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论课程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41.10 KB
- 文档页数:3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案例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案例1教育信息化本质是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的核心和关键所在。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只不过是教学形式的一种和教学手段的一种,语言文字的揣摩运用和深入挖掘才是最重要的内容和目的,将两者有机结合,灵活而有效运用,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我们可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地实践、交流、改进、提高。
勇于实践是关键,不断学习是重点,使用恰到好处是核心。
不可为运用而运用,也不可“好事多事”而舍近求远、本末倒置。
现结合具体案例介绍本人在日常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一些尝试和初步认识。
一、案例简述本文将苏教版第十一册第十一课《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作为案例来简单分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这一问题,也将结合本在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来抒发自己的观点。
这是一篇采用故事形式的书刊推介文章,题目本身就富有吸引力与感染力。
选取这个题目,当学生看到这个题目时,会产生一下的疑问。
首先,这个课题强调这本书是“必读”的。
那么究竟是什么书,如此重要,列入了“必读”的范围?这是第一个疑问,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第一个地方。
其次,“男孩子必读”。
为什么单单指定男孩子必读?女孩子就不一定要读了么?是不是故弄玄虚?这就使文章增添了神秘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最后,为什么要以这个为题,写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要我们学习什么?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已经深深的吸引了学生,激发了他们阅读、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
因为这篇文章已经包含太多的信息,作为教师该如何围绕这篇文章的中心内容来构思、讲解这节课并且还要保持文章对学生的吸引力?这是一个难题。
如果,我们不借助现在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只是运用老旧的教学方式,只是教师自己不断的在黑板板书,通过自己文字表述与学生就课本内容回答自己的提问来讲解课文,那样避免不了教学模式单一、枯燥,同时也会让学生感到毫无新意,也不能很直观的讲解课文,分析课文题目所包含的信息,也不能保持课文对学生持续的吸引。
大学教案中的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普及,为大学教案的制作与教学活动的展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本文将探讨大学教案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并介绍其中的具体案例。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在制作大学教案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解决教学目标的设定问题。
例如,通过使用电子白板软件,教师可以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多媒体资料的应用大学教案中引入多媒体资料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主动参与度。
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多媒体素材,如图片、视频等,来辅助自己的教学。
比如,在讲解历史事件时,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或视频,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三、网络资源的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便捷性为大学教案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获取大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这些资料可以作为课前预习或者课后扩展的参考。
同时,互联网还提供了大量的在线教育平台和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借助这些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全面、多样的学习资源。
四、交互式教学的展开信息技术还为大学教案中的交互式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
通过利用网络会议工具或教学管理系统,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实时的互动交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在线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的改进信息技术应用还可以为大学教案中的教学评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传统的考试评估方式可以结合在线测验系统进行改进,通过设置各种题型和难度,更加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利用信息技术还可以进行学习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为教师提供有关学生学习情况的数据支持,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六、案例分析以一门大学计算机科学课程为例,教师可以在教案中运用信息技术,通过使用编程软件、虚拟实践环境等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计算概念和算法原理。
教师可以设计编程练习,并结合在线学习平台进行布置和批改,以提升学生的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了当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案例的应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个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并阐述其应用效果。
案例名称:基于项目的信息技术教学——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一、案例背景本案例是一个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旨在教授学生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项目式学习,并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案例目标本案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掌握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的基本技能,如文字处理、表格处理、幻灯片制作等。
同时,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认知。
三、案例内容本案例的内容是让学生设计并实现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学生需要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来完成以下任务:1、设计系统架构和功能模块;2、搜集和整理学生信息;3、制作系统演示文稿;4、小组展示和分享。
四、案例实施本案例的实施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教师介绍案例背景和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案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2、学生分组,确定小组内分工和合作方式;3、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分别完成系统架构设计、信息搜集整理、演示文稿制作和小组展示分享等任务;4、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帮助,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问题;5、学生完成案例后,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五、案例效果本案例的实施效果如下:1、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得到了提高,掌握了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的基本技能;2、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3、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认知得到了提高,更加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发展趋势。
