
魏碑以其工整的笔画,
结构稳定,形态流畅,被誉为楷书的源头之一。
学习魏碑,可以让我
们锻炼笔画的准确性和书写的稳定性,是楷书学习的重要基础。
其次,我们来讨论楷书。
楷书是中国传统笔画较为规范、结构较
为稳定的一种书写形式,也被称为“正楷”。
楷书可分为古楷和今楷
两大流派,其中古楷往往被认为是学习楷书的必经之路。
学习楷书,
需要注重笔画的规范性和结构的稳定性,同时也需要通过模仿经典楷
书作品来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
最后,我们谈谈张猛龙碑。
张猛龙碑是东魏时期的碑刻之一,其
楷书风格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张猛龙碑的特点是笔画粗劲有力,结
构饱满稳重,整体气势磅礴。
学习张猛龙碑,可以锻炼书写的力度和
节奏感,同时也可以感受楷书艺术的魅力。
总结而言,学习魏碑、楷书和张猛龙碑等楷书体系,是了解并发
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学习,我们可以提高
自己的书法水平,更好地欣赏和创作楷书艺术作品。
希望广大书法爱
好者能够坚持不懈地学习,为传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书法的基本功问题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
对基本功的认识与理解也各执其说。
最常见的一种提法是:将楷书写好了,才算基本功扎实。
究其原由,大概是从古人所说的:“欲学草书,先通楷书”那里来的。
古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要学草书,必须要首先通晓楷书的法理。
从实践的意义上看,这句话说得非常对。
因为草书(更确切地说应该是行书)的许多法理是源自楷书的,行草书与楷书有着非常密切的“血缘”关系。
但是这句话指的只是学楷与学行草的一种第进关系,是一种由一及二的逻辑关系,并不是说的基本功的问题。
如果依照认为“楷书是行草书的基本功”的判断的话,那么就可以认定“隶书是楷书的基本功”,“篆书是隶书的基本功”了。
还可以推断成“大篆是小篆的基本功”,“甲骨是金文的基本功”了。
如果再往下推,那什么又是甲骨的基本功呢?这显然不成逻辑。
另外,“楷书写好了,才算基本功好了”的说法也非常偏颇。
如照此说来,写《毛公鼎》、《散氏盘》者肯定是没有基本功的,那时期的人根本就不知楷为何物。
显然,这样的提法也是极为不科学的。
往往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楷书写得很好的人,行草书未必就写得好。
行草书写得好的人,楷书也未必写得绝对好。
我们还发现,某人欧楷写得很好,又未必颜楷、禇楷、赵楷都能写好。
主攻篆、隶者,楷、行、草未必精; 擅于行、草者,篆、隶、楷也未必能。
可以肯定地说,无论是何种字体,各自都有着本身的内在规律与方法法则,一种字体练好以后,并不意味着其它字体就可以不练而自能。
这里,虽然各种字体之间和各种书体之间,有着相应的某种内在规律可以相互借鉴,但其个性的规律与法则是无法相互替代的。
比如,通过长期对《张迁碑》的临拟之后,只能写出具有《张迁》气息的字,而不可能也能立刻写出《石门颂》,写出《曹全》、《华山》等风格迥异的隶字来。
只有必须经过对各碑逐一的临习与获法之后,才能再现某碑的字体风格,否则,如果没有经过这种研习与临习的过程,想要随意写什么就能写出什么,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魏碑入门之选:从笔法、字法、章法浅谈《张猛龙碑》临习技法~一、《张猛龙碑》概述《张猛龙碑》立于北魏孝明帝正光三年(公元522年)正月,碑阳正书26行,行46字,有真书题额《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12字,碑阴12列刻立碑人官衔、姓名,斯碑为鲁郡人为时任鲁郡太守张猛龙歌功颂德的清德碑,现存山东曲阜孔庙。
二、《张猛龙碑》的艺术特色《张猛龙碑》是魏碑书法艺术中的名作,其成于北魏后期,笔法较为完备,结体趋于规整,是魏碑书法中相对完美、成熟的碑刻,康南海评此碑“如周公制礼,事事皆美善”,为“正体变态之宗”,对后世楷书的发展和完善影响很大。
《贾思伯》和《敬君使碑》与此碑极为相似,如出一辙。
《张猛龙碑》用笔以方笔为主,辅助以圆笔,方圆结合,方劲圆浑。
入笔斩截,笔画中实饱满、清峻、雄健。
结构精绝、奇宕舒展,短长俯仰,各随其体,变化无端。
康有为评其曰:“意态跳宕,长短大小各因其体,分间布白自致其妙,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藏奇崛与方正之内,皆极精彩,作字功夫,斯为第一”。
是碑点画既不像龙门造像刀砍斧凿的痕迹那么明显,又不像《郑文公》用笔内含,起止无迹,加上风化的泯灭作用那样无迹可寻。
其结体既没有《石门铭》的大开大阖,又不像《经石峪石经》那样平稳如一。
无论是用笔还是结字都介乎于诸多魏碑碑刻之间,兼有众碑刻之妙而无偏执之处,由于其含有的北碑石刻艺术的共性比较多,所以成为大多数人学习魏碑书法的入门之选。
三、《张猛龙碑》的笔法汉字都是由一个个小的点画组成的,字的结构及其整个书法作品的章法都是由点画构筑起来的,笔法是构成书法艺术美的重要元素之一。
《张猛龙碑》的每个点画均不雷同,却有规律可徇,如果去一个个罗列这些笔画就太繁杂了,我们也不可能把每个点画的形态都烂熟于心,也没那个必要,学习的目的在于把握整个碑的整体风格,领会其内在的神髓,而非点画的外表形态和其方位的变化,只要把握了点画的内在特征,就可以随心所欲的穷尽其变化,而又不失其神韵,所以这里只从点、横竖、撇捺和转折四个方面去谈。
魏碑《张猛龙碑》及典型⽤笔分析《张猛龙碑》全称《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碑》,北魏正光三年(522)正⽉⽴,⽆书写者姓名,碑阳⼆⼗四⾏,⾏四⼗六字,碑阴刻⽴碑官吏名计⼗列。
额正书“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三⾏⼗⼆字。
古⼈评价其书“正法虬已开欧虞之门户”,向被世⼈誉为“魏碑第⼀”。
为正宗北碑书体。
碑⽯在⼭东曲⾩孔庙。
《张猛龙碑》碑⽂记载了张猛龙兴办教育的事迹,运笔刚健挺劲、斩钉截铁,可以看到《始平公》的影响,如横、直划的⽅笔起笔,转折处的⽅棱及三⾓形的点等,都保留了《始平公》的旧貌。
但也并⾮笔笔都⽅,⽽是变化多端,有⽅有圆,⽐《始平公》更精美细腻。
字体略长,结体已经是⽐较标准的楷书了,结体⾮常端丽,有的笔画结体中,甚⾄有⼀点⾏书的味道,尤其是碑阴。
