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的权力结构及其关系
- 格式:pdf
- 大小:12.02 MB
- 文档页数:76
论当代中国政治体系的结构逻辑作者:左伟尘来源:《兵团党校学报》2020年第03期[摘要]当代中国政治体系结构具有内生的“四要素”:党、国家政权和人民三个核心硬要素以及民主集中制核心软要素。
人民是国家权力的来源,人民通过党的领导来运行国家政权,人民依靠党的领导和国家政权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党和国家政权都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
党创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国家政权也保障了党的领导,二者既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又保持适度距离,保持适度距离的力量来自于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联通党、国家政权和人民,维系党、国家政权和人民的整体性。
党、国家政权、人民和民主集中制的“四要素”结构是中国政治体系的结构密码,是分析中国政治运行的一般工具。
[关键词]人民;中国共产党;国家政权;民主集中制[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0)03—0042—06[作者简介]左伟尘,男,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博士,右江民族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构建起当代中国政治体系的内生结构并进行有效和有力运转。
中国革命胜利后党成为执掌国家政权的执政党,为了人民的福祉必须要巩固和运用政权,由此逐渐建立了一整套党领导国家政权的制度。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国家政权和人民三者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
” [1]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最终落脚点是为了人民。
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背后的学理基础是正确处理党、国家政权和人民三个核心硬要素在民主集中制核心软要素的柔性联结下的结构关系。
为了更深入探讨中国政治体系的运作,本文基于党、国家政权和人民三个核心硬要素和民主集中制这个核心软要素的内在逻辑关系,提出了当代中国政治体系结构化的“四要素”说,并以此来说明当代中国政治体系运转的有效性和有力性。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实用版3篇)篇1 目录1.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概述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国家行政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6.基层群众自治制度7.总结篇1正文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是社会主义制度,其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时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是全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机关,代表着人民的根本利益,依据宪法制定和修改法律,决定国家的重大事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多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
政治协商制度是通过政治协商会议来实现的,它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增强各民族的团结。
除了上述制度外,我国还实行国家行政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等。
国家行政制度是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管理国家事务的制度。
国家公务员制度是选拔、任用、培训、考核、奖惩国家公务员的制度。
特别行政区制度是为了维护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而实行的特殊政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在城市居民委员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开展自治活动,实现基层民主管理的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政治的积极性。
总之,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行政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篇2 目录1.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概述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国家行政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6.基层群众自治制度7.小结篇2正文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结构是社会主义制度,其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包括政党制度(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二章当代中国的党政关系南开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朱光磊2003年3月在中国政治权力结构的各个要素中,中国共产党无疑居于最突出的地位。
这种特殊的地位反映在政治权力结构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上,必然形成这样一种格局——中国共产党与其它各个要素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体系中是一种最突出的关系,即突出的地位导致了突出的关系。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地位第二节“党政关系”一一中国最基本的政治关系第一节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地位•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二、党的领导地位在其与国家政权关系中的体现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执政,就是执掌政权;执政党,就是执掌国家的行政权并组织政府的政党。
•在不同的国家,执政的具体含义是不相同的:–在英国、日本等实行内阁制(或称议会制)的国家,执政是指一个政党或政党联盟通过选举并在议会占有半数以上的席位,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内阁。
