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账准备的所得税处理
- 格式:docx
- 大小:53.54 KB
- 文档页数:17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坏账准备”。
1.计提坏账准备
【例1】某企业2008年共计提坏账准备1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000
贷:坏账准备 100000
纳税调整:计提坏账准备10万元不允许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2.转回坏账准备
【例2】某企业2008年坏账准备年初余额为50万元,当年共转回坏账准备30万元。其中,20万元在计提当年允许税前扣除,10万元不允许税前扣除。
借:坏账准备 300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300000
纳税调整:计提时允许在税前扣除的20万元坏账准备,转回时不调减应纳税所得额;计提时不允许在税前扣除的10万元坏账准备,转回时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3.确认坏账损失
企业发生坏账损失,应按规定向税务机关履行报批手续,由税务机关审批确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坏账损失能否在税前扣除,其纳税调整应区别对待。
【例3】某企业2008年发生坏账损失15万元,其中10万元可以在税前扣除,5万元不能在税前扣除。
借:坏账准备 150000
贷:应收账款 150000
纳税调整:允许税前扣除的10万元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不能税前扣除的5万元不作纳税调整。
4.收回坏账
对于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的,其纳税调整要区分其在确认坏账损失时是否允许在税前扣除。
【例4】某企业2008年收回坏账25万元,其中20万元在确认坏账时允许税前扣除,5万元在确认坏账时不允许税前扣除。
借:应收账款 250000
贷:坏账准备 250000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2000]84号文件)第四十五条规定,纳税人发生的坏账损失,原则上应按实际发生额据实扣除。经报税务机关批准,也可提取坏账准备金。提取坏账准备金的纳税人发生的坏账损失,应冲减坏账准备金;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超过已提取的坏账准备的部分,可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已核销的坏账收回时,应相应增加当期的应纳税所得。另外,根据《国务院关于第三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04]16号)的规定,对企业提取坏账准备的审批已经取消。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2000]84号)第四十六条规定,除另有规定者外,坏账准备金提取比例一律不得超过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
最后,对于坏账准备计提的范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5号)规定,为简化起见,允许企业计提坏账准备金的范围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
《企业会计制度》第十八条规定,企业应于期末时对应收款项(不包括应收票据,下同)计提坏账准备。也就是说,企业应于期末对除应收票据以外的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此外,《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三条规定,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当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处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企业计提坏账准备时,应借记“资产减值损失——坏账准备”,贷记“坏账准备”。
同时,应将坏账准备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贷记“所得税费用”。
在以后年度应收账款已经全部收回时,应冲回坏账准备,借记“坏账准备”,贷记“资产减值损失——坏账准备”。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主要会计处理涉及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如未来可用于抵扣税款的部分,对应的是需要回收的资产。
对影响利润的暂时性差异,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调整为“所得税费用”。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完成坏账准备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会计处理。请注意,具体操作需遵循相关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
坏账的税务处理方法
摘要:
一、坏账的定义与分类
二、坏账的税务处理方法
1.直接转销法
2.备抵法
3.债务重组法
三、坏账损失的税前扣除政策
四、坏账管理的税务筹划策略
五、企业应对坏账的税收风险建议
正文:
一、坏账的定义与分类
坏账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应收账款,由于债务人原因,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从而造成的损失。坏账分为确凿损失坏账和疑似损失坏账。确凿损失坏账是指债务人破产、倒闭或无偿还能力,导致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疑似损失坏账是指债务人虽未破产,但已陷入财务困境,收回应收账款的风险较大。
二、坏账的税务处理方法
1.直接转销法:企业在确认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时,直接将其转入损益。这种方法简单易操作,但可能导致企业税负增加。
2.备抵法:企业按一定比例提取坏账准备金,用于弥补坏账损失。在实际
发生坏账时,冲减准备金,降低企业税负。
3.债务重组法:企业与债务人协商重组债务,如减免部分债务、延长还款期限等,从而减轻企业负担。这种方法有利于维护企业与债务人的关系,降低坏账损失。
三、坏账损失的税前扣除政策
根据我国税收法规,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扣除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企业在申报坏账损失时,需提供相关证据,如债务人破产证明、债务重组协议等。
四、坏账管理的税务筹划策略