魏碑《张猛龙碑》⾼清⼆⽞社版【⾼清放⼤版】北魏张猛龙碑明拓❷魏碑《张猛龙碑》明拓版⾼清⼤图加载较慢,请耐⼼等候❸《张猛龙碑》赏析《张猛龙碑》的笔法⼤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1.笔法主要基调是⽅圆兼备,以⽅笔为主;2.少数字近⽅少圆,点画较为⽅博;3.少数字近圆少⽅,点画以提为主,提中有顿;4.部分字有⾏书笔意。
《张猛龙碑》以⽅笔为主,⽅、折果敢迅疾,意趣横⽣,笔处棱⾓分明,笔画上表现了⼒的强度;⽓质上豪健泼辣,浑劲厚实。
亦⽤圆笔,圆笔凝重端稳,⽓势雄强,笔锋雄强敦厚,潇洒⾃然,创造了⼀种天真活泼,激越昂扬的意境。
以下是对于《张猛龙碑》典型⽤笔的简要分析:⼀、点法魏碑中的点画,凡点必侧,不是向左倾,就是向右倾,《张猛龙碑》中的点画,虽以⽅笔为主,但在点画的运⽤上,亦合乎“侧锋峻落,回锋收笔”的书法美学原则。
⼆、横《张猛龙碑》的横画,以⽅横为主,亦有圆者。
横画沉着厚重,⽓势雄浑,符合当时北朝⼈粗旷的性格特点。
起笔有藏有露,变化多端,其基本写法为逆锋起笔向右折,竖下笔,截成⽅头,然后再往右⾏,⾏⾄末端稍提笔,顿笔,然后,向左回锋收笔。
《张猛龙碑》最富有特点的横画便是左低右⾼之势,横画起笔或圆或⽅,起笔⾓度多变;横画向右上⽅倾斜,呈俯仰之势;横画重叠,却各具姿态,⽆⼀雷同。
浅谈《张猛龙碑》摘要:《张猛龙碑》谓之北魏书法之精品,乃碑刻中的典型代表,在魏碑中属于中性书风之典范,融入了大量篆书的中锋笔意,在楷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楷书碑刻代表.康有为评其为“隶楷之极则,正体变态之宗”,可见其在历史上对楷书发展影响之深远.《张猛龙碑》中的书风展现出古朴浑厚,天真意趣的特点,运笔采用方笔为主,方圆兼和,变化自然.高耸险绝的结字和丰富的空间布局都为它带去了独特的风格特点.因此,深刻分析此碑的笔法结构,是更好了解北魏书法风格的关键一步.关键词:《张猛龙碑》; 笔法; 结构; 影响书法在中国历史上有多个璀璨的时期,自先秦发展至两汉的各种书体的发展和成熟,到魏晋南北朝的丰富和创新,再到唐宋元明清的精细和完善.书体的发展顺应了时代潮流的进步,才有后世清代书法家梁巘在《评书贴》“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的一段著名书论。
而北碑在其中有着不同寻常的地位,虽在唐宋以后,书法家大多奉二王书体系的“帖学”为正脉,大量北碑石刻被世人所忽视,但这不并无法掩盖住碑刻书法的光彩.魏碑上承汉晋下启唐宋,地位特殊,其字法雄奇变化,浑厚有力,生动意趣,古法洞达.清包世臣曾品评北碑“北朝人书,落笔峻而结体庄和,行墨涩而取势排宕”.《张猛龙碑》一直被认为是北碑中精品之最,一直被效仿和推崇不断.《张猛龙碑》出自北魏正光年,现存于山东曲阜孔庙,全称为《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碑文记颂魏鲁郡太守张猛龙兴办学校功绩,碑阴为题名.此碑书风虬劲险峻,结体大小错综.自明开始对《张猛龙碑》进行初步研究到清代因金石学考据学兴起而更加深入,尤其是康有为,对此碑研究最为细致.一、笔法《张猛龙碑》笔法是魏碑中典型的方笔为主,但区别在于《张猛龙碑》的用笔方中寓圆,以方笔为主,棱角分明,干净利落.北魏时期,虽楷书已经走向成熟,但在书写的笔法上仍存隶意,如,“晋”字横画主笔,起笔竖切凝重,后立马转为中锋行笔,收笔向右上行笔欲出还收带有隶书特有的波磔用笔.再看其转折处,亦与隶书较为相似,不顿不搓,是两个笔画自然地衔接,例如竖勾的平挑.撇捺的左右分张,数字的笔势还呈现出横张的趋势,如“春”三个横画长度近似.与唐朝时期的楷书横画相比稍长,另其撇以斜直撇为主,向左下方延伸,捺画出峰略收,与撇画形成左右开张的趋势,下方的日结字较小,藏于撇捺之中,使整体结字成扁阔状.以上举例略述了此碑中的笔法特点.从全方面看,《张猛龙碑》线条遒劲,如强弩引而不发.笔力含蓄,劲健有力,笔画间骨肉相依,既有古朴雄浑之意也有秀仪精妙之处.如清代张宾的《大瓢偶笔》品评“南北朝书虽多生强,而古意犹存,若张猛龙、崔敬岂则精拔萃美、妙不可言矣.”二、结构《张猛龙碑》谓之魏碑冠冕,其内含刻凿之古朴及书写之韵味为一体.书法最难不过是结构分割,笔画协调,结字巧妙,章法错落.《张猛龙碑》其结构之“险”“奇”“绝”一直为世人所称赞.康有为评其为“正体变态之宗”,并在《广艺舟双辑》中说道:“《张猛龙碑》结构为书家之至,而短长俯仰,各随其体……寓变化与整齐之中,藏奇崛于方平之内,皆极精采.作字工夫,斯为第一,可谓人巧极而天工错矣.”此碑整体的结构大多偏向于左低右高的剞侧,内紧外松,高低错落的机构分布.详细叙述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疏密停匀.如“举”字,上方笔画较多,结构紧凑,笔画书写内收,而下方的撇捺外放,疏朗有致,与上方形成对比.再看“尉”字,中部笔画横画紧收,右边的横画也以段横取代原先的长横,而竖画挺拔粗放,使得整个字外紧内收,疏密有序.二、错落生趣,如“源”左边的三点水为迎合右边的原而选择将三点上移不外放,原字的长撇也以瘦劲取之,形成收放有度,结字错落.再如“露”“问”二字上部向左错位,“侍”字下竖钩较正常写法向左错位的变化手法,几个字都是左半上移而右半下移.三、主次相映,《张猛龙碑》字的主笔较为突出,以撇捺为主,也有一些横画.一字的魂灵由一字主笔来掌握,靠其来显现精神,成败关键之所在.此碑的一个结字特点就在于它的收放有度.如“是”横画主笔,左上右下相互呼应,巧用布白,使得整个字内紧外放,有了生动的气息,显现出北人粗犷气势来.谈及《张猛龙碑》的影响,从唐朝就可看出,欧阳询学习此碑并融会贯通,形成笔法遒劲,结字险峻的书风.至清代,因重兴碑学之风,大兴金石学,使得《张猛龙碑》重回人们视线,除康有为极为推崇此碑外,杨宾认为其为六朝正书此碑第一,魏儒鱼指出《张猛龙碑》为后来楷书之祖,陈奕禧论其承古证今,非此无以开示来学,肯定了此碑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张猛龙碑》字势如长枪大戟,天骨开张,奇正相生,青纯峻逸,乃碑刻书法的一代不朽巨作,因此当我们在欣赏和临习此碑的同时,也要根据其特点和风格进行读帖分析,深入理解内涵,也有助于将其与自身风格融会贯通,达到人书俱老的境界.参考文献:[1] 王镛,《中国书法简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赵姗姗, 浅谈北魏张猛龙碑结字之美[J].曲阜师范大学,2011(05)陈颖(1997.9~),性别:女, 民族:汉族, 籍贯:浙江省台州市, 学历: 2020级学士研究方向:书法。