六、案例总结本案例是一个基于项目的信息技术教学案例,通过让学生设计并实现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学校信息化课程教学案例分享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不断落地的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学校的教学中。
信息化课程的推广和应用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养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分享几个学校信息化课程教学案例,介绍各个案例中的教学内容、方式、效果等,以期为其他学校的信息化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一、利用在线平台开展数学互动教学实例某中学数学老师结合教材内容,利用在线平台为学生设计了一套数学互动教学实例。
在课堂上,学生通过手机扫码登录到平台上,老师在平台上发布题目,学生可以进行在线回答和提交答案。
通过实时的数据统计和分析,老师能够直观地看到学生的作答情况,容易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并及时进行针对性讲解。
学生也能够在平台上查看自己的答题历史和掌握情况,方便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
二、通过虚拟实验室提升理科实验教学效果一所高中为了解决实验室设备紧缺的问题,引入了虚拟实验室技术。
在化学、物理等理科课程中,学生通过电脑和专门的虚拟实验软件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
虚拟实验室能够还原真实的实验环境和过程,让学生在模拟实验中获得与真实实验相似的体验。
学生可以通过虚拟实验软件进行多次实验和练习,提高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的熟练度。
同时,虚拟实验室还可以降低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和环境污染。
三、利用电子阅读器促进阅读和写作一所小学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推广了电子阅读器的使用。
学生在图书馆中可以借阅电子书籍,并通过电子阅读器进行阅读。
电子阅读器除了提供标准的阅读功能外,还可以进行语音朗读、生词查找、读后感记录等功能。
学生不仅能够通过电子阅读器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还可以通过电子阅读器方便地进行知识点搜索和查找,提高阅读效率。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子阅读器直接撰写作文和读后感,方便对作品进行修改和整理。
四、音乐课上的编曲与创作一所艺术中学的音乐课程中,老师开设了编曲与创作课程。
通过使用音乐编曲软件,学生可以进行曲谱的编写和创作,并通过合成器模拟各种乐器声音,实现作品的全方位呈现。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分析【背景】本课应用了任务驱动法,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
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
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事件】本节课是由我自己执教,教学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word的大部分知识,本节课word的综合应用的一堂课。
一、信息技术的作业特别在上本节课前,我特意向学生透露了本节课教学的内容,让大家想想应该编一份怎样的小报,要用到哪些内容。
学生提出:“学校正在申请绿色学校,而且举行了很多的有关环保的活动,所以我们可以编一份有关绿色环保的小报。
”又有学生说:“这也可以成为我们申请色学校的一项内容,增加我们学校被评上的机会。
”还有学生说:“我们可以挑选好的小报做成一份校园的环保小报纸。
”……说到这里学生们都兴奋了,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
最后我在听取了学生意见的基础上,把全班同学分成了几个小组,布置了如下要求及作业:每一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份小报;为自己的小报取一个亮丽的名称及版面;结合学校这几个星期所举行与环保有关的活动写几篇稿件,收集和调查统计一些自己需要用到的数据。
二、作业的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在这一个星期通过全体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及在老师的帮助下,积极的收集有关环保的资料。
材料的形式有文字,有图片,还有一些统计图表。
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有学校举行的“保护环境,千人签名仪式”,有少先队大队部发起的征集“环保警示语”,有沙门的水资源调查情况,有社会实践“访千年古树”,有学校举办的大地作画比赛,少先队大队部组织的“利用废物做手工”的比赛,及各个班级开展主题班会的情景等。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实例5篇总结汇报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纳的各种技术的总称。
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
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实例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实例1《新课标》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沟通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社会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形式和手段,语言文字的揣摩运用和深度挖掘是内容和手段,将两者有机结合,灵活而有效运用,做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渡融合”。
1.信息技术在拼音教学中的应用小学语文教学中,拼音是最为基础的教学内容,引导和帮助小学生有效把握拼音的用法、读法,对于学生日后的认字能力、阅读能力都有帮助。
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在刚刚接触拼音的时候,很难马上把握要领。
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它使拼音教学更加形象、生动。
将抽象的拼音教学转化为直观的动态教学,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比如:“zhe”这个音节的教学,需要将声母“zh”和韵母“e”的课件在课前做好,授课时,首先展现“e”,然后在展现小女孩举着“zh”走到“e”旁边的画面,教会小学生声母“zh”和韵母“e”组到一块可以拼出一个“zhe”。
最后,连贯的将这个动画场面播放几遍,同时带领学生读声母“zh”和韵母“e”,着重强调声母“zh”发音需要翘舌,而读韵母“e”的时候需要声音洪亮。
两个部分的连读要连贯,快速。
在边讲解边展现画面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简洁的把握拼读要领。
2、信息技术在学生熟悉字教学中的应用小学阶段,认字是主要的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在小学生认字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对汉字学习产生爱好,同时也有利于基础教育与素养教育的整合,学生通过这样新鲜的教学方法,在学习汉字的同时,想象力、规律思维能力都会得到拓展。
浅论情境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学生更多地是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难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如何通过情境教学法来改变这种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情感投入,成为了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探讨情境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优缺点比较,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情境教学法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希望能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在信息化时代的综合素质提升。
1.2 研究意义通过研究情境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促进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更多可能性。