–在美国等实行总统制的国家,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连带关系,总统与议会分别选举产生,执政党即为在总统选举中获胜的政党。
总统所在的这个政党不一定同时是议会的多数党。
但是,这两种类型的共性也是很明显的:•(l)执政党地位的合法性基础是普选;•(2)轮流执政,即执政党与政府的联系是暂时的;•(3)执政党的权力是有限的,即只局限于国家行政机关;•(4)执政党对政府的领导是间接的,双方在职能和载体上是分开的。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与西方国家执政党在执政方式上的主要区别有四:第一,从政治权力结构的横向关系看:•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的“执政”是指掌握了立法、行政、司法、军队等全部国家权力,并通过强有力的政治网络对各类各级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进行较全面的指导和监督。
•而西方国家的“执政”只是指掌握了国家的行政权或还有一部分立法权。
执政党对司法活动、军队的调动,对相当一部分立法活动的影响是通过政府的渠道实现的,而很难通过执政党本身的渠道。
第二,从政治权力结构的纵向关系看:•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的“执政”是指掌握了从国家的整体到国家的各个部分(在我国指从中央到地方)的全部国家权力。
当代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原则:1、中国共产党领导原则。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民主集中制原则。
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最本质的体现,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织原则。
3、人民民主管理原则。
社会主义中国的主权原则变现为人民民主管理原则。
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制度,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支持基础群众自治。
4、社会主义法治原则。
法制原则要求健全国家法律体系,把政治体制的运行纳入法制轨道,健全政治体系中的监督体系。
当代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1、国体:国体即国家性质或国家的阶级本质,它所表明的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哪个阶级占统治地位,哪个阶级居于被统治地位。
不同阶级的专政形成不同性质的国体。
2、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它是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在中国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同无产阶级专政在精神实质与核心内容上是一致的。
工人阶级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阶级;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人民民主专政要有坚强而广泛的统一战线做保证,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
3、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
统治阶级为了实现统治意志,必然选择和采取一定形式组织总自己的政权机关,从而形成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间不同的权力关系。
议行合一4、一国两制: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在中国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政治体制构成要素政党9 人民代表大会5 国家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国家军事机关国家元首:是一个国家对内对外的代表,是国家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团体:社会团体是人们为了一定的公共目的,自愿结合而成的有组织的表达利益要求的非政府组织。
参政议政政府助手经济参与维护成员利益提供服务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大的政党,是中国人民共和国唯一的执政党,在中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处于领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以及人民团体积极主动的、独立负责的、协调一致的工作;必须加强对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必须按照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中国当代官制的演变-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国当代官制的演变是一个复杂而又引人关注的话题。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官制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和发展,这不仅是中国政治和社会制度变革的重要方面,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
在中国的演变过程中,官制在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
一开始,中国的官制模式受到传统的封建皇权制度的影响,官员的选拔和任命由统治者单方面决定,权力高度集中,普通民众的参与度较低。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变革,中国的官制也开始发生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积极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加强官员选拔和考核制度的透明度和公平性,推动权力下放和行政分权,以及加强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等措施。