1.合理提取坏账准备金:企业应根据债务人的信用状况、行业风险等因素,合理确定提取坏账准备金的比例,以降低企业税负。
2.优化债务结构:企业可通过债务重组、发行债券等方式,调整债务结构,降低利息支出和坏账风险。
3.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定期对债务人进行信用评估,确保应收账款的安全回收。
新会计准则下坏账准备的财税差异及所得税处理
新会计准则下坏账准备的财税差异及所得税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是针对“部分长期资产”的资产减值制定的准则,并不是全部长期资产,不适用于在其他具体准则中规范的减值。该准则规范的长期资产减值视同永久性减值,一经提取不得转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或资产离开企业时,再进行资产减值的账务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应用指南规定,对于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应单独进行减值测试,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的,应当根据其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坏账准备计提后,可以转回。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准则第六章第四十二条规定,短期应收款项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与其现值相差很小的,在确定相关减值损失时,可不对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折现。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引入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等概念。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财政部发布的《应用指南——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附录》规定,一般企业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是: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应收款项。计提范围较旧准则有所扩大。
旧准则体系计提8项资产减值准备形成的损失分别计入不同的损益类科目,比如计入“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投资收益”等。新准则体系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要求统一记入新设置的“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计提时,应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减值准备类科目。资产价值回升时,借记有关减值准备类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
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与纳税调整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坏账准备”。
1.计提坏账准备
【例1】某企业2008年共计提坏账准备1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100000
贷:坏账准备100000
纳税调整:计提坏账准备10万元不允许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2.转回坏账准备
【例2】某企业2008年坏账准备年初余额为50万元,当年共转回坏账准备30万元。其中,20万元在计提当年允许税前扣除,10万元不允许税前扣除。
借:坏账准备300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300000
纳税调整:计提时允许在税前扣除的20万元坏账准备,转回时不调减应纳税所得额;计提时不允许在税前扣除的10万元坏账准备,转回时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3.确认坏账损失
企业发生坏账损失,应按规定向税务机关履行报批手续,由税务机关审批确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坏账损失能否在税前扣除,其纳税调整应区别对待。
【例3】某企业2008年发生坏账损失15万元,其中10万元可以在税前扣除,5万元不能在税前扣除。
借:坏账准备150000
贷:应收账款150000
纳税调整:允许税前扣除的10万元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不能税前扣除的5万元不作纳税调整。
4.收回坏账
对于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的,其纳税调整要区分其在确认坏账损失时是否允许在税前扣除。
【例4】某企业2008年收回坏账25万元,其中20万元在确认坏账时允许税前扣除,5万元在确认坏账时不允许税前扣除。
借:应收账款250000
坏帐准备的税务处理
企业会计制度下坏帐预备的财税处理
------------------------------------------------------------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一样需要制定具体的坏帐预备计提政策。制度承诺采纳的计提方法有余额百分比法、帐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和个不认定法,计提比例由企业自行确定。目前企业通常采纳的计提方法要紧是帐龄分析法,针对不同帐龄的应收款项规定相应的坏帐计提比例。企业确定的坏帐计提比例通常要高于税收法规承诺税前扣除比例,如此企业计提的坏帐预备就形成事实上的“可抵减时刻性差异”。本文拟对坏帐预备在实务中的财税处理进行探讨。
一、关于坏帐预备税前扣除的有关税务规定
1、国税发(2000)84号文《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方法》,文件规定内资企业可按照年末应收款项(包括应收帐款和应收票据)余额的0.5%税前扣除坏帐预备,并明确了申请坏帐核销的条件。
2、国税发(2003)45号文《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咨询题的通知》,文件要紧明确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重新界定了税前扣除坏帐预备的计提范畴,承诺企业按照执行《企业会计制度》计提范畴(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税前扣除0.5%的坏帐预备;二是明确了坏帐预备的性质为“可抵减时刻性差异”,该文件自2003年1月1日起执行。