孙伯翔谈《张猛龙碑》的艺术特色及临习要领書法考(1968)孙伯翔谈《张猛龙碑》的艺术特色及临习要领在中国书法史上,魏碑书体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恰似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灿烂无比,光彩夺目。
《张猛龙碑》是魏碑书体的著名碑刻之一,形成于北魏后期,是魏碑书体中非常完美成熟的碑刻,对后世的书法演变作用极大。
尚碑的人临《张猛龙碑》,主宗其法,追求终生,借取气息,自成面目。
宗帖的人也多涉足于它,从中吸取营养,完善自我。
我的临碑体会临习《张猛龙碑》,选择范本很重要,最好是原拓本。
从广义上来说,这不太可能,因为好的拓本不容易得到,也买不起,整幅的《张猛龙碑》全拓价格更是昂贵,现在影印技术很先进,选择好的《张猛龙碑》影印范本来临写完全可以。
我国的传统书法艺术,严格地强调了一个“法”字。
若想学到法就必须学习古人的名碑、名帖,加以汲取、继承。
这个继承既是我们临习书法的开始,又伴随我们创作的终生。
前人的经典书法,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临写书法直取前人的碑帖,在临习中加深领悟能力,久而久之,则可以领悟到书法艺术囊括着大自然万殊意象之美,这种深奥的意象美在日后的创作之中更能感觉到它是书法创作的基石。
怎样临写《张猛龙碑》?我认为有三点:一读,二临,三领悟。
临写一种字体,首先要读进去,心中有字,手才能写字,所以应该是先读后临,或是边读边临,边临边读,这样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由形入神,由微人妙。
孙过庭说得非常精辟:“察之尚精,拟之贵似”。
察就是读,读和临的比例应该是读、临各半,或读更多一点。
只有抓住《张猛龙碑》的笔法特征和结构特征,才能掌握它多姿多变的天成之趣跳跃之妙,乃至精神飞动之美。
心中有了《张猛龙碑》的艺术特征,手中再经过千锤百炼、朝临暮写的艰辛磨难,定能达到“拟之贵似”的程度。
察之尚精方能拟之贵似,拟之贵似方能遗貌取神,方能达到化古为我的境地,达到这个境地,方能厚积薄发,进入创作。
在尝试创作的过程中要发挥极大的领情思维的潜能,要触类旁通,要举一反三,反四、反五、甚至于反七反八,这就是在艰辛书途中的捷径。
魏碑巨匠孙伯翔谈他的书法⼀⽣精讲《张猛龙碑》,破解魏碑技法之迷孙伯翔先⽣孙伯翔⽼师是当代书坛魏碑书法的领军⼈物,他⼀⽣钟情魏碑,⽴志要在宣纸上把魏碑笔法搞清楚。
⽤⼀管柔毫破解了魏碑笔法之谜,还原了魏碑书法的本来⾯⽬。
孙伯翔⽼师的碑学实践改变了清末民初以来的北碑创作路⼦,他不是以笔代⼑,⼀管纤毫执其⼿中,如锋⼑利刃,他的⼀点⼀划如同⼀⼑⼀斧,笔⼒若由天授。
⼀起听听孙伯翔⽼师的“书法⼀⽣”!纵向取古,横向取今孙伯翔书艺之道,当以勤奋为主,然勤奋以酷爱为前提,没有酷爱便没有勤奋。
“品酒醇醨迥异,学书碑帖⽆町。
”名碑、名帖皆为传世之瑰宝,永取不竭。
后学者可任其所爱择⽽学之,循序渐进,由古⽽寻,千万不要重碑⽽轻帖,也不要扬帖⽽抑碑。
学书当学法,学法当从古⼊,这个道理似乎⼈⼈都承认是源流之理,⽏庸置疑。
我们讲的从古⼊⼿是强调以名碑、名帖来作为法则深学,不是任何⼀种都可作为法源,⽐如⽆名的或以⼑代笔的⼩墓志、⼩造像、刑徒砖以及⽵简、⽊简、⼀般的写经等等,只能取其意、悟其天趣,不能作法。
学书有源流之分,我们当以学源为主,先⼈的流可以兼取,但不能本末倒置。
就碑学⽽论,清代中叶,碑学⼤兴,造就了如邓⽯如、张裕钊、赵之谦、康有为等诸多巨匠,他们的成功同样是从源头⽽取,辟成⾃⼰的流派,各⾃成宗。
近年来,有许多各地青年问我⼀幅字怎么才算好,这句话问得似乎太简单,却⼀时很难说清。
但是我总觉得从视觉和内⼼反应也可以简单地解释⼀下,就是⼀幅作品在观赏它时越看越舒服、愈看愈耐看,那么这幅作品就有分量,因为它的各种因素达到和谐了。
学书当有主见,但不是固执,学书更要⼴泛请教征求意见,其两者并不相悖。
学书也好,作书也罢,始终保持⼀种平静的⼼态最为重要,不为名利所左右。
特别是现在的年轻⼈千万不要为参加某个⼤展⼊选或获奖⽽喜,也不要为落选⽽懊恨,更不要逐追时风。
我是写魏碑的。
在年轻的时候起步练习写唐碑,这对我⾛⼊书法门径很有益处。
后来由于⾃⼰的偏爱,逐渐转⼊写魏碑,开始就临写《张猛龙碑》,作为⼀个单元写了⼏年,随后临写著名的墓志,接着转向龙门⽅笔,再由龙门转向圆笔的云峰⽯刻,就这样寻寻觅觅在魏碑瀚海⾥游⼷了⼤半⽣。
《张猛龙碑》高清墨翻字帖,北魏碑刻中最享盛誉的作品之一
《张猛龙碑》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其内容主要赞颂鲁郡太守张猛龙兴办学校等功绩德行。
其笔法方圆兼备,以方笔为主,少数字近方少圆,点画较为方博以提为主,提中有顿,部分字有行书笔意。
整体上棱角分明,笔画上表现了力的强度。
是魏碑刻中最享声誉的作品之一,魏碑刻中最享声誉的作品之一,所以本期特将《张猛龙碑》进行在原贴的基础上进行墨翻,希望能给书友们带来帮助。
由于《张猛龙碑》原碑残破较为严重,所以制作起来有些麻烦,细节部分可能没有太多的展现,所以请大家见谅。
章法上《张猛龙碑》的章法形式和同时期的其他墓志有很大的不同。
其他的墓志、造像记等由于书写空间的方正狭小,所以有很多的带有界格,字距行距较为均匀整齐。
所以在章法形式上有规范整肃之感。
但是《张猛龙碑》的形字较大,章法上讲求行距大于字距,注重纵行不拘横列,势取纵式,是北魏书法作品中较为独特的章法风格。
以上就是字帖的全部内容,共计33张,所有的图片都是高清原图上传,保存到手机即可使用,单难免可能有点模糊,如果需要高清原图的可以私信我以便发送整理好的文件。
《张猛龙碑》笔法分析李松《张猛龙》碑是魏楷体系中经典的碑刻,为历代习碑之人所重视。
它之所以成为经典,有很多的原因。
首先是知名,因为它是碑刻一直立在地面以上,尤其又在孔庙,所以知道此碑者众;其次是典型,它的风格非常具有魏碑楷书的代表性,是魏楷体系中属于中性风格类的作品;再是技巧规范且含量高。
因此,人们把此碑奉为经典是有它的道理的。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对魏楷相当赞赏,概括魏楷之美有十:“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韵辉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铜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
”细审这“十美”《张猛龙》可存其八九。
所以,初习魏楷,以《张猛龙》为范应该是最佳选择之一(说之一的意思是还有许多可为范的魏楷,不宜一说习魏必是《张猛龙》,其实选择的余地是比较大的)。
我们认为,其中更主要的根据是,它的方笔更具魏碑楷书典型的笔法特征,同时,此碑的技巧含量丰富,风格特征独具,对学习魏楷是有利的。
