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克的初步认识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5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克和千克,感知克、千克的实际意义。
2.在称一称、掂一掂等实践操作体验活动中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能根据现实情境恰当选择克或千克计量物品的轻重。
3.在现实情境和具体操作中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建立克、千克的概念,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在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恰当单位进行计量物品轻重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白板展示:超市购物时的对话情境?教同学们,画面中他们在说什么?(学生交流)?教师引用对话中提到的克和千克引入课题:克、千克的认识(板书:克、千克)二、新知探索1.认识工具——称。
2.认识克(g)。
(1)活动:称称。
小结:大家观察了称出的1克、2克、3克、4克糖,用手感受下1克有多重。
引导学生感受1克糖看上去很少,感觉很轻。
(2)掂掂。
我们身边有很多物品都很轻,比如一枚硬币(呈现1角硬币),介绍一角硬币重1克,你放在手心内掂一掂,感受1克有多重。
把小组的硬币放在一起,掂掂,感受有多重。
(3)说说。
通过刚才的掂掂、称称,你们对1克或几克有什么感觉?(轻或很轻的感觉)小结:计量较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克用g表示。
(板书:克——g)(4)议议。
在生活中,计量那些物品的轻重可以用克作单位?(5)填填学生独立教材第2页“填一填”,并汇报。
小结:秤上的标注是g,读数就以克作单位,指针指着多少就是读多少克。
3.认识千克。
(1)称一称。
一袋盐重多少?两袋盐呢?学生观察:1袋盐重500克。
想:两袋盐是500克+500克=1000克让学生把两袋盐放在盘秤上称一称,老两袋盐多重?你是怎样知道的?(指针指着1,两袋盐重1千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得出:1千克和1000克都同样表示两袋盐的轻重,因此1千克和1000克一样重,1千克等于1000克。
教师板书:1000克=1千克(2)估一估教你能估一估多少个苹果重1千克吗?先引导学生用手先掂一掂一个苹果有多重,再想1kg重的物品在手里是怎样的感受,然后估计几个苹果重1千克,组内先交流,然后让学生用盘秤验证估算结果(3个苹果重约1千克)。
克和千克的认识數學教案設計教案名称:克与千克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克和千克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克和千克的概念,学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难点: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具:秤、各种重量不同的物品(如水果、书本等)、PPT课件。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轻重适中的物体。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些实物,让学生猜测它们的重量,并引出“克”和“千克”的概念。
2. 新授(1) 讲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感知1克和1千克的重量,然后讲解它们的定义。
(2) 引导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可以通过让学生动手称量实物,或者用PPT 展示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
(3) 练习。
设计一些关于克和千克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单位换算。
3. 巩固练习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物体,先估计它的重量,然后用秤来测量,最后将结果转换成另一个单位。
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克和千克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使用这些知识。
五、作业布置: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题目,比如计算食物的重量,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和应用克和千克的概念。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学习知识,同时也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最新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读写表示千克和克的数值。
2. 能够进行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案、黑板、白板、书籍、千克和克的示例物品。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 教师出示一块示例物品(如一包面粉),问学生它有多重?2. 学生回答后,教师问:面粉重50千克,现在你们想一想,面粉重50千克意味着面粉有多重?3.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一包克示例物品(如一袋米),并问学生它有多重?4. 学生回答后,教师问:米重5000克,现在你们想一想,米重5000克意味着米有多重?5. 教师总结:千克和克都是重量的单位,千克比克大得多。
Step 2:千克和克的换算1. 教师出示一个重物(如一袋鸡蛋),问学生它有多重?2. 学生回答后,教师写在黑板上,并问学生如何表示这个重量?3. 学生回答“几千几百克”后,教师引导学生将其换算成千克。
4. 教师出示一个轻物(如一只苹果),问学生它有多重?5. 学生回答后,教师写在黑板上,并问学生如何表示这个重量?6. 学生回答“几克”后,教师引导学生将其换算成千克。
7. 教师出示多个示例物品,引导学生进行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
Step 3: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 教师提问:小明家有一个果篮,里面有5千克苹果和150克橘子,这些水果一共有多重?2. 学生思考后,提出回答,并解释自己的思路。
3. 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解题思路。
4. 教师出示更多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Step 4:巩固与拓展1. 教师出示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2. 教师布置一些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里继续练习。
Step 5: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千克和克的概念,并强调它们是重量的单位。
2. 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解决他们可能存在的问题。
Step 6:课后延伸1. 学生在家里可以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思考它们的重量应该用千克还是克来表示。
1《克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8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1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并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3.使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各种测量质量的工具,通过操作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估计能力。
