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乘法分配律课件(新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14
2024年《乘法分配律》说课稿《乘法分配律》说课稿1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P64-66 页。
(人教版)教学目标: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想:本课试图在一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下,让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感知建模;类比归纳,验证模型;质疑联想,拓展认识;联系实际,深化认识;归纳概括,完善认识”的探索过程来逐步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勇于质疑、大胆表现、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体现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充分体现了“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习数学”的新理念。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1.回顾:说说已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
2.初次感知规律:〖算一算①(3 + 2)×4 3×4 + 2×4② 2×(11 + 9) 11×2 + 9×2③ 20×5 + 4×5 (20 + 4)×53.观察、激趣、导入。
第③组算式老师不用计算,就可以判定用等号连接,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里有什么奥秘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联系实际,探究规律。
㈠影幕演示:1.学校购买校服。
每件上衣35元,每条裤子25元。
买这样3 套校服,一共要多少元?2.分析比较:仔细观察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3.结论:两个算式的结果如何?用什么符号连接?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发现其中有什么规律?㈡探究概括规律:1. 再一步观察、分析、比较去发现规律。
〖多媒体操作引导a.观察这些等式,等号左边算式有什么特点?〖多媒体演示b.继续观察,等号右边的算式又是怎样计算的?先算什么?后算什么?c.这两个积又是怎么得到的?结论: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
《乘法分配律》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八册第27、28页的《乘法分配律》,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大量运算中的一类特殊的积和运算进行概括,使学生的计算在积累一定经验之后上升到一种理性认识,在小学阶段渗透恒等变换的思想,从而更好地发展数与代数的运算能力。
乘法分配律与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最大区别在于乘法分配律是乘、加这两种运算之间的一种规律,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只是一种运算内部的规律,所以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
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
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
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乘法分配律》课标分析1、新课程标准倡导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学习内容。
本节课向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这些内容成为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主要素材,内容的呈现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从现实背景中体会和抽象数学模型,探索数学规律。
2、新课程标准倡导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方式。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3、新课程标准强调实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乘法分配律》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八册P64 —65页的《乘法分配律》,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
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
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接着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会觉得太难,但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二、说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学内容和学情,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二)智能目标: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情感目标:使学生能联系现实问题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尘埃,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自主发现规律,抽象归纳,并能用符号、语言或其他方式与同伴交流规律。
三、说教法学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我们每一堂课教学的根本目标。
新的理念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从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根据这一总体目标,我采用了以下的方法:(一)说教法。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启发式教学,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谁知规律,设计一些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案《乘法分配律》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八册第P36页例3。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乘法的分配律在本册书中所学的运算定律中,是学生最难掌握的知识。
学生学习这个内容时往往没有学习兴趣,教师教学时往往只注重结论教学,而无视了过程教学,对于学生只要求掌握并能使用乘法分配律,而能否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乘法分配律不作要求。
所以,学生并未真正发现和理解这个运算定律,未能自觉使用所学知识,实行简便运算,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抽象概括水平也没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本课设计故事情境引入,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意向,自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其二;培养学生“发现”、理解数学规律的水平。
本课学习中,用启发与发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局部的初步感知,例3教学中的数形结合,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全体全过程参与,发现和理解了乘法分配律,变结论教学为过程教学,把教学生学会知识转变为学生会学知识,教给了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理解数学规律的水平。
法分配律时,往往能掌握和使用这个运算定律,但绝大局部学生很难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乘法的分配律,因此,本课在各环节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如何使用语言表述乘法分配律,在练习设计中,通过专项训练,突破这个难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同时在教学中,当学生发现和理解了乘法分配律时,引导学生比照、分析,用语言抽象、概括这个定律,并用字母表示出来,这样也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水平。
教学目标:1、发现、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2、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述乘法的分配律,并能初步使用乘法的分配律;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水平。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理解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究、自己得出结论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应用乘法分配律实行简便计算。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乘法分配律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
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
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重点:理解、应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
(三)《大纲》要求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正确理解乘法分配律。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接着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会觉得太难,但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大纲》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情,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二)智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一)教学方法在设计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时,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采用自主学习、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
(二)学法指导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自学、运用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通过学生多思、多说、多练。
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分析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第一步我用课件出示口算题:125×825×425×6×47×8×52×3×50课件设计可以使学生看得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