我们知道,魏楷典型的、标志性的笔画形态就是“方笔”。
方笔的概念与圆笔对应,就是笔画的造型见棱见角。
通过多年学习魏楷的经验、体会甚至是教训告诉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方笔技巧如果不能真正掌握,是根本入不了魏楷之门的。
我们经常看到,有许多朋友对《张猛龙》的笔法技巧十分困惑,猜解不出来具体的方笔用锋技巧。
比较典型的情况是,“用唐楷的笔法公式来解魏楷方笔这道题”。
其结果是,写的字不是《张猛龙》,而是“唐猛龙”,笔画的造型总是脱不掉唐楷的痕迹,总感觉魏楷的味道不够纯正。
由于类似这样的一直摸不到魏楷正脉的情况实在是太普遍了,所以,本文将对《张猛龙》的方笔笔法技巧问题进行专题的讨论研究。
一、魏楷典型性笔画——方笔的分析我们把《张猛龙》典型的方笔进行常规的分类和筛选。
并将以“点”的书写来切入,进入微的解析与讲解,同时,再由点逐渐延伸开来分析其它的笔画的书写。
之所以由“点”开始,我们的思路和依据是:a、点的方笔技巧是最基本、最典型、最重要的技巧。
《张猛龙碑》笔法分析李松《张猛龙》碑是魏楷体系中经典的碑刻,为历代习碑之人所重视。
它之所以成为经典,有很多的原因。
首先是知名,因为它是碑刻一直立在地面以上,尤其又在孔庙,所以知道此碑者众;其次是典型,它的风格非常具有魏碑楷书的代表性,是魏楷体系中属于中性风格类的作品;再是技巧规范且含量高。
因此,人们把此碑奉为经典是有它的道理的。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对魏楷相当赞赏,概括魏楷之美有十:“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韵辉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铜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
”细审这“十美”《张猛龙》可存其八九。
所以,初习魏楷,以《张猛龙》为范应该是最佳选择之一(说之一的意思是还有许多可为范的魏楷,不宜一说习魏必是《张猛龙》,其实选择的余地是比较大的)。
我们认为,其中更主要的根据是,它的方笔更具魏碑楷书典型的笔法特征,同时,此碑的技巧含量丰富,风格特征独具,对学习魏楷是有利的。
我们知道,魏楷典型的、标志性的笔画形态就是“方笔”。
方笔的概念与圆笔对应,就是笔画的造型见棱见角。
通过多年学习魏楷的经验、体会甚至是教训告诉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方笔技巧如果不能真正掌握,是根本入不了魏楷之门的。
我们经常看到,有许多朋友对《张猛龙》的笔法技巧十分困惑,猜解不出来具体的方笔用锋技巧。
比较典型的情况是,“用唐楷的笔法公式来解魏楷方笔这道题”。
其结果是,写的字不是《张猛龙》,而是“唐猛龙”,笔画的造型总是脱不掉唐楷的痕迹,总感觉魏楷的味道不够纯正。
由于类似这样的一直摸不到魏楷正脉的情况实在是太普遍了,所以,本文将对《张猛龙》的方笔笔法技巧问题进行专题的讨论研究。
一、魏楷典型性笔画——方笔的分析我们把《张猛龙》典型的方笔进行常规的分类和筛选。
并将以“点”的书写来切入,进入微的解析与讲解,同时,再由点逐渐延伸开来分析其它的笔画的书写。
之所以由“点”开始,我们的思路和依据是:a、点的方笔技巧是最基本、最典型、最重要的技巧。
《张猛龙碑》笔法分析李松《张猛龙》碑是魏楷体系中经典的碑刻,为历代习碑之人所重视。
它之所以成为经典,有很多的原因。
首先是知名,因为它是碑刻一直立在地面以上,尤其又在孔庙,所以知道此碑者众;其次是典型,它的风格非常具有魏碑楷书的代表性,是魏楷体系中属于中性风格类的作品;再是技巧规范且含量高。
因此,人们把此碑奉为经典是有它的道理的。
? ?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对魏楷相当赞赏,概括魏楷之美有十:“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韵辉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铜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
”细审这“十美”《张猛龙》可存其八九。
? ? 所以,初习魏楷,以《张猛龙》为范应该是最佳选择之一(说之一的意思是还有许多可为范的魏楷,不宜一说习魏必是《张猛龙》,其实选择的余地是比较大的)。
我们认为,其中更主要的根据是,它的方笔更具魏碑楷书典型的笔法特征,同时,此碑的技巧含量丰富,风格特征独具,对学习魏楷是有利的。
? ? 我们知道,魏楷典型的、标志性的笔画形态就是“方笔”。
方笔的概念与圆笔对应,就是笔画的造型见棱见角。
通过多年学习魏楷的经验、体会甚至是教训告诉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方笔技巧如果不能真正掌握,是根本入不了魏楷之门的。
? ? 我们经常看到,有许多朋友对《张猛龙》的笔法技巧十分困惑,猜解不出来具体的方笔用锋技巧。
比较典型的情况是,“用唐楷的笔法公式来解魏楷方笔这道题”。
其结果是,写的字不是《张猛龙》,而是“唐猛龙”,笔画的造型总是脱不掉唐楷的痕迹,总感觉魏楷的味道不够纯正。
由于类似这样的一直摸不到魏楷正脉的情况实在是太普遍了,所以,本文将对《张猛龙》的方笔笔法技巧问题进行专题的讨论研究。
? ? 一、魏楷典型性笔画——方笔的分析? ?我们把《张猛龙》典型的方笔进行常规的分类和筛选。
并将以“点”的书写来切入,进入微的解析与讲解,同时,再由点逐渐延伸开来分析其它的笔画的书写。
《张猛龙碑》的用笔方法我国历史上十六国以后,北方鲜卑族以其强悍粗犷的民族精神统一了北方,建立了北魏政权,结束了北方长期纷争的局面。
尤其自魏孝文帝实行改革以来,北朝经济更趋富裕,民族更加强盛,由此引来碑碣造像、摩崖石刻盛行,客观上给我们留下了大批反映时代风貌的书法艺术珍品。
在群星灿烂的魏碑石刻中,《张猛龙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博得历代书家的高度评价。
一、《张猛龙碑》的艺术特点《张猛龙碑》书法艺术一向受到人们的称道,早在清代,包世臣、康有为即盛赞该碑“精能造极,不可名言”。
现代书法界更有对之推崇备至者。
《书法教学》(赵一新等人编著)曾说:“《张猛龙碑》点画灵变……借让巧妙……结构精致而气魄很大。
”接着把它与同类魏碑相比说:“《贾思伯碑》与之同类,但画微重满,变化稍逊;《杨大眼造像》与之同类,但纯熟不够;《孙秋生造像》与之同类,但奇峻难敌;《魏灵藏造像》与之同类,但骨力嫌弱;《高贞碑》与之同类,但开展不如;《牛橛造像》与之同类,但流于平整;《始平公造像》与之同类,但姿变让步。