4.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进行估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香糖,菊花茶,瓜子,2分硬币,1角硬币,花生米等大约1克的物品,一些黄豆,天平。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你们都去过超市吧?看,这是超市的水果区!课件出示主题图,特别呈现价签上的钱数和以克、千克作单位的物品。
师:谁来说说你在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思考。
师:我们在生活中买东西时,经常要称一称物品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物品的质量。
要表示物品到底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你还知道生活中所使用的其他质量单位吗?预设:还有斤,公斤等等。
师:对,生活中我们也会用到斤和公斤。
为了便于国际交流,一般情况下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今天咱们就先一起来认识克。
二、探究新知1.借助生活物品认识克及其作用课件出示一包山楂片、一包菊花茶、一袋瓜子的图片。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三样物品,看看你能了解到关于它们轻重的信息吗?学生可能会看到包装袋上分别写了10克,12克,100克。
师: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这些物品,现在请你们拿在手中掂一掂。
师:你有什么感觉?预设:这些物品都很轻。
师:对,它们都很轻。
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表示。
4、《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一等奖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同学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同学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同学估量物体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天平、弹簧秤、小蜗牛、盐、多媒体课件等。
教材分析:同学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
为了让同学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同学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同学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协助同学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同学的猜测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同学始终怀着丰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
教学过程:(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调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我买的蛋卷7 5克。
生3:火腿肠一根是45克。
生4:我的体重是31千克。
生5:一袋茶叶450克。
生6: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
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
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生:用秤称。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多媒体课件展示)。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生1:在超市买东西用过电子秤。
生2;我跟妈妈买菜时,见过杆秤、盘子秤。
生3:我舅舅卖米用的是磅秤。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克和千克的认识9篇克和千克的认识 1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
设计思路: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重量概念,在教学时,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
并让学生在估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结果,在课前调查与课后实践中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教具准备:1.一架天平;2、电脑,多媒体课件;3、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一台盘秤,6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一些鸡蛋,2袋盐,6个乒乓球,100克、300克的大米各一袋。
教学过程:一、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1.教师拿一包糖和一包盐,让学生肉眼观察并判断哪个重。
2.让学生亲自动手掂一掂判断哪个重。
3.启发学生说出要知道糖和盐的准确重量有两种办法:一是用秤称,二是看包装袋上净含量。
4.让学生汇报课前调查多种物品净含量情况。
5.揭示并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认识秤: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3.介绍盘秤的使用办法。
4.让学生称出一个苹果和一本数学课本的重量,初步学会认秤。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让学生称出1千克的苹果和1千克的盐。
2.提出问题,使学生知道因为苹果的大小不一样,因此每组称得的1千克的苹果的个数也不一样,而1千克的盐都是2袋的道理。
3.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4.让学生互抱对方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比较轻的物品(比如豆子)用盘秤称不出来,引出天平。
2.课件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生活中用天平称的物品。
3.教师拿天平演示称2分硬币的方法。
4.让学生每人把一个2分硬币掂一掂,并在小组内谈感受。
5.让学生通过掂、比、称,感受100克、300克、500克、1000克的重量,为后面的巩固练习提供丰富的表象。
认识千克和克教学设计(精选15篇)认识千克和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教学难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教学准备: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教学时间:年月日教学过程:一、口算训练:160-70=504×=7×4-5=5×700=52+48=7×500=78-49=二、教学设计:(一)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二)教学新课:1.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