这些改革措施旨在建立一个更加高效、廉洁、负责任和民主的官制,以适应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此外,中国的官制演变还受到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影响。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和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的官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国际合作和竞争的背景下,中国政府需要通过改革和创新来提高官制的效能和透明度,增强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总的来说,中国当代官制的演变是一个复杂而又多层次的过程,其背后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相互作用。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的官制还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只有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推动中国官制迈向更加科学、规范和现代化的方向。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2. 文章结构本文将采用散文式的写作方式,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2.1 引言部分引言部分旨在引入主题并提供对官制演变的背景和重要性的概述。
2.1.1 概述在这一部分,将简要介绍中国官制演变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可以提及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官制形态、清朝封建官制的衰败以及近代以来的官制改革等方面的内容。
2.1.2 文章结构在这一部分,将详细说明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中国国家政治权力结构1、以中共中央为核心的“6+1+2”体系:党:中共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纪律监察委员会政:国家主席、中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军:中央军事委员会法: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2、十六大,修订了党章关于申请入党人员身份的规定:“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将原来的“其他革命分子”改为“其他阶层的先进分子”。
3、党委1与党2组的区别:产生方式:1有党员大会或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2由上级党委决定任命1可以批准接受党员2不可以1可以对党员进行纪律处分2不可以1可以召开党代会或党员大会,选举出席上级党代会的的代表2不可以1有下级组织 2没有 1与下属党委党组织的关系式领导关系 2是指导关系。
4、中国中央委员会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
三个组成机构: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央书记处5、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设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之后,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产生,任期5年。
6、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只设在中央和省两级。
存续时间:1982年-1992年。
发挥参谋咨询作用,同时,在政治生活中充当弹性因素。
7、全国人大四项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全国人大5年一届每年举行一次会议,时间一般为两周左右。
九届人大之后,会议时间基本稳定在每年的3月5日,这种不断提前的趋势具有重要意义,是国家政治生活不断正常化的一种重要表现。
人大会议形式:预备会议选举大会主席团和秘书长;通过议程和做其他的会议准备主席团会议:是全国人大的领导机构,负责主持全国人大会议全体会议:是全国人大行使权力的基本形式。
代表团会议:代表的主要会内活动形式,包括代表团全体会议和小组会议两种形式。
8、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全国人大代表由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解放军采取间接、差额的方式选举产生。
当代中国的农村权力配置党政二元权力结构众所周知,所谓国家权力配置, 就是国家权力系统的设置、权力机构的分工、职能的细化和权力主体相互关系的界定。
根据其职能划分, 国家权力一般包括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从国家权力系统的设置和权力所及的范围看, 国家权力配置方式可以分为集权型和分权型; 从权力运作的形式和决策的方式看, 国家权力配置可以分为民主型和专制型; 从国家权力配置的结构看, 国家权力配置包括横向权力配置(即中央级权力配置)和纵向权力配置(即中央和地方权力配置)。
我主要探讨农村当前的权力配置状况。
农村公共权力的合理分配和有效运行,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涵,从根本上关系着农村的团结、发展、稳定,过去和现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农村问题,追根求底,都与此有关。
诸如:权力边界模糊;有意或无意的争权;权力运行公开透明度不够,运行不够规范;监督主体和监督方式、监督渠道不具体,导致监督乏力或监督过分。
这些问题最终造成了干部之间和干群之间猜忌、摩擦,以致对抗冲突,很多时候并不能完全归因于人的自私自利、心胸狭窄等,制度不足可能是更深层次的原因。
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是当前我国农村基本的政治体制,党支部、党员队伍;村委会、村民代表、广大村民;老年协会、妇联、共青团、民兵等是存在于农村的政治组织和政治力量,在不同层次以不同方式参与农村公共权力的掌控和行使。
农村的实际情况既需要一个稳固的、权威的、高效率的政权,又需要对这一政权给予约束。
结合一些政治理论和外地经验,针对我们的问题,拟在农村政治文明建设上、权力配置上作一些探索,试行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权力运行机制。
当代中国村级组织中,村支两委是最重要的正式组织。
这种“正式组织”的基本特征,就是经由政府认可并纳入了国家治理体系。
农村的其他组织,实际上都是可以看成是村支两委的“配套机构”。
建国60多年来,中国农村组织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形态。
土改时期的农会,合作化运动中的乡(村)政府,合作化后期的高级社,人民公社体制下的生产队,撤社建乡后的村委会等等,都是国家在农村建立的正式组织。
第一章中国国家政治权力结构1、以中共中央为核心的“6+1+2”体系:党:中共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纪律监察委员会政:国家主席、中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军:中央军事委员会法: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2、十六大,修订了党章关于申请入党人员身份的规定:“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将原来的“其他革命分子”改为“其他阶层的先进分子”。