”足见评价之高。
这些评价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张猛龙碑》所蕴含的丰富的美的因素。
(一)结体雄奇险峻。
笔画安排险峻,结构方式奇特,是《张猛龙碑》最明显的特征。
它既不像《郑文公碑》那样形态规整,笔画空距均衡,也不像唐楷那样四面停匀,而是密中有疏,正中参欹,安中设险,平中出奇,试看一个“光”字,它上面的两点并不像一般楷书那样安排得对称均衡,而是使左点取横式,右点取竖式,横竖相对,形成“矢的”之势;一横也不是两边等分,而是让左边尽量伸展,右边尽量缩短,造成长短对比,再在下面配以适当的长撇和竖弯钩,全字大有“倚天抽宝剑”的奇险威武之势。
再如一个“饶”字,右边的“尧”也处理得不同凡响,上面一竖歪写,已是一奇,中间两竖不是分落于上竖两边,而是让左竖再左移,让右竖对准上一竖,又增一奇;下面的撇和竖弯钩的头,不是对准上面正中,而是对准左竖,再添一奇,三奇并存,使一个“尧”字象鸡公山头咬合着的岩石,其险峻之势,不禁使人骇然生恐;然而综观全字,又使人不得不长吁一口气,放下心来,尤如我们发现山头岩石本有其重心所在,而不至于滚落下来一样,全字平稳安然。
·155·艺术研究摘 要:魏碑体在隶楷之间,既有篆隶古朴厚重的气息,又有楷书的体势和面目,在书体演变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利于学习者在感受篆隶用笔的同时加深对晋唐楷书的理解。
魏碑形制多样,风格迥异,变化多端,利于学习者自我发挥,展现个性,打破千篇一律的书风。
因此,魏碑的临摹对书法学习意义重大。
《张猛龙碑》是魏碑发展成熟的代表作,被誉为“魏碑第一”,康有为称其“正体变态之宗”。
此碑棱角分明,斩钉截铁,劲健雄俊,艺术价值极高,故本文以此碑为例,浅谈对魏碑的临摹与学习。
关键词:魏碑;临摹;张猛龙碑;再现表现1 简介北魏一统北方后,社会相对安定;碑刻渐多,风格多样,主要有摩崖,造像记,碑碣,墓志等。
随着篆、隶(包括新隶体)旧体的消退,字体逐渐采用楷体。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刻碑日益兴盛,刻工在大量的刊刻中其刀法更加简洁,笔画间的衔接关系更加紧密,铭刻体楷书即魏碑体最终形成。
《张猛龙碑》就是碑刻楷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张猛龙碑》刻立于北魏正光三年,无书写者姓名,现存于山东曲阜孔庙。
宋代赵明诚藏有《张猛龙碑》的拓本,并将其收录于《金石录》中,这也是历史上对《张猛龙碑》最早的记载。
2 浅析《张猛龙碑》的笔法魏碑文字在隶楷之间,故存篆隶之意。
有诗云:“肄书搜尽北朝碑,楷法原从隶法遗。
”何绍基倡导将篆隶用笔融入楷书中,下笔前胸中存篆隶之意,腕下有篆隶之势。
包世臣云:“万毫齐力故能峻,五指齐力故能涩。
”包世臣将北朝碑刻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相结合,提出“笔毫平铺”“用逆用曲”“中实气满”等原则,这些实则都是篆隶用笔,在此基础上加以绞转的笔法使得线条更加老辣,更能展现魏碑苍茫浑融,古拙雄强的气韵。
临习《张猛龙碑》时,要透过刀锋看笔锋,可以尝试用行书笔意探索刀刻痕迹背后的用笔轨迹及毛笔在空中运行的笔势。
这样临摹魏碑才能气息贯通,不至于生硬刻板。
《张猛龙碑》用笔的主要特征是方圆结合,以方为主。
如作为主笔的长横,有的方起方收,棱角分明如长枪大戟;有的方起圆收,含蓄内敛。
一、北朝《张猛龙碑》概述1. 《张猛龙碑》简介北朝《张猛龙碑》是北魏时期的一块石碑,记载了北魏将军张猛龙的生平事迹和功绩,是我国古代碑刻艺术的珍贵遗产之一。
2. 《张猛龙碑》的价值《张猛龙碑》上的文字丰富而精美,不仅展现了北魏文化的特色,更为今人了解北魏时期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二、《张猛龙碑》文字的特点1. 单字结构的独特之处《张猛龙碑》上的文字采用了独特的单字结构,每一个字都具有鲜明的形体,遣词造句非常考究。
2. 单字结构的意义采用单字结构的文字,让《张猛龙碑》更具书法艺术的韵味,同时也增强了文字的辨识度和观赏性,为后人的研究和欣赏提供了便利。
三、《张猛龙碑》通篇章法的赏析1. 碑文开篇《张猛龙碑》的开篇以“北朝”二字为标题,气势恢宏,彰显着北魏帝国的雄伟气象。
2. 记载生平碑文接着记载了张猛龙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出身、成就、战绩等,文字简洁而意蕴丰富。
3. 铭文结尾《张猛龙碑》的结尾部分则是为张猛龙的功绩做总结和表彰,以及后人对他的赞颂和怀念,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
四、《张猛龙碑》的艺术价值1. 书法艺术价值《张猛龙碑》的文字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色,展现了北魏时期的书法艺术风貌,对后世书法的影响深远。
2. 历史文化价值作为北魏时期的重要碑刻,《张猛龙碑》上的内容不仅丰富多彩,更是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料,对于研究北魏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五、总结北朝《张猛龙碑》是我国书法艺术和历史文化研究的宝贵资料,其文字的单字结构和通篇章法都显示出北魏时期的独特魅力和文化积淀。
对于了解我国古代书法和历史文化的发展,以及北魏时期的社会风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六、《张猛龙碑》与北魏时期社会风貌的关系1. 社会背景北魏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那时正值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不断。
《张猛龙碑》作为当时社会生活和文化的一个缩影,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社会风貌。
2. 军事文化张猛龙作为北魏将军,碑文中描述了他参与的战争和征讨的功绩,这反映了当时北魏社会的军事文化,战争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主要活动之一,也促进了当时军事思想的繁荣和发展。
张猛龙碑的笔法特点
张猛龙碑是中国辽代的一座石刻碑,其笔法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方面:
