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田】人教二下unit03 图形与变换 (备课好帮手)
- 格式:ppt
- 大小:6.57 MB
- 文档页数:24
图形与变换案例名称图形与变换科目数学教学对象二年级提供者课时1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图形与变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中的教学内容。
它的内容有“直角、锐角、钝角”。
三种角的认识,理解,巩固可以从生活中来获取,因为生活中处处有角。
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部分作为学生们学习的主题,有两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部分内容很切近生活,学生们容易理解概念,;二是培养学生们的思维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能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角。
3、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4、围绕生活,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一分、比一比的方法认识锐角和钝角及直角间的关系。
2、通过做角、找角、分角、画角、拼角等多种形式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
3、进一步感知锐角和钝角,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及空间思维想象的能力。
2、经历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良好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二年级在小学阶段是过渡年级,是孩子即将跨入中高年级的学习的阶段,同时,二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
2、学生对于探索未知的知识拥有兴奋感、自豪感。
3、培养孩子养成踏实、勤奋的学习态度,也让孩子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在生活中处处发现数学。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激趣引入,适时引导学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
引导、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活动方式,同时鼓励他们模仿课件自己动手做实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教材解读滨海二年级数学组吴天桂一、单元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在第三单元第37-47页编排了“图形与变换”,主要有二个知识点:1.锐角和钝角2.平移和旋转另外,本单元教材还安排了2个练习,并有一块“生活中的数学”和一个实践活动“剪一剪”。
二、单元教材分析学生上册已学了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判断角与直角。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
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教材都是从现实生活实例入手,抽象出数学概念,最后,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
三、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2.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3.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1、辨认锐角、钝角,理解锐角、钝角与直角的关系。
2、知平移、旋转现象,准确数出平移后图形的距离。
3、在格子图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五、单元课时安排约3教时六、课时目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动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3.围绕生活,巩固理解锐角和钝角。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能正确辨别这两种运动现象,并能通过操作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平移(或旋转)。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第三课时(平移和旋转的练习课P44-45)教学目标:1.经历各种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观察、分类、对比,进一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
3.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几何中的图形和变换的概念;2.掌握顺时针、逆时针旋转图形的方法;3.能够通过平移、旋转、镜像等方法对图形进行变换;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基本概念;•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镜像等基本变换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图形变换时的坐标概念;•熟练运用不同变换方法对图形进行操作。
三、教学准备1.板书:几何图形、平移、旋转、镜像等概念;2.教具:图形拼图、纸张、彩色笔等;3.教辅资料:相关练习题、示例题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图形的变换方法;•引导学生回顾图形的基本概念。
2. 学习新知识1.讲解图形的平移、旋转、镜像等变换方法;2.示范操作及演示相关例题。
3. 操练与讨论1.分发练习册,学生完成相关练习;2.学生相互讨论解题思路,提出问题。
4. 提高拓展1.设计拓展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学生展示答案并互相评析。
五、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强调图形变换方法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册中相关习题;2.设计一个具体的生活场景,运用图形变换方法进行描述。
七、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教学特点,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效果。
八、拓展阅读•《乐学数学》,陈建平,人民邮电出版社;•《数学世界》,南京大学出版社。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单元教材剖析:学生上册已学了怎样辨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判断角与直角。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
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常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教材都是从现实生活实例下手,抽象出数学观点,最后,是学生经过着手操作,深入理解观点,表现了知识形成的完好过程。
单元教课要求:1、生联合生活情形能辨识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正确地描绘锐角和钝角的特点。
2、使学生经历察看、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实践能力、剖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成立空间观点,丰富学生的形象思想。
3、使学生经过看、说、百、分、画、互问几互答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沟通,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必定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评论意识。
单元教课重、难点:1、直角、锐角、钝角。
2、知平移、旋转现象。
3、画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
单元课时安排:约 3 教时第一课时锐角和钝角教课内容: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
教课目的:1、进一步稳固学生对“角”“边”“极点”“直角”的认识,熟习比较角的大小。
力争学生可以经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
2、新课的导入。
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进而揭露出锐角和钝角的观点。
力争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
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
3、实践练习,着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找寻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现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着重学生的着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育。
在合作的过程中观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兼顾。
4、整个过程表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研究的乐趣。
充分表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
教课要点: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2、在认识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着手折叠或正确的画出锐角和钝角。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3 《分类与整理》学案5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数字0-100的读法和写法。
2.了解物品的分类方法。
3.能够按照要求整理物品。
二、教学重点
1.物品的分类方法。
2.整理物品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内容
1. 数字的读写
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数字0-100的读写,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数字的读写能力。
2. 物品分类
•什么是分类?分类的意义是什么?