通过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信息技术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将实际情境融入到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研究情境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这一领域,可以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有益启示和借鉴。
探讨情境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讨情境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分析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为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启示。
具体来说,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情境教学法的概念和特点,探讨其与信息技术教学的契合点,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情境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并就其优缺点进行详细对比,最终提出针对性的实践建议。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进而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和提升。
本研究还旨在为今后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情境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领域的进一步探索和应用。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分享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教师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工具。
本文将分享一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案例,希望能够给其他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案例一:利用录音设备进行口语教学某中学英语教师在口语教学中遇到了困境,学生的发音不准确,且不喜欢互动式的练习。
教师决定利用录音设备改善口语教学。
他首先给学生录制了一些标准发音的短语音频,然后安排学生在课后用录音设备进行口语练习。
学生可以反复听取自己的发音和标准发音进行对比,自行纠正错误。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案例二:使用平板电脑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他为每个小组准备了平板电脑,并下载了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应用程序。
学生可以利用平板电脑进行小组内的讨论和合作,查找资料、制作文档等。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案例三: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一位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和电脑为学生呈现物理实验的过程和原理。
他通过展示动画、视频和实验数据等多媒体素材,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学生不再被枯燥的理论知识束缚,而是积极参与和思考。
案例四:远程教学和在线讨论一位地理教师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考察和讨论。
他通过网络视频连线,带着学生一起亲身参观国内外著名地理景点,并利用在线聊天室进行学术讨论。
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培养了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案例五:利用智能手机进行互动式课堂一位中学数学教师利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为学生设计了一些互动题目。
学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或访问网站,参与到互动式课堂中。
他们可以在手机上回答问题、提交作业,并实时获得成绩和反馈。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优秀8篇)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案例【优秀8篇】由作者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可以在信息技术教学案例方面对您有所帮助。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与要求]知识与技能: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认识到信息是普遍存在的。
过程与方法:掌握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作用,产生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行为与创新:能够养成积极思考生活中的信息的真假性、有用性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表达等;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感受信息及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了解生活中的信息的一些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使用了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游戏学习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个人、小组、集体的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相关图片、课件、猜词游戏[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社会里,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
那什么是信息呢,信息又有哪些作用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二)新授:一、信息(出示课件图片1)师问:从这张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生答)(出示课件图片2-4)分别问:通过观看以上图片,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呢?(生分别回答)师问:你还能说出其它的信息呢?(生答)我们可以知道:信息是一些消息,在我们学习、生活、工作中都离不开信息。
(阅读“知识屋”)二、信息的获取师问:那信息是如何获取的呢?(出示课件图片)(生答)但是有些信息我们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无法获取到,比如说,我想看清对面大楼上是一只什么鸟?(生回答)师:其实很多工具都能帮助我们获取更多的信息,你知道还有哪些工具吗?试着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信息的传递获取信息后,我们要将它传递给更多的人,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传递。
(出示课件图片)科技的发展让信息的传递有了更多的方式,但并不意味着原始的方式就此淘汰了。
完成“讨论坊”的内容。
“案例教学法”在《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理论课程中的应用摘要:案例教学法是计算机教学中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在visual foxpro 6.0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有更突出的优势。
生动实用的案例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景的差距,学生容易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案例教学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一、引言visual foxpro 6.0(以下简称vfp 6.0),是一种为数据库管理和应用程序开发而设计的功能强大的面向对象的环境,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开发工具之一,是教育部提出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第二个层次的一门计算机公共课,也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内容之一,目标是培养学生在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能熟练地使用数据库、数据表、查询、视图、表单、报表和菜单,开发出一些小型的面向实际应用的程序。
