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面顶板管理方法通用范本
- 格式:docx
- 大小:77.72 KB
- 文档页数:14
采煤工作面的顶板支护范文一、引言在采煤工作面的煤炭开采过程中,顶板支护是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和提高采煤效率的关键环节。
良好的顶板支护设计和实施可以有效地防止顶板塌方、保护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并提高矿井的采矿效率。
本文将重点讨论采煤工作面的顶板支护,探讨其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法,以期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二、顶板支护的重要性顶板支护是采煤工作面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矿井的正常生产。
采煤工作面顶板支护的主要作用有:(1)保护矿工安全。
合理的顶板支护设计和实施可以有效地防止顶板的塌方,减少矿工的伤亡事故,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2)提高采煤效率。
科学合理的顶板支护设计可以减少顶板的掉块和顶煤的碎裂,提高采煤机的作业效率和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
(3)保护矿井设备。
良好的顶板支护可以减少设备的磨损和折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和更换设备的频率。
三、顶板支护的设计原则1.合理选用支护材料在采煤工作面的顶板支护中,选择适宜的支护材料是非常重要的。
支护材料应具备一定的强度和刚度,能够有效地抵抗顶板的下沉和变形,保持工作面的稳定性。
常用的支护材料包括钢支撑、木方、锚杆、喷锚等。
根据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和地质条件,采用不同的支护材料进行组合使用,可以达到最佳的支护效果。
2.合理设置支护参数在设计顶板支护方案时,需要根据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和地质条件,合理设置支护参数。
支护参数包括支架间距、支架高度、支架比例等。
合理的支护参数可以保证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工作面的采煤效率。
3.科学设计支护结构在采煤工作面的顶板支护设计中,需要根据地质条件和工作面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支护结构。
支护结构设计应符合力学原理和结构力学原理,能够承受煤层的压力和顶板的下沉,保障工作面的安全稳定。
同时,支护结构的设计应考虑到施工和维护的便利性,方便工人进行支护工作。
四、顶板支护的实施方法1.支护前的探测工作在进行顶板支护工作之前,需要进行顶板的探测工作,了解顶板的物理性质、地质结构和地质构造。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确保矿井生产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矿井所有采煤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工作。
第三条顶板管理工作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煤矿安全规定,并按照本制度要求进行操作。
第四条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包括顶板支护、预警监测、预控预警、喷射锚杆预支护和顶板下沉治理等内容。
第五条顶板管理工作要加强技术培训和考核,提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
第六条顶板管理工作应实行全员参与、层层负责、分类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第七条顶板管理工作应强化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整改,并追究责任。
第二章顶板支护管理第八条顶板支护是采煤工作面控制顶板下沉和防止顶板事故发生的关键工作。
第九条顶板支护必须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严禁私自变更和减少支护装置的数量。
第十条顶板支护应确保支护装置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定期检查和维护支护设备。
第十一条顶板支护的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进行质量检验。
第十二条顶板支护工作要做好记录,包括支护装置的安装情况、检查维护情况和更换情况等。
第十三条顶板支护工作要定期组织技术交流和经验总结,提高支护工作水平。
第十四条顶板支护工作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第三章预警监测管理第十五条预警监测是对顶板下沉、位移和破坏的监测工作,目的是提前预警,防止顶板事故发生。
第十六条采煤工作面应设置合理的预警监测点,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七条预警设备和仪器要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第十八条预警监测数据要及时上报,并做好记录和分析,制定相应的处置措施。
第十九条预警监测数据异常的,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和处置,确保矿井安全。
第四章预控预警管理第二十条预控预警是在顶板下沉和破坏前,通过工作面支护调整来控制顶板运动和防止事故发生。
第二十一条采煤工作面支护要根据顶板运动的预警数据,及时进行调整和加固。
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范文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掘进工作面的顶板管理,确保工作面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工作面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掘进工作面的顶板管理。
第三条党委、企业管理层对本制度负全面责任,质量安全监督部门负责本制度的日常管理。
第四条掘进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应当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依法、科学、规范、高效进行。
第五条顶板管理的目标是保证顶板的安全稳定,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面的生产能力。
第六条掘进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的要求,以及行业的技术指导意见。
第二章顶板管理的责任第七条党委、企业管理层对顶板管理有最终责任,要提高顶板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保顶板管理的有效落实。
第八条质量安全监督部门是顶板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当制定详细的顶板管理方案,负责顶板管理的监督、检查和评估工作。
第九条顶板管理工作是所有岗位的责任,生产运营部门要划定工作面顶板管理区域,明确责任主体,健全顶板管理责任制。
第十条掘进工作面的顶板管理责任主体要加强沟通协作,形成上下联动、各负其责的工作态势。
第十一条质量安全监督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顶板管理的考核评价制度,定期对顶板管理的情况进行评估,并对结果进行跟踪分析。