1. 雄浑豪放:张猛龙碑的笔法以雄浑豪放为特点,线条粗劲有力,疏密得当,展现出一种壮丽而磅礴的气势。
2. 随势变化:在碑文的书写过程中,张猛龙采用了流畅的笔画
结构和变化自如的线条组合,使得整个碑文呈现出起伏有致的动势感。
3. 浓淡相宜:张猛龙碑中运用了墨色浓淡的变化,通过墨迹的
轻重来表现物体的远近和明暗的层次感,使得碑文更加生动逼真。
4. 造型精细:张猛龙碑的笔法追求形象的准确和细腻,对于人物、动物等形象的描绘力求精确细致,使得碑文中的形象栩栩如生。
5. 简练有力:尽管张猛龙碑的笔法较为雄浑豪放,但在整体构
图上追求简练有力,避免过多的纤细和繁复,使得碑文的阅读更加简
洁明了。
综上所述,张猛龙碑的笔法特点主要体现在雄浑豪放的气势、流
畅变化的线条、浓淡相宜的墨色、精细准确的造型和简练有力的构图
等方面。
《张猛龙碑》笔法分析李松《张猛龙》碑是魏楷体系中经典的碑刻,为历代习碑之人所重视。
它之所以成为经典,有很多的原因。
首先是知名,因为它是碑刻一直立在地面以上,尤其又在孔庙,所以知道此碑者众;其次是典型,它的风格非常具有魏碑楷书的代表性,是魏楷体系中属于中性风格类的作品;再是技巧规范且含量高。
因此,人们把此碑奉为经典是有它的道理的。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对魏楷相当赞赏,概括魏楷之美有十:“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韵辉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铜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
”细审这“十美”《张猛龙》可存其八九。
所以,初习魏楷,以《张猛龙》为范应该是最佳选择之一(说之一的意思是还有许多可为范的魏楷,不宜一说习魏必是《张猛龙》,其实选择的余地是比较大的)。
我们认为,其中更主要的根据是,它的方笔更具魏碑楷书典型的笔法特征,同时,此碑的技巧含量丰富,风格特征独具,对学习魏楷是有利的。
我们知道,魏楷典型的、标志性的笔画形态就是“方笔”。
方笔的概念与圆笔对应,就是笔画的造型见棱见角。
通过多年学习魏楷的经验、体会甚至是教训告诉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方笔技巧如果不能真正掌握,是根本入不了魏楷之门的。
我们经常看到,有许多朋友对《张猛龙》的笔法技巧十分困惑,猜解不出来具体的方笔用锋技巧。
比较典型的情况是,“用唐楷的笔法公式来解魏楷方笔这道题”。
其结果是,写的字不是《张猛龙》,而是“唐猛龙”,笔画的造型总是脱不掉唐楷的痕迹,总感觉魏楷的味道不够纯正。
由于类似这样的一直摸不到魏楷正脉的情况实在是太普遍了,所以,本文将对《张猛龙》的方笔笔法技巧问题进行专题的讨论研究。
一、魏楷典型性笔画——方笔的分析我们把《张猛龙》典型的方笔进行常规的分类和筛选。
并将以“点”的书写来切入,进入微的解析与讲解,同时,再由点逐渐延伸开来分析其它的笔画的书写。
之所以由“点”开始,我们的思路和依据是:a、点的方笔技巧是最基本、最典型、最重要的技巧。
张猛龙碑书写技巧
1. 哎呀呀,说到张猛龙碑书写技巧,那可得注意笔画的力度啊!就像打拳一样,得有力道!比如“永”字,那一捺就得像武松打虎那一拳,猛地挥出去,这样才有气势!
2. 嘿,你知道吗,书写张猛龙碑时结构布局至关重要呀!这就好比搭积木,得把各个部分安排得稳稳当当的。
像“国”字,四四方方但又不能死板,得有一种灵动的感觉!
3. 哇哦,提笔书写张猛龙碑,转折之处可得巧妙处理啊!就像是玩过山车,要在弯道上顺畅地拐过去。
比如说“了”字,那个弯折要自然而有韵味,不能生硬啊!
4. 哟呵,注意观察张猛龙碑的字体神韵啊!如同看一个人的气质,要能捕捉到那种独特的魅力。
像“人”字,简简单单却蕴含着无尽的韵味,得写出那种精气神来!
5. 嘿呀,写张猛龙碑的速度也有讲究哟!不是一味求快或者求慢,就跟跑步的节奏似的。
比如写“口”字,太快了容易飘,太慢了又显得呆滞,得找到那个正好的节奏!
6. 哈哈,张猛龙碑的书写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啊!不能冷冰冰地写,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要有热情。
写个“心”字,要把内心的情感通过笔尖传递出来呀!
我的观点是:掌握这些张猛龙碑书写技巧,多加练习,肯定能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
李松《张猛龙碑》笔法分析(完整版)LT《张猛龙碑》笔法分析李松《张猛龙》碑是魏楷体系中经典的碑刻,为历代习碑之人所重视。
它之所以成为经典,有很多的原因。
首先是知名,因为它是碑刻一直立在地面以上,尤其又在孔庙,所以知道此碑者众;其次是典型,它的风格非常具有魏碑楷书的代表性,是魏楷体系中属于中性风格类的作品;再是技巧规范且含量高。
因此,人们把此碑奉为经典是有它的道理的。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对魏楷相当赞赏,概括魏楷之美有十:“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韵辉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铜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
”细审这“十美”《张猛龙》可存其八九。
所以,初习魏楷,以《张猛龙》为范应该是最佳选择之一(说之一的意思是还有许多可为范的魏楷,不宜一说习魏必是《张猛龙》,其实选择的余地是比较大的)。
我们认为,其中更主要的根据是,它的方笔更具魏碑楷书典型的笔法特征,同时,此碑的技巧含量丰富,风格特征独具,对学习魏楷是有利的。
我们知道,魏楷典型的、标志性的笔画形态就是“方笔”。
方笔的概念与圆笔对应,就是笔画的造型见棱见角。
通过多年学习魏楷的经验、体会甚至是教训告诉我们,可以非常肯定地说,方笔技巧如果不能真正掌握,是根本入不了魏楷之门的。
我们经常看到,有许多朋友对《张猛龙》的笔法技巧十分困惑,猜解不出来具体的方笔用锋技巧。
比较典型的情况是,“用唐楷的笔法公式来解魏楷方笔这道题”。
其结果是,写的字不是《张猛龙》,而是“唐猛龙”,笔画的造型总是脱不掉唐楷的痕迹,总感觉魏楷的味道不够纯正。
由于类似这样的一直摸不到魏楷正脉的情况实在是太普遍了,所以,本文将对《张猛龙》的方笔笔法技巧问题进行专题的讨论研究。
一、魏楷典型性笔画——方笔的分析我们把《张猛龙》典型的方笔进行常规的分类和筛选。