3、财会(2003)29号文《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有关会计准则有关咨询题解答(三)〉》,文件给出坏帐预备财税处理的详细规定,并将“可抵减时刻性差异”的概念扩大到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所有企业(内资和外资)。
坏账准备的会计分录与所得税调整【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资产负债表日,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坏账准备”。
1.计提坏账准备
【例1】某企业2008年共计提坏账准备1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00000
贷:坏账准备 100000
纳税调整:计提坏账准备10万元不允许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2.转回坏账准备
【例2】某企业2008年坏账准备年初余额为50万元,当年共转回坏账准备30万元。其中,20
万元在计提当年允许税前扣除,10万元不允许税前扣除。
借:坏账准备 300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300000
纳税调整:计提时允许在税前扣除的20万元坏账准备,转回时不调减应纳税所得额;计提时不允许在税前扣除的10万元坏账准备,转回时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3.确认坏账损失
企业发生坏账损失,应按规定向税务机关履行报批手续,由税务机关审批确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坏账损失能否在税前扣除,其纳税调整应区别对待。
【例3】某企业2008年发生坏账损失15万元,其中10万元可以在税前扣除,5万元不能在税前扣除。
借:坏账准备 150000
贷:应收账款 150000
纳税调整:允许税前扣除的10万元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不能税前扣除的5万元不作纳税调整。
4.收回坏账
对于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的,其纳税调整要区分其在确认坏账损失时是否允许在税前扣除。
【例4】某企业2008年收回坏账25万元,其中20万元在确认坏账时允许税前扣除,5万元在确认坏账时不允许税前扣除。
借:应收账款 250000
坏账准备税前扣除标准
坏账准备是指企业因应收账款无法收回而提出的准备金,用于弥补坏账损失。在税前扣除标准方面,我国税法对于坏账准备的扣除标准有着明确的规定,企业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合理提取坏账准备,以确保税收合规性和财务稳健性。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的规定,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扣除的支出包括确凿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这就意味着企业可以将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计提为坏账准备,并在纳税时予以扣除。
其次,企业在提取坏账准备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即在没有确凿证据证明应收账款无法收回之前,不得随意提取坏账准备。只有在坏账损失发生时,企业才可以提取坏账准备,并在纳税时进行扣除。
此外,坏账准备的提取应当合理、合法,不得存在虚假、夸大的情况。企业应当严格按照税法规定和财务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坏账准备的计提和确认,确保提取的坏账准备金额合理、合法。
最后,企业在提取坏账准备时应当注意相关的会计核算和税务申报工作。在会计核算上,应当及时、准确地计提坏账准备,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税务申报上,应当严格遵守税法规定,将提取的坏账准备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纳入企业所得税的扣除范围。
总之,坏账准备税前扣除标准是企业应当严格遵守的税收规定,企业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合理提取坏账准备,并在税前予以扣除。只有做好了坏账准备的合理提取和税前扣除工作,企业才能在税收合规和财务稳健方面做到更加完善和规范。
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与纳税调整【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负债表日,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坏账准备”。
1.计提坏账准备
【例1】某企业2008年共计提坏账准备1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100000
贷:坏账准备100000
纳税调整:计提坏账准备10万元不允许税前扣除,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
2.转回坏账准备
【例2】某企业2008年坏账准备年初余额为50万元,当年共转回坏账准备30万元。其中,20
万元在计提当年允许税前扣除,10万元不允许税前扣除。
借:坏账准备300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300000
纳税调整:计提时允许在税前扣除的20万元坏账准备,转回时不调减应纳税所得额;计提时不允许在税前扣除的10万元坏账准备,转回时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3.确认坏账损失
企业发生坏账损失,应按规定向税务机关履行报批手续,由税务机关审批确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坏账损失能否在税前扣除,其纳税调整应区别对待。
【例3】某企业2008年发生坏账损失15万元,其中10万元可以在税前扣除,5万元不能在税前扣除。
借:坏账准备 150000
贷:应收账款150000
纳税调整:允许税前扣除的10万元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不能税前扣除的5万元不作纳税调整。
4.收回坏账
对于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的,其纳税调整要区分其在确认坏账损失时是否允许在税前扣除。
【例4】某企业2008年收回坏账25万元,其中20万元在确认坏账时允许税前扣除,5万元在确认坏账时不允许税前扣除。
坏账准备的所得税抵销处理探讨
内容摘要:关键词:内部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所得税抵销