(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
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吗?……3.动手试一试(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
(2)把自己带的秤好的1千克的东西比一比是不是与1千克盐一样重,体会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
(2)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
(3)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4.估一估(1)请你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2)同学间相互估计对方的体重有多少千克,再把自己的真实体重告诉猜的同学,看谁估得准。
最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八单元克和千克教学设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有了感性的认识 ,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的知识 ,帮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 ,初步建立 1克和1千克的概念 ,知道 1千克 =1000 克。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 ,已经明确知道物品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要用秤称一称。
学生已经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培养估测意识。
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概念。
让他们获得一些估量的经验并巩固质量观念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 ,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概念,知道 1千克=1000 克。
2.引导学生学习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1.注意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 ,提供熟悉的生活情境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 ,引出质量单位 ,说明“表示物品有多重 ,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概念。
3. 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 ,让学生形成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 ,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 象,就可以正确进行估测或实测 ,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 , 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
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 ,帮助学生建 立 1 克和 1 千克的概念 ,我们可以借助 1 个 2 分硬币和 1 袋 500 克的盐让学生掂一掂 ,感知 1 克和 1 千克有多重 ,让学生说出大约重 1 千克的物体有哪些 ,帮助学生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观 念。
还可以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验物品的机会 ,以此巩固质量观念。
课题:克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了解并认识克的基本概念。
2.能正确使用“克”来描述物体的重量。
3.掌握使用天秤和电子秤来测量物体的重量。
教学重点:了解并认识克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使用天秤和电子秤来测量物体的重量。
教学准备:1.天秤和一些重物。
2.电子秤和一些重物。
3.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老师出示一些重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物体的特点(大、小、轻、重等)。
2.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准确描述物体的重量。
二、呈现(10分钟)1.出示一张写有“克”字的卡片,向学生解释克是用来表示物体重量的单位。
2.引导学生朗读“克”字,并让他们模仿重复几次。
3.配合图片和示例,向学生解释1克的重量是多少。
4.出示一些实物物体,让学生猜测它们的重量(如:一支铅笔、一张纸等)。
5.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物体的重量可以用克来表示,并从小到大排列出一些物体的重量。
三、操作(15分钟)1.引导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一台天秤和一些重物。
2.让学生自行操作天秤,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来学习使用克来描述物体重量。
3.每个小组展示测量结果,让其他小组猜测物体的重量。
4.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正确操作天秤。
四、巩固(10分钟)1.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估计物体的重量,并使用克来表示。
2.收集学生的估计结果,进行讨论和比较。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克来测量更大、更重的物体。
五、拓展(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天秤只能测量轻物体,如何测量较重的物体?2.出示电子秤的图片,向学生解释电子秤的基本原理。
3.让学生分组操作电子秤,并使用克来测量一些比较重的物体。
4.引导学生总结天秤和电子秤的不同之处,并讨论哪种测量方式更准确。
六、总结(5分钟)1.让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向大家提出一些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
2.总结克的概念和单位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明白克是用来表示物体重量的。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克来描述物体的重量,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范文最新推荐------------------------------------------------------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称较轻物品的重量,常用克作单位,初步建立克的重量观念。
2、知道比较物品的轻重,可以眼睛观察,用手掂、用秤称,了解使用天平的方法。
3、能大致估测轻物品的重量,会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4、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1 / 9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克,初步建立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软件、天平、(大豆、图钉、2分币、橡皮等实物每组一份)教学过程:课前学生表演唱《小熊请客》。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小朋友唱得真好,瞧,把小熊吸引来了,(屏幕显示小熊)。