并将以“点”的书写来切入,进入微的解析与讲解,同时,再由点逐渐延伸开来分析其它的笔画的书写。
魏碑经典丨《张猛龙碑》的艺术风格和结体特点《张猛龙碑》简介《张猛龙碑》全称《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碑》。
北魏正光三年(522)正月立,无书写者姓名。
额正书“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三行十二字。
碑高280厘米,宽123厘米,其中碑身高153厘米,宽87厘米,碑额高44厘米,宽40厘米。
碑额三行12字。
碑阳26行,满行46字,主要赞颂鲁郡太守张猛龙兴办学校,造福鲁郡人民的功绩;碑(即碑的背面)是捐款者的题名,12列题名,每列2行至22行不等,共156行。
碑阴碑主张猛龙未见史籍记载,但在20世纪90年代河南邙山出土了《北魏张猛龙墓志》,为研究张猛龙生平提供了新的资料。
据传,此碑没有宋代拓本,现在能见到的最早拓本是明代初年拓的《张猛龙碑》在宋代赵明诚《金石录》等书中已有著录,但并不著名。
到了清代,经过包世臣等人的褒扬推崇,名声大震。
《张猛龙碑》的书法艺术风格古人评价其书“正法虬已开欧虞之门户”,向被世人誉为“魏碑第一”。
以气取胜,然其多变流利,冥冥之中又书写着宋元之情趣。
即险绝竣逸,又浑穆雍容;既奇趣灵动,又古朴典雅。
通于齐整中求庄和,庄和中求变化,自然流畅,逸气横生。
该碑是北魏碑刻中最享盛誉的作品,为精严雅正书风的代表。
张猛龙的结体特点1、斜画紧结整体向右上方倾,故称为斜画。
笔画较为密集,称为紧结。
2、纵向结构所谓纵,就是高、长,有一个中心线。
张猛龙里的“中”字是向右上方倾斜的,起到险峭、险绝的作用,很有情感。
3、横向结构也可以称为上下结构。
写的时候不要平,一定要有势,这样才能精神。
为什么要临习《张猛龙碑》《张猛龙碑》是魏碑书法,属于楷书书法。
在楷书书法的临习过程中,如果遇到了瓶颈期,不妨换换笔性,临习《张猛龙碑》,不仅可以增强笔力,也可以打破唐楷过于板正统一的模式。
《张猛龙碑》在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意义以《张猛龙碑》为首的北魏刻石在中国书法史有着重要的意义,就魏碑本身来言,它是属于隶书向楷书发展演变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独特的书法面貌,隶书中的特点在魏碑中也有所参杂,在王镛先生所编写的《中国书法简史》中提到:“这一时期出现的碑刻书法略带隶意,但并不刻意强调,与楷法融合无间,同时字形也不似唐楷般规范匀整。
怎样临习《猛龙碑》《猛龙碑》全称《鲁郡太守府君清颂之碑》,刻于北孝明帝元诩正光三年(522),碑文正书阴刻,无撰书人。
此碑今存于曲阜孔庙中。
《猛龙碑》书法俊秀刚健,其用笔方圆兼备,曲直相生,结构欹侧险劲,避就呼应,章法参差错落,迎让关照,诚为北碑中难得的神品,清康有为称之“为正体变态之宗”,不为过誉。
从《猛龙碑》中,我们不难发现《爨龙颜》之奇古,《比干碑》之瘦硬,《超》、《大眼》之峻整,南碑之气韵。
《猛龙碑》历来被认为是学习碑书体的最佳本之一,康有为等人的推崇,更使世人刮目相看。
今天,我们把它介绍给喜欢碑的朋友,并希望通过对字的讲解,帮助学书者略窥门径。
一、《猛龙碑》点画特点1.右点(见图一)右点在《猛龙碑》中的变化最为丰富。
书写右点大约有两种形式,一种与欧书相类,起笔或藏或露,然后按笔右挫,提笔回锋。
另一种,则呈菱形状,起笔或藏或露,然后按笔下挫,再提笔回锋以成。
碑中的右点还有长、短、方、圆的差别,不似欧书规,其妙也正在于此。
2.左点(见图二)《猛龙碑》中的左点也有大小、轻重、长短、方圆的差别,但表现最突出的却是向背的变化。
向势左点,其形稍圆,点的左边缘弧线向外;背势左点,其形多方,点的左边缘弧线向里。
圆点为左转笔回锋,方点为左折挫回锋。
3.挑点(见图三)挑点承前启后,与前后笔画意连,使字势灵动。
挑点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自左下向右上挑出,一种是自右上向左下带出。
书写时,一般多露锋起笔,待按笔把点的轮廓写满后,再轻轻出锋,就势写下笔。
4.长点和顶点(见图四)长点在《猛龙碑》中,起笔或藏或露,差别不十分明显。
收笔有的如欧书长点,按笔右挫,回锋收笔,有的收笔处呈菱形状,写法是按笔下挫,提笔回锋。
顶点在《猛龙碑》中变化很多,有方圆、长短和角度的区别,还有的以挑点为之。
5.散水(见图五)《猛龙碑》中的散水,有断有连,有方有圆,有大有小,变化十分丰富。
书写时首先要注意上两点的姿态和朝向。
其次,注意上两点和下点挑之间的关系,是笔连,还是意连。
最后还要注意挑笔的起笔是方是圆,以及出挑尖的方向。
6.火点底(见图六)《猛龙碑》中的火点底,大约有三种形式:其一,四点独立不连贯,左点向右,右点向左,中间两点向上,一般右点稍大,变化亦稍多;其二,四点中有一二挑点贯连其中,使四点气脉通畅;其三,四点连点为线,以一长横替代,收笔处按笔回带,有行草意趣。
7.向势点、背势点向势点也称作曾头点,在宇头上,左右取向势,抱拢相向。
《猛龙碑》中的向势点多用方笔切下,左作挑点,笔画较小,右为啄撇,比较厚重。
背势点在字下部,或左为短撇,右为长点,或左为回锋撇,右为长点,出磔脚,有浓重的隶书痕迹。
8.上下点《猛龙碑》中的上下点处理得十分巧妙。
一般上点较小,取势俯下。
下点有两种书写方法,一种是下点呈仰势,上下呼应,另一种则是把下笔写长,两端轻、中间重,呈菱形。
9.长横《猛龙碑》中的长横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实起实收,起笔或藏锋或露锋,或方笔或圆笔,待把笔尖调至中锋后,逆锋推起,腰部略瘦,收笔时回锋满外。
另一种则是实起虚收,藏锋起笔,且行且提,左重右轻,收笔回锋不必重按。
《猛龙碑》中的长横多取俯势,亦不乏直势、曲势,学书者必须注意观察。
10.短横《猛龙碑》中的短横变化也十分丰富,主要表现在起笔和收笔,以及短横整体的俯仰曲直上。
起笔和收笔除方圆、轻重、藏露的变化外,主要表现为实起实收与实起虚收的差别,短横整体以仰势为主,亦不乏直势与曲势的变化。
11.长竖在《猛龙碑》中,长竖的“悬针”与“垂露”的区别并不十分明显,收笔一般都比较含蓄。
长竖的差别主要表现为提按曲直的变化。
一般说来,长竖上重下轻,但也有的上轻下重,有的两头重中间稍轻,还有的微微弯曲,学书者应仔细分辨模仿。
12.背势竖《猛龙碑》险劲奇崛,早有定论。
其竖画瘦劲如铁,多取背势,和结构相得益彰。
尤其两个竖画并举,一般左竖稍轻稍短,右竖略重略长。
两个竖画左右相对,则左边竖画背势稍小,右边竖画背势略大,且皆微微向外倾斜。
13.短竖短竖基本上可分为两种。
一种如“山”、“止”、“上”等字中的短竖,起笔或藏或露,或方或圆,整体多取背势,要求上重下轻,劲如曲铁。