第十二条对于顶板管理工作中的优秀个人和集体,应当予以表彰奖励,激励广大员工积极参与顶板管理工作。
第三章顶板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第十三条质量安全监督部门是顶板管理的主要组织机构,应当配备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工作人员。
第十四条质量安全监督部门应当制定详细的顶板管理职责和任务,并明确人员配备和岗位职责。
第十五条生产运营部门在顶板管理中要配备专职的工作人员,负责顶板管理的具体操作工作。
第十六条各岗位员工应当按照工作职责参与顶板管理工作,负责及时发现和上报顶板问题。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与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采煤工作面顶板的安全稳定运行,防止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
制定本制度的依据是《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责任与义务1. 顶板管理人员应严格落实本制度,负责顶板的巡查、监测和维护工作。
2. 采煤工人应主动参与顶板管理工作,严禁在煤矿工作面上操作机械或进行其他危险作业。
3. 煤矿企业应为顶板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设备,并落实相应的资金投入,确保顶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顶板管理要求1. 巡查与监测(1)顶板管理人员应每班次对采煤工作面顶板进行巡查,记录顶板下沉、开裂、冒顶、下垮等情况,并及时上报。
(2)采煤工作面应配置必要的监测设备,进行顶板运动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应停止作业,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 预警与应急处置(1)顶板管理人员应建立顶板预警机制,利用监测设备的数据分析和预测能力,提前预警顶板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2)在顶板异常情况发生时,采煤工人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按照应急处置预案进行安全疏散和紧急维修。
3. 防止冒顶和支护加固(1)煤矿企业应根据采煤工作面的地质条件、矿压变化等因素,合理选择支护方式,并按照规定加固支护,确保顶板的稳定性。
(2)采煤工作面的冒顶风险较高时,应采取防冒顶措施,如搭设防冒顶架等,保证工作面安全。
4. 顶板维护与管理(1)顶板管理人员应定期对采煤工作面顶板进行维护,包括补强支护、清理漏矸、修补开裂等工作,确保顶板的良好状态。
(2)煤矿企业应提供必要的维护工具和设备,并对顶板管理人员进行维护操作培训,确保维护工作的质量。
四、安全教育与培训1. 煤矿企业应定期组织顶板管理人员参加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采煤工人应接受必要的安全教育,并了解顶板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在作业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五、奖惩措施1. 对于顶板管理人员在巡查和维护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对于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提醒和整改。
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保护人身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矿井企业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的制定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以及安全生产管理要求。
第四条回采工作面顶板指回采工作面上部的岩层,包括煤层顶板和顶板支护设施。
第五条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是指对回采工作面上部的岩层进行监测、支护、治理等一系列管理措施的实施。
第六条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矿井生产过程中不发生顶板事故。
第七条矿井企业应建立完善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制度的执行。
第二章岩层监测第八条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应进行岩层监测,及时获取岩层变形、开裂、湿润度等信息。
第九条岩层监测应包括定期监测和异常监测。
第十条定期监测应按照规定时间进行,记录监测数据并做好档案管理。
第十一条异常监测应及时响应,采取措施防范顶板事故的发生。
第十二条监测数据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记录在矿井安全监测档案中。
第三章顶板支护第十三条回采工作面顶板支护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支护措施,确保顶板的稳定和安全。
第十四条顶板支护设施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定和标准。
第十五条顶板支护设施的安装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进行验收。
第十六条顶板支护设施应定期检修、维护和更换。
第十七条顶板支护设施有损坏或失效时应立即停止回采作业,并进行紧急处理。
第四章顶板治理第十八条回采工作面顶板治理是指对顶板进行加固、修复等措施,防止顶板的破坏和坍塌。
第十九条顶板治理应根据岩层的性质和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治理方法。
第二十条顶板治理应由专业人员操作,确保施工安全。
第二十一条顶板治理完成后,应进行验收,确保治理效果。
第五章顶板事故应急处理第二十二条发生顶板事故时,矿井企业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救援和处理。
第二十三条顶板事故应急预案应包括人员疏散、救援装备准备、通信设备保障等内容。
工作面顶板管理方法范本一、工作面顶板管理概述工作面顶板是煤矿井下采掘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采矿工作的正常进行和矿工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管理工作面顶板,避免因顶板失稳而引发的事故,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
本文旨在提出一种可行的工作面顶板管理方法范本,从预先规划、技术措施、监测预警、紧急处理和定期检查等方面,全面提升工作面顶板管理的水平,确保井下作业的安全顺利进行。
二、管理方法:1. 预先规划:在开始采矿作业前,应根据矿区地质情况和工作面煤层特征,制定详细的顶板管理计划,明确工作面顶板的稳定性评估方法和处理方案。
要注重科学研究,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对工作面顶板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制定合理的支护参数和采矿方法,以确保顶板的稳定。
2. 技术措施:(1)支护技术: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和支护材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支架的布置和固定方式。
在采矿作业中,不断进行支护质量的检查与测试,及时对存在问题的支护设施进行修复或更新。