今天是小熊的生日,你看,它的好朋友小猫、小狗带着礼物来了(屏幕显示小猫、小狗)。
咦,它们怎么吵起来了。
〔录音:我的虾条比你的奇多重。
我的奇多比你的虾条重。
〕它们谁也不让谁。
这时,电脑博士来了,(屏幕显示电脑博士)〔录音:别吵别吵,我们邀请小朋友一起去游览数学宫,小朋友,你们愿意去吗?〕电脑博士在数学宫中设了三个关,要小朋友闯关,比比哪组最先闯过去?二、逐层探究,学习新知---------------------------------------------------------------范文最新推荐------------------------------------------------------第一层次,比较物品的轻重,让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物品轻重的方法。
1、看看说说(1)用眼睛观察:两块大小不同的橡皮,说说哪块重?红蓝两盒橡皮泥,说说哪盒重?学生讨论,小组交流。
(2)教师指出:我们不知道盒里装多少橡皮泥,因此光用眼睛观察,比不出它们的轻重,那么,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呢?(3)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听听电脑博士的建议〔录音:比较物品的轻重,不能光*眼睛观察,应用手掂一掂。
《克与千克的认识》教案一.教学内容:《克与千克的认识》及相关练习二.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初步的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和会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及互相合作学习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
四.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较准确地估计物体质量,表示物体的轻重。
五.解决方法: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感受、体验的机会。
六.设计理念:由书本数学向生活数学转变,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人人参与、主动发展。
七.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盘称,2分硬币,一块肥皂, 2袋500克的糖,1千克的称砣一个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1、组织学生进行负重跑步比赛。
师问:我听说我们班有两名同学跑得很快,他们是谁呀?今天我们让他们举行一场比赛怎么样?不过今天的比赛难度增加了,他们每人要背一个同学比赛,你们想看看吗?学生活动。
师问:让我们来采访一下冠军,你为什么不选王仕聿(重的那位同学)呢?那么,王仕聿,你有多重?除了“斤”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2、师说:“斤”“两”是我国过去常用的质量单位,从1990年12月21日开始,我国就规定不使用这两个计量单位了。
现在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要和国际接轨,而“克”“千克”是全世界各国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国际标准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交流汇报:请学生汇报去超市调查情况。
师:昨天老师让同学们去超市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谁来说说你调查了些什么?学生汇报。
师问:同学们说了那么多,这些物品有的用“克”作单位,有的用“千克”作单位?请你仔细想一想,什么时候用“克”,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呢?(比较轻的东西用“克”做单位,比较重的东西用“千克”作单位)2、认识秤问:那么要知道物体的轻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呢?(1)掂一掂让几名学生动手掂一掂(看来我们光靠眼睛看是不行的,可用手去感受一下)(2)用秤去称(3)看食品包装袋上的标明(让学生找这两袋食物有多重)师问:你见过哪些称?在哪里见过?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秤,让我们来看看你们都认识吗?(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介绍自己认识的秤)。
千克与克的认识及计算【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初步建立克与千克的质量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通过看一看、称一称、拎一拎、估一估、说一说等活动,逐步积累对克与千克的感受。
3、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建立1克、1千克的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以及简单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建立1克的概念【教学准备】1、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一个电子台秤,一些苹果,盐,糖等实物。
2.、希沃白板5+课件。
【活动过程】一、游戏体验,感知轻重“谁是大力士”的游戏,有力气大的男生和力气小的女生举起指定的物品,成功的就是大力士。
你们猜一猜,谁会赢得比赛女生举黑板擦,男生举讲桌。
师生共同分析女生获胜的原因,引出物体的质量有轻有重。
二、体会质量,形成概念1、交流常见的质量单位老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表示物品质量,用什么作单位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斤、公斤还有两,是我们国家以前常用的质量单位,现在国际上统一使用克、千克。
2、认识秤教师提出问题:我们要测量生活中物品的质量用什么办法呢课件简介各种各样的秤。
师生共同学习认识,引导学生明白测量物品的质量需要用秤来称。
3、认识克学生小组合作,用小电子称整理出接近1克的物品。
(学生分组活动,并进行记录。
教师根据学生活动情况把有代表性的记录表拍照,为交流作准备)交流汇报:学生汇报小组整理的结果,师生共同探讨活动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如何解决。
整理所有小组的测量结果,得出1枚2分的硬币大约重1克。
贴出1枚2分硬币。
板书:1枚 1克=1g。
学生用手掂一掂一枚2分的硬币,感受大约1克的重量。
小结:质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
4、认识千克教师提出问题:1枚2分硬币约重1克,2枚呢10枚呢100枚呢200枚呢500枚呢800枚呢900枚呢1000枚呢课件出示1000枚2分硬币接近1000克。
克和千克的认识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认识克和千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克和千克的基本概念。
2. 能够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换算。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重点:1. 克和千克的概念理解。
2. 单位之间的转换。
三、教学难点:1. 对于质量单位的实际感知。
2. 质量单位的抽象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猜测它们的质量,然后引出质量的概念,进而介绍克和千克。
(二) 新课讲解1. 概念介绍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片来解释克和千克的概念。
例如,一个鸡蛋大约重50克,一袋大米约重10千克等。
2. 实际感知教师可以让学生亲手拿一些物体,如100克的苹果,500克的书等,感受这些重量,以帮助他们对克和千克有更直观的理解。