另一种如“亻”、“丌”下短竖,上轻下重,收笔多为圆笔回锋。
亦见露锋者,但不能尖削。
14.竖钩《猛龙碑》中的竖钩虽有长短和角度上的差异,但一般为方笔,似无圆笔。
竖钩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直竖钩,藉努而下,至挑钩处,微蹲,然后笔尖不动,笔腹折而使上,顺势挑出,挑不可过长。
另一种是弧弯钩,挑法亦同直竖钩,但平推向左,钩宜略长。
《猛龙碑》中的戈字钩,势有曲直之分,钩有长短之别。
曲势用笔多两头重,中间略轻。
直势用笔多上略轻,下略重。
挑钩多为方笔,书写的方法是,微蹲,把钩的下部边缘写满后,笔尖不动,笔腹折而使上,得势疾出,力贯锋芒,不可虚浮。
16.横钩《猛龙碑》中的横钩基本上都以方笔为之。
书写的方法是,横画微微向上倾斜,至挑钩处,提笔上挫,腕部随势外翻,把钩的外边缘写方,然后笔尖不动,笔腹折而向里,得势而出。
此碑中横钩,有些钩与横上挫较大,书写时横与钩之间笔势一定要连贯,不能断为两笔书写。
17.右向钩《猛龙碑》中的右向钩有方圆、向背之分。
书写的方法是钩上短竖或向或背,向势多为圆钩,背势多为方钩。
圆钩要求曲劲,不可圆滑,方钩则须折挫刚劲。
此种钩不论方圆,关键在于调顺笔锋,气力贯注。
包字钩是由竖、横、钩以及竖和横之间过渡的曲线组成。
书写时应观察竖画朝向,并应借助过渡的曲线把笔锋调至横向,再注意横向笔画的曲直,至挑钩处微留,然后笔尖不动,笔腹折而向上,得势而出。
《猛龙碑》中的包字钩一般比较短小,但气力一定贯注画尾。
19.心字钩《猛龙碑》中的心字钩整体小巧紧凑,和左点相呼应的钩挑一般都胃—劲长。
书写时,尖下笔,且行且按,注意弯曲的弧度和长短,至写钩时,笔微蹲,把下边缘写满,然后,笔尖不动,笔腹折而使上,得势后迅速挑出。
20.挑《猛龙碑》中的挑笔,起笔有藏露之分,藏则圆劲含蓄,露则锋棱外突。
通体有曲直之别,一般短挑多为直势。
书写挑笔,关键是逆锋涩进,笔背着纸而仰收。
挑尖须全力贯注,不可虚浮。
《猛龙碑》中的长撇变化较大,起笔有藏有露,有轻有重。
通体有直有曲,腰部有提有按。
出撇尖,有的锐利劲健,有的比较含蓄。
一般藏锋起笔后,把笔尖调至笔画中路,笔管的指向与笔画运动方向相反,逆锋涩进,出锋亦须全力贯注。
22.悬戈撇、偃月撇、挑脚撇《猛龙碑》中撇的变十分丰富,悬戈、偃月、挑脚是变化的一些特例。
悬戈撇,起笔或藏或露,上直下曲,锐禾劲健。
偃月撇,起笔稍轻,在撇出锋前微微按笔,如一弯新月。
挑脚撇,不是顺势出尖,而是留住笔锋,折笔微微上挑。
写者应认真观察字帖,把握住撇的变化。
23.短撇《猛龙碑》中的短撇变化也十分丰富,起笔有藏锋也有露锋。
收笔有的尖削,有的含蓄。
书写的关键在于,首先把起笔写满,然后笔尖不动,笔腹左转,把笔锋调到笔画中路,得势疾出。
《猛龙碑》中的斜捺,有的方劲锐利,也有的圆润秀婉,整体有的起伏大,曲势明显,也有的劲挺直出。
磔脚有的十分丰腴沉实,也有的十分轻巧瘦劲。
一般写法是起笔后先起一向上的小弧,然后随势下沉成—向上的大弧,所谓“波三过”,但一定注意自然流畅。
25.平捺《猛龙碑》中的平捺变化十分丰富,整体弯曲程度有大有小,磔脚有方有圆。
书写时,一般应注意藏锋起笔,待把笔锋调顺后,先成一弧向上,然后顺势成—弧向下,按笔后揭而暗收,轻轻提笔以成磔脚。
平捺的磔脚一般比斜捺的磔脚略长。
26.折《猛龙碑》中的折笔一般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方笔,用提按折挫的方法写出;一种是圆笔,书写时,一边行笔,—边调顺笔锋,潜笔暗度,保证中锋运行;第三种有明显的隶书痕迹,横画终了写满后,提笔硬折。
二、《猛龙碑》的字形结构特点1.紧外疏《猛龙碑》的字形结构属于紧外疏一类,中宫紧凑,四面笔画伸展幅度较大。
中宫紧凑可使字的整体重心凝聚,神完气足;四面伸展能使字形超逸洒脱,富有动感。
书写时应注意几点:(1)中宫部位笔画交错,应意在笔先,相交相错,既要紧结,又要活动,结而不死。
(2)《猛龙碑》中的横画之间,排布比较紧凑,尤其中宫位置更为明显。
(3)《猛龙碑》中凡有长横、戈字钩、长撇、长捺者,都尽力开展,形成紧与外疏的鲜明对比。
“尽”字横画较多,横画之间应注意距离紧凑,保证中宫的凝聚。
为了使字灵动,上长横沉实厚重,微微向上倾斜。
起笔切下,收笔上撩,有隶意,但须含蓄,不能出锋。
为了使字复归平正,下横平出。
起笔藏锋,收笔亦须按笔回锋。
上下两横不论走势还是起笔、收笔,均不雷同。
其余几个短横用笔稍轻,应注意长短错落,不可整齐划一。
此字上下两部分,下“皿”微微右错。
“首”字上两点左点上挑,右啄撇劲力带下,气脉通贯。
横画长出,左长右短,左实右虚,微微向上倾斜,极富动势。
长横和下“目”之间距离紧结,中宫饱满。
下“目”用笔轻秀,左竖微曲,右竖直出。
折肩处方圆兼蓄,中间两小横轻巧自如。
“目”的左右两个竖画,左竖稍短,右竖长出,压住右下角,稳住字势。
“帝”字中所有的横画都微微向上倾斜,成奇崛之势。
“一”和下面的“一”之间的两点轻瘦劲长,构成空灵之势。
“巾”的横画和“冖”横画之间距离紧凑,构成中宫的凝聚。
“巾”的竖画长出,下部的空阔和“亠”下的部位相呼应。
“寻”上的“刁”刚劲方正,横画之间的距离也比较大。
“彐”下的“工”、“口”紧结,紧凑于“彐”的下横。
“寸”的横画挺拔长出,向上倾斜,把上面的部分稳稳托起。
“寸”的竖钩厚重长出,竖画支撑的位置和上面“彐”的折肩基本在一个纵轴上。
2.结体欹斜结体从大体上讲有两种趋势,一种是端庄凝重,一种是欹斜险绝。
颜鲁公的楷书多属前者,而《猛龙碑》的结字属于后者。
书写《猛龙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横画取势向上倾斜,多左长右短,左实右虚,使字有一种自左下向右上运动的趋势。
(2)为了使字经险绝的变化后复归平正,应突出右下角的作用,一般凡长捺、戈字钩、右边的竖画等多长出或用重笔书出。
(3)《猛龙碑》中的结构变化丰富,有的经险绝的变化后复归平正,有的则字势倾斜,不欲平正,学书者不可不知。
“使”字左部的“十”作“彳”处理,是碑书异写。
两撇起笔方劲平齐,竖画偏右轻出。
“吏”上横画左探,向上倾斜,扁“口”右错,亦向上倾斜。
中撇高高拔起,通体上直下曲。
起笔方整,腰部略瘦,撇收笔略重,出锋含蓄。
捺画起笔左探,紧贴“彳”的竖画,通体厚重,压住字的右下角,使一字安稳,复归平正。
“节”字“艹”左右两个短竖上重下轻,起笔方劲,左右角度呼应对称。
两个小短横左低右高,取势向上倾斜。
“即”的四个短横向上倾斜,左右两个竖画亦向倾斜。
“卩”向下错落,因斜就斜,竖画和字左下部的竖画平行而出。
此字字势倾斜,极富动感。
“晋”上短横,左重右轻,略取俯势,微微向上倾斜。
中间的两个小“口”左稍小,右略大,两小“口”亦微微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