(2)通风技术:做好通风系统的规划和设计,确保工作面通风畅通。
合理设置通风降尘装置,减少灰尘和有害气体的浓度,保持矿井空气的清洁。
(3)水害防治技术:加强水害防治工作,对工作面附近的井下水源进行有效管理和排水处理,防止积水对顶板稳定性的影响。
(4)瓦斯抽放技术:建立完善的瓦斯抽放系统,及时排除工作面及周围的瓦斯,确保井下的瓦斯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5)监测预警技术:利用现代化的监测仪器和系统,对工作面顶板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获取顶板变形、位移等信息。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进行预警并采取相关措施。
3. 监测预警:(1)监测仪器的选择: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监测仪器和设备,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2)监测点的设置:合理设置监测点,根据工作面的布局和顶板的特征确定监测点的位置。
监测点应尽量覆盖整个工作面顶板范围,确保能及时获取全面的监测数据。
(3)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定期分析和对比,判断顶板变形趋势和受力状况。
工作面回撤顶板管理范文工作面回撤顶板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保障矿工的安全和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工作面回撤顶板管理的必要性、管理措施和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一、工作面回撤顶板管理的必要性1.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工作面回撤过程中,顶板下沉、顶板片段垮落等现象容易发生,如果不加以有效管理,会给矿工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做好工作面回撤顶板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顶板变形、失稳等问题,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2.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工作面回撤顶板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对回撤顶板进行有效管理,能够减少事故发生的次数和影响范围,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
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顶板变形、失稳等问题,避免事故的发生。
3.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工作面回撤顶板管理不仅可以保障矿工的安全,还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通过实施严格的管理制度、合理的安全措施和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和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可以减少工作面回撤中各类事故的发生。
二、工作面回撤顶板管理的措施1.加强顶板支护工作。
在工作面回撤过程中,及时对工作面的顶板进行支护是保障矿工安全的关键措施。
要科学合理地选择支护方式和工艺,加强对支护材料的监测和管理,保证支护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要加大对矿工的技术培训和技能提升力度,保证矿工掌握正确的支护操作方法。
2.规范作业流程。
工作面回撤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作业流程进行操作,不得盲目操作和违规行为。
要确保回撤顶板的顺利进行,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开工、停工和转工作面等操作,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
3.做好通风管理工作。
合理的通风是保障工作面回撤顶板安全的重要条件。
要严格按照通风管理制度操作,确保通风设备的正常运行,保证工作面回撤过程中的通风状况符合要求,有效防止煤尘积聚和瓦斯超限等问题。
4.加强监测预警工作。
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一、为进一步加强顶板管理工作,杜绝顶板事故的发生,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回采操作规程》、《掘进操作规程》及上级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规定。
我公司井下采掘工作面和拆除、安装工作面及在用巷道都必须严格按照本规定,做好顶板管理工作。
二、管理机构及主要职责1、为确保本规定的严格执行,公司成立顶板管理领导组,负责组织、协调顶板管理的各项工作,检查、落实、考核本规定的执行情况。
组长:总工程师副组长:分管副总工程师成员: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部、通风队主管以上人员,各采掘队队长2、生产技术部负责全公司巷道支护设计及顶板支护管理工作,负责采掘工作面地质构造的预测预报、探放水及顶板岩性取芯鉴定工作。
3、生产技术部技术组负责井下巷道支护及矿压的监督管理,同时,贯彻执行公司和上级技术主管部门有关巷道支护设计、规定,并结合我公司实际,指导施工巷道各类作业规程、补充措施的编制工作,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协调解决执行中的支护问题。
4、安全监察部负责监督检查顶板管理措施的贯彻执行,并组织各业务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对顶板事故进行分析和责任认定。
第二章、顶板检测分析制度为掌握矿压的基本规律,加强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管理,强化质量标准化意识,突出支护质量是采掘工作面安全生产的保证,杜绝支护事故的发生,综合分析矿山顶板控制问题,建立健全顶板动态监测、分析和处理责任制,特制定制度如下:1、监测组织成立以副总工程师为组长,生产部技术主管为副组长,综采队队长及带班队长为成员的支护质量领导小组。
成立以综采队技术主为组长,安全班长和质量验收员为成员的支护质量监测执行小组。
由采煤队主管技术员抽调和培训测压人员组建测压组,对工作面支护质量进行监测。
特殊条件下由总工程组织召开支护质量会议,研究因顶板岩层变化加强支护管理的措施,并提出改善支护方式的建议,监督支护质量的班监工作,采煤队主管技术员对支护质量监测资料进行收集汇总。
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办法一、引言掘进工作面顶板是煤矿生产过程中重要的安全环节,对矿井安全稳定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障矿井顶板的安全管理,需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办法,以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本文将从顶板管理的重要性、顶板管理的原则以及顶板管理的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顶板管理的重要性1. 保护矿工安全:掘进工作面顶板是直接面向矿工的,如果顶板不稳定,容易引发顶板事故,给人员带来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顶板管理对保障矿工安全至关重要。