二、教学方法改革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学生被动记忆教师讲授的知识和程序结构,教师可采用案例教学法,将程序的开发过程分解成多个案例,每次授课时根据课的内容选择一个相关的实例,通过演示、讲解、分析、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掌握所学知识,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巧设置在《vfp程序设计》理论课程教学上采用“案例教学法”,利用教师精选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讲解相关知识,让学生上课时有目标、有思路、愿思考。
在运用过程中,此“案例教学法”体现出了如下优点:1.利用简单易学的案例,激发学生的编程兴趣。
教师可以在正式学习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之前安排一个简单易学的程序,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到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并不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渴望成功的愿望,为以后学习编程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例如:设计一个逐渐从15号放大到30号的字幕“欢迎学习vfp 6.0程序设计”。
pbl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案例背景】伴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国内教育越来越注重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育。
图形化编程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图形化编程操作简单、逻辑性强、涵盖面广,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小学信息技术图形化编程教学的课堂现状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教学模式单一。
大部分课堂采用讲授式教学模式,结合PPT进行上课。
该模式下基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缺少了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
二、学习方式单一。
学生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教师演示,书本学习等为主要方式。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习惯依赖课本,按步照班的完成任务,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三、评价方式单一。
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是极为突出,由于学生的背景、基础和秉性不同出现差异也是难免的,单一的评价方式不但没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也激发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设计方案】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基于问题式学习”或“问题导向学习”的教学(学习)模式,倡导让学生通过自学、研究、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
编程平台是编程猫的在线教学平台。
编程猫由中国深圳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系列儿童编程课程和图形化平台,相对于scratch,编程猫作为后起之秀,门槛低更容易上手。
编程平台具有完整的课前,课中,课后功能,而且平台里面的作品管理具有师评,生评和生生互评的多种评价功能,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基于PBL的参与式学习主要是帮助学生构建扎实而灵活的知识基础和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师生共同拥有提问的权利,探究问题和解答问题的任务由学生自主完成,课堂中展示是学生对于问题分析和解决的整个思维过程,让学生充分享受问题探究乐趣,理解知识内涵,领悟学习方法,完成新知构建,最后通过教师或者学生总结来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实施方案】PBL项目式学习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开展方案设计、新知学习、时间探索,具有创新特质的学习活动。
项目式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知识的灌输和机械式的学习,学生缺乏实际动手操作和综合运用知识的机会,导致他们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欠缺深度。
探索一种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和探究,提升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项目式教学法应运而生。
项目式教学法通过设定具体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实际的项目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项目式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能动性。
将项目式教学法引入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已成为当前信息技术教育的一项重要改革措施。
本研究旨在探讨项目式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情况及效果,以期为信息技术教育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项目式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影响,为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提供理论支持。
具体目的包括:一、了解项目式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实际运用情况,探讨其教学特点和优势;二、探讨项目式教学法在初中生信息技术学习中的效果评价,分析学生在项目式教学环境下的表现和学习成果;三、总结项目式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四、探讨项目式教学法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启示,为未来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可以全面了解项目式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1.3 研究意义项目式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项目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
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已在广大中学信息技术课中使用。
实践表明这是在信息技术这门课中相当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
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这方面我也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案例描述一:在初二上学期学生主要学习EXCEL电子表格软件。
其中有一节课是《数据的计算与排序》在上周四二年二班的课时我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也就是打开学生的成绩表后向学生演示如何求总分SUM、求平均分AVERAGE函数。
然后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视然后引入排序的操作教师演示学生练习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任务。
但在课程全部讲完要进行拓展延伸时我让学生通过求总分、平均数函数的方法求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函数时却只有十几名同学完成其他同学却不得其法。
周五是二年一班的课因为上节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我在接下去的一堂课中想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
所以在给二年一班上课的一开始我就提出一个情境同学们你们刚刚考过了第一次阶段测试你们的班主任老师要为同学们排名次那么你们就帮助老师把你们班同学的成绩排出来好不好那么如何来完成呢同学们就以组为单位看书、讨论来完成任务。
完成后请每组派一名代表来进行汇报。
接下去学生就自己开始上机操作。
当有某位同学完成后我就不止一遍的大声讲×××已经完成了然后这样在我不断的刺激下“驱使”还没有完成的学生去通过各种方法来完成这个“任务”。
最后一节课下来全班基本上都学会了数据的计算与排序而且都能够触类旁通的完成其他函数的计算。
案例描述二:因为在二年一班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效果比较好。
所以我在一年一班汉字输入这堂课中也采用了任务驱动。
我先讲一种汉字输入方式--微软拼音输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