3. 单位转换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1千克=1000克,并指导他们进行简单的单位转换。
(三) 练习巩固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进行克和千克的认识和单位转换的练习。
2. 设计实践活动,如让学生测量家里的日常用品的重量,并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上分享。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判断他们是否理解了克和千克的概念。
2. 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和实践活动的结果,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这些都是教师需要在课后反思的问题。
七、教学建议:在教授克和千克的概念时,应尽可能地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知,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同时,也可以结合生活实例,使数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
标题:探索克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克”的字形、字音和字义。
2.能够在阅读和书写中正确运用“克”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1.掌握“克”的字形和字音。
2.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克”的字义。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黑板、字卡、食品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2.出示字卡“克”,教师问学生这个字有几画、读音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其拼音读音是“kè”。
然后请学生跟读拼音。
二、学习“克”的字形(15分钟)1.出示字卡“公”和“几”,教师指导学生合并两个字形,得到“克”的字形。
让学生发现字形中包含了“公”的部分,进而引导学生猜测“克”的字义。
2.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克”的字形和“公”的字形区别,帮助学生加深对“克”的字形印象。
三、学习“克”的字音(20分钟)1.出示“克”的字卡,通过拼读和跟读的方式,让学生熟悉其读音“kè”。
2.出示一些以“克”字开头的词语的图片,教师朗读词语并帮助学生理解其意义,然后请学生跟读。
四、探究“克”的字义(25分钟)1.出示一些与重量、力量相关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经验,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片中的物品重量和力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克”可能表示的意思。
2.教师出示“克”字的解释:“用力量来制服,用于表示重量单位”,并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重点词汇。
3.通过展示一些常用的含有“克”的词语,如“公斤”、“克服”等,教师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克”的字义。
五、巩固与拓展(10分钟)1.教师呈现一个问题:“如果你要买一千克的苹果,你希望获得几千克的苹果?”让学生思考,然后用“kè”来描述答案。
2.教师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克”的字形和字音;给家人发一份小纸条,告诉他们一样事物的重量。
板书设计:克(公,几)读音:kè解释:用力量来制服,用于表示重量单位的字。
教后反思:。
认识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克的概念;2.学会读写克的符号“千克”;3.能够用万、千、百、十、个等单位来描述克的数量;4.通过实际操作和情景模拟,认识不同质量的物品与克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掌握克的概念及符号;2.能够使用万、千、百、十、个等单位来描述克的数量。
三、教学难点1.能够通过实际比较和比较题,掌握克的数量大小关系;2.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前准备1.教师:教案、计量杯、食品、小球等物品;2.学生:克的概念及符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新知识呢?(板书“克”字)请看这个字,它代表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质量单位”、“重量”的意思)是的,克表示的是物体的重量或重量的单位。
请听一下它的发音、“千克”的发音是什么。
2. 讲解新知识教师: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千克”这个词,它是由“千”和“克”两个字组成的,表达的意思是“一千克”。
请大家仔细看一下百分之一千克的材料,这就是千克的重量单位。
再看一下百分之一万克的物品和多少个一千克的物品相当。
3. 实践操作教师: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些实践操作。
请大家看一下这个计量杯,里面有多少克的物品?请使用自己的手指在杯子上移动,直到杯子里有 500 克的物品,再倒入 500 克的物品。
请大家观察,现在我们一共有多少克的物品。
请问 1 克是多少?请问 100 克是多少?然后,教师将食品、小球等物品交给学生,让他们分别按照 100 克、200 克、300 克、400 克、500 克的重量计量。
4. 实际应用教师: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些实际应用。
假设你拿到了一袋苹果,要将它分给你的三个朋友。
请你将每个人得到的苹果数目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人物数量小明小红小南总计苹果数请大家注意,苹果的重量不一样,所以得到的苹果的数量也是不一样的。
你们都掌握了克的概念和符号,可以使用万、千、百、十、个等单位来描述克的数量,因此,你们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克用克量教案人教
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克用克量教案(人教版)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式了解克的定义、认识克的单位,并学会如何使用克量衡量物品的重量。
教学目标
- 了解克的定义和克的符号;
- 认识克的单位和克的换算;
- 掌握使用克量衡量物品重量的方法。
教学准备
- 黑板、粉笔;
- 克量、一些日常生活用品。
教学过程
1. 引入新知识。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品,问:“你们看见过重量轻的物品吗?如何衡量物品的重量呢?”教师通过这些问题引入本节课的新知识。
2. 认识克。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克量,让学生在帮助下称重不同物品。
引导学生认识克的单位。
3. 研究克的符号和换算。
教师向学生介绍“克”的符号和与其他重量单位的换算。
4. 实际操作。
教师提供多个日常生活用品,让学生自行衡量物品的重量。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克量进行衡量。
5. 练相关题目。
教师让学生完成相关练,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本节课。
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克量的定义、克的单位、克与其他重量单位的换算和如何使用克量衡量物品的重量。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克的定义、单位和换算,并学会如何使用克量衡量物品的重量。