3、党委1与党2组的区别:产生方式:1有党员大会或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2由上级党委决定任命1可以批准接受党员2不可以1可以对党员进行纪律处分2不可以1可以召开党代会或党员大会,选举出席上级党代会的的代表2不可以1有下级组织2没有1与下属党委党组织的关系式领导关系2是指导关系。
4、中国中央委员会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
三个组成机构: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央书记处5、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设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之后,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产生,任期5年。
6、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只设在中央和省两级。
存续时间:1982年-1992年。
发挥参谋咨询作用,同时,在政治生活中充当弹性因素。
7、全国人大四项职权: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最高监督权全国人大5年一届每年举行一次会议,时间一般为两周左右。
九届人大之后,会议时间基本稳定在每年的3月5日,这种不断提前的趋势具有重要意义,是国家政治生活不断正常化的一种重要表现。
人大会议形式:预备会议选举大会主席团和秘书长;通过议程和做其他的会议准备主席团会议:是全国人大的领导机构,负责主持全国人大会议全体会议:是全国人大行使权力的基本形式。
代表团会议:代表的主要会内活动形式,包括代表团全体会议和小组会议两种形式。
8、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全国人大代表由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解放军采取间接、差额的方式选举产生。
第一章当代中国政府概述第一节:国家与政府一国家——社会共同体包括土地、人民、主权三要素二政府——行使公共权力的机构广义:立法、行政、司法、国家元首(4种)狭义:行政机构中国:狭义和外国一样。
广义政府为6种:中共组织、立法机关、国家元首、军事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
第二节:国家形式一、概念国家形式是统治阶级实现国家权力的形式。
包含: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横向结构) 国家结构形式(纵向结构)二、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政体)1、西方:(1)君主立宪制包含:二元君主立宪制议会君主立宪制(2)民主共和制包含:议会制总统制(标准、半、超级三种)委员会制2、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代表制3、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三、国家结构形式1、单一制:中央领导地方2、复合制:分为联邦制和邦联制两种3、中国:(1)性质:单一制(2)理由三点:历史传统;民族分布(大小不均);民族融洽。
(3)特点:(三点)地方在中央统一领导下民族区域自治一国两制第三节:政府职能与政府特征一、政府特征1、公共性2、普遍性3、强制性4、非营利性二、政府职能1、一般定义(有不同的分类方法)(1)两职能说:对内(内政),对外(外交)(2)三职能说:财政,国防,内政(公共工程)(3)新两职能说:解决市场失灵,促进社会公平据此分为三种类型:基本职能(小职能)中型职能积极职能2、中国政府职能(1)政治统治(2)经济管理(3)公共事务管理与服务(4)监督控制社会第二章当代政府的权利结构及其关系第一节:政党与政府一、基本概念1、政党制度(体制):政党领导或控制政权,干预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制。
当代政治是政党政治。
政党主导社会政治权力和公共管理活动,成为普遍现象。
2、西方政党制度:实行多党制,通过竞选轮流执政,亦称政党政治。
3、中国政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二、中共的组织体系1、概况:分为三层:中央、地方、基层2、中央组织(名称、性质、产生、任期、人数、备注):3、地方组织:4、基层组织(1)定义:基层单位是指:企事业单位,城市街道,农村乡镇及以下,部队连队及以下,以及其他基层单位。
第二章当代中国的党政关系南开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朱光磊2003年3月在中国政治权力结构的各个要素中,中国共产党无疑居于最突出的地位。
这种特殊的地位反映在政治权力结构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上,必然形成这样一种格局——中国共产党与其它各个要素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体系中是一种最突出的关系,即突出的地位导致了突出的关系。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地位第二节“党政关系”一一中国最基本的政治关系第一节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地位•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二、党的领导地位在其与国家政权关系中的体现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执政,就是执掌政权;执政党,就是执掌国家的行政权并组织政府的政党。
•在不同的国家,执政的具体含义是不相同的:–在英国、日本等实行内阁制(或称议会制)的国家,执政是指一个政党或政党联盟通过选举并在议会占有半数以上的席位,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内阁。
–在美国等实行总统制的国家,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连带关系,总统与议会分别选举产生,执政党即为在总统选举中获胜的政党。
总统所在的这个政党不一定同时是议会的多数党。
但是,这两种类型的共性也是很明显的:•(l)执政党地位的合法性基础是普选;•(2)轮流执政,即执政党与政府的联系是暂时的;•(3)执政党的权力是有限的,即只局限于国家行政机关;•(4)执政党对政府的领导是间接的,双方在职能和载体上是分开的。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与西方国家执政党在执政方式上的主要区别有四:第一,从政治权力结构的横向关系看:•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的“执政”是指掌握了立法、行政、司法、军队等全部国家权力,并通过强有力的政治网络对各类各级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进行较全面的指导和监督。
•而西方国家的“执政”只是指掌握了国家的行政权或还有一部分立法权。
执政党对司法活动、军队的调动,对相当一部分立法活动的影响是通过政府的渠道实现的,而很难通过执政党本身的渠道。
第二,从政治权力结构的纵向关系看:•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的“执政”是指掌握了从国家的整体到国家的各个部分(在我国指从中央到地方)的全部国家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