•如何对物品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按照形状、颜色、用途等因素进行分类。
3. 物品整理
•什么是整理?整理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将指定的物品进行整理归类。
四、学习任务
1.完成教师出示的数字读写练习。
2.分组进行物品分类练习,讨论分类标准。
3.小组整理指定的物品,展示整理成果。
五、教学反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扬长避短,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数字读写能力和物品分类整理能力。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回家整理家中的书籍、玩具等物品,体验分类整理的乐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分类思维能力。
愿大家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做一个整洁有序的好孩子!。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2.3《十几减几的减法》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能理解十几减几的减法概念。
2.能熟练运用十几减几的减法进行计算。
3.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十几减几的减法概念理解。
2.十几减几的减法计算方法掌握。
难点
1.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转化和解决。
三、教学准备
1.设备: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2.教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一个故事或实例引入十几减几的减法概念,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了解十几减几的意义。
2. 讲解
•让学生看示范PPT,掌握十几减几的减法运算方法。
•通过多个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十几减几的步骤和规律。
3. 练习
•让学生在黑板上完成多个十几减几的算式计算。
•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进行练习。
4. 拓展
设计一些生活场景问题,让学生应用十几减几的减法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5. 总结
总结十几减几的减法运算方法,强调注意事项,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十几减几的练习题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查漏补缺。
六、教学反思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十几减几的减法概念。
以上就是本节课《十几减几的减法》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第三课时剪一剪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4、让学生剪出漂亮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剪出各样图形。
教具准备:彩纸数张,剪刀一把、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喜欢剪纸,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剪一剪。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入课题让学生明白这节课要做些什么。
二、探索新知1、猜一猜,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有折痕)折边画出半个小人。
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画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你给它取个名字吧。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对对称图形回忆,有意识地对“画”的注意,为下面的探究新知做好准备。
2、出示投影,看一看,一眼功夫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对于学生的回答。
给予肯定。
那么它成了什么样了?请大家说一说,怎样才能很快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
(1)小组讨论,组员每人那一张纸,边思考边折,然后把自己的方法说给伙伴听让方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演示,集体汇报。
a) 方法1: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孩。
b) 方法2、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c) 方法3、: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3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d) 方法4、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2)试一试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动手试一试,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收集出现不同的作品。
评一评,议一议好在哪里,不好又在哪里?及时帮学生订正。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连续的小人,加深对图形平移的认识。
(3)小结:看来要剪出两个完整的连续的小人,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呢,请大家以后要注意这些问题。
3、巩固体验,请同学重新选择方法,用最快的速度再剪一次。
悟规律 1、学生再活动一次,再剪一次。
想一想,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能剪出几个小孩?说理由[设计意图]以上做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开动脑筋,充分体现新课精神,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3图形与变换第一课时平移与旋转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一、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二、能通过比较平较平移前后两个对应部份之间的距离的方式来研究一个图形平移的距离。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五、培育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能通过比较平移前后两个对应部份之间的距离的方式来研究一个图形平移的距离。
教学难点:一、对平移的切实感知。
二、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图片,风画等。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师生谈话:同窗们,你们明白在上海的外滩有一个很出名的标志性建筑是什么吗?(东方明珠塔)东方明珠塔吗?如何才能上去?(乘电梯)(板书:电梯有谁乘电梯去过“东方明珠塔”?没有乘过“东方明珠”电梯的同窗,你们乘坐过其它楼房的电梯吗?)二、初步感知一、想一想,移一移(从学生生活经验动身,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实例)。
(1)感知电梯的运动。
想一想,电梯是如何移动的?大家用手来比一比。
(生比划)教师在投影仪上用小屋子代替电梯,让其在方格纸上做歪歪斜斜的向上的运动,问:“电梯是如此运动的吗?”(生否定)再指一名上前来投影仪上演示电梯规范的运动状状(沿直线向上运动)。
(2)感知电扇的运动。
想一想,电扇是如何运动的?用手比一比。
(板书:风扇)指一名学生做规范动作(围绕一个固定点作圆周运动)(3)感知缆车运动。