2. 保证工作面的正常运转:顶板固结后能为工作面提供稳定的支护结构,保证工作面的正常进行。
如果顶板不稳定,将会给当地产生巨大的动力和变形,会影响到掘进机和其他设备的正常操作,严重影响工作面的工作效率。
3. 保护矿井设备的安全运行:顶板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巷道的通行能力,如果顶板不稳定,会导致巷道坍塌,损坏矿井设备,甚至影响矿井的正常运行。
三、顶板管理的原则1. 全员参与:顶板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全员参与。
矿井管理者应该把顶板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并将其纳入到每个员工的日常工作中,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切实履行顶板管理的职责。
2. 依法治井:在顶板管理中,必须坚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循相关标准和规定。
这样可以确保顶板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合法性,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
3. 预防为主:顶板管理的核心原则是预防为主。
矿井管理者应该通过科学合理的顶板管理措施,预先识别出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以尽量减少和避免顶板事故的发生。
四、顶板管理的具体措施1. 顶板监测:矿井管理者应该建立完善的顶板监测系统,通过定期对顶板进行监测,及时获取顶板的变化情况,掌握相关数据,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顶板的稳定性。
2. 合理支护:根据顶板的条件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支护方式,配备合适的支护材料和设备。
同时,在支护过程中,要加强对支护的质量管理,确保支护的牢固稳定。
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范本工作面顶板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矿井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工作面顶板的管理,保障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和执行一套完善的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矿井安全生产的角度出发,结合工作面顶板管理的实践经验,探讨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点。
一、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的指导思想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应以保障矿工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以预防为主,强化安全意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
同时,制度应注重科学管理,依法合规,实现矿井顶板的稳定支护和工作面的高效生产。
二、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的目标1. 建立健全矿井工作面顶板的管理制度,确保顶板支护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加强顶板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掌握顶板变形趋势,防止事故的发生。
3. 加强顶板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作业。
4. 强化培训教育,提高工作面矿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5. 完善顶板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形成制度化管理。
三、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顶板支护技术标准制定顶板支护技术标准,明确不同工作面的顶板支护要求,包括支护的形式、支护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及监测要求等。
同时,配备合适的检测仪器设备,进行顶板支护的质量监控和评估。
2. 顶板监测与预警建立顶板监测系统,对工作面顶板进行实时、连续的监测。
采用合适的监测技术手段,及时掌握顶板的变形情况,并设置预警线,一旦顶板位移超过预警线,及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矿工的安全。
3. 工作面顶板施工管理明确工作面顶板施工的操作规程,包括施工人员的资质要求、施工车间的管理、施工工艺的规定等。
严格按照规程进行顶板施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4. 顶板管理的培训与考核对工作面矿工进行顶板管理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定期进行顶板管理的考核,评估矿工的安全操作能力,并及时进行奖惩。
5. 事故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顶板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采掘工作面顶板的管理,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保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适用于所有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的相关工作。
二、职责和权利1. 采煤工作面负责人:负责制定并执行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措施,组织顶板检查,及时处理工作面顶板安全隐患。
2. 顶板管理人员:负责日常采煤工作面顶板巡查、检查和记录,及时报告工作面顶板安全状况。
3. 生产人员: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移动顶板支架。
4. 安全监管人员:对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处理顶板安全隐患。
三、工作程序1. 顶板检查与记录(1)每天工作开始前,顶板管理人员应对采煤工作面顶板进行巡查,记录顶板的变化情况。
(2)顶板管理记录必须详细、准确,记录顶板的松懈、滑动、断裂等异常情况,并在记录上签字确认。
(3)如发现顶板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应立即通知采煤工作面负责人,并采取及时措施进行处理。
2. 顶板支架维护(1)采煤工作面负责人应组织顶板支架的安装和维护工作,确保支架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2)支架维护人员应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支架的问题,如发现支架存在松动、变形等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并进行修复。
3. 顶板管理协调会议(1)每月召开一次顶板管理协调会议,会议由采煤工作面负责人组织,参会人员包括顶板管理人员、安全监管人员等。
(2)会议主要内容包括工作面顶板安全状况的汇报、讨论并制定解决方案,以及发布相关管理措施。