同时,本节课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实际操作和相关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克与千克认识教学目标:1.了解“千克”、“克”、“公斤”的概念和联系。
2.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
3.培养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启动新课1、学生介绍生活中用过的物品的重量,引出“千克”、“克”、“公斤”三个概念。
2、老师出示一个水桶,请学生谈一谈这个水桶应该有多重?引出“千克”、“克”、“公斤”三个计量单位。
3、老师引导学生们讨论“千克”、“克”、“公斤”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抛砖引玉1、老师向学生出示一块千克的砖头,让学生想一想这个砖头有多少克。
2、老师出示一袋500克的糖,让学生思考这袋糖有多少千克,再和砖头进行对比。
3、老师设计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千克”、“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体验学习1、老师让学生去操场上拿一桶水(重量为多少不提前告诉学生),再手拿一个电子秤,测量水桶的重量。
然后让学生来换算一下,这个水桶重多少克,是多少千克?2、老师出示一个苹果,请学生猜一猜这个苹果有多少克。
然后让学生来测量这个苹果的重量,并换算成千克。
四、归纳总结1、总结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并将其写成公式,让学生背诵。
2、老师出示一张试卷,让学生来解一道与千克与克有关的数学题。
五、课堂小结及作业1、老师和学生一起回答本堂课涉及到的问题,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做出总结。
2、作业:做课本上的练习题,并尝试设计一道与千克与克有关的问题,并在下节课前解答。
记忆单位——学习克和千克教学教案二2:学习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建立数学基础的核心知识点。
在这个教学教案中,我们将介绍如何教学生记忆单位,特别是克和千克这两个常用的重量单位。
通过生动的实例与练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这两个单位的概念与具体用法。
教学目标:1.学习使用“克”和“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2.熟练运用这两个单位进行量的转化3.能够理解重量的概念,并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教师指导:1.提前准备好各种重物,以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重量的概念。
2.提供一些简单易懂的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克和千克的转换过程。
3.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积极运用这两个单位。
授课步骤:第一步:重量的概念一般来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重量都是通过“克”(g)或者“千克”(kg)来衡量的。
例如,一只苹果的重量可以用克或者千克来表示。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提出重量的概念是什么。
简单来说,重量是物体所表现的“重力”,它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
我们每天都会进行若干物品称重的行为。
那么如何能够准确的确定一个物品的重量呢?通过使用单位克或者千克来转换。
第二步:转化重量的单位接下来,我们开始让学生学习如何进行重量的转化。
我们首先把1千克表示为1000克,然后以以下实例作为开始:如果我们给你一个物品,它的重量是2千克,那么它的重量就是2000克。
学生可以把这个2千克的物品拿到场地上进行展示,让同学们感受一下重量的概念。
并进一步做这个2千克物品和其他物品的比较和区别。
接下来,我们给学生一些计算题,让学生练习进行单位克和千克之间的转换。
例如:1.2400克是多少千克?2.12.5千克是多少克?3.425克乘9等于多少克?第三步:比较物体的重量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重量单位的转换,我们可以安排一个小实验:准备若干物品,其中一个物品的重量为分别为100g, 200g, 300g, 400g, 500g…1000g。
把这些物品都放在同一个地方,让学生能够自由的挑选这些物品,拿到手中感受重量。
小学二年级数学克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学习克和千克两个重量单位,是后面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重量问题,但重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而且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因此使学生初步建立起重量的观念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材首先通过让学生掂数学教科书和语文教科书,用天平称物体的重量,给学生建立重量的初步观念,使学生知道比较东西的轻重不能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
接下去教材分别说明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常用克做单位,并通过着重给学生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称一般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做单位,着重给学生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
为了使学生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教材安排了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通过让学生用手掂一掂、称一称等实际活动,使学生感受到1克和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形成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
教法建议
认识重量单位克与千克,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虽然在生活中他们接触过重量问题,但对重量单位还缺乏认识,重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所以在让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安排了以下三个层次:
1.在复习准备过程,通过让学生判断语文书和数学书谁重谁轻,学生用手掂出语文书重数学书轻,老师进一步追问:语文书有多重,
数学书有多重,语文书比数学书重多少等问题,学生答不出,引出重量单位,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在学习新课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掂一掂2分硬币和2袋精盐,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为了使学生比较具体地感知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教师可拿出课前准备好的1克、10克、100克、1000克大米,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
教科书中没有说明天平的使用方法,教学时可以给予适当的说明.除天平之外,教师还应介绍其他的称量工具,如台秤、电子秤等,并简单说明它们的用法.