摘要: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当将纳入合并范围的企业集团内部的债权债务项目及其计提的坏账准备进行抵销,同时应将纳税影响会计法下由于计提坏账准备而产生的递延税款进行抵销。在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还应将上期内部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而调整所得税费用对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进行抵销。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和《企业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的规定,企业集团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当将集团内部成员企业之间的内部债权债务相互抵销,如果各成员企业对内部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计提了坏账准备,相应地,也应对内部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以下省略)本期计提或冲销的坏账准备进行抵销;如果涉及到连续编制合并报表时,还应将上期管理费用中抵销的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对本期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予以抵销。
随着对内部应收账款及其计提的坏账准备的抵销,在合并会计报表的抵销实务中也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当各成员企业对所得税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时,由于计提或冲销坏账准备属于产生或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其对本期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在个别会计报表中作为了“递延税款”资产或负债,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也应将内部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进行抵销。但对此问题,不论是在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还是《合并会计报表》中均未明确涉及,只是在《合并会计报表准则》中第15条第4款和第19条第5款分别
规定“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其他内部交易对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应当抵销”和“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发生的其他内部交易对合并利润表的影响应当抵销”。在合并会计报表编制实务中,绝大部分注册会计师和企业也没有考虑此问题。但是,当内部应收账款计提或冲销坏账准备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重大时,不对此进行抵销必然会影响到合并会计报表的公允表达。本文将从理论和合并实务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实务起到指导作用。
坏账准备的财税处理
【摘要】
坏账准备是企业日常财务管理中不可避免的一环,对其进行正确
的财税处理能有效保障企业财务稳健。本文将从制定坏账准备的依据、计提方法、核销方式、税收处理和会计确认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在
制定坏账准备时,需依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规定进行评估,确保准
确计提。计提方法应根据风险程度和历史数据选择适当的模型,保证
坏账准备金额的准确性。核销方式则需遵循财务会计准则的规定,及
时清理坏账,维护财务健康。在税收处理方面,企业应留意坏账准备
税前税后影响,合理规避税务风险。会计确认要严格按照财务报表要求,确保坏账准备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坏账准备的财税处理是企业管
理中的关键环节,有助于提升财务稳健性和风险管理水平。
【关键词】
坏账准备, 财税处理, 制定依据, 计提方法, 核销方式, 税收处理,
会计确认, 总结
1. 引言
1.1 坏账准备的财税处理概述
概述:坏账准备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的风险之一,对于
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财税处理是指
企业在面对坏账准备时所需遵循的财务会计和税收法规,以便合规进行相关操作。
坏账准备的财税处理涉及到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纳税申报,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需要合理制定坏账准备的依据,保证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符合相关会计准则,依法核销坏账准备,正确处理坏账准备的税收影响,并及时进行会计确认。
在坏账准备的财税处理中,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依据,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金额。根据会计准则要求,企业需要根据应收账款的预计信用损失率进行坏账准备的计提,确保反映出应收账款的实际价值。
坏账准备的所得税处理
2009年11月08日星期日 13:00
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款项。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新《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只能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即企业首先应当按期估计坏账损失计入管理费用,形成坏账准备,并使各期末坏账准备余额合理地反映应收款项收现面临的风险水平,当某一应收款项全部或部分被确认为坏账时,再根据其损失金额冲减坏账准备,同时注销相应的应收款项金额。同时还规定,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既包括应收账款,也包括其他应收款,并且企业可以在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赊销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等四种方法中自行确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随后,财政部《关于建立健全企业应收款项管理制度的通知》(财企[2002]13号)又对坏账损失的确认条件做出了规范。