四、安全措施1. 严禁超负荷作业,工作面负责人必须确保采煤工作面顶板的承载能力不超过设计要求。
2. 严格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包括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
3. 组织人员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技术交流,提高顶板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4. 采用科学的采矿方法和合理的支护方案,减少对顶板的影响。
五、责任追究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者将依据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工作面顶板管理方法本工作面采用全部垮落法顶板管理。
工作面基本支架为DW系列单体液压支柱配合DJB-1000/300型金属铰接顶梁,采用齐梁直线柱正悬臂形式布置。
全面共配置1260架基本支架,上、下工作面端头各采用四对八架形钢梁支护,机头形钢梁长3.2m,机尾形钢梁长2.4m,对工作面顶板实行全支护法管理。
本工作面采用全支护法,初次来压前采用四、五硐控顶,见五回一,加大控顶面积;正常回采时采用三、四硐控顶,见四回一,最大控顶距4.2m,最小控顶距3.2m,放顶步距1.0m。
工作面作业顺序按爆破落煤、挂梁支临时柱、出煤、移溜、支正规柱、回柱放顶的顺序进行作业。
一、初装工作面的支护及要求:(1)本工作面切眼采用矩型锚网支护部分地段采用锚网喷支护。
(2)在装面过程中,需要对巷道进行维修时,每组最少2人相互配合,严禁单人作业。
(3)巷道内的浮煤杂物要及时清理,保持人行道和安全出口畅通。
(4)根据切眼高度装面时分别选用2.5m、2.2m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长度为1米的金属铰接顶梁支护,棚距为0.6m。
(5)支设支柱时应尽量将溜子移向煤帮,使顶梁母端朝向煤帮。
剪下的锚网及时外运到指定地点,并码放整齐。
(6)应尽量选用与切眼高度相适应的单体液压支柱,单体液压支柱确实不够高时可用木料接实顶。
(7)生根后必须及时倒挂形成双排柱梁,严禁生根单梁单柱、双梁单柱。
(8)各超前支护必须打够20m,支柱前后成线、迎山有力。
(9)工作面循环溜头、溜尾处开缺口规格为走向3米,倾向1米应铺设金属网并连好,各上4架型钢梁。
(溜头3.2m、溜尾2.4m型钢梁)。
(10)向前平推一峒后,必须上齐三排柱梁及4对8架型钢梁,贴帮柱及戗柱必须每棚支设一棵。
二、正常工作时期顶板支护方式1、工作面支回顺序(1)放炮后必须将崩倒崩歪的柱子扶正打牢,顶板破碎或压力大时,应先维护好顶板后再继续放炮;(2)进入煤帮攉煤前,要铺好网挂好顶梁,及时将原贴帮柱改打为临时柱,攉出两棚距离(1.2m)时要及时用备用柱做替柱将临时柱改打为贴帮柱,贴帮柱棵棵支设,溜沿(煤帮侧)距贴帮柱的距离为1.0~1.1m;(3)移溜前对贴帮柱进行整修,移溜后摘老塘戗柱支设前排正规支柱;支设第一棵正规支柱要用备用支柱,应坚持好先支后回的原则;(4)前排基本柱全部打齐后,方可分段回柱放顶;回柱放顶期间必须停止溜子运转;(5)必须先支后回,严禁回多支少,不得出现空载支柱或闲置支柱。
工作面顶板管理方法范文工作面顶板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矿工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工作面顶板管理的意义、现状分析以及管理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一、工作面顶板管理的意义工作面顶板是煤矿工作面上方的岩层,直接关系到矿工在作业过程中的安全。
工作面顶板一旦发生塌落、顶板破碎等问题,将直接威胁到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加强工作面顶板管理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1. 保障矿工安全:工作面顶板管理是预防顶板事故发生的关键环节,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能够预先识别顶板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从而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
2. 提高生产效率:合理的工作面顶板管理可以有效减少顶板事故的发生,减少因顶板问题导致的停工停产时间,从而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3. 节约资源:通过科学管理顶板,能够有效避免不必要的顶板支护,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煤矿生产成本。
二、工作面顶板管理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煤矿工作面顶板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管理体系不完善:一些煤矿在工作面顶板管理方面缺乏相关的制度和规章制度,导致管理方式不统一、不规范。
2. 顶板监测手段不足:许多煤矿在顶板管理方面主要依靠人工巡检和简单的仪器设备,缺乏高效、准确的顶板监测手段。
3.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些煤矿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不够,对工作面顶板的情况了解不深入,无法有效分析和解决顶板问题。
4. 防范措施不完备:部分煤矿对顶板事故的防范措施不到位,没有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和紧急应急救援措施,一旦发生顶板事故,救援效果不理想。
三、工作面顶板管理方法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工作面顶板管理方法:1. 健全顶板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顶板管理的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工作面上岗人员的职责,规范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顶板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 完善顶板监测手段:引进先进的顶板监测设备,如岩层位移监测仪、支护压力监测仪等,实现对工作面顶板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顶板问题,防止事故的发生。
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范本一、管理目标采取科学、合理、安全的管理措施,确保回采工作面顶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障生产作业和人员安全。
二、管理原则1.安全第一:在采取任何管理措施时,安全永远是首要考虑因素。
2.防范为主:通过提前防范和科学预测,避免潜在风险和危险。
3.合理布局:合理设置工作面的支护方式和工艺装备,确保支护能力符合工作面实际需求。
4.全员参与:所有相关人员都应参与工作面顶板管理,共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三、管理措施1.岩层预测:在开采前对工作面岩层进行预测和评估,确定顶板的稳定性和支护措施。
2.支护设计:根据岩层预测结果,制定合理的支护设计方案,包括支架种类、布置方式和参数要求等。
3.支护材料:选用优质支护材料,保证支护系统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4.安全设施:设置合适的安全设施,包括安全灯、防爆设备、通风设备等,以确保工作面内充分的安全条件。