3.在巩固反馈过程中,重视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区分克与千克.本节课建议采用分组授课,这样便于准备学具,使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同时可以体现团结合作的精神.
课题一:克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初步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
教具准备
天平(自制天平)、两个苹果、一个梨(两个苹果一样重,梨比苹果重些.)一个2分币、一些黄豆、15个图钉.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苹果,一个梨和一个2分币.
教学过程
1.新课
教师让学生拿出一个苹果和一个梨(或播放视频"谁重谁轻"下载),掂一掂.再提问:哪个重一些?(学生意见不一.)
教师:究竟哪个重些,哪个轻些,光靠手掂很难说准确,老师为你们请来了一位裁判来帮忙(出示天平),这位公平的裁判就叫做天平.
(出示天平图或播放视频"天平的结构"下载)边指点边讲解:天平像一位机器人,它长着一对长长的手臂,两只大手托着两只盘子,可以上下摆动,头上长着一根指针.当两边盘子里物品一样重时,指针指向中间的刻度线;如果左边物品的重量比右边重,指针就向左偏;如果右边物品的重量比较重,指针就向右偏.
教师演示(或播放视频"天平的使用"下载):先拿出两个苹果,分别放在天平左右两个盘里,让学生观察天平指针的情况,并指出:当指针在标尺中间时,天平两端平衡,表示两个苹果重量相等.教师指出:天平还可以用来称东西的重量.拿出一个2分币,提问:
这个2分币有多重?说明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的大小一般用克做单位.
板书:克.
1克有多重?
向学生介绍1克的砝码.并说明用天平称东西重量时需要用砝码.一般左边盘内放置所称的东西,右边盘内放置砝码.
教师将一个2分币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边盘内,让学生观察天平上指针的情况(或播放视频"称硬币"下载).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指出,指针指在标尺中间,天平平衡,表示这个2分币与1克砝码同样重.
那么这个2分币重多少克?
让学生拿出自己的2分币,用手掂一掂.
现在我们来称出1克黄豆.
教师从天平左边的盘子里取出2分币放入黄豆,直至天平上的指针指在标尺的中间,天平平衡.
提问:这些黄豆重多少?
请一位学生来数一数1克黄豆有多少粒.
接着把1克黄豆让学生分组顺次传递,用手掂一掂.
教师拿出15个图钉:这里有15个图钉,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有多重.
教师在天平左边的盘子里放入图钉,在右边的盘子里放砝码,从1克、2克、5克放到10克,使天平平衡.
15个图钉有多重?
接着把10克图钉让学生分组顺次传递,用手掂一掂.
教师按照称图钉的方法,称1支粉笔、1本数学教科书、1瓶墨水、1把小刀,也可称其他物品如乒乓球、铅笔等.有些物品称完之后,仍让学生掂一掂,如数学教科书.
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重量单位克.了解了用天平称东西的方法,还亲自掂了掂1克东西的实际重量.
课堂练习
1.练习十一第2、3题(学生做第3题时,要提示学生:式题中有单位名称的,得数也应写单位名称).
2.一支铅笔重7克,8支这样的铅笔重多少克?
3.37克45克36克6
60克-28克8克4
课后作业
练习十一第1题.让学生向家长或售货员了解题中物品的重量后把得数填在练习中.
克的初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