课件显示缆车的运动状态,要求学生用手比一比。
(板书:缆车)指一名学生做规范的动作。
(4)悉知风车的运动。
(师出示风车玩具)师示范风车的运动状态,要求学生用手比一比。
(板书:风车)二、分一分(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特性)(1)师提问:以上四种运动方式相同吗?请同窗们试着给这四种运动现象分分类?并读读为何要如此?(2)学生回答,师总结:象电梯、缆车物体的运动,都是整体沿着必然的方向做直线运动,如此的运动叫平移,(板书:平移)咱们用“→”那个符号来表示。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第3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第3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图形旋转的方法和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图形旋转的概念,掌握图形旋转的性质,并能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旋转规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移的概念和性质,对图形变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旋转的概念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让学生感受旋转现象,引导学生探索旋转规律,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旋转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图形旋转的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旋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图形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2.难点:图形旋转的性质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让学生感受旋转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索图形旋转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旋转演示仪、图形卡片、练习题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直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旋转门、旋转木马等,引导学生感受旋转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图形旋转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图形旋转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尝试旋转不同的图形,探索图形旋转的规律。
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第二课时平移和旋转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43页1、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初步会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会在方格纸上平移简单的图形。
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说出图形平移的距离。
教具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今天我带大家到游乐园学习数学知识—平移和旋转。
(看课本第37页的彩图)[设计意图]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二、新授课1、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1)看一看,说一说游乐园里有哪些游乐项目?(2)这些游乐项目是怎样运动的?(3)根据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可以分几类类?怎么分的?(4)自己先分一分,有什么困难再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
2、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1)说一说分类的理由A:平移:火车沿笔直的轨道行驶、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火箭升空等物体都是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这种运动就叫做什么?B:旋转:大风车、摩一轮等都是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2)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了解平移、旋转特征。
(3)用学具在桌面做平移和旋转运动。
小结:通过观察,举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物体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亲身经历,建立对平移的多角度感知,建立比较丰满的表象基础,为揭示概念做好准备。
3、练习(课件出示P41页方格图)(1)要把小房子向上平移1格,怎么移呢?(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2)如果把它向上平移5格,会移吗?(3)如果把它向右平移7格,你们会移吗?(学生动手在学具上移)(4)教师演示,学生回答。
(你是怎样看出来的)(5)教师演示,学生回答。
(你是怎样看出来的)(6)如果把它先向右平移4格,再向下平移3格,你们会移吗?(7)判断哪一条小船是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课件出示课本P43页第一题)(8)哪几条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课件出示课本P44页第4题)[设计意图]通过操作并说一说,比一比,这样手脑并用,学生效果就更明显。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主要让学生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定义、性质及其图形变换的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内涵,学会用这些变换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等知识。
他们对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关于图形的变换可能还比较陌生。
此外,学生可能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会用这些变换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究、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
2.难点:理解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变换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操作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实例和图形变换过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关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图片和生活实例。
3.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卡片、小图形等学具,用于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滑滑梯、旋转门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例中的图形变换,引发学生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