现行税法特别是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0]84号)和《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5号)也规定,经报税务机关批准,企业可以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并且为简化起见,允许企业计提坏账准备金的范围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同时,核销坏账应具备的条件、收回已核销坏账的处理、税法与会计制度的规定也基本一致。但是,为了便于所得税征收管理,税法又规定,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金实行限额扣除办法,即只有计提的不超过年末应收款项余额5‰的坏账准备金才允许税前扣除,超过部分不允许扣除。这一点与会计制度“企业可以自行确定坏账准备的提取方法,提取的坏账准备从利润总额中全额扣除”的规定存在较大的差异。
坏账准备的财税处理
【摘要】
坏账准备是企业为应对可能产生的坏账损失而提前做出的一种预防性措施。在财税处理中,坏账准备的建立和调整涉及到会计处理、税务处理以及审计要求等方面。在会计处理方面,企业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计提坏账准备,以及在审计时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在税务处理方面,企业需要根据税法规定进行正确的税务处理。根据坏账准备的重要性,企业应当合理管理坏账准备,在计提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同时也要考虑到企业实际状况,合理调整计提金额。坏账准备在企业财税管理中具有重要性,同时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建议,以确保财务稳健和合规经营。
【关键词】
坏账准备、财税处理、会计处理、税务处理、审计要求、调整、计提原则、计提方法、重要性、管理建议。
1. 引言
1.1 什么是坏账准备的财税处理
坏账准备是企业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坏账损失而提取的资金或资产。在会计上,坏账准备是指企业在确认应收账款时,根据历史经验和风险评估提前做出的减值准备。坏账准备的财税处理是指企业在准备和使用坏账准备时的会计和税务处理方式。在会计上,坏账准备通
常在资产负债表上以减值准备的形式体现,用于减少应收账款的账面
价值,提升财务报表准确性和透明度。而在税务上,坏账准备可以在
纳税申报中作为可抵扣的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企业税负,提高资
金使用效率。坏账准备的财税处理对于企业的财务稳健和税务合规具
有重要意义。企业需要合理设定坏账准备额度,确保遵守相关法规,
同时提高应对坏账风险的能力,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1.2 坏账准备的意义
坏账准备是企业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而提前计提的资金。
【会计实操经验】坏账准备的账务处理问题解析
坏账准备是指企业的应收款项(含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计提的,是备抵账户。企业对坏账损失的核算,采用备抵法。在备抵法下,企业每期末都要估计坏账损失,设置“坏账准备”账户。
坏账准备的主要账务处理:
1.计提坏账准备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确定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计提;应计提的金额小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案例1】
某企业2015年末,不存在单项重大应收账款项目,2014年发生的应收账款余额为100万元,2015年发生的应收账款余额为200万元,如果企业第一次使用会计准则,计提坏账准备,估计一年以内的坏帐损失比例4%,一年以上的坏帐损失比例6%,计算应计提坏账准备金额?如果2014年末,计提的坏账准备为6万元,2015年未发生坏账损失,计算应计提坏账准备金额?
第一种情况:
2015年应计提坏账准备=200×4%+100×6%=14(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40 000
贷:坏账准备 140 000
第二种情况:
2015年应计提坏账准备=200×4%+100×6%-6=8(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80 000
贷:坏账准备 80 000
2.核销坏账损失
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作为坏账损失,转销应收款项,借记本科目,贷记“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科目。
坏账准备的纳税调整
坏账准备的纳税调整坏账准备的纳税调整税法与《企业会计制度》对坏账准备计提方法的规定不尽相同,使得一些企业在会计核算与缴纳税款方面出现了差错,引发了不必要的麻烦。
相关税法规定,纳税人发生的坏账损失,原则上应按实际发生额据实扣除,也可以按规定自主提取坏账准备金,除另有规定外,坏账准备金提取比例一律不得超过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但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只能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和计提比例由企业自行确定。
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的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前应如何处理?举例说明如下:某企业第一年年初应收账款余额为零,年末应收款项余额为2000000元;第二年年末余额为800000元;第三年年末余额为600000元,其中当年发生坏账损失6000元;第四年年末余额为零。已知企业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10‰,所得税税率为33%。该企业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所得税。根据上述资料依不同年度计算出坏账准备并作相应账务处理和纳税调整。
计提坏账准备的计算公式为(不考虑收回已核销的坏账因素):公式①:会计上本期应提取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取坏账准备金额-本科目的贷方余额,负数表示企业减提的坏账准备;公式②:税法上本期按税法规定提取的坏账准备=期末应收账
款余额×5‰-(期初应收账款余额×5‰-本期实际发生的坏账);如果公式①-公式②为正数,其差额表示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如果公式①-公式②为负数,其差额表示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
1.第一年计提坏账准备:2000000×10‰=2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