5.巡检与维护:建立定期巡检和维护制度,保持支护系统的良好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6.人员培训: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培养,提高其工作面顶板管理和安全意识。
四、操作规程1.工作面开采前:1.1 对工作面开采前岩层进行预测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支护设计方案。
1.2 确定支护材料及设备的种类、数量和规格,并进行采购准备。
1.3 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工作面顶板管理的培训,熟悉管理要求和操作规程。
2.工作面开采期间:2.1 按照支护设计方案进行支护材料和设备的安装和调整。
2.2 定期对工作面顶板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3 严禁在未完成支护的区域进行开采作业,确保支护设施完善。
2.4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3.工作面回采结束后:3.1 进行工作面顶板的彻底拆除和清理,并妥善保管回收的支护材料和设备。
3.2 汇总工作面顶板管理情况,及时修复和改进存在的问题。
3.3 进行工作面顶板管理的总结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
五、管理评价1.日常管理评价:通过定期巡检和随机抽查,对工作面顶板管理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纠正问题。
顶板安全管理知识范本一、引言顶板是煤矿井下工作面上方覆盖的岩石层或煤层,是煤矿工作面安全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顶板安全管理是指对工作面上方的顶板进行监测、预警和控制,以确保矿工的人身安全和矿山设备的正常运转。
本文将对顶板安全管理的知识进行详细介绍。
二、顶板检测与监测1. 顶板检测的目的顶板检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和预防顶板垮落、顶板片段的掉落、顶板裂隙的扩展等顶板问题,保证矿工的人身安全。
2. 顶板监测方法(1)地质勘探:通过地质勘探来了解矿层的分布、走向和倾角等地质信息,对顶板的稳定性提供依据。
(2)岩心取样:利用钻孔方式取得岩心样品,对岩层强度和结构进行分析,判断岩体的稳定性。
(3)地质雷达:使用地质雷达设备对工作面上方的顶板进行扫描,发现裂隙和空洞等地质变形,危及矿工安全。
(4)探空钻孔:通过钻孔方式探察顶板的稳定性,了解岩层的厚度和岩性等信息,预测潜在的顶板灾害。
三、顶板预警与及时处理1. 顶板预警的重要性顶板预警是指在顶板出现掉落、下沉、裂隙等异常情况时,通过监测设备或人工观察及时预警,以便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保证矿工的人身安全。
2. 顶板预警方法(1)地质监测:布设地质监测仪器,对顶板进行连续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预警。
(2)地质雷达:地质雷达可以实时检测到工作面上方顶板的裂隙和空洞,提前预警可能出现的顶板灾害。
(3)摄像监控:安装摄像监控设备,实时观察工作面上方的顶板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即时报警。
3. 顶板异常情况的及时处理(1)紧急撤离:在发生顶板异常情况的时候,第一时间采取撤离措施,确保矿工的人身安全。
(2)围堵措施:对于小范围的顶板掉落和裂隙,可采取围堵措施,防止继续扩展,确保工作面安全。
(3)支护加固:对于顶板存在较大垮落和断层情况的地方,需采取加固支护措施,确保顶板的稳定性。
四、顶板控制与支护1. 顶板控制的原则顶板控制的原则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浪费,提高矿山的生产效率。
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办法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掘进工作面顶板的安全性,保证生产作业的正常进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所有掘进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应当与国家有关采矿安全法律法规相结合,依法依规进行顶板管理。
第四条顶板管理应当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第五条本办法的主要内容包括顶板探测、巷道支护、巷道通风、人员培训和应急预案等方面。
第二章顶板探测管理第六条掘进工作面应当具备顶板探测设备和技术人员,并定期对顶板进行探测。
第七条顶板探测应当包括孔探、地质雷达等技术手段。
第八条顶板探测的结果应当进行记录,并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第九条顶板存在失稳、下沉等现象时,应当立即采取措施,确保工作面的安全。
第三章巷道支护管理第十条巷道支护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和安装。
第十一条巷道支护材料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
第十二条巷道支护应当保证稳定,确保顶板不发生塌方。
第十三条巷道支护的施工应当由专业施工人员进行,并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
第四章巷道通风管理第十四条巷道通风应当保持畅通,保证空气流通。
第十五条巷道通风的设备应当齐全并保持正常运转。
第十六条巷道通风系统应当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并记录相关数据。
第十七条巷道通风存在异常情况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排除隐患。
第五章人员培训管理第十八条掘进工作面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应当经过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
第十九条培训内容应当包括安全生产知识、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理等方面。
第二十条培训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并考核人员的掌握情况。
第二十一条培训记录应当进行保存,并及时进行更新。
第六章应急预案管理第二十二条掘进工作面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第二十三条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各种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安排。
第二十四条应急预案应当由专业人员负责制定,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第二十五条应急预案的演练应当定期进行,并记录演练过程和结果。
第七章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第二十六条掘进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应当进行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
单体支柱工作面顶板管理模版一、背景与目的本模版旨在规范和管理单体支柱工作面顶板的操作流程,确保工作面顶板的安全运行和维护,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事故发生率。
二、主要内容1. 顶板巡查与监测a. 每个工作班次开始前,由顶板巡查员进行顶板巡查工作,检查顶板是否存在裂缝、下沉以及其他安全隐患。
b. 巡查员应使用专业巡查设备,如激光测距仪等,以确保巡查结果准确可靠。
c. 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报告给相关人员,并采取措施进行修补或加固,确保顶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顶板支护设施的安装与检修a. 顶板支护设施的安装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安装质量和稳定性。
b. 定期检查顶板支护设施的状况,如帮架、钢骨架等,发现问题及时修补或更换。
c. 对于长期存在问题的支护设施,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维修或更换,不得擅自使用。
3. 顶板控制措施a. 在进行顶板支护前,应先进行底板作业,确保底板稳定后再进行顶板支护。
b. 避免过度挖掘和过度放顶,控制顶板的下沉和变形。
c. 设立合理的支柱间距,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确保顶板的稳定性。
d. 对于存在冒顶、片帮等情况的工作面,应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确保工作安全进行。
4. 强化安全教育与培训a. 定期组织安全教育与培训活动,提高员工对顶板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意识。
b. 培训内容应包括顶板巡查与监测的方法和技巧、支护设施的安装和检修要点、顶板控制措施的实施等。
c. 引导员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提高个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 事故应急处理a. 在发生意外事故时,立即停止工作,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b. 保护现场,确保事故现场的安全,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c. 协助相关部门进行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三、工作流程图巡查员巡查顶板 --> 发现异常情况 --> 报告相关人员 --> 修补或加固顶板安装人员安装顶板支护设施 --> 定期检查设施状况 --> 发现问题 --> 修补或更换设施底板作业 --> 控制挖掘和放顶 --> 设立合理支柱间距 --> 加固冒顶或片帮定期组织安全教育与培训 -->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发生事故 --> 停止工作 --> 报告相关部门 --> 保护现场 --> 调查分析事故原因 --> 提出改进措施四、风险控制措施1. 严禁擅自拆除或改动顶板支护设施,确保支护设施的稳定性。
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模版1、坚持工作面支护质量和顶板动态监测,开展安全隐患整改情况的班评估工作。
2、所有支护材料的规格质量,供货渠道,合格证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工作面最大控顶距四排,最小控顶距三排,采用见四放一的正规循环作业方式,初次放顶前的控顶范围,必须在作业规程中规定。
4、工作面顶板不出现台阶下沉,控顶范围内,顶底板移近量按采高≤100㎜/m。
5、新下井和修好后的单体,必须经过试压合格后,方可下井使用,损坏和不能使用的单体及时升井检修,所有入井的单体使用____个月后,都要升井试压,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6、单体初撑力必须≥90KN,达不到要求的要进行二次加压,泵站压力必须≥18mpa,乳化液浓度不低于2~____%,系统完好,不漏液。
7、支柱全部编号管理,不缺梁少柱,工作面单体必须全支撑,严禁使用不合格支柱,支柱不漏液,不自动卸载,无外观缺损。
8、根据工作面顶板不同,矿、工区组织必要的矿压观测、地质预报,认真掌握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规律,在来压前,加强工作面的支护。
9、工作面初次放顶和放收尾顶及过地质构造带时,必须编制专门措施,报总工程师批准。
必要时做到有工区干部、安监员现场跟班指挥。
10、切实搞好工程质量,工作面支柱要打成直线,柱距排距偏差不超过设计值的±100㎜。
11、不随意留煤顶开采,必须留煤顶,托伪顶开采时,必须有专门措施。
顶板和煤邦必须插严、背实。
12、炮后及时挂梁,悬壁梁到位,端面距≤300㎜,煤壁平直垂直顶底板,伞檐最大不超过250㎜,严禁敞棚作业。
13、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两道超前支护,距煤壁10m范围内打双排柱,10~20m范围打单排柱,其初撑力≥50KN。
14、工作面放顶前要做好修理,打好切断线,压力大时要用双排密集切顶,退路必须畅通。
15、放顶要放齐、放透,严禁提前摘柱,无空载和失效支柱,挡矸有效,放顶时出现压力增大时,应停止作业,进行修理,待压力稳定后,再进行作业。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模版一、总则1、为进一步加强顶板管理工作,杜绝顶板事故的发生,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依据《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及公司有关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2、井下采掘工作面和拆除、安装工作面及在用巷道都必须严格按照本制度,做好顶板管理工作。
二、职能界定1、技术部负责巷道支护设计及技术管理工作,负责采掘工作面地质构造的预测预报、顶板岩性分析工作。
结合我矿实际,指导施工单位作业规程、技术措施的编制工作,协调解决执行中的支护问题。
2、安全监察部负责监督检查顶板管理措施的贯彻执行,并组织各业务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对顶板事故进行分析和责任认定。
3、施工单位负责施工范围内的顶板巡查、管理工作。
三、一般规定1、技术部在巷道支护设计时可采用工程类比法。
首先根据相邻巷道的情况、巷道的断面以及服务时间等进行初步设计,然后根据初步设计进行施工。
在施工中观测巷道的变形情况、进行巷道的围岩稳定性分类、探测巷道顶板的分层情况等,根据观测情况对初步设计及时进行修改。
2、加强采、掘工作面地质构造区域的顶板监测和管理。
施工单位要及时制定预防顶板事故方案及相关措施,安全监察部负责检查落实执行情况。
3、安全监察部每月组织两次对井下所有巷道、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工程质量安全大检查,对检查过程中查出的隐患进行考核、通报,并要求相关单位限期整改。
4、各采掘队队长是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第一责任者。
跟班班长、安监员负责本班顶板管理方面的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顶板事故隐患,必须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预防事态扩大;出现顶板事故预兆时,要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及时向调度指挥中心、本单位负责人汇报,并组织现场人员撤离。
5、各采掘工作面要配备足够数量的备用料,以备应急之用。
6、对主要回风巷道支护情况的检查必须两人以上,并且事先联系好通风部门,由瓦检员陪同。
四、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1、巷道遇断层、陷落柱等地质构造及巷道开窝、切眼刷大、巷修、处理较大范围的冒顶以及其它特殊情况时,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检查监督执行情况。
内部编号:AN-QP-HT601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The Procedures Or Steps Formulated T o Ensure The Safe And Effective Operation Of Daily Production, Which
Must Be Followed By Relevant Personnel When Operating Equipment Or Handling Business, Are Usually Systematic Documents, Which Are The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Of Operator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面顶板管理方法通用范本
工作面顶板管理方法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保证本部门的日常生产、工作能够安全、稳定、有效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操作设备或办理业务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通常为系统性的文件,是操作人员的操作规范。
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本工作面采用全部垮落法顶板管理。
工作面基本支架为DW系列单体液压支柱配合DJB-1000/300型金属铰接顶梁,采用齐梁直线柱正悬臂形式布置。
全面共配置1260架基本支架,上、下工作面端头各采用四对八架π形钢梁支护,机头π形钢梁长3.2m,机尾π形钢梁长2.4m,对工作面顶板实行全支护法管理。
本工作面采用全支护法,初次来压前采用四、五硐控顶,见五回一,加大控顶面积;正常回采时采用三、四硐控顶,见四回一,最大控顶距4.2m,最小控顶距3.2m,放顶步距
1.0m。
工作面作业顺序按爆破落煤、挂梁支临时柱、出煤、移溜、支正规柱、回柱放顶的顺序进行作业。
一、初装工作面的支护及要求:
(1)本工作面切眼采用矩型锚网支护部分地段采用锚网喷支护。
(2)在装面过程中,需要对巷道进行维修时,每组最少2人相互配合,严禁单人作业。
(3)巷道内的浮煤杂物要及时清理,保持人行道和安全出口畅通。
(4)根据切眼高度装面时分别选用
2.5m、2.2m单体液压支柱配合长度为1米的金属铰接顶梁支护,棚距为0.6m。
(5)支设支柱时应尽量将溜子移向煤帮,
使顶梁母端朝向煤帮。
剪下的锚网及时外运到指定地点,并码放整齐。
(6)应尽量选用与切眼高度相适应的单体液压支柱,单体液压支柱确实不够高时可用木料接实顶。
(7)生根后必须及时倒挂形成双排柱梁,严禁生根单梁单柱、双梁单柱。
(8)各超前支护必须打够20m,支柱前后成线、迎山有力。
(9)工作面循环溜头、溜尾处开缺口规格为走向3米,倾向1米应铺设金属网并连好,各上4 架π型钢梁。
(溜头3.2m、溜尾2.4m π型钢梁)。
(10)向前平推一峒后,必须上齐三排柱梁及4 对8 架π型钢梁,贴帮柱及戗柱必须
每棚支设一棵。
二、正常工作时期顶板支护方式
1、工作面支回顺序
(1)放炮后必须将崩倒崩歪的柱子扶正打牢,顶板破碎或压力大时,应先维护好顶板后再继续放炮;
(2)进入煤帮攉煤前,要铺好网挂好顶梁,及时将原贴帮柱改打为临时柱,攉出两棚距离(<1.2m)时要及时用备用柱做替柱将临时柱改打为贴帮柱,贴帮柱棵棵支设,溜沿(煤帮侧)距贴帮柱的距离为1.0~1.1m;
(3)移溜前对贴帮柱进行整修,移溜后摘老塘戗柱支设前排正规支柱;支设第一棵正规支柱要用备用支柱,应坚持好先支后回的原则;
(4)前排基本柱全部打齐后,方可分段回柱放顶;回柱放顶期间必须停止溜子运转;
(5)必须“先支后回”,严禁回多支少,不得出现空载支柱或闲置支柱。
2、工作面支护要求
(1)工作面应达到动态的质量标准化要求,确保“三直、一平、一净、二畅通”的质量要求。
(2)工作面使用够高的DW型单体液压支柱,移过溜子后,随即支设正规支柱,要求拉线支柱,柱距0.6m;若工作面压力大、遇断层或顶板破碎、底板松软处,挂梁后,仍不能完全控制顶板时,可根据现场情况采取加密支柱的方法进行维护,但柱距小于0.5m的支柱不得连续出现三棵,支柱的初撑力不得小于
90KN。
(3)确保支护质量,要坚持拉线支柱,使支柱成一条直线,并做到前后对应,所有支柱都要迎山有力,迎山角一般为3~5度(煤层倾角的1/6),支柱接实顶板后要持续注液5 秒钟,保证初撑力不小于90 KN;支柱后必须对中排支柱重新注液,以保证支柱支撑有力;保证支护密度:排距1.0 m、柱距0.6m,偏差均不大于±0.1 m(特殊情况除外),顶梁必须垂直煤帮。
柱爪要卡在顶梁后端的第3~5个梁牙上,柱脚紧靠溜子沿,支柱卸载阀平行于煤壁并指向工作面上方。
支柱初撑力不小于90KN。
面内支设的所有单体液压支柱必须采取二次注液。
支柱迎山值计算公式:L=15а(mm)
式中:L---沿铅垂方向1m处与支柱的水平距离,(mm)
а---煤层真倾角,(度)
(4)支柱必须与采高相适应,严禁超高使用,超高时应更换与采高相适应的支柱或用木料接实顶,活柱剩余量应不小于100 mm,支设最小高度应大于支柱设计最小高度
200mm。
(5)支柱与底板要全面接触,否则应刨柱窝或凿麻面,不准打在浮煤、浮矸上;正规支柱必须穿铁鞋,铁鞋直径为300mm,钻底严重时,铁鞋下面加垫方木,方木规格为1200 mm×150㎜×150㎜。
(6)端面距不得大于300mm,否则应及时加支贴帮柱或掏梁窝挂超前顶梁。
(7)工作面倾角大于等于15°时,人行道两侧支柱应及时拴齐拴牢两道连成一体的防倒绳,绳有破损应及时更换。
4、工作面煤壁要保持整齐(即:煤壁直)。
伞檐长度超过1m、最大突出部分超过0.2m或长度在1m以下、最大突出部分超过0.25m 时,应及时用镐刨去。
5、护顶要求
沿工作面走向在顶梁上方铺设5×1.2㎡的顶网,倾向搭茬不少于100㎜;端头大棚上也应沿倾斜方向铺设5×1.2㎡的顶网,网与网的搭茬在倾斜方向不少于100mm,在走向方向用铁丝连接严密,采用14#铁丝进行联网,用专用网钩将铁丝拧结两圈以上,并将铁丝尾端向上弯勾,网扣间距不得大于150 mm,老塘
破网及时补结。
三、正常工作时期的特殊支护形式
1、支护及贴帮柱
面内爆破后进入煤帮作业前,必须先在人行道支架完整处用长把工具敲帮问顶,除去顶、帮活矸,确认无危险后,看好退路,选顶板较好处铺网,每挂上一块顶梁,都要紧好水平楔,顶板破碎、压力大时及时将原贴帮柱改打为临时柱或临时棚;然后依次挂梁;当所挂顶梁下攉出柱窝时,要及时打上贴帮柱;移溜前贴帮柱棚棚(即0.6m)支设,迎山有力,初撑力不小于50KN。
2、密集柱
密集柱戴大木帽垂直顶底板支设在放顶线上,起挡矸和切顶的作用。
3、戗柱
戗柱为防止冒顶推棚必须棚棚支设,应根据顶板情况适当掌握角度,一般以75°~80°为宜,应坚持先支后回的原则。
4、挡矸要求
工作面铺网应与超前网联在一起,联网要求与工作面铺网要求一致;老塘破网及时补结。
四、回柱放顶及与其他工序平行作业的安全距离
1、回柱放顶方法及步骤
(1)采用人工回柱放顶, 专用卸载手把回柱,回柱时,应在卸载手把上拴2 m 以上的长绳,进行远距离回撤。
应缓缓卸压,卸压后用长柄工具立即钩出;特殊情况下,可用生根
牢固的手拉葫芦辅助回料。
(2)工作面分段分组回柱放顶,开口和收尾必须选择在顶板较好、支架完整的安全地点,各组相互错距不小于15 m,每组不能少于2 人配合作业,端头大棚不得少于3 人配合作业。
(3)坚持“先支后回”的原则,回一棵打一棵,不得出现闲置支柱;损坏和失效的支柱,必须立即更换;移动设备或其它原因需拆除替换附近的支架时,必须先支后回;不得提前摘柱和进入采空区内作业。
(4)必须由下向上,由老塘向煤帮回撤;回柱前必须维护好后路,两人配合作业,一人观察顶板及周围支架情况,另一人具体操作。
观察人除协助回柱外,不得兼做其他工作。
2、回柱放顶滞后支柱的距离不得小于
15m;回柱分段点间的安全距离不小于15m;支正规柱至移溜到位处的距离不得大于10m;支正规柱与回柱的距离不少于15m;爆破拉线设岗的安全距离不少于50m;打眼与回柱的安全距离不少于15m。
3、回柱放顶地点上下15m 范围内,严禁从事与放顶无关的工作。
五、特殊时期
1、工作面初压初冒必须编制专门安全技术措施。
2、工作面过地质构造、顶板破碎时必须编制专门安全技术措施。
3、工作面过联络巷时必须制专门安全技术措施。
4、工作面回撤必须编制专门安全技术措施。
可在此位置输入公司或组织名字
You Can